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陳朝共有幾個皇帝,存在多少年
陳朝亦稱南朝陳、南陳(557年~589年),存在32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霸先所創建,都建康,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
共5帝。
廟號 謚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高祖 武皇帝 陳霸先 557年~ 559年 永定
世祖 文皇帝 陳蒨 560年~ 566年 天嘉、天康
— 廢帝 陳伯宗 566年~ 568年 光大
高宗 孝宣皇帝 陳頊 569年~ 582年 太建
— 史稱「陳後主」(隋朝上謚曰「煬」) 陳叔寶 583年~ 589年 至德、禎明
⑵ 陳朝共有幾個皇帝,存在多少年
陳朝亦稱南朝陳、南陳(557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霸先所創建,都建康,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亡國君為陳後主陳叔寶,陳最後被隋文帝所滅。歷五帝,共三十三年(557~589年)。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陳朝一家.另外,越南史上也曾有陳朝。
陳霸先在抵禦落後勢力摧殘,維護社會穩定,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等方面,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沒有陳霸先,中國南方勢必分崩離析,中華民族將受到更大的摧殘。而且,就陳霸先治國、治軍、從政、為人的自身品格來講,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傑出代表。所以,毛澤東也曾經要求人們讀讀《陳書》,了解陳霸先的身世經歷。陳霸先之所以偉大,不僅在於他是一代開國皇帝,還在於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賢明人格。
文宣政局
陳文帝陳蒨(公元522年~公元566年),在位7年。性格沉敏雅量。父陳道譚,字子華,初為梁吳興太守。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龕、張彪。授會稽太守。陳武帝即位,立為臨川王。後率軍駐南皖。559年,武帝死,宣皇後與中書舍人蔡景歷等定計秘不發喪,召其還朝,立為帝。改元「天嘉」,566年改天康。曾平湘州王琳、臨川周迪、豫章熊曇朗、東陽留異、建安陳寶應之亂。天康四月癸酉崩,享年44歲。卒謚文帝,廟號世祖。他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這時陳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比較強盛。是南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 陳伯宗(公元554年~公元568年)南朝陳皇帝,公元566~568年在位。文帝長子。永定二年(558年),陳伯宗為臨川王世子。次年文帝即位,立為皇太子。天康元年(566年),文帝卒,即皇帝位,以叔父安成王頊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次年改元光大。光大二年(568年),又進頊為太傅、加殊禮。國家大師皆決於頊。尚書僕射列仲舉、中書舍人劉師知等謀奪頊權,不成,均被殺。頊遂專政。後頊以宣太後名義宣稱文帝遺志,廢其為臨海王,自立為帝。太建二年(570年)卒。史稱廢帝。 陳宣帝陳頊(公元530年~公元582年),在位14年。性格寬容有謀。父陳道譚。字紹世,小字師利。陳蒨的弟弟。他本來是廢帝陳伯宗的輔佐大臣,後廢掉了陳伯宗,自立為帝。他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573年,派大將吳明徹乘北齊大亂之機北伐,攻佔了呂梁和壽陽,一度佔有淮、泗之地,但最後被北周奪走。 總的來說,陳頊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定,政治也較為清明。陳頊謚號為孝宣帝,廟號高宗。但他在北齊滅亡、北方劇變的大形勢下沒有太大的作為,卻在北周統一北方後才又爭淮北。結果不但在彭城、呂梁大敗,北伐不成,而僅有的被攻佔的淮南也得而復失;從此陳朝土狹小,國勢漸衰,江北盡是敵境,而建康等重鎮又直接處於敵人的兵鋒之下,使北朝佔有了對南朝的絕對軍事優勢;所以,他對後來陳朝的被滅也應付有一定的責任。
