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二胡名曲

二胡名曲

發布時間: 2021-08-12 12:24:32

A. 二胡十大名曲都是什麼

分別是:二泉映月、良宵、聽松、空山鳥語、寒春風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三寶佛、光明行。這十首曲子都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瑰寶。

《良宵》

原名《除夜小唱》,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創作於1928年。《良宵》是作者除夕與學生、友人歡聚時的即興之作。在除夕之夜歡樂情緒感染下,作者興致頗高,邊拉邊記譜,頃刻而成。此曲音樂形象單一、抒情、清新、明快,給人以怡然自得之感。樂曲充分發揮二胡各把位演奏的性能特點。

《聽松》

華彥鈞(阿炳)曲。相傳宋朝時候,兀術被岳飛打敗、狼狽逃竄至無錫惠泉山下,躺在聽松石上,心驚肉跳地傾聽宋朝兵馬喊聲震天的聲音。《聽松》便是描寫這個故事,所以又名《聽宋》。

《寒春風曲》

華彥鈞(阿炳)作曲。樂曲的一部分曲調、演奏手法與《二泉映月》相近,但曲調較多地在明亮音區進行,更為活潑流暢,舒展寬廣,使聽者感覺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近。

《空山鳥語》

《空山鳥語》是中國近代音樂家劉天華創作的二胡獨奏曲。其初稿寫於1918年,十年後才定稿。標題采自於唐王維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寨》)。在此曲中,劉天華創造性地運用三弦拉戲式的模進手法,描繪了深山幽谷,百鳥嚶啼的優美意境,是一首極富形象性的作品。

《月夜》

《月夜》是劉天華創作於1918年的一首二胡曲,是劉天華一生中創作的第二首二胡獨奏曲。1918年完成初稿,1924年定稿,通過對皓月當空的描寫表達了一種淡淡的惆悵。

《病中吟》

《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劉天華(1895-1932)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於1915年開始構思旋律,1918年完成,1930年發表。《病中吟》原名《胡適》,因與教育家、文學家胡適同名,遂改為《安適》。

《光明行》

《光明行》是劉天華於1931年春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是一首振奮人心的進行曲。樂曲氣勢恢宏,旋律明快堅定,節奏富於彈性。劉天華創作此曲時曾說:「因外國人都謂我國音樂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證其誤」用主和弦的分解進行構成的號角式音調,在樂曲中佔主導的地位。



(1)二胡名曲擴展閱讀:

二泉映月創作背景

阿炳原為無錫城區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巨頭吳地小山歌、長篇敘事歌、灘簧、說因果和絲竹樂等鄉土音樂的熏陶,對音樂非常喜愛。在父親的教習下,他十六七歲便學會了結構繁復、技法多變的梵音,吹、拉、彈、打、唱、念樣樣精通,並能正式參加道教法事音樂的演奏活動。

年過而立之後,阿炳的境遇急轉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鴉片等惡習導致生活潦倒,隨後患上眼疾,雙目相繼失明,再到後來便流落街頭賣藝,生活十分貧困。底層的生活讓他歷盡了人世的艱辛,飽嘗了舊社會的辛酸屈辱。

但才藝出眾的阿炳,經常通過拉二胡、彈琵琶、說新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通過音樂揭露當時的黑暗。他把自己對痛苦生活的感受通過音樂反映出來,產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B. 二胡的十大名曲是那些曲子

二胡十大名曲有:《月夜》,《寒春風曲》,《空山鳥語》,《聽松》,《良宵》,《光明行》,《三寶佛》,《病中吟》,《流波曲》,《二泉映月》。

每斷尾句是固定終止型,具有一唱三嘆的特點,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贊嘆聲。全曲有月白風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則是感情的抒發、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詩人劉方平的《月夜》詩:「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C. 二胡名曲有哪些

江河水,二泉映月,陽關三疊,賽馬……

D. 二胡的名曲有哪些

二泉映月,寒鴉戲水,江河水,賽馬,空山鳥語,聽訟,漢宮秋月,病中吟,良宵,光明行,陽關三疊,戰馬奔騰,關山月,梁祝,流波曲,長相思,江南春色,豫北敘事曲,瀏陽河,彩雲追月,寒風春曲,春詩,揚州小調,蘇南小調,行街,月夜,趕集,滿江紅,燭影搖紅,高山流水,閑居吟,採茶撲蝶,微山湖,敖包相會,春江花月夜,苦中樂,三門峽暢想曲,秦腔主題隨想曲,豫鄉行

