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青銅器圖片

青銅器圖片

發布時間: 2021-08-08 09:52:32

㈠ 青銅器的圖片

商代青銅器紋飾的審美特徵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corative lines on the bronze ware s in the Shang Dynasty
朱志榮; 邵君秋;
ZHU Zhi-rong; etc. (College of Literature; Suzhou University; Suz hou 215021; China);
蘇州大學文學院; 蘇州大學文學院 江蘇蘇州215021; 江蘇蘇州;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編輯部郵箱 2003年 01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商代青銅器; 紋飾; 線條化; 饕餮紋;
the Shang Dynasty; bronze wares; decorative lines; taotie design;
對商代青銅器紋飾的審美特徵和歷史變遷進行了系統闡釋,由抽象化和線條化及其演進所帶來的紋飾的變化,形成了商代青銅器的審美特徵。就審美功能而言,青銅器紋飾包含著宗教性的內在意蘊,就形式而言,青銅器紋飾具有對稱、均衡、節奏感和象徵性等特徵。
The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explanation of the aest he tic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historical changes. The changes of decorative lines brought by abstract lin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ar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iti cs of the bronze wares in the Sha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f unctio n these decorative lines imply some religious meanings and from that of form t hey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mmetry, equilibrium, rhythm, symbolizatio n and so on.

商周青銅器饕餮紋的宗教文化特徵

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為常見的紋樣,學術界對其圖案特徵的分析多局限於分類標準的需要。饕餮紋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在其多變的形態下穩定與統一,與商周宗教文化有著天然的聯系。饕餮紋兩側配鳥紋,與目、眉構成神像,用以強化祖神文化。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美術系;安徽工程科技學院美術系 安徽 蕪湖 241000;安徽 蕪湖 241000
:青銅器;饕餮紋;宗教文化;特徵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批號:2002jw106)。
:K876
:cnki:ISSN:1003-4730.0.2003-06-029

商周青銅器紋樣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饕餮紋,其名源於「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呂氏春秋·先識覽》)後世自北宋以來所有的金石書籍一直稱這種神怪性的紋飾為饕餮紋。至於《呂氏春秋》為何將它名為「饕餮紋」,我們已經無從確知,但有一點卻可以

商代青銅器紋飾的象徵意義與人獸變形

商代青銅器紋飾的審美特徵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corative lines on the bronze wares in the Shang Dynasty
朱志榮 邵君秋
對商代青銅器紋飾的審美特徵和歷史變遷進行了系統闡釋,由抽象化和線條化及其演進所帶來的紋飾的變化,形成了商代青銅器的審美特徵.就審美功能而言,青銅器紋飾包含著宗教性的內在意蘊,就形式而言,青銅器紋...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2003年,第01期

淺論商代青銅器的紋飾藝術
尹春潔
中國青銅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特別是到了商代晚期,青銅製造業得到迅猛發展,進一步推動兩周時期青銅器的發展,使中國的青銅文化達到高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銅器紋飾,無愧於古代裝飾藝術的典範.
內江科技 NEIJIANG KEJI 2006年,第09期

淺論商代青銅器的紋飾藝術
尹春潔
中國青銅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特別是到了商代晚期,青銅製造業得到迅猛發展,進一步推動兩周時期青銅器的發展,使中國的青銅文化達到高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銅器紋飾,無愧於古代裝飾藝術的典範.
內江科技 NEIJIANG KEJI 2006年,第09期

商代青銅器紋飾的象徵意義與人獸變形 Standardized Representational Devices of The Mask of Bronzes And Human to Animal Metamorphosis in Shang
江伊莉 劉源
商代青銅器紋飾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層次,人獸變形、身體簡化、蟬紋和吞噬姿態等特徵說明其中蘊含著商王變形力量的象徵.這種象徵著變形力量的紋飾所表現的可能就是高祖夒.
殷都學刊 Yin Journal 2002年,第02期

商代青銅器宗教思想探析
陳春會
器以藏禮,商代青銅器作為祭祀重器,蘊藏著豐富的宗教思想.關於商代青銅器具體紋飾的宗教含義,前人多有探索,但系統討論青銅器器形及紋飾所蘊藏的宗教思想的學者及論著還很少.隨著商代青銅器發現和研究的不...
考古與文物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2004年,第06期

