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草民經濟學

草民經濟學

發布時間: 2021-08-07 17:41:57

⑴ 清末皇家御醫,10歲學醫曾侍奉溥儀,今還活著,知道是誰嗎

醫生這個職業,從古到今,都是倍受人們尊敬的,古代的御醫享有常人無法企及的財富、地位。

我國封建王朝1912年就不復存在了,僅存的最後一位御醫,曾經入獄28年,研製出來的葯方無償捐給了國家,但如今104歲仍然健在。

一、 成為御醫

他姓愛新覺羅,叫愛新覺羅·鸚烈·鵬,是清朝皇帝的同宗,多多少少都扯上一點親戚關系。他屬於努爾哈赤第六個兒子那一脈,但是,他們這宗族對皇位不太感興趣,他們只想好好做醫生,一家人延續了這個「從醫」的傳統。

他沒有半點怨恨,致力於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時至今日,期頤之年的他,仍舊健在,曾經服務過的溥儀,早已不在人世。直面慘淡的人生,對命運絲毫不抱怨,奉獻社會,奉獻國家,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⑵ 草民的詞源追溯


1.「草民」一詞的詞源就在孔子。
見「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語出《論語》
其義是說,「小人」就像草,「君子之德」的「風」吹來,他們一定就會順著倒下去,不能直起來。
孔子還有一句話:「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按照上面的邏輯,如果「草」硬要直起來,也就是「小人有勇而無義」了。那麼,更下一個等級的「民」,想來也會有兩種人,一種能像草一樣能「義」順「君子之德」的「風」倒伏下去,那就屬於「良民」,決不至於跟著去做為「盜」這樣的事;一種是竟然「無義」地不肯倒伏下去,這種人雖有「勇」,卻只能是跟著去為「盜」。之所以說「跟著去」,是因為盜首之人不等閑,本來可能是君子里的人,比如,「盜跖」就是孔子尊崇的有名君子柳下惠的弟弟,其既然「為盜」了,也就不能與他的哥哥相提並論為君子,而只能歸他於「小人」之列。
至於草民,則是小人之草的延伸,小人都是「草」了,民不用說,就更是草了。民在孔子的嘴裡,是這樣一種人,——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遲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而「民、四方之民」,從文意來看,是指自己無土地、財富,只得投奔與依附在君子名下為君子種地幹活的人們。是那些「襁負其子而至」,也就是可以世世代代侍奉孔子口中所謂「君子」的人。
一個草民,很清晰地體現出了孔子的等級尊卑的觀念。
2.近年來,草根族、草根性、草根英雄、草根階層、草根經濟、草根精神、草根意識、草根情結、草根作品、草根網站等眾多與「草根」二字聯系在一起的詞彙,頻繁出現在各類文章和媒體報道中。
「草根文化」,從詞源上可追溯到19世紀美國的淘金狂潮,當時盛傳山脈土壤表層草根生長茂盛的地方蘊藏著黃金。後來社會學領域引入「草根」一詞,賦予其「基層民眾」的內涵。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辭典》把grass roots(草根)單列為一個詞條,釋義為:①群眾的,基層的;②鄉村地區的;③基礎的,根本的。有人據此認為,「草根」一詞具有美國血統。其實,它與中國的淵源更為久遠。
草根族,草民也。「草民」是個地道的中國概念,雖然在古代不無貶義,但今日「草根」的說法也有小人物自嘲之義,因此兩者相通。草或草根,顧名思義,就是指處於底層,附著於土地;普通,卑微,不引人注意,但無所不在;弱小,但有頑強的生命力,以及自發自生,不稱著於廟 堂與精英。

⑶ 為什麼漢族朝代比如唐宋的子民見到皇帝都自稱「草民」而清朝的漢民見清帝卻自稱「奴才」

從宋代滅亡後。漢人第一次整體亡國開始,由胡人帶給我們的奴性就有了,滿清入關後更是如此。在這之前,我們漢族是沒有主奴思想的,百姓是用來愛戴的,正所謂「君輕而民重」。
上面的 黃T ,我再來回答你的問題,野蠻永遠不能戰勝文明,滿族曾以少勝多竊據我中華大地,但現在會說滿語的滿族人又有多少?為何我漢族兩度亡國,還是生生不息?文明不代表懦弱,不代表缺少武力,有很多蠻夷民族連自己的語言,文字等等都沒有,這種野蠻有什麼資格很我漢族文明抗衡。滿族人打敗中國後,也不得不向我華夏文化低頭,看他們的紫荊城,雖也有滿族風格,但質還是漢族風,他們的皇帝也學會呤詩做對,漢字依然沒有被代替。

