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

發布時間: 2021-08-07 16:26:35

㈠ 十七屆三中全會的精神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66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黨的十七大代表中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部分基層同志和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部分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回良玉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七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積極應對來自國際國內形勢復雜變化和自然界的嚴峻挑戰,奮勇奪取抗擊南方部分地區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斗爭重大勝利,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圓滿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社會安定團結大局得到鞏固和發展。
全會全面分析了形勢和任務特別是經濟形勢,強調我國總體形勢是好的,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金融業穩健運行,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積極應對挑戰。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國自己的事情辦好。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動科學發展,堅定信心、冷靜觀察,多管齊下、有效應對,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會研究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若乾重大問題,認為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系統回顧總結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進一步統一全黨全社會認識,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對於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全會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成功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道路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道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我們黨全面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局,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並以磅礴之勢推向全國,領導人民譜寫了改革發展的壯麗史詩。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更為重要的是,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創造性探索,為實現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積累了寶貴經驗。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基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堅持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全會指出,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我們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更加自覺地把繼續解放思想落實到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繼續解放思想,必須結合農村改革發展這個偉大實踐,大膽探索、勇於開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為推動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提供不竭源泉。堅持改革開放,必須把握農村改革這個重點,在統籌城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發展這個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抓住農村穩定這個大局,完善農村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農民安居樂業,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
全會認為,我國農村正在發生新的變革,我國農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正面臨新的局面,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也面對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深層次矛盾突出。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斷鞏固和發展農村好形勢。
全會認為,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牢牢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適應農村改革發展新形勢,順應億萬農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時機、乘勢而上,努力開辟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廣闊道路,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嶄新局面。
全會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農業基礎,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和諧,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會提出,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是: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全會強調,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則: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必須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始終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
全會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部署,強調要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全會提出,實現農村發展戰略目標,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抓緊在農村體制改革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進一步放開搞活農村經濟,優化農村發展外部環境,強化農村發展制度保障。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
全會提出,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辦好關系全局、影響長遠的大事。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擴大農業對外開放。要加強農業標准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全程監控,切實落實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
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要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強化農村社會管理。
全會強調,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黨。要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農村黨的建設,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水平。要完善黨領導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農村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幹部配備上切實體現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加強對農村改革發展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調查研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健全黨組織為保證、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把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要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著力拓寬農村基層幹部來源,提高他們的素質,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要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增強黨員意識,建設高素質農村黨員隊伍。要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推進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弘揚求真務實、公道正派、艱苦奮斗的作風,以維護農民權益為重點,圍繞黨的農村政策落實情況加強監督檢查,切實糾正損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涉農違紀違法案件。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集中群眾智慧,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努力創造實實在在的業績。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王新憲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於幼軍同志問題的審查報告》,決定撤銷於幼軍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確認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給予其留黨察看兩年處分。
全會號召,全黨同志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銳意改革,加快發展,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程中努力開創農村工作新局面!

㈡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全面部署了什麼

「大力推進。。。」,「加強實施。。。」,「積極發展。。。」,「加快部署。。。」,「促進。。。」,「引導。。。」,「落實。。。」,「提高。。。」,

你明白開會的內容了嗎?

㈢ 關於十七屆三中全會

(1)題答案:
「三個沒有」: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穩定就沒有全國繁榮穩定,沒有農民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全面小康。
「三個進入」: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
「三個作為」: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
「毫不動搖」:就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十分清醒,決不能有任何含糊。
「兩個轉變」:一個是家庭經營要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方向轉變,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著力提高集約化水平;另一個是統一經營要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方向轉變。
「兩個市場」: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和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兩個權益」:即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和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
「兩個最嚴格」:第一個是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第二個是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從嚴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
「三個不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這「三個不得」是農村土地流轉必須遵循的重大原則。
「三個最」:「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
目標任務:全面描繪農村未來美好圖景。
公議公報說,全會提出,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是: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2)題答案:
最大亮點:「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擴大農民在縣鄉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農民的聯系。」

亮點一:《決定》堅持了農村基本經濟制度,土地流轉要注意形式和條件。
亮點二:集體建設用地的基本原則體現了改革試驗試點的有效經驗。
亮點三:《決定》允許農民合作社辦金融,有利於農村金融活化。

