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第二首都是合肥嗎
不是,只是提成要構建1000萬人口的大都市。
早在2011年,合肥就提出要在2020年前將該市建成有1000萬人生活的大都市。是否真要將合肥建成「第二首都」,無法確定。
但考慮到北京的大氣污染和環境問題,將部分首都功能轉移到未經充分開發、擁有廣闊平原的安徽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問題是,合肥市城建的「躍進」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基於人們的實際需求,這一點很值得懷疑。
(1)中國遷都合肥已成定局擴展閱讀
2007年,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博士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文,「認為中國應認真考慮遷都,建議將首都遷往長江中下游華東某中小城市。」再次掀起遷都輿論風潮。
如果能給首都減負,北京仍然可以繼續充任首都,如果首都功能不變,首都就必然成為「首堵」,遷到哪裡都不過是讓一座美麗的城市變成又一個「北京」。
首都為國家中樞之地,一般不輕言遷離,但隨著國家整體戰略的轉換,遷都便成為調整利益沖突、保持國家活力的重要手段。
B. 中國所有省會城市名單
北京市--北京 ;上海市 --上海 ;
天津市 --天津 ;重慶市 --重慶 ;
黑龍江省 --哈爾濱 ;吉林省 --長春;
遼寧省 --沈陽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
河北省 --石家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
甘肅省-- 蘭州 ;青海省--西寧 ;
陝西省 --西安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 ;
河南省-- 鄭州 ;山東省--濟南 ;
山西省--太原 ;安徽省--合肥 ;
湖南省--長沙;湖北省--武漢 ;
江蘇省--南京 ;四川省--成都;
貴州省--貴陽 ;雲南省--昆明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 ;西藏自治區-- 拉薩 ;
浙江省--杭州;江西省--南昌 ;
廣東省--廣州 ;福建省--福州 ;
台灣省--台北 ;海南省 --海口 ;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定,中國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三個級別;中國行政區 劃分為省、縣、鄉三級
中國的省會為國家一級行政區——一般為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中心,正式文件中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的行政中心並不稱作省會。自治區的行政駐地通常稱首府,在要求不嚴格的情況下有時也被稱為省會;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不稱之為省會,直接稱之為政府所在地、駐地或治所。
C. 網上謠傳遷都合肥有沒有可能
不可能,都說了是謠傳,再說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小老百姓安安心心工作學習吧。
D. 東吳在得到荊州後,為什麼不選擇北伐,而是一直攻合肥
東吳在得到荊州後,為什麼不選擇北伐,而是一直攻合肥?
關羽接到奉前將軍後,他立即檢查慶州將士,留下美坊左津江陵,將軍副使守衛公安,關羽大部分帶領慶州士兵向北包圍襄樊兩個城市。關羽主要攻擊關羽,繁盛首領趙寅很難阻止關羽的攻擊,因此他只能盡力抵抗,並盡快派人去救曹操。為了防止關羽侵入中原腹地,曹操立即派禁衛軍監督7人增援,但不了解涇鄉地區的地勢和氣候,被關羽以7軍、一段時間關羽的氣勢驚動了華夏。曹操為了躲避關羽,幾乎要遷都。可見關羽當時對趙薇的威脅很大。
但是孫權拿下慶州後,他以同盟降低曹操,缺乏號召力,陸遜和盧蒙有能力帶領軍隊,但能力比關羽低,但不能像關羽一樣獲得孫權的信任。而且孫權本人的能力也不夠,不能給趙薇帶來邊境的壓力。最重要的是,東吳的海戰能力確實不行。所以不能這樣做孫權拿下慶州後,為什麼不繼續攻擊合肥,學習關羽從襄陽北伐出來?筆者認為,即使孫權最終獲得慶州,對他北伐路線的選擇也沒有太大影響,在很多線的限制下,他只能攻擊合肥。
E. 關羽區區三萬人馬,何以威震華夏曹操為何要遷都以避鋒芒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關羽帶兵北伐,包圍樊城,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曹操一度想要遷都以避鋒芒。
這應該是關羽最高光的時刻吧,《資治通鑒》、《三國志》在描述這段歷史時,都使用了「威震華夏」這四個字,相當地有分量。
曹操和關羽,算是老相識了,關羽的厲害,曹老闆自然是曉得的,史書記載:「曹公壯羽為人」。然而,戎馬一生的曹老闆,什麼樣的對手沒見過,怎麼敗了一仗就要遷都呢?
2 兵力對比曹仁被關羽困在城中,《三國志》中明確記載,曹仁的守城部隊只有幾千人馬。
而曹操派過去的援軍,嚴格來講,應該有四路:於禁、徐晃、張遼、曹操本人。
於禁的七軍,是最精銳的野戰部隊,從關羽捉的俘虜數量看,總人數應該是三萬多。
徐晃的部隊都是新兵,戰力不足,後來曹操又給徐晃增兵:
遣將軍徐商、呂建等詣晃;太祖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
十二個營,是兩萬四千人,再加上徐晃本部及徐商、呂建兩軍,徐晃的兵力應該超過四萬。
曹操和張遼沒有參戰,曹操一度也想親臨前線,但被臣下勸阻住了,只是坐鎮摩陂以安軍心。張遼是因為東線的孫權不打了,才趕緊過來增援,沒有趕上戰斗。
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藩,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遼與太祖會摩陂。——《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
曹操和張遼加起來,怎麼說也得有兩萬人馬,所以曹軍前後應該投入了十萬兵力。
從武將陣容來看,曹魏五子良將,樂進已經病故,張郃鎮守西線,剩下的於禁、徐晃、張遼都投入了戰斗,曹操基本上是全力以赴了。
而關羽的部隊,應該只有三萬左右,兵力上是相當劣勢。
這等兵力對比,正面戰場上曹操不應該擔心,那老曹在擔心什麼呢?