從太清宮長子口墓的考古美術資料看商末青銅紋飾 From mouth archaeological fine arts materials the end bronze line decorations of watching etc. Of tomb, eldest son of Taiqinggong Palace
王大勇 WANG Da-yong
商代晚期是我國古代青銅囂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青銅鑄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得到空前的發展和提高.青銅器藝術成就也是前代不可比擬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銅器的紋飾藝術,文章意從形式美的原理對商末青銅...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2005年,第01期

河南商周青銅器蟬紋及其相關問題 On Cicada Design of Bronzes of Henan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湯淑君
早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就已出現了玉蟬,而蟬紋最早出現在青銅器上是在商代.本文對河南商周青銅器上的蟬紋進行歸納、梳理,把他們分為無足蟬紋、兩足蟬紋、四足蟬紋和變形蟬紋四種類別,並對該紋飾的有關...
中原文物 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 2004年,第06期

論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銅器的審美特徵 On Aesthetic Features of Shang Dynasty Bronzes Excavated in Da Yangzhou, Xin Gan
朱志榮 石迪
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銅器是中國南方青銅器的典型代表.新干青銅器在造型上既重視功能,又栩栩如生,有組合創生的特點.在紋飾上,獸面紋中虎面紋體現了吳城文化特徵,燕尾紋和魚紋多簡省變形,因而具有表現力,象...
江西社會科學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2007年,第07期

商代青銅戈腐蝕機理與保護研究
王蕙貞 魏國鋒 朱虹 金普軍
人類歷史上曾經歷了一個以青銅器為特徵的漫長的青銅時代.青銅時代及其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保存下來的種類繁多、造型別致、紋飾精美、結構復雜及銘文內容豐富、文字精練的青銅器,是...
考古與文物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2001年,第03期

殷商青銅禮器紋飾的意象形態
孫修恩
殷商時期青銅紋飾的意象形態深受史前和原始藝術的影響,在史前時期的器物和裝飾上,可以找到諸多商代青銅器紋飾的雛形.但從發生學的觀點來看,史前和原始社會的器物造型和裝飾具有的抽象或意象形態的審美屬性...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年,第06期

商周青銅器紋飾研究史述要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History for Bronze Ware Decorative Patterns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張俊成
商周青銅器紋飾研究在歷史上雖取得很大成績,但較之於器型、銘文、鑄造的研究相對滯後,因此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對西周青銅器紋飾研究在歷史上取得的實績進行鳥瞰式的述要很有必要.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Journal of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2007年,第03期

青銅器紋飾及象徵性
關鍵字:青銅器,紋飾
中國的青銅器時代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戰國時期,經歷了十五個世紀。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冶煉與鑄造技術水平達到了巔峰。青銅器藝術所具有的強烈感情因素主要來自那些為商周時代所特有的裝飾紋樣,從饕餮、夔龍、鳳鳥等紋飾可以看出它們與原始社會陶、玉器紋飾的淵源關系。

