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胡佛研究院的創始人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1874年-1964年),1899年至1913年曾在天津馬場道6號居住。胡佛幼年孤苦貧困,1895年大學畢業後被倫敦一采礦公司聘為工程師,派往澳大利亞,期間他發現了金礦,建議公司開采並准許他本人入股。1899年3月,胡佛應清政府邀請來中國,任灤州(開灤)礦務局工程師,並一直居住在天津馬場道6號。後經天津利順德飯店經理墨林介紹,在中國機礦公司當經理,兼煤礦技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救濟世界各國難民一百多萬人,被譽為國際大慈善家。1929年3月,胡佛當選為美國第31屆總統。
胡佛作為美國近代的一位總統,在美國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胡佛,生前將大量的文物、資料、古玩等捐獻給母校,供建立胡佛研究所之用,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文獻資料和物品是他在天津生活期間的實物和文件。這里是美國人了解中國和亞洲的基地。歷經幾十年,這個民間研究機構目前已成為美國白宮研究亞洲及中國問題的權威咨詢機構,它在美國國會和政府中擁有大量的會員,在美國主流社會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現在美國參眾兩院,凡涉及中國的問題, 都要來咨詢胡佛研究所。
㈡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詳細介紹
胡佛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學第一屆采礦專業畢業生,也就是美國的第31任總統胡佛所創建,他當上總統後於1919年出資5萬美元開始創建,開始的目的只是想收集一些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資料。但此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現該研究所不僅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化史料文獻研究和收藏地之一。 而且現在胡佛研究所也被人稱為美國政府的「腦子」和「影子」,既有人為政府出謀劃策,又有人左右政府決策。美國總統布希身邊的大紅人、原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現任美國國務卿賴斯就曾經是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強硬派」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也曾供職於該所。現在,布希政府里防務政策研究小組中有8名成員均來自該所。因此,美國媒體評論說,看看這些人物在政府中的作用,就知道胡佛研究所的影響力不可低估了。 胡佛研究所現今已經擁有160萬冊藏書,6萬多個微縮影片文件,4300類約4000萬件檔案和25000多種期刊,供學者研究調用。該所的研究和收藏主要圍繞在"戰爭、革命與和平」三個主題上,因此這里的研究員大多主攻歷史、經濟、政治和社會學等學科。 胡佛研究所也是以保守著稱的政策研究機構,有「右翼思潮的思想庫」之稱。由於其與布希政府的關系密切,在國防政策方面主張強硬,如今,胡佛研究所每年的經費預算達到25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由保守團體和大公司捐助的,像埃克森·美孚、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和寶潔等都是研究所的捐助大戶。另外,斯坦福大學的資助占總預算的15%。 由於以上原因,胡佛研究所在斯坦福大學內部也引發了長期的爭議。一些校園團體多次組織抗議,要求把胡佛研究所從斯坦福大學「驅逐」出去,取消斯坦福大學每年多達100萬美元對該所的研究資金贊助。以上就是該所的簡單創建發展和現狀介紹。
㈢ 胡佛研究所的介紹
胡佛戰爭、革命與和平研究所(The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簡稱胡佛研究所,是美國著名的公共政策智囊機構,由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赫伯特·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美國第三十一任總統)於1919年創建。該機構對美國新保守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運動有主要影響。該組織於2001年開始出版《政策評論》(Policy Review)。
㈣ 胡佛研究所的歷史