⑷ 看看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等人的父親,你還相信白手起家成首富嗎

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白手起家的傳奇故事,特別是現在一些商業大佬的白手起家故事更是眾多創業者的心靈雞湯,受這些心靈雞湯的影響,讓很多創業者堅信自己也能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巨額財富,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像馬雲和馬化騰他們這樣的人。在很多人眼裡馬雲、馬化騰和王健林等人之所以能成功好像完全都是靠自己,實現白手起家的傳奇人生,但是如果對他們三位的父親有所了解的話,可能就不會有這個想法了。

馬化騰

馬化騰曾對媒體表示過自己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之中,但是從網上查到的信息顯示馬化騰的父親並不是一個普通人。馬化騰的父親叫馬陳術,跟李嘉誠是老鄉,雖然現在已經退休,但是在退休之前曾擔任過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務局會計、統計員、計劃科科長、副局長,深圳市航運總公司計財部經理、總經理,深圳市鹽田港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深圳市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7年被選為鹽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看看馬化騰父親的成就,我想沒有人會認為馬化騰的家庭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

王健林

王健林的父親叫王義全曾擔任四川省林業學校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副校長、黨支部副書記,從這就能看出來王健林的家庭並不簡單。而剛好王健林的創業方向又是在房地產行業,這個行業經常要跟官方打交道,所以在他創業的路上肯定會有很多人賣其父親的面子,所以王健林也並不能算是白手起家。

綜上所述,雖然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的成功跟其父親的支持脫不了關系,但是他們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還是靠他們自己的能力。畢竟家境比他們好的富二代有很多,能成功的人屈指可數,就像當年王健林拿5個億給王思聰創業,最終不也是失敗了,所以能力至關重要。雖然他們並不完全是白手起家,但是現實生活中也還是有白手起家的人,比如京東的劉強東就被眾多網友認為是白手起家的典範,所以我還是相信有人白手起家的。

⑸ 草民怎麼樣才能出國啊

幾百萬基本是農民出身的華商在俄羅斯已經闖盪了二十多年了,草民出國已經是普普通通是事情了。
辦個護照,選個自己經濟能力允許的國家,找中介或者旅遊公司辦理個出國簽證,心願也就了結了。