E. 二胡十大名曲是哪十首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NO1、《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華彥鈞代表作,曾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是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寶庫中一首享譽海內外的優秀作品,是中國民間器樂創作曲目中的瑰寶之一。二泉映月是20世紀50年代初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華彥鈞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
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NO2、《良宵》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是劉天華於1928年除夕作者除夕與學生、友人歡聚時的即興之作。1993年,《良宵》獲得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頒發的「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
全曲形象單一、抒情、清新、明快,給人以怡然自得之感,生動描繪了作者與友人歡敘守歲、共度良宵的愉悅心情。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NO3、《聽松》
《聽松》,又名《聽宋》,是中國民間音樂家阿炳創作的二胡獨奏曲。
《聽松》短小精悍,氣勢浩大,層次分明,構思新穎,旋律流暢,一氣呵成,速度和力度倏忽多變,具有戲劇性效果。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NO4、《空山鳥語》
《空山鳥語》是中國近代音樂家劉天華創作的二胡獨奏曲。其初稿寫於1918年,1928年才定稿。1993年獲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這首曲子是劉天華先生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難的一首。
《空山鳥語》描繪了深山幽谷,百鳥嚶啼的優美意境,是一首極富形象性的作品。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NO5、《寒春風曲》
《寒春風曲》是《二泉映月》的姊妹篇,同樣是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的作品。此曲是道家失傳了的《梵音》曲調,而根據中國音樂教育家楊蔭瀏研究的結果是華彥鈞自己的作品。
《寒春風曲》通過對初春寒風的描繪,表達了被壓迫者的沉重哀嘆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表現了作者苦難坎坷抗爭的一生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NO6、《月夜》
《月夜》是劉天華創作於1918年的一首二胡曲,1918年初稿,1924年定稿,是劉天華一生中創作的第二首二胡獨奏曲。同時也是他十大名曲中左手技法最豐富的一首作品。
《月夜》具備了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的境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描繪了江南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又抒發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之情。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NO7、《流波曲》
《流波曲》是孫文明於1952年冬季創作的一首二胡曲。《流波曲》運用了民間常用的循環變奏的創作手法,樂曲結構短小,結構布局合理,特性音調貫穿全曲,起到點題作用。
全曲情緒深沉,節奏平穩,速度變化較小,旋律富有敘事性,感染力極強。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NO8、《病中吟》
《病中吟》又名《胡適》《安適》,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劉天華的是劉天華的處女作。作者於1915年開始構思旋律,1918年完成,1930年發表。《病中吟》於1993年獲中華民族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樂曲寫出了作者痛苦與憂愁、掙扎與暗恨的心理狀態,也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及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的堅強意志。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NO9、《三寶佛》
樂曲中的《三汲浪》曾被揚琴家嚴老烈改編為廣東音樂《旱天雷》。
《三寶佛》表現了人們在久旱逢甘霖時歡欣的情緒。樂曲的其他部分宛轉悠揚,節奏流暢,二胡及配器的演奏都作了細致處理,使音樂更為動聽。
經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NO10、《光明行》
《光明行》產生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後,這首作品創作於1930年前後,發表於1932年。是劉天華於1931年春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
作者在《光明行》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強的五度關系的轉調,調性明亮,音區的遞換也極富色彩,全曲謳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們所追求的光明。

F. 二胡名曲

賽馬,葡萄熟了,江南春色,月夜,二泉映月,草原新牧民,牧羊女,河南小曲,平湖秋月,憶江南,鄉音,豫北敘事曲,姑蘇春曉。還有很多。

G. 二胡十大名曲

第一首《二泉映月》
第二首《光明行》
第三首《聽松》
第四首《江河水》
第五首《三門峽暢想曲》
第六首《月夜》
第七首《流傳曲》
第八首《懷鄉行》
第九首《戰馬奔騰》
第十首《漢宮秋月》