「三農」新政亮點
1、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2、健全農業補貼制度,擴大范圍,提高標准,完善辦法,特別要支持增糧增收,逐年較大幅度增加農民種糧補貼。完善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掛鉤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健全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體系,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改善其他主要農產品價格保護辦法,充實主要農產品儲備,優化農產品進出口和吞吐調節機制,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完善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理順比價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對增產增收的促進作用。
3、順應世界科技發展潮流,著眼於建設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基金,支持農業基礎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力爭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和集成,重點支持生物技術、良種培育、豐產栽培、農業節水、疫病防控、防災減災等領域科技創新,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盡快獲得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優良品種。
4、完善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掛鉤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理順比價關系,也有利於種植業上游包括化肥、農葯、種子、農業機械等農資生產企業經營市場環境的改善,從而有利於這些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
5、擴大農民工工傷、醫療、養老保險覆蓋面,為農民工建立基本權益保障,加上農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高,新的消費市場需求將會得到較大的釋放,也有利於我國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不穩定之時透過自身內需市場的增長來獲得經濟的穩定發展。
6、新政重點支持生物技術、良種培育等領域科技創新,將使得種子行業龍頭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三年內在全國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政策亮點:
一、科學判斷:准確把握農村改革發展的歷史方位。
二、目標任務:全面描繪農村未來美好圖景。
三、3大部署:勾勒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路徑圖」。
四.制度創新:夯實農村改革發展的制度保障。
五、現代農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首位
六、8大舉措:徹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七、3個要求:為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中國網10月24日訊 著名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經濟學家嚴瑞珍教授24日在做客中國網時表示,剛剛閉幕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研究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問題,這次三中全會的決定在幾個方面有很大的亮點。
第一個亮點,非常明確的指明了中國農村改革所處的歷史條件的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我們正處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第二個,我們正在加快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三個,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要建立城鄉社會經濟一體化的架構。這個是多少年來人們盼望的,特別是農民盼望的一個要求。
第二個亮點,提出了一個到2020年的藍圖,有一個六年目標。把在這十來年當中要實現的目標具體化。有幾點特別的振奮人心:比如說一體化建設,農村一體化要基本建立,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我們的城鄉長期是二元結構。
另外,還有人均純收入要翻一番,要不斷的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農民提高的幅度一定要大於工人,才能夠縮小這兩者之間的差距,達到理想的標准狀態。
另外,農民的自主權利要達到切實的保障,還有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要均等化。現在我們城鄉基本服務的差距太大了。我們的財政的支出在醫療、教育等方面,大部分是在城市,農村很少。所以實現均等化是一個很重要的亮點。
第三個亮點,要加強農村制度的建設。現在農村改革已經進入到制度改造,機制創新的一個歷史時期。過去談到政策,從制度這個角度講還沒有談到。這就說明農村改革已經深入到制度創新的一個新的階段,這是一個新的亮點。
第四個,就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農村的發展,三農問題的解決要靠很多方面,但是從根本來講,它的依靠還是農業的現代化,依靠生產力的發展。應該說,現在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比較低。根據調查結果,現代農戶數量很少才佔17%左右,傳統農戶有38%,其他處於中間狀態。現代農戶是農村發展的希望所在。我們必須通過農業現代化的建設來實現這么一個目標。
最後一個亮點,就是要徹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這是長期影響農村發展的一個事情。這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提法。

(3)題答案: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形成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這是一個新提法。

㈣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時間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十七屆三中全會是對中國改革的紀念。中國的改革始於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掀起新一輪改革,依然發軔於農村,用這種方式紀念農村改革30周年,進一步推進未來中國農村改革發展。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出台《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中國農民——為這些對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並為建立和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創造性探索的全國農民,獻出了一份厚禮。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EOdfa-_-J1z5T4ceaINh2a3aH8iLoQ-_IUSDHnGBF0VutYPZOcYa8AwdZDY_LhylvUUmYl3mBXaHXDDfEQ_1BOYga2a7-AreBglyrJOosVw-#3

㈤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什麼意思

黨的十七次代表大會選出新的中央委員會,由中央委員會全體委員參加的會議叫中央全委會,這樣的會議一般一年一次,是第幾次這樣的會議就叫幾中全會。由黨的十七次代表大會選出新的中央委員會全體委員參加的第三次會議就叫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

㈥ 十七屆三中全會是什麼意思

樓上二位都錯了。
十七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的簡稱。這是黨的會議。
目前國家的人大是第十一屆,今年開的是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黨和國家的會議要區分開來。

