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描寫的是怎樣的畫面
農村夕陽西下、牛羊回歸的景象,寫田家日暮時一種閑逸景象。
渭川田家
【作者】王維【朝代】唐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譯文: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裡,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整體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暮歸圖,雖都是平常事物,卻表現出詩人高超的寫景技巧。全詩以樸素的白描手法,寫出了人與物皆有所歸的景像,映襯出詩人的心情,抒發了詩人渴望有所歸;
羨慕平靜悠閑的田園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詩人在官場的孤苦、郁悶。全詩不事雕繪,純用白描,自然清新,詩意盎然。
2.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什麼意思
意思是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
原詩:《渭川田家》
唐代: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譯文:傍晚斜陽照著村落,牛羊從田間回到破舊的巷子來;這時鄉下的老人,正拄了拐杖在柴門旁等候者牧童的歸來。現在正是初夏的季節,野雞啼叫,麥子也正開著花。
蠶兒入眠,桑樹上的葉子也稀少了。農夫們荷著鋤頭回來,大家相見之下,彼此親熱地談論,大有依依不捨的樣子。看了這般情景,不禁羨慕農村生活的安逸,悵然地吟著《詩經》上「式微式微胡不歸」的詩句來了。
(2)斜陽照墟落擴展閱讀
這首詩是作者被排擠出朝廷,在政治上進退兩難之時,游覽渭水兩岸農村後有感而發的詩作。全詩用清新自然的筆調描繪出了一幅農家晚歸圖,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暖暖的灑在靜謐的村莊,牛羊在牧人的驅趕下沿著小巷緩緩歸來。
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依靠在柴門前,正四處張望等候著放牧的孫兒。長勢喜人即將抽穗的麥田裡傳來陣陣野雞叫,桑樹上的桑葉日漸稀疏,蠶也到了脫皮之時。
農夫們結束了一天的農活,扛著鋤頭回來了,偶然在鄉間小路上相遇,傳來他們的談笑風生。這種閑適安逸的生活不禁讓詩人羨慕不已,而他只能吟誦起《式微》來一解心中的悵惘。
詩歌第一句,作者就用夕陽西下的景象渲染了一幅鄉村暮色圖,為全詩籠罩上一層蒼茫之感,也不禁引起詩人思歸之情。通過「歸」字統領全詩,描繪了牛羊歸巷圖,野老盼歸圖,雉雊鳴歸圖,蠶兒歸眠圖,田夫歸家圖五幅富有特色的農家圖,鄉村樸素恬靜的生活畫卷躍然眼前。
野老——田夫——牧童,各有所安,讓人看到了生命的延續,第三聯中一個「秀」字讓人彷彿看到了耷拉著的飽滿的麥穗,在晚風的吹送下掀起陣陣麥浪的情景,其中又夾雜著野雞呼朋引伴的叫聲;與之相對的是一個「稀」字,桑葉為何而稀疏?
