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鄭青原

鄭青原

發布時間: 2021-08-08 10:48:46

① (增強版)「頂級智庫」胡鞍鋼為何唱衰公民社會

隨後,此文又被《人民日報》和多位國內著名學者轉載在新浪微博。瞬間,網民注意力從湖南「搶屍體事件」轉移過來。胡鞍鋼先生也理所當然成為近日第一網路紅人。第一次聞胡鞍鋼教授之大名,是在去年「十八大」期間——會議期間,他的重大理論發明——「中國實行的集體總統制,還高於西方的政治制度」,給我留下極深印象:這是一個罕見的中國特色理論發明專家。看到《人民社會為何優於公民社會》之標題,憑感覺又是「中國實行的集體總統制,還高於西方的政治制度」一類的貨色,就抱定「眼不見為干凈」的態度。然而,看到評論欄罵聲如潮,,最終還是神鬼差使強耐性子讀完了全文……讀畢,一股難以言喻的悲哀便湧上心頭:如此顛三倒四的「文革」社論式文章,如果不是《人民日報》直接轉載,打死也不敢相信出自清華教授、博士生導師之手。這就難怪脾氣不太好的著名學者吳稼祥先生怒斥:「這么弱智、反動的文章轉載它幹嘛,反對公民社會,只能走向納粹和法西斯,這個道理很難懂嗎?」吳稼祥先生迂腐得可愛:人民日報不刊載「秋石」、「戴立言」、 胡鞍鋼、楊曉青一類文人、學者弘揚主旋律的文章,難道還刊載鼓吹「西方那一套」的文章?聽咱要寫文章與胡鞍鋼胡大教授「商榷」,老友J先生頭便搖得像撥浪鼓:「這般腦殘文章理他做甚?吃飽撐了?就當胡鞍鋼在放屁!」J先生的意見咱不能接受,瞧瞧胡大教授的身份吧:「胡鞍鋼教授領導的國情研究中心是中國頂級的國家決策咨詢智庫,編輯出版的《國情報告》專供中國省部級以上領導參閱。」既然胡大教授是「頂級的國家決策咨詢智庫」的掌門,他編的東西,他的意見,是「專供中國省部級以上領導參閱」的,也就關乎我等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豈能「當胡鞍鋼在放屁」?平心而論,胡大教授這文章寫得也真「像放屁」,說到頂也就是高中劣等生水平。這就難怪他在發表時悄悄用了一個「望海樓」的筆名。這,究竟是因為心虛,還是稍有自知之明?「人民社會為何優於公民社會」一文不但與吳稼祥先生所言「弱智、反動」,而且通文邏輯混亂,謬論百出。篇幅所限,只能「擇其要點而評之」了。「人民社會為何優於公民社會」之標題,就弄得太多人一頭霧水:古今中外,只有「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說法,「人民社會」則聞所未聞。想想吧:如果這世界有「人民社會」的話,是否有「敵人社會」?咄咄怪事嘛!這就難怪有網友痛罵:「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社會』是狗屁不通的腦殘病句,鬧出貽笑大方的笑話還沾沾自喜。起碼的概念都分不清,起碼的邏輯都不講,還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這位網友貌似罵得在理。但他也太不理解胡教授了——對一位黨性強的人而言,只要政治正確,什麼概念、邏輯實在是不屑一提的小事。比如:「絕不」、「五不搞」、「三個至上」……等等,為何獨要責備胡教授?不能搞「雙重標准」嘛。不管怎樣,中國第一學府教授胡鞍鋼先生終於發明創造出一個新詞彙了——「人民社會」。下來,他真的可能又要發明一個「敵人社會」了(剛好把網路刁民裝進這口袋中)。六十多年來,中國的高等學府一直未能向人類貢獻稍為拿得出手的科學發明和學術成果,為了彌補這一令人羞愧的遺憾,就向世界貢獻「宇宙真理」、「人民社會」一類的中國特色政治詞彙,也算是向人類文明作出一份貢獻吧。言歸正傳——《人民社會為何優於公民社會》一文開門見山便這樣告訴世人:「人民社會是中國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與西方公民社會相比,人民社會更具優越性。其建設方法是不斷改善民生,社會治理方法是堅持走群眾路線。」看到上述一番話,脾氣極好的老李同志也不禁有了扔鞋的沖動:「人民社會是中國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可愛的胡鞍鋼先生,您自己查查中外詞典,翻翻中外政治學經典名著,讀讀紅頭文件,再瞧瞧四代領導人的講話吧,看看「人民社會」這一「狗屁不通的腦殘病句」,究竟是您個人的傑作,還是「中國的重大理論創新」?抑或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一時說錯話並不要緊,誰都在所難免。但,公然在面向世界的報紙上撒謊卻很不「為人師表」——往小處講,是道德品質問題;往大處講,是強奸民意。還想勸胡鞍鋼先生:黨性極強的您,千萬不要犯「政治上的錯誤」——硬說「人民社會」是「中國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被栽贓卻無可奈何的十數億中國人頂多在網路上朝您吐口水,信口杜撰一個「狗屁不通的腦殘病句」貶損了黨的偉大形象,您可吃不了兜著走了!