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2012年到2019年通貨膨脹比率是多少
2011年更多的是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水、電、氣、價、資源稅的收取,特別是工資的上漲、糧食價格、食品價格的上漲等造成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很多的預測機構都認為,大概要超出去年的通貨膨脹率,要達到4%左右。如果貨幣政策掌握得好一些,如果沒有地震、天災,沒有大的變動,4%有可能達到,即使達不到一般來說也不會超過5%。
以上摘自湯敏(北京)的「2011年:中外經濟五大懸念」
⑵ 2020年真實通脹率
通脹率一般通過CPI反應。
CPI月率:2020年1月+1.4%,2020年2月+0.8%,2020年3月-1.2%,2020年4月-0.9%,2020年5月-0.8%,2020年6月-0.1%。
這樣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價水平通過與基期水平作一對比,從而衡量現今的通貨膨脹水平。其實,上面所說的只是三種衡量通貨膨脹水平方法之一的消費指數折演算法,但它是最常用的,此外還有GDP折演算法和生產指數折演算法。
(2)2019通貨膨脹率擴展閱讀:
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計算通貨膨脹率,價格指數可以分別採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GNP折算價格指數。經常採用的是第一種,其公式如下:
CPI=a1(P1t/P10)+a2(P2t/P20)+……+an(Pnt/Pn0)(註:式中的數字和t、n均為下標,P為代表性消費品的價格,a為權重)
計算方法:
①通過價格指數變化計算: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現期物價水平 -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
②利用基本概念推導計算:通貨膨脹率(價格上漲率)=(已發行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 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100%。
⑶ 中國近五年通貨膨脹率是多少
1、從物價指數來看。在目前公布的經濟數據中,能反映物價上漲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CPI,一個是PPI,即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和生產者價格指數,前者反映的是消費商品的價格變化,後者反應的是生產資料價格的變化。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10月份CPI同比上漲2.5%,PPI同比上漲3.3%,二者的平均值為上漲2.9%。所以如果以CPI和PPI來衡量通貨膨脹率的話,那目前的通貨膨脹率就是2.9%。
2、從名義GDP和實際GDP來看。由於名義GDP是包含價格上漲在內的GDP,而實際GDP是去除了價格上漲因素之後的GDP,所以如果以名義GDP的增速減去實際GDP 的增速,就能得到價格上漲的幅度,即通貨膨脹率。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名義GDP總量增長650899億元,相比2017年前三季度的593288億元,名義GDP增長了9.7%。不過在去除價格因素之後,2018年前三季度的實際GDP僅增長了6.7%。因此,此時的通貨膨脹率就等於9.7%減去6.7%,為3%,跟上方的相差無幾。
3、從貨幣供應量增長與GDP增長的差值來看。從理論上說,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如果跟GDP的增長速度保持一致,就不會有通貨膨脹發生。而如果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高於GDP增速,就會發生通貨膨脹,因為此時全社會沒有那麼多價值的商品來買,超發的貨幣就會推高商品的價格。在過去十幾年裡,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增速基本都是高於GDP增速的,所以通貨膨脹一直存在。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0月,M2(廣義貨幣)供應量為179.56萬億元,同比增長8%。由於我國2018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為6.5%,那通貨膨脹率就是1.5%(8.29%-6.5%)。
⑷ 現在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大約多少
通貨膨脹率可以用CPI來衡量,每個月國家統計局都有公布.。可以從四大經濟指標,即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通貨膨脹率怠弧糙舊孬攪茬些長氓和國際收支平衡程度等是否正常,來考察目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
在經濟增長率方面,受到次貸危機影響以及去年末起我國採取「雙防」政策抑經濟過熱和通脹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今年前9月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達到9.9%,盡管同比回落了2.3%,但這一增長數仍高於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平均增長數;
在就業方面,前三季度新增就業崗位已經達到936萬個,盡管目前就業壓力變大了,但達到政府年初制定的全年1000萬個就業崗位的目標應該不成問題;
關於通貨膨脹率,由今年前四個月曾一路上揚到5月份開始改變,直至9月份連續五個月呈下降趨勢,即由年初的7.1滑落至4.6,呈現良性格局。 而在國際收支平衡方面,近幾年貿易順差逐步上升狀態開始出現回落的變化,即今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了47億美元,約1800億美元,接近於2005年1775億美元的水平。
⑸ 中國2020通脹率一覽表是什麼
通貨膨脹(Inflation Rate)意味著國內物價水平的上漲,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
經濟學上,通貨膨脹率為:物價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貨膨脹為准)。以氣球來類比,若其體積大小為物價水平,則通貨膨脹率為氣球膨脹程度。或說,通貨膨脹率為貨幣購買力的下降程度。