陳後主(553~604年),即陳叔寶。南朝陳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日與妃嬪、文臣游宴,製作艷詞。隋兵南下時,恃長江天險,不以為意。 禎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蘇南京),被俘。後在洛陽病死,追封長城縣公。 不久宣帝崩,後主正式即位,冊張麗華為貴妃。他雖然身為太子,但是其皇位卻來得十分不易。其弟陳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便想殺了陳叔寶。宣帝去世,叔寶在宣帝靈柩前大哭,叔陵趁機拿著把磨好的刀刺向叔寶,正好砍向叔寶的脖子,幸好沒有砍到脖子內部,叔寶在左右的護衛下竄出去,派大將蕭摩訶殺向叔陵。 最後叔陵被殺,叔寶就登上了皇帝寶座,就是陳朝末代皇帝—陳後主。
陳朝世系
廟號 謚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高祖 武皇帝 陳霸先 557年~ 559年 永定
世祖 文皇帝 陳蒨 560年~ 566年 天嘉、天康
— 廢帝 陳伯宗 566年~ 568年 光大
高宗 孝宣皇帝 陳頊 569年~ 582年 太建
— 史稱「陳後主」(隋朝上謚曰「煬」) 陳叔寶 583年~ 589年 至德、禎明
南朝陳年號
永定:557年—559年 天嘉:560年—566年 天康:566年 光大:567年—568年 太建:569年—582年 至德:583年—587年 禎明:587年—589年
⑶ 陳朝的建立
李高宗(1175年至1210年在位)時期,國家政局呈現衰弱的跡象,國內時有動亂。1209年(李朝治平龍應五年),發生了叛亂,為了鎮壓叛亂需要藉助於外戚陳氏的力量,原為地方豪強的陳氏在李朝的勢力得到了加強(陳氏把自己一族的女兒獻給高宗的兒子李惠宗作為皇後)。
據越南史籍所載,陳氏王室的先祖來自中國,原籍可能為閩(福建)人或桂林人,到越南後定居於天長府即墨鄉(今南定省春長府美祿縣),自陳京(陳太宗的四世祖)時從事漁業起家。 傳至陳李時,已憑其經濟實力成為一方豪族,「傍人歸之,因有眾」。
1209年(李朝治平龍應五年),李朝將領郭卜在國都升龍(河內)作反,進攻皇宮,高宗與太子李旵出逃。李旵出逃到陳氏勢力范圍內的海邑,娶陳李之女陳氏容,陳氏家族遂召集鄉兵,協助太子平亂,高宗及太子得以安然返京。不久,李高宗去世,李旵登位,是為李惠宗(1210年至1224年在位)。1211年(李朝建嘉元年),惠宗立陳氏容為「元妃」,其兄陳嗣慶,舅蘇忠詞均獲封官爵,陳氏一族成為外戚,開始參與朝政。 李惠宗在位初期,國政由太尉譚以蒙主理,但譚本人「不學無術,柔懦不斷」,以致「政事日墮」,政府的統治水平不斷下滑。地方上由於「朝無善政,飢饉薦臻,人民困窮」,朝廷無法改善民眾生活,地區豪強亦乘時而起,擅作威福,遂出現外戚家族的陳家,與洪州(一作烘州)段尚等割據勢力,並演成互動干戈、爭奪政權的局面。
1211年(李朝建嘉元年),陳氏領袖陳嗣慶由於被段尚進讒指控對朝廷不利, 加上聽聞其妹陳氏容被譚太後(惠宗生母安全皇太後)虐待 , 乃決意起兵,與李氏朝廷敵對,惠宗與譚太後、元妃陳氏容逃離國都升龍,陳李雙方交戰連年。到1216年(李朝建嘉六年),李惠宗才因得悉譚太後要殺元妃陳氏容,適值有杲人作亂,而惠宗又見嗣慶歸還「金椅」給惠宗示好,惠宗乃親自到陳氏軍中,請求陳嗣慶協助平定杲人,陳李雙方才平息分歧。 惠宗任命嗣慶為太尉輔政,有「造戰器,習武藝」之權,陳家勢力亦從此在朝中坐大。不久,李惠宗患病,無法處理政務,大權遂由陳氏主宰。 陳氏王朝的第一階段,被後世史家稱之為該朝立國、建制、創立基業並步入強盛的時代。
陳朝開國後,陳太宗(1225/1226年至1258年在位)父陳承為上皇,從叔陳守度任「國尚父」、「太師統國,行軍務征討事」,同掌朝政大權。 對於李朝王族,陳氏朝廷設法對付。李昭皇被陳太宗冊立為皇後,李上皇(即李惠宗)則被廢為僧,居於真教禪寺,改號「惠光太師」 ,不久陳守度令他自盡,時為1226年(建中二年)農歷八月十日。 1232年(建中八年),陳朝以避先祖陳李的名諱為由,改「李」為「阮」,用意是「絕民之望李氏」。陳守度又因見李氏宗室對惠宗之死有所不滿,便設計坑殺李氏族人。