那是因為孕育春蠶,桑葉的稀疏照應了「蠶眠」,此時的蠶也定是肥圓可愛,到了吐絲作繭的時候,這其中也涌動著生命的氣息。荷鋤而歸的農人,笑語相談。
「依依」是留戀,不忍分離的意思。雖忙碌一天,但此處卻不見其疲態,反見其自在安然。這樣的暮歸圖,讓獨無所歸的詩人既羨慕又惆悵,反襯的手法,更將詩人的孤單苦悶表現出來。詩人也借吟誦《式微》抒發自己嚮往悠閑的田園生活,急欲歸隱的心情。
全詩運用白描手法,寫景特點鮮明,意境詩意自然,寫景與抒情交相輝映,融為一體,顯示出沖淡天然的藝術情味。
3.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作者是誰 神羊既不觸,夕鳥欲依人。 完整的是什
作者是王維
【句(贈杜侍御)】 神羊既不觸,夕鳥欲依人。
這就是一個句子啦,親~
4. 落日、夕陽、晚照在古詩中多為比喻國勢衰微、或人生失意、或時過境遷或遊子孤獨無依。
這涉及到夕陽意象在文學中的演變發展,簡單來說,落日雖然有太陽的光輝,但他預示著黑夜的來臨,夜晚總是有眾多讓人遐想的,孤獨的人尤其難熬漫漫長夜,自然會引發人的一些感觸。找到這篇小文章,應該會對你有所幫助。
古典詩詞中夕陽意象淺析 作者:孫 躍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的這句千古絕唱道出了中國古代詩人心中深深的「夕陽」情結。「夕陽」在空間上的「無限好」常帶給人溫馨喜悅,在時間上的「近黃昏」又增添了詩人的無限悲愁,也正因此而成為詩人情有獨鍾的情感符號。古典詩詞中,青春易逝、歲月蹉跎的感傷,國家衰微、個人途窮的嗟嘆,羈旅思鄉、友人離別的哀傷等情感中,無不塗抹著夕陽的殘紅。
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表激昂之志
傍晚時分,落日斜照,連接了蒼茫的天空和遼闊的大地,如同天地之間的紐帶;渾圓而火紅,又像一個仍在燃燒的火球,和天地萬物共同構成了一幅幅壯麗的畫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這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通過廣闊地平線上的一輪紅日,和無盡的長河、大漠孤堡上的烽煙,共同構成了一張壯闊的塞上風景圖,向我們展現了唐朝軍隊的威風凜凜,鬥志昂揚。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一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詩人登樓遠望,夕陽正依山而落,和滾滾東流的黃河相互映襯,景象壯闊,氣勢雄渾,讀來如臨其地,如見其景,精神為之一開。由此觸景生情,發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感嘆,把詩篇推入更高的境界,抒發了詩人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
二.「夕陽臨水釣,春雨向舊耕」——生歸隱之情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一直重復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存節奏。人們往往隨著太陽西沉而停止勞作回歸家園。在官場上苦苦掙扎而日趨厭倦的詩人此時也渴望這種回歸,他們擺脫官場回歸田園,更應該說是回到了精神家園。這時富有詩意的夕陽美景增加了傍晚時分的靜謐,成為詩人們擺脫外物、擺脫官場、擺脫異化的理想追求,成為精神的寄託。
劉長卿《過前安宜張明府效居》一詩「寂寥東郊外,白首一先生。解印孤琴在,移家五柳成。夕陽臨水釣,春雨向舊耕。終日空林下,何人識此情?」詩人「夕陽垂釣」讓我們感受到他告別了追求功名利祿的官場生活之後,對這種平和、安寧的田園生活的熱愛。而到了王維筆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渭川田家》),夕陽中牛羊晚歸、野老等候牧童、農夫們閑聊,渲染的是一種溫馨、和諧、安寧的氛圍。恰又引起詩人「羨閑逸」的情感,表達的是信佛的王維渴望從官場歸隱田園的願望。
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表羈旅之思
《詩經》中雲「日之夕矣,羊牛下來」,日薄西山,飛鳥返巢,走獸入穴,人自然也該要回到自己溫暖而又舒適的家,面對夕陽黃昏,獨在異鄉的遊子征夫,便不由自主地問起「我的家到底在何方呢?」獨依闌乾的閨中之婦也不禁會發出「遠方之人何時回呢?」於是便有了崔顥的叩問:「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於是也有了家中妻子「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的牽腸掛肚。
這樣表現羈旅思鄉愁思最深切的當數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句,浪跡天涯的遊子面對夕陽肝腸寸斷,好一個「斷腸人」?此時夕陽已與懷鄉思歸念人融為一體。
再來看看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在這個女子眼中,夕陽脈脈含情,江水也有了無盡的溫柔。又是一個夕陽下的「斷腸人」,這不過此處已不是遊子了,而是「思婦」,真是「一輪夕陽,兩處斷腸」。
四.「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表惜別之情
「日暮送君」的離別之情本就難分難舍,再加上夕陽西下的低沉氛圍,就顯得更加的濃厚。向來以豪放飄逸而著稱的的李白在此時也吟誦到「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則隱喻李白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
再如劉長卿的詩《送靈澈上人》中「荷笠帶斜陽,青山獨遠歸」是說朋友你背負斗笠,身上披著落日的余輝獨自一人回到那遙遠的青山中去,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惆悵和依戀之情,深情綿邈,宛如杳杳鍾聲。
五.「夕陽西下幾時回?」——抒遲暮之懷
落日沉沉,常有些昏暗不明,模糊不清,又給人一種荒涼蕭瑟的感覺,讓人想到一天又即將結束,油然而生遲暮情懷。詩人面對人生的傍晚,或感傷歲月蹉跎,或感傷國事衰微,或感傷個人途窮,倍增郁憤。
晏殊在《浣溪沙》中寫道「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這是詩人從心底湧出的喟嘆,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時光流逝的迷惘,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
