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斯摩達克斯之劍,有誰可以介紹下
古希臘神話,指懸在頭上隨時有可能掉下來的劍,比喻一直存在並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
『貳』 如何在職場中去做自己
如何在職場中做你自己?
職場 目標 膽量
夢想不是理想,夢想是無法觸及的東西而理想是要付出實際行動的,這就需要我們邁出去,勇敢去嘗試,並為實現它而努力奮斗。
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並不是靠想想就能實現的,而是要在不斷的嘗試中去尋找和發現,在職場中勇敢做好自己是需要機遇和膽量的。那麼如何才能在職場中做自己呢?
1.勇敢犯錯的野孩子法則
這個世界上當然有真理,不過大多數關於人生的道理都是偽真理。人生嘛,就應該自己去尋找答案。循規蹈矩不是不好,如果沒有循規蹈矩者,我們的世界大概會亂七八糟,但是如果人人都循規蹈矩,那又何不委託機器人幫我們過一生?我們和一個人相愛豈不完全與
對方的性格無關,全是受概率指引,遇到誰算誰?每個人的降生,一定是因為這個人可以為世界帶來某種不同。所以,你大可不必為自己出格的想法惴惴不安,做你想到的,從來沒有看別人做過的事,是你的權利,更是你的義務。
我經常看到這樣的好玩情況,家裡一個後輩想換工作,一大堆人給他出謀劃策,「現在的工作很穩定啊,我覺得你不要換比較好」,「最近很多人在賣這個,不如你也去賣」,「外面工作不好找,你少自找麻煩了」……我們通常都會尊重其他人的意見,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設計自己的事情,我們害怕自己不夠全面、太過主觀,所以我們需要參考他人的「客觀」。可是根據人生經驗,我發現主觀不一定是不好的,畢竟你才是真正最了解自己的人。
關於自己的人生,是需要獨 裁者的,你就是你自己的領袖,至於別人的建議,僅供參考,或者讓他們發揮到他們自己的人生上去吧。
我非常佩服一位叫W的女性,她是我見到的同齡人中做選擇最霸氣的。
W早年和我一樣在報紙做民生新聞的實習記者,當我每天都覺得自己很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W已經非常賣力拚搏。她是個有文字崇拜情結的文藝女青年,第一次寫文章就寫了1700字,文字交給帶她的記者後,她就開始期盼自己的文章被印刷成鉛字,送到報刊亭,然後被遠在老家的父母看到。結果出人意料,拿到報紙後她發現自己的文字被刪減到只剩300字,而且只署了帶她的記者師傅的名字,整件事情看上去都和她無關。
如果我遇到類似的事情,會找師傅理論,但是W卻默默地忍住了。她的新目標是在三個月內發表更多的作品,於是她鑽研總編的辦報思路,琢磨師傅的寫作風格,不出三個月,她的文章就不用被修改,直接被刊發,雖然師傅依舊不署她的名字,但是她還是覺得爽利很多,然後她就提出了辭職,即便師傅再三挽留,許諾轉正和提高待遇,也沒有留下。
她離開的原因是,她不想再寫民生新聞,都是負面,會影響她對人生積極一面的看法。現在,她已經是一家主流財經周刊的主筆,財經知識比讀金融碩士的我還厲害。我始終覺得她比我更厲害的地方是,我看到了自己要做什麼,於是選擇離開,她看到自己要做什麼,但是她多撐了三個月,證明自己可以適應,才掉頭離開。如果說我看到東西有毒就走了,她才是真正試了毒,練就得百毒不侵。
相信我,這個世上其實根本不存在「正確」的選擇這件事。什麼是正確的選擇?6歲上小學,12歲上初中,18歲考大學,22歲參加工作,26歲結婚,28歲生孩子,這就是正確的選擇嗎?還是做教師的人生比做賽車手的人生更正確?我所知道的,只是有一種「無悔」的選擇。我看過很多瀕死者的最後告白,我發現他們每個人的臨終感言都不會去討論正確還是錯誤,而是說有哪些事情讓他們後悔。相信我,沒有什麼事比後悔是更折磨人的,比起後悔,錯誤簡直不值一提,為了不後悔,勇敢地犯錯吧。
2. 用理性來決斷,用感性來驅使
有時候,即便是性子再野,再想迫不及待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追求生活,也要區分果敢與莽撞。
我的G大哥就是一個有決斷力的人,他早年是新聞工作者,自己做電視節目,還是主持人,雖然和我父母的年齡差不多,他卻並不像同齡人那樣,認為需要一輩子為一家公司賣命。當時全國還是計劃經濟,他就開始用業余時間學習金融和財經知識。有人說他不務正業,更有大部分人會認為他是day dream maker(白日夢患者),但是G大哥似乎就是聞到了一些什麼味道。現在,G大哥已經是體制內高層金融管理者,當改革開放到來的時候,他已經准備好了。
我讀金融MBA,也是受到G大哥的啟發。G大哥是一個理性與感性兼具的人,他用理性做好判斷,用感性驅策自己向前,當你感性和理性兼具,你就可以先不去聽別人的聲音,畢竟人們建議你買哪只股票是一回事,他們自己是否買那隻股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3.與恐懼相處
當決心已經下定,要邁出步子,你有沒有足夠的膽量?當你開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遇到了困難和前途不定的剎那,你又如何說服自己放下擔心,照樣向前?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恐懼,每次當我坐著摩天輪慢慢往上升的時候,都感覺自己的心臟要跳出來,我知道自己無論坐多少次過山車,這種腎上腺素的生理性折磨都會捕獲我,我知道有一些恐懼是無法突破的,但是當恐懼襲來的時候,我們如何與內心的恐懼相處呢?有一些方法也許能幫助你——
Ⅰ.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重新計算一下可行性
當你問自己值得嗎,當你疑惑自己的行為到底是不是有意義的時候,馬上停下來,找一個安靜的空間,在紙上寫上你的計劃會奏效的理由,以及它遇到的問題,衡量一下哪方的勢力更強大。有時候恐懼襲來,恐懼就只是恐懼而已,對於任何一種情緒,要控制它的方法就是等理性趕上來。理性就是跑得比感性慢,那又有什麼辦法呢?
