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蝗蟲論的上海版蝗蟲論
自從上海戶籍新政實施後,大量外來人口湧入上海,使得上海本地居民諸多權益受損,也造成上海諸多社會問題,如:交通擁擠、犯罪率上升、外來人口在公共場所不文明行為以及文化與價值取向沖突等等,使得部分上海市民對外來人口產生了不滿。2012年,由於「異地高考」問題持續發酵,15歲非上海籍女孩占某因不願意就讀職業技術學校。10月25日,占家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在大沽路100號上海市教委門前進行所謂「異地高考約辯」,而此違反中國法律的行為遭到了上海不少市民的抵制,雙方發生沖突,其父親佔全喜後來向《瞭望東方周刊》說有多人高喊「蝗蟲滾出上海!上海不需要外地蝗蟲」。
B. 為什麼外地人都要貪上海戶口
1,很多在上海的外地人為小孩上學方便,因沒上海戶口好的學校上不了,要不就要花很多錢。2,很多外地人在上海工作都得不到上海戶口的待遇。3,因上海市福利好啊,但必須有上海戶口。
C. 占海特的學習經歷
快樂童年
占海特4歲半跟隨父母來到上海。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她大部分時間都過得開心快樂。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堅持沒給她報各種「興趣班」;讀小學時,又被離家不遠的一所公辦小學錄取,讀五年級時,還被選入了沖刺「名牌」初中的重點班。但上海學生就讀初中採用就近對口入學方式,所謂沖刺「名牌」初中的重點班說法仍待考證。
中學時期
但在小學畢業時,她第一次遇到了戶籍帶來的煩惱,很多好一點的公立初中都不招收非上海戶籍的學生。她所在的重點班的同學大多考入了市內各名牌初中,作為「非滬籍」生的占海特要麼接受統籌分配,就近入讀一般甚至較差的公辦初中,要麼選擇民辦「名牌」初中。最終她考入了浦東一所質量不錯的民辦初中——上海新竹園中學。
進入一所自己滿意的中學後,占海特繼續著自己的快樂生活。前期學習壓力不大,學校和班級里經常搞一些文化、體育和親子活動,占海特覺得整個班級經常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
在學校里組織的各種演出、聯歡會中,她和年級里四個同學組成的拉丁舞組合,每次都必然會登台亮相,而且是經常作為壓軸節目。她和班裡關系不錯的幾個同學,還創建了一個學生社團,用柏拉圖的《理想國》為社團命名,不少課外好友也加入了這個社團;喜歡參加課外活動的占海特還成為了學校廣播站的第一屆廣播員。
占海特說,她初中的生活整體來說是豐富多彩,而又十分有趣的。但在七年級的時候,一位天津籍的班主任老師提醒她說:「你沒有上海戶口,可能要回老家中考。」得知這個消息後,她的學習興趣開始減弱,成績也在下降。在家人的勸慰下,占海特的成績慢慢有所回升。轉眼就到了九年級,中考報名的各種文件和表格陸續下來了,但占海特每次都被排除在外。
輟學
對占海特來說,老家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她出生在珠海,其名字就是取自於「珠海特區」的中間二字。她一直將珠海視為自己的第一故鄉。但在珠海她同樣不能參加中考。真正能夠讓她參加中考的地方在江西——她長這么大以來待過總共不超過兩個月的地方。自從把奶奶從江西老家接過來後,她更沒有機會回去。
回老家中考這件事她一直埋在心裡沒有告訴父母。其實,她不知道,早在上初中時,教委就給家長發過一張告知書,內容是沒有上海戶籍不能在上海參加中考。父母在上面簽了字。這件事,父母同樣一直瞞著她。
得知這個消息後,她的學習興趣開始減弱,成績也在下降。爸爸佔全喜得知原委後安慰她說:「不用擔心,到時政策會變的。」當時,呼籲放開異地高考的呼聲日漸高漲,在每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異地高考改革都會成為代表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春節後,老爸開始帶著她到上海市政府信訪辦上訪,信訪辦的人讓父女倆去教委。一位負責接待的教委工作人員不緊不慢地對她說,去讀中職校吧,不願意就回老家。
