㈠ 青島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
到2020年,PM2.5、PM10年均濃度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二級,二氧化氮、臭氧年均濃度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優良率不低於80.1%,重污染天數不超4天……19日,半島記者從青島市環保局獲悉,《青島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三期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正式印發,明確了青島市大氣環境治理「硬目標」,並列出八項重點任務「60條」具體措施,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杜絕散亂污項目異地轉移
為了實現2020年目標,《行動計劃》將利用環保「杠桿」,優化產業結構與布局。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和過剩產能力度,2018年完成青島市「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負面清單」編制工作,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堅決杜絕「散亂污」企業項目建設和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死灰復燃。
《行動計劃》明確,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新增產能,包括鋼鐵、焦化、電解鋁、鑄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嚴格執行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嚴格項目准入制度,新項目一旦投產,被整合替代的老項目必須同時停產。
2020年前,青島市將嚴格控制新上耗煤項目,嚴格控制非電力用煤,加快淘汰落後燃煤機組,強力推進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全面淘汰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推動熱電聯產節能技術改造。大力推動清潔能源採暖,擴大集中供熱范圍,支持跨區聯片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嚴厲打擊銷售使用劣質煤行為。同時,加快「煤改電」輸變電工程建設,《行動計劃》要求各區(市)政府要積極支持「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統籌協調「煤改電」「煤改氣」建設用地。
公交車全部更換新能源
在優化運輸結構與布局方面,《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大公路運輸污染控制力度,到2020年,對運輸距離在400公里以上的、計劃性較強的煤炭、礦石、焦炭、石油等大宗貨物基本轉為鐵路運輸或管道運輸。
大幅提升青島港水路、鐵路集疏港貨運比例,減少柴油貨車集疏港運量。2018年年底前,前灣港區煤炭集港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2019年底前,董家口港區煤炭集港改由清潔能源汽車、鐵路或水路運輸。2020年年底前,前灣港區礦石和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董家口港區礦石和焦炭等大宗貨物的清潔能源汽車及鐵路集疏港運量佔比達到35%以上。
涉及大宗原材料及產品運輸的重點用車企業應制定重污染天氣期間應急運輸響應方案,在重污染天氣期間,減少柴油貨車運輸,高排放、老舊柴油貨車原則上禁止上路行駛。積極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汽車。
全面實施運輸綠色化改造,推廣青島港綠色交通試點、示範經驗,開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提升工程;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和普通國省道沿線充電站(樁)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城際快充網路。到2020年,全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數量達到省下達任務要求。
在運輸工具方面,要求大力推廣新能源、天然氣(CNG/LNG)等節能環保運輸工具,2020年年底前,中心城區公交車在保留必要數量燃油車進行應急保障基礎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力爭全市域范圍內財政資金購買的公交車、公務用車及市政、環衛車輛全部採用新能源車。
排污許可制度覆蓋全市
2020年,城市建設布局全面優化,構建城市通風系統,避免過密過高建築物建設,增加冷空氣生成區、近郊林地和內城綠地建設,形成有利於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城市空間格局。
加大綠地建設,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完成新增、更新和低效林提升改造39.4萬畝。
實施排污許可管理,到2020年,全面完成排污許可證核發。
加快淘汰老舊車輛,2018年年底前,全部淘汰國二及以下排放標准柴油車輛(含未登記排放達標信息的和「黃改綠」車輛);淘汰稀薄燃燒技術、「油改氣」老舊燃氣車輛,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准營運柴油貨車;對達到強制報廢標准、連續三個檢驗周期未檢驗,以及經維修或採用污染控制技術仍無法達標排放的車輛,依法實施強制報廢。
2018年年底前,青島市將劃定低排放控制區,控制區內限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准柴油貨車及不符合監控要求的柴油貨車通行,各區(市)可按照具體情況適當擴大限行區范圍。
從2019年1月1日起,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執行普通柴油標准,停止銷售普通柴油和低於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並軌」。
給燒烤揚塵來點「猛葯」
為加強面源污染綜合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將加大露天燒烤、城市焚燒瀝青塑料垃圾、露天焚燒落葉等污染的行政處罰力度,落實《青島市禁止製作和限制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明確禁放限放區域和時間。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到2020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
對於建設施工揚塵問題,《行動計劃》要求2018年年底前,建立施工工地揚塵管控清單。對於道路揚塵問題,要求2020年年底前,市區建成區具備條件的道路機械化清掃和灑水率達到70%以上,即墨區和膠州、平度、萊西市建成區具備條件的道路機械化清掃和灑水率達到60%以上;各區(市)100條主次幹道達到深度保潔標准;建築垃圾運輸許可車輛密閉率達到95%以上。對於礦山揚塵問題,要求到2020年,大中型綠色礦山比例力爭達到80%。
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方面,要求控制農業氨排放,減少化肥農葯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實現化肥農葯使用量負增長。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達到40%以上。
高密度網路監測「氣質」
在監管層面,「鐵腕執法」要一硬到底,綜合運用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拘留等手段依法從嚴處罰環境違法行為,強化排污者責任。
在監測層面,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路,2018年,建成涵蓋鎮(街道)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路。2020年年底前,實現監測站點全覆蓋,建成高密度監測網路,並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實現數據直聯。超級站增加臭氧激光雷達、風溫廓線雷達、重金屬監測儀、單顆粒飛行質譜,建設成為滿足轄區大氣污染監測科研及管理需要的國內一流超級站。繼續完善青島市空氣質量監測與綜合分析平台,探索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動態評估與管理系統。實施降塵考核,各區(市)平均降塵不得高於9噸/月·平方公里。
