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發布時間: 2021-08-12 00:45:25

①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什麼核心是什麼

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中提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1)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大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大會的突出貢獻,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行了深刻闡述,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明確要求。

大會批准胡錦濤同志代表十六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大會認為,報告科學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報告描繪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為我們繼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②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核心內容是什麼

科學發展觀,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核心思想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內容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意義是推動人類社會朝著更加繁榮、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戰略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寫入黨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
科學發展觀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將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二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三是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與核心。因為,人是科學發展觀的承載者,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離開了人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需要,科學發展觀既不能產生也沒有價值。

③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什麼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協調,就是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落實措施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需要長期保持較快的速度,並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這樣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第二,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加快社會發展,努力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

第三,堅持城鄉協調發展。要站在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決「三農」問題,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第四,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④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突出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
第二,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
第三,以人為本全面回答了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堅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為發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為發展的根本途徑,把尊重人作為發展的根本准則,把為了人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_-fdD6UTseLk8Y2ZIotp52J7kOQeq#3

⑤ 科學發展觀的內容,核心

2003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並把它的基本內涵概括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
http://..com/question/2142107.html

科學發展觀,應建立在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三個核心內容的基礎上.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既涉及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包含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問題;既針對當前,又著眼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更是現實的實踐問題,必須在工作中認真把握、貫徹落實。

科學發展觀首先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科學發展觀是全面的發展觀,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進步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科學發展觀是協調的發展觀,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科學發展觀是可持續的發展觀,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營造更好的發展空間,保證他們一代一代地永續發展。

全面理解、准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實質,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一是必須正確認識經濟增長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經濟增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增長的目的和根本動力。不顧條件、不計代價地片面追求增長速度,可能會有損於人的發展。二是必須正確認識增長與發展的關系。經濟增長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增長就沒有發展,但發展是包括經濟增長、結構改善、相互協調、社會和諧、人的全面進步、人與自然和諧在內的,內涵更廣泛、更豐富的概念。三是必須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破壞自然、掠奪自然,就是破壞自己、掠奪自己,必須把堅持以人為本與珍愛自然、延續自然結合起來,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不斷改善當代人和子孫後代的生存空間。四是必須正確認識區域之間的協調。我國不同區域的發展條件差距很大,這決定了不同地區經濟實力和規模的差距將是長期存在的。區域協調不是指各地的經濟規模都要一樣大,而是指全國的人口與經濟分布在各個區域之間要協調,與各個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在完善國家統籌和轉移支付機制的基礎上,使地區間人均GDP、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務的相對差距逐步縮小。五是必須正確認識工業化的內涵。工業化不是簡單地提高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的過程,也不是全國每個地區都把當地工業產值比重提高到相同的水平,更不是不顧各地的條件盲目上工業項目。工業化是一種經濟社會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變化,是運用傳統生產方式的農業人口不斷向擁有現代生產方式的工業和服務業轉移的過程,是不斷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過程。六是必須正確認識城鎮化的內涵。推進城鎮化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城鎮化不是單純地加強城鎮建設、擴大城鎮面積,更不是簡單的「地改市」、「縣改市」、「縣改區」、「鄉改鎮」等行政區劃調整,城鎮化既是壯大城鎮規模、增加城鎮數量、繁榮城鎮經濟的過程,更是轉移農村人口、從而改變其傳統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過程,是完善城鎮形態、優化城鎮體系布局、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過程。

一是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國新一輪高速增長暴露的一些突出問題和宏觀調控的現實告訴我們,必須轉變增長方式,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要以「減量化、再使用、可循環」為原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和節約型社會;以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為支撐,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和知識含量;以改革體制、轉換機制、完善開放為動力,不斷提高經濟自主增長的能力,實現既快又好的發展。