最終全班只有她一個人沒有資格參加上海中考。參加中考無望的占海特5月份提前回家,成了一名輟學少年。
輟學後的學習
輟學後,占海特一直在學習,語文她覺得在微博上就能學得很好,對語言的能力有很大提升。英語在家幾個月來也突飛猛進,因為她看英文文章、名著、視頻,還有英文維基網路,各方面都讓她的英語提升得非常快。她已經把高中數學的課程都學完了,在看美國的高中數學課程。歷史方面,世界歷史、中國歷史、美國歷史,包括美國的獨立戰爭,她都一直在學習,感覺進步很快。
D. 廣冊異地高考新政
12月6日是星期四,全國中小學正常上課。可是,家住上海市浦東新區、今年15歲的女孩占海特只能在家自學。
進入12月,各地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網上報名工作陸續開始。按照教育部等四部委《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全國31個省(區、市)年底前出台具體政策的倒計時已然開啟。占海特更是期待方案的出台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滬女孩拒回原籍中考被斥「蝗蟲」
占海特的名字,取自「珠海特區」,那裡是她的出生地,也被她視為「第一故鄉」。上海被小海特視為「第二故鄉」。
「求學時,戶籍的影響無處不在。」占海特的戶籍隨父母落在江西九江。上幼兒園時,她要為此繳納贊助費,小學時會交借讀費。第一次明顯的戶籍尷尬,是在她升初中時。很多好一點的公立初中都不招收非戶籍生,占海特只能接受統籌或就近分配。最後,占海特通過考試考入浦東一所民辦「名牌」初中——上海新竹園中學(3000人報名,錄取200多人),學費每年1.2萬元。
「海特不僅成績好,而且各方面都很活躍,但班主任老師無意中的一句『你沒有上海戶口,可能要回老家中考』,讓她開始沉默。」海特的父親佔全喜回憶說。後來,他安慰女兒:「不用擔心,到時政策會變的;政策不變的話,就寫信給政府。」轉眼就到了初三,占海特的成績有了上升,但同學們紛紛收到中考報名的表格、文件等,占海特卻一份也沒有收到。
占海特班上非滬籍的同學,大多通過獲取戶口、藍印戶口(2002年以前上海市買房送戶口)、引進人才子女、港澳台居民身份、外國護照等獲得中考、高考的資格。「也不是沒有辦法,比如假離婚,而後找個上海人假結婚,就可以讓孩子獲得戶籍;或者通過假收養取得上海戶籍;甚至移民非洲取外國護照。費用都在數萬不等,這樣孩子可以取得上海中高考資格。但是我絕不會這樣做,因為這違背了做人的准則、擊破了道德底線。」佔全喜說。
占海特和家人開始高調爭取中考機會。2012年初,佔全喜帶占海特多次去上海市政府信訪辦、教委,十幾次跑下來,教委依然回復:「去讀中職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吧,不願意就回老家吧。」然而,老家無人能照顧占海特,她的外婆照看著舅舅們的4個留守孩子,祖母身體不好,祖父已去世。「十幾年來,除了參加集體活動,我沒有一天離開過父母親。」占海特不願離開父母,也不願去上中職校。
5月,占海特離開學校在家自學;6月,絕望中的占海特開始上網發微博呼籲教育公平,爭取隨遷子女在學籍所在地參加中高考的權利。她的遭遇,得到諸多同情、關注。特別是8月底,國務院辦公廳要求31個省、市、區年底前因地制宜出台異地高考具體政策,解決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高考的問題之後,占海特的博客、微博人氣更高。
然而,她也遭遇了一些戶籍人士的攻擊。一些上海網友貼出認為她是「異鬧」,「不愛自己的家鄉,純屬無賴」、「實質就是想佔北京上海的便宜」等帖子。占海特不服氣,在微博上向滬籍人士發出約辯邀請。
10月25日的約辯,占海特至今記憶猶新。「支持我的家長有30多人,反對我的戴著口罩、墨鏡,拿著大型攝像機的也有近30人。他們一直在罵人,高呼『蝗蟲滾出去』、『保衛家鄉、保衛上海』,還一邊做出奧特曼雙手交叉的手勢。」
新政會否引發新不公
戶籍人士對非戶籍人士參與高考訴求的反對,並非上海獨有。
今年10月,北京市也有部分京籍家長找到了北京市教委表達反對之意。家長們擔心,放鬆對非戶籍人口高考的限制後,無助於實現教育公平,反而會引發更多高考移民,對本地生源不公平;會對社保資源造成沖擊,導致一線城市房價更高、道路更堵,令居民幸福指數下降。