陳朝初立時,越南國內仍存有多股地方勢力,反抗朝廷,據《大越史記全書》所載,當時有阮嫩割據北江,段尚割據洪州(又作烘州),以及傘圓山、廣威山諸蠻的割據,相互混戰。陳朝於1226年(建中二年),派陳守度擊破傘圓山及廣威山諸蠻。 阮嫩亦於1228年(建中四年)農歷十二月消滅段尚勢力。1229年,阮嫩病死,其割據勢力瓦解,從此「天下歸於一」。 除地方勢力外,陳朝朝廷亦曾發生內哄,陳太宗之兄懷王陳柳發動叛亂。事緣陳太宗的皇後李佛金無子,陳守度改立陳柳之妻順天公主李氏(李佛金之姊)為太宗皇後,引起陳柳不滿,乃於1236年(天應政平六年),在大江作亂,但旋即被陳守度所平。陳太宗提出和解,安撫陳柳,改封陳柳為安生王,並處死參予事件的大江亂兵,事件遂告平息。
在太宗一朝,除處理一系列的內部紛爭,又著手整頓內政。1228年(建中四年),派官員到清化,重修帳籍。1232年(天應政平元年),開太學生科試(考進士),到1247年又設狀元、榜眼、探花三魁。1242年(天應政平十一年),分全國為十二路,設置正副安撫使以統轄。1244年(天應政平十三年),下令各地官員修築江河兩岸的堤壩,以防洪水。同年,重定刑律。1253年(元豐三年)立國學院(或為國子院),以及設立講武堂。此外,還整頓稅制、官制、兵制等等。 到1258年(元豐八年、紹隆元年)農歷二月,太宗將帝位傳給兒子陳晃(是為陳聖宗),自稱上皇,繼續參與政務,開展了「事皆取決於上皇」的政治格局。
此時,亞洲北部的蒙古帝國崛起。蒙古先後於1253年(元豐三年)及1279年(紹寶元年)吞並中國大理國及南宋,成為越南鄰國。1257年(元豐七年),蒙古派軍從雲南(原大理國境)進入越南,為從南方夾擊南宋作準備,但遭陳守度、陳太宗親自率領軍隊對抗入侵的蒙古軍,且蒙古軍不適應當地水土而撤回。
太宗去世後,元朝皇帝忽必烈要求陳聖宗向元朝稱臣,聖宗拒絕,並向元朝擺出抗戰的姿勢。1278年(寶符六年),聖宗傳位給太子陳昑(即陳仁宗,1278年至1293年在位),自任上皇。1284年,元朝派軍南下,但被陳朝主將陳興道擊退。 1287年(重興三年),元再出兵攻越,在經過白藤江之戰等戰事後再被越軍擊退。蒙元三次征越失敗後,改為與陳朝建立友好的宗藩關系,不再發生戰爭。 在第二階段中,陳英宗、陳明宗、陳憲宗諸帝雖能繼承祖業,但統治階級生活荒淫,甚至出現內部爭權,政局時治時亂。
1293年(重興九年,三月改元興隆),陳仁宗傳位給太子陳烇(即陳英宗,1293年至1314年在位),自任上皇繼續掌權。在此期間,陳氏朝廷人才眾多,文治方面有張漢超,軍事方面有范五老,都屬才智之士。又因教育的發展,使才學之士莫挺之、阮忠彥等透過科舉入朝為官。後世史家稱此一時期政局修明,「君賢臣忠,法律嚴正,賞罰分明,政治無一不上軌道」。 在外交方面亦相當活躍,英宗時期,上皇陳昑(即仁宗)、大將范五老多次出征哀牢。對南方的占城,陳朝以玄珍公主嫁給占城國王制旻為條件,換取該國的烏州、里州之地,後分別改名為順州和化州。
1314年(興隆二十二年,三月改元大慶),英宗傳位給太子陳奣(即陳明宗,1314年至1329年在位),自任上皇。明宗在位時陳朝對制度政策有所調整。1315年(大慶二年),立法禁止一家人之間互相告訐。1316年(大慶三年),檢定文武官階。1323年(大慶十一年),開太學生科試;下令軍士從此不得文身。 在對外方面,陳朝以占城國侵擾南方邊境為由,於1318年(大慶五年)派惠武王陳國瑱、范五老出徵佔城。
在明宗時期,曾有民眾起為強盜,以及朝中派系相爭。1317年(大慶四年),越南境內出現強盜,當中較著名的有「盜魁」文慶,但終被陳朝平定。 另外,朝廷里因皇後未有皇子,太子之位未定,朝臣分為兩派,一派為陳克終、文憲侯等人,主張立明宗庶子陳旺為太子;另一派為皇後之父陳國瑱,主張待皇後誕下嫡子,才立太子。1328年(開泰五年)三月,文憲侯賄賂國瑱家臣陳缶,以誣告國瑱謀反。明宗信以為真,囚禁國瑱於資福寺,陳克終又向明宗說「捉虎易,放虎難」,提示必須鏟除國瑱。明宗不給國瑱飲食,國瑱飢渴過甚,死於寺中,而受該案牽連被捕者達百餘人。數年後,陳缶的妻、妾之間不睦,竟把陳缶受賄一事揭發,事件才水落石出,文憲侯被降為庶人,陳缶被國瑱家奴生啖其肉而死。
1329年(開泰六年,二月改元開祐),明宗傳位給太子陳旺(即陳憲宗,1329年至1341年在位),自任上皇。憲宗時期,上皇發動對外戰事,於1334年(開祐六年)及1335年(開祐七年)親征哀牢,又於1337年(開祐九年)派軍攻破沱江地區的牛吼蠻。 在第三階段,出現奸雄弄權,豪族割據,民眾起事頻繁的局面,陳氏王朝遂步入衰微不振及滅亡。