二是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經濟發展過程實際上也是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和升級的過程,建立在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基礎上的發展,才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發展。我國目前經濟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不穩、工業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穩定農業,必須切實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有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努力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繁榮。做強工業,必須加強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改良,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傳統工藝,淘汰落後設備、工藝和技術,振興裝備製造業,加快高技術產業化步伐。同時,通過推進企業重組,完善產業和企業的組織結構,提高企業的規模效益和競爭力。提升服務業水平,就是要把服務業的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創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不斷提高服務業的產值和就業比重。必須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遏制某些地區、某些行業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

三是完善統籌協調的機制。堅持「五個統籌」,促進協調發展,必須完善體制和創新機制。要建立並完善區域、城鄉、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機制,在政府投資、財政轉移支付、人口轉移、公共服務、生態環境補償等方面,實行差別化的區域調控政策,使我國區域差距和城鄉差距的縮小,建立在人口、經濟、城鎮分布與資源、生態、環境承載力相協調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改革分配體制,完善收入再分配機制,加強社會保障,加大對社會事業特別是農村地區社會事業的投入,改變經濟與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狀況。要通過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體系,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協調好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擴大我國的資源配置空間,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得更加廣泛的國家利益,同時也讓世界分享中國快速發展帶來的好處。

四是加快體制創新。好的制度可以營造好的發展環境,引導好的發展行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強有力的體制和機制保障。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要科學合理地確定並劃分中央政府與各級地方政府的公共職責,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國家公共財政體系和轉移支付體系的基礎上,加強各級政府依法履行公共職責的能力。要消除城鄉分割和地區分割的體制性障礙,使全國統一市場框架下的要素自由流動,更好地發揮縮小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的基礎性作用。推進就業、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加快社會保障體制建設,為解決收入差距問題創造條件。完善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和價格形成機制,建立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的經濟補償機制等。只有在體制機制上不斷有新突破,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才能有切實保障,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才能實現。

⑥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務,核心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這同黨中央一再強調的科學發展觀首先是用來指導發展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堅持用發展的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新時期以來我國的一條基本經驗。發展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始終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突出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全面回答了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即又好又快的發展,而不是片面的發展、不計代價的發展、竭澤而漁式的發展。全面,是指各方面都發展;協調,是指各個方面的發展要相互適應;可持續,是指發展進程要有持久性、連續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也是我們處理各方面矛盾和問題必須堅持的重大戰略方針。堅持統籌兼顧,就是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注重實現良性互動,著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 小 平和我們黨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並實施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制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這是對我國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一次飛躍。以江 澤 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的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明確提出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正確處理現代化建設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問題,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等重大戰略,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以胡 錦 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鄧 小 平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把堅持以人為本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統一起來,並強調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這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科學發展觀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這里的關鍵在於,發展必須有新思路,必須把握和運用現代化建設規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辯證地認識和處理與發展相關系的各方面重大關系,發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開放才能有新局面。因此,我們要站在能否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的高度,來深刻認識和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

⑦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本質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具體含義如下:

1、科學發展觀要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

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科學發展觀要求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7)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擴展閱讀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具體內容如下:

1、科學發展觀要求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發展,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更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

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實現各方面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

2、科學發展觀要求必須堅持統籌兼顧。

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黨史網路「科學發展觀」

⑧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來的,是我們黨在重要文件里第一次響亮地提出這樣的要求。
科學發展觀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將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二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三是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與核心。因為,人是科學發展觀的承載者,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離開了人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需要,科學發展觀既不能產生也沒有價值。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七個方面:
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
二,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加快社會發展。
三,堅持城鄉協調發展,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決「三農」問題,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
四,堅持區域協調發展,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五,堅持可持續發展,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六,堅持改革開放,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統籌推進各方面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進。適應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七,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貢獻和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繼承與發展,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2)科學發展觀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新的指導思想,也是發展理論史上的又一次飛躍;(3)科學發展觀吸取國際發展經驗,順應了世界發展潮流;(4)科學發展觀正確地認清現實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歷史階段、制度環境和中心任務,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面要求和人本效益;(5)科學發展觀是對發展本質的新揭示、發展主體的新闡述、發展內涵的新界定、發展規律的新探索、發展目的的新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繼承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