青銅器紋飾一瞥
常用於青銅器的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龍紋(爬行龍紋、卷龍紋、雙體龍紋)、蛟龍紋、蛇紋(蟠虺紋、蟠蟲離紋)、鳥紋、鳳紋、波紋等青銅紋樣。
1、饕餮紋名稱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主要特徵是它的主體部分為正面的獸頭形象,兩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與耳。有的兩側連著爪與尾,也有的兩側作長身卷尾之形,實際上是由兩條夔龍紋以鼻樑為中心,側身相對組成的,夔龍紋也是當時流行的一種紋飾。多用作輔助花紋。饕餮紋的鼻、角、口部變化很多,從角、耳的不同形態可以認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動物。牛、羊是祭祀活動的主要「犧牲品」。
饕餮紋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裝飾部位,以柔韌的陰線刻出,或作陽線凸起。構圖豐滿,主紋兩側以富於變化的雲雷紋填充,具有陰陽互補之美。
饕餮紋主要流行於商代和西周前期,到東周以後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導地位和獰厲色彩,而成為華美的裝飾。
2、夔龍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圖案表現傳說中的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夔,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像,都稱之為夔或夔龍,這與古籍「夔一足」的記載有關。「夔,神也,如龍一足。」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變化很大。常見的有身作兩岐,或身作對角線,兩端各有一夔首。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
夔龍紋通常指那種長身弓起,頭上有角的側面龍形圖像,有的腹下有鰭形足,有的沒有。其變化很多,使用靈活。有時作饕餮紋兩旁填充空白的輔助花紋。也可單獨構成連續排列的裝飾帶,夔龍紋與圓渦紋相間排列的二方連續圖案,被稱為火龍紋。
3、龍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龍是古代神州傳說中的動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圖象,都是以鼻為中線,兩旁置目,體軀向兩側延伸。若以其側面作圖象,則成一長體軀與一爪。龍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為青銅器紋飾,最早見於商代二里岡期,以後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戰國,都有不同形式的龍紋出現。商代多表現為屈曲的形態;西周多表現為幾條龍相互盤繞,或頭在中間,分出兩尾。傳說龍的出現與水有關,《考工記·畫繢之事》謂:「水以龍,火以圜。」是用龍的形象來象徵水神,因此在青銅水器中,龍的圖卷或立體形象有更多出現。
根據龍紋的結構大致可分為爬行龍紋、卷龍紋、蛟龍紋、兩頭龍紋和雙體龍紋幾種。
爬行龍紋,通常為龍的側面形象,作爬行狀,龍頭張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裡,額頂有角,中段為軀干,下有一足、二足或僅有鰭足之狀,簡單的也有無足的,尾部通常作彎曲上卷。大多作對稱排列。盛行於商末和西周時期。
卷龍紋,龍的軀干作捲曲狀,首尾相接,或者呈螺旋蟠卷狀,常飾於盤的中心。《儀禮·玉藻》:「龍卷以祭。」鄭玄註:「畫龍於衣。」孔穎達疏:「龍卷以祭者,卷謂捲曲,畫此龍形捲曲於衣,以祭宗廟。」古以為龍、蛇屬於同類,故把龍畫作蛇身蟠卷狀。自殷墟到戰國各個時期青銅器上都有這類裝飾,只是圖像結構有所不同。
雙體龍紋,亦稱「雙尾龍紋」。其狀以龍頭為中心,軀干向兩側展開,這類紋飾呈帶狀,因而體軀有充分展開的餘地,實際上是龍的整體展開的對稱圖形。盛行於商末周初。大多施於方彝或方鼎口沿上。
4、蛟龍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是兩條或兩條以上龍的軀干相互交纏的紋飾。結構多有不同,有單體接連式,龍的軀干有規律的向同一方向交纏連接的,也有甚多的龍體交纏在一起,成多疊式的。「諸侯畫蛟龍,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復也」是蛟龍為龍交纏的圖像。盛行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
5、蛇紋是青銅器上的一種紋飾。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頭部,一對突出的大圓眼,體有鱗節,呈捲曲長條形,蛇的特徵很明顯,往往飾縮得很小,有人認為是蠶紋。個別有作為主紋的,見於商代青銅器上。商末周初的蛇紋,大多是單個排列;春秋戰國時代的蛇紋大多很細小,作蟠旋交連狀,舊稱「蟠虺紋」。蟠虺紋,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盛行於春秋戰國。蟠蟲離紋,圖案表現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斜口,卷尾,蟠屈。盛行於春秋戰國。
6、鳥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回首狀。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一直到春秋時期。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
7、鳳鳥紋也是商周兩代共有的青銅器紋飾,其發展衍變中出現的變異具有斷代的意義。稱為鳳鳥紋的一類,頭有華冠,有的有角,尾羽紛披,常用於主要的裝飾面。商晚期至西周時期流行長尾的鳥紋和小鳥紋,多用於裝飾帶或作輔助性紋飾。
8、波紋(環帶紋)是一種寬大而流暢的曲線紋飾,形象活潑而流暢。西周頌壺腹部裝飾的蛟龍紋與波紋配合使用。以浮雕手法製作的蛟龍紋飾蜿蜒成大波浪形,依壺體正側、寬窄的不同而有起伏升降的變化。

青銅器飾紋象徵性闡述

1、圖騰標記
圖騰是一種自然形象,比較多的是動物形象,某一原始氏族認為這種自然形象與他們本氏族有著特殊的關系,或視之為本氏族的祖先,或視之為本氏族的親屬或保護神,因此無比虔誠的敬奉它、崇拜它。如龍紋、夔龍紋、鳳紋、蟬紋等。龍紋是中華民族最吉祥、最神聖的紋飾,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象徵。在新石器時期,龍紋接近蜥蜴、壁虎的形象,到青銅器時代逐漸由此演變成夔龍紋、龍紋。鳳紋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鳥演變而來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鳳紋有別於鳥紋最主要的特徵是有上揚飛舞的羽翼。因此,鳳紋在青銅器中是最為美麗的紋飾。