1341年(開祐十三年),陳憲宗崩,上皇(即明宗)立兒子陳暭為帝(即陳裕宗,1341年至1369年在位)。上皇在1358年(大治元年)去世,在此之前陳朝政權由他執掌,並有張漢超、阮忠彥等一批富治國經驗的舊臣,管理朝政尚算有條不紊,雖數遇天災和飢饉仍能妥善處理。到上皇及張漢超、阮忠彥等去世後,朝政日漸散渙,朝中名儒朱文安上疏要求誅佞臣七人,但裕宗不許,文安遂辭官歸隱。裕宗本人耽於逸樂,縱情酒宴,營造宮室,鑿池堆山,命富者入皇宮賭博,生活奢華。民間則變亂四起,各地出現盜賊起事,較有名者為海陽安阜山的吳陛。在外交上,裕宗時期適逢中國明朝於1368年(大治十一年)創立,陳朝遣使朝貢。而南方的占城國則在國王制蓬峨的統治下提升軍事實力,意欲攻打陳朝,以報歷來越南入侵佔城之仇,後來更「使陳朝君臣幾番驚駭」。
1369年(大治十二年,六月改元大定)五月,陳裕宗死後,陳氏朝廷因繼任人問題發生內哄。因裕宗沒有子嗣,朝臣擬立裕宗之兄恭定王陳暊為帝,但憲慈皇太後(裕宗生母)堅持立裕宗長兄恭肅王陳元昱的養子楊日禮為帝(1369年至1370年在位)。楊日禮即位後,企圖斷絕陳氏家族繼承皇位,於該年十二月殺憲慈皇太後,並於次年(1370年,大定二年,十月改元紹慶)九月,鏟除反抗自己的恭靖王陳元晫(陳明宗次子、裕宗兄)父子。十月,陳暊怕大禍將至,就離開國都升龍到沱江鎮避難,約定其弟恭宣王陳曔章、肅國上侯陳元旦、天寧公主、清化府官員起兵奪權。十一月,陳暊奪回國都,鏟除楊日禮,即皇帝位,是為陳藝宗(1370年至1372年)。
陳藝宗就任皇帝期間,內政外交開始出現變化。在內政上,陳藝宗重用外戚黎季犛(祖先本姓胡)。黎季犛的兩位姑姑都嫁給陳明宗,藝宗於1371年(紹慶二年)任季犛為樞密院大使,封忠宣國上侯,曾派往乂安,專門負責「綏輯人民,撫安邊境」。 黎季犛遂成陳末權臣。在外交方面,陳朝因長期以來「邊城無備」,惹來外敵來犯,占城國王制蓬峨在1371年(紹慶二年)閏三月出兵入侵大越,而陳氏朝廷竟「無兵可御」,占城軍遂攻破國都升龍,劫掠而回。制蓬峨從此成為陳朝勁敵,「國家自此多事矣」。
1372年(紹慶三年),陳藝宗傳位給其弟陳曔(即陳睿宗,1372年至1377年在位),自任上皇。睿宗時期,陳朝有感占城實力強大,乃加強軍備,但陳朝軍隊仍然難敵占城軍。1377年(隆慶五年)初,陳睿宗率兵親征,到達占城國都闍盤城時兵敗戰死,占王制蓬峨旋即策動反攻,再次攻破升龍而回。上皇改立睿宗之子陳晛為帝(即陳廢帝,1377年至1388年在位)。1378年(昌符二年)五月,占城軍隊再一次攻破升龍,劫掠而回。在占軍數次攻進升龍時,陳氏朝廷未能積極抵抗,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批評「當時占城之軍出入我南國,如入無人之境,因此在幾年之內三次破京城,上皇與帝晛三次棄城而逃」。其後多年,兩國仍互有交戰。而經過長期的戰事後,陳朝政府的庫藏一空,乃加重軍役和賦稅,如1378年(昌符二年)始設人頭稅。 1379年(昌符三年),因時值大旱,飢荒遍地,更爆發民眾起事,史載當年八月「北江路人阮補稱為唐郎紫衣,以法術僭號稱王,作亂。」阮補建元熙元,並鑄熙元通寶、宋元通寶、景元通寶等錢。最終阮補被陳朝鎮壓而「伏誅」。
與此同時,因黎季犛深得上皇陳暊的信任,陳朝再爆發內部斗爭。1388年(昌符十二年,十一月改元光泰),陳廢帝見上皇寵信季犛,便圖謀將之鏟除。黎季犛早先一步,向上皇提出「未有賣子而養侄,惟見賣侄而養子」 ,以挑撥上皇與廢帝之間的關系。上皇果然以為廢帝有意,譖誣功臣,乃貶黜其帝位,改立自己之子昭定王陳顒為帝(即陳順宗,1388年至1398年在位)。在黎季犛專權的同時,國內盜賊群起,在清化,有阮清自稱「靈德王」,活躍於梁江地區;阮忌自稱「魯王」,活躍於農貢地區;在國威州,有僧人范師溫起事,更曾一度於1389年(光泰二年)攻進國都升龍,上皇與順宗出逃避難,最終,范師溫被黃江守將黃奉世討平。
1390年(光泰三年),占城國王制蓬峨在攻打陳朝期間戰死,兩國之間的戰事遂告一段落。然而黎季犛的弄權,已成尾大不掉之局,對於不順從者,季犛慫恿上皇陳暊殺之。1394年,上皇為控制黎季犛,命畫工繪周公輔周成王、霍光輔昭帝、諸葛亮輔蜀後主、蘇憲誠輔李高宗等圖像,名為「四輔圖」,賜予季犛,用意是要他「輔官家(指陳順宗)當如是也」。又故意向季犛說:「平章親族,國家事務,一以委之,今國勢衰弱,朕方老耄,即世之後,官家可輔則輔之,庸暗則自取之」,黎季犛立刻倉惶答道:「臣不能盡忠戮力輔官家,傳之後裔,天其厭之!」 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認為上皇對季犛的一番說話,是效法古代劉備對諸葛亮所說的話,以此收買季犛的心。同年十二月,上皇去世,黎季犛繼續把持國政。