⑹ 高三學習應該怎麼復習

一、忌急於求成
高三的復習是一個連續而且漫長的過程,尤其是一輪復習階段,學習的重心應該轉移到基礎復習上來。
曾經有很多學生,尤其是學習優秀的學生,一心只想做高考題、一模題,好高騖遠,結果非常地慘烈。一輪復習是毅力的比拼,只有穩扎穩打,腳踏實地才會練就扎實的功底。
「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是眾所周知的道理,也希望同學們在一輪復習的時候能夠銘記於心!從最簡單的入手,從最基本的入手。千萬不要認為題目簡單,幕後的道理真的不簡單!
因此,建議同學們在一輪復習的時候千萬不要急於求成,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地揣摩每個知識點,弄清每一個原理。只有這樣,一輪復習才能顯出它的成效。
二、忌心浮氣躁
在一輪復習的過程中,心浮氣躁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平時復習覺得沒有問題,題目也能做,可是考試就是拿不了高分,然而考試題似乎比平時訓練的題目還要簡單。這主要是因為:
(1)對復習的知識點缺乏系統的理解,解題時缺乏思維層次結構
一輪復習著重對基礎知識點的挖掘,老師一定都會強調基礎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視對知識點的系統化分析,不能構成一個整體的知識網路構架,自然在解題時就不能擁有整體的構思,也不能深入理解高考典型題型的思維方法。
(2)復習的時候心不夠靜
心不靜則思維不清晰,思維不清晰則復習沒有效率。當看了一個晚上的書之後,卻覺得無所獲的時候肯定會很郁悶。
建議大家在開始一個學科的復習之前先靜下心,認真想一想接下來需要復習哪一塊,需要做哪些的事情,然後認真地去做,同時需要很高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會有很好的效果。
三、忌毫無計劃
沒有計劃的復習一定是低效的,這在每年浩浩盪盪的復習大軍中有著無數失敗的例子。所以,在高三復習的過程中,同學們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份復習計劃。
計劃的制定一定要實際可行,並且需要自己去堅持。
每天有計劃,每周有計劃,每月有計劃。在計劃切實可行的情況下,在復習的時候會有很大的成就感。一定要實現自己的計劃,不然一次沒有實現,緊接著就有第二次了。
有計劃就應該有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
高三學習任務繁重,每一個高三學生都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學習規劃,根據自身的學習成績及愛好選擇一個目的大學,在各個階段給自己制定階段性學習計劃。
四、忌不常鍛煉
高三是毅力、心態的比拼,到了後期更是身體的比拼。
經過漫長的一輪復習,很多同學都會有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在二輪復習及其後期,總有一些同學身體狀態跟不上,導致成績下滑,高考成績不理想。身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同學們在一輪復習初期就要經常鍛煉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
良好的身體狀態是高三穩步前行的保證。同時,高三的鍛煉也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強度不需要太大,鍛煉也不用太頻繁,心中一定要有鍛煉的意識就行了。
五、忌學無規律
再緊張的學習生活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大家一定會發現身邊總有一些同學看上去也不是特別努力,但是成績總是保持地很好。其實,他們就是會生活,會學習。
高三的復習是非常有規律的,也就意味著高三的生活也必須要遵從學習的規律。結合自身實際,尋找到合適的生活規律去復習,效率一定會有較大的提升。
有規律的學習包括建立高三復習的生物鍾,制定遵循各科復習規律的學習計劃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具有高效復習的高三生活生物鍾。
人的大腦思維和體內各器官的運轉都有著非常嚴格的時間節拍,也就是人體的生物鍾。培養良好的生物鍾能夠使身心都長期處於最佳狀態,使你在高三復習階段每天都精力充沛,效率大大提高。
培養良好的生物鍾,就要科學飲食;不挑燈夜戰、廢寢忘食;堅持合適的體育鍛煉、讓大腦保持充沛的精力;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用一個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每一次考試等。
六、忌盲目做題
高三的復習一定是有計劃、有目標的,所以不要盲目做題。
一輪復習非常具有針對性,對於所有知識點的地毯式轟炸,就要做到不缺不漏。因此,僅靠做題一定達不到一輪復習應該具有的效果。盲目做題沒有針對性,更不會有全面性。
在概念模糊的情況下一定要回歸課本,注意教材上最清晰的概念與原理,注重對知識點運用方法的總結。
同學們在專項訓練的時候一定要精煉巧練,「題不在多而在精」,意味著在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求對而不求快,求質而再求量。在做好題的同時還應注重方法的總結,題型的歸納,不同題型之間的對比等,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由於每個人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那麼對於不同的題型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對於自己已經熟練的題型應採取瀏覽式觀察,對於自己確實沒有見過或知識點掌握上有問題的題型應仔細分析考察知識點、考察思想及方法等。
如果同學們能避開這六大忌,遵循有效的學習方法、科學的生活方式,相信同學們在一輪復習中定能收獲不少!

⑺ 六級沒過,考研英語能考過嗎

CFA對英語的考核並不難,基本英語四級水平就可以順利讀題,並且在CFA三級階段IPS投資報告的編寫即使語法錯誤或者拼寫錯誤也不會扣分,主要是關鍵投資點的分析,如風險承受程度、投資年限、風險規避、稅收規劃等等,掌握專業的基礎知識才是CFA的要求,其他知識一般的參考標准。CFA考試雖然是純英文的考試,但它更是金融類考試。所以CFA考生千萬不要被英語所嚇倒,因為就算你是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也要從頭學起。CFA這門考試作為一個純金融學領域的考試,在金融的所有的書籍中,存在最多的不是生僻詞,而是專業名詞。這些專業名詞,都有獨特的翻譯,獨特的理解。無論考生的英語水平如何仍然要從專業詞彙學起。