3 許都的情況此時大本營許都是個什麼情況呢?
曹操本人離開許都已經很久了,他親征漢中,然後從漢中退往長安、洛陽,又從洛陽南下增援曹仁。
曹操不在許都,那許都城中,剩下的關鍵人物,自然就是漢獻帝了——曹操打了一輩子的招牌。
樊城離許都不過300多公里,道路是一馬平川,如果是精兵晝夜兼程,四五天就能殺到許都城下。
有人會表示反對,樊城和許都中間還夾著軍事重鎮宛城呢!哪那麼容易過去?
春,正月,曹仁屠宛,斬侯音,復屯樊。——《資治通鑒》
年初的時候,曹仁剛剛在宛城屠城,這會兒的宛城,估計是個雞犬不留的空城……
那許都城中守備如何呢?
許都的守備應該不會太強,上一年,金禕、耿紀、韋晃等人發動變亂,在許都領軍的王必重傷至死,許都的軍力肯定被削弱。
另外,按前文所言,許都以南的盜賊、亂民紛紛響應關羽,關羽要是真殺到許都城下,估計搶出漢獻帝不是難事。
這才是曹操最擔心的,劉備這會兒又打勝仗,又是稱王,聲望正高,要是再把漢獻帝搶走,憑其政治影響力,那中原就別想安寧了。
曹操打算遷都的時候,於禁的部隊剛剛被淹,孫權的態度尚不明朗,故東線的守備部隊暫時不敢調動,徐晃的援軍也沒有組建齊全。如果曹仁撐不住,或者說關羽膽子更大一點,不管樊城,精兵直取許都,這個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基於上面這個情況,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曹操,評估風險後,恐怕也會做出遷都的決策,因為這樣做最保險,先把皇帝遷到北面更安全的地方,暫避一下關羽的兵鋒,然後再集中兵力,打退關羽。
如果孫權沒在背後搞事情,曹操這么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曹操從頭到尾都沒有害怕和關羽一決雌雄,怕的只是關羽出奇兵,給他來個釜底抽薪。
漢獻帝這塊招牌,實在是太重要了。後來孫權背盟,曹操為了早點減輕壓力,把消息故意泄露給關羽,關羽一度猶豫不決,錯失全身而退的最好時機。作為大將,猶豫不決是大忌,關羽怎能犯如此低級錯誤?還不是因為誘惑太大,一旦他能再進一步,真的奪了許都,那可就是不世之功啊!
所以,對曹操而言,關羽的三萬部隊還不足以讓他膽寒,威震華夏之名也嚇不倒曹操,遷都絕非怯懦,只是一種穩妥的做法而已。
F. 北京是文化交通政治經濟等等的中心,如果遷都至合肥,那麼合肥的房價會漲嗎,北京的房價會落嗎(以上均
如果遷都到合肥,合肥的房價會飛速上漲,而北京的必然會下降。
因為遷都,國務院、各大部委、相關單位都會遷到合肥;在國內做生意的各大集團、外企總部、國企總部,以及相關企業、人員,也會相應搬到合肥,合肥房價怎能不大漲。
北京搬走了這么多,外地進京就業人數大幅下降,住房需求大幅減少,房價焉有不降。
G. 赤壁之戰慘敗都沒想遷都,襄樊之戰為何想遷都
因為襄樊之戰徹底傷害到了曹操的元氣,赤壁之戰好歹有曹仁堅守了一年左右,而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了三萬大軍,導致北方無兵可用,於是曹操想要避避風頭。
H. 朱元璋建國後,為什麼要定都在南京,而不是合肥呢
朱元璋建國後,確實想過遷都,也認為南京不是最合適的都城,但是不管怎樣,合肥都沒有作為朱元璋都城選項之一。這里說一地點,也是肥西縣政府(上派鎮)向南行近十公左右有個地各叫花崗,但原叫花子崗,後改花崗。南京的防守形勢要比合肥優越的多,紫金山、鍾山和長江使得南京只需要防守長江一線,掃盪江淮平原,也有充分穩定的後方,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I. 讓曹操遷都以避鋒芒的關羽,是如何威震華夏的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關羽帶兵北伐,包圍樊城,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曹操一度想要遷都以避鋒芒。
這應該是關羽最高光的時刻吧,《資治通鑒》、《三國志》在描述這段歷史時,都使用了「威震華夏」這四個字,相當地有分量。
曹操和關羽,算是老相識了,關羽的厲害,曹老闆自然是曉得的,史書記載:「曹公壯羽為人」。然而,戎馬一生的曹老闆,什麼樣的對手沒見過,怎麼敗了一仗就要遷都呢?
此時的情況,難道比官渡之戰還凶險?關羽區區三萬人馬,憑什麼逼曹操遷都?就憑關羽是萬人敵?
曹操從頭到尾都沒有害怕和關羽一決雌雄,怕的只是關羽出奇兵,給他來個釜底抽薪。
漢獻帝這塊招牌,實在是太重要了。後來孫權背盟,曹操為了早點減輕壓力,把消息故意泄露給關羽,關羽一度猶豫不決,錯失全身而退的最好時機。作為大將,猶豫不決是大忌,關羽怎能犯如此低級錯誤?還不是因為誘惑太大,一旦他能再進一步,真的奪了許都,那可就是不世之功啊!
所以,對曹操而言,關羽的三萬部隊還不足以讓他膽寒,威震華夏之名也嚇不倒曹操,遷都絕非怯懦,只是一種穩妥的做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