2、神靈崇拜
青銅器紋飾中宗教意味最濃的是饕餮紋,關於饕餮有各種說法,主要有兩種:一是認為它們是原始社會圖騰觀念的遺留;一是認為它們是祭祀鬼神祖先的犧牲,或引申為「助理巫覡通天地工作的各種動物在青銅儀器上的形象」。在上古人類心中,整個世界都充滿著種種稀奇古怪的精靈,其中有的是人的命運的主宰者或者朋友,有的是專與人類搗亂的妖魔鬼怪。上古人類將種種自然的或社會的災禍都歸與妖魔作怪。驅除妖魔鬼怪是原始人的重要的活動之一。這種活動通常叫辟邪。如司母戊方鼎,它是以細密的雲紋組成的裝飾帶襯托浮雕式的獸面紋主題,整體面貌以對稱的猙獰獸面象徵王權威嚴,是商末青銅器的代表作。

3、驅神辟邪
在商周的紋飾中,可以看到以神化了的動物食人的方式來辟邪。這種用圖騰動物捕食怪物的形象辟邪,反映的是神與魔的斗爭,又曲折的反映了人與自然的抗爭。虎食人卣,銅體作虎踞坐形,以虎後爪與尾為器的三個支撐點,而虎的前爪正有力地攫著一斷發跣足的人,作噬食狀,造型十分逼真生動。此卣形制復雜,顯示鑄造的高超技藝。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是為了辟邪,反映「虎食鬼」的神話;也可以說是人獸相擁,人為作法巫師;還有的認為虎為神物,猛虎食人是「天人合一」。

4、裝飾作用
青銅器中的自然物象多以變異的手段來表現,最常見的是雲雷紋、渦紋和水波紋,這種紋飾曾被普遍用作填滿所要裝飾的環形裝飾帶及大面積的「地子」上,又被稱為「地紋」。這種「變異現象」不僅表現出由原始先民傳承而來的企圖藉助想像來超越現實的思維方式,也表現出奴隸時代由社會等級、權力意識激發出的幻想。立體式的、浮雕式的饕餮紋、夔紋等,襯托以線刻的雲雷紋等各種底紋,構成繁密復雜的圖案。強烈的宗教情感在青銅器上凸現,神秘詭異,氣勢逼人。

中國青銅器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其間青銅器的風格從庄嚴的藝術風格轉向了朴實、簡潔、明快風格,同時青銅器的社會功能也從祭祀用的禮器逐漸轉變成實用器具。青銅器的紋飾則由莊重的饕餮紋、夔紋到富有韻律的竊曲紋、環帶紋,再發展為清新的蟠螭紋、宴樂、攻戰紋等,其間動物紋飾猙獰的超自然魔力逐漸減弱,直至喪失。這種紋飾的變化不僅僅是因為製造工藝或者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引起的,同時與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及社會的變革也存在一定的聯系。青銅器紋飾的產生是中國勞動人民勤勞、朴實、聰穎、智慧的結晶,是體現人們美好心願的依託物,是人們與大自然抗爭、共存、達到「天人合一」樸素心願的具體表現,他們用高超的鑄造技藝,為我們留下象徵中華文明的藝術瑰寶。

㈡ 為什麼找不到外國青銅器圖片

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
http://tieba..com/p/1809648991

㈢ 唐代青銅器麒麟圖片

這種滿身鱗片的麒麟造型是宋代開始的,所以這絕不可能是唐代的,而且從做工和細節看恐怕年代並不久遠

㈣ 求青銅器圖片!

青銅器圖片:

㈤ 最早的青銅器圖片

中國已知最早的青銅器,是發現於甘肅省東鄉縣林家的小銅刀和永登縣蔣家坪的殘斷小銅刀,製造時間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2300年之間。至於黃銅殘片的發現,則在陝西臨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遺址中,時間約為公元前4700年左右。在更遲一些的龍山文化時期,中國進入銅石並用時代,此時人們已能製作青銅的容器。

㈥ 青銅器在各個時期的發展 包括圖片 急用!謝謝了

西周青銅器及金文鼎盛
西周青銅器及金文鼎盛 青銅器早在夏朝就已出現,經過商代的發展,到西周時已達到它的巔峰狀態,青銅器已進入社會各個階層和生產部分,並得到廣泛的應用。從考古發現來看,西周時的青銅器,無論從數量,還是從頒區域,均遠遠超過了商代。東起兩周東都洛陽,西到寶雞,包括曾作過兩周都城的豐、鎬,北抵東北,南至長江流域的現四川、雲南地區,均有大量的青銅器考古發現。