退一萬步而言:「人民社會」並非「狗屁不通的腦殘病句」,而是經過六十多年「實踐創新」的「宇宙真理」。但,「與西方公民社會相比」,它「更具優越性」體現在哪?沒錯,當今中國,一切皆是「人民」的: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政協、人民軍隊、人民警察、人民銀行、人民郵電、人民醫院……但,哪一個真正是屬於「人民」的,胡鞍鋼先生心裡不會沒數吧?再問:果真「更具優越性」,這些年神州大地上「生不起、養不起、讀不起、住不起、病不起、死不起」的哀嘆是怎樣流傳開的?這些年中國富人的移民潮是怎來的?果真「更具優越性」,這些年中國的「裸官潮」又是如何來的?果真「更具優越性」,本是一家的台灣、香港人去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皆免簽,而中國大陸人到香港兄弟家串門還要「打路條」?或許有人會說:胡鞍鋼所說的「更具優越性」,是他設想的、還沒有到來的「人民社會」。果真如此,那就更令人啼笑皆非——設想的、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東東,就斷言「更具優越性」了?胡鞍鋼先生,就不要再畫一張大餅忽悠你可憐的同胞了。再者,當今中國百姓也不再像三十五年前那樣輕易被忽悠了!「建設方法」不是依靠良性的制度、體制和機制保障,而是依靠「不斷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能靠一句蒼白無力的「建設方法」嗎?作為「頂級智庫」,起碼的政治學常識總不會不明白吧?「社會治理方法」不是靠法治,而是靠「堅持走群眾路線」——「社會治理」,能靠連領導同志自己都屙尿打偷笑的「走群眾路線」嗎?!真不知胡鞍鋼先生是大學教授,還是網路評論員培訓班教師?且看:胡鞍鋼:「『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大動力。實現『中國夢』,需要凝聚13億人民的力量, 建立一個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社會體制,形成一個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社會生態。這就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公民社會,而是一種源於中國文化、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全體人民所構成的社會主義社會。」上述一番奇論,哪像大學教授的文章?分明是人民日報社論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為了讓蒼白的說教多一分「理論依據」,老「知青」胡鞍鋼在這里背了一句「最高指示」。這句「最高指示」,當年不知讓多少「人民」心潮澎湃,山呼萬歲……而幾千年的人類發展史告訴人們:歷史,從來是極少數英雄、奸雄、梟雄、偉人、領袖、政治家、政客、精英們推動的。烏合之眾的「人民」,從來是被推動者。給人民戴高帽子,目的是「挾人民令天下」——這,歷來是奸雄、梟雄、領袖、政客的慣用手段。今天,「頂級智庫」胡鞍鋼先生又拿來忽悠人民了!人民啊,人民,不能再一次次上當了!——我們不要做只有義務沒有權利,其屬性任由統治者任意確定的「人民」,而要做權利、義務均等,權利和權益受憲法法律嚴格保護的公民!曾在美國耶魯大學啃過幾年洋麵包的胡鞍鋼先生其實對這些一清二楚:要實現「中國夢」,在「建立一個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社會體制,形成一個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社會生態」,不靠一句老掉牙的、空乏蒼白的、自己也不相信的——「凝聚13億人民的力量」,而靠一個能將權力關進籠子,權利能受到根本保護、保障的制度;要建立一個能將權力關進籠子,權利能受到根本保障、保護的制度,必須首先建立一個良性的公民社會(這樣可以避免民主硬著陸帶來災難性後果)。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政治學常識!然而,極端功利主義,使胡大教授選擇了與權力合謀忽悠自己可憐的同胞——拿文化、國情說事,拿意淫的「人民社會優勢」貶損公民社會。更「難能可貴」的是:深知當今中國仍有太多人對「西方那一套會搞亂中國」的說法將信將疑的胡鞍鋼先生,更將公民社會說成是「西方國家的公民社會」,真正用心良苦!可惜他忘記了這一事實: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究竟是東方還是西方?