㈦ 十七屆三中全會內容

★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的六大基本目標任務:

一、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二、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
三、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
四、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
五、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為什麼要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呢?總體上講,這是由農業現代化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和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國的基本國情要求我們必須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決定的。

第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歸根到底是要促進農業實現現代化。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

一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新農村建設要求的「生產發展」,首先是發展農業、建設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如果沒有農業的發展,沒有現代農業建設的扎實推進,沒有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的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要求的「生產發展」就會落空。同時,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還能夠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沒有這個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建設不起來的。

二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的根本保障。只有現代農業水平提高了,農業實現現代化了,農業的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才能大幅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才能大幅度提高,這樣才能充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才能保障農民收入水平的較大提高。

三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實現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我國的現代化包括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我國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現代化也是我國整個現代化的基礎。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對於全面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必須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農業現代化是一個世界現象,實現農業現代化是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的農業現代化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是與這個國家的農業資源結構密切相關的。不同國家由於自然和經濟社會條件不同特別是農業資源結構不同,所選擇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也不同。一般而言,農業現代化道路大致分為3種類型:

一種是以美國、加拿大等為代表的人少地多、勞動力短缺國家,主要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為目標,以推進生產手段現代化為主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提高農業生產能力,農業現代化從農業機械化入手,用機械設備替代人力畜力,用資本替代勞動,擴大農場經營規模,實現農產品生產的增加。

另一種是以日本、荷蘭等為代表的人多地少、土地短缺國家,主要以提高土地生產率為目標,以推進生產技術現代化為主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提高農業生產能力,農業現代化從良種、肥料、栽培、灌溉等生物技術措施現代化入手,用資本替代土地,提高土地集約經營水平,實現農產品生產的增加。

再一種是以法國、德國等為代表的人地比率適中的國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目標和提高土地生產率目標並重,把生產手段現代化和生產技術現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農業現代化同時從採用現代生產工具和現代種養技術入手,走的是生產手段現代化和生產技術現代化並舉的路子。

世界各國農業現代化選擇各自不同道路的實踐說明,世界上並不存在唯一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和模式。一個國家的農業現代化,只有從本國的實際出發,從本國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條件出發,才能獲得成功,照搬照抄沒有出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豐富,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負擔的耕地少,農戶經營規模小,這就決定了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必須更加註重集約利用土地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生產,必須走出一條與我們的農業資源稟賦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因此,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必須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

★為什麼要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根本要求呢?

總體上講,這是由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在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中的重要性決定的。

第一,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化解農村改革發展矛盾、破解「三農」難題的根本出路。當前制約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矛盾很多,但最突出的還是城鄉二元結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但目前也面臨不少新矛盾和新問題,主要是:農民收入水平低、增長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農業生產力水平低,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農業物質技術裝備落後,自然資源對農業發展的約束程度增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求平衡壓力增大;農產品市場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國家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不健全,農村資源外流嚴重,農業仍然是一個十分明顯的弱勢產業;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公共服務水平低,城鄉面貌反差加大;農村社會利益格局深刻變化,一些地方農村基層組織軟弱渙散,農村社會和諧和穩定面臨不少隱患。這些矛盾和問題的深層是城鄉二元結構。城鄉二元結構實質上就是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反向。

既然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農村發展的最突出矛盾,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構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就理所當然地是化解農村改革發展矛盾、破解「三農」難題的根本出路。因此,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必須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第二,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推動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組合、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根本舉措。生產要素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生產要素只有自由流動才能不斷優化組合,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組合又是工農業之間、城鄉之間協調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換句話說,要實現工農業、城鄉協調發展,必須使全社會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城鄉之間的生產要素能夠自由流動並進而優化組合。

城鄉之間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是以城鄉之間不存在經濟和社會的制度分割、城鄉之間在經濟和社會上相互開放進而在經濟和社會上相互融合為條件的,即是以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為條件的。城鄉之間在經濟和社會上相互開放和融合的程度越高,即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程度越高,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就越充分,生產要素優化組合的水平就越高,生產要素的生產效率就越高。如果城鄉在經濟和社會上相互分割,形成兩個相互封閉的經濟和社會體系,城鄉之間的生產要素不能自由流動和優化組合,城鄉經濟社會必然不可能實現協調發展。因此,促進我國城鄉協調發展,必須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第三,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消除城鄉差別、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富裕的根本途徑。由於我國城鄉在居民收入、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社會差別當前主要表現在城鄉差別上。因此,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實現共同繁榮富裕的關鍵是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和城鄉居民共同富裕。

