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朱克靖

朱克靖

發布時間: 2021-08-12 09:32:17

㈠ 八一南昌起義是誰領導人是誰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聲槍響劃破了南昌城寂靜的夜空。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及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掌握或影響下的北伐軍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經過數小時激戰,全殲守敵,佔領了南昌城。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勾結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血的教訓擦亮了人們的眼睛。它表明: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對付武裝的反革命。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中共中央於7月12日進行改組,停止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領導。下旬,決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分國民革命軍,並聯合以張發奎為總指揮的第二方面軍南下廣東,會合當地革命力量,實行土地革命,恢復革命根據地,然後舉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聶榮臻、葉挺等在九江具體組織這一行動,但發現張發奎同汪精衛勾結很緊,並在第二方面軍中開始迫害共產黨人。隨即向中共中央建議,依靠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實行在南昌暴動」。據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組成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前往南昌領導這次起義。 南昌起義的指揮所――江西大旅社舊址 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11軍第24、第10師,第20軍全部,第4軍第25師第73、第75團以及朱德為團長的第五方面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隊一部,共2萬餘人。從7月25日起,第11、第20軍分別在葉挺、賀龍指揮下,陸續由九江、塗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來等到達南昌,當天就在城內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組成前敵委員會,領導加緊進行起義的各項准備工作。 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張國燾來到南昌,中共前委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張國燾堅持認為,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精神,應該爭取張發奎參加,否則不能舉行暴動。周恩來等多數同志認為,「在客觀應當是我黨站在領導的地位,再不能依賴張」。第二天,中共前委再次開會進行辯論。最後,張國燾表示服從多數人的意見。 此時,國民黨武漢政府的第五方面軍(總指揮朱培德)第3軍主力位於樟樹、吉安、萬安地區,第9軍主力位於進賢、臨川地區,第6軍主力正經萍鄉向南昌開進;第二方面軍的其餘部隊位於九江地區;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軍警備團和第3、第6、第9軍各一部共3000餘人駐守。中共前委決定趕在援兵到來之前,於8月1日舉行起義。 8月1日2時,南昌起義開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戰計劃,第20軍向舊藩台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第11軍第24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挺),子彈70餘萬發,大炮數門。當日下午,駐馬回嶺的第25師第73團全部、第75團3個營和第74團機槍連,在聶榮臻、周士第率領下起義,第二天到達南昌集中。起義最終取得了成功! 南昌起義成功後,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這次起義仍用國民黨左派名義號召革命的指示精神,發表了國民黨左派《中央委員宣言》,揭露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種種罪行,表達了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和繼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斗爭決心。8月1日上午,召開了有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黨部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鄧演達、宋慶齡、何香凝、譚平山、吳玉章、賀龍、林祖涵(林伯渠)、葉挺、周恩來、張國燾、李立三、惲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為委員。革命委員會任命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組成參謀團,作為軍事指揮機關,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並決定起義軍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賀龍兼代方面軍總指揮,葉挺兼代方面軍前敵總指揮。所屬第11軍(轄第24、第25、第10師),葉挺任軍長、聶榮臻任黨代表;第20軍(轄第1、第2師),賀龍任軍長、廖乾吾任黨代表;第9軍(無作戰部隊),朱德任副軍長、朱克靖任黨代表。全軍共2萬餘人。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八一」南昌起義浮雕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眾數萬人集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偉大勝利和革命委員會的成立。會後各界青年踴躍參軍,僅報名的學生就有數百人。 南昌起義後,汪精衛急令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計劃,決定率起義軍向廣東進軍,計劃以廣東為基地再次組織北伐。 8月3日至6日,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起義軍進至進賢縣時,第10師師長蔡廷鍇驅逐在該師工作的共產黨員,率部折向贛東北,脫離起義軍。由於起義軍撤離南昌比較倉促,部隊未經整頓,加上酷暑遠征,部隊減員較多,7日到達臨川時,總兵力約1.3萬人。 8月下旬,起義軍在瑞金、會昌地區擊破國民黨軍錢大鈞、黃紹竑等部的攔阻,殲敵6000人,繳獲槍2500餘支(挺)。起義軍傷亡近2000人。 會昌戰斗後,起義軍陸續折返瑞金,改道東進,經福建省長汀、上杭,沿汀江、韓江南下。9月22日,第11軍第25師佔領廣東省大埔縣三河壩,主力繼續南進,於23日佔領潮安(今潮州)、汕頭。在此期間,駐廣東的國民黨軍第8路軍總指揮李濟深令錢大鈞殘部牽制第25師,令黃紹竑部經豐順進攻潮安,令陳濟棠、薛岳部3個師1.5萬餘人組成東路軍,由河源東進,尋起義軍主力決戰。 南昌起義紀念塔 據此,中共前委決定,第20軍新建的第3師隨革命委員會駐守潮、汕地區,集中主力6500餘人迎擊東進之敵。9月底,起義軍主力在揭陽縣白石和普寧縣流沙與國民黨東路軍激戰不勝,10月初部隊大部潰散。革命委員會和起義軍領導人分散轉移,余部1300餘人進入海陸豐地區,加入到該地區的革命斗爭。退出三河壩的第25師同由潮、汕突圍的第3師一部於饒平會合後,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戰閩粵贛湘邊,最後保存起義軍約800人,參加了湘南起義,並於1928年4月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會合。 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賀龍、朱德、周恩來、葉挺、劉伯承群雕 南昌起義部隊雖然受到很大損失,但這次起義卻有巨大的歷史意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建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它如一聲春雷,使中國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舉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據統計,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的10個人當中直接或間接參加過南昌起義的有7位:朱德、賀龍、劉伯承、聶榮臻、陳毅、林彪、葉劍英。參考資料: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7/28/content_996380.htm

