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周正慶

周正慶

發布時間: 2021-08-03 02:53:06

1. 金融方面資料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此次的金融危機是系統性金融危機,次貸也只是美國這棵金融大樹上的一個分枝,它的斷裂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導致整棵大樹幾乎全面倒塌,整棵大樹的倒塌又導致全球性的金融災難。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委身」美銀、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世界各國都為美國金融危機而震驚。加上之前垮下的貝爾斯登,曾經的華爾街五大投行已經去之有三。華爾街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濫用」及美國的貨幣政策終於導致了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更為糟糕的是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而且極有可能演變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雖然我國參加全球化的時間較短、步伐也比較謹慎,但是金融危機還是對我國的出口經濟和金融系統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從而對整體經濟造成了影響。

就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來講,肯定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此次的金融危機表面上險象叢生,實際上有利於行業洗牌、優勝劣汰,企業發展機會多。因此,我們必須辨證地看這個影響的問題。金融危機對國內企業及市場既有不利的影響,也創造了一些新的機會。

第一,市場疲軟,發展放緩——負面影響包括哪些?

基於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帶來的製造業成本的不斷上升,加之當前全球金融形勢悲觀,包括調味品產業在內的各大產業都在削減成本應對壓力。

一、金融市場疲軟帶來的融資方面的影響。筆者個人認為金融風暴對中國的沖擊可能不會太大。因為中國的金融系統還沒有與世界接軌,貨幣還沒實現可自由兌換,中國的決策者對於購買外國資產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但是,沖擊不大,影響還是存在的,作為企業融資的集中陣營——銀行,在此次的危機影響下,呈現銀根緊縮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地影響了企業的融資。據悉,2008年6月以來廠商普遍感到融資環境逐漸惡化。銀行不僅提高了融資標准和成本,而且融資額度也隨之降低不少。

融資困難具體地對企業造成以下2個方面的影響:1、對外的影響,對產品的市場推廣、新產品開發、企業的品牌宣傳上帶來了影響。最近,五穀道場宣布破產了,雖然很大的原因上是由於該企業本身的擴張太快而導致了資不抵債,但是,據行業相關專業人士稱,該企業只是需要1億的資金周轉就能轉敗為勝,可見,融資對於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重要性。2、對內的影響,對員工的薪資級福利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最近一段時間由於金融危機引發的企業裁員風潮很是旺盛。幾周之前,一份列舉了22家跨國企業、40家國內大中型企業、116家國內中小型企業的「大裁員第一波」企業名單,正通過各大公司的企業郵箱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白領中傳播。同時,一個標題為「金融危機十項注意」的帖子也在網上盛傳。雖然之後一些「榜上有名」的企業紛紛出來辟謠,網路調查也顯示文章中所列舉的事實有誇大的成分,然而目前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就是,的確這一股裁員的風暴開始向著中國的一些企業席捲過來。總之,影響可能不大,但是,由於資金帶來的由表及裡的影響還是深深地刺痛者企業家們。

二、外國實體經濟帶來的外貿業務方面的影響。金融危機將使歐美發達國家增長大幅放緩,有些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在這種形勢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會大幅度萎縮,這對於對外貿依存度很高的中國來說,貿易順差增幅放緩甚至負增長。但同時,由於中國產品價格較低,在國外大部分是低價產品,在金融危機的今天,歐美民眾在緊衣縮食的同時,必將更加青睞來自中國的低價產品。所以,金融危機對我國貿易影響將是一個逐步以及緩慢的過程。

面對這種情況,我國企業在穩定國際市場的同時,應逐步開拓國內市場,最大程度的降低金融危機對企業的不良影響。

近期國家施行了降低利率、減少稅收、實行農村土地改革以及醫療改革等政策。而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能夠增加居民的消費能力,這對於開拓國內市場的企業來說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

