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服裝行業現狀分析

服裝行業現狀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8-13 13:55:23

Ⅰ 中國服裝業發展現狀應該從哪些方面分析

我國服裝發展業目前在世界來說是大而不強,量多質差,根據《2015-2020年中國女裝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分析,近年來,我國服裝高端趨勢明顯。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服裝消費中,高端服裝消費增長31.2%,中端和低端增長分別為19.2%和18.4%。2011年,由於品牌女裝價格大幅上漲35.7%,服裝銷售量增速下降,但高端女裝銷售額仍然達到了20%的增速。
據統計,2008-2011年,我國女裝市場佔有率前十,前二十品牌集中度低,前十市場佔有率基本在24%左右,前二十在35%,其中曾有較大優勢的寶姿,白領,馬斯菲爾市場佔有率都有所下降。
前瞻產業研究院女裝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這個結果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成熟女裝行業由於公司成立時間都不長,目前在品牌知名度,市場認可度等方面沒有絕對優勢的公司。各品牌都在各自埋頭競爭,跑馬圈地的外延擴張階段,近幾年資金渠道優勢非常重要,未來的競爭將在外延擴張競爭的同時開始服務,和進一步建立和提升品牌內涵,形成品牌特色的內在實力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女裝價位較高,其面料、設計、做工、細節處理等要求較高,進入行業有一定壁壘,這也使得網路店鋪和傳統做中低端品牌企業較不易發展高端女裝品牌,網購沖擊對高端女裝品牌影響相對較小。此外,高端成熟商務女裝品牌在國內消費者認知度較高,國際品牌尚無強勢品牌在國內擴張。
綜上所述,我國的中高端成熟女裝行業正處於發展期,尤其是中高端成熟女裝細分行業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Ⅱ 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2020年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新冠病毒突然爆發,全國上下人心惶惶,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為響應國家戰「疫」策略,大家不得不宅在家中。國家經濟發展開始緩慢,今年對於大多數行業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

服裝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型產業,在我國宏觀產業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服裝產業鏈包括原材料、紡織印染、服裝廠加工生產和服裝零售四大環節。疫情的原因使得消費者購買能力下降,導致市場需求量迅速減少,大量的服裝線下門店銷售業績幾乎為零,只能被迫關店,生產企業面臨資金周轉緊張,經營受阻難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服裝行業提前進入了淡季。

特殊的2020年已經走完了一半,未來服裝行業又將迎來哪些發展趨勢呢?

一、服裝產業將加入智能科技元素

如今的服裝行業電商成為了主角,隨著時代的發展,之後將會有更多高新技術的出現運用到店鋪中,例如刷臉支付、3D試衣鏡子、互動電子大屏等。服裝工廠也會有機器人的加入,但機器只能代替製造無法進行設計,意味著以後將會有許多服裝設計師的出現。

二、服裝個性化需求增加

服裝行業已經從產品匱乏階段發展到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階段,消費者不單單滿足於產品單一的質量,更多的想要品牌帶來的附加值。以95後為代表的潮牌服飾異軍突起,個性化需求將會隨著人們對自身認識的加深越來越趨勢化。表達訴求、肯定核心價值以及滿足孤獨屬性,將會是下一個服裝業的紅利藍海。

三、可持續時尚將逐步成為主流

服裝紡織行業是僅次於石油業的全球第二大污染環境最嚴重的行業,為了環境和勞工的保護,將會對紡織服裝領域越來越重視。現在行業內對於面料的開發,都非常重視對自然資源的能耗,因此從設計到製造過程中,注重對環境保護的服裝更受歡迎。

四、線上線下相互依存

越來越多的服裝店將會開啟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的購買模式,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當屬優衣庫,憑借多渠道線上線下打通的銷售模式,多次獲得雙十一服裝類的銷售冠軍。

五、消費者購物體驗感至上

在消費者為核心的時代,服裝企業要學會快速聚集粉絲,想要顧客對於一個品牌產生依賴感,除了產品質量過關之外,舒適的購物體驗是另一重要因素,服務好顧客才能真正地留住顧客。

我是老趙,一個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生意人,以上是我對於中國實體服裝行業的一些觀點,文章不足之處歡迎多多指教。