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有利於城市資金、技術、人才向農村流轉,有利於城市產業向農村擴散,有利於城市經濟能量向農村輻射;有利於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市流轉和就業,有利於農產品向城市流通和銷售,有利於農民接受城市的先進文化和觀念;有利於城鄉產業聯合,有利於城鄉經濟優勢互補,最終有利於城市更好地反哺農村、更好地支持農村、更好地帶動農村發展,從而使農村發展加快,城鄉差距不斷縮小,進而逐步實現城鄉差別消除和城鄉共同繁榮富裕。因此,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必須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

★怎樣理解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決定》作出「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這一基本判斷,是從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看我國發展所處的階段。深刻理解和把握這個基本判斷的豐富內涵,有利於動員全社會更加自覺地關心支持「三農」發展,加速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發達國家工業化發展實踐表明,在工業化初期階段,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勞動力大部分在農業中就業,工業發展依賴於農業剩餘,從農業中抽取資源,農業客觀上承擔了為工業化提供積累的任務。當工業化發展到中期後,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居於絕對主導地位,農業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工農兩大產業增長速度的差距出現擴大趨勢,工業自身積累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具備了反哺農業的能力,又都適時調整發展政策,加大工業對農業、城市對農村的支持力度,促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城市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農村、農民作出了巨大貢獻。是農業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積累,是農村為城市建設給予了重大的支持,是農民為整個經濟社會繁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2005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703美元(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200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已達到4390美元);非農產業產值比重達到87.5%,非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已佔絕對主導地位;非農產業勞動力比重上升到55.3%,超過農業勞動力比重;城市化提高到42.99%,已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工業部門已建立了相對完整的體系,工業競爭力顯著上升。從以上指標可以看出,除了非農產業勞動力比重這一指標尚未達到外,其餘指標均超過工業反哺農業發展階段的指標。

總之,我國工業已形成了較好的基礎,已具備自我發展的能力,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條件已基本成熟,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為什麼必須堅持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

《決定》提出,堅持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對此,可以從3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

——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是農村工作的基本准則。這是政治上正確對待農民和鞏固工農聯盟的重大問題,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核心是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必須遵循這個基本准則。

——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寶貴經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我們黨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建立農村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開展生產運動,實行減租減息,保護農民利益。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進行全國范圍的土地改革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開展大規模農業基礎建設和農業技術改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為鞏固新生的國家政權、推進工業化奠定了重要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大幅度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支持和促進鄉鎮企業發展,允許農民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建立村民自治制度。這一系列政策措施,放開了農民的手腳,使農民首先得到了實惠,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實踐證明,什麼時候堅持這一基本准則,什麼時候就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就能發展農業農村的好形勢,就能奪取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

——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也是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必須堅持的重大原則。《決定》強調,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推動科學發展,就要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充分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億萬農民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主體作用,緊緊依靠億萬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著力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農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億萬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66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黨的十七大代表中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部分基層同志和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部分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回良玉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七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積極應對來自國際國內形勢復雜變化和自然界的嚴峻挑戰,奮勇奪取抗擊南方部分地區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斗爭重大勝利,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圓滿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社會安定團結大局得到鞏固和發展。

全會全面分析了形勢和任務特別是經濟形勢,強調我國總體形勢是好的,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金融業穩健運行,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積極應對挑戰。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國自己的事情辦好。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動科學發展,堅定信心、冷靜觀察,多管齊下、有效應對,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會研究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若乾重大問題,認為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系統回顧總結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進一步統一全黨全社會認識,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對於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全會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成功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道路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道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我們黨全面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局,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並以磅礴之勢推向全國,領導人民譜寫了改革發展的壯麗史詩。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更為重要的是,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創造性探索,為實現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積累了寶貴經驗。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基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堅持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全會指出,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我們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更加自覺地把繼續解放思想落實到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繼續解放思想,必須結合農村改革發展這個偉大實踐,大膽探索、勇於開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為推動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提供不竭源泉。堅持改革開放,必須把握農村改革這個重點,在統籌城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發展這個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抓住農村穩定這個大局,完善農村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農民安居樂業,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