三、消費者的收入及心理帶來的產品銷量方面的影響。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下,原材料成本上升,物價也隨之上升,收入降低的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金融危機還將會影響受眾心理,任何企業依靠的都是消費者,金融危機下,消費者會考慮縮減一些消費開支,並控制消費慾望,因此,消費者對於新產品的信息敏感度和關注度會下降,因而影響企業產品的銷售及企業新產品的開發速度,導致了企業生產力的下降,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四、全球市場發展速度的放緩帶來的影響。金融危機影響全球企業及市場發展速度的放緩,在總體上造成市場需求的下降,中國廠商同樣會受到這樣趨勢的影響,未來市場的增長潛力會有所下滑。

五、企業家信心方面帶來的投資規模的影響。目前中國政府和企業家們對中國未來經濟的穩定還是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不過,在國際經濟的低迷情勢下,企業家的信心會受到影響,因為小心花錢總是沒錯的。信心受到影響的他們是否還會增加投資?而這樣的猶豫也將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現金流?這是一個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總而言之,從近期來看,2個方面的影響我們還是不容忽視的。首先,金融危機使得中國調味品行業的投資減少,直接導致調味品行業的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速度減緩;其次,金融危機延緩了調味品生產企業的設備廠商的技術研發和設備生產。而這兩個方面,是決定了我們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潛在商機帶來行業洗牌——正面影響包括哪些?

挑戰與機遇向來並存,這是不容置疑的。雖然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資本市場低迷,但國內市場依然保持著旺盛的需求。從整個行業到個體商戶,調味品行業都是機遇和風險並存。下面,讓我們分析一下此次危機帶來的機遇。

一、國際市場帶來的潛在商機提升相對競爭力。1、金融危機使得歐美市場的運營商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在產品升級、終端定製等等一系列建設方面,都會更多的考慮壓縮成本,保持企業穩定的策略。而在這樣的狀態下,國內企業在產品、服務方面相對價格更低,且技術質量又差距不大的情況,使得中國更多的企業會成為國際運營商,尤其是尚未進入的美國市場運營商的潛在合作夥伴。2、海外企業在金融危機的影響,同樣會出現資金緊張、收入下滑等多種不利情況。而在國內社會經濟保持穩定的情況下,恆順、王致和、李錦記等國內廠商所面臨的壓力還是相對較小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國內製造廠商的相對競爭力。3、國際企業在後方不穩定的情況下,會在一定程度上放緩向中國市場的大舉進入,這也給國內廠商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尤其在運營商、市場競爭啟動的關鍵階段,也會給國內廠商帶來更多的機會。

二、行業並購會加劇。調味品行業將會出現分水嶺,強者會更強,弱者會消失。對於那些擁有壟斷資源優勢,以及有品牌和資源的調味品大公司將會更加受到青睞,而那些只掌握少數資源及市場份額較少的中小公司,以及正在謀劃融資來維持現狀的中小公司可能面臨倒閉,如果部分表現不好的調味品公司缺乏足夠的現金流無法度過寒冬,那麼行業將遵循市場優勝劣汰的基本規則,表現好的公司並購表現不好的公司將是不可阻擋的潮流,這將會提高調味品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和競爭門檻。

三、行業洗牌再度襲來。在投資需求放緩,企業增長面臨較大壓力時,企業或改變依賴資源投資擴張模式轉向利用新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這在一定程度上或激發企業對產品技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行業內洗牌的效果。

四、國家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應該承擔起責任,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中小企業發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應政策,否則中小企業跟大企業競爭起來非常被動。近期,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家出台的各種扶持政策,刺激消費者的消費,給中小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2. 保監會有幾個副主席