⑻ 漢朝有草民嗎

草書形成於漢代,在章草名稱出現之前,人們多用「草書」一詞指稱漢代草書。章草名稱出現後,又往往把章草視為漢代草書的代稱,進而演變為「漢代草書就是章草」的結論。事實上,章草只是漢代草書的組成部分,除章草外,漢代草書還包括「一般的漢代草書」。章草與一般的漢代草書在字形來源、字體特徵、參與者的身份和適用場合等方面都有明顯不同,它們在漢代並行不悖,共同構成了作為整體的漢代草書。所以,漢代草書與章草的關系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漢朝書法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時期,起初,漢承秦制,初用篆書,後來篆書呈現出衰落的趨勢,隸書得到蓬勃的發展,並在東漢進入鼎盛時期;草書(章草)在漢代發展成為比較成熟的一種字體。
1概述編輯
漢朝書法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時期,起初,漢承秦制,初用篆書,後來篆書呈現出衰落的趨勢,隸書得到蓬勃的發展,並在東漢進入鼎盛時期;草書(章草)在漢代發展成為比較成熟的一種字體;楷書和行書也開始萌芽。石刻和簡帛為漢代書法的主要載體。更重要的是,社會的進步,使人們對文字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兩漢時期的人們,充分利用這種種有利的因素,對文字本身的美和書寫中可能獲得的美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使書法藝術呈現出繁榮昌盛的形勢,創造了大批經典作品;同時,漢末時期理論家們的思考,也成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書論著作,在書論史上影響深遠。