「其實資源本來不都是本地人的,外地人也在創造資源。外地人到上海北京建房子、賣菜、做清潔……也在為這些城市作貢獻。不能因為戶籍上的差別就區別對待,說外地人在搶占資源。」占海特說。
據了解,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2億人已離開戶籍地工作和生活。據統計,2010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小學和初中就學的人數達到997.1萬。
能否允許這部分孩子就地參加中考高考?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高考這個指揮棒上,隨著年底教育部原則上要求各地出台異地高考期限的臨近,各地的「異地高考」方案備受關注,持續升溫。
據媒體報道,進入12月,各地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網上報名工作陸續開始。31個省(區、市)年底前出台具體政策的倒計時已然開啟。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黑龍江、安徽、山東、江西4省明確異地高考標准;北京等24個省市也已經正在審批或執行中,其中,上海、廣東、江蘇等1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將於年底前公布。4個標准明確的省份中,黑龍江要求有高中學籍且高中連續就讀3年以上,父母有合法職業居所(含租賃);山東要求有高中學籍、完整就讀三年;安徽的唯一要求是「高中階段完整學籍」;江西條件最寬松,即要求隨遷子女在該省高中階段具有一年以上學習經歷並取得學籍。
「這4個省份之所以出台政策早些,主要是因為其是『高考移民』輸出地區,而非重點流入地區。」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熊文釗告訴記者,各地之所以觀望猶豫,主要是在考量會否對本地生源的既得利益造成損害。
最「難產」的,是「北上廣」。近日,北京教育考試院表示,報名參加北京2013年高考的考生須具有本市正式戶口;廣東明確表示,2013年高考報考者必須具有廣東省常住戶口。上海市政府法制辦公布的《關於上海市居住證管理辦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中把居住證分成A證、C證、T證和臨時證,A證需要達到一定積分,同學歷職稱掛鉤,要參加社保。只有A證持有者的隨遷子女才可以就地參加中高考。
「如此掛鉤,95%以上的上海隨遷子女中高考的權利如何保障?作為隨遷子女,我們在城市中普遍處於弱勢地位,我們不指望得到政府照顧,只希望得到平等的升學機會!」12月2日深夜,在草案徵集意見截止前,占海特趕寫了提交給上海市法制辦的一封意見書,落款是「少年公民占海特」。
在意見書中,占海特表示,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締約國應確保不違背兒童父母的意願使兒童與父母分離」,中高考的戶籍限制讓太多孩子被迫與父母骨肉分離,返鄉參加中高考,必須立即廢除。
「草案規定得太苛刻,明顯讓孩子們『拼爹』。而孩子也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怨恨情緒。」佔全喜表示,以學籍為參加異地高考標準是最合理的。這也是占海特的期待。
高招配額特權是症結
人們對新政施行後「高考移民」的擔憂也並非杞人憂天。熊文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管異地高考方案怎樣,只要有高考『窪地』,就會有人前赴後繼去北上廣移民。」
「我說的高考窪地,主要是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在考試資源和招生配額方面獨占優勢,特別是北大、清華的錄取名額分配方面。」熊文釗說。
這種觀點,有數據為證:2010年山東省共有高考考生57萬人,北大、清華在該省招生計劃分別為54人和75人,山東考生考取北大的幾率低於萬分之一,考取清華的幾率為0.013%;而北京當年的高考生總數為76007人,北京考生考取北大的幾率為0.32%,是山東考生的近40倍;考取清華的比例則為0.29%,是山東考生的22倍多。