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的社會究竟是公民社會還是「人民社會」?什麼「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全體人民所構成的社會主義社會」的話竟出自中國第一學府教授之口,假若當初清華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先生在天之靈有知不知有何感想?為了可觀的講座費,為了可觀的課題費,更為了遠大前程,胡大教授豁出去了。看來,毛領袖關於「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最高指示」,對胡鞍鋼一類人而言,還是恰如其分的。再看:胡鞍鋼:人民社會本質上是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社會的主體是全體人民,其建設主體仍然是全體人民,建設目的最終還是為了全體人民。與西方的公民社會相比,人民社會由公有、公益、公平、公正等基本原則所組成,這里的「公」相對「私」而言,「人民」相對「市民」而言,「市民」注重的是私利,「人民」注重公利和公益,但是並不排斥私利、私益。正是有了整體性的公利和公益,才有了每個人的私利、私益。只要稍具獨立思考能力者,沒幾個不明白鬍鞍鋼先生在賣拐——「人民社會」的本質是「××主義」社會?另,當今中國走的究竟是啥「主義」道路?作為「頂級智庫」掌門,應當瞎子吃湯圓——心裡有數吧?還有,不知胡大教授對「人民」的定義是什麼?還是過去那一套——擁護D,擁護社會主義的便是「人民」?反之便是敵人???就時下中國而言,究竟十二億老百姓是「人民」,還是八千萬再加家眷才是「人民」?「人民社會的主體是全體人民,其建設主體仍然是全體人民,建設目的最終還是為了全體人民。」——「建設主體」是「全體人民」才千真萬確,「建設目的」最終落到誰手裡,就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了!「與西方的公民社會相比,人民社會由公有、公益、公平、公正等基本原則所組成」——胡鞍鋼先生,您這四個「公」,大概是您剛設想的又一個美麗烏托邦吧?因為當今現實恰恰相反!再次警醒:既然是剛設想的,就不要過早地下「優於公民社會」的結論——不是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嗎?如果是人民日報或環球時報主編,說如此的話可謂情有可原。作為清華大學教授,作為「頂級智庫」掌門,說這話就當掌嘴了。且看:胡鞍鋼:人民社會的領導者是中國××黨。人民社會的根本特徵是和諧社會。人民社會將是中國特色現代化社會。在中國的人民社會中,即使是民主、人權、法治、自由的思想,也是中國特色而不是美國特色;中國文化學習借鑒西方文化,但它本身不是西方文化,中國思想也不是西方思想。人民社會根源於中國傳統文化, 又創新於當代。畢竟是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甭看上述一番話顛三倒四、語言風格與「文革」時××日報論評員一般。只要細細體味,其實是話里有話,充滿暗示、警示意味——「人民社會的領導者是中國××黨,人民社會的根本特徵是和諧社會。人民社會將是中國特色現代化社會。」這句話的實質意思是:中國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建成更「優於公民社會」的、以和諧社會為特徵的「人民社會」——即「中國特色現代化社會」。這番赤裸裸表忠心的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因為當今中國語境下,「堅持D的領導」是鐵原則,縱然你有一萬個理由,也無法在公眾場合對這鐵原則說三道四。鑒於此,這里只作警醒:自古以來中國有「奸臣誤國」之說,對中國XX黨前途而言,胡鞍鋼之流的阿諛之言只會是一劑「十步斷腸散」。效法國民黨走鳳凰涅槃之路,才是一條康莊大道。從「在中國的人民社會中,即使是民主、人權、法治、自由的思想,也是中國特色而不是美國特色」一言中,再明白無誤地坦露了胡大教授的潛意識:中國人民是不配享有「民主、人權、法治、自由的思想」的。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也是中國特色而不是美國特色」一語,既暴露出胡教授為表忠心,到了語無倫次的地步,又是手段很不光彩的詭辯和栽贓——「民主、人權、法治、自由的思想」有分國界的嗎?;還有,當今中國,無論是呼籲憲政民主的精英,還是普通網民,有幾個強調中國要搞「美國特色」的?沒錯,中國文化當然「不是西方文化」。借鑒西方文化,決不能將洗澡水連同嬰兒一起倒掉——稍具獨立思考能力者,都明白這個道理。但,「中國思想也不是西方思想」一詞不知如何解釋?何謂「中國思想」——究竟是傳統的儒法道,還是毛思想、鄧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如果是後者,它的思想淵源來自何方?