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從瓷器底足上看出年代痕跡
鑒定瓷器的年代和真偽,要從細節著眼,小小的一個瓷器底足只要會分析,就能很輕易的避開假貨找到真品,例如瓷器底足上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紋及切削紋)、「跳刀痕」、「棕眼」、「火石紅」(窯紅)、「墊燒痕」、「米糊底」、「敲底」、「沾窯砂」等,都保留了古代燒制陶瓷時留下的年代信息。
「乳突」是指底足上隆起如乳房狀的凸起,元代的「乳突」最為明顯,明代早期的乳突也比較大,至永樂宣德年間,乳突變得細小,後來的弘治,正德乳突比較少見,不過到了嘉靖,萬曆年間有重新出現乳突,一直到崇禎末年才消失。所以,乳突是明代以及明代以前瓷器的特徵之一。
「旋痕」,包括跳刀痕,在明末清初時非常明顯,明初時底足外壁往往有重刀斜削痕;宋時底足內壁也有旋轉半圈的刀削痕,致使中間隆起一脊樑。而在明正德時底足處往往有放射狀的田螺紋。
棕眼,又稱針鼻孔,康熙時的瓷器底部釉層上有大小不一的棕眼,分布不均勻,無論大小都能從棕眼中明顯看到胎體,光緒民國以及現在的康熙仿製品,棕眼往往較大,並且很淺,看不到胎體。
火石紅俗稱窯紅,明代前期,因為胎土中的鐵含量比較高,加溫時露出胎土的部分會氧化成磚紅色或者羊肝色,明代民窯的削足出火石紅特別明顯。仿品的火石紅完全不同,大部分是用漿釉塗抹的,看上去非常輕浮,還有些偏黃。後期火石紅比較淡,不過宣德時仍能見到火石紅斑,直到清代早期尚能見到火石紅。
米糊底,明代以及明前的砂底大盤,由於胎中含鐵量高,在通風冷卻時會形成像米飯燒焦的片片印記。
「敲底」,道光時鈞紅,由於釉肥厚,流到底足處燒後與所墊物粘連一起,為使其分開。只好人工敲開,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但盡管如此,由於年代較長,所敲處,胎色變深,且手感平滑。
「沾窯砂」,由於過去特定的燒窯工藝,往往盤碗底足就沾有較粗的窯砂,如磁州窯碗底足就沾有較粗的窯砂,明清時不少盤碗等瓷器足內也沾有窯砂。
上述各項古瓷底足的特點,都是判別古瓷和新仿瓷器的重要依據之一。當然隨著新仿者水平的不斷提高,新仿瓷器也能仿製刀痕,火石紅等,但如仔細辨別還是能有所區分。如新仿火石紅有的鐵紅染料塗上去的的,認真鑒別便可知真偽。古瓷鑒別包羅萬象,學問深奧,但若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恆抓住突破口,還是能夠做到逐步掌握並樂在其中的。
B. 從瓷器的底足可以看出年代嗎
判斷一件瓷器的時代,要看器型、釉色、釉質、工藝、彩繪、底足、神韻,其中看底足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底足含有大量的瓷器的時代信息,很難仿製有時候新舊瓷器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所以看底足是鑒別瓷器的極為重要的方面。謝謝
C. 怎麼識別老瓷器的底足
其實看底是看多方面的一看胎 胎是鑒定每個窯口的決定因素每個窯口的胎之都不一樣 結合釉面能斷出它的窯口 另外是它的製作工藝 每個窯口的製作工藝也是不同的修胎的方法 除此之外就是看胎質是老和新是鑒定新舊的主要元素 老胎有鈣化痕跡 而新胎是以灌漿胎為主這就可以鑒別老和新的區別 要就是為何一定要看底胎的原因
D. 明清瓷器底足鑒定方法是怎樣的
清代底足
早期大器光滑砂,順治康熙多樣誇。
雙層斜削和平削,外高里矮內斂搭。
三層台式槽拱平,滾圓泥鰍直高扒。
註解
早期順治康熙時的底平光滑底足,有粘砂。清朝各種底都出現了,如雙足底、內斂底、外敞底,有台階式底,多台階式、直平式、泥鰍背式,乾隆果綠色底有漣漪波紋是特色。
光從底足是無法判斷一件瓷器的價值的。要從多方面去考究。希望對你有幫助。。
E. 清朝瓷器底足上會有乳突嗎
有可能會有。因為清朝年代久且多,民間窯口也多。保不準就有個把年代個把窯口的瓷器上有乳突。
F. 瓷器底足上面的字是凸起來的不是克的是哪個朝代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作為瓷器底足外側部位出現的字突出的,也就是模印形成的。這種情況的話,一般來說都是模印瓷器特徵那麼這種情況的話。在古代較為少見,一般來說,出現於清代晚期和民國時期,祝您心想事成,開心每一天每一生!