根據長期關注教育公平的武漢大學教授洪可柱測算的數據,20多年來,清華、北大在湖北每校每年招生人數不足百人,在北京每校每年招生不低於500人;湖北考生上清華、北大的平均分數,比北京市高160分,最高時達220分。
「高校招生『實行分省考試十配額制』是不公平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熊文釗分析說,部屬高校位於地方,在土地、資源等方面都需要地方財政支持,所以難免要向地方傾斜。考慮到「就近入學」的因素,當地學生比例略高一點是正常的,但明顯過高便不合理。
在熊文釗看來,北京、上海等地考生享有的高校招生配額方面的特權,是「異地高考」方案難產、「高考移民」無法杜絕的症結所在。配額制度還導致了新的傾向:在1977年至1987年,北京大學中的農村生源佔30%;眼下,這個比例已經不到10%,明顯下降。
熊文釗認為,教育部要求各地拿出異地高考方案是不現實的。最好的辦法是,由教育部制定統一試卷、統一考試、按分數高低統一錄取的高考制度,「可以借鑒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模式,錄取結果只與筆試、面試成績等有關,大家覺得在哪裡考都一樣,更用不著為此移民。」
他建議,統一考試、統一分數線錄取後,各地教育部門可以出台配套政策,要求高校對少數民族、本地有特長等考生予以適度傾斜,這一點,也可以通過面試來實現。
熊文釗表示,教育機會、社保條件是目前捆綁在戶籍制度上的兩項內容,如果全國統一高考制度能出現,便二者去其一,距離戶籍制度恢復人口信息功能也為期不遠了,「希望高層高度重視這一問題,推出全國統一的高考制度,北上廣問題便迎刃而解。」
采訪的最後,占海特的爸爸向記者描述了理想的教育制度:「無論戶籍、非戶籍,還是同戶籍之間,所有的孩子都能無差別地享受均等的基礎教育資源和公平的升學機會,這樣孩子才會開心、幸福。」
E. 占海特的母校定水路小學是破敗的學校求詳細介紹,想了解下占海特在上海吃了多少苦
到網路貼吧
占海特 吧
去看一條帖子「支持占海特的,請問你們去看過定水路小學嗎」
帖子裡面有照片的,我覺得是一所非常漂亮的學校
占海特在上海吃了多少苦?
她會吃苦嗎?她千里迢迢到上海是來吃苦的嗎?世界上會有這樣的人嗎?如果上海不好他會千方百計賴著不肯走嗎?
思維正常的人都可以分析分析
F. 把一個最簡分數分子加9分母乘6約分後得6分之5求原來的最簡分數是多少
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是平等的, 然而在中國上海, 一名無辜女中學生因為沒有上
海戶籍而不能參加中考,並綴在家。 這件事讓人看了就心酸;
拿父輩的戶籍來限制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只有中國才有這樣的事;
當地政府居然與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抗爭, 只有中國才有這樣的事;
孩子是無辜的,應該享受平等的教育, 然而在中國卻不能, 只有中國才有這樣
的事。
以下故事是真實的:
占海特,女,江西九江人,1997年出生於珠海,2002年隨父母到上海。幼兒園、
小學、初中均在上海就讀,今年5月初中畢業前夕,因非上海戶籍無法參加中考
輟學在家,開始自學高中課程。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一切都很順利。她成績
優異,學校組織的聯歡會上,擅長拉丁舞的占海特經常壓軸登場。
她關心時事,及時將十八大報告里關於教育公平的論述轉到博客。占海特不希望
異地高考與父母職業、收入、納稅、房產、社保等掛鉤。她擔心:若如此,窮人的
孩子何日才會有出頭之日?如何才能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占海特現在除了自學高中課程,偶爾會跟著老爸一起上訪。她也是為異地高考權
利而上訪的人中年齡最小的。盡管希望從未真正降臨過。
今年6月,占海特開通微博,並和父親佔全喜以多種方式高調爭取異地高考權利
,成為為異地高考權利而上訪的人中年齡最小的。在獲得眾多類似遭遇者支持的
同時,她也被抵制異地高考的本地人稱為「蝗蟲」。
G. 占海特的爭議觀點