二胡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富表現力呈最普及的樂器之一,又稱為「胡琴」或「南胡」。據史籍考證,古代的「奚琴」可能是它的前身。多年來,二胡在民間多用作戲曲、曲藝的伴奏和民間音樂的合奏。本世紀初葉記,中國近代民族音樂家劉天華陸續創作了《月夜》、《病中吟》、《光明行》、《空中鳥語》等十首二胡獨奏曲,大大發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藝術表現力,二胡始被人們視為專業化的獨奏樂器。後又有民間盲藝人華彥鈞(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聽松》等三首二胡獨奏曲經發掘後傳世,成為中國民族音樂膾炙人口的精品。1949年以後,二胡獨奏藝術有了更大的發展,新曲亦如雨後春筍,佳作不斷。如劉文金的《三門峽暢想曲》、陳耀星的《戰馬奔騰》等等。本片是於1993年8月在上海錄音完成,收錄的十大二胡名曲,均為多年來廣泛流傳並在音樂會上百演不衰的保留曲目,也是公認的二胡曲庫中經典之作。

第一首《二泉映月》是中國著名民間藝人華彥鈞(瞎子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生前為無錫的出家道士。無錫惠山之泉被譽為「天下第二泉」。阿炳未瞎之前常去二泉,並為其月冷泉清之境所迷。後阿炳患眼疾失明,生活極為坎坷凄涼,故常獨拉此曲以泄心中悲憤不不之情。樂曲旋律時而如泣如訴,時而慷慨悲歌,於凄婉中見悲憤,於優美中見風骨,使聆聽者無不心靈為之震憾而嗟嘆不已。

演奏本曲的是青年二胡演奏家王國偉,他1961年出生於上海,11歲開始學習二胡,1978年進入上海民族樂團,1987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早在1980年即被選為「上海市文藝新秀」,在樂壇初露鋒芒。先後在1982年全國民族器樂獨奏觀摩演出,1989年全國民樂電視大獎賽和中國樂器國際比賽,1993年上海之春音樂節等一系列重大比賽和演出中獲得各種獎勵。並以獨奏家得樂隊首席的身份出訪美加、新加坡、比利時等國,被美國《克利夫蘭日報》 譽為「中國的帕格尼尼」。本片中的第五首和第八首也是他的精彩演奏。

第二首《光明行》是中國近代民族音樂家劉天華於1931年寫下的。作為一名深受中國「五四運動」影響的進步音樂家,劉天華的內心充滿了對光明生活的嚮往,所以本曲一掃當時二胡曲多見的纏綿委婉、凄涼哀怨之調,以進行曲堅定有力的節育和號角式的上揚音調使全麴生氣勃勃,充滿了積極的進取精神和對光明前途的樂觀自信。

演奏本曲的是年輕的二胡演奏家陳春圓。1972年出生,11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14歲升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附中五年級時曾參加「上海之春」全國二胡邀請賽獲第二保,20歲升入上海音樂學院本科。多年來一直師從王永德教授。曾經多次出訪日本、波蘭等國家,演出深獲好評。本片中還有第三、第七和第十首都是他演奏的。

第三首《聽松》也是阿炳的代表作之一。阿炳自己解釋說這首樂曲描寫了寧時金兀術大敗於岳飛,逃竄至無錫惠山腳下,躺在聽松石上膽戰心驚地聽著宋軍兵馬的追擊之聲的故事,因此本曲也叫作《聽宋》。但是這種說法好象難以令人置信。《聽松》和《二泉映月》截然不同,曲意奔放豪邁,氣勢雄壯。引子中的號角之聲、中段跌宕起伏、一瀉千里的旋律,都給人以勇往直前之感。在中國的民間音樂之中,這樣的作品實不多見。

第四首《江河水》原為流傳於中國東北地區的民間音樂,後被改編為雙管獨奏曲,黃海懷在雙管曲的基礎上又把它改編為二胡獨奏曲。作為二胡曲,它比雙管曲流傳的遠為廣泛。關於此曲,東北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有一對恩愛夫妻,丈夫不幸被官府抓去服苦役,備受折磨而死。妻子聞訊來到當年送別丈夫的江邊,面對滔滔江水,回憶往事,痛不欲生。本曲奏來纏綿悱惻,如泣如訴,是一曲催人淚下的悲歌。