Ⅲ 中國服裝產業現狀

中國服裝的歷史

中國服裝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遠古時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發掘出約 1.8萬年前的骨針。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有管狀骨針等物出土。可以推斷,這些骨針是當時縫制原始衣服用的。中國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樹葉或獸皮連在一起製成的圍裙。後來,每個朝代的服飾都有其特點,這和當時農、牧業及紡織生產水平密切相關。春秋戰國時期,男女衣著通用上衣和下裳相連的「深衣」式。大麻、薴麻和葛織物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大宗衣著用料。統治者和貴族大量使用絲織物。部分地區也用毛、羽和木棉纖維紡織織物。漢代,絲、麻纖維的紡績、織造和印染工藝技術已很發達,染織品有紗、綃、絹、錦、布、帛等,服裝用料大大豐富。出土的西漢素紗禪衣僅重49克,可見當時已能用桑蠶絲製成輕薄透明的長衣。隋唐兩代,統治者還對服裝作出嚴格的等級規定,使服裝成為權力的一種標志。日常衣料廣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採用絲綢。隨著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響,如團花的服飾是受波斯的影響;僧人則穿著印度式服裝「袈裟」。現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著中國唐代的服裝風格。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寬衣大袖,外衣多為長袍。清代盛行馬褂、旗袍等滿族服式,體力勞動者則穿短襖長褲

商周時代衣服的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說文解字》說:"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實際上是裙,而不是褲。金文中常見有周天子賞賜給臣下"赤芾"的記錄。"赤芾"是一塊紅色的布,系在腰間垂於腹前,是貴族的服飾和身份的標志,又叫韋�,後世稱為蔽膝。華夏族的習俗是束發的,發髻要用笄別?I檀�胖分諧鐾涼�磯喙侵實姆Ⅲ恰?

先秦時代,華夏族服飾的特點是上衣下裳、寬衣博帶。衣服是右衽窄袖、長度在膝蓋上下。領、袖、襟、裾都用花邊裝飾,沒有紐扣,以帶束腰。而胡人的服飾是短衣窄袖,左衽長褲,革帶皮靴。趙武靈王把胡服引進中原,這對戰國秦漢時期華夏族服裝的變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春秋戰國之際,出現了一種新式服裝叫做深衣。《禮記·深衣》孔穎達正義說:"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深衣。"戰國秦漢之人不論貴賤、男女、文武都穿深衣,貴族以冕服為禮服、深衣為常服,平民以深衣為吉服、短褐為常服。深衣連衽鉤邊,穿時要束腰帶。貴族用絲織的紳帶,故稱紳士或縉紳。皮帶已經流行,皮帶的兩端分別用帶鉤和環相連接,叫做鉤絡帶或蹀躞帶。皮帶上可以懸掛或佩帶刀劍、弓箭、印璽、荷包等各種物件。

先秦時沒有棉花,所謂"布衣"是指用麻布裁製的衣服。夏天穿的細麻布叫葛,冬裝有袍和裘。袍是穿在裡面的夾衣,內實絲綿,充填新綿的叫襺,充填舊絮的叫袍。窮人填不起絲綿,只能填些碎麻,叫做縕袍。袍因是內衣,所以只能居家穿著,但不能作為禮服,外出時只能襯在正服裡面。短袍叫襦,也就是後來所說的襖。質地粗劣的襦叫褐。裘是皮衣,先秦時代也是主要的冬衣。

秦漢時代的服飾比先秦要豐富。《禮記》曰:"衣不帛襦袴。"這是因為襦和�都是內衣,儒家崇尚儉朴,認為不應該用絲綢來裁製內衣。而到了六朝時,那些世家子弟居然用白色的絲綢來做褲子,所以被稱為"紈絝子弟"。古代的褲子通常都沒有褲襠,只有兩只褲腳管,上端連在一起,用帶系在腰間,所以叫做袴。《釋名》曰:跨也。兩股各跨別也。"袴是內衣,不能外露的,袴的外面一定還要穿裙或深衣。平民勞作時穿短衣,則袴內要系一兜襠布,就像日本大相撲運動員的裝束。在宋初的《盤車圖》中,還能見到這種穿法。連襠的短褲,叫做褌。褌短如牛鼻,俗稱犢鼻褲。司馬相如帶卓文君回到成都,就穿著犢鼻褲當壚滌器,以羞辱卓王孫。

