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暗適應與明適應
使用照相機拍過照片的人想必都知道,若畫面中有明亮的地方與相對較暗的地方時,我們是不能夠將明處與暗處畫面的細節都拍下來,只能選擇某一亮度范圍的景物。
我們的眼睛也是如此,在某一時刻,眼睛只能看到某一特定亮度附近的物體,與這一特定亮度相比,太強或者太暗的物體眼睛都看不清。
強光與弱光的信號分別由太陽公公與月亮婆婆負責接收、處理,他們二人各司其職,掌管著不同的區域與時刻
太陽公公也叫做明適應。
明適應是眼對亮環境的一種適應能力,表現為由暗處到亮處,特別是強光下,最初一瞬間會感到光線刺眼發眩,幾乎看不清外界事物,幾秒鍾之後逐漸看清物品。
這一改變的發生由太陽公公的手下——視錐細胞負責完成,當太陽公公發現周圍環境的亮度突然增加時,便讓一部分休息的視錐細胞立刻起床支援正在工作的視錐細胞,此時月亮婆婆手下——視桿細胞分泌的視紫紅質幾乎全部被強光漂白,失去作用。視錐細胞分泌大量的錐體色素來使自己與當前的強光環境相適應,在最初的數秒鍾內敏感度迅速降低,此後變慢,大約在1分鍾左右即可完成。此後一段時期與此時光的強度相差太大的光,特別是暗光,眼睛都不理會。
錐體細胞集中分布在視網膜中央的黃斑中心凹區域,細胞密集、與大腦一對一傳遞信息,所以白天我們能看清物體的細節,特別是視野的中央(注視的主要目標)。同時不同的錐體細胞可以接受紅、綠、藍三種刺激信號,所以白天我們能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也會有紅色盲、綠色盲、藍色盲。
閃光盲:
在低照明的環境下經過調節,已經適應的眼睛,若在極短的時間里暴露在極亮的光線下,雖然也能迅速明適應,但在閃光照射之後,眼睛將處於非常高的明適應狀態,此時再回到低照明的環境下,視覺功能大大降低,並可短暫喪失。這種由於高強度的閃光引起的暫時性光敏感度下降,稱為閃光盲。國外根據眼睛的這一特點,研製出一種閃光彈,專門對付犯罪分子。這種閃光彈的亮度遠比閃光燈強,在短暫的極強光線刺激下,犯罪分子眼前一片漆黑,只能束手就擒。
月亮婆婆也叫做暗適應
暗適應是眼對暗環境的一種適應能力 , 表現為從亮處進入暗室的人,由看不清周圍事物到逐漸看清的過程, 反映在微光條件下 , 眼對光的敏感性提高的特性。
這一改變的發生由月亮婆婆的手下——視桿細胞負責完成,當周圍環境的亮度突然降低時,太陽公公的視錐細胞便開始束手無策,看不清楚。此時月亮婆婆力挽狂瀾,派出的得力干將——視桿細胞,迅速合成大量的視紫紅紫來提升光敏感度,使自己與當前的暗光環境相適應,最初2~3分鍾視閾值急速下降,之後變慢,可持續至30分鍾左右,然後再變慢,約徑1小時達到極值。反應時間長於明視覺。此後一段時期與此時光的強度相差太大的光,眼睛都不理會。
視桿細胞主要分布在視網膜的周邊區域,與大腦多對一傳遞信息,並且不能分辨顏色,所以晚上我們能看清物體大致的黑白輪廓,周邊視力會優於中央視力。比如,在暗處注視(中心視)一個弱光卻不得見,而產生中心性暗點(central scotoma)或生理性夜盲現象,若移開視線,通過周邊視覺即能看到。
暗適應的測定和研究在臨床診斷、 夜間安全飛行和安全作業的鑒定方面等都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 什麼是明適應
當我們看完電影,從電影院走出來,在明媚的陽光下,你就覺得陽光眩目,睜不開眼,要過一會兒才能看清周圍的景物,這一過程正好與暗適應相反,稱之為明適應,感受強光是錐細胞的職責和功能,也稱之為明視覺或晝光覺。從暗處到亮處,在強光的刺激下,視網膜中視錐細胞立即投入工作,剛開始時工作的視錐細胞還較少,眼對光刺激的敏感度還很大,所以覺得光線刺眼,周圍的景物無法看清。但在很短的時間內,視錐細胞都投入了工作,眼對光的敏感度降低,這時對強光能夠適應,看物體也很正常。錐細胞感光色素再生很快,其再生過程同桿細胞的暗適應過程相反,即其敏感性隨著曝光時間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明適應在最初的數秒鍾內敏感度迅速降低,此後變慢,明適應的過程大約在1 分鍾左右即可完成。一般來說,目標的照明條件略高於眼睛的適應光的水平,則視覺功能最佳。在明適應下產生良好的中心視力包括形覺和色覺。在低照明的環境下經過調節,已經適應的眼睛,若在極短的時間里暴露在極亮的光線下,雖然也能迅速明適應,但在閃光照射之後,眼睛將處於非常高的明適應狀態,此時再回到低照明的環境下,視覺功能大大降低,並可短暫喪失。這種由於高強度的閃光引起的暫時性光敏感度下降,稱為閃光盲。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在房間里照相時,閃光燈對著你的眼睛一閃,隨後你就覺得眼前一片漆黑,要過一會才能看清景物。閃光的強度越強,恢復的時間也就越長。敏感度恢復正常,需要半小時以上。國外根據眼睛的這一特點,研製出一種閃光彈,專門對付犯罪分子。這種閃光彈的亮度遠比閃光燈強,在短暫的極強光線刺激下,犯罪分子眼前一片漆黑,只能束手就擒。
