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鄒世昌的介紹
鄒世昌(1931.7.27-)材料科學家,江蘇太倉人。195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1958年獲蘇聯莫斯科有色金屬學院副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曾參加直空閥門甲種分離膜的研製,並擔任工藝組負責人,該成果1984年獲國家發明獎一等獎。在國內較早開展了離子束材料改性與離子束分析的研究工作。在中國最早將離子注入應用於半導體集成電路,首先建立了離子背散射溝道技術,並應用於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研究離子注入硅單晶的激光退火行為,離子注入多晶硅的激光再結晶,並研製成高CMOS器件。
B. 鄒世昌的簡介
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學家,江蘇蘇州太倉人,1931年7月出生於上海。195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冶金工程系,1954年赴蘇留學,1958年在前蘇聯莫斯科有色金屬學院獲副博士學位。回國後一直在上海冶金所(現上海微系統所)工作,歷任離子束開放實驗室主任、所長。先後擔任離子注入和材料改性兩個國際學術會議的國際委員會委員。曾受聘為德國慕尼黑弗朗霍夫學會固體技術研究所客座教授。1986年當選為中共上海市第五屆委員會候補委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2年當選為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現任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並任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會長、上海華虹 NEC電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鄒世昌在六十年代曾負責國防重點任務甲種分離膜(代號真空閥門)的加工成形工作,是成功研製甲種分離膜的第二發明人。七十年代以後在離子束材料改性、合成、加工和分析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工作,獨創了用二氧化碳激光背面輻照獲得離子注入損傷的增強退火效應,用全離子注入技術研製成我國第一塊120門砷化鎵門陣列電路,用反應離子束加工成我國第一批閃光全息光柵,研究SOI材料並製成CMOS/SOI電路,發展了離子束增強沉積技術並合成了氮化硅、氮化鈦薄膜。
C. 鄒世昌的重視人才
20世紀80~90年代年輕科技人員流失的問題相當嚴重。鄒世昌十分清楚面臨的資金不足,住房緊張,陳舊的論資排輩思想等等難題。經過反復思考,到了90年代初,鄒世昌認為是下決心的時候了。
「人才是關繫到研究所興衰存亡的大問題,一個研究單位的競爭能力,歸根到底取決於科技隊伍的素質與水準。作為所長,我在位一天,就要創造一切條件讓年輕人盡快成長起來。」鄒世昌終於說話了。他鐵了心,採取超常規的政策和措施吸引、穩定、留住年輕人,於是天平開始向年輕人傾斜。在晉升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中,至少有20%~30%的比例用於青年科技人員;吸收、選拔他們參加所學術、學位評定、職稱評審3個委員會和擔任各級領導;出國考察要優先考慮年輕人;在住房分配中,青年科技人員的比例不少於20%;對優秀青年人才要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歡迎他們來所;要給青年人壓擔子,要為他們創造脫穎而出的環境與條件。為吸引優秀的年輕人,他逐個找他們談心,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言傳身教,要求他們把發展祖國的科技事業作為自己的責任,同時為他們排憂解難,以真誠之情打動人心。1992年,一位留德博士研究生來信,表示願學成後回國。鄒世昌親自復信,表示一定盡責安排好回國以後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祖國的呼喚,所長的關懷,使遊子回來了。他自己培養的20多名博士碩士中就有一半在國外進修後回國效力,他們以優異的業績晉升為研究員並分別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實驗室主任,有的已被推上了所長助理、副所長的領導崗位。
鄒世昌是一個視事業為第一生命的人。他愛祖國、愛人民,愛幹了大半輩子的科學研究事業。鄒世昌在一則自述中深情地寫上了這么一段:「我出生於這塊飽經蹂躪侵略、貧窮落後的土地上,我的命運就和祖國的前途緊緊相連,我的歷史責任是要竭盡全力去改變她的面貌,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科技發達的新中國」,這是鄒世昌在科學事業上拼搏奮進50載的心路歷程和真實寫照。
鄒世昌獲國家級、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發明獎等共14項,發表論文200多篇,是國際「離子注入」及「材料改性」兩個學術會議的國際委員會委員。另外,他在1986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五屆委員會候補委員,1992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華虹集團公司董事,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上海華虹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上海新康電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上海眾華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理事長;上海浦東新區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D. 中國科學家的名字 並說出他是什麼科學家
墨子,張衡 僧一行 郭守敬(都是古代科學家的代表),徐壽,華蘅芳,詹天佑,李四光,華羅庚,蘇步青,陳建功(應該能代表近代的人)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以上23位都是為兩彈一星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吳文俊、袁隆平,(00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王選、黃昆,(01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金怡濂(02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劉東生、王永志,(03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吳孟超 葉篤正,(05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李振聲,(06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閔恩澤 吳征鎰,(07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王忠誠 徐光憲(08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04年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 李遠哲,朱棣文,崔琪,錢永建(以上都是華裔諾獎得主)