西周初期青銅器的特徵,基本上是商代青銅器的翻版。如簋的方座、鼎、卣、方彝等器物上突起的扉棱,西周初期青銅器對商代青銅器傳統的沿襲特別表現在紋飾方面,基本上繼承了商末青銅器花紋縟麗的作風,如1976年在陝西扶風出土的方彝,通體紋飾縟麗,有三層花的饕餮紋、雙身一首龍紋和小立鳥的夔紋等。此外,西周初期的青銅器紋飾依然將很多動物紋飾有意地組合在一起,構成相互追趕逐、戲耍的場面,富有獰厲的色彩。

西周中期,青銅器紋飾逐漸改變初期對商代傳統的沿襲,逐漸出現寫實性的竊曲紋和波紋,將早期紋飾中以動物的神秘圖形為主的花紋加以分解,削弱其神話意義。這可能是當時禮制的宗教色彩有所減弱並走向儀式化的傾向在藝術上的表現。 西周時期青銅器具包括酒器、飲食器及樂器等。酒器主要以壺為主,有方、圓兩種,束頸、鼓腹、有耳、圈足、多數有蓋,代表作有頌壺和三斗壺。炊器以大鼎為主,圓腹、立耳、柱足、鼎耳寬厚,腹部上端內陷,下端略凸。

青銅器在動物雕塑上的體現也基本與青銅器的變化類似,早期基本沿襲商代作風,後來才開始慢慢向寫實方向演變,如遼寧喀左旗馬廠溝出土的鴨尊紋飾單純,陝西縣李村出土的駒尊,均具有強烈的寫實傾向。

隨著青銅器的產生和發展,人們逐漸在青銅器上�旌塗淘涿�模�餼褪撬�降摹敖鷂摹保�殖啤邦碩ξ摹薄=鷂淖鈐緋魷衷諫檀��諫掏醯垡搖⒌坌鐐持問逼冢�辛順醪降姆⒄梗��莢誶嗤�魃現�焓�父鱟幟酥良甘�鱟值拿�模�諶萆婕熬嚀宓睦�肥錄�叭宋鐧幕疃��康氖俏�思漓胱嫦齲��貝��蟠��魑�讕玫募湍睢N髦蓯逼冢�鷂囊卜⒄溝攪碩κ⑹逼冢�科��牡淖質�對凍��檀��諶菀補鬮�┱梗�婕安崦�⑸痛汀⒄鞣ァ⑺咚蝦退萄鎰嫦裙�ǖ鵲取?/p>

西周金文的發展過程基本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金文類似於商代金文,字數較少,內容依然以頌贊祖宗功績為主,如成王時期的《眉縣大鼎》等。這一時期歷經武、成、康、昭四位皇帝。中期金文以穆、恭、懿、孝四位皇帝統治期為時間段,篇幅開始加長,風格也一必早期的波磔且肥筆的字劃,轉而均勻、圓潤、飽滿、結構簡單,較為質朴。如孝王時期的《大克鼎》等,到夷、厲、宣、幽四世,西周金文進入到它的高峰期,筆劃均衡對稱,波磔消失,並開「篆」之端。如宣王時期的《毛公鼎》字劃圓勁、氣勢強雄,銘文也多達四百九十字之多。

金文所記載的內容,涉及廣泛,包括賞賜、征討、訴訟、冊命及頌揚祖先功績等等,如昭王時期的《令鼎》,講述的是令參加周王的藉田禮,擔任王室車隊先導,因功勞大而被賜於臣僕30家。厲王時期的《騰》講述的則是牧牛宜與騰打官司,被施以鞭刑的事,金文中記載最多的還要數戰爭事件,幾乎包括所有西周時期內外戰爭。

金文的出現及普及,反映了西周到春秋600年間中國文字的使用情況,由於當時一些其他的語言文字如石鼓文和簡牘帛書不易保存至今,故金文對於我們現在研究西周春秋時期語言文字的演變,具有很大的幫助。

㈦ 初中所有歷史課本中青銅器名稱,時代及特點帶圖片,要精煉

人教版就出現過三個吧,在七上(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司母戊鼎(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

2、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3、青銅立人像(反映出三星堆的神秘及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超凡智慧)

三個都是商朝的,1、2、為考點要求(中考會考),3、不作要求。

圖片:1、司母戊鼎

㈧ 青銅器圖片

你自己上去看吧!
網址是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C7%E0%CD%AD%C6%F7&z=0

㈨ 春秋戰國時代青銅器圖片

司母戊鼎: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發掘的最大的青銅器

㈩ 歷史上最著名的青銅器名字(附圖片)

司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