男子的外衣亦統稱為袍。袍身長大的下擺叫袂,袖子寬松。緊窄的袖口叫祛。袍有襯里,是夾衣。單衣叫。袍和�的衣襟都有曲裾和直裾兩種,曲裾就是深衣。深衣穿著時包裹身體行動不便,慢慢地被直裾的 褕所取代了。女子穿連體的深衣或者分體的襦裙,漢代女裝的式樣與男裝差別不大。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出現了兩個變化,一個是漢裝的定式被突破了,另一個是胡服被大量地吸收融合進漢人的服飾之中。

男子的服飾以衫代替了袍。《釋名》曰:"衫,衣無袖端也。"就是說衫的袖端沒有�,因此衫袖比袍袖更加寬大,大到"一袖之大,足斷為兩;一裙之長,可分為二"的地步,這樣走起路來甩手的時候就顯得更加瀟灑了。秦漢時服色以青、紫為貴,平民布衣只能穿白色的衣服。而六朝一反常態,服色尚白。由於經學的獨尊地位受到沖擊,儒家的冠服制度也動搖了,不僅服裝的式樣、顏色都突破了漢代的規矩,而且穿法、打扮也常常標新立異,或科頭跣足,或坦胸露背,或袍裙襦褲,或奇裝異服,都突破了舊時的禮儀。

婦女服飾也崇尚褒衣博帶,有的把裙擺放長,裁剪成三角形,叫做�;有的在肩臂間搭一帔帛,走起路來大袖翩翩、華帶飛�,顯得格外飄逸。

胡人的褲褶和皮靴已經被漢人普遍接受。胡服的褲是作為外衣穿的長褲,褲腿寬松,膝蓋處用帶束縛,叫作縛褲。褶是與褲相配的緊身齊膝短衣,褲褶和皮靴都適合於騎射。

隋唐時代經過長期的民族融合,加上經濟繁榮、社會開放,服飾也日趨豐富華麗。開元以前女裝以窄袖為時尚,胡服尤其盛行,初唐婦女多喜歡戴胡帽,穿翻領窄袖袍、條紋小口褲,著軟靴、系蹀躞帶。中唐以後衣衫又趨於寬大。唐代社會上思想比較開放,常有婦女穿著男裝,還流行袒胸的低領衣服,喜歡在襦衫外面罩一件對襟短袖衣,叫做半臂或半袖,肩部搭一條披帛。唐代女裙的式樣繁多、色彩艷麗,尤其流行像石榴花那樣的紅裙,詩人稱之為石榴裙。男裝以圓領窄袖袍衫為主要的服飾,靴已成為士庶通用的鞋了。

宋代把單上衣叫做衫,衫的袖口沒有祛。有作為內衣的短小的衫,也有作為外衣的長大的衫。下擺加接一幅橫襕的襕衫是男子的常服。夾衣和綿衣叫襦和襖,襦襖是平民的常服。宋代還流行在衣衫外面加罩一件不加橫襕的寬大外衣,斜領交裾的叫直身,直領對襟的叫鶴氅。女裝外衣以襦衫和裙為主,上衣趨向短窄貼身,下裳流行褶襇裙。內衣有抹胸和裹肚,褲子是不露在外面的,只有下等人才單穿褲子。唐代流行的"半臂"是一種短袖外套,而宋代流行的外套叫背子。背子有長有短,有長袖有短袖,其特點是兩邊的衩一直開到腋下。

建立遼、金、元朝的都是少數民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的服飾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契丹族的服裝,不論男女,都穿左衽、圓領、窄袖的長袍,袍裡面襯衫襖,下身穿套褲,褲腿塞在靴中。婦女在袍里穿裙,也穿皮靴。女真族的服飾和契丹族相似,由於北方氣候寒冷,衣服以毛皮為主。元朝時,漢人保持原來的服飾。蒙古族男子以窄袖長袍和套褲為主要服飾,但由於受漢人影響,多改為右衽,而婦女的袍服還是以左衽居多。

明代官員的袍服為團領衫,系革帶,帶上鑲有玉片,這就是所謂的玉帶。職官的服色和花紋按品級高低而異。前胸和後背各織一塊方形的紋飾,叫做補子。文官的補子綉飛禽,武官的補子綉走獸,紋樣按品級各不相同。儒生都穿鑲黑邊的藍色直身,戴有黑色垂帶的軟巾,又稱儒巾。皂隸穿青色布衣,市井富民商人雖然能穿綾羅綢緞,但是只許用青色或黑色。萬曆以後禁令鬆弛,艷衣麗服才遍及黎庶。

