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花瓷器
青花瓷
唐代就有了,明清時期的最有名
青花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鼎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2. 陶瓷與青花瓷有什麼區別
青花瓷是陶瓷中的一種,它是在古代陶瓷中產量最大,繪畫題材最廣泛的品種,也是人民最喜聞樂見的品種之一。
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青花瓷始於唐代。河南省鞏縣唐代大黃堡窯出土有點彩、條彩青花器物,有些青花還添加黃彩。大部分窯溫偏低,胎釉結合稍差,同樣器物在江蘇省揚州市也有出土。而揚州還出土了部分胎釉結合較好,青花發色明艷,青白分明的青花瓷殘件,器形有碗、盤、壺、枕等,較為成熟,但窯址內此品種發現很少。根據這些資料來看,唐朝青花是中西文化交流和結合的產物。因為一是其紋飾裝飾上充滿中亞、波斯風格,而藍色也正是其地聖潔崇高的色彩。二是唐青花同時出土於河南和揚州,而揚州在唐代是一個對外交流的重要港口,也能印證關系。三是青花的品種有精粗之分,說明可能有檔次關系或存,有一個漸進發展關系。四是青料均為西亞波斯地區傳來。五代以後至宋初鞏縣窯逐步衰弱,唐青花品種自此消逝。
宋代,可稱青花瓷的黑暗期、醞釀期,或承上啟下期。由於歷史背景和大眾的喜好問題此時期青花並不受人的歡迎。因此宋代青花瓷的考古發掘資料特別少,而且不具代表性,但有宋一代,各窯口瓷繪大大發展並趨於成熟,對今後的青花瓷大行其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元以降,在青花重生的數十年來,加之瓷器二元配方的出現,其質量趨於穩定,數量大大增加,人民廣泛接受。在當時不論是中西亞波斯等國家,包括東南亞諸國人民均十分喜愛。青花瓷成為一種流傳地域廣泛的瓷器主打商品,以幽青的色澤,成功佔領了市場。
明代以後,青花徹底融為漢族人喜愛的品種,成為絕對的主流產品,其時不論官民窯,一片青色。其時,雖有許多單色釉及鬥彩,五彩品種不時出現,但與青花相比,其數量百不及一。變種情況直到清代雍乾以後開始松動變化,其直到嘉道以後青花瓷逐步走向衰弱。
體現在瓷器上的青花,顧名思義就是以青色繪就的花紋、裝飾,在浩如煙海的歷代民窯青花器中,要作一個全面的論述,十分困難,因此,在這里只先論一論它的花,其次論色,設法找出其中的一些規律,其餘的胎、釉、造型、工藝等暫且不作主要論述。
3. 清代歷朝青花瓷器有什麼基本特徵
一.順治時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制型:制型、釉色、紋飾既有明朝遺風,也創始清朝特色,處於過渡時期。祭器有爐、瓶、凈水碗、杯、蓋罐等。制型單調,年夜盤閃現雙層底。早明是筒狀爐,順治為缽式爐。
2.工藝:粗糙不建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縮釉現象。雙層底,又稱隔漏底,中足高而內底低,只有順治康熙時有。
3.胎釉:胎骨疏鬆,瓷化水平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順治初期呈色灰暗,順治初期冶艷收紫。順治時多數為醬心,康熙時繼絕,雍正時便少,當前則不見。
5.紋飾:明朝適意花草、雲龍紋多。清朝青花瓷上山川畫有「四王」筆意,用皴法。畫龍鳳留白邊,畫石是肥削玲瓏石。畫花草葉子旁題詩,順治到康熙初皆有。如畫梧桐葉,旁題詩:「梧桐一葉落,全國盡皆春」。或「梧桐葉落,全國皆春」。個別借有寫「紅葉傳書疑,寄與薄情人」詩句的。
6.款識:有順治年制,年夜清順治年制,也有年夜明順治年制,多是窯工有抗清豪情所致。祭器多干收編年款。如「順治丁酉」凈水碗。篆書款有「玉堂佳器」、「百花齋」等。偽托款有楷書「嘉靖」「萬曆」款。
二.康熙時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