G. 清代瓷器底足特徵怎樣鑒定價值
清代底足
早期大器光滑砂,順治康熙多樣誇。
雙層斜削和平削,外高里矮內斂搭。
三層台式槽拱平,滾圓泥鰍直高扒。
註解
早期順治康熙時的底平光滑底足,有粘砂。清朝各種底都出現了,如雙足底、內斂底、外敞底,有台階式底,多台階式、直平式、泥鰍背式,乾隆果綠色底有漣漪波紋是特色。
光從底足是無法判斷一件瓷器的價值的。要從多方面去考究。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H. 明清官窯瓷器底足及款識是什麼樣的
官窯瓷器的款識都是紀年款,它分為年號款和干支款,比如「大清康熙年制」、「大明成化元年乙酉」款。年號款始於永樂年間,干支款始於明弘治年間。有六字和四字款,雙排和三排排列,外有雙圈貨單圈圓框和方框,字體為楷體和篆體,有刻、印、手寫等,這就是官窯瓷器款識的大致情況。謝謝
I. 瓷器底胎的特徵:什麼叫瓷器底足胎濕做舊
縱橫華夏上下五千年,中國陶瓷史是一部中國文明史,文明古國歷史都與陶瓷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古樸自然節儉的秦漢陶瓷、雄渾大氣奢華的唐代瓷器、精緻內斂豪放的宋代瓷器、一枝獨秀濃厚色彩的元代瓷器、濃艷多姿五彩的明代瓷器、繁縟富麗榮華的清代瓷器、良莠不齊時代特徵的民國瓷器,是歷史最耀眼的光環,這就是文物收藏價值意義所在!
由於瓷器如玻璃易碎,不易保存,以及社會動盪和連年戰亂影響,不是傳世就是盜墓而來,古瓷能完整留傳下來十分稀少和珍貴。所以升值空間極大,一件精美的清代青花瓷上萬元很正常,越窯或者汝窯高古瓷器價值上千萬更不罕見,隨著中國國民越來越富足,更多投資者開始收藏瓷器,古瓷熱持續火爆。但是唯利是圖的不法分子也看到這點,利用逼真的高仿瓷器,騙取收藏者血汗錢,令人不齒。當今古玩市場都是魚目混珠,真真假假,一百件有一件真品都算燒高香了,應驗了一句老話「古玩市場水好深」!