內容摘要:免去劉明康的中國銀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尚福林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吳定富的中國保監會主席職務。2004年2月2日,國務院發布「國九條」,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
第一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
第二任證監會主席周道炯
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
第四任證監會主席周小川
第五任證監會主席尚福林
背景新聞
29日,新華社發布國務院任免消息:任命尚福林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任命郭樹清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任命項俊波為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同時免去劉明康的中國銀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尚福林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吳定富的中國保監會主席職務。
本報綜合消息
1990年11月26日,上海黃浦江畔,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不約而同的到場祝賀者中,有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劉鴻儒、中國建行行長周道炯,以及央行副行長周正慶。後來三人都被朱鎔基親點,先後擔任中國證監會主席。繼任者周小川和尚福林,同樣具有前三任主席的相似經歷,都擔任過央行的重要領導職務。
20年,資本市場的一切,緊緊地和中國證監會這個專職機構聯系在一起。劉鴻儒、周道炯、周正慶、周小川、尚福林,他們並非和其他的部長們有著顯著不同,而是因為他們執掌令無數企業和股民矚目的證監會,是資本市場讓他們成為萬眾矚目的人物。
劉鴻儒:資本市場的奠基人
作為前蘇聯頂尖級貨幣銀行專家阿特拉斯教授的得意弟子,劉鴻儒於1959年獲得副博士學位後回國。當時,國家金融人才奇缺,擁有貨幣銀行學研究方向和留學背景的博士更是鳳毛麟角。
在出任證監會主席之前,他兩次在關鍵時刻出手,拯救了中國股市。
1990年,時任國家體改委副主任的劉鴻儒,大膽向國家最高領導人諫言:股票市場的試點不能取消。1992年6月,他不失時機地藉助小平南巡為股市發展問題一錘定音的東風,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關於我國試行股份制的幾個問題》的文章,鮮明提出社會主義制度可以充分利用股份制的觀點。
1992年,在全國掀起的股票狂熱和深圳爆發的「8·10」股票認購舞弊案件,促使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迅速成立。當年10月,朱鎔基親點劉鴻儒擔任證監會首任主席。
建立監管模式成為劉鴻儒的開山之作。利用股票市場吸引外資,大膽進行證券產品創新,推出H股、N股,成為劉鴻儒開山鼻祖的重大貢獻。
在一年多時間里,劉鴻儒還主持制定《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和23個配套法規。
世事難料。1995年2月,「327國債期貨事件」爆發,3月30日,劉鴻儒去職。
周道炯:矢志不渝的規范者
1995年3月31日,一位擁有30年財政生涯的老兵,被任命為中國證監會第二任主席。他就是周道炯,強化規范運行成為他始終如一的理念。
上任伊始,周道炯就不得不面對一個重大考驗:處理當年2月23日發生在上海的「327」國債期貨重大違規事件。他親自主持「327」國債期貨的後續場外協議平倉工作,暫停全國范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同年9月20日,中國證監會、國家監察部等部門公布了對「327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被以瀆職、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刑17年。萬國證券、申銀證券公司合並。
此次事件的影響,無異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雷曼兄弟倒閉由此引發的資本市場動盪。
以此為契機,在1996年,周道炯親自主持並連續下發了《關於規范上市公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關於堅決制止股票發行中透支行為的通知》等「十二道金牌」,堅決果斷地處理了「長虹」事件、「華天」事件等90多起違法違規案件。周道炯「滅火隊長」的稱謂由此而生。
為在規范中求得更快發展,他向中央提出證券市場「九五」時期到2010年發展建議。時任國務院總理聽取意見並支持證監會依此推進實際工作。為此,周道炯果斷改革發行方式,將以往向各省下達發行額度,改為向各省下達上市家數,一大批大型國有企業實現上市。
他的以規范求發展理念取得良好成效。股指在他的任內,漲幅超過了100%。業內普遍認為,五任主席中,他的任期內是賺錢效應最好的時期。
周正慶:善用政策的調控家
1997年7月12日,時任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主任的周正慶又兼任了中國證監會主席。細心的股民不難發現,在周正慶執掌證監會期間,政策介入股市調控的密度和力度更加空前。
周正慶赴任履新之際,正遇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當時國內非法發行證券和交易活動猖獗,證券公司大量挪用保證金,期貨市場突發事件頻出,這都成為這位資深金融專家下決心讓政策介入調控股市的充足理由。
從1998年開始,他嫻熟地運用政策杠桿組織實施了一系列關鍵戰役:
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場、證券機構、期貨市場、證券交易中心、證券投資基金等,尤其是關閉了牽扯到340萬股民、520家企業的41個非法股票交易場所。