馬克思不會是日本人吧?另,「人民社會」又何時「根源於傳統文化」?——自孔子以降,唯孟子提出過樸素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思想。但從未像西方的思想家那樣形成過系統的民本理論和思想體系,更沒有像西方那樣,從文藝復興開始,便漸漸將民本思想付諸於制度建設。更況且「百代皆行秦政法」,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人民」更成為領袖的利用工具和制度的犧牲品。兩千多年,微弱的「民本」聲音從來沒有被統治接納過,百姓歷來被統治者視為草芥。所以,「人民社會根源於傳統文化,又創新於當代」一語,又是自欺欺人的賣拐之言。如果是稍具良知、良心,稍有歷史責任感、使命感的知識分子,尤其是作為「智庫」的精英學者,就應當規勸統治者:在「中國思想」走入死胡同的情況下,應學明治維新日本政治家,對「西方思想」採取果斷的「拿來主義」態度。而不是阿諛奉迎,支持,甚至鼓勵當政者死抱自己也不信的「中國思想」不放!篇幅所限,就不再與胡鞍鋼先生一一理論了。如此文章出自清華教授、博士生導師、政府「頂級智庫」掌門之手,究竟是清華的之恥,抑或中國讀書人哀,還是國之不幸?先唱衰憲政,後貶損公民社會,胡鞍鋼、楊曉青、「戴立言」、這些高等學府的學者和主旋律文人,確實「膽識」過人——有憲法,卻不能用「憲政」;有公民,不能有公民社會,確實與之「保持高度一致」了。但,陳寅恪先生提倡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卻在他們身上找不到絲影子了。胡鞍鋼、楊曉青、「戴立言」現象,是國之不幸,民族之悲——同樣是「西方國家」的東西,卡爾同志在大英圖書館弄出來的×××主義可以拿來奉作葵花寶典,經半個多世紀折騰走進死胡同去了,但仍然煞有介事聲稱:「老祖宗不能丟」;同樣是「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拿過來加個「××主義」前綴,再塞上特色內涵,便儼然成了自己「原創」了;而一人一票的「西方那一套」呢?雖然家門口的日本、韓國拿來玩了幾十年後,把太多老牌歐洲強國玩在屁股後面;同宗同文的台灣、香港拿來玩了幾十年,也玩成「高等華人」了,然而,在中國大地上卻成了顛覆勢力的陰謀。現在,連憲政與公民社會,也成了砒霜毒草了。最近,作為中國高等學府學者和主旋律「理論家」的胡鞍鋼、楊曉青、「戴立言」等人竟一再說出太多嚴重背離常識的胡言亂語來,太多人為此驚駭不已,感到不可思議。其實細細想來,這並不奇怪: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組織陣容強大的寫作班子,將革命輿論、革命聲勢造大造強,是歷史悠久的優良傳統了——上了五十歲的人或許都會記得:四十年前的中國輿論界上,一群響亮的名字橫空出世——一梁效、羅思鼎、石一歌、初瀾、唐曉文、洪廣思……等等。他們的文章經常出現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等媒體的頭版頭條上。充分扮演革命輿論引導者和先鋒隊角色。這些理論家的革命理論造詣之深奧、革命邏輯之高強,到了登峰造極之地步。因而,雄文一出,封、資、修無紛紛風披靡,國內外敵人莫不膽戰心驚。後來人們才知道:梁效、羅思鼎、石一歌、初瀾、唐曉文、洪廣思等等,原來分別是幾個要害部門寫作班子的集體筆名。他們那些輝煌一時的文章,也即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文革」結束後,革命傳統繼續發揚光大。陸續涌現了任仲平、仲祖文、皇甫平、秋石、鄭青原、戴立言等一串紅星閃閃的名字。他們仍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體。在經濟基礎亦社亦資、上層建築濤聲依舊的新的歷史條件下,他們義無反顧地扮演起特色理論開拓者和輿論引導者角色。天才地、創造性地發明了太多與時俱進的偉大理論。為特色偉業鳴鑼開道,保駕護航。然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一個徒有空殼的軀體上,要貼上種種美麗的標簽並非難事。不過畢竟是二十一世紀了,要設法讓人們相信頭上長角的東西是馬,這就極難。但,革命輿論和革命聲勢卻是或不可缺的。這樣一來,紅頂文人學者們就難免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苦,玩起理論來就常常有力不從心之感。然而,食君之綠,忠君之事,縱然極難自圓其說,縱然自己說出的話自己心裡也發笑,還是得說的。所以,無數網民痛罵、胡鞍鋼、楊曉青、「戴立言」水平太臭,其實是「冤屈」他們了。為了一小撮特殊「人民」的利益,能用的花樣、手段都用上了。只是九斤老太的子孫,忽悠手段一代不如一代。