演奏本曲和第六首《月夜》的是中國新一代青年二胡名家馬曉暉。馬曉暉1965年出生於唐山的一個民樂世家,六歲起即由其父啟蒙學習二胡。曾經師從舒昭先生。十三歲時便以突出的天賦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五年後於1983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直接升入該院本科,師從名家王乙教授。在校期間,這位標準的靚女琴手就已經開始為寶麗金公司灌碟。198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獲文學士學位,同年在全國廣東音樂演奏比賽中嶄露頭角,榮獲一等獎。後考入上海民族樂團司職首席,並多次在國內重大比賽和演出中獲獎,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新一代二胡演奏家。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面,馬曉暉舉辦過40多場獨奏音樂會,足跡遍布美加、日本、港澳和西歐地區,被各地樂界譽為「用心靈演奏的二胡天才」。她的演奏音質純美,韻味濃郁,左手的揉弦、滑音、運指的彈性,以及右手運弓的弓法、音色變化細膩和幅度都有極為獨到之處,並創造性地採用了許多非常規的手法來豐富二胡這一古老樂器的表現性能,***投入,酣暢淋漓。

第五首《三門峽暢想曲》是1960年劉文金根據當時三門峽水庫建設工程中熱火朝天的群眾場面創作的。作者對這首借用了迴旋曲式結構的樂曲有這樣的說明--引子:登高展望,三門峽水庫的壯觀景色給人以無限廣闊的、引以為豪的感受,音調充滿***而高亢。第一段:富於舞蹈性節奏的主部音調,是建設者們愉快豪爽的形象。第二段:進一步表現了建設者們崇高的志願和堅定的信心。第三段:音調比較輕松、含蓄。第四段:音調非常柔美抒情,主要表現對勞動的贊美和對未來的想像。第五段:是一幅勞動的兩面。音調時而輕松收信人,時而情緒緊張。第六、七段和尾聲:主部和第一插部的最後再現,樂曲更加火熱,在十分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第六首《月夜》是劉天華的二胡曲代表作之一,作於1918 年夏日的一個月夜。時月色如銀,清風徐來。月下納涼的劉天華對月操琴,遂成此曲,六年後修改定稿。樂曲旋律委婉連綿,優美抒情,表達了作者的情趣和胸懷。

第七首《流傳曲》是江南的又一民間藝人孫文明所作。作者因家境貧困,常年浪跡江南一帶,先以算命為生,後靠琴藝糊口。本曲為孫文明的代表作,千愁百轉的旋律是他顛沛流離、坎坷生涯的心靈獨白。

第八首《懷鄉行》是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原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陸修棠的代表作。寫於中國面臨日本侵略、國土淪喪的1936年秋。作者於國難之時寫下此曲,深沉地表達了他的悲憤之情和憂國憂民之心。

第九首《戰馬奔騰》作於七十年代。樂曲形象地表達中國騎兵的勃勃雄姿。本曲運用了作者新創造的「大擊弓」、「雙弦快速抖弓」等高難度的新技巧,生動地描繪了戰馬嘶鳴、萬馬奔騰的壯闊場面。本曲對二胡演奏技巧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演奏本曲的是著名二胡一代宗師陳耀星的兒子陳軍,陳軍四歲起隨父習琴。1982年獲全國少年器樂比賽三等獎,1983年獲北京表年二胡比賽二等獎,1989年獲全國首屆民族器樂「山城杯」電視大獎賽二胡組第一名。他的演奏功力扎實、音質純正、音色優美、技術嫻熟全面,對樂曲的演繹的獨到的理解。除演奏外,他還經常創作嶄新的二胡演奏作品,創作和演奏均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也曾多次出訪日本、俄羅斯、新加坡和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地區,受到國際音樂人士高度評價其演奏極具大師風范,被譽為是「當代中國最傑出的二胡演奏家」之一。

第十首《漢宮秋月》原來是同名琵琶古曲的第一段,後被移植為廣東粵胡獨奏曲。劉天華於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又據記譜的粵胡曲譜本改為二胡演奏本,後經蔣風之整理成目前的二胡獨奏演出本。樂曲柔美細膩,演奏時用了強弱多變,使音樂時斷葉續,表達了身陷皇宮的後宮宮女的內心痛苦和哀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