運用政策手段營造牛市行情,是他最被爭議卻也是最為成功的得意之作。1999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由他主導醞釀了一份《關於進一步推進和規范證券市場發展若干政策的請示》,由此引發了著名的「5·19」井噴行情。短短一個半月,股指上漲70%。
一年之中250多項法律法規頒布實施。1999年7月1日,歷經風雨的《證券法》正式施行,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2000年2月23日,周正慶離任。退下來後,他為證券市場鼓與呼的風頭更勁。他是所有卸任證監會主席中對中國證券市場發表言論最為直接和觸及問題要害最頻繁的一位。
周小川:崇尚監管的市場派
2000年2月24日,作為「中國整體改革理論」主要貢獻的經濟學家、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周小川出任中國證監會主席。
作為市場派的典型代表,他將市場化改革嵌入證券市場的監管之中。上任伊始的監管定位,就是證監會應該當好裁判員,不偏向、不下場。
嚴加監管,打擊黑幕也成為周小川整肅證券市場的主要功績。他以「基金黑幕」論戰為契機,開始施展他一系列強化監管的組合拳。
2001年3月,剛剛離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兼營運總裁的史美倫,被力邀加盟中國證監會擔任專司監管工作的副主席職務。隨後,股市黑幕相繼曝光,一大批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被立案查處。
2001年3月17日,公司上市的核准制正式啟動,而行政色彩濃厚的審批制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
自2002年開始,要求申請再籌資的A股公司,其最近一期的財務報告應分別經國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審閱。
2002年11月8日,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制定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正式發布,並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周小川任內所發生的「賭場論」和「推倒重來論」被廣泛認為是導致後來中國股市持續5年大跌的罪魁禍首。而實施4個月的國有股減持政策的失敗更加劇了股市的暴跌速度。
2001年至2005年,滬指從最高點2245點下跌至998點,暴跌56%,股市蒸發市值近2.3萬億元,投資者被悉數深度套牢,中國股票市場處於崩盤邊緣。
尚福林:股權分置的終結者
2002年12月27日,中國證監會又迎來了一位銀行行長出身的當家人,他就是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尚福林。他也成為擔任這一職位時間最長的掌門人。
上任伊始的尚福林,面對的是股市繼續在漫漫熊市中下滑。至2005年6月,股指終於跌破千點,幾乎所有指責的矛頭都對准了證監會。但也正是從這個被認為「推倒重來」的點位,中國滬深股市展開了一輪令人目瞪口呆又屢屢遭遇打壓的牛市行情,最高漲幅超過500%。
作為金融專家,尚福林深刻認識到,股權分置作為重大基礎制度的缺失,長期以來扭曲了證券市場的定價機制,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礎,影響證券市場預期的穩定,制約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發展的創新,要實現資本市場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徹底解決這一制度瓶頸。
為保證股權分置改革走向成功,股改制定了兩個操作原則:一是實行試點先行,協調推進,分步實施;二是統一組織,分散決策。
2004年2月2日,國務院發布「國九條」,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5月31日,證監會聯合國資委發布了《關於做好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兩部委用行動來表決心。
同年6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相繼出台鼓勵基金投資、向券商注資再貸款、暫減紅利稅、暫免支付對價產生的印花稅和所得稅、允許控股股東增持、推出權證等七項利好政策。並先後推出兩批共計46家企業進行試點。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行全流通的上市公司。當日上證指數暴漲超過8%。
2005年8月,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9月,《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正式出台。
截至2006年年底,滬深兩市共有1269家公司完成了股改或進入股改程序,市值佔比97%。隨之滬深股市開始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
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由最低點998.23點上漲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點,最大漲幅為513.6%。這也成為中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的最高點位。
遺憾的是,伴隨全球金融危機的不斷加深,2007年年底開始,股市一路狂瀉。一年時間里,滬指急挫至4459.11點,暴跌幅度高達72.81%。就是當前的股票指數,雖然比他上任時漲幅超過100%,但是,市場參與者大多虧損累累。
是指數錯了還是結構依然問題多多?一切還沒有準確的答案,投資者依然在堅守中追尋。
作為股權分置的終結者,尚福林主刀完成的這一重大改革,意味著經過20年的建設,中國A股市場真正邁入了全流通時代。這也成為尚福林任職以來的最大功績。而他主持推出的中小板、創業板和股指期貨,使中國資本市場的羽翼更加豐滿,在全球也更加顯得舉足輕重。(ZK5)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周正慶的周正慶

