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比喻十分靠近的鄰邦(國家)的成語
天涯比鄰
拼音: tiān yá bǐ lín 簡拼: tybl
解釋: 雖然相隔極遠,但近如鄰居一樣。
出處: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拼音: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簡拼: hncl
解釋: 四海之內有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象鄰居一樣近。
出處: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② 為什麼日本稱為一衣帶水的鄰邦
和平的時候稱一衣帶水的鄰邦,爭戰的時候稱虎狼之國.
③ 中國鄰邦好友那些國家
1、巴鐵
中國真正的盟友比如巴鐵,它是全世界公認對中國最好的國家,在中印對峙的時候,巴鐵願意為了中國主動和印度開戰,在巴鐵國內到處都是政府宣傳中巴友好的標語,兩國邊境也是唯一不設防的國家,可見兩國的真正友好態度。
2、伊朗
當然除了巴鐵之外,還有一個國家對中國也是真心的,那就是伊朗。伊朗這些年對中國的合作是越來越緊密,大量的軍事武器都是首選中國,同時還將本國最重要的石油開采權交到了中國手中,要知道伊朗是美國最不敢惹的國家,而中國和伊朗的合作,也是美國最不想看到的。
3、奈及利亞
非洲也有很多國家和中國是真心實意的,比如奈及利亞。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經濟綜合國,而它們的軍事武器都是來自中國,同時當地士兵的訓練方式都是來自中國,被稱為海外的第二解放軍,可見兩國的關系多麼深厚。
中國主要的十個盟友國
1、緬甸。緬甸的軍事基本都是中國在支持。緬甸的先進武器,幾乎都來自中國,而且緬甸八成的經濟也是中國支撐起來。
2、朝鮮。現在90%以上外援來自中國。就像前不久一個剛剛叛逃到韓國的朝鮮原高級官員所說的那樣,如果中國停止或切斷了對朝鮮的援助和保護,朝鮮的金家王朝就會立刻垮台。
3、巴基斯坦。第二次印巴戰爭始,中國與巴國的關系由親密的鄰家感情升華成鐵板兄弟。巴國需要中國的護衛,而中國也需要巴國的戰略配合!從中國援巴抗印到巴在國際舞台為中國正義發聲,肝膽相照,患難與共,連美國—以色列組合亦嘆為觀止!
4、柬埔寨。中柬兩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歷史上的古中國已經對柬產生了廣泛的政治影響力。中國幾代領導人與西哈努克國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為兩國關系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軍事基礎。
5、哈薩克。哈薩克總統曾對中國國事訪問,一項重要的使命是為該國尋求軍事和政治保護。為此中國和哈薩克雙方簽署了《中哈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條約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款,那就是哈薩克自願放棄核武器,中國向哈薩克提供軍事保障。
6、寮國。中國和寮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1989年中老關系正常化,雙邊關系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衛生等領域的友好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雙方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密切協調與合作。寮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立場,支持中國人民和平統一大業。
7、不丹。不丹是中國的西南鄰國,與我西藏地區語言、風俗、文化相近,歷史聯系悠久。中不迄未建交,但保持友好交往。1971年,不丹投票贊成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8、尼泊爾。國家主席江澤民對尼進行了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共同確立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世代友好的睦鄰夥伴關系,將中尼友好關系推向一個新高潮。1997年11月,陳慕華副委員長對尼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9、孟加拉國。中孟建交後,兩國軍事合作密切。兩軍領導人經常互訪,推動了兩軍友好合作關系的不斷發展。