朝廷命婦的禮服為鳳冠、霞帔和大袖衫,常服為襖衫和裙,很少穿褲。背子穿得更加廣泛,合領大袖的背子可以作為禮服,直領小袖的背子則為便裝。還有一種無領、無袖、長至膝蓋對襟的馬甲,叫做比甲,深受青年婦女喜愛。

滿族入關建立清朝後用武力強迫漢人接受了滿族的服飾。男子的服飾有袍、衫、褂、褲。清代的長袍以衩來區分貴賤,皇族宗室開四衩,官吏士人開兩衩,一般市民不開衩。袍的袖口裝有箭袖,平時翻起,行禮時放下,因其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袖。職官朝服的胸背正中也各縫一塊補子,稱為補服。補子也沿用明制文禽武獸,但是花紋與明朝不同,而且由於清朝的補服是對襟的,所以胸前的一塊分成兩半。有一種長不及腰、袖僅掩肘的短褂,叫做行褂,又叫馬褂。馬褂以黃色為貴,非皇帝特賜不能穿。還有馬甲,北方稱為坎肩或背心,是無袖短衣,男女都能穿。男子下身穿褲,穿裙的已不多見。

清初改服易冠規定"男從女不從",所以婦女的服飾有滿漢兩式。漢族婦女的頭飾有簪、釵、冠子、勒子等等,滿族婦女則以高如牌樓的"大拉翅"最具特色。滿族婦女的服裝和男子相似,也是穿袍衫馬褂,但一般比較緊窄,不像漢族女裝那麼寬大。漢族婦女在清初仍然穿明裝,以裙衫為主。以後滿漢服飾慢慢合流,衣衫漸趨短小,外面罩一件齊膝的背心。女裝特別講究用花邊來裝飾衣緣,於是花邊越滾越多,形成寬寬的衣緣。晚清流行穿褲子,穿裙子的漸漸少見了。

夠具體了吧o(∩_∩)o...

Ⅳ 國內外服裝業的現狀

中國:大而不強。
近日,今年三季度部分紡織服裝公司季報公布,數據顯示多數公司利好。伴隨著這一喜訊,有關服裝行業將迎來行業「拐點」,即將走出行業低谷的說法開始傳播。事實是否如此?種種因素決定了「拐點說」顯得言之過早。
截至10月31日,有82家紡織服裝公司公布三季報,其中,有68家公司實現盈利,另有14家公司報虧。也就是說82家紡織服裝公司有逾8成公司報喜。進而有人得出了行業「拐點」來臨。對此,其給出的理由是棉價「過山車」對紡織企業的影響正逐漸消除,具有一定規模與實力的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最先恢復過來。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了異議,原材料價格只是影響服裝業的部分原因,而目前困擾服裝業發展的問題是多方面的。
河北省紡織與服裝協會會長王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部分企業數字指標好轉,只能表示某個服裝品牌或者說是行業局部,得到了好轉,而影響服裝業整體發展的根本問題,比如產能過剩問題、發展方式問題、同質化問題、勞動力成本增高等問題仍然存在,服裝業發展仍然困難。
王超以河北省容城縣服裝業為例,指出了當前國內服裝業面臨的現狀。
據介紹,河北省作為服裝大省,「大而不強」的特點突出,而這恰恰是中國服裝業的特徵。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在河北省部分縣市形成了服裝產業集群,容城縣就是其中一個。
截至去年年底,容城縣擁有服裝企業830家,年生產服裝4億多件(套),經過貼牌的產品主要外銷往歐洲市場。包括皮爾卡丹、哥倫比亞戶外等知名服裝品牌都在容城擁有代工廠。
而目前勞動力工資增長,成為容城縣服裝業發展的枷鎖,且越來越緊。2010年工人工資是1000多元,2011年上半年漲到1500元,2012年年初突破了2000元,否則招不到工人只能停產。
在面對招工難的同時,容城縣部分服裝企業去年來還不得不面對訂單減少而導致的開工不足問題。
王超說,容城縣的服裝業可以說是目前國內服裝業的縮影。服裝行業保持可持續性發展,只有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而轉變發展方式、結構升級並不是短時間就能做到並看到效果的。
國外:
二戰後至今美國的紡織服裝業,無論是其就業人數占總製造業人數的比重,還是其產值佔美國
GDP的比重都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反映了美國紡織服裝業的逐漸衰落;但與此同時,由於其人力資本、基礎設施、技術水平、金融市場方面占據較大優勢,因此其綜合競爭力仍高於中國、印度等國。