上皇藝宗死後,黎季犛在成為輔政太師。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指這時的黎季犛意在「大肆更張,用以收買黨羽」,進行一連串改革。在財政上,季犛收回銅幣,改行紙幣;在土地政策上,規定除貴族階層的大王、公主外,庶民占田不得超過十畝;在文化教育上,制定科舉的文體考試,又在地方上授予學官田地;在政治架構方面,季犛改定文武官員服裝,改地方上的諸路為鎮,並增設一些官職,以分封給黨羽。季犛又把國都遷至清化,稱為「西都」,以便奪位。與此同時,黎季犛廢立君主,於1398年(光泰十一年,三月改元建新)迫順宗退位,立太子陳(上安下火)為帝(即陳少帝,1398年至1400年在位)。1399年(建新二年),太保陳元沆、上將軍陳渴真等合謀殺季犛,但被季犛先知,季犛便大肆鎮壓,受牽連而被誅殺者達三百七十餘人。其後,黎季犛自稱「國祖章皇」,出入使用天子儀衛。1400年(建新三年,三月以後胡朝改元聖元)二月,黎季犛廢少帝自立,恢復其祖先的胡姓,改國號「大虞」,建立胡朝,陳朝遂告終結。
其後,中國明朝於1406年(胡朝開大四年)以「吊伐」的名義攻打越南,並於1407年(胡朝開大五年,後陳朝興慶元年)消滅胡朝,統治越南。1407年至1413年(後陳朝重光四年)期間,陳氏宗室陳頠、陳季擴等為恢復陳朝統治,在乂安、化州等地反抗明人,史稱後陳朝,最終被明朝討平。
⑷ 陳朝是中國的,還是越南的﹖
中原和越南都有陳朝
中原的陳朝:
陳朝(557年―589年),亦稱南朝陳、南陳,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霸先代梁所建立的,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
越南的陳朝:
1225年,陳煚廢越南李朝末代君主李昭皇,建立了陳朝,至1400年終結,國號「大越」,首都位於升龍(今河內)。因該朝君主姓「陳」,故歷史上稱為「陳朝」。
⑸ 有關於陳朝的簡介
陳朝亦稱南朝陳、南陳(557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霸先所創建,都建康,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亡國君為陳後主陳叔寶,陳最後被隋文帝所滅。歷五帝,共三十三年(557~589年)。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陳朝一家。另外,越南史上也曾有陳朝。
⑹ 陳朝皇帝列表
1、陳霸先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557年-559年在位)。
太平二年(557)受梁禪稱帝。永定三年(559年),陳霸先去世,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七歲。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萬安陵。
2、陳蒨
陳文帝陳蒨(520年,一說522年—566年),一作茜,又名曇蒨、荃菺,字子華。吳興長城(今浙江省長興縣)人。陳武帝陳霸先之侄,始興昭烈王陳道譚長子,陳宣帝陳頊長兄,南北朝時期陳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天嘉,559年到566年在位。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二十七日,陳文帝陳蒨去世,遺詔皇太子陳伯宗繼承帝位。時年四十五歲,陳朝謚號文皇帝,廟號世祖,葬於永寧陵。
3、陳伯宗
陳伯宗(554年6月12日或552年6月20日—570年5月),即陳廢帝(566年到568年在位),字奉業,小字葯王,陳文帝陳蒨的嫡長子,母安德皇後沈妙容,南北朝時期陳朝第三位皇帝。
太建元年(569年),陳伯宗去世,年僅十九歲,葬於陳廢帝陵(臨海王墓)。
4、陳頊
陳宣帝陳頊(530年8月14日-582年2月17日),又名陳曇頊,字紹世,小字師利,陳武帝陳霸先之侄,始興昭烈王陳道譚次子,陳文帝陳蒨之弟。南北朝時期陳朝第四位皇帝,光大二年(568年)到太建十四年(582年)在位。