這一時期成績最年夜,制型千變萬化,工藝詳實粗巧,色彩翠綠。《陶雅》上說:「天下之瓷,以吾華為最;吾華之瓷,以康雍為最」。康雍青花,能分多層,少則五色,多則九色。
1.制型:前期比較敦薄,器型變革未幾。前期薄薄皆有,以薄為主。器型前所未有,幻化莫測。常見以盤碗蓋罐及日用器皿為多。前期則不雅欣賞,陳列器物刪多。年夜到屏風、龍缸,小到鳥食罐等。碗變革較多,有洗式、墩式、四圓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奇異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徵是胎體薄。借有鳳尾尊、花觚、筆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藝:碗,深背高圈足,盤碗底足深,圈子年夜,足直、足根圓,俗名燈草根。露底布分能見一道道很細的旋坯痕。部門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筆筒底中有臍形,瓶罐接心不較著。盤碗底部皆有極細縮釉面,象針鼻眼。
3.胎釉:前期疏鬆,瓷量灰白;前期堅致,瓷量細白,如糯米粉。前期釉色白中閃青,露鐵,前期閃現漿白釉,光明。釉面能見桔皮紋,白度刪強。明朝青花有影青味,清帶青花則雪白。
4.青花:前期以石子青為主,色灰暗。前期有石子青、回青,但以回青為主,呈色光輝光耀明快、潔明。青花原料好、底釉白,畫風講究,具有清初年夜畫家「四王」的筆法,閃現條理。好的青花有玉量感。青花品種有白地青花、中醬色內青花、青花釉里紅、豆青青花、青花加紫等。祭藍釉中有灑藍、雪花藍,借有花觚與筆筒,主若是青花,心沿及圈足處用暗花捲草紋潤色藻飾之。
5.紋飾:前期粗獷,有明末遺風,技法採用單線平塗,挖藍處經常分聚散溢不工整。前期技法流利、工細,面藍用山川畫的披麻皴。題材,前期有山川人物龍鳳花鳥魚蟲走獸等。前期,題材寬年夜、搜羅萬象。如二十四孝中「孟中哭竹」等。康熙時創新長篇銘文,有:「前後出師表」、「前後赤壁賦」、「蘭亭序」、「騰王閣序」、「聖主得賢臣詩賦」等。詩文後經常用釉里紅鈐記。文字有「熙朝傳古」、「熙朝博古」、「文章山斗」、「文房山斗」、「博古雅玩」等。瓶罐畫有戰爭故事的,如「三國志」、「水滸轉」等;(俗稱「刀馬人」)戲直故事有「西廂記」、「竹林七賢」、「直水流觴」等。清朝好幾朝,青花圖案喜留白邊,但以康熙朝留白邊最寬。康熙時畫菊,留白邊,且條理多。康熙時初繪勾蓮、西番蓮、洋蓮等。
6.款識:前期楷書,前期用篆書。「年夜清康熙年制」,丁末是康熙六年。借有永樂宣德、嘉靖的偽托款。明朝書法剛勁有力,清朝仿製的採用館閣體,較為虛弱脆弱硬朗。篆書是細硬的鐵線篆。楷書年號寫得較扁,底下一劃較長。公眾款有:玉石寶珍、杏林春宴、若深收躲、北慶堂制、益友堂制、偶石寶鼎之珍等。干收年號款,有丁末、葵丑、戊申等。普通康熙二十年之前,青花收灰。芝麻醬心、康熙皆有。康熙時有很多偽托款,而且較好。總的特面是用筆無力、工整,是館閣體。圖記款有雜寶、爵、螺、角、春葉、圓勝、團鶴、團鳳等,借有畫筆、銀錠、如意的,露意為「必然如意」。圖記款,明朝有,但較少。康熙借有仿成化天字罐,寫天字款的。有一種底心唯一雙圈的。康熙初期本款極少。
三.雍正時期的青花瓷(1723——1735年)
1.雍正朝仿明永樂宣德時的蘇泥勃青較多,創新少。創新的有套杯,十個一套,心薄,微撇、身矮。借有燈籠尊、扁肚菊瓣瓶、貫耳瓶、蝠龍罐等。
2.工藝:粗工細琢,講究建胎,不見接心。足根較深滾圓,俗稱燈草根。民窯仿砂底,粗糙,有螺旋紋。
3.胎釉:詳實雪白,瓷化水平好,胎體薄薄均勻,釉汁津潤津潤。
4.青花:擔負康熙白釉,白中閃青,部門仿明朝的蘇泥勃青,但不是用進心料,而是用野生面染,使之暈散。民窯器收青帶灰,足根圓,圖案機械。雍正時,唐英督制的青花釉里紅,色彩把握自若,光榮斑斕,紅白相映,俗稱唐窯。
5.紋飾:康熙前期開初,側重於圖案化,呆板,雍正時繼絕。紋飾有仿明朝的雲龍、雲鳳、雲鶴、折枝花果、纏枝花草、花托八寶、貫套紋等,線條纖細。民窯有八卦、八仙、梵文、勾蓮等。梵文扁長,圖案化。扁體梵紋猶如躲文,機械。人物畫有漁耕樵讀,以男為多;棋琴字畫以女為主。