Ⅱ.扔掉那些包袱
有時候你覺得厭煩、後悔,並不是這件事本身出了什麼問題,而是做成這件事的過程中,可能會逼你丟掉一些自己的原則。比如你將不得不和一個自己討厭的貪圖小利之人打交道,比如你喜歡按照程序工作,不能忍受非專業人士的各種指手畫腳。但是在真正的大目標面前,有一些原則只是包袱,是你的尊嚴和一些驕傲。無謂的堅持會撕裂、壓垮你自己。限制越多,空間越小,不妨盤點一下有哪些是可以扔掉的堅持。
Ⅲ.不打無准備之戰
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相較前輩人,最幸福也是最有用的一點就是我們處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有這樣一個巨大的工具可以使用。互聯網上有著太多太多的資源可供我們使用,我們想要了解、學習和掌握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從網路上獲取,而這一切都是以往不可想像的。有了這樣的工具,我們若是不善加利用,那絕對是暴殄天物了。當你決心做項目之前,可以先在網上找找相關的信息,尤其是看看別人失敗的經驗,想想自己會不會重蹈覆轍。而平時還可以多接觸一些新資訊,盡管可能對互聯網或者大熱的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什麼的不感興趣,還是建議你多留意一下,有機會的話甚至可以和從業的朋友聊聊,多接受新資訊的人,也會比較願意接受挑戰,久而久之,面對突發事件,你也會比較從容。
Ⅳ.反復試驗
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班上有一個中國女孩,她大概英語不太流利,所以每次課堂上教授提出問題,她都不舉手,而是私下回答教授的問題,重重復復很多遍。這是不是一個有些可愛的行為呢?這讓我想到一些勇敢的小孩,明明很害怕一件事情,可是因為內心相信那是正確的,所以還是強迫自己來慢慢嘗試。我兒子學習走路就是這樣的,他很害怕,可是又知道走路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很多時候,從他的眼神中,你可以看出他的內心經受著怎樣的掙扎,但是他最後選擇邁步了,小孩都是英雄,因為他知道沒有借口。
Ⅴ.失敗或丟丑沒有什麼可怕的
很多時候,讓我們恐懼的不是行為本身,而是行為背後的結果,比如害怕失敗。當你開始害怕有一天身敗名裂,當你害怕愧對父母,或者為朋友所憐憫,不如換個思路,問自己「什麼是失敗,什麼是成功」。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一不小心就會陷入群體思維,其實當你發現失敗和成功取決於自己內心體會的時候,一切都會變得坦然。失敗與成功,其實是一個社會最具有彈性的定義。
要目標,不要夢想,每一天都和過去說抱歉
當我們對自己有要求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區分夢想和目標。夢想是永遠觸不到的東西,而目標則在現實世界。
我經常會問我自己,夢想比較快樂,還是目標比較快樂?做夢當然是比較香甜,但卻是虛無縹緲的,譬如我想當美國總統、我要成為大明星,聽起來很棒,可是不去做似乎也還行;而目標則在現實世界,就好像懸在頭上的斯摩達克斯之劍,一個個很簡單,好像不去達成就說不過去。
每一年,我都會給自己設立幾個目標,記錄在我的行事歷上,比如2014年,我的目標是減肥、出本書、做電視劇,這樣似乎實現起來不困難,每一頁都記錄著我的體重呢!而2015年,我的目標也已經設定好了,買個房子,再生個孩子,做一部電影。每一天,如果我的行事歷上還有事情沒有做完,再累也不允許自己爬上床睡覺。這么多年,我每天的睡眠只有4到6個小時,我沒有夢想,可是我卻過得很充實。
夢想可能聽起來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有抱負的人,但是,比起談夢想,我更願意給自己設立目標,因為每完成一個目標才會覺得每天過的很充實,而夢想卻是遙不可及的,它只是我們的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