10、斯里蘭卡。中斯友好交往歷史悠久。1950年斯政府承認新中國。1957年2月7日兩國建交。此後,中斯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高層往來不斷。
④ 中國的鄰邦友好國有多少各是什麼國家
沒什麼鄰邦友好國家 都是在相互利用 朝鮮和中國關系好是有由於窮得靠著中國的援助才能和韓國人對著干 屬於無賴吃大戶類型 實際放上並不吧中國放在眼裡。俄國由於在歐洲和鄰國關系不好蘇聯時代得罪了不少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為了防止北約圍堵自己就得在找個強大的盟友所以就支持中國說是支持實際上也並不希望中國一家獨大。巴基斯坦的情況和朝鮮相似主要是為了防備宿敵印度,大樹底下好乘涼。越南,蒙古更談不上。越南一直吧中國視為北方強大的對手,特別是南海利益問題。蒙古由於被清朝統治過感覺是在做中國人的奴隸一般,於是獨立後一直排斥中國,就像中國人恨日本人一樣仇恨中國人,蒙古人覺得清朝時並入中國的版圖是最大的恥辱,因此獨立時出現了像熱那亞那樣的分裂分子,最後終於實現了民族的解放了,不再受中國人的奴役了。所以對中國人也一向看不上眼,就像咱們看日本人不爽一樣。至於友好鄰邦沒幾個,說是好朋友也只能是表面上的朋友,還是那句話用到你的時候你是爺,用不著你的時候你是孫子。
永遠不存在永恆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要說友好鄰邦,只要不當面對我國對立的都可以算是友好鄰邦像美國 俄國 朝鮮 蒙古 哈薩克 韓國 日本 越南 巴基斯坦 印度等國只要敵我雙方不發生大的敵對的沖突那就算是友好鄰邦。當年七七事變之前中日也可以成為友好鄰邦。這就是政治
⑤ 為什麼稱中國和日本是是「一衣帶水」的鄰邦
一、原因
1、地緣因素
在距今一萬年前,亞歐大陸同日本列島還是連在一起。在一萬年以前,第四紀冰期結束,整個地球變得溫暖濕潤起來,海平面上升,才使得日本海區域以及至台灣海峽這一區域變成大海,才把兩地分隔開來。
2、歷史因素
3世紀中葉,其境內出現大和國。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至今,日本還保持著許多和中國相似的地方。
3、文化因素
自古以來,中日兩國就交往頻繁,一直以來互為友好鄰邦。只是近代以來,日本軍國主義崛起對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帶來深重的災難。
二、一衣帶水的基本釋義
原指像衣帶那樣窄的河流。後用以形容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仍像隔一衣帶,極其相近。
(5)鄰邦擴展閱讀
「一衣帶水」的典故
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稱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於統一中國,在北方實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國力大增。而當時長江南岸的陳朝後主陳叔寶卻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雖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卻依恃長江天險,並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僕射高熲詢問滅陳的計策,高熲回答說:「江南的莊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們在他們的收獲季節,揚言出兵,他們一定就會放棄農時,屯兵防守;他們作好了准備,我們便不再出兵。
這樣來幾次,他們便不會相信。等他們不作準備,我們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們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糧食不像我們北方屯積在地窖中,而屯積在茅、竹修建的倉庫中,我們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燒毀它,如果連燒幾年,陳朝的財力就大大削弱了,滅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採取了高熲的計策,經過七年的准備,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陳。出發前,他對高熲說:「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夠因為一條像衣服帶子一樣狹窄的長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裡的老百姓嗎?」