在實際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計算通貨膨脹,而是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由於消費者價格是反映商品經過流通各環節形成的最終價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要量。
因此,消費者價格指數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世界各國基本上均用消費者價格指數(我國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即CPI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5)2019通貨膨脹率擴展閱讀:
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計算通貨膨脹率,價格指數可以分別採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GNP折算價格指數。經常採用的是第一種,其公式如下:
CPI=a1(P1t/P10)+a2(P2t/P20)+……+an(Pnt/Pn0)(註:式中的數字和t、n均為下標,P為代表性消費品的價格,a為權重)
計算方法:①通過價格指數變化計算: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現期物價水平 -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
(價格上漲率是從低到高,以基期物價水平為基數)
注意上式,通貨膨脹率不是價格指數,既不是價格的上升率,而是價格指數的上升率。
②利用基本概念推導計算:通貨膨脹率(價格上漲率)=(已發行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 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100%
⑹ 中國2018年通貨膨脹率
其漲幅可以從國家統計局網站上查找,2018年全年度平均通脹率為3.13%。
通貨膨脹率(InflationRate),也稱為物價變化率,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
⑺ 從哪個網站查詢每年的通貨膨脹率
每年的通貨膨脹率(通脹率都是默認等同於CPI漲幅可以從國家統計局網站上查找,操作步驟為:
1、進入國家統計局官網,點擊統計數據 欄的數據查詢 。
重要指標:
1、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生產者價格指數(Procer Price Index),是衡量製造商和農場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價格指數。它主要反映生產資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成本價格變化情況。
2、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籃子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通貨膨脹率
⑻ 2020通貨膨脹率是多少
根據央行的預測,2020年全年的通貨膨脹率保持在7.3%-7.5%的水平。
CPI月率:
2020年1月+1.4%,2020年2月+0.8%,2020年3月-1.2%,2020年4月-0.9%,2020年5月-0.8%,2020年6月-0.1%,2020年7月+0.6%,2020年8月+0.4%。
CPI九月同比(相較於去年九月):+1.7%。
測定通貨膨脹率時,需要選擇一種價格指數來代表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動,可供選擇的價格指數主要有:商品批發價格指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國內生產總值價格指數。
通貨膨脹率計算方法:
CPI=a1(P1t/P10)+a2(P2t/P20)+……+an(Pnt/Pn0)(註:式中的數字和t、n均為下標,P為代表性消費品的價格,a為權重)
計算方法:通過價格指數變化計算: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現期物價水平 -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
(價格上漲率是從低到高,以基期物價水平為基數)
注意上式,通貨膨脹率不是價格指數,即不是價格的上升率,而是價格指數的上升率。
利用基本概念推導計算:通貨膨脹率(價格上漲率)=(已發行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 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100%。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哈央行預測2020年通脹率為7.3%-7.5%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通貨膨脹率
⑼ 中國現在的通貨膨脹率是多少比如今年10000元,第二年多少元理性回答 ,謝謝。
通貨膨脹是指引起國家貨幣貶值的物價上漲,我國今年通貨膨脹率預計百分之四到六,比如今年10000元,第二年可能只值9600了。
通貨膨脹是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和一般物價上漲的本質區別:一般物價上漲是指某個、某些商品因為供求失衡造成物價暫時、局部、可逆的上漲,不會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則是能夠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該國國內主要商品的物價持續、普遍、不可逆的上漲。
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國基礎貨幣發行的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率。一國基礎貨幣發行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增長率的原因包括貨幣政策與非貨幣政策兩方面。
貨幣政策包括寬松的貨幣政策、用利率匯率手段調節經濟;非貨幣政策包括間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製造成貸款膨脹,國際貿易中出口順差長期過大、外匯儲備過高,投機壟斷、腐敗浪費提高社會交易成本降低經濟發展質量、經濟結構失衡、消費預期誤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