㈡ 在解放戰爭犧性的將軍有那幾位誰最厲害

解放戰爭時期死亡的二十多名我軍高級將領(按時間順序)
王麓水: 山東野戰兵團第八師師長兼政委,1945年12月,他帶第二十四團團長王吉文偵察敵情,被敵發現,一發炮彈將王師長胸部炸傷,當場犧牲,王吉文團長炸傷。
盧冬生: 松江軍區司令員 , 1945年12月 被蘇軍殺害。
李兆麟: 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 1946年3月 被特務暗殺。
葉 挺: 新四軍軍長, 1946年4月 飛機失事。
羅炳輝:新四軍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 1946年6月21日病故。
關向應: 晉綏軍區政治委員, 1946年7月21日病逝於延安。
黃世德: 中原軍區鄂皖分區司令員兼政委, 1946年8月,在蘄春作戰犧牲。
吳大明: 中野7縱19旅旅長(相當於師長)1946年10月張鳳集戰斗,觀察地形時,被整11師射手擊中頭部,當場犧牲。
謝祥軍:華中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 1946年10月第一次漣水保衛戰中犧牲。
楚大明:晉冀魯豫野戰軍四縱十旅即386旅副旅長,20團團長,1947年1月汾孝戰役中犧牲。
張元壽: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1947年3月,山東周村遭空襲犧牲。
馬仁興:東北野戰軍西滿獨立1師師長,1947年6月四平戰役,身中流彈,犧牲於師前線指揮所。
秦賢安:華東野2縱4師政委,1947年7月21日南麻戰役,其指揮所遭整11師炮擊倒塌而壓死。
朱克靖: 郝鵬舉部起義後任該部政治委員。郝叛變時被扣,1947年秋秘密殺害於南京。
殷紹禮:華東野戰軍二縱4師師長,1948年4月益林戰役,殷帶領營以上幹部到益林鎮邊看地形。在離鎮3華里的一個土崗子上,不幸被鎮外敵人發現,中彈犧牲。
王吉文:華東野戰軍三縱8師師長,1948年9月濟南戰役,不幸被炮彈擊中犧牲。
徐海珊: 華東野戰軍三十七師政委,1948年9月,在濟南戰役中犧牲。
李振亞 瓊崖縱隊第一副司令員,1948年9月在萬寧指揮作戰時負傷不治英勇犧牲。
朱瑞: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兼炮兵學校校長,1948年10月1日攻打義縣戰斗中觸雷犧牲。
李輝:四野42軍124師政委,1948年12月遵化戰役中犧牲。
韓聯生: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參謀長,1949年2月演習中炸葯爆炸事故。淮海戰役中,韓連生和工兵團劉金山副團長在工兵團教導隊指導實驗著名的迫擊炮拋射炸葯,不幸發生爆炸事故,韓、劉等8人光榮犧牲。
馮精華:四野43軍參謀長,1950年廣東湛江。(死因不祥)
羅少偉:一野六軍十六師副師長,1950年在新疆哈密地區視察地形的時候遭叛匪40餘人伏擊而犧牲,是解放戰爭以來西北戰場犧牲的第一位師級指揮員。