胡佛研究所創辦於1919年,最早稱作「胡佛戰爭圖書館」。 1938年,為了真實反映該圖書館不斷擴大的文獻與藏書量,更名為「胡佛戰爭、革命與和平圖書館」。 1956年改為現名。創立人是後來任美國第31屆總統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胡佛在一戰時期曾被美國駐英國大使任命為比利時救濟委員會主席,在此期間,他親眼見證了戰爭所造成的危害,自稱意識到教育後代了解戰爭、革命與和平的歷史知識的重要性。戰後,他為他和妻子的母校斯坦福大學捐贈了50萬美元,請該大學協助貯藏歷史資料。斯坦福大學派出的歷史資料收集小組,在胡佛的帶領下,開始跨越歐洲搜集與戰爭相關的材料。當時的斯坦福大學校長威爾伯十分贊賞胡佛的搜集歷史文獻的能力,他說「胡佛是歷史的碩鼠,每留下一噸糧食,他就拿走一磅歷史材料」。1927年,胡佛還在勞拉斯·佩曼·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下創立了其他幾個領域的研究所,包括:德國革命研究所、俄國革命研究所。在二戰以後,依靠胡佛最初的啟動資金以及福特、洛克菲勒和卡內基基金會的慷慨資助,建立了數以百計的研究所、世界事務委員會、外交政策學會。
胡佛創立該研究所的目的,在於收集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形成和發展有關的歷史資料和文件。因此,在胡佛研究所成立初期,它只是一個專門的圖書資料收集中心。20世紀40年代末期,該研究所才開始招募學者進行研究工作。而大規模的研究工作,則始於1960年W ·格倫·坎貝爾擔任所長後。此後,胡佛研究所逐漸成為在公共政策研究方面頗有影響的學術中心。在里根政府時期,其影響力更是非同一般。
㈤ 胡佛研究所的使命
「這個研究會支持美國的聯邦憲法、權利法案以及它的代議制政府的機制。我們的社會和經濟體制都是建立在一直涌現出開創性和富有創造力的私有企業的基礎上的。我們的國家是這樣的一個系統,即我們的聯邦政府只有在地方政府或其人民不能自己承擔政府的、社會的、經濟的行動的時候才會出來承擔這些行動。這個研究會的整體使命就是,從它的記錄里召喚回經驗的聲音來對抗製造戰爭的行徑;通過研究和出版這些記錄來喚醒人們創造和保護和平的努力並維護美國人的美式生活的安全。這個研究會不是,也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圖書館,它是以這些意圖為目標。這個研究會必須不斷的、充滿活力的指向和平與個人自由的道路,指向美國體制的捍衛。」
在研究會創建者看來,個人、經濟和政治自由的原則,私有企業,代議制政府,這些都是最基礎的。通過收集知識,產生各種想法並散播二者,研究會努力去確保和保衛和平,增進人類生存的條件,並限制政府侵入私人生活。
㈥ 胡佛研究所的簡介
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全稱斯坦福大學「胡佛戰爭、革命暨和平研究所」(Hoover l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此研究所創立於1919年,約有120名研究專家,主要以研究前蘇聯、現在的獨聯體為主,包括: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問題,工業政策、發展、科技、農業、能源、安全、外交關系等。
胡佛研究所為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化史料文獻收藏地之一。如今,胡佛研究所每年的經費預算達到25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由保守團體和大公司捐助的,像埃克森·美孚、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和寶潔等都是研究所的捐助大戶。另外,斯坦福大學的資助占總預算的15%。
胡佛研究所現今已經擁有160萬冊藏書,6萬多個微縮影片文件,4300類約4000萬件檔案和25000多種期刊,供學者研究調用。該所的研究和收藏主要圍繞在「戰爭、革命與和平」三個主題上,因此這里的研究員大多主攻歷史、經濟、政治和社會學等學科。
㈦ 美國胡佛研究所在美國的哪裡
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在斯坦福大學。斯坦福大學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帕羅奧多市境內。
㈧ 胡佛研究所抗戰檔案有哪些
胡佛研究所(),全稱「斯坦福大學胡佛戰爭、革命暨和平研究所」(TheHooverInstitutiononwar,revolutionandpeace),是斯坦福大學附設的一所獨立文獻典藏和學術研究機構。它以「收集資料,通過學術的研究,深入發掘『戰爭』與『革命』的原因,以便進一步促進『和平』的發展」[1]232為創建宗旨,以典藏「戰爭、革命及和平」為主題的檔案文獻著稱於世。具體而言,胡佛研究所典藏有一戰、二戰、「十月革命」、蘇共及4,000餘位近代國際人物檔案,共計4,500餘個全宗[1]226,6,000萬件[2];圖書160餘萬冊;期刊2.5萬種[1]223;縮微膠卷6萬余個;被譽為「有關20世紀政治、經濟、社會和教育方面變化的國際性的資料研究和出版中心」。