E. 中國著名科學家一生事跡,急!!!!!
張衡
(78~139)
東漢科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召縣石橋鎮)人。少游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通五經」,「貫六藝」,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兩次為太史令。精通天文、歷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候風地動儀。在天文學理論方面,張衡是「渾天派」的主要代表。關於天地之起源,他認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後,輕者上升為天,重者凝聚為地,陰陽相盪,產生萬物。他還第一次正確地解釋了月蝕形成的原因,認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蝕是由於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的。他依據當時的天文學知識,肯定了宇宙的物質性和無限性。張衡把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和哲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其著作收集在清嚴可均所編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
錢偉長
根據如下
錢偉長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餞偉長在中學時代十分愛好文科,而對理科特別是數學、物理視為畏途。十分有趣的是,他一生主要從事力學、應用數學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並在這些學術領域里作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他首次將張量分析及微分幾何用於彈性板殼研究並建立了薄板薄殼的統一理論,提出了線殼理論的非線性微分方程組,國際上稱為「錢偉長方程」。他還首次成功地用系統攝動法處理非線性方程,迄今國際上仍用此法處理這類問題。
錢偉長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其動力源於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源於「科學救國」的信念,考大學時,錢偉長的作文和歷史試卷深得歷史系和中文系教授的欣賞,而他的數理化三科的總分不到100分。因此,要棄文學理,困難可想而知。當時,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吳有訓教授,吳教授也力勸錢偉長學中文或歷史,並告訴他中國文學和歷史也是國家民族所需要的。棄文學理,是錢偉長經過反復思考決定的願望,他是不會輕易改變的。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懇談,吳有訓教授同意他暫時讀物理學,但提出了對於中學理科基礎並不太好的錢偉長來說,可以說是十分苛刻的條件:必須保證在學年結束時,物理和微積分的成績都超過70分,同時選修化學,還要加強體育鍛煉。這就意味著當時身體羸弱的錢偉長每周除上課外,還有兩個下午的物理實驗和兩個下午的化學實驗,還有課外鍛煉。錢偉長只有加倍努力克服困難,達到這些要求,否則,他就得轉系。
這個學期,除學習正課和做實驗外,他還得補習英文和中學的一些基礎數學,他常常是夜以繼日苦讀。吳有訓教授也給予他許多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學期物理考試時,錢偉長及格了,學年終了時各科成績追到了70多分,實現他入學時的保證。四年後,錢偉長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之後又赴美留學。正是科學救國的理想激勵著他日後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的科學成就。
F. 北京科技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北京科技大學走出過羅干、劉淇、黃孟復、徐匡迪、范長龍等許多名人。
羅干: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中央政法委書記。
劉淇:十六屆、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北京市市委書記,原中央文明委副主任,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會長。
黃孟復: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全國工商聯主席,全國工商聯名譽主席 。
徐匡迪:十五屆、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
范長龍: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北京科技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6)鄒世昌擴展閱讀
學科建設: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2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
師資力量: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教職工總數3368人,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職工504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職工814人,其中專任教師1836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雙聘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雙聘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
G. 蘇州的名人有那些
蘇州的名人有:馮夢龍、張士誠、孫武、葉聖陶、范仲淹等。
1、馮夢龍
馮夢龍(1574年—1646年),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
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參考資料:網路-蘇州-著名人物
H. 鄒世昌的生平
面對國外優厚的物質待遇和工作條件,鄒世昌心地坦然,絕不留戀,他認為祖國再窮也是我們自己的,改變她的落後面貌,正是我們的責任。回顧自己的經歷,鄒世昌慶幸自己在好的學校中得到了嚴格的訓練與教育,出了校門又投身到嚴師的門下,老一輩科學家的獻身精神和言傳身教促使他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成長。隨著時間的推移,鄒世昌也被推上了領導科研工作和培養青年科技人員的崗位,他深感自己對年輕一代科技人員所負的責任,決心盡快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知識與經驗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走上為祖國科技事業而奮斗的軌道。是上海交通大學陳進「漢芯」參與鑒定的四位知名專家學者之一,2006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證實漢芯造假。「漢芯」騙取中國政府巨額科研經費。
I. 太倉有哪位名人
我們常說太倉人傑地靈,人傑無非是指人才輩出。從歷史上看,太倉最多的是文化名人,而且不少還是各時期各領域中領袖式的人物。如明代文壇後七子領袖王世貞;明代復社領袖張溥;明代崑曲鼻祖魏良輔;明代四大畫家之一的仇十洲;明代琴學理論高峰徐上瀛;明代婁東篆刻派領軍人物趙宧光、汪關;明末清初江左三大詩人之一的吳梅村;對中國思想發展進程有重大貢獻的清初理學家陸世儀;清初婁東畫派領袖王時敏、王原祁等。
在近代,太倉也是名家迭出。有眾所周知被譽為「中國居里夫人」的吳健雄;有世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我們把他們引為太倉的驕傲,太倉的光榮。其實在當代,太倉籍名人還有很多很多。如被譽之為影響世界的100位教育家之一的陸寶忠;交通大學創始人、國學大師唐文治;有新聞界「釋迦牟尼」之稱的俞頌華;中國現代舞蹈宗師吳曉邦;一代電影大導演朱石麟;民眾教育的先驅俞慶棠;著名國畫家朱屺瞻、宋文治等,都是名聲在外、史書有載的人物。
J. 鄒世昌的簡歷
1931年7月27日 出生於上海市。
1949-1950年 在上海中國紡織工學院學習。
1950-1952年 在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學習。
1952-1953年 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53-1954年 在北京俄語專修學校學習。1954-1958年 在莫斯科有色金屬學院學習。
1958-1983年 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員,室主任、大組長。
1979-1980年 任西德慕尼黑弗朗霍夫學會固體技術研究所客座教授。
1983-1997年 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1991年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7年- 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