太建十四年(582年),陳宣帝陳頊去世,終年五十三歲,謚號孝宣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顯寧陵。
5、陳叔寶
陳後主陳叔寶(553年11月-604年11月),字元秀,小名黃奴,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陳朝也是南朝最後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陳宣帝陳頊嫡長子,母為皇後柳敬言。
隋朝仁壽四年(604年),陳叔寶病死於洛陽,終年五十二歲,追贈大將軍,謚號煬,葬於洛陽邙山。
(6)陳朝擴展閱讀:
陳朝疆域
侯景之亂後,北齊佔領江北淮南之地,西魏佔領漢中巴蜀。西魏又受蕭詧之託,率軍奪下南朝梁江陵以北之地,建立附庸國西梁。
南朝陳成立後國土不多,至569年開始陸續收復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並且一度奪下北齊長江以北之地(573年—577年)。到陳末時受北周入侵使得國土減少,僅剩長江以南至交廣地區。
⑺ 南北朝時期的陳朝,陳朝是什麼朝代
南北朝時期的陳朝時代么就是宋齊梁陳最後的一個朝代。陳朝最後被楊廣所滅。
⑻ 歷史上陳朝的著名人物
中國
夏啟——家天下開創者
墨子——中國科學開拓者
孫武——兵聖 《孫子兵法》
屈原——端午紀念者
秦始皇——中華帝國開創者
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劉邦——流氓皇帝
項羽——霸王別姬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韓信——「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張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賈詡——毒士
郭嘉——鬼才
趙雲——白馬銀槍
冉閔——殺胡令
楊廣——三征高麗
武則天——中國唯一女皇帝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沈括——《夢溪筆談》
鄭和——三下西洋
詹天佑——中國鐵路之父
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拿破崙 亞歷山大 林肯
華盛頓
毛澤東: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姓,趙氏[1][2],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原稱華夏族)[4],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咸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曹操 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父親曹嵩據考本姓夏侯,後成為曹騰養子並改姓繼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盪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喬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此說乃裴松之注引孫盛《異同雜語》,待考)於公元184年漢末黃巾起義時顯露頭角,後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參與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董卓死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先後戰勝了呂布、袁術,並接受了張綉的投降。