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發布時間: 2021-08-13 20:18:03

㈠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什麼意思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shì
shàng
běn

shì,yōng
rén

rǎo
zhī)出自《新唐書》中的《陸象先傳》,全句比喻常常有人跟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中文名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諺語


《新唐書·陸象先傳》


有人跟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
目錄
1
解釋
2
出處
解釋
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擾,即自己自擾自己,自作自受;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對他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出處
《新唐書·陸象先傳》(陸象先)罷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按察使,為政尚仁恕。司馬韋抱真諫曰:「公當峻撲罰以示威,不然,民慢且無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樹威乎?」卒不從,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東按察使。小吏有罪,誡遣之,大吏白爭,以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遠,謂彼不曉吾言邪?必責者,當以汝為始。」大吏慚而退。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故所至民吏懷之。
譯文:
(陸象先)被罷去相位,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道按察使,處理政事崇尚仁德寬恕。司馬韋抱貞勸諫說:「你應當嚴刑拷打懲罰來顯示威嚴,不這樣,百姓就會輕忽並且沒有畏懼。」陸象先回答說:「政事在於治理罷了,一定要用嚴刑峻法來樹立威嚴嗎?」最終沒有聽取(韋抱貞的意見),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陸象先屢次升遷,做到蒲州刺史兼任河東按察史。小吏犯了錯誤,陸象先訓誡他打發他回去。大吏向陸象先陳述、爭辯,認為(小吏)應該受杖打。陸象先說:「人情大概相差不多,(你)說他不明白我的話嗎?一定要責罰的話,應當從你開始。」大吏慚愧地退了下去。陸象先曾經說:「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端,(只是)庸人擾亂它,製造麻煩罷了。只要澄清源頭,何愁不簡明呢?」所以陸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懷念他。
所謂事,它的本質是人們自己造出來的。吃飽了,穿暖了。要比個高下、善惡、是非、美醜,然後人人皆知趨之若騖。反過來,以此做為分配給你生活資料的標准。試想,在原始社會有這些事嗎?
從個人來說,煩惱往往是自己臆想出來的,別人白你一眼,要難過,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沒有實質性的內容。
從宗教的角度看,人生的本質就是痛苦。轉變痛苦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保持平和的心,你的心平和了,你就身在天堂,如果你的心貪嗔痴,即使實質上你過得很好,也會身在地獄。
「飢來吃飯,困來即眠」才最接近生活的本質。

㈡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什麼意思

釋義:比喻常常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拼音:【shì shàng běn wú shì ,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出處:《新唐書》中的《陸象先傳》

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擾,即自己煩擾自己,自作自受。

(2)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擴展閱讀(原文):

(陸象先)罷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按察使,為政尚仁恕。司馬韋抱真諫曰:「公當峻撲罰以示威,不然,民慢且無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樹威乎?」卒不從,而蜀化。

累徙蒲州刺史,兼河東按察使。小吏有罪,誡遣之,大吏白爭,以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遠,謂彼不曉吾言邪?必責者,當以汝為始。」大吏慚而退。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故所至民吏懷之。

㈢ 世上本無物-何處惹塵埃-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對於第一句,我可以理解它指的是人的身體就像是一顆菩提樹,而人的心靈就像是一面明亮的鏡子,我們需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通過不斷的自我調整和修煉來抗拒外面的誘惑,抵制各種邪惡,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這是一種入世的心態,亦是佛家強調修行的一種超脫。

但對於後一句,說實話,我還沒有真正參透內中的玄機與奧妙之處。朋友對我講這其中暗指人生的煩惱和困惑都是來自於自己,靜靜想想也是,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來自於非分和過度的慾望追求,種種誘惑會使人內心的明鏡蒙上塵埃。故古人有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既不抱怨貧賤又不仇視富貴,而對世俗,不隨波逐流,面對權貴,又如雪峰堅守自己的高潔。這,是勇敢,也是骨氣,更是一種豁達,而所有的一切都出自本心。