同時,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強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建立城市空氣質量精細化預報體系。對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三源清單」每年進行更新,應急污染物減排目標分別落實到「三源」清單中。提高各級別應急預案污染物減排比例,黃色、橙色、紅色級別減排比例原則上不低於10%、20%、30%。制定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㈡ 藍天保衛戰發現多少個問題交辦地方限期解決
生態環境部日前透露,2018至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以下簡稱強化督查)在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已經持續進行了兩個月,強化督查共檢查企業(點位)14.06萬個,發現8093個涉氣環境問題。
按照《檢查方案》要求,專項督查辦公室每日要第一時間通過督辦問題清單方式將強化督查發現的問題交辦地方政府。同時,要限期整改;相關城市人民政府需對交辦問題建立台賬,跟進整改落實情況。
對此,李干傑說:「打贏藍天保衛戰,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既要做好以往交辦問題的『回頭看』,確保『老問題』全部得到解決,也要全面排查新的涉氣環境問題,交辦地方政府限期解決。」
李干傑強調,要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重點,持續加大督查力度,不斷改進工作方式。「針對群眾舉報多、查實問題多的地區,進一步加強工作統籌,增加督查力量,實現深度覆蓋。」他要求,及時向社會公開問題整改情況清單,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同時還要最大限度發揮強化督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多重作用。
㈢ 生態環境部如何回應未來三年藍天保衛戰
7月8日消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印發,對未來三年國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部署。目前我國大氣環境形勢如何?未來三年藍天保衛戰怎麼打?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為重點區域
《三年行動計劃》總體思路是,突出四個重點、優化四大結構、強化四項支撐、實現四個明顯。
在工作領域上,突出四個重點。以大氣污染最為嚴重的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地區作為重點區域,其中,北京是重中之重;以人民群眾最為關注、超標最為嚴重的PM2.5作為重點指標;以重污染天氣發生頻率最高的秋冬季作為重點時段;以工業、散煤、柴油貨車、揚塵等大氣污染源治理作為重點領域。
在任務措施上,優化四大結構。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在制度保障上,強化四個支撐。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執法督察、科技創新、宣傳引導,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群防群治,打贏藍天保衛戰。
在實施效果上,實現四個明顯。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當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西北部是我國PM2.5濃度較高的區域。5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濃度顯著改善,但仍為全國平均濃度最高的區域。汾渭平原11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平均為65微克/立方米,僅次於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同時也是全國二氧化硫濃度最高的區域,煤炭在能源消費中佔比近90%,產業結構偏重、規模偏小、裝備水平低,多數鋼鐵、焦化企業尚未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長三角區域雖然空氣質量相對較好,但優良天數比例為71.6%,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區域污染程度不平衡,西北部多個城市濃度水平接近京津冀部分城市。
㈣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開始實施了嗎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20日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將於近期印發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為重點,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狠抓秋冬季污染防治,統籌兼顧、系統謀劃、精準施策,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趙英民表示,《三年行動計劃》的總體思路是「四個四」,即突出四個重點、優化四大結構、強化四項支撐、實現四個明顯。突出「四個重點」,即重點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點區域是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重點時段是秋冬季,重點行業和領域是鋼鐵、火電、建材等行業以及「散亂污」企業、散煤、柴油貨車、揚塵治理等領域;優化「四大結構」,就是要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四項支撐」,就是要強化環保執法督察、區域聯防聯控、科技創新和宣傳引導;實現「四個明顯」,就是要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㈤ 我國打贏藍天保衛戰計劃取得哪些成果
日前,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許多省(區、市)的地方版三年計劃制定也提上了日程。圍繞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凈土保衛戰,各地推出諸多舉措。
據生態環境部統計,2018年前4個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7%,空氣質量整體呈改善趨勢。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㈥ 藍天保衛戰目標設定是怎麼考慮的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我部編制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6月27日由國務院正式印發,其中提出環境空氣質量目標:「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二是要求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的環境空氣約束性目標,「十三五」約束性指標已提出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目標,生態環境部已將目標分解至各省(區、市),各省(區、市)已將目標納入各自「十三五」環保規劃,並將目標進一步分解至市。
三是考慮到藍天保衛戰時間與「十三五」剩餘時間重合,再設立新的目標會對地方目標指標制定、分解、考核、重點任務設定等工作造成混亂。因此,藍天保衛戰對各省(區、市)和重點區域都不再設立新的量化目標,要求各地完成「十三五」約束性指標。
來源:中國新聞網
㈦ 近三年 國家環保部對大氣整治有哪些行動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目標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措施有:錯峰限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有超低排放,還有環保督查等
政策上除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採取的超低排放改造外,還有各省市依託整體目標出台的相應政策
㈧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即將實施嗎
趙英民表示,《三年行動計劃》的總體思路是「四個四」,即突出四個重點、優化四大結構、強化四項支撐、實現四個明顯。突出「四個重點」,即重點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點區域是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重點時段是秋冬季,重點行業和領域是鋼鐵、火電、建材等行業以及「散亂污」企業、散煤、柴油貨車、揚塵治理等領域;優化「四大結構」,就是要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四項支撐」,就是要強化環保執法督察、區域聯防聯控、科技創新和宣傳引導;實現「四個明顯」,就是要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