2代表書法編輯
漢篆
漢承秦制,小篆是重要的應用文字之一,東漢以後才逐漸被隸書取代,但在許多特殊的重要場合仍然被使用著,因而兩漢對小篆書來說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時期。其書跡遺存主要有:碑刻、碑額、銅器銘文、磚文和瓦當、墨跡等。
1.碑刻
嚴格意義上的碑刻,在西漢時還沒有出現,因此西漢時期的篆書石刻,都不以「碑」稱名,如《魯北陛石題字》、《況其卿墳壇刻石》、《上谷府卿墳壇刻石》、《郁平大尹馮君孺人墓畫像石題記》、《群臣上壽刻石》、《霍去病墓刻石》、《中殿刻石》等,數量不少,但形制比較簡單,不過風格也較為多樣。前三種體勢較開闊,但還是相對典型的小篆;第四種出於新莽,瘦硬而不失婉轉,具有獨特的意味;後面幾種則間或夾雜著隸書的形意,顯然受到了隸書流行的影響。
東漢以後,碑刻大興,而小篆的地位已經被隸書取代,因而小篆碑刻並不多。代表性的有三類:《開母廟石闕銘》、《少室石闕銘》,體勢方正茂密,筆劃圓勁;《袁安碑》、《袁敞碑》,體勢寬博,與秦小篆的嚴正不同,用筆渾厚,與秦小篆的婉轉不同,一般認為,這兩碑是小篆的新開創,代表了漢代小篆的新風格。《祀三公山碑》,體兼篆隸,單字撐滿字格,而通篇布局錯落,是一種極有創造性的寫法。
2.碑額
篆書與隸書相比,畢竟是古老的字體,有其特殊的意義,因而在東漢隸書碑刻大盛時,其碑額卻有許多是採用篆書書寫的。其中代表性的有:《泰室石闕銘額》(陽文)、《少室石闕銘額》、《景君碑額》、《孔君碣額》、《鄭固碑額》、《孔宙碑額》、《孔彪碑額》、《韓仁銘額》、《尹宙碑額》、《王舎人碑額》、《鮮於璜碑額》(陽文)、《華山碑額》、《張遷碑額》、《趙寬碑額》、《白石神君碑額》、《鄭季宣碑額》、《樊敏碑額》、《趙菿碑額》、《仙人唐公房碑額》、《尚府君碑額》等。
碑額要求有較強的裝飾性,因而碑額篆書往往與一般篆書有較大的不同,概括而言有:首先,由於碑額位置相對狹小,許多碑額篆書的整體布局必須因勢利導,隨形布勢,因而章法比較奇特;其次,這也必然影響到單字結構的處理,往往或長或扁、或方或圓,有時又互相穿插,同嚴謹的秦篆相比,顯得活潑多姿;再次,有時受到隸書的影響,筆劃常有隸意,相對豐富得多;最後,有的作品為了突出其裝飾性,採用了繆篆體勢或類似韭葉的筆劃,別具一格。
3.銅器銘文
漢代已經不是青銅器的興盛期,但是青銅器物的應用仍然比較廣泛,主要是一些日常用品,其上銘文,多為器名、使用地點、鑄造年月,以及工匠的姓名和器的重量等。近人容庚《秦漢金文錄》中收集有大量這類銘文。其成字方法多為契刻,風格約可分為兩類:一類筆劃均勻,字形端穩,有的接近規范的小篆。如《壽成室鼎》、《長楊鼎》、《黃山鼎》、《安成家鼎》、《南陵鍾》、《池陽宮行鐙》、《竟寧雁足鐙》、《成山宮渠升》等的銘文。另一類,體勢不受小篆格局限制,筆劃隨意自如。如《雲陽鼎》、《杜陽鼎》、《濕成鼎》、《永初鍾》等的銘文。總的來看,無論內容還是書寫,都比較簡略,無法和前此的銅器銘文相比,但在「簡」中也形成了特色。
新莽時期有些例外。王莽復古,試圖恢復小篆,因而其間出現了不少製作精美、書寫嚴謹的銅器銘文作品,如《新莽銅量》、《新莽銅衡桿》、《始建國銅方斗》、《始建國銅撮》和《始建國尺》等。布局整齊規范,結構方嚴刻厲,筆劃瘦勁挺拔,《新莽銅量》尤其具有代表性。
4.轉文和瓦當
漢代瓦當文是古代篆書的一束奇葩。以圓形瓦當為常見,一般中央有一乳突,周圍用線等分為四。瓦當文記錄建築物的名稱或是祈頌吉祥的語句,雖然簡短,但由於其形制特異,篆法也極具異彩。
瓦當
最為突出的是它的善於隨形布字,文字圍繞圓心進行安排。因而常常省改變形,將文字簡化或誇張,充分發揮篆書圓曲筆劃易於伸展、收縮的特點,創造了既有很強的裝飾性又不失篆書本性的新風格。
漢代磚刻在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出土的為最多。它與瓦當相似,但磚面近方,無需作太多的變形處理,因而文字往往於典型小篆近似,只是更為大膽雄放,有時採用印鑒上常用的篆法,形簡而意遠。
5.墨跡
漢篆書墨跡留存至今的有四件:《武威張伯升柩銘》、《武威壺子梁柩銘》、《武威姑臧張□□柩銘》和《張掖都尉棨信》,應當都是所謂「幡信」一類的作品,筆劃盤曲、穿插,婉轉嫵媚,結體或突出疏密對比,或強調撐滿字格,與歷史上所謂的繆篆的特徵相近,由於絲織品年代久遠變形,更增其糾繆婉曲的特徵。古代篆書墨跡留存極少,這四件作品是很有價值的。
西漢隸書
西漢初期,是隸書的蛻變期。存留作品主要有兩類:石刻和簡牘帛書。
石刻存世有《楊量買山地記》、《五鳳二年刻石》、《麃孝禹刻石》等。其結構與簡牘相近,已是隸體,但多數筆劃無波磔,可能是製作方式造成的,顯得很古樸。後來評價,多據此認為它們是「體兼篆隸」。
簡牘帛書有:湖南長沙馬王堆1墓《遣策》、3墓《遣策》和帛書;安徽阜陽出土的文帝時期殘簡;山東臨沂銀雀山1號墓出土的《孫臏兵法》、《孫子》、《尉繚子》、《晏子春秋》等、2墓出土的元光元年歷譜;湖北江陵鳳凰山8、9、10漢墓出土的竹簡;湖北光化縣3西漢墓出土的竹簡等。
馬王堆帛書
湖南長沙馬王堆1、2、3號墓是西漢初長沙丞相軑侯家族的墓葬。其中,帛書《老子》甲本,尚有濃厚的篆書結構特點,但也已有一定程度的隸化痕跡,如化圓為方、末筆重按似波磔等。帛書《老子》乙本,結構基本已是隸書,末筆更具波磔形貌。可見到西漢初期,隸書的成熟程度又有了較大的提高,以致有的學者認為,這表明隸書的成熟期應當從此算起。不過,綜合來看,這種結論稍嫌樂觀。
西漢末期,是隸書的定型成熟期。存留作品有:青海大通縣115號出土的宣帝時期竹簡;甘肅敦煌出土的天鳳元年(公元前14年)的木牘;江蘇儀征胥浦101號漢墓(元始五年)出土的竹簡木牘等。而堪稱代表的,當屬河北定縣40號漢墓出土的竹簡,書於漢宣帝(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時。結體取橫勢,波挑定型,點畫之間已能自如地表現後來隸書常見的俯仰呼應,風格端莊、整潔,脫離了前此的古樸稚拙。此外《王杖詔令冊》簡、《始建國天鳳元年》簡等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全面來看,整個西漢時期,隸書始終沒有完全建立規范,在上述比較成熟的簡牘中,有相當多的隸字,或是筆劃,或是結構,都多少有其它字體的因素攙雜其間,這也許是墨跡書寫相對隨意的緣故。
東漢隸書
1.碑刻
東漢政治的核心是地方豪強集團,豪強地主的庄園是經濟的主體,文化上繼續獨尊儒術,人才選拔採用「徵辟」、「察舉」制度,這一切助長了浮華的社會風尚,其直接表現之一就是厚葬之風的盛行,以碑刻的形式諛墓的做法大為流行,從而為隸書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掀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刻石立碑的風潮。
典型的墓碑,有「碑額」,相當於標題,刻在碑的頂部。有的有「穿」,或在碑額上,或在碑的中部,本來是用來下棺的。碑的正面稱「陽」,背面稱「陰」。有的碑有座,稱為「碑趺」。
廣義的碑主要形制有「墓碑」、「功德碑」、「神廟碑」、「摩崖」、「石闕」、「石經」等等。「墓碑」和「功德碑」是門生故吏聚錢選石為主人樹碑立傳。「神廟碑」則是祈福或紀念神廟修築的功業的。「摩崖」主要是紀念工程完工的。「畫像題字」是畫像石上的說明文字。「石闕」是重要建築物的附屬,上面往往有裝飾圖案。「石經」則主要刊刻儒家經典。相對於簡牘來說,碑刻的製作目的比較莊重,在書寫和工藝上比較講究,更能集中地展示那個時代人們對於隸書美的追求和認識。因而,通常所謂「漢隸」,往往指這一時期的石刻隸書作品。
這些碑刻流傳至今的約有一、二百種,精品極夥,劇跡甚眾。朱彝尊把漢碑分為三類:方整、流麗、奇古。他在《西嶽華山廟碑跋》中說:「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鴻都石經》、《尹宙》、《魯峻》、《武榮》、《鄭固》、《衡方》、《劉熊》、《白石神君》》諸碑屬此。一種流麗,《韓敕》、《曹全》、《史晨》、《乙瑛》、《張表》、《張遷》、《孔彪》、《孔宙》諸碑屬此。一種奇古,《夏承》、《戚伯著》諸碑屬此。」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本漢第七》中把漢碑隸書分為駿爽、疏宕、高渾、豐茂、華艷、虛和、凝整、秀韻八類。
最能稱作典型的有:《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張景碑》、《華山碑》、《朝侯小子殘碑》、《曹全碑》、《熹平石經》、《韓仁銘》、《鮮於璜碑》、《張遷碑》、《幽州書佐秦君石闕》、《鄐君開通褒斜道刻石》、《石門頌》、《西狹頌》、《郙閣頌》、《武梁祠畫像題記》、《左表墓門題字》、《蒼山畫像石題字》等。從風格上講,或雄強,或秀美,或飄逸,或凝重,或古樸,或優雅……可謂千姿百態,朱彝尊和康有為的分類都不足以完全概括,故王澍說「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漢明府孔子廟碑》、《韓敕碑》等。現藏山東曲阜孔廟,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刻。清王澍《虛舟題跋》評:「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禮器碑》筆畫以瘦硬見長,但雄健有力,結體勁拔謹嚴,整體風格清剛峻邁、端莊秀潔。
《乙瑛碑》,全稱《魯相乙瑛置孔廟百石卒史碑》。現藏山東曲阜孔廟。漢桓帝永興元年(公元153年)刻。全碑十八行,每行四十字。明趙崡評價:「其敘事簡古,隸法遒勁,令人想見漢人風采。」清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評:「朴翔健出,開後來雋刻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乙瑛碑》點劃秀潤而不失端勁,結體扁方整肅,規矩森嚴,整體風格密麗典雅。