目前,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典藏全部檔案,約4,500個全宗,6,000萬件,而直接或間接涉及中國近現代史的,共有522個全宗③,約300萬件[3],其中,涉及中國抗日戰爭的,則有150個全宗,2,933盒及1,796個縮微膠卷。這批抗戰檔案,絕大部分是戰時中美兩國政要、軍事將領、使(領)館官員、參戰官兵及在華社團、記者、外籍僑民、傳教士等人士的個人文書,因此,它以日記、信函、電稿、備忘錄、著作及回憶錄等為主要載體,以中國戰時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社會生活等為基本內容。
本文按照檔案形成主體的戰時職務、職責的許可權,參照其文本提要兩項指標,擬將其分為綜合、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等六類
具體內容請看http://j.news.163.com/docs/32/2015102214/B6HPBA620523808G.html
㈨ 胡佛研究所的創始人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1874年—1964年),1899年至1913年曾在天津馬場道6號居住。胡佛幼年孤苦貧困,1895年大學畢業後被倫敦一采礦公司聘為工程師,派往澳大利亞,期間他發現了金礦,建議公司開采並准許他本人入股。1899年3月,胡佛應清政府邀請來中國,任灤州(開灤)礦務局工程師,並一直居住在天津馬場道6號。後經天津利順德飯店經理墨林介紹,在中國機礦公司當經理,兼煤礦技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救濟世界各國難民一百多萬人,被譽為「國際大慈善家」。1929年3月,胡佛當選為美國第31屆總統。
胡佛作為美國近代的一位總統,在美國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胡佛,生前將大量的文物、資料、古玩等捐獻給母校,供建立胡佛研究所之用,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文獻資料和物品是他在天津生活期間的實物和文件。這里是美國人了解中國和亞洲的基地。歷經幾十年,這個民間研究機構目前已成為美國白宮研究亞洲及中國問題的權威咨詢機構,它在美國國會和政府中擁有大量的會員,在美國主流社會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現在美國參眾兩院,凡涉及中國的問題,都要來咨詢 胡佛研究所。
㈩ 胡佛研究所的檔案館
在該所的收藏中,中國現代史檔案館頗為引人注目。這里直接涉及中國的文件有200多類,其中大部分是個人檔案。這些檔案通常是私人捐贈的,或者由家屬委託代管,因此,檔案對外公開的程度往往取決於捐贈者或者家屬的意願。即將公布的兩蔣日記也是如此。
據報道,蔣家家屬與胡佛研究所訂立了合同,要求研究所必須在獲得許可的前提下查閱日記、引述內容;如果日記中牽涉到目前還在世的人,則必須保密。胡佛研究所對這些珍貴的史料沒有所有權,不過將可以「代管」50年。
去年4月,胡佛研究所因為公開宋子文檔案而備受矚目。由於宋子文曾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和外交部長等要職,是中國近代史上頗具影響力的宋氏家族的長子,因此,胡佛研究所認為有關他的每件資料都很有價值。現在,關於宋子文的3萬多件文件已陸續開放給學者閱覽。
此外,胡佛研究所還收藏了一些中國人物個人檔案和涉及中國事務的外國人檔案,其中有:宋子文,曾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中央銀行行長等要職,有關他的資料最多,內容涉及上世紀30至40年代中國政治與經濟、戰時的中美外交等。其中,他關於西安事變的日記,以及他二戰時期與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的談話內容,都是非常珍貴的史料。張嘉森,曾任中國民主社會黨主席。胡佛研究所保存著他1947年給馬歇爾和魏德邁將軍的兩封信。張公權,曾任中國銀行總經理、中央銀行總裁。1960年代曾任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生前捐贈了其1945年到1946年在東北的日記。陳納德(ClaireLeeChennault),美國空軍將領。抗戰時在華組織美志願航空隊即飛虎隊。其資料由其夫人陳香梅女士捐贈,多為抗戰時期飛虎隊及中美關系的資料。斯諾夫人(NymWales),美國新聞記者、作家,是抗戰時期在延安采訪過毛澤東的美國記者斯諾的夫人。胡佛研究所收藏的是有關她的資料有個人信札、備忘錄、照片、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