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發布時間: 2021-08-13 09:51:03

A.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什麼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
━━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二○二○年力爭比二○○○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B.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1、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二0二0年力爭比二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2、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
4、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C.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五個方面新要求是什麼

十七大根據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最新要求。
1、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
2、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
3、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
4、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有安定團結的國家;
5、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D.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主要 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一個集宏觀與微觀、城市與農村、政治經濟文化與生態環境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在內的綜合性、系統性目標。這個目標大體涵蓋了7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1、從宏觀上規定了要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

2、從總體上規定了全社會成員不僅實現溫飽,而且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3、要求在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生存性需求的基礎上,能夠充分享受健康向上、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各種文化娛樂。

4、在促使城鄉居民和個人消費水平從初步小康向比較殷實的小康邁進的同時,能夠提供足夠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5、在提高生活消費水平的前提下,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6、在人得到全面發展的同時,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7、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

這7個方面的奮斗目標,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局觀,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執政觀,實現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發展觀,以及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幸福的價值觀。

E. 簡述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目標
一是在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標,1)強調了國家經濟總量的提高,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2)強調了完成工業化的任務,提出「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3)強調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4)強調與人民生活質量有關的收入、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提出「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設方面的目標,提出「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教文化發展方面的目標,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四是在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目標,提出「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十個基本標准
國家有關部門參照國際上常用的衡量現代化的指標體系,考慮我國國情,從十個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准: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標志。200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54美元。按照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發展速度測算,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當時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2000年不變價,下同)。過去2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倍。預計今後20年,我國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城鎮居民收入水平能夠保持過去20年的增長勢頭,到2020年達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過小康指標。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過去20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長1.6倍,到2000年為2253元。可以預計,今後20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民收入有可能增長3.2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達到7210元,基本實現小康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縮小。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近10年,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下降了1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正處於新的升級過程中。2000年,全國恩格爾系數為46%。預計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後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達到19平方米。預計2020年可以超過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我國近10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2000年為36.2%。今後20年,我國將堅持城鎮化戰略,工業化也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城鎮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約為4.2%左右,其中城鎮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為9.7%。這幾年,計算機普及率呈現加快提高的趨勢,到2020年可以基本實現計算機普及率20%的目標。
八是大學入學率20%。目前,我國大學入學率為11%。隨著科教興國戰略力度的加大,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我國大學入學率到2005年可以達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過20%,達到25%。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到2000年,我國達到每千人為2人,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預計每千人超過3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71.6%,預計到2010年就可以達到小康水平的95%。
根據這一指標,有人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標准與現實情況進行了比較,目前差距較大的主要表現在:計算機普及率(79.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1.8%)、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7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學入學率(45.0%)和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6.7%),而其他一些指標差距都不算大。

F. 如何正確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談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時說,我們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的基本綱領,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兩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和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人口比重明顯增加。

——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公民政治參與有序擴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深入落實,全社會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基層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G. 如何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全新的奮斗目標

通過學習十六大報告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報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設的小康社會是多方位綜合型的,它包括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指標,也包括文化目標。建立在人類數千年文明基礎之上的當代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已經成為一個高度交融的整體,文化則是熔鑄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聚集點。 發展當代中國先進文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化目標中的方向性層面。十六大報告指出:"在當代中國,各種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地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它的核心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根據十六大報告的先進文化內涵,走在時代前面,汲取世界各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具有強烈的前瞻性,是發展先進文化的基本內容。 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化目標中的精神層面。在中華民族5000餘年的文明發展史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當代世界文化呈現出交流頻繁化和多渠道化的趨勢,但民族精神作為一個民族大多數人所認同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范,仍然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在這種民族精神的支撐下,鍛鑄出了輝煌的文明,為世界做出過巨大的貢獻,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結合時代的要求,在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之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使中國人民在革命斗爭中和現代化建設中,始終保持著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巨大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化目標中的行為規范層面。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相互支撐,不僅會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修養,而且還會提高法律意識和執法水平。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寶庫中,蘊涵著許多為當代世界人民所折服的傳統美德,建設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制相協調,與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是建設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化目標中的基礎層面。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中華民族的騰飛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事業在直接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而且還能弘揚科學精神,營造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氛圍,優秀的人才與優秀的科技成果將會在良好的科學氛圍中不斷涌現。 堅持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社會效益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化目標中的效益層面。面對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國家在支持各種公益文化事業的同時,"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拓寬文化事業的發展渠道。通過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會迅速地把我國的文化事業推向繁榮。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化目標中的制度層面。我國現有的文化體制,仍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痕跡,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為了更快、更好地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應該通過體制改革和文化立法,理順關系,完善機制,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又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將會推動著中華民族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道上以更快的步伐前進。

H.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國什麼奮斗目標

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標。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具有以下5個鮮明特點:
一、以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為基礎,保持目標的連續性。
發展目標是長期性與階段性的統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長期性的總體目標,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描繪了到202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黨的十六大以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證明,這些目標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必須繼續為實現這些目標努力奮斗。黨的十八大根據新的情況新的條件變化對一些具體指標進行調整和深化,提出發展改革的新要求,是在堅持已經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基礎上提出的,而不是另起爐灶提出一套新的目標。
二、集中精力著重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使目標更具有針對性。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因此在目標要求的導向上,要把解決「三不」問題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著力點。黨的十八大報告根據這些問題和矛盾有針對性地修訂或增加一些定性和定量指標,以強化提高發展的質量、效益、全面性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導向,而不是面面俱到地進行修訂。
三、增加深化改革開放的要求,突出改革開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21世紀第二個10年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關鍵意義的歷史階段,這期間我們不僅要著力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更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邁出實質性步伐,以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同時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動力和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並明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領域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和突破口。
四、把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的目標一起提出,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經過多年的實踐,各方面普遍認為,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進一步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根據這個要求,不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新要求中明確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而且第一次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標要求,使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道,在奮斗目標上完整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
五、提出了兩個「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
黨的十八大報告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要求中,提出「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國內生產總值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從總體上反映經濟發展程度的核心指標。黨的十六大提出「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二〇二〇年力爭比二〇〇〇年翻兩番」。黨的十七大根據當時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將這一指標修改為「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兩番」。
從發展情況看,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3%,今後9年只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5%即可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標,這個速度顯然偏低。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今後9年年均增長7%就可實現,比較符合實際,增速也與「十二五」規劃綱要一致。報告提出的另一個「翻一番」,是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要求,這個目標體現了民生優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也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10年翻一番年均需增長7.2%,考慮到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1.4%,今後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7%,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從近幾年發展實際看,實現這個目標是有把握的。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承載著全國人民對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埋頭苦幹,扎實工作,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