全會認為,我國農村正在發生新的變革,我國農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正面臨新的局面,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也面對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深層次矛盾突出。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斷鞏固和發展農村好形勢。
全會認為,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牢牢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適應農村改革發展新形勢,順應億萬農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時機、乘勢而上,努力開辟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廣闊道路,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嶄新局面。

全會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農業基礎,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和諧,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會提出,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是: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全會強調,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則: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必須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始終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
全會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部署,強調要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全會提出,實現農村發展戰略目標,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抓緊在農村體制改革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進一步放開搞活農村經濟,優化農村發展外部環境,強化農村發展制度保障。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

全會提出,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辦好關系全局、影響長遠的大事。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擴大農業對外開放。要加強農業標准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全程監控,切實落實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

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要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強化農村社會管理。

全會強調,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黨。要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農村黨的建設,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水平。

要完善黨領導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農村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幹部配備上切實體現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加強對農村改革發展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調查研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健全黨組織為保證、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把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要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著力拓寬農村基層幹部來源,提高他們的素質,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要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增強黨員意識,建設高素質農村黨員隊伍。要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推進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弘揚求真務實、公道正派、艱苦奮斗的作風,以維護農民權益為重點,圍繞黨的農村政策落實情況加強監督檢查,切實糾正損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涉農違紀違法案件。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集中群眾智慧,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努力創造實實在在的業績。

㈧ 十七屆三中全會與十七大是什麼意思

十七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的簡稱。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簡稱「X大」,是全國代表開的會議,每五年一次,選出中央委員會(稱為一屆) 十七大就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全國代表大會。

㈨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全文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66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黨的十七大代表中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部分基層同志和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部分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回良玉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七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積極應對來自國際國內形勢復雜變化和自然界的嚴峻挑戰,奮勇奪取抗擊南方部分地區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斗爭重大勝利,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圓滿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社會安定團結大局得到鞏固和發展。

全會全面分析了形勢和任務特別是經濟形勢,強調我國總體形勢是好的,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金融業穩健運行,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積極應對挑戰。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國自己的事情辦好。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動科學發展,堅定信心、冷靜觀察,多管齊下、有效應對,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會研究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若乾重大問題,認為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系統回顧總結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進一步統一全黨全社會認識,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對於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全會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成功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道路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道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我們黨全面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局,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並以磅礴之勢推向全國,領導人民譜寫了改革發展的壯麗史詩。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更為重要的是,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創造性探索,為實現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積累了寶貴經驗。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基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堅持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全會指出,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我們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更加自覺地把繼續解放思想落實到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繼續解放思想,必須結合農村改革發展這個偉大實踐,大膽探索、勇於開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為推動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提供不竭源泉。堅持改革開放,必須把握農村改革這個重點,在統籌城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發展這個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抓住農村穩定這個大局,完善農村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農民安居樂業,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

全會認為,我國農村正在發生新的變革,我國農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正面臨新的局面,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也面對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深層次矛盾突出。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斷鞏固和發展農村好形勢。
全會認為,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牢牢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適應農村改革發展新形勢,順應億萬農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時機、乘勢而上,努力開辟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廣闊道路,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嶄新局面。

全會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農業基礎,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和諧,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會提出,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是: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全會強調,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則: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必須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始終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
全會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部署,強調要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全會提出,實現農村發展戰略目標,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抓緊在農村體制改革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進一步放開搞活農村經濟,優化農村發展外部環境,強化農村發展制度保障。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

全會提出,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辦好關系全局、影響長遠的大事。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擴大農業對外開放。要加強農業標准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全程監控,切實落實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

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要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強化農村社會管理。

全會強調,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黨。要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農村黨的建設,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水平。

要完善黨領導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農村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幹部配備上切實體現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加強對農村改革發展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調查研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健全黨組織為保證、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把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要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著力拓寬農村基層幹部來源,提高他們的素質,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要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增強黨員意識,建設高素質農村黨員隊伍。要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推進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弘揚求真務實、公道正派、艱苦奮斗的作風,以維護農民權益為重點,圍繞黨的農村政策落實情況加強監督檢查,切實糾正損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涉農違紀違法案件。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集中群眾智慧,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努力創造實實在在的業績。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王新憲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於幼軍同志問題的審查報告》,決定撤銷於幼軍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確認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給予其留黨察看兩年處分。

全會號召,全黨同志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銳意改革,加快發展,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程中努力開創農村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