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向陳朝的都城建康發動猛烈的進攻,並很快就攻下建康,俘獲了陳後主,滅掉了陳朝。
⑥ 韓國為中國鄰邦,自古以來就與我國交往頻繁,請找出兩則歷史事實說明
秦漢,朝鮮半島的三韓與我國開始有文化經濟等往來。
唐時,滅高句麗,助新羅滅百濟,統一朝鮮半島。
自元朝至清朝,朝鮮半島一直是中國屬國。
朝鮮半島直至15世紀才有自己的文字,以前都用漢字。
戰國後期,燕國攻打箕子朝鮮,佔領了遼東半島等大片領土。
在蒙古的蹂躪下,高麗王室與蒙古通婚,漸漸的親蒙。這引起全國官吏和百姓的不滿。明朝建立後,高麗的大臣李成桂在官吏和百姓的擁護下,推翻了高麗政權,建立了親華的新政權。新政權請明朝皇帝起名字,洪武皇帝朱元璋親自起名為「朝鮮」。這是朝鮮半島上第三個以朝鮮命名的政權:李氏朝鮮。
滿清佔領全中國後,朝鮮在暗地裡准備「反清復明」,但勢力太弱,從來沒實施過。朝鮮一直使用明朝的「崇禎」年號。
萬曆年間,日本侵略朝鮮,明朝出兵,抗日援朝,趕走了日本人,保護了朝鮮。
⑦ 鄰邦的含義
1. 亦作「鄰邦」。1.相鄰的國家。 《韓非子·說林上》:「 智伯 必驕而輕敵,鄰邦必懼而相親。」 明 費信 《星槎勝覽·東西竺》:「田瘠不宜稼穡,歲藉鄰邦淡洋米穀以為食。」 清 薛福成 《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若 中國 既失藩屬於前,又蹙邊境於後,非特為鄰邦所竊笑,亦恐啟遠人之覬覦。」 2. 指相鄰的地區。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工役則募之鄰邦,特厚酬庸之值。」 元 吾丘衍 《送翼之回吳》詩:「 三吳 亦鄰邦,一水非遠程。」
http://ke..com/view/896537.htm
⑧ 唐朝應該是鄰邦所有國家的爸爸。
分時期 每一個朝代到後期都不給力了,。
⑨ 鄰邦好友與好友鄰邦的區別
鄰邦好友,應該是指仙林國家裡面對自己關系比較好的人。
友好鄰邦,應該是指相鄰的兩個國家關系很好。
⑩ 鄰邦必懼而相親
意思就是:鄰國害怕就自然會相互團結。
最好能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出處:
《韓非子·說林上》
《智伯貪得而亡》
智伯索地於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無故請地,故弗予。」任章曰:「無故索地,鄰過必恐,彼重欲無厭,天下必懼,君予之地,智伯必驕而輕敵,鄰邦必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國,則智伯之命不長矣.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驕智伯。且君何釋以天下圖智氏,而獨以吾國為智氏質乎?」君曰:「善。」乃與之萬戶之邑,智伯大悅。因索地於趙,弗與,因圍晉陽,韓、魏反之外,趙氏應之內,智氏自亡。
【譯文】
知伯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給。任章問他道:「為什麼不給他呢?」桓子說:「無緣無故來索要土地,所以不給。」任章說:「沒有緣由就索取土地,鄰國一定害怕;胃口太大又不知滿足,諸侯一定都害怕。假使你把土地給了他,知伯必定越發驕橫。一驕橫就會輕敵,鄰國害怕就自然會相互團結。用相互團結的軍隊來防禦對付輕敵的國家。知伯肯定活不長了!《周書》上說:'想要打敗他,一定先要幫他一把;想要奪取他,一定先要給他一點。'所以您不如把土地給他,以便使知伯越來越驕橫。您怎麼能放棄和天下諸侯共同圖謀知伯的機會,卻偏偏讓我國成為知伯的攻擊對象呢?」魏桓子:「好吧。」於是就把一個有萬戶人家的城邑給了知伯。知伯很高興,於是就又向趙國索取蔡、皋狼等地,趙國不答應,知伯就圍攻晉陽。這時韓魏從國外反擊,趙氏從國內接應,知伯於是是很快就滅亡了。後來韓趙之間又發生爭執。韓國去向魏國借兵說:「希望能借給我軍隊來攻打趙國。」魏文侯說:「我和趙國是兄弟之邦,不敢遵命。」不久,趙國又向魏國借兵去攻打韓國,魏文侯說:「我和韓國是兄弟之邦,不敢遵命。」兩國都沒借到兵,就生氣地返回本國。過後才知道魏文侯在中間替他們講和,因此,都來朝拜魏國。
【評析】
謀士的高明就在於能夠反常思維,而且看問題看得長遠。一般人面對知伯的無理要求第一反應就是拒絕,但是謀略家們就具有不同於常人的心態和思維,用表面的、暫時的曲意逢迎換來最終的勝利和報仇雪恨。這種迂迴曲折的思維方式,是謀略的一大特色。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也會遇到眾多狂妄自大的人,對待這類人大可不必直接頂撞,我們完全可以在忍耐等待中尋求眾人的支持,因為狂妄自大,必然招致眾怨,引起眾怒。多行不義必自斃,看你橫行到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