學歷:研究生
學位: 博士
學習經歷:
1988-1991年,廣西師大歷史系碩士
1998-2001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
2001-2003年,中山大學博士後
工作經歷:
1986-1988年,廣西北海市一中任教
1991-1998年,湛江師范學院任教
研究方向:
中國社會史

4. 中國股市資本市場的發展史

老實講,這個題還真有點難度。51

5. 前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是誰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 副主任委員 委員名單
(共34名)

2003年3月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

主任委員 傅志寰

副主任委員 石廣生 周正慶 王夢奎 劉積斌 賈志傑 郭樹言 史玉孝 張佑才 杜宜瑾 嚴義塤

委員(按姓名筆劃排列)

於友民 王文澤 王佐書 烏日圖(蒙古族) 劉紀原 劉政 劉洪 李主其 楊曉堂 沈春耀 張肖(女) 張學東 陸百甫 陳佳貴 林兆木 段柄仁 侯義斌 賀鏗 程法光 謝伯陽 譚乃達 譚冬生 翟熙貴

6. 西南財經大學的知名校友

西南財經大學的知名校友:劉家義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尚福林中國銀監會主席,王東,女,西南財經大學EMBA學員,當選2006年全國十大EMBA精英人物。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前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等等。

西南財經大學校友總會成立於2007年10月13日,經過近10年的發展,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秉承「凝聚情感、成就校友、助力西財、奉獻社會」的工作理念,聚集校友資源,拓展合作渠道,為校友事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同時,在宣傳西南財經大學、促進各地校友會建設與發展、推動校友與母校之間的交流合作等方面已見成效。



7. 請列舉一些中國金融事件,如3.27國債事件

唐萬新隆德系事件

8. 國務院副秘書長是什麼級別

國務院副秘書長是副部級職務,個別是高配屬於正部級。

國務院副秘書長一般為副部級,部分副秘書長被明確為正部長級。由於身居中樞,國務院副秘書長往往能夠晉升地方大員或重要部委領導、進而到國家領導人等更重要的職位。

1993年換屆以來,國務院在近20餘年來先後有過38人41人次出任副秘書長(汪永清、尤權、丁學東兩次),去除仍在任的7人外,其餘31人很多仍擔任黨政要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汪永清,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尤權,國務委員王勇等現職領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中,馬凱、汪洋、張平、尤權、肖捷、丁學東是2000年以來先後六任正部級的常務副秘書長,前四人離開國務院辦公廳後,馬凱、張平都調任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汪洋和尤權則外派擔任省(市)委書記。

(8)周正慶擴展閱讀

縱觀20多位離任的副秘書長,在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擔任正職的最多,除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張平外。

還有調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的張左己、國土資源部部長的徐紹史(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部長的高強、國家質檢總局局長的王勇、證監會主席的周正慶、法制辦主任的楊景宇、電監會主席的尤權(第一次任副秘書長時)。

食葯監總局局長的畢井泉(現任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曾在副秘書長任內升任食葯監總局局長並繼續兼任副秘書長、後調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正部級)的張勇,以及現任國資委主任的肖亞慶。

李樹文調任中國文聯黨組書記,李適時調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也都提升了級別。

外派地方的除了汪洋和尤權(第二次任副秘書長時)直接任書記外,還有石秀詩(貴州)、徐榮凱(雲南)、王學軍(安徽)先後出任省長,江澤林任吉林省政協主席,劉奇葆調任廣西區黨委副書記並於後來任書記。

金人慶以正部長級副秘書長身份調至北京市,後來調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和財政部部長,與金人慶一樣從財政部副部長轉任副秘書長的樓繼偉和丁學東先後從這個位置上調任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項兆倫(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和丘小雄(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目前仍然是副部(局)長。他們也是近幾任總理的辦公室主任中為數不多出任副秘書長的兩人。李鵬(姜雲寶)、朱鎔基(李偉)和李克強總理(石剛)的辦公室主任都任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國務院副秘書長崔占福和陳進玉先後任國務院參事室主任,雖沒有晉級正部級,但延長了任職年限。更早的張克智和劉濟民歷任副秘書長後,亦分別以國務院機關黨組副書記和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的職務延長了任職年限。