② 鄭青原是誰

人民日報署名 「鄭青原」揭秘
閱讀人民日報-人民網的讀者都知道,評論是人民日報-人民網作為中央媒體絕對的優勢,以往一些重要評論除了一些署名評論員文章外,以「任仲平」和「仲祖文」冠名的最有來頭,任仲平是人民日報集體評論的化稱,去年60年大慶的一系列重要有影響的評論文章,都冠名「任仲平」,他擅長對一些重大時事問題進行評論,具體執筆是人民日報的一對帥哥靚女。這類文章不僅邏輯嚴密,而且文采飛揚,深受讀者喜愛。

人民日報的另外一個冠名是「仲祖文」,據說是以中組部名義發的文章的代稱,這是有些道理的,大凡涉及到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的一些問題的論述,皆是冠名 「仲祖文」,比如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優爭先,以及以前的一些活動的重要言論都是冠名「仲祖文」,他沒有一定的作者,只看重文章的重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以及觀點的指導性,甚至一般網友作者的文章也有可能冠名「仲祖文」發表的。

可以看出這兩個冠名的政治地位後者比前者高,前者畢竟是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後者的發文可能要經中組審稿的。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之後,人民日報-人民網,一個署名「鄭青原」的文章橫空出世,這是一個以前從未出現的新署名,人民日報-人民網連發了三篇他冠名文章,分別是《在大有作為的時代更加奮發有為》、《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未來》、《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一篇比一篇有分量,尤其是第三篇涉及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敏感問題文章,在人民網以大字頭條掛了24小時以上,這也是前所未有的現象,這些都說明了以「鄭青原」掛名的文章的重要性,也暗示了「鄭青原」這個署名的不一般,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好奇。

《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一文,是在十七屆五中全會決議公報以後,一些人在會前高度期盼的政治體制改革有落差的情況下,文章言簡意賅,將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闡述和澄清,文中明確了「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走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歸根結底取決於這個國家最廣大人民的意志,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具體國情和歷史文化條件。」;回顧了過去30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從未停歇,而是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推進,並取得了矚目成就;反擊了一些國外媒體指責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嚴重滯後」的輪調,再一次提出了鄧小平說過的政治體制改革的「三個」衡量標准;強調了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的「四個堅持」,特別強調西方模式不可在中國復制,改革不能脫離中國的國情和實際,更不能華而不實、空喊口號,堅定了循序漸進走自己的路的決心。

這些重大觀點的提出和強調,顯然不是一個人的能力能達到的,而且發表在文章在人民日報和人民網的顯要位置,也表明這篇文章既是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文章,更是對今後一段時間內的政治體制改革定方向、定基調的作用號角文章,顯示了其不一般的政治意義。大有對外界、對人們關於政治體制改革的認識進行正本清源,因此有網民根據人民日報的以往做法,把「鄭青原」理解為「正本清源」的意思,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也有道理。

但是從上述些列文章的觀點內容分析來看,這種理解只看到了表面現象,筆者認為這是比「仲祖文」、「任仲平」更高級別的化名或諧音,這只能解釋為,這個「鄭青原」系列文章是政治局級別的輿論導向,他是中央政治局形成的觀點,以適應媒體形式和其他的需要,化名冠名,對全黨進行的思想意識的澄清,統一意志的強調的宏篇大制。(肖勇)