在這里我還是希望大家多學點瓷器鑒別知識,理論加實踐,打鐵需自身強,而不是人雲亦雲,被所謂的專家牽著鼻子走!我也跟隨師父下鄉收瓷(鏟地皮)多年,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在就分享給大家,主要是揭秘行內不敢說的內幕,不法分子做舊瓷器的手法,以及怎麼去鑒別真假。
一. 化學品做舊。以仿傳世品的特徵為主。傳世品如果保護得完好,不會像盜墓類的出土瓷器不同程度的釉面破損,其釉面具有脫玻化特徵,釉光溫潤如玉,且底胎細膩,內壁可見「雞爪紋」等特點。中低檔次的仿品由於節約成本賺取更大利潤,往往會採用在釉面上塗抹高錳酸鉀來造效果。我2006年在景德鎮樊家井一家仿品瓷器店裡就看到一個50出頭的老師傅正在加工一堆從別的店送來的「雍正粉彩碗」,塞給他一包煙套近乎,隱約間透露到,他每次加工一個收150元工錢,一天下來也能賺個幾百元。首先在做好的新瓷上潑化學品高猛酸鉀,具體做法是在高錳酸鉀溶液,摻入少許紅糖,攪拌均勻塗遍器身,瓷器底部和足圈為重點,要反復塗抹。大概四十八小時後用干布擦拭乾凈。奇跡出現了,瓷身露胎處、開片和斷裂處都呈不同程度的古色的紫褐色。如果覺得效果不佳比如底足顏色過深,用洗衣粉擦洗,然後用細砂紙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高檔次仿古瓷則會採用中葯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掌握這種技巧段的師傅為數不多。一般沒熟人引薦,是不會幫陌生客戶加工的。中葯的配方是嚴格保密的,在他們店裡可以看到很多顏色各異的葯水瓶,但是標簽已被撕掉以免泄露。用中葯煮泡做舊也會因對象不同而略有差異,比如,為了造粉彩瓷蛤蜊光效果,會在中葯里加少許酒精,而為了消釉下彩瓷的賊光,會滴入少許氫氟酸(一小瓶氫氟酸可以用半年)。你會好奇這種以假亂真的仿品,都銷到哪裡?其實樊家井一條街大部分客戶都是外省來的古玩商店老闆,他們半個月來一趟,一個小時之內就大包小包的扛走。現在物流發達,有的在維信看好寶貝圖片,打款,直接發快遞。過幾天後,仿品就出現在各大古玩街!
針對這種贗品的鑒別也不難, 1、用清水將瓷器清洗干凈。使用過高錳酸鉀的,水會呈紫色。用手指醮點水一摸擦,手指會染成紫褐色。 2、在自然光下,用10倍以上的放大鏡觀察瓷器表面釉層,因為老瓷表面的磨損縱橫交錯,粗細深淺不一,不規則而自然則為真品。仿品無這現象,因為人為的用砂紙擦,線條、方向和力度都一樣。 3、老瓷有自然剝釉現象,因胎釉結合不好或時間久遠造成的,剝釉的周圍還可再剝。方法是在沿口上,用什錦銼刀的尖端先撬出一個缺口,然後繼續延伸。 但新瓷由於剛燒制不久剝釉則是打出來的,剝釉的周圍胎釉結合處還是緊密的。 4、用小頭針撬縮釉處或破裂的氣泡,用放大鏡觀察其氧化程度。如果氧化自然自內而外,則為真品。
二. 做土銹。主要仿出土瓷器物為主。最原始的方法是先用牛皮將表面的光亮擦去,這道工序持最低一個星期,多則一個月。然後將瓷器放入茶葉加鹼的水中,煮六個小時左右,使其去掉表面的「賊光」。最後,將瓷器擦上皮鞋油,然後埋入土中,瓷表面會把泥土「吃」進瓷器,古舊瓷器就做好了。高明點的大師做法是用砂紙打磨新瓷釉面,或者面,具體是:將氫氟酸兌水各半,用刷子均勻塗刷瓷器釉面,刷油漆一樣由下往上氫氟酸腐蝕釉刷,釉層厚的地方反復塗刷,薄處次數少點,塗刷半分至一分鍾左右後,即馬上用清水沖洗干凈,防止時間過長,釉層表面腐蝕得嚴重會毫無光澤。假如太亮,可以表面塗點色拉油,會使它溫潤如玉。然後塗刷泥水,泥水滲透到被破壞的釉面內,於達到出土的效果。頂級大師則採用在縮釉處、露胎處以及想做土銹的地方塗少量強力膠水,撒上黃泥,黃泥採用古墓的泥土,帶有少量老石灰。也可在瓷器某個部位放上幾枚鐵釘,撒點鹽,一個禮拜後,瓷面上的鐵銹用刀刮不掉,鹽酸也難以洗去。然後在瓷器的底部扔點甜食碎渣,吸引昆蟲,結上蜘蛛網,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塵。最重要的工序是戳破氣泡,用尖刀將釉面的大氣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來說釉層較厚,這樣就達到做舊效果!