6.款識:青花瓷上以楷書為多,「年夜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皆有。偽托款,以仿成化、宣德為多。民窯常見圓塊款、肥白款、豆腐乾款等。四朵花款,雍正前期坤隆前期皆有。
四.坤隆時期的青花瓷(1736——1795年)
1.制型:瓷胎薄薄兼有,形式包羅萬象。有日用器、擺設品、紙墨筆硯、祭奠用品,借有印盒、小瓶等。
2.工藝:比康熙時有所突破,常見有粉彩轉心瓶,青花五孔雙活環瓶。嘉慶時有活環,但有搭釉現象,坤隆時皆無搭釉,雙環活絡。年夜件器,不變形,工整,薄薄均勻,成型線條生硬,不及雍正時平寧。
3.胎釉:堅致細白,硬度不及康熙,釉細瑩潤,光輝好,部門仿康熙漿白釉。民窯有灰青釉。
4.青花:前期擔負雍正朝仿明永樂宣德的,色灰,機械,不及雍正斑斕,但圖象清楚,呈色不變。漿白釉,康熙細,坤隆粗。坤隆色陳,康熙青灰。漿胎青花,分量沉、有開片,坤隆仿康熙,釉面不服整,有桔皮紋。借有玲瓏青花加彩、胭脂紅青花。
5.紋飾:民窯繁復。前期開初以凶祥圖案為首要圖案,如百鹿、靈芝、團形篆書壽字和山川、風光等。
6.款識:篆書款刪多,楷書款加少。有六字二行及六字三行款。有仿宣德、成化款,有花押款。
坤隆與嘉慶時期青花的比較:
1.制型:坤隆沉浮工整,薄的也均勻。嘉慶薄重笨拙。
2.工藝:坤隆詳實,講究建胎,圓足,露胎未幾。嘉慶粗糙,不講究建胎,足滾圓少,尖狀多,露胎也多。
3.胎釉:坤隆胎量堅致細稀,釉色細白亮光。嘉慶胎量粗松量沉,白中閃青,亮光度差。
4.青花:坤隆光輝光耀雜實。嘉慶灰暗,色不不變。
5.紋飾:坤隆繪畫工細、題材仿古多。嘉慶繪畫粗糙、題材凶祥圖案多。
總之,嘉慶當前,經濟式微,青花衰退,粉彩刪多。光緒時,青花一度好轉。依照清宮檔案,光緒匹配時,燒制很多仿康熙的青花瓷。許之衡撰《飲流齋說瓷》記錄:「近日仿康熙青花之品,亦有極粗者」。
五.嘉慶當前的青花瓷(1796——1911年)
1.制型:薄重笨拙,線條生硬。瓶罐有飾耳的製做圓法,如夔鳳耳,蝙蝠耳、獅首耳、雙龍耳、鹿頭耳等。新的品種有:青花鄧罩、葯瓶、臉盆、壁瓶、痰盂等。
2.工藝:粗糙,足根圓而粗,建胎不粗,薄薄不勻。
3.胎釉:胎量詳實而脆,稀度不強,硬度不敷。釉色細薄,不敷津潤津潤。道光時釉面有海浪紋、不服整,光緒時部門有桔皮紋。
4.青花:收色斑斕少,白洋閃灰多,個別閃灰褐色。總的特面是具有流落感,底釉較薄。閃現洋藍,呈色流落扎眼。
5.紋飾:不敷粗細。凶祥圖案盛行,勾蓮圖的盤碗較多,禍祿壽三星圖,初於雍正,同治、光緒時刪多,蝙蝠、壽桃、麒麟送子,借有五禍捧壽(團壽字)。道光後,帶有瓜蝶畫在一路,意為瓜迭綿綿。借有金魚、鴿子、狗、貓等。
6.款識:帝王年號款。嘉道時楷篆兩用,咸歉後多為楷書。圖記款,有蝙蝠、壽桃、百結等,各朝而異。嘉道時畫雙蝠,道光咸歉時蝙桃各一,咸歉時二壽桃,同治時一壽桃,道光當前有百結。
4. 各時期青花瓷器都有什麼特點
各歷史時期青花瓷的特點:
(一)唐青花 唐代的青花瓷器比較少見。目前較統一的說法是,唐青花主要是由唐三彩的藍彩釉轉變而來的。它的主要特點是:
1,白瓷。2,釉下有點鈷藍。3,它的燒成溫度在攝氏1300度以下。
(二)宋青花 青花經過唐朝的初創期以後,並沒有迅速發展起來,而是走向了衰敗。所以現代社會中的宋青花也不多見。但宋青花的學者對各種遺跡的發掘確定了宋青花的幾個特點:
1。宋青花的胎質一般較粗,多為灰白色胎。也有部分宋青花胎質細膩,胎色潔白。2。宋青花的青花發色為藍黑色或者藍灰色。青花呈色不鮮艷,有的甚至會帶著黑。3。宋青花的紋飾主要有菊花、牡丹、花草紋、樹木、圓圈紋、波浪紋和文字等,紋飾簡單,僅在少數器物上有比較復雜的紋飾。4.宋青花多為實用器物。
(三)元青花 元青花瓷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大相徑庭,實在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時也使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心。