Ⅳ 請問現在服裝業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是什麼,越詳細越好,謝謝😜

服裝行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處於重要地位,近幾年,我國的紡織服裝業有著較大的發展,也在較大程度上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不過,近年來,服裝消費已經從單一的遮體避寒的溫飽型消費需求轉向時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費潮流,行業面臨轉型壓力。

當前行業處於復甦初步確立,未來仍將繼續處於復甦周期,行業整體銷售端表現、經營質量呈現穩步向好的趨勢,後期個體公司之間會出現差異,且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趨勢中,行業競爭格局將逐步清晰,集聚效應初顯,優質龍頭公司有望在此輪良性增長周期中走出,逐步確立核心競爭力。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服裝行業未來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首先,國內服裝行業相比於發達國家尚不成熟,且我國服飾人均消費金額和行業集中度低於國外,存在行業總體蛋糕做大和集中度提升的空間。數據顯示,我國人均總服裝消費分別為美國的1/4.3、日本的1/2.5;各品類人均服裝消費金額亦低於發達國家。

第二,服裝電子商務整體規模將穩步擴大,占據中國網購市場的絕對份額,服裝流動電子商務將迅猛發展。2018年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穿類商品同比增長24.1%,高於整個服裝行業同期的增幅。

第三,女裝、男裝、童裝童鞋、高檔休閑等細分領域崛起。2017年,中國女裝市場規模為9232億元,年增長5.7%;男裝消費市場正處於一個成長期,2017年中國男裝市場規模為5346億元,年增長4.4%;2017年中國童裝市場規模為1796億元,年增長14.3%。這些細分領域增長率均高於行業整體,未來有望得以延續。

第四,在生產上,未來服裝生產將走向數字化時代,智能化軟體、自動化機械服裝設備、新型技術、新奇材料應用,諸如3D技術、機器人作業、自動化技術應用這樣的新工藝以及整套流水化、現代化、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數字時代生產模式將顛覆傳統促進服裝行業大發展。

Ⅵ 服裝行業前景分析

做服裝行業是最傳統的想法了,現在還在想著做服裝生意,這樣的想法是很守舊的,就目前的市場情況而言想要創業成功還是很欠缺的。服裝生意明顯已經達到極大的飽和了,現在再去加入這個行業純粹就是去當炮灰的啊。做生意想要成功和賺錢還是要有一些突破性的思維的,要能夠發現大多數人發現不了的商機,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多去市場上看看有什麼生意是做的人少但是卻長久屹立不倒的,二手奢侈品回收就屬於這其中的一類,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但是從業的人一直不多,說明這個行業的競爭小,並且行業隱形,利潤遠遠高於其他行業,可說是真正的暴利行業,只要做,就沒有不賺的