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10萬軍隊,公元201年在倉亭(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並於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鏟除了袁氏殘余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公元208年,成為東漢政權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於赤壁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公元212年又擊敗了漢中張魯,至此,三國鼎立之勢基本成型。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郗慮冊封曹操為魏國國王,於鄴城建立魏國王宮銅雀台,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公元220年,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謚號「武王」,葬於高陵。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謚為「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漢光武帝 劉秀 (前6-57)
字文叔,蔡陽人[1],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昆陽之戰,光武挽狂瀾於即倒,王尋等百萬之眾,一時土崩瓦解。王莽政權的喪鍾,由此而敲響。光武以偏師徇河北,平王郎,降銅馬,艱難奠定中興之基。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謚號光武,即光紹前業之意,廟號世祖。
西漢皇族,漢高祖九世孫。秀九歲喪父,寄養叔父劉良家。早年從事農業生產。新莽天鳳三年(16),到長安求學,拜中大夫許子威為師。後因資用拮據,回到家鄉。地皇三年(22),農民起義軍蜂起,與其長兄劉演率領和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棗陽)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軍編為六部,擊殺王莽南陽守將,又擊敗王莽大將嚴尤、陳茂,進軍圍宛,聲勢大振。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諸將擁立劉玄做漢帝,號更始帝。是年劉演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更始帝在害死劉秀大哥後,讓劉秀巡河北,想讓河北勢力殺了劉秀,可劉秀借機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在以後先後消滅了其它割據勢力,赤眉軍(建立建世政權),綠林軍(建立更始政權),銅馬軍,公孫述(稱帝)國號「成家,大成,成,」,漁陽的彭寵(稱燕王),南郡的秦豐(稱楚黎王),梁地的劉永(稱帝),齊地的張步(齊王),盧江的李憲,東海的董憲,漢中的延岑(稱武安王),夷陵的田戎,隴西的隗囂(西伯王,西州上將軍),安定的盧芳(西平王),王郎(稱帝),劉秀都與之有過較量。經過參照某事建議與自己的雄才宏略等方針准備後,打敗高潮、重連、尤來、大槍、五幡……等起義軍,終成大業,建立了東漢帝國。
外國
文學領域的托爾斯泰 ,藝術領域的達芬奇, 科學領域的愛因斯坦, 思想領域應該是馬克思
政治領域的羅斯福, 經濟領域的凱恩斯,軍事領域的拿破崙
義大利(古羅馬)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主要戰績:高盧戰爭
波斯帝國
居魯士大帝
主要戰績:開創波斯帝國
大流士一世
主要戰績:希波戰爭
美國
喬治·華盛頓
主要戰績:美國獨立戰爭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主要戰績:維克斯堡戰役
林肯
主要戰績:南北戰爭
羅伯特·愛德華·李
主要戰績:葛底斯堡戰役
美國四星上將巴頓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主要戰績:諾曼底登陸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主要戰績:西西里登陸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主要戰績:菲律賓戰役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主要戰績:太平洋戰爭