對這種瓷器鑒定主要有:1.看火光,新瓷器火光稱為賊光,因為釉面閃光耀眼刺眼。老瓷器的光,是從瓷器內部發出來的溫潤光芒,看著養眼。用牛皮磨砂過的瓷器雖然沒有了火光,但是看著呆滯無光澤。所以只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不難分別它的真偽!2.看棕眼(泡眼)。古人在胎做好後,用釉漿(石英,長石,滑石研磨加水調製成)一層一層刷上去做成釉面,限於當時的工藝水平,釉漿裡面有砂石等雜質,空氣含在釉面,當燒制時空氣遇熱破裂而出形成細微的泡眼,隨著歲月老化中氣泡都會產生破點。鑒定時必須上手!近觀泡眼是否是人為還是自然老化而行成!自然老化的泡眼無規律可循。一定有毛邊,大小不一。但新瓷上的則不同,那隻是一個人工做舊程序!3.用手持顯微鏡觀察老瓷釉面,凡用氫氟酸處理過的高仿瓷器,顯微鏡下會出現無數個被酸腐蝕過的小孔。 注意 這小孔跟棕眼定義不一樣。
三. 移花接木(接老底和加彩)。通俗講接底就是用有官窯底款的舊瓷片,接上個新瓷器。這一招也是迎合收藏家鑒定瓷器時喜歡看瓷器底足,完整的老瓷不好找,但破瓷碎瓷就好找。找到好點的老瓷下半部,最好是底部有款的官窯瓷,然後去景德鎮進貨低廉的做舊瓷器,用它的瓶身和老瓷在強力膠咬粘,然後小心補彩修整,變成無縫對接。為使釉面色澤統一看上去自然無破綻,加噴強硬度的膠漆在釉上,形成透明潤澤的油膜,就做成觀感很逼真的老瓷。加彩是用清代的白瓷器,畫上粉彩或者琺琅彩,這種瓷器釉面明顯比胎新,還要配合化學做舊才完美!
鑒定手法主要為:1.因為一般是真碗底接假花瓶,因為碗底多,花瓶貴。真古董碗的底足薄,花瓶的底足厚。如果是白胎的話,放大鏡下可以看出有拼接的痕跡。但顏色釉的接底,很難看出來有拼接,只能細心觀察釉面和瓶裡面找出破綻。2.一件瓷器,胎、釉、形、畫上都是整體細膩自然,比如紋飾,因為是接老底,所以瓶身的紋飾上應該是大氣自然而神韻,而不是一條紋飾紋到一半突然不見,對不上,非常不協調,這一點就可以斷定是新瓷。3.看窯變,有些老瓷器底部有火石紅現象,明代比較明顯,有些已經形成胎紅和裂紋,老瓷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小裂紋。4.看底款。老瓷器有的有款,有的沒款,有款的也不一定是老瓷器,新仿的也有款,重要問題是鑒別是不是做舊瓷器,老瓷器底部有使用過的摩擦痕,新瓷器沒有使用痕跡。要看款的新舊程度,要分辨底部是不是用醬油燒色做舊。
四。老釉新胎:21世紀初景德鎮陸續出土了一些古代的釉料,仿製者會利用老的釉水去裝飾新胎,方法為:在剝釉時最好是在瓷器沿口上,用什錦銼刀的尖端先撬出一個缺口,然後繼續延伸。小心翼翼的把釉和胎分離,一個老師傅手法熟練的話,一天可以剝5個花瓶瓷器。然後在用燒制好無釉的胎,用強力膠水跟老釉無縫拼接。
鑒定這種瓷器方法也不少:1.觀察釉面與胎面的結合緊密程度,用膠水粘和會有破綻。新胎泥質都是機械研磨,比較細膩,程粉狀。而老胎都是人工和制,有顆粒狀。新胎比較扎手。老胎有細膩的手感。2.碗,盤,碟,杯等瓷器在日常應用之中跟油和水接觸較多。在洗刷中都會行成磨蹭也會產一層自然的包漿,所以觀察瓷器整體包漿,是否出現一兩個地方無包漿現象,則鑒定為做舊品。