3. 什麼是明適應和暗適應
對光的感受性下降的變化現象,又叫光適應。由暗處到亮處,特別是強光下,最初一瞬間會感到光線刺眼發眩,幾乎看不清外界事物,幾秒鍾之後逐漸看清物品,這叫明適應。
從光亮處進入暗中,人眼對光的敏感度逐漸增加,約30分鍾達到最大限度,稱暗適應。暗適應是視細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拓展資料
明適應的過程和暗適應類似,逆過程。即從室內走向室外時,感覺閾限會迅速降低以保護眼睛,而後經過短暫的時間後,會慢慢提高,這樣便能逐漸感覺到光刺激。
特點:暗適應大約持續30-40分鍾,以後感覺閾限不再降低。明適應相比暗適應,進行地快些,大約5分鍾明適應就基本完成了。
4. 簡述明適應與暗適應的特點及機制
1 對光的感受性下降的變化現象,又叫光適應。由暗處到亮處,特別是強光下,最初一瞬間會感到光線刺眼發眩,幾乎看不清外界事物,幾秒鍾之後逐漸看清物品,這叫明適應。
2 從光亮處進入暗中,人眼對光的敏感度逐漸增加,約30分鍾達到最大限度,稱暗適應。暗適應是視細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在營養缺乏、眼底病變情況下,常有暗適應功能變化。暗適應測定是眼功能檢查的重要項目之一.
3 特點:暗適應大約持續30-40分鍾,以後感覺閾限不再降低。明適應相比暗適應,進行地快些,大約5分鍾明適應就基本完成了。
4 研究意義:
利用此規律可以避免在異常情況下光線對眼睛的破壞作用。例如在塌方在礦井下停留多日的工人,在搶救出來時要注意保護他們的眼睛,這是因為他們在黑暗中長時間停留,強烈的地面日光使他們的眼睛灼傷。
5. 知覺有哪幾種特徵 什麼叫視覺的暗適應與明適應
暗適應與明適應其實很簡單。
前者就是你在較暗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後能基本看清周遭物體。
後者是
在光線較刺眼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後眼睛能適應並看清周圍物體。
主要由眼睛的瞳孔收放來調整的。
最明顯的體現就在:
你從亮的地方突然進入小黑屋,你會發覺自己像瞎了一樣,什麼都看不清,只有一片漆黑,過段時間後又逐漸恢復過來,能看到東西了;相反你突然進入特別亮的地方,你會睜不開眼,等過段時間後,發覺眼睛逐漸適應了,能慢慢看清東西。
知覺是一系列組織並解釋外界客體和事件的產生的感覺信息的加工過程。知覺有這樣幾個特性:整體性、恆常性、意義性、選擇性。
基本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錯覺、幻覺。
特徵為:
相對性、選擇性、整體性、恆常性、組織性、理解性、等。
6. 《認知心理》明適應和暗適應的機制是什麼
1、明適應的機制
其機制是視桿細胞在暗處蓄積了大量的視紫紅質,進入亮處遇到強光時迅速分解,因而產生耀眼的光感。只有在較多的視桿色素迅速分解之後,對光較不敏感的視錐色素才能在亮處感光而恢復視覺。只要環境中光照亮度超過每平方米10-3燭光,視錐細胞就會被激活。
光適應的過程一般比較迅速,由於所用的測定方法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盡相同。但是,一般說來,在最初半分鍾內感受性下降很快,以後適應的速度有所減速慢,2—3分鍾內即可達到穩定水平。
在視桿細胞外段的各層中,排列著一種叫視紫紅質的光敏實體,可在光的作用下漂白,這是視桿細胞暗適應和光適應的光化學基礎。
因此,有人下結論說,光適應等同於用漂白來減低視紫紅質的濃度,而暗適應則是在無光的條件下重新合成視紫紅質。於是,任何給定的適應水平都代表著漂白和恢復反應之間的一種穩定的平衡狀態。在任何給定的光感受器中,這個平衡狀態都將因落在它上面的光量的增減而被破壞,視覺興奮就與平衡被破壞的程度成比例。
但是,上述觀點到20世紀40—50年代已不再被人們接受了。克勞福特等人指出,很大的閾限變化可能是神經性的而不是光化學反應性的,因為它們可以在適應光呈現或消失後不足100微秒的時間內發生。
有一種視網膜「貯存處」的假說認為,適應是由一種神經反饋來調節的,這種反饋發生在當高強度的光使大多數感受器都把信號傳送到一個神經調節中心或貯存處的時候。
2、暗適應的機制
在黑暗的地方,人眼睛中的錐狀細胞處於不工作狀態,這時只有桿狀感光細胞在起作用。在桿狀感光細胞中有一種叫視紫紅質的物質,它對弱光敏感,在暗處它可以逐漸合成,據眼科專家統計,在暗處5分鍾內就可以生成60%的視紫紅質,約30分鍾即可全部生成。