③ 對社會時事評論尖銳的微信公眾號

黑夜問燈,時評,民間修史都很不錯的一個公眾號,屬於小眾類的,文筆挺不錯的。

④ 人民日報的「任仲平」、「鍾軒理」、「仲祖文」、「來論」是什麼意思

1、任仲平:人民日報重要評論。

2、鍾軒理:中宣部理論組。

3、仲祖文:中共中央組織部文章。

4、來論:讀者來信言論。

5、每一篇由人民日報特殊筆名文章,都是集體創作的結晶。


(4)鄭青原擴展閱讀:

1、其他重要的人民日報的筆名:

(1)「鄭青原」取義正本清源的諧音,表達最高層領導人的看法。

(2)「鍾聲」是「中國之聲」的諧音縮寫。

(3)「皇甫平為「黃浦江評論」及「輔助鄧小平」。

(4)何振華:「如何振興中華」,主要負責反分裂主義的文章。

(5)柯教平:「科技教育評論」,主要撰寫科教方面的文章。

(6)國紀平:「國際評論」,主要表達中國官方對國際問題的看法。

(7)仲言:「重視言論」,負責引導文藝創作工作。

(8)秋石:中央委員會(主要在中央委員會主管的《求是》雜志發文)

(9)衛民康:衛生部。

(10)梁效:諧音「兩校」,「文革」時期批林批孔運動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批判組。

(11)羅思鼎:諧音「螺絲釘」,雷鋒名言「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文革」時期上海市委寫作組。

⑤ 鄭青原簡歷

樓上的zouyun891,不要老是讓別人加強學習,觀點不同可以商榷。
從本帖網友的發言來看,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各種觀點在人群中的比重。拍馬屁者有,少;反對該文觀點的佔大多數,反對者不是反對政改,而是覺得如果堅持了幾個條條,改和不改一樣。
最過分的其實是否認政治體制改革的嚴重滯後,連自身缺點都不敢正視,還怎麼改。
如果按照「鄭文」的觀點,走什麼道路應該由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決定,看看網上的民意洪流,鄭青原之流也應當反省一下。
你的幾條:
1,集權不是獨裁就該提倡嗎?你在前面說中國沒有搞分權的傳統,意思是不是一切事情都得有傳統才能做(好耳熟,跟古代阻礙變法的聲音相似),以前還沒有民主的,是不是應該繼續沒有;
2,我不是same160,但是我看懂了他是對強制大家去做面子工程的不滿,為國爭光不只是在老外看見的時候強制組織志願者,您覺得老外來了弄得光鮮點就是愛國嗎?建國初期的時候也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都餓死人了,也得集中力量把倉庫填滿。集中力量辦大事容易忽略了一個個作為人的個體。
3,泰國民主確實還不完善,可反過來想,如果那些利益受到侵害的泰國民眾生活在獨裁國家他們該怎麼辦呢,默不作聲?忍受侵害?場面確實很和諧。從這個角度說,這個制度提供了每個群體發表意見的途徑。
4,對於腐敗,要看腐敗產生的根源,以及當前制度有沒有去糾正腐敗的機制。現在如果我們有,恐怕也就不要談政改了。美國以前有腐敗,現在少了,我們是不是要學習人家的經驗呢?老是堅定的說絕不照搬西方的經驗,如果是好的經驗,怎麼就不能拿來為己所用?好多東西都是人家曾經經歷過的,人家為此建立了一套合理的制度,您偏要摸著石頭過河。說要過河,就是不下水。
5,別老去拿理論套現實。社會是復雜的,人是復雜的。司法體系都在黨的政法委的領導下工作,法院能獨立工作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體制下縣法院敢獨立審判縣委書記嗎?還守著誰代表誰的窠臼,不正視現實。
6,美國的好壞咱不去評論,反正領導們的子女都喜歡去。

⑥ 」人民日報評論員」都是哪些人

人民日報評論員非某一個人,而是一個評論團隊。

1、皇甫平

許多論者把「皇甫平」解釋為「黃浦江評論」的諧聲,這並不錯,但又不止於此。「皇」字,按照閩南話的念法,與「奉」字諧音。這個「甫」,不念「浦」,而讀「輔」。周瑞金說,選這個甫就是取輔佐的意思。奉人民之命,輔佐鄧小平,這就是「皇甫平」的深層涵義。