或許,身處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充滿了太多的誘惑,我們這種普凡大眾還不能夠做到古人那樣的灑脫,可以放棄一切的追求,只有精神的意境,但我們可以也應該以一種寬闊的胸懷,長遠的眼光,去辨正分析這個世界的問題,排解自身的庸擾,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面對挫折,面對苦難,我們一樣要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豁達的情懷,我們雖有無限的失望,但還有無限的希望,不必計較一時的得失。

正如前人所講: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㈣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出自何處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出自《新唐書》中的《陸象先傳》,全句比喻常常有人跟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擾,即自己自擾自己,自作自受;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對他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出處:

《新唐書·陸象先傳》(陸象先)罷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按察使,為政尚仁恕。司馬韋抱真諫曰:「公當峻撲罰以示威,不然,民慢且無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樹威乎?」卒不從,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東按察使。小吏有罪,誡遣之,大吏白爭,以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遠,謂彼不曉吾言邪?必責者,當以汝為始。」大吏慚而退。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故所至民吏懷之。

譯文:

(陸象先)被罷去相位,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道按察使,處理政事崇尚仁德寬恕。司馬韋抱貞勸諫說:「你應當嚴刑拷打懲罰來顯示威嚴,不這樣,百姓就會輕忽並且沒有畏懼。」陸象先回答說:「政事在於治理罷了,一定要用嚴刑峻法來樹立威嚴嗎?」最終沒有聽取(韋抱貞的意見),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陸象先屢次升遷,做到蒲州刺史兼任河東按察史。小吏犯了錯誤,陸象先訓誡他打發他回去。大吏向陸象先陳述、爭辯,認為(小吏)應該受杖打。陸象先說:「人情大概相差不多,(你)說他不明白我的話嗎?一定要責罰的話,應當從你開始。」大吏慚愧地退了下去。陸象先曾經說:「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端,(只是)庸人擾亂它,製造麻煩罷了。只要澄清源頭,何愁不簡明呢?」所以陸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懷念他。

㈤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出處

【出自】:『唐書』『陸象先傳』唐代陸象先,曾在益州任都督府長史兼劍南道按察史,後又任蒲州刺史。他處理政事提倡仁恕,反對嚴刑峻法。 有一次,有個小官吏犯了罪,陸象先只是責備了他幾句就算了。小官吏的上司說:「像這樣的罪犯應該判杖刑。」陸象先說:「人情是相差不多的,我的話難道他不了解嗎?如果要用杖刑,應該從你開始。」 陸象先經常對人說:「天下本來沒有那麼多的事,只是庸人自找煩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把事情越弄越復雜。處理問題只要能弄清是非,正本清源,事情自然就簡單了。」

㈥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句話什麼意思

意思是比喻常常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出自——北宋時期宋祁、歐陽修、范鎮、呂夏卿等合撰的《新唐書·陸象先傳》。

原文: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故所至民吏懷之。

譯文:陸象先曾經說:「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端,(只是)庸人擾亂它,製造麻煩罷了。只要澄清源頭,何愁不簡明呢?」所以陸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懷念他。

(6)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陸象先(665年-736年),本名陸景初,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唐朝宰相,門下侍郎陸元方之子。

出身吳郡陸氏太尉枝,考中進士後,授揚州參軍,遷洛陽縣尉,入為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在太平公主的舉薦下,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

不肯依附太平公主,拒絕參與政變密謀。先天政變之後,進封兗國公,出為益州長史、劍南道按察使,歷任河中尹、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同州刺史。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病逝,追贈尚書左丞相,謚號文貞。

陸象先在太平公主專政時期被薦為宰相,但卻不肯依附公主門下,極力反對公主的廢帝陰謀,對唐玄宗有「保護」之功。先天政變後,又極力保護曾投靠到太平公主門下的官員,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政變後的朝局穩定。

他在罷相之後,擔任益州、蒲州等地地方官,施政寬仁,深得治下官吏百姓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