Ⅶ 服裝的行業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推進,服裝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行業逐漸向科技化、健康化等方向發展,這也對我國服裝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是中國從服裝大國建設服裝強國的關鍵。建設服裝強國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裝科技生產力的跨越式進步,實現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
由上圖可見,我國服裝行業原材料供應省份多分布在沿海地區,隨著中西部大開發的深入,中西部各個省份開始承接產業轉移的大潮、服裝產業由沿海向內地轉移、各地興建服裝工業園區。2012年內陸省份已經成為服裝企業投資活躍的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仍然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江西、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等省逆勢而上,實現了較快發展。
2012年1-6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124.7億件,比2011年同期增長7.73%,其中梭織服裝63.52億件,針織服裝61.18億件,分別比2011年同期增長8.05%和7.40%。;規模以上企業14243家,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66%;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66%;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4538億元。
我國服裝企業要認清當前形勢,看清行業發展方向,加快產業升級,不斷推出名牌產品,打造價值鏈營銷,實現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形勢下立於不敗之地。
總體來說我國服裝行業呈上升趨勢,而隨著一些電商的加入,使得競爭更加激烈。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為用戶謀取了更多優惠和便捷。繼而服裝特賣活動在這種環境下產生,主攻圖書產品的當當也進入了服裝的特賣行列。當當網3月底在自家特賣頻道「尾品匯」展開聲勢浩大的特賣活動,在為用戶提供優惠的同時,也對整個服裝行業有著積極進步的影響。
清明小長假期間,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布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通知顯示,目標價格政策是在市場形成農產品價格的基礎上,通過差價補貼保護生產者利益的一項農業支持政策。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後,取消臨時收儲政策,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棉花。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和種植面積、產量或銷售量等因素,對試點地區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國家不發放補貼。具體補貼發放辦法由試點地區制定並向社會公布。 服裝工業化生產的工藝流程是:產品計劃→選定設計→樣品製做→工業化樣衣製做→紙樣擴號(尺寸放大與縮小)→裁剪→縫制→整燙→檢驗→成品。
服裝生產的主要設備是工業縫紉機和裁剪與整理熨燙設備。工業縫紉機發展趨向是;高速、單機自動縫紉、單機專用縫紉和多工位自動縫紉。為提高設計和管理能力,服裝行業中已開始應用電子計算機。
70年代以來,關於服裝功效的科學研究受到人們很大的重視。其內容是:
①研究人體、服裝與環境氣候之間的關系;
②研究服裝材料的服用性能;
③對不同使用范圍作最佳服裝設計;
④從健康、衛生和舒適方面改善服裝性能。 不同的服裝企業有不同的組織結構、生產形態和目標管理,但其生產過程及工序是基本一致的。服裝生產大體上由以下八道主要生產單元和環節組成。
1.服裝設計一般來說,大部分大、中型服裝廠都有自己的設計師設計服裝款式系列。服裝企業的服裝設計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成衣設計,根據大多數人的號型比例,制定一套有規律性的尺碼,進行大規模生產。設計時,不僅要選擇面料、輔料,還要了解服裝廠的設備和工人的技術;第二類是時裝設計,根據市場流行趨勢和時裝潮流設計各款服裝。
2.紙樣設計當服裝的設計樣品為客戶確認後,下一步就是按照客戶的要求繪制不同尺碼的紙樣。將標准紙樣進行放大或縮小的繪圖,稱?quot;紙樣放碼,又稱推檔。大型的服裝廠多採用電腦來完成紙樣的放碼工作,在不同尺碼紙樣的基礎上,還要製作生產用紙樣,並畫出排料圖。
3.生產准備生產前的准備工作很多,例如對生產所需的面料、輔料、縫紉線等材料進行必要的檢驗與測試,材料的預縮和整理,樣品、樣衣的縫制加工等。
4.裁剪工藝一般來說,裁剪是服裝生產的第一道工序,其內容是把面料、里料及其他材料按排料、劃樣要求剪切成衣片,還包括排料、鋪料、算料、坯布疵點的借裁、套裁、裁剪、驗片、編號、捆紮等。
5.縫制工藝縫制是整個服裝加工過程中技術性較強,也較為重要的成衣加工工序。它是按不同的款式要求,通過合理的縫合,把各衣片組合成服裝的一個工藝處理過程。所以,如何合理地組織縫制工序,選擇縫跡、縫型、機器設備和工具等都十分重要。
6.熨燙工藝成衣製成後,經過熨燙處理,達到理想的外形,使其造型美觀。熨燙一般可分為生產中的熨燙(中燙)和成衣熨燙(大燙)兩類。
7.成衣品質控製成衣品質控制是使產品質量在整個加工過程中得到保證的一項十分必要的措施,是研究產品在加工過程中產生和可能產生的質量問題,並且制定必要的質量檢驗標准和法規。
8.後處理後處理包括包裝、儲運等內容,是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最後一道工序。操作工按包裝工藝要求將每一件製成並整燙好的服裝整理、折疊好,放在膠袋裡,然後按裝箱單上的數量分配裝箱。有時成衣也會吊裝發運,將服裝吊裝在貨架上,送到交貨地點。為了使工廠按時交貨,趕上銷售季節,在分析服裝產品的造型結構、工藝加工等特點後,對紙樣、樣板設計、工藝規格、裁剪工藝、縫紉加工、整燙、包裝等各個生產環節制定出標准技術文件,才能生產出保質、保量、成本低並滿足消費者、客戶需求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