漢隸代表作(10張)

《史晨碑》,碑有兩面,故後人分稱《史晨前碑》、《史晨後碑》。現藏山東曲阜孔廟。前碑全稱《魯相史晨祀孔子奏銘》或《史晨請出家谷祀孔廟碑》等,刻於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廟碑》,刻於東漢靈帝建寧元年。清楊守敬《平碑記》說:「昔人謂漢隸不皆佳,而一種古厚之氣自不可及,此種是也。」《史晨碑》點劃含蓄圓潤,結構修飭整密,風格相對樸厚。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刻(公元185年),現存西安碑林。清張廷濟評:「貌如羅綺嬋娟,神實銅柯石干。」清楊守敬《平碑記》引孺初說:「分書之有《曹全》,猶真行之有趙董。」《曹全碑》以橫為主筆,點劃嚴謹而飄逸,藏露相濟,方圓並用,結構注重疏密對比,雖嚴整而外勢極綿長,如長袖舞筵、仙鶴遠舉,是漢隸的典範之作。
《張遷碑》,全稱《漢谷城長盪陰令張遷表記》。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刻。明人王世貞《藝苑卮言》評此碑:「典雅饒古趣,終非永嘉以後所能及也。」此碑刻工較粗,但反而因此而獲得奇特的姿致:筆畫方整厚重、刀味森森、斬釘截鐵,顯得極為古樸剛強;結構時出別體,而或橫或方,敦穆方嚴,飽滿厚重,與《曹全》的秀潔恰成陽剛與陰柔兩種風格的對照。
2.磚刻
東漢還有一類刻契文字,即磚刻,主要又是墓磚。大多是長方形,內容主要記錄磚的數量、制磚時間等,有的則刻有古代文獻。刻制方法一般分為有模印、干刻和濕刻三類。