最厲害的,當屬:朱瑞,次一等的是王麓水,王吉文,徐海珊,馬仁興,吳大明

㈢ 雨花台烈士名單

鄧中夏、惲代英、羅登賢、毛福軒、朱克靖等。

1、鄧中夏

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傑出英才中,有一位北京大學畢業的現代工人運動開創者,那就是後來犧牲於南京雨花台的鄧中夏烈士。如果用一個詞句來形容他的一生,那就是「燃燒」。鄧中夏熾熱的性格像一團火,映紅了黨的旗幟,也映紅了中國工人運動的旗幟。

在他的革命生涯中,為黨的早期革命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五四運動主要的組織者;中共領導的革命政權,從鄧中夏等領導省港罷工起建立了雛形;當年在如今已陳舊的北大紅樓,培育出中國共產黨第一批精英。

1933年夏,鄧中夏不幸被捕,後來被押到南京。國民黨想挑撥他對共產黨不滿:「你是共產黨的老前輩,現在卻愛莫斯科回來的那些小輩欺壓,連我們都為你感到不平!」鄧中夏輕蔑地回答:「這是我們黨內的事,你有什麼權利過問?一個患深度楊梅大瘡的人,有資格嘲笑偶爾傷風感冒的人嗎?」

獄中秘密黨支部派人在放風時間問他:「大家想知道你的政治態度怎樣?」鄧中夏一聽連說:「問得好!請告訴同志們,我鄧中夏就是燒成灰,也是共產黨人!」

他憑著這股正氣,於1933年9月21日夜唱著《國際歌》走向了雨花台,成為在那裡犧牲的十萬烈士中著名的一人。

2、惲代英

惲代英(1895年8月12日-1931年4月29日),原籍江蘇武進,出生於湖北武昌。惲代英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教官。

惲代英在學生時代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是武漢地區五四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創辦利群書社,後又創辦共存社,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任上海大學教授,同年8月被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委會候補委員、宣傳部主任,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它培養和影響了整整一代青年。遺著編為《惲代英文集》等。

1931年4月29日,惲代英被殺害於江蘇南京,年僅36歲。

3、羅登賢

羅登賢(1905—1933),廣東南海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早年在香港英商太古船廠做工,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組織省港大罷工。

羅登賢在1927年參與組織廣州起義。1928年6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

1930年先後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及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等職,領導全國工人運動。1931年任中共中央駐東北代表兼滿洲省委書記。領導東北的抗日運動。

1932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上海執行局書記。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3年3月28日,因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捕。4月解來南京。8月29日英勇就義於南京雨花台。

4、毛福軒

毛福軒(1897年4月-1933年05月18日),號恩梅,韶山鄉韶源村老豹畲人,貧苦農民。毛福軒,毛新梅,李耿侯,鍾志申,龐叔侃,他們是第一屆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最早的五位成員,人稱「韶山五傑」。

毛福軒自小受雇給人放牛,稍長靠做長短工為生。早年跟隨毛澤東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2月被捕,獄中遭受酷刑,仍堅貞不屈,保守黨的機密。5月18日英勇就義於南京雨花台,時年36歲。

5、朱克靖

朱克靖(1895—1947),1895年10月29日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北鄉株樹下村朱家老屋,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冬,朱克靖受中共北方區委的選派,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7月,被派到廣州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6年7月,他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江西省政府秘書長,南昌起義後,任第九軍黨代表。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新四軍政治部顧問兼軍部戰地服務團團長、蘇中三分區專員、浙西行政公署主任等職。

解放戰爭初期,任新四軍秘書長、山東野戰軍聯絡部部長。1947年7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同年10月在南京郊外英勇就義。