9. 請問什麼是千點論

(一)千點論必然需要大C浪來實現,但是,大C浪在國外是殺傷力最大的一浪,在國內按經驗卻常常是失敗浪。因為誰都知道大C浪的末段是大底,因此往往打一定提前量建倉,從而導致大C浪成為失敗浪。從滬深股市的歷史上,可以查到上述「中國特色」。

(二)千點論、以及股指大C浪調整,在中國面臨政府行為、行政調控的干預。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中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首屆中國證監會主席劉鴻儒近日對記者表示:《股市跌得這麽厲害我也不滿意》。針對千點論,劉鴻儒也表示,他個人對一些不太負責任的說法不願置評。如果劉鴻儒代表的是學術觀點,倒也罷了。問題是:他在較大程度上,代表了政協經濟委員會的觀點。對於政府決策,自有影響。而中外股市運行,都離不開政府影響力。

(三)千點論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經濟增長率保七」目標背離。去年年底,在經濟增長減緩、美國9.11事件等的背景下,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確保經濟增長百分之七的目標。「經濟增長率保七」,需要股市發揮融資功能、財富效應。2001年,由於股指調整,新股發行已經減少百分之45,老股配股減少百分之22,印花稅減少百分之37,如果股指落到千點、走大C浪,新老上市公司,還能籌資多少?顯見,千點論是不受上市公司歡迎的。也是不受企業家階層歡迎的。

(四)千點論同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政策背離。經濟增長率保七,重要的措施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其中尤其突出的,是住房和汽車等大宗消費。問題在於,跌到千點的話,較之於2245點,股民的財富將縮水一半以上,又如何擴大消費?到時消費能力是增強了,還是縮水了?更嚴重的是:直接影響了6000萬戶股民、間接影響的,則是2億人口。千點論也不受老百姓歡迎。

(五)千點論同宏觀形勢、貨幣政策、對外開放政策背離。目前經濟增長依舊維持百分之七左右的速度。而貨幣供應量,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02年第一季度例會的預計,則將增長13%。同時,僅僅中國人壽可入市資金就將達221億,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的隊伍還在壯大,增資擴股的券商不斷增多,中外合作基金今年還將推出。千點論無視上述情況,認為股指從2001年收盤指數1645.97點下跌到千點,跌幅高達百分之39.2,豈不同經濟增速背離?豈不同貨幣政策背離?更何況還有減息空間。

(六)千點論以及大C浪調整,同解決國有股減持的要求背離。2001年度國有股減持被暫停,重要原因之一,是促成了暴跌,以致於市場無法承受。這反過來說明:一個過於低迷的股市,或者股市走熊的話,解決不了國有股減持的問題。試想:1514點的時候都要暫停減持國有股,目前到了1514點下方,截止到2002年元月23日,最低已經探至1346點,如何減持國有股?又如何實現國有股減持過程中的「保值」?國有股減持暫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市場低迷;要重開國有股減持、減持要順利展開,只有股指有所恢復。只有牛市,才能解決國有股減持;只有相對較高的股指,才能使國有股在減持中「保值」乃至增值。

(七)從長遠看,千點論不是中國股市的發展方向。中國股市的發展方向,用證監會前主席周正慶的話說,是「三贏」。那就是:第一,上市公司能夠守法合規地上市,籌集它們要的資金;第二,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多數投資者能夠賺而不是賠;第三,我們國家的(印花稅)稅收能步步增長。用周小川主席的話說:目前中國股市的市值,占國民經濟總值的比例還很低。可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和壯大,中國股市的市值和點位,還將再上台階。「千點論」既不代表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也不代表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方向。 (海融資訊 )

10. 1996年12月3日股市發生什麼事了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網下認購買新股票 需要上門 帶現金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 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