因此在暗的地方待的時間越長,則對弱光的敏感度也就越高。但有的人桿狀感光細胞的功能有障礙,在暗的地方,桿狀色素細胞不能正常地工作,不管他在暗處待多久,都不能提高對弱光的敏感度,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夜盲。
(6)明適應擴展閱讀:
在人類的勞動生產活動中,許多場合同樣要考慮到視覺適應問題。一般來說,目標的照明條件略高於眼睛的適應光的水平,則視覺功能最佳。在明適應下產生良好的中心視力包括形覺和色覺。
在低照明的環境下經過調節,已經適應的眼睛,若在極短的時間里暴露在極亮的光線下,雖然也能迅速明適應,但在閃光照射之後,眼睛將處於非常高的明適應狀態,此時再回到低照明的環境下,視覺功能大大降低,並可短暫喪失。這種由於高強度的閃光引起的暫時性光敏感度下降,稱為閃光盲。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明適應
網路-暗適應
7. 知覺有哪幾種特徵 什麼叫視覺的暗適應與明適應
暗適應與明適應其實很簡單。
前者就是你在較暗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後能基本看清周遭物體。
後者是 在光線較刺眼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後眼睛能適應並看清周圍物體。
主要由眼睛的瞳孔收放來調整的。
最明顯的體現就在: 你從亮的地方突然進入小黑屋,你會發覺自己像瞎了一樣,什麼都看不清,只有一片漆黑,過段時間後又逐漸恢復過來,能看到東西了;相反你突然進入特別亮的地方,你會睜不開眼,等過段時間後,發覺眼睛逐漸適應了,能慢慢看清東西。
知覺是一系列組織並解釋外界客體和事件的產生的感覺信息的加工過程。知覺有這樣幾個特性:整體性、恆常性、意義性、選擇性。
基本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錯覺、幻覺。
特徵為: 相對性、選擇性、整體性、恆常性、組織性、理解性、等。
8. 明適應與暗適應的特點和機制是什麼
1 對光的感受性下降的變化現象,又叫光適應。由暗處到亮處,特別是強光下,最初一瞬間會感到光線刺眼發眩,幾乎看不清外界事物,幾秒鍾之後逐漸看清物品,這叫明適應。
2 從光亮處進入暗中,人眼對光的敏感度逐漸增加,約30分鍾達到最大限度,稱暗適應。暗適應是視細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在營養缺乏、眼底病變情況下,常有暗適應功能變化。暗適應測定是眼功能檢查的重要項目之一.
3 特點:暗適應大約持續30-40分鍾,以後感覺閾限不再降低。明適應相比暗適應,進行地快些,大約5分鍾明適應就基本完成了。
4 研究意義:
利用此規律可以避免在異常情況下光線對眼睛的破壞作用。例如在塌方在礦井下停留多日的工人,在搶救出來時要注意保護他們的眼睛,這是因為他們在黑暗中長時間停留,強烈的地面日光使他們的眼睛灼傷。
又如,值夜班的飛行員和消防隊員,在值勤之前最好帶上紅色眼睛在室內燈光下活動,由於紅光不能漂白棒體細胞的視色素,因而接受緊急任務時,可以加快眼睛的暗適應過程。
(8)明適應擴展閱讀:
由於視覺刺激物的持續作用,視分析器的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視覺適應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刺激物由強向弱過渡),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刺激物由弱向弱過渡)。
人所處的周圍環境的變化是非常巨大的,從星光閃爍的星空到陽光明媚的白天之間和亮度相差數百萬倍,如果沒有視覺適應機制,人就不容易在變動著的環境中進行精細的視覺信息分析,對環境刺激的反應就會發生困難。
所以,視覺器官的適應能力是動物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通過不斷和環境相互作用形成並固定下來的,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暗適應是視網膜適應暗處或低光強度狀態而出現的視敏感度增大的現象,為明適應的對應詞。從明處突然進入暗處當時所不能見到的光,隨著在暗處停留時間的延長,逐漸地可以看見了,這是日常現象。
暗適應的時間進程,對人來說可用心理物理學方法加以精確測定。事先給予充分明適應後,把房間變成暗室,測定對測試光閾值變化的時間進程,即可求得暗適應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