2、任仲平

「任仲平」開始叫「任仲文」,後修改為「任仲平」,即「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縮寫。

3、何振華

是「如何振興中華」的諧音。

2008年,《人民日報》就「3 ·14 拉薩事件」、「北京奧運會聖火傳遞」、「CNN主播辱華事件」、「汶川地震」等議題,連續發表了40 多篇署名「何振華」的評論文章,引人注目。

這些評論文章,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以理服人,情理交融,輿論導向正確,引導方法允當,值得其他媒體借鑒和學習。

4、仲祖文

仲祖文是「中共中央組織部文章」的諧音,一般是在《人民日報》等媒體發布文章時的署名,有時又署為「仲組軒」此種署名文章代表的是官方機構權威的思想。

5、鍾軒理

「鍾軒理」,是「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的諧音,一般是在《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發布文章時的署名。

6、衛民康

「衛民康」是「衛生部」諧音。

7、鄭青原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之後,人民日報-人民網,一個署名「鄭青原」的文章橫空出世,這是一個以前從未出現的新署名。

人民日報-人民網連發了三篇他署名的文章,分別是《在大有作為的時代更加奮發有為》、《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未來》、《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一篇比一篇有分量。

尤其是第三篇涉及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敏感問題文章,在人民網以大字頭條掛了24小時以上,這也是前所未有的現象,這些都說明了以「鄭青原」署名的文章的重要性,也暗示了「鄭青原」這個署名的不一般,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好奇。

人民日報「任仲平」評論,多用於分析重大改革等問題,署名「何振華」評論,多用於涉藏涉外評論,「仲祖文」評論一般用來闡述黨建工作,其他以部委諧音命名的則分別用來闡述相關領域工作。

至於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後出現的「鄭青原」,人民網、新華網轉載媒體報道認為:鄭青原是比「仲祖文」和「任仲平」更高級別的化名或諧音,關注者們認為「鄭青原」三個字從語音聯想,有「正本清源」之意。

此外,人民日報還有海外版的「望海樓」和國際部專用的「國紀平」,以及文藝部側重對創作思想進行引導的「仲言」等署名評論出現。

事實上,像「任仲平」這樣代表報社立場的社評或評論用小組筆名在國內媒體中並不鮮見,甚至在世界各國代表報社觀點的社評都有集體討論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日報的評論在經濟等領域,發揮了重要影響力。最近幾年,雖然媒體的豐富和網路發達,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但人民日報的聲音依然受到特別關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青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鍾軒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仲祖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何振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任仲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皇甫平

⑦ 社科院國平其人是左派還是右派

記者里有個王國平,學者里有個周國平,社科院沒有叫國平的知名研究人員,他也不是社科院發聲時的文章署名。
國平是個馬甲,和任仲平、鍾軒理、仲祖文、鄭青原等,以及文哥中的梁效(北大清華兩校)、余秋雨參加過的石一歌(11個人)是一種格式,統為寫作組的集體筆名,文字把關人和最後責任的承擔者都是上級組織。
具體到國平,很可能代表國新辦,含義是國 務 院新聞辦評論寫作組。國 新辦是中 宣 部外宣辦的翻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在政府機構序列用國新辦名稱。
如果說國平的立場,不左不右,代表中 央政 府國 務 院立言,是正宗的國家派。

⑧ 鄭青原在人民日報《三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文,有「二論」和「一論」嗎分別是叫什

在大有作為的時代更加奮發有為
——一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未來
——二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鄭青原

⑨ 誰能把鄭青原的系列文章找給我

人民日報10月21日、25日、27日、29日,11月2日分別刊登署名鄭青原的文章:(文章標題和人民網原版網址附後)
1.《在大有作為的時代更加奮發有為——一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30178/13010971.html

2.《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未來——二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40604/13034080.html

3.《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三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http://opinion.people.com.cn/GB/40604/13056137.html

4.《以更大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四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40604/13075635.html

5.《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五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http://opinion.people.com.cn/GB/40604/13102990.html

以上網址都是來自人民網原版,不是其他網站轉載的

⑩ 央媒上署名的"任仲平""國平""鄭青原"都是誰

人民日報政治評論員
國際評論員
中國青年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