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抗美援朝視頻

抗美援朝視頻

發布時間: 2021-08-08 21:37:04

㈠ 抗美援朝期間的革命歌曲有哪些

有《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曲》、《來一個殲敵的大競賽》、《我們熱愛和平但也不怕戰爭》、《志願軍高射炮兵》、《消滅細菌戰》、《全世界人民團結緊》、《轉盤槍和手榴彈》、《抗美援朝進行曲》、《我的祖國》、《英雄贊歌》等。

1、《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原名《打敗美帝野心狼》。創作於1950年,由曾時任炮一師26團5連指導員麻扶搖作詞,周巍峙作曲。

這首歌,採用進行曲式,氣勢雄壯,節奏鏗鏘。1954年3月,在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舉辦的「三年來全國群眾歌曲評獎」中獲得一等獎,是傳唱度非常高的一首歌。

歌詞: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2、《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是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的一首愛國主義歌曲。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

歌詞: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姑娘好象花兒一樣,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敞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3、《英雄贊歌》

《英雄贊歌》是電影《英雄兒女》插曲,張映哲同志是歌曲原唱。

歌詞: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

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

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英雄猛跳出戰壕,一道電光裂長空,裂長空

地陷進去獨身擋,天塌下來只手擎

兩腳熊熊趟烈火,渾身閃閃披彩虹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一聲呼叫炮聲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

雙手緊握爆破筒,怒目噴火熱血涌

敵人腐爛變泥土,勇士輝煌化金星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4、《抗美援朝進行曲》

由賴廣益填詞,李瑞星譜曲。

歌詞:

我們是中國青年,站在祖國的最前線,要消滅殺人的強盜,緊密團結沖上前!我們的意志像鋼鐵,我們的熱情似火焰。為了抗美援朝保家鄉,舉起槍桿消滅侵略者。

5、《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由鍾華填詞,羅宗賢譜曲。

歌詞:

從東北到西南,從高原到海邊,憤怒的聲音響成一片,熱血的青年紛紛參戰,全國各民族的人民,快起來!起來!起來!起來!起來!

抗擊美帝支援朝鮮,為保衛祖國的獨立而戰,抗擊美帝支援朝鮮,為保衛世界的和平而戰!決不能讓那侵略者的血爪,沾污了祖國美麗的河山。

把侵略的野獸,消滅在我們的門前。支援了朝鮮人民,也就是保衛了祖國的安全;支援了朝鮮人民,也就是保衛了祖國的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美援朝

㈡ 抗美援朝過程

抗美援朝戰爭
[kàng měi yuán cháo zhàn zhēng]

更多圖片(34張)
抗美援朝戰爭為朝鮮戰爭之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韓之間的戰爭,後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美國、蘇聯、中國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在經歷了長期矛盾和沖突積累後,1950年6月25日朝鮮得到蘇聯支持不宣而戰進攻韓國,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爆發。8月中旬,北朝鮮人民軍將韓國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領土。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在仁川登陸,直接介入朝鮮戰爭,並將戰火擴大至中國鴨綠江邊。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㈢ 什麼叫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3)抗美援朝視頻擴展閱讀:

朝鮮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曾計劃用3年—5年時間恢復生產,將軍費從1950年占預算支出的43%減少到1951年的占預算支出的30%,以全部預算的70%投入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經中央同意,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

㈣ 中國抗美援朝結果是什麼

戰爭的實際結果是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開始與聯合國軍事代表進行休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朝鮮於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定,朝鮮半島停戰停止。因此,中國政府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是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它只是指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參戰階段。朝鮮戰爭最初是朝韓在朝鮮半島的戰爭。支持韓朝的美國、蘇聯和中國都不同程度地捲入了這場戰爭。

經過長期的矛盾和沖突積累,1950年6月25日,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進攻韓國,爆發了長達三年的朝鮮戰爭。

直接介入朝鮮戰爭,並將戰事擴大到中國境內的鴨綠江。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開始與聯合國軍事代表進行休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朝鮮停戰協定》於1953年7月27日簽署。

(4)抗美援朝視頻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及其勝利,充分向國際社會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可侮辱的尊嚴、不畏強暴的勇氣和不容侵犯的實力。

中國從此開始以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身份在東亞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東亞從此開始以中國為中心形成新的政治經濟格局,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從此獲得了相對和平與穩定的國際環境。抗美援朝及其勝利徹底改寫了戰後東亞的歷史。

抗美援朝及其勝利的重大歷史意義,首先在於它平息了戰火,使東亞恢復到和平狀態,提高和確定了新中國在東亞的大國地位。

㈤ 國產的抗美援朝戰爭電影有幾部,叫什麼名字

比較經典的有《上甘嶺》(1956,長春電影製片廠)、《英雄兒女》(1964,長影),這些影片我主要是從電視上看到的,後來知道,《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叫王必成,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而《上甘嶺》是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英雄兒女》原著的名字叫《團圓》,作者就是巴金。