1.胎體較厚重、胎質堅硬。2.元青花的釉色白中微閃青,瑩潤透亮。有的會呈現出帶透明的玻璃質感。3.元青花的鈷料有兩種,一種是進口的蘇麻離青,這種料發色濃重鮮麗呈青翠濃艷;另一種是國產的青料,產料青花發色呈藍中泛灰,發色沒有蘇麻離青料那麼鮮亮。
(四)明清青花 明清時期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
首先在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這時的藝術品以製作精美著稱;到了清康熙時更以著名的「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展到了巔峰,並且大量出口到外國;而到了清乾隆以後因為當時的皇帝更重視粉彩瓷的發展,所以逐漸走向衰退,雖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但最終無法延續康熙朝的盛勢。但總的說來,明清時期的青花瓷製作精美,燒造技術成熟,製作廣泛,造型極為豐富。瓷胎質量很高,胎體堅白細潤,釉面質量完美,釉質瑩潤細膩、透亮光潔,青料墨分五色、七色、九色之多,畫工生動細膩,寫實性強。其製作水平代表了中國古代青花瓷製造的巔峰。
實際上在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器還要按照朝代進行區分,因為的各個時期的青花瓷器還是有差別的。謝謝
5. 青花瓷器的優點是什麼
青花瓷器「青花」是指應用鈷料在瓷胎上繪畫,然後上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呈現藍色花紋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器的燒製成功,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它的優點是:①著色力強,色彩鮮艷,呈色穩定。②青花是釉下彩,紋飾永不脫落。③鈷原料儲量豐富。④白地藍花,明凈素雅,由於用色的深淺濃淡,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
6. 中國最早的青花瓷器是什麼時候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
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7. 青花瓷器指的是什麼
青花瓷器是指應用所謂「青鈷料」在瓷坯上進行繪畫,然後著上透明的高溫釉,在高溫下一次燒制而成,呈現藍色花紋圖案的釉下彩瓷器。
8. 青花瓷器有多少年歷史了
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在現考古階段,青花瓷的誕生能追溯到唐朝,元朝的青花瓷達到成熟。
一、唐朝青花瓷初現,宋朝青花瓷沒成火候。
在考古發掘中,已經在唐朝的墓葬中發現了青花瓷的碎片,在南京博物館有藏品。因為發掘的量少,所以證明青花瓷在唐朝不是流行品。宋朝的瓷器行業非常發達,光是官窯就有很多,而且瓷器種類繁多,有青瓷、黑瓷、白瓷等,其中青瓷中的冰裂紋尤其獨特,即光潔的瓷器上有冰裂般的紋路。青花瓷在其中並不出彩,而且燒制技術也不成熟。
二、青花瓷技術成熟在元朝,隨後青花瓷享譽盛名百年。
元朝時期,我國民眾的文化發展還是比較發達,青花瓷的燒制技藝在江西景德鎮也獲得突破,終於能夠量產出有品質的青花瓷。到了明代,青花瓷非常受到皇室家眷和官場中人的喜歡,青花瓷簡潔淡雅的青花也成為其一大特色。
與此同時,青花瓷的盛世是我國古代勞動民眾通過汗水締造而來,近代以來,青花瓷器一度暢銷海外,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優質符號,未來青花瓷器也能走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