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也有:「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夕陽下詩人追懷劉裕建立的功業,發思古之幽情,抒現實之感慨,深感郁憤難為。
再看李商隱的《登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成黃金世界的斜陽,本讓他感受到了無限的美好,「怎奈」已近黃昏,更增一種好景無多,嗟老傷窮,殘光末路的感慨。
孫躍,教師,現居江蘇灌雲。
5. 斜陽照墟落是什麼詩里
渭川田家
【作者】王維【朝代】唐代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6.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有什麼作用請簡要賞析。
這句詩是出自王維的《渭川田家》 全文如下: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7.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這句詩的作者是誰
渭川田家
作者: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8. 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描繪出了怎樣的景色
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描繪出了:
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暮歸圖。
9.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什麼作用
幫你搜了些,自己整理下吧:
王維《渭川田家》詩歌鑒賞
發布日期:2005-12-19 11:18:04 作者:傅如一 出處:唐詩鑒賞辭典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 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 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 悵然吟《式微》。
釋義
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裡,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夕陽西下、夜幕將臨之際,詩人面對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晚歸圖,油然而生羨慕之情。詩的核心是一個「歸」字。
詩人一開頭,首先描寫夕陽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蒼茫的濃烈氣氛,作為總背景,統攝全篇。接著,詩人一筆就落到「歸」字上,描繪了牛羊徐徐歸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詩經》里的幾句詩:「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詩人痴情地目送牛羊歸村,直至沒入深巷。就在這時,詩人看到了更為動人的情景:柴門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著拐杖,正迎候著放牧歸來的小孩。這種樸素的散發著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詩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歸家的樂趣。頓時間,他感到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這黃昏時節,似乎都在思歸。不是嗎?麥地里的野雞叫得多動情啊,那是在呼喚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葉已所剩無幾,蠶兒開始吐絲作繭,營就自己的安樂窩,找到自己的歸宿了。田野上,農夫們三三兩兩,扛著鋤頭下地歸來,在田間小道上偶然相遇,親切絮語,簡直有點樂而忘歸呢。詩人目睹這一切,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開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之後,王維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進退兩難。在這種心緒下他來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歸,唯獨自己尚旁徨中路,怎能不既羨慕又惆悵?所以詩人感慨系之地說:「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其實,農夫們並不閑逸。但詩人覺得和自己擔驚受怕的官場生活相比,農夫們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閑逸之感。《式微》是《詩經·邶風》中的一篇,詩中反復詠嘆:「式微,式微,胡不歸?」詩人藉以抒發自己急欲歸隱田園的心情,不僅在意境上與首句「斜陽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內容上也落在「歸」字上,使寫景與抒情契合無間,渾然一體,畫龍點睛式地揭示了主題。讀完這最後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寫了那麼多的「歸」,實際上都是反襯,以人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以人皆歸得及時、親切、愜意,反襯自己歸隱太遲以及自己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這最後一句是全詩的重心和靈魂。如果以為詩人的本意就在於完成那幅田家晚歸圖,這就失之於膚淺了。全詩不事雕繪,純用白描,自然清新,詩意盎然。(傅如一
10. 斜陽照墟落 窮巷牛羊歸打一動物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打一動物?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打一動物是: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