㈣ 南昌起義的領導人有哪幾位

起義軍指揮員名單*

第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原名單為張發奎。張實為反動,當時是有意爭取之故)
前敵總指揮:葉挺(原名單為黃琪翔。黃實為反動,當時是有意爭取之故)
第九軍軍長:韋杵(實為反動,當時是有意爭取之故)
副軍長:朱德 黨代表:朱克靖
第十一軍軍長:葉挺 黨代表:聶榮臻
第二十四師師長:董朗 黨代表;顏昌頤
第十師師長:蔡廷鍇(後逃)
第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 黨代表:李碩勛
第二十軍軍長:賀龍 黨代表:廖乾吾
第一師師長:賀錦齋 黨代表:方維夏
第二師師長:秦光遠 黨代表:陳 恭
第三師師長:周逸群 黨代表:徐特立
離開南昌時,實際兵力共十六個團,又四個營,計三萬多人。

㈤ 八一南昌起義是失敗的還是成功的

八一南昌起義是成功的。

1927年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眾數萬人集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偉大勝利和革命委員會的成立。會後各界青年踴躍參軍,僅報名的學生就有數百人。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

(5)朱克靖擴展閱讀

1927年8月1日,中國江西南昌,由中國共產黨勢力的軍隊針對中國國民黨的分共政策而發起的武裝反抗事件。由周恩來、譚平山、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賀龍領導——賀龍在事件後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當中還有第20軍的蘇聯軍事顧問庫馬寧。

南昌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南昌起義,由於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海口,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伐,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後遭至失敗。

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

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官方的說法是: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首次獨立地領導戰爭和創立軍隊;以武裝斗爭的形式反對國民政府的開始。

㈥ 朱克靖何時出任廣西省立師范專科校長

朱克靖(1895—1947),1895年10月29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8月,楊東蒓從上海赴桂,出任廣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校長,途經長沙時,在長沙車站附近被人盯梢,他急忙隱入人群脫身,沒想到費盡周折仍無法擺脫盯梢,只好回頭盯著狀如乞丐的跟蹤者。來者看著楊東蒓只笑不語。看了大半天,楊東蒓終於認出來者是自己的老鄉、北大同學、同是共產黨人的朱克靖。1927年,時任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副黨代表的朱克靖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在部隊撤出南昌被打散後,一直輾轉在廣州、長沙、武漢等地,多年尋找部隊和黨組織無果後,到北平岳母家隱居。當時正攜妻兒家小回醴陵老家的朱克靖,在長沙火車站意外遇見同是共產黨人的楊東蒓,這讓尋找黨組織心切的他喜出望外,便跟了上來。兩人細談後,朱克靖才知道楊東蒓也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楊東蒓得知朱克靖的情況後,力邀朱克靖隨自己到廣西師專任教。就這樣,朱克靖舉家隨楊東蒓來到了廣西桂林雁山園,出任廣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第一任教務長。1934年,有人向白崇禧告發了共產黨人朱克靖藏匿在雁山園師專。朱克靖被白崇禧以請去吃飯為名勸降,被朱克靖拒絕。此後,朱克靖全家離開雁山園。《朱克靖傳》中說朱克靖全家是在同鄉好友程星齡和楊東蒓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桂林,到長沙後身無分文,幾乎淪為乞丐,不得不將三兒子送給別人。朱克靖離開不久,楊東蒓也被白崇禧猜忌。

朱克靖在雁山園師專講台上任教一年多,與楊東蒓共同度過和見證了廣西師范大學的初建時期。

朱克靖

㈦ 朱克靖的人物簡介

朱克靖,1895年10月29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朱克靖受黨派遣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7月,被派到廣州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7月,隨第三軍參加北伐戰爭。同年11月當選為共產國際執委會委員。1927年4月,朱克靖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江西省政府秘書長,他利用這一身份積極開展工作,推薦朱德擔任南昌市公安局長,讓方誌敏主持國民黨江西省黨部的工作。
大革命失敗後,朱克靖和朱德等一同爭取第三軍官兵參加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後,任第九軍黨代表。
1938年1月,被任命為新四軍政治部顧問兼直屬戰地服務團團長,負責宣傳、民運工作。1940年春,朱克靖被任命為新四軍聯絡部部長,負責統戰工作。7月,受陳毅之託爭取蘇北地方實力派李明揚、李長江與新四軍合作,使二李保持中立,為新四軍攻佔黃橋、打亂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部署、建立蘇皖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1年至1944年,朱克靖先後擔任蘇北參議會副議長,蘇中三分區行政專員公署專員。1944年12月底,隨粟裕率領的新四軍由蘇中渡江南下,任蘇浙行政公署主任。1945年冬,隨新四軍北上山東。1946年1月,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秘書長、聯絡部部長,策動國民黨淮海綏靖公署長官郝鵬舉率部起義。
郝鵬舉部被改編為我華中民主聯軍後,朱克靖被任命為該部政治委員,領導對這支部隊的改編和民主改造。
全國內戰爆發後,郝鵬舉於1947年1月率部叛變革命,朱克靖被叛軍逮捕,並被押往南京。
1947年10月,被國民黨反動當局秘密殺害於南京郊外。