占海特有自己的偶像,不是劉翔和姚明,而是昂山素季和馬丁·路德金。
當15歲的占海特與父親出現上海市大沽路100號時,被數十人擋住去路。
「滾回江西去!」6月,占海特開通微博,公開爭取隨遷子女在學籍所在地的中高考權利後,這些刺目的字眼常常出現在評論里。她邀請京滬籍人士參加公平教育機會的辯論,一群自認有話要說的「奧特曼」應約前往。
然而,辯論根本無法進行,因為,雙方水火不容。一位「奧特曼」、某央企的設計總監老崔事後告訴時代周報,當日,他們除了呼喊「上海不要外地蝗蟲」,占海特的父親也高呼「我們才是真正的上海人,你們排外思想都OUT了!」
「上海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幾代人勒緊褲腰帶積累而得,我們認為,應先滿足上海生源的需求,同時,也歡迎外地人,但設立適當的門檻並不過分。」老崔認為,占海特一家未能在上海落戶,問題在於自身,而非戶籍制度。
而占海特認為,上海的教育資源過剩,那些滬籍人士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肯施捨給非滬籍人。
這場對峙因為媒體的介入迅速引發廣泛熱議。公開資料顯示,人口流動頻繁的中國擁有留守兒童5800萬、隨遷子女2700萬,他們中的不少人希望放開異地高考;而在北京、上海,又有一大群京滬籍人士旗幟鮮明地捍衛自己的利益,堅決反對。 就和名字一樣,占海特有些特別,有別於大多數同齡的上海本地孩子,因為她還有一個8歲的弟弟和2007年出生的妹妹。這個家庭嚴重超生,且進入上海後,一直偷逃各種稅收,導致同期相同情況的早就獲得上海戶口。
按照現行規定,上海市要求對個人的學歷、就職、個人所得稅等7大類指標進行打分,分數達到一定水平者方可落戶,而超生者幾乎一票否決。
對此,「奧特曼」和占海特的意見分歧顯而易見。前者認為,這是占家違反基本國策後應得的懲罰,而在深受父親影響的占海特看來,沒有滬籍就不能在上海參加中高考更是荒唐的。事實上,上海大部分隨遷子女屬於獨生子女,絕大多數(90%以上)亦不可以參加上海中考。
據佔全喜介紹,早在1994年,他便辭去了江西鐵路系統的工作,南下珠海,倒騰了幾年保險、股票,並經營一家雜貨店。2002年銀行提高利息後,保險業的營生比較艱難,他便開始關註上海浦東,並最終舉家遷滬,做起了電信代理的生意。
那一年,占海特不足5歲。因此,自她記事起,同學、老師、朋友、父母都住在上海,而江西老家只是一個逢年過節才回去的地方。「我是上海人!」接受采訪時,占海特告訴時代周報。
但在小學的最後一年,占海特還是發現,較好的公辦中學都將與自己無緣,包括心儀已久的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分校,因為,從戶籍上看,她是江西人。
此後,相當一段時間里,這個十歲出頭的小孩非常困惑。她甚至給上述中學的捐資者李嘉誠寫信,「為什麼他們能接受『非上海戶口』的李爺爺的捐資,卻拒絕我這個『非上海戶口』的學生的求學?」
按照佔全喜的說法,他家的氣氛非常民主,如果孩子對某一些事情有看法,他會鼓勵其找到當事方發表意見。在如此的環境中,占海特很早便有了維權意識。而2012年6月,本應參加中考的她最終沒有等來上海的政策變革。於是,她輟學了,成為全國爭取異地高考權利的上訪者中年紀最小的一位。
不過,占家的遭遇也飽受質疑,一位不久前通過人才引進渠道落戶的滬籍人士告訴時代周報,占家認為,這些游戲規則通通不對,全都需要改革,這對於遵守規則者來說公平嗎? 「我生於珠海……小學時自認珠海人,中學時才認同自己是上海人。現在有人告訴我,你不是上海人……必須回老家參加中考,留在上海只能讀中職校。各位老師、叔叔阿姨,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占海特發布第一條微博,配圖上,她舉著一張白紙,上書六個紅字—還我中考權利。
「微博是最後一根稻草。我別無他選。」占海特如此解釋自己的行為。
實際上,在題為《教育公平我的夢想》的博客文章中,占海特坦言,「不是我不願意去(江西),也不是我不敢去。老家沒有一位同學,沒關系,可以從零開始;老家的教材和考試科目(與上海)不同,沒關系,可以慢慢趕上;老家沒有可靠的監護人,沒關系,這樣反而更加自由;老家的老師要求更嚴,沒關系,我不怕!」
「我之所以沒有回去是因為不想妥協。」占海特說。