⑼ 窮學文 富學武

窮學文,富學武曾是中國古代的老傳統,窮家的孩子,僅能寄希望通過讀書,參加科舉,出人頭地,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為古時的讀書,成本低,窮人勉強還能負擔得起。再說讀書全靠自己的悟性加苦磨,窮人還是可以做的。
習武就不一般了,練武得有經濟基礎,必須拜師父教是不?拜師需要不少禮金,養師父要有家產。還要添置各類行頭,有武伴經常對練,比武切磋,才能練出功夫。自己的身體還要養護,吃好的食物及特殊中葯調理……缺錢是不行的,家境差是不行的。一身高明的武功,需要很多錢的。
當然啦,這是老黃歷嘍,如今的年頭學文學武都不同早年了。

⑽ 馬克思主義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靈不靈


金融危機的根源並未超越馬克思的邏輯

——訪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趙磊

記者 孫明泉 光明日報

從1929年美國大危機爆發起,經濟學界就沒有停止過對危機根源的反思。此次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再次引發了這一問題的討論。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趙磊認為,一些反思似乎不得要領,總是在「監管缺位」、「政策失誤」、「低估風險」上轉圈子。他說,表面上看,這兩次危機的原因大相徑庭:1929年大危機的導火線是有效需求不足;當下金融危機的導火線卻是有效需求「過度」;但從根本上說,資本世界的古典危機與現代危機並無本質不同:都是生產過剩危機。從古典危機演變為現代危機,只不過是把「皮球」從供給方踢給了需求方。由於危機根源於市場經濟本身固有的內在矛盾,僅用「風險-監管」的分析框架很難對其做出本質上的把握。因此,必須對危機作「馬克思的追問」。

趙磊說,如果只是在「監管缺位」、「政策失誤」、「低估風險」上轉圈子,頂多也就是把這些人為的過失上升到「原罪」的高度。比如,在追究危機根源時,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指出:「現在回顧來看,這其實是泡沫世界的『原罪』——美聯儲縱容了上世紀90年代末所創造的股票泡沫,以及所衍生出的資產依賴型的美國經濟」。格林斯潘的自我辯解雖然有為自己撇清的嫌疑,但他的反思顯然要比他的那些同行清醒得多:「危機遲早都會發生」。當然,他的反思仍然超越不了美國主流經濟學的眼界:危機的根源最終被框定在「投資者低估了風險」。

如果進一步追問:為什麼投資者會低估風險呢?美國經濟學的標准答案除了歸咎於人性貪婪的基因之外,恐怕就只能對這個追問聳聳肩膀了。看來,這種將危機根源追溯到人性貪婪的「本體論」,大概也算是美國主流經濟學的最高境界了。

危機的元兇一旦捉拿歸案,美國主流經濟學就急忙宣布立即結案,停止反思。誰是「無辜」呢?趙磊說,話說白了,這個「無辜」就是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在美國主流經濟學看來,你可以追究「監管缺位」、「政策失誤」、「低估風險」背後的人為因素,甚至可以一直追究到人性貪婪的「原罪」,但決不允許對自由市場經濟制度說三道四,有絲毫懷疑。這是他們「反思」的底線所在;超越了這個底線,你就會被取消話語權。正因為如此,除了少數非主流的學術網站之外,在美國官方的報刊上,我們很難看到超越這個底線的話語。

把危機的根源最終鎖定在人性的貪婪上,似乎已經是美國主流經濟學的「終極關懷」了。但問題在於,比照它的「經濟人假設」(逐利是人的天性),我們發現,這個「終極關懷」經不起如下追問:同樣都是逐利的經濟人,為何次貸危機只發生在資本主宰的世界,而與資本不佔統治地位的時代無緣呢?