㈧ 誰能告訴我八一建軍的故事呢

這是我在網路上給你查找的: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行動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為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為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
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各指揮的各個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三千餘人,繳獲槍支五千餘支,子彈百萬余發,大炮數門,佔領了南昌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定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於8月3日至6日先後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取道臨川、宜黃、廣昌,直奔廣東潮汕地區。
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後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浦,於9月下旬佔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起義部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游擊戰爭。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配合下,在宜章舉行了「年關起義」。由於遭到優勢敵軍的「協剿」,起義部隊和農民武裝撤出湘南,於同年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起義成功後,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這次起義仍用國民黨左派名義號召革命的指示精神,發表了國民黨左派《中央委員宣言》,揭露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種種罪行,表達了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和繼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斗爭決心。8月1日上午,召開了有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黨部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鄧演達、宋慶齡、何香凝、譚平山、吳玉章、賀龍、林祖涵(伯渠)、葉挺、周恩來、張國燾、李立三、惲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為委員。革命委員會任命吳玉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組成參謀團,作為軍事指揮機關,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並決定起義軍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賀龍兼代方面軍總指揮,葉挺兼代方面軍前敵總指揮。所屬第11軍(轄第24、第25、第10師),葉挺任軍長、聶榮臻任黨代表;第20軍(轄第1、第2師),賀龍任軍長、廖乾吾任黨代表;第9軍,朱德任副軍長、朱克靖任黨代表。全軍共2萬餘人。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眾數萬人集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偉大勝利和革命委員會的成立。會後各界青年踴躍參軍,僅報名的學生就有數百人。
南昌起義後,汪精衛急令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計劃,決定率起義軍向廣東進軍,計劃以廣東為基地再次組織北伐。8月3日至6日,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起義軍進至進賢縣時,第10師師長蔡廷鍇驅逐在該師工作的共產黨員,率部折向贛東北,脫離起義軍。由於起義軍撤離南昌比較倉促,部隊未經整頓,加上酷暑遠征,部隊減員較多,7日到達臨川時,總兵力約1.3萬人。8月下旬,起義軍在瑞金、會昌地區擊破國民黨軍錢大鈞、黃紹竑等部的攔阻,殲敵6000人,繳獲槍2500餘支(挺)。起義軍傷亡近2000人。
會昌戰斗後,起義軍陸續折返瑞金,改道東進,經福建省長汀、上杭,沿汀江、韓江南下。9月22日,第11軍第25師佔領廣東省大埔縣三河壩,主力繼續南進,於23日佔領潮安(今潮州)、汕頭。在此期間,駐廣東的國民黨軍第8路軍總指揮李濟深令錢大鈞殘部牽制第25師,令黃紹竑部經豐順進攻潮安,令陳濟棠、薛岳部3個師1.5萬餘人組成東路軍,由河源東進,尋起義軍主力決戰。 根據上述情況,中共前委決定,第20軍新建的第3師隨革命委員會駐守潮汕地區,集中主力6500餘人迎擊東進之敵。9月28日,起義軍主力在揭陽縣山湖(玉湖)附近地區同東路軍遭遇,將其擊潰,繼向湯坑(今豐順市)推進,在汾水村地區與敵再次激戰,至30日,起義軍傷亡2000餘人,無力再戰,遂向揭陽撤退。是日晚,黃紹竑部攻佔潮安。10月3日,起義軍主力在流沙(今普寧市)與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員會會合,繼續向海豐、陸豐地區撤退,在經過流沙西南鍾潭村附近的蓮花山時,再次遭到東路軍的截擊,激戰不勝,部隊大部潰散。革命委員會和起義軍領導人分散轉移,余部1300餘人進入海陸豐地區。駐守三河壩的第25師,在給錢大鈞部以重大殺傷後,向潮安轉移,10月5日在饒平縣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師一部會合。此後,這兩支部隊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戰閩粵贛湘邊,最後保存起義軍約800人,參加了湘南起義,並於1928年4月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會合。
這是一次長途行軍,從南昌出發,經撫州、宜黃、廣昌、石城、瑞金、會昌、長汀、上杭、大埔,直到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佔領潮州、汕頭,整整走了一個多月才停腳,而先頭部隊則已進入海陸豐地區。沿途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次勝仗,在會昌又打了一次勝仗,殲滅敵人一個多師。警衛隊的戰士們雖然萬分疲勞,但精神興奮,始終保持著高漲情緒,保衛起義軍領導機關——革命委員會的安全。當時我在警衛隊當班長。佔領潮州後,我們這個排奉命留在那裡,擔負後勤部門和物資倉庫的警衛任務。撤出潮州後,我們東渡韓江,向饒平方向前進。到饒平時,朱德同志已率領二十五師和九軍教導團從三河壩撤到那裡,我們同這支隊伍會合一起了。接著就在朱德、陳毅同志領導下,開始向閩贛方向作戰略轉移。這又是一次長途行軍,經饒平、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豐到達南康、大庾地區。由於連續行軍作戰,部隊減員很大,加上一些意志不堅定的戰士和幹部,對革命產生動搖,陸續離開了部隊,到南康時還剩下一千多人,到達大庾時只剩七、八百人,因為部隊成分不純,加之基層黨員太少,沿途軍紀不好,乃將部隊整編為一個團,朱德同志任團長,陳毅同志任團指導員。他們親自整頓部隊紀律,加強政治工作,壞分子被淘汰,留下來的同志更堅定了。形勢變化得極快,將過舊歷年的時候,我們進湖南到宜章,消滅了該縣反動武裝以後,即公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正式打起了鐮刀、斧頭的紅旗,舉行了轟轟烈烈的湘南起義。我國傑出青年愛國詩詞作家、文化歷史學者申寶峰分析和研究南昌起義得出:「時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南昌起義,由於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海口,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代,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後遭至失敗。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㈨ 南昌起義時有三個軍,其中一個軍只有副軍長,軍長當時為何沒在