還看過《奇襲》(1960,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二次戰役時38軍偵察隊炸毀「武陵橋」(其實是在武陵里境內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橋)為藍本。八一廠1958年拍過一個軍教片《武陵橋》(又稱《奇襲武陵橋》),不過,真實中又是什麼情況呢?呵呵,我也查了一下,這次38軍的偵察隊,指揮員是38軍的偵察科長張魁印,隊伍共計323人,差不多是一個營了,不過,電影《奇襲》將當年這個營「縮編」為了一個排,橋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橋」。而部隊原本僅陣亡一人,在電影中則是倒下了好幾個。此後我們還看過一部關於炸橋的電影,名字就叫《橋》。而新中國第一部電影也叫《橋》,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

我也查了一下,那個年代還有:

《斬斷魔爪》(1954,上海電影製片廠。抗美援朝的間諜戰)

《長空比翼》(1958,八一。講志願軍空軍)

《前方來信》(1958,天馬電影製片廠)

《三八線上》(1960,八一)

《烽火列車》(1960,長影。抗美援朝中軍事後勤題材的不少)

《鐵道衛士》(1960,長影。軍事後勤+間諜戰)

《慧眼丹心》(1960,珠江電影製片廠。後勤系統的題材)

《英雄坦克手》(1962,八一。抗美援朝中,志願軍裝甲兵剛剛組建,參戰不多)

《打擊侵略者》(1965,八一。電影中將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濃縮在了一起,有邱少雲的故事,有奇襲白虎團的故事)

《激戰無名川》(1974,八一。同樣也是軍事後勤題材,反「絞殺戰」內容)

《碧海紅波》(1975,西安電影製片廠。雷達兵+間諜戰+反「絞殺戰」)

《長空雄鷹》(1976,長影。反「絞殺戰」題材)

不過「最有名」的我想可能就是八部樣板戲之一——《奇襲白虎團》(1972,長影)。白虎團的團旗我看過,在北京的軍博。不過這部樣板戲沒有看全過,看過幾次片段。楊育才在電影/京劇里改名叫嚴偉才。楊育才是十二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中活著回到祖國的三位之一,還有兩位是彭德懷和胡修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的電影繼續著,先後有《心弦》(1981,上影)、《心靈深處》(1982,長影)、《戰地之星》(1983,八一)、《毛澤東和他的兒子》(1991,瀟湘)、《神龍車隊》(1993,八一)、《鐵血大動脈》(1998,八一)、《北緯三十八度線》(2000,八一)、《三八線上的女兵》(2000,CCTV電影頻道)等故事片上影。至於記錄片還有不少,我看過的有《共和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共和國之戰》有一個系列,記錄建國後的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一些人物、事件的記錄片(比如《狙擊英雄》等),這些主要是電視記錄片。記錄電影比較有名的是《較量》(1996,八一),可惜我沒有看過。
此外還有一些電視劇,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後,畢竟中國的電視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普及的。有一部叫《硝煙散去》,記得那是講一位被魏巍「寫死」的志願軍戰士的,此人叫李玉安,志願軍38軍113師335團1營3連的士兵,魏巍「寫死」他的那篇文章是原來讀書時候學過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李玉安沒有死,回國之後長期隱姓埋名,後來為了幫他兒子參軍「走後門」,找到當地的徵兵部門說,自己就是那個魏巍筆下的李玉安,希望部隊看在一個志願軍老兵的份上能要他那個堅決要當兵的兒子。後來魏巍和他筆下「壯烈犧牲」的李玉安還見過面。還有一部我看過的叫《中國戰俘》,反映的是志願軍戰俘的故事。

㈥ 抗美援朝傷亡多少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朝軍隊傷亡63萬餘人 ,韓軍,聯合國軍傷亡57萬以上。

據統計:

美國在朝鮮戰爭紀念牆上所刻的數字為死亡54246人,失蹤8177人,被俘7140人,傷103284人,總計172847人。 美國國防部公布54246為戰爭期間全球的死亡,此外8177和被俘7140人有一部分是包含在36574名戰區內死亡人數中的,官方公布在朝鮮戰爭中的作戰減員共計142091人,其中當場陣亡33629人,戰區內死亡36574人,負傷103284人,失蹤或被俘5178人。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1953年8月14日公布,從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殲敵(包括斃、傷、俘)109.3萬餘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公布的「聯合國軍」傷亡總數是147萬餘人。美國與韓國官方公布各自作戰減員數字總和為113萬餘人(不包括其他「聯合國軍」作戰減員)。

㈦ 抗美援朝戰爭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採取武裝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聲明,宣布出兵朝鮮,並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同日,聯合國安理會在美、英等國的操縱下通過決議,聯合國會員國要派兵隨從美國軍隊入朝。6月28日,毛澤東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准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遣責美國侵略朝鮮、台灣及干涉亞洲事務的罪行。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

1950年9月15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75000人在朝鮮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陸。此後,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退卻。10月1日,美偽軍越過三八線,隨後侵佔平壤,並繼續向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進犯。