英國
霍華德
德雷克
主要戰績:無敵艦隊之戰
克倫威爾
主要戰績:納西比戰役
納爾遜
主要戰績:特拉法爾加海戰
亞瑟·韋爾斯利(威靈頓)
主要戰績:滑鐵盧戰役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主要戰績:阿拉曼戰役
俄羅斯(蘇聯)
彼得一世
主要戰績:波爾塔瓦戰役
葉卡捷琳娜女皇
亞歷山大·蘇沃洛夫
主要戰績:俄土戰爭
米哈伊爾·庫圖佐夫
主要戰績: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抗擊拿破崙的法軍)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主要戰績:蘇俄內戰
約瑟夫·斯大林
主要戰績:察里津保衛戰、蘇德戰爭
朱可夫
主要戰績: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列寧格勒會戰
華西列夫斯基
主要戰績:斯大林格勒戰役、遠東戰役
羅科索夫斯基
主要戰績:庫爾斯克會戰
法國
查理大帝
主要戰績:法蘭克擴張戰爭
聖女貞德
主要戰績:英法百年戰爭
拿破崙·波拿巴
法國皇帝拿破崙主要戰績:拿破崙戰爭
福煦
主要戰績:馬恩河會戰
霞飛
主要戰績:馬恩河會戰、凡爾登戰役
古巴
菲德爾·卡斯特羅
主要戰績:古巴革命戰爭
馬其頓帝國
亞歷山大大帝
主要戰績:亞歷山大東征
迦太基(今突尼西亞)
漢尼拔
主要戰績:坎尼戰役
德國
腓特烈大帝
主要戰績:七年戰爭
俾斯麥
主要戰績:普奧戰爭、統一德意志
威廉一世
主要戰績:普法戰爭
隆美爾
主要戰績:北非戰爭
曼施坦因
主要戰績:蘇德戰爭
古德里安
主要戰績:波蘭戰役
日本
織田信長:
主要戰績:桶狹間合戰
豐臣秀吉:
主要戰績:統一日本
武田信玄
主要戰績:川中島合戰
上杉謙信
主要戰績:川中島合戰
德川家康
主要戰績:關原合戰、統一日本
樺山資紀
主要戰績:甲午海戰
東鄉平八郎
主要戰績:對馬海戰
山本五十六
主要戰績:珍珠港事件
委內瑞拉
西蒙·玻利瓦爾
主要戰績:拉丁美洲解放戰爭
阿根廷
何塞·德·聖馬丁
主要戰績:拉丁美洲解放戰爭
朝鮮——韓國
金日成
主要戰績:中國東北對日游擊戰爭、朝鮮戰爭
全奉准
主要戰績:甲午農民戰爭
李舜臣
主要戰績:露梁海戰
土耳其
穆罕默德二世
主要戰績:君士坦丁堡之戰
蘇萊曼一世
主要戰績:貝爾格萊德之戰
凱末爾
主要戰績:伊茲密爾會戰
阿拉伯帝國
艾布·穆斯林
主要戰績:怛羅斯之戰
薩拉丁
主要戰績:開創阿尤布王朝
越南
吳權
主要戰績:白藤江之戰
武元甲
主要戰績:奠邊府戰役、春節攻勢
以色列
戴維·本-古里安
主要戰績:第一次中東戰爭
印度
阿育王
主要戰績:統一印度
亞歷山大三世
⑼ 歷史上有陳朝這個朝代嗎
有的。
陳朝亦稱南朝陳、南陳(557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霸先所創建,都建康,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亡國君為陳後主陳叔寶,陳最後被隋文帝所滅。歷五帝,共三十三年(557~589年)。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陳朝一家。
⑽ 陳朝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在1400年,胡季犛廢少帝自立為王,建立胡朝,陳朝滅亡。
陳朝(越南語:Nhà Trần),越南一個朝代。李昭皇禪位給陳煚建立了陳朝,至1400年國號「大越」,首都位於升龍(今河內)。因該朝君主姓「陳」,故史稱「陳朝」。後期出現奸雄弄權,豪族割據,民眾起事頻繁的局面,陳氏王朝遂步入衰微不振及滅亡。
(10)陳朝擴展閱讀
建立歷史:
1209年,李朝將領郭卜造反進攻皇宮,高宗與太子李旵出逃。李旵出逃到陳氏勢力范圍內,後來娶陳李之女陳氏容,陳氏家族遂召集鄉兵,協助太子平亂,高宗及太子得以安然返京。不久,李高宗去世,李旵登位。
1224年,李惠宗傳位給年僅七歲的次女李昭皇,自己成為上皇。1225年農歷十月,陳守度安排陳承之子陳煚與李昭皇結成夫婦。十二月,上皇表明有意傳位給昭皇之夫陳煚,不久,於1225年底,陳守度安排李昭皇禪讓給陳煚,陳煚即陳太宗,又作陳日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