中國近代歷史革命風起雲涌,伴隨著辛亥革命以後,清王朝被推翻,中國歷史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一頁,但要說起來,革命仍然不是一帆風順,其中有太多的阻力,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以後,大革命的形勢一度高昂,只可惜隨著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後,革命頓時陷入低潮期,為了挽救中國革命威望的命運。中國共產黨領帶的隊伍在南昌發動起義。

韋杵後來又被蔣介石派往江西剿共,一直都消極對待,因此後來被撤職,雖然抗戰時期有多次被起復重用,但實際上所擔任的都是無關緊要的工作,不過即便是如此,韋杵仍然從事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尤其是返回雲南以後,培養各種軍事人才,由於其作風清廉正派,深受各級士兵的歡迎和喜愛,新中國建立以後,曾受聘為雲南省人民政府參事,1951年病逝,享年68歲。

㈩ 請問各位大蝦誰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請說詳細點喲!大蝦!!

1927年8月1日2時,在周恩來、賀尤、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南昌起義開始,起義總指揮部設在江西大旅社。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戰計劃,由賀龍指揮的第二十軍第一、第二師,向舊藩台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由葉挺指揮的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經5個小時的激戰,全殲守敵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同日下午,駐馬回嶺的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和第七十五團,在聶榮臻、周士第率領下參加起義,於2日拂曉開到南昌,與主力部隊會合。
起義部隊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由賀龍兼代總指揮,葉挺兼代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郭沫若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軍:第十一軍由葉挺任軍長,聶榮臻任黨代表;第二十軍由賀龍任軍長,廖乾吾任黨代表;第九軍由韋杵任軍長(未到職〕,朱德任副軍長;朱克靖任黨代表。

所以說 是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