從8月27日起,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進行偵察和轟炸掃射。面對這種形勢,中共中央根據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代表中央軍委命令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10月19日,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分別從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輯安等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參戰。從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連續進行了兩次戰役,殲敵5萬餘人,於12月6日收復平壤,並把敵人趕回到三八線附近,初步扭轉了朝鮮的戰局。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志願軍發動了第三次戰役,殲敵1.9萬多人。1月25日至4月21日,志願軍又發動第四次戰役,殲敵7.8萬人。4月11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被撤職,由侵朝美軍第八軍軍長李奇微接任。4月22日至6月10日,志願軍又取得第五次戰役的勝利,共殲敵8.2萬餘人。

1951年7月10日,聯合國軍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鮮開城首次舉行談判。美國在談判桌上進行政治訛詐,要求將軍事分界線劃在中朝軍隊控制的三八線以北地區。以後朝鮮戰場出現了談談打打的復雜局面。8月18日,美軍集中8個師的兵力,發動了「夏季攻勢」,接著又於9月29日發動了秋季攻勢。與此同時,美國空軍實行所謂「絞殺戰」,對中朝人民軍隊後方和後方運輸線實行大規模的日夜輪番狂轟濫炸,企圖切斷中朝人民軍隊前線糧食彈葯的供給,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談判條件。經過中朝人民軍隊的英勇戰斗,到10月下旬便粉碎了敵人的攻勢,共殲敵25萬人。

1952年初,美國侵略軍公然違背國際公約,在朝鮮北部和中國東北地區撒布大量帶有鼠疫、霍亂、傷寒和其他傳染病的動物和昆蟲,企圖以所謂的「細菌戰」從根本上削弱中朝軍民的戰鬥力。

1952年6月23日,美國侵朝空軍大規模轟炸了中國境內的鴨綠江水電廠。7月11日,美國空軍對北朝鮮和平城市平壤進行轟炸掃射。中國各地掀起了抗議聲討活動,揭露和抗議美國這一暴行。

為了挽回敗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國的談判條件,克拉克於1952年10月14日發動了上甘嶺戰役。美軍先後投入6萬多人的兵力,出動3千架飛機和170多輛坦克,動用18個炮兵營,進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陣地。在44天的激戰中,美軍向上甘嶺發射了200萬發炮彈和5千枚炸彈,發動了900多次沖鋒。但是,志願軍戰士,守住了陣地。此戰役志願軍殲敵2.7萬人。1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國人民志願軍配合停戰談判,先後發動兩次進攻性作戰,殲敵4萬餘人。7月13日,中朝人民軍隊發起金城戰役,殲敵5萬餘人,收復土地178平方公里。

美國在形勢更加不利的情況下,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同中朝代表簽訂了《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歷時3年零32天的朝鮮戰爭結束。中朝軍隊共殲敵百餘萬人,其中美軍39萬人,擊落擊傷敵機12200餘架,擊沉擊傷敵艦艇257艘,擊毀和繳獲敵軍各種作戰物資無數。至此,中國人民抗美援朝運動也勝利結束。

㈧ 抗美援朝有哪些電影

首先說一下,抗美援朝並不是我國戰役中的里程碑,抗美援朝是戰爭,不是「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由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

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還有很多,如《飛虎》、《長空比翼》、《友誼》、《三八線上》、《烽火列車》、《奇襲》、《打擊侵略者》等都深刻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血與淚。事實上,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文藝作品更多,不僅是電影,還有其他題材,如紀錄片《跨過鴨綠江》,戲劇《奇襲白虎團》,歌曲《抗美援朝進行曲》、《英雄贊歌》等。

㈨ 抗美援朝的背景

1、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朝鮮戰爭爆發。28日即攻佔南韓的政治中心漢城。韓國軍隊在朝鮮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

美國為維護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聯合國軍」以美軍為主導,其他15個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役。

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後退。9月30日,周恩來發表講話,警告美國:「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但是麥克阿瑟認定中國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所以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19日佔領平壤,企圖迅速佔領整個朝鮮,並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

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

10月19日晚,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第39、第40、第42軍(以後又增調了第50、第66軍)和炮兵第1、第2、第8師以及一個高射炮團、兩個工兵團,分別從安東、長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輯安等地,先後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北部地區。第13兵團過江後,於10月20日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駐軍朝鮮後的第一仗。

2、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9)抗美援朝視頻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㈩ 關於抗美援朝歌曲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抗美援朝時期有哪些激勵戰士、志願軍的歌曲?作者是誰?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當時任文化部藝術局副局長的著名音樂家周巍峙從《人民日報》上看到這首詩,便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慾望,當天很快譜出了曲。同時,他把「抗美援朝鮮」改為「抗美援朝」,最後署名「志願軍戰士詞」、周巍峙曲。11月30日《人民日報》和12月初《時事手冊》半月刊,先後發表了這首歌,不久又定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