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是什麼意思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以巫峽最長,猿嗚叫三聲淚沾濕衣裳。襯托出三峽秋天的悲涼,與上文的明朗歡快的氣氛形成對比。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出自酈道元寫的《三峽》。
原文:
三峽
南北朝: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隻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凄涼,在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1)巴東三峽巫峽長擴展閱讀: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兩百字的篇幅就描寫出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景色。
創作背景:
酈道元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從小喜愛游覽山川河流,並搜集當地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創作《水經注》四十卷。此篇文章即是從中節選出的,是作者記錄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和四季風光所作。
② 巴東三峽巫峽長的下句是什麼
」巴東三峽巫峽長「的下句是:」猿鳴三聲淚沾裳「。
出自南北朝酈道元的《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白話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隻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迴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1、自:在,從
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個省級行政單位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
2、略無:毫無,完全沒有。闕:通「缺」,缺口,空隙。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
7、襄(xiāng):上,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這里泛指山陵。
8、沿:順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時候。王命:皇帝的聖旨。宣:宣布,傳達。
10、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縣東。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
12、雖:即使。 奔:賓士的快馬。御:駕著,駕駛
13、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比船)快,或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
15、回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絕:極。巘:高峰
17、懸泉:懸掛著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沖盪。漱:沖盪。
18、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19、 良:實在,的確,確實。
20、 晴初:(雨後或雪後)天剛剛放晴的時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屬引:連續不斷。屬(zhǔ):動詞。連接。引:延長。凄異:凄涼怪異。
22、哀轉久絕:悲哀婉轉,猿鳴聲很久才消失。絕:消失,停止。轉:通「囀」鳴叫。
23、巴東:漢郡名,在今重慶東部雲陽,奉節,巫山一帶。
24、三聲:幾聲。這里不是確數。
25、)沾:打濕。
26、裳(cháng):衣服。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可稱為我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作品賞析: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並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凡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表現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凄涼的氣氛。
③ 「巴東三峽巫峽長」出自杜甫的哪首詩
1 不要指望杜甫搞得清地理上這么精確的東西 這屬於測繪。
2 難道寫「巴東三峽西陵峽長」?多別扭啊,平仄都不行,韻律也不好。(個人以為這是 最重要的理由。)
3 他又沒有說巫峽最長
4 這是文學 不是科學
呵呵^^ 搞錯了 修改一下 這句話出自儷道元的《水經注》
《水經注‧江水注》中記載:「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儷道元說,這是巴東漁人的漁歌。
但還是有文學色彩的。原詩是:
巴東三峽歌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三峽猿鳴悲
猿鳴三聲淚沾衣
所以,還是要壓韻,對仗,講究平仄。
④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出自哪首古詩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出自酈道元寫的《三峽》。
⑤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三聲凄涼得另人眼淚滿衣裳。
水經注·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群山連綿,完全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岩峰像屏障一樣,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山陵,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行的船都阻隔斷了。如果有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呢。即使騎著賓士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節,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極高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瀑布,從他們中間飛瀉著下來。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每逢秋雨初晴,每個降霜之晨,樹林山澗里都是一片清冷寂靜,常常有一些高處的猿猴拉長了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音調凄涼怪異,空盪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我的眼淚就沾濕了衣裳!」
(5)巴東三峽巫峽長擴展閱讀:
酈道元(公元472年—527年),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東將軍酈范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
酈道元年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少時博覽奇書,後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
酈道元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等職,還做過冀州長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務。執法嚴峻,後被北魏朝廷任命為為關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蕭寶夤部將郭子恢在陰盤驛所殺。
參考資料:網路-水經注·三峽
⑥ 巴東三峽巫峽長
名言內容: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名言解釋:
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引漁歌。
巴東:郡名,今四川省東部。三峽:指長江上游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進兩句大意是:巴東三蛺數巫峽最長,山中林間,高猿長嘯,空谷傳響,聲音凄厲,催人淚下沾裳。
猿鳴聲凄厲,三峽兩岸高山連綿,空谷迴音,更令人心驚。生活顛沛、羈旅行役之人聽到這種聲音,自然更觸景傷懷,愁緒倍增。至於心情舒暢的人經過這里,是不會舟意的。像杜甫在蜀中聽說唐軍收復薊北,大敗安史叛軍後,欣喜若狂,設想自己回鄉的情景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哪會聞猿聲而淚下?可見~是情景交融之筆,字面上寫景寫猿,而羈旅之愁苦自在其中。此條以動靜結合、聲情並用的表現手法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感受,意境雄渾悲涼,成為久傳不朽的名句。
名言出自: 南北朝·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
⑦ 巴東三峽巫峽長出自那首詩
出處:
宋代郭茂倩編著的《樂府詩集》卷八十六《雜曲歌辭》中有收載,即: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三峽猿鳴悲,
猿鳴三聲淚沾衣。
題解引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的《三峽》,即: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⑧ 為什麼說巴東三峽巫峽長
1 不要指望杜甫搞得清地理上這么精確的東西 這屬於測繪。 2 難道寫「巴東三峽西陵峽長」?多別扭啊,平仄都不行,韻律也不好。(個人以為這是 最重要的理由。) 3 他又沒有說巫峽最長 4 這是文學 不是科學 呵呵 搞錯了 修改一下 這句話出自儷道元的《水經注》 《水經注‧江水注》中記載:「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儷道元說,這是巴東漁人的漁歌。 但還是有文學色彩的。原詩是:巴東三峽歌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三峽猿鳴悲 猿鳴三聲淚沾衣 所以,還是要壓韻,對仗,講究平仄。
⑨ 巴東三峽巫峽長的長的意思
巴東三峽巫峽長:巴東三峽中,巫峽是最長的。
這里的長指的就是「長」
⑩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譯文
巴東三峽哦,巫峽最長;聽那綿綿不息的猿猴叫聲哦,不禁淚濕衣裳。
這句話應該是出自酈道元的<水經註疏>中的<三峽>.詳見,人教的八年級語文中的第二十六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為引用.字面意思為,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三聲凄涼得另人眼淚滿衣裳.實際上,是在襯托回三峽秋天的悲涼.與上文的明朗歡快的氣氛形成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