即便如此,選擇還有很多,比如,假結婚。11月下旬,時代周報記者就聯繫到一位年輕女士,自稱單身並擁有上海戶口,願意幫助記者解決浙江戶籍的孩子在滬讀書問題,但要收費3萬。
而占海特還曾從好友口中得知,一位與她處境類似的同學,其父母絞盡腦汁,最終通過各種方法成功移民非洲,此後,她便可憑借留學生的身份參加難度遠低於普通高考的選拔考試,從而進入中國的大學。
「我自己的『問題』我清楚—認死理、一根筋,那些事情我做不來。」最終,佔全喜選擇了「做得來」的上訪,實際上,早在女兒覺察到戶口問題之前,他就已開始找有關部門表達訴求。
佔全喜說,第一次和女兒提及「上訪」時,他問她是否願意就讀書的問題找上海市領導談談,女兒表現得很高興,於是,兩人便同行了。而對於多次上訪的結果,父女很失望,他們沒有見到市領導,接待的同志只是希望他們盡快在進入中職校和回老家求學中作出選擇。
距離上海市2012年中考只有一周,焦慮的占海特開通微博,並為自己標注了少年公民、因非滬籍失學等關鍵詞。
至今,這個實名賬號已發布700餘條微博,內容多與異地高考相關,而其中表現的遣詞造句的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洞見讓不少人感慨「不簡單」。比如,談及故鄉,微博上寫道,南方是我的第一故鄉,上海是第二故鄉,江西是我的祖籍地和父母的故鄉。非洲是全人類共同的故鄉。
占海特自稱,這些文字並非父親代筆,但他會幫助查詢資料、數據;而某些問題,兩人也會討論。佔全喜還稱,自己已說不過長大的女兒,微博上的言論都是她自己的意思。
不過,老崔堅持認為,這些微博的口吻過於「成人化」,幕後或有操刀者,而且,不少觀點太過激進,並不客觀。而這也成為「光頭黨」持續質疑占海特的主要理由之一。
「起初,我看到那些評論很氣憤,但可能是抗挫折能力天生比較強,很快就無感覺了,我也不會拉黑他們。」占海特說。 盡管如此,上海人與外地人圍繞教育權的指責仍在繼續。占海特更新微博,希望邀請京滬籍人士於3天後參加公平教育機會的辯論,目的是終止無休止的謾罵,讓大家回歸理性。
然而,網傳甚廣的一則視頻顯示,當天,雙方依然忙於呼喊口號,互相指責,一場約辯淪為罵戰,無疾而終。
其實,占海特的核心觀點並不復雜。她在微博中寫道,上海的高考人數連年坐滑梯,從2007年的10.5萬跌至5.5萬,跌幅近半;而中考人數從2002年的18.94萬回落至8.37萬,下降56%。
「上海高中師資寧願賦閑,也不向為城市繁榮付出辛勤勞動和汗水的新上海人的子女開放。」這是占海特得出的結論,並進而呼籲,希望就地中高考政策不要與父母的職業、收入、納稅、房產、社保等掛鉤,否則,窮人的孩子永無出頭之日。
這番觀點贏得掌聲的同時,也招致不小的質疑。老崔就是占海特所謂的「光頭黨」之一,還發起了一個名為「守滬者聯盟」的線下團體。
他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我們歡迎外地人,但上海有戶籍門檻,而且通常來說,一個人只要遵紀守法、勤勞肯干,就一定會有所收獲。而佔全喜有超生及偷稅漏稅的行為,將他排除在滬籍之外並無不妥。」
與此同時,老崔認為,上海的教育資源並非過剩,而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後,基礎教育終於趨於正常,競爭壓力不是太大,孩子有更多時間培養興趣愛好。「若突然讓內陸那些為改變命運而玩命讀書的孩子與上海本地孩子一起參加應試競爭,那麼我們的付出豈不是付諸東流了?」
「如果現階段徹底取消戶籍,放開異地高考,那麼,大量欠發達地區的人口會湧入相對發達的城市,這對於城市管理來說是極大的負擔。全國只有一個上海,它需要包容的東西太多,所以目前,設立一定門檻是必要的,而那些跨不過檻、拿不到滬籍的人應當捫心自問,為何別人做得到?而若發現自己不適合上海,那麼,請選擇更適合的城市。」老崔說。
然而,這一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論調,與占海特的主張,分屬兩個話語體系。他們無法理解對方。
老崔認為,大沽路的約辯只是開端,他們還會繼續反對下去。占海特則樂觀地認為,在所有支持者的推動之下,「光頭黨」將無地立足,改變很快就會到來。而她的父親並不為女兒的輟學過多擔心,他相信,女兒冰雪聰明,未來一定會讀上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