與美國主流經濟學的反思不同,馬克思的危機理論從來就不承諾無條件地認可自由市場經濟制度;而且,對於人的基因是否有貪婪「原罪」的血統論,馬克思也並不感興趣。馬克思的危機理論最核心的內容是關於危機根源的邏輯。這個邏輯包括以下要點:(1)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生產過剩;(2)生產過剩的原因在於「有效需求不足」;(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於群眾的購買力不足;(4)群眾購買力不足的原因在於資本和勞動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5)兩極分化的原因在於生產資料的資本家佔有制度。那麼,馬克思關於危機根源的邏輯經受得住現實的拷問嗎?

不少人認為,對於1929年的美國經濟危機以及之前的古典經濟危機,馬克思的理論或許還有較強的解釋力,可是對二戰以後的世界經濟就幾乎不再有什麼說服力了,因為「此資本主義」已非「彼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已經具備了克服危機的「免疫力」。表面上看,當下的金融危機,其導火線的確不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需求過於旺盛,以至於「過度」。正是這種「需求過度」造成了違約率不斷上升,最終導致信用崩潰。

面對不斷擴張的生產能力,避免出現生產過剩危機的唯一辦法,就是必須提高個人消費需求。怎麼才能提高個人消費需求呢?從歷史上看,西方發達國家相繼採用過以下辦法:(1)削減產量,比如把牛奶倒進大海。這種辦法既殘酷,又與資本的逐利本性相悖,故在當今時代,簡單地削減產量已被視為一種愚行。(2)擴大政府公共支出。這是在私人缺乏消費意願和實力的背景下,窮人買不起,富人不願買,由政府充當「消費者」和「投資者」。由於1970年以來的「滯脹」並發,西方國家政府對這種辦法的效果已頗持懷疑態度。(3)調整分配格局,比如通過稅收政策來促進購買力。由於這種辦法本質上是「劫富濟貧」,有違自由資本主義信條,所以不到萬不得已,這種「讓步政策」決不會提上議事日程。(4)透支消費,比如分期付款、貸款消費、信用卡購物、次級房貸等。這種辦法雖然有損於資本的即期利益,但消費者提前支付了遠期利益(即「寅吃卯糧」),故既能為唯利是圖的資本家接受,也能為囊中羞澀的普通勞動者認可,這已成為目前西方極為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

從實踐來看,「透支消費」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透支消費」的支撐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居民的個人消費增速不僅沒有收縮,反而呈現出加速增長的態勢。「透支消費」與「透支經濟」暫時填補了收入與消費之間的缺口,從而掩蓋了本國的經濟擴張與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趙磊指出,在市場經濟制度的框架內,與「把牛奶倒入大海」相比,「透支消費」畢竟不失為明智之舉,但「透支消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產過剩」問題。這就如同為了緩解癌症患者的疼痛而不斷加大嗎啡的注射劑量一樣,「透支消費」不過是靠透支「未來」來支撐「今天」,把當下的危機延遲到未來爆發罷了。一旦對未來出現悲觀預期,以至於沒有「未來」可以透支的時候,危機就不可避免了。換言之,只要「透支消費」不停止,那麼即便沒有「次貸」問題,也必然出現經濟危機,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趙磊認為,次貸危機的病灶在於違約率不斷上升;違約的原因在於未來預期遭到了沉重打擊;未來預期的悲觀在於「透支消費」的不可持續;透支的起因是為了緩解生產過剩;生產過剩源於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內生的制度性矛盾。這樣,一個馬克思的邏輯便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資本制度的內生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生產過剩——透支消費——違約率上升——經濟危機。

以馬克思的邏輯看來,資本主義的古典危機與現代危機並無本質不同:都是生產過剩危機。從古典危機演變為現代危機,只不過是把皮球從供給方踢給了需求方,把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的爆發從當下推到了未來。

早在2001年,趙磊教授就針對當時美國政府預防危機的降息舉措,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指出:「不論這次降息的效果如何,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經典分析框架都沒有過時。坦率地說,格林斯潘力圖阻止衰退的努力不過是在『和歷史對著干』,其努力的最大效果也不過是延緩衰退的到來。」他強調,這個結論不過是馬克思邏輯的具體展開罷了。正因為如此,如果我們對危機的反思能夠做進一步的「馬克思主義追問」,那麼可以預計,類似次貸危機的災難今後肯定還會發生,而且在虛擬經濟嚴重超越真實經濟的大環境下,這種危機將會越來越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