五,整體翻舊。這種達到以假亂真的高仿雖成本高,但是沒有深厚鑒定功夫的收藏家是很難發現它的破綻。傳聞景德鎮有這技術的大師,年薪都是幾百萬,平常很少出山,一年只做幾件瓷器,不反復做同一款瓷器。因為要答應客戶市場上不會出現兩件一摸一樣瓷器。做法很講究,比如做一件明朝永樂青花瓷,首先去博物館參考或翻閱古籍,按照一定比例用3D列印技術復原大概瓷器模樣。然後從原料到工藝,每一個環節都用明朝永樂時代的。泥用明代相近的,陳腐地下最少3年,不能用球磨機,要腳踩泥。釉和色料都用過去的配方,裝匣缽,必須柴窯燒,也有的將老的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礦石原料,做坯燒胎。這些都是按照當時永樂工匠的燒制手法,所以這些大師對古代瓷器歷史演變和工匠燒制的技術了如指掌,專研度不亞於專家。這種高超技術做出來的瓷器任憑專家有多豐富閱歷還是科學儀器都檢測不出個所以然,自然送拍到拍賣行不在話下。
正所謂魔高一丈道高一尺,對這種高仿瓷器也要專門的鑒定手法:1. 嘉慶以前的瓷器,由於瓷土的關系,經過自然老化,非常掂手(即重量大)。嘉慶以後包括現在的新瓷,基本是胎質疏鬆,也有胎厚,但上手後感覺輕飄飄的。所以建議大家有空時去老城區建築工地上撿舊瓷碎片,或者購買明清青花舊瓷片觀察研究,熟悉那如脂似玉的胎骨,晶瑩剔透的釉水,流暢的線條,回味無窮的青花色和畫面上濃郁的生活氣息。2.看釉.大約從戰國開始進入漢代,古匠便在陶器上掛釉。西周至唐多為石灰釉,而後發展為石灰鹼釉。唐時釉中加入昂貴的玉粉,後來又在玉粉的基礎上,加入瑪瑙粉等稀有原料。於是自從瓷器上釉發展到民國,每個年份的瓷器上手撫摸,手感都不一樣的用手摸,摸多了,自然領悟出老瓷器的特點。看釉的另一個方法,傳世品就觀傳世痕跡。只要傳世的一定有傳世痕,也就是包漿和自然磨損。盜墓出土之類,則一定有土沁。因為入過土的,在瓷器面上必有入土痕跡(不涉及釉下,而是指釉面被地下土質中的酸與鹼包裹之痕)。這種痕跡,見水以後便在器表有顯現,細如粉劑的塵沫狀,為灰白,有澀手之感。3.看紋。紋包括繪、刻、劃、印、堆、貼、塑、鏤空、鑲嵌等紋刻。瓷器的繪畫、裝飾、紋飾反映和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特徵,風土人情,君王嗜好,工藝水準等,掌握這些知識,就不會把定窯劃、印花與耀州地刻花混為一談;也不會將元的貼花和吉州的印花分不開,所以了解紋飾很重要。4.辨其聲。用手指彈器皿,一隻手懸空托住瓷器底部,另一隻手用手指輕彈瓷器邊緣。若是好的古瓷器,你將聽到如鍾聲一般悠遠悅耳的聲音,而且餘音裊裊,迴旋聲將持續很久,非一般瓷器可比。
這些知識都是在本人師傅教誨下和日積夜累實踐總結而來,非常實用。當你擁有一件真品老瓷,滋潤細媚有細紋的它能讓人彷彿置身當時古代氣氛中,這就是古瓷奧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