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李朝

李朝

發布時間: 2021-08-02 06:56:55

A. 朝鮮李朝

朝鮮李朝

李、金、朴、崔為朝鮮四大姓。在朝鮮歷史上還建立了著名的李朝。
今日朝鮮,李姓甚多,這是中朝兩國自古以來的密切關系發展的結果。
從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7世紀中葉的朝鮮第一個封建國家高句麗起,朝鮮就先後與中國的漢朝、隋朝、唐朝等封建王朝有著頻繁的往來,特別是唐朝,其高度發展的文明,對朝鮮產生深遠的影響。中朝兩國,一衣帶水,盡管歷史上雙方之間存在戰爭,但相互間的友好往來卻是主流。正是因為這樣,今日朝鮮文化中處處叫見李層王朝文化的影響。
公元7世紀,中國唐朝文化對新羅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新羅這一朝鮮三國中開國最早的古國,"聲名文物,慕效中國,頗斐然可尚"。慕仿中國唐朝的姓氏,是當時新羅慕效中國的內容之一。
古代新羅、高麗摹仿漢姓,是以朝鮮社會長期通用漢語、漢字為基礎的。現今朝鮮常用的143個姓,全來自於漢族姓氏。其中,金、李、朴、崔為朝鮮四大姓。
李姓之所以在朝鮮社會中成為大姓,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公元6世紀,李唐王朝先後征服了新羅、百濟和高句麗,並一直持續到7世紀末。在這樣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朝鮮置於唐朝的統治之下,其賜姓、改姓的大有人在,在李姓貴為國姓的時代,本來就使用漢姓的朝鮮人中李姓自然很多。其二,公元14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是李成桂在朝鮮建立的李朝政權統治時期,在五百餘年的李王朝的統治期間,賜姓是其強化政權的重要手段。李王朝在滅掉王姓的高麗國後,也按照漢文化的傳統,除了下令以前被賜王姓的人恢復其原姓外,還大賜李姓。賜姓使李氏宗族在朝鮮得到空前的龐大。
朝鮮歷史上著名的李氏人物多不勝數,古代史上的抗倭英雄李舜臣,以龜船擊滅倭寇數百;朝鮮李朝時期有哲學家、詩人李混及哲學家李潠皆著名於世;在現代史上則有李承晚。朝鮮李氏在其國內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內,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B. 為什麼唐朝不稱為李朝宋朝不稱為趙朝

我們現今可以發現很多商家的名字都是按照自己的名字或者是姓氏來取名的,就連家中的寵物,大名一般也是和主人一樣的,這就已經是一種所有權的宣告了。

我國歷代以自己的姓氏為國號的只有一個,就是南北朝時期的陳朝。

在古代的時候,大家都是這國家都是皇帝的,但是皇帝們為啥不按照自己的姓氏來起個朝代呢?

就比如現在說到唐朝,這皇帝們除了武則天之外可都是姓李的,就連我們說都是指的李家天下,但是為啥偏偏叫唐朝呢,這完全沒辦法結合起來啊?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朝

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

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而為之。

結語: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朝代更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國家的稱號),即朝代的名稱。

文/歷史紫陌閣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C. 《情話微甜》中李朝唱的是哪一部分

聰明可愛善良機智勇敢無畏風度翩翩美諾天仙天下無敵彬彬有禮美麗動人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載儀表堂堂國色天香成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天生麗質霸氣徹漏冰肌玉膚智商超群極具魅力溫文爾雅微風堂堂天下無雙眉清目秀人面桃花英俊瀟灑氣宇不凡面如冠玉美目盼兮清新俊逸

D. 為什麼唐朝不跟皇帝姓李,叫李朝呢

唐朝是李淵建立,而李淵(566—635),生於長安,七歲即襲爵唐國公,所以建立的朝代為唐朝。
明朝是因為元末明教的關系,農民起義而建立。
皇太極為什麼以「清」作國號呢?
這有兩種說法。一說在改「後金」為「清」的前一年,皇太極已廢除「女真」族號,改為「滿州」。而「滿州」在滿語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對籠絡各族人心和進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後金」來得大。與此同時,皇太極還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輿論,說只有有德者才能統治天下,「惟有德者乃可稱天子」、「有德者受命,無德者廢棄」這些話,便成為他思想的核心。而他所說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與「滿州」語意相合,所以就用「清」作國號。
另一說恰好相反,系舍義而求音,在滿語中「清」即「金」的諧音,漢語的「清」即滿語的「金」,「金」改為「清」,是改漢不改滿,其目的僅是適應進攻明朝的需要,讓漢人易於接受罷了。持這種說法的人,舉出滿語中對貴族夫人的稱謂「福晉」為例,說「福晉」起初叫「夫金」,後改稱「福金」,最後才叫「福晉」,所以「夫」與「福」,「金」與「晉」在滿語中是同音,因此據滿語音韻,「清」與「金」也音同無疑。此說還以沈陽(即清朝舊京)的撫近門匠額為證。匾上漢文寫的是「大金」,而滿文寫的是「大清」。這塊匾額乃是天聰年間立的,那時尚未改號「清」,而滿文里卻已稱「清」了。
兩種說法情由不同,但都認為改國號為「清」是出於政治需要,主要是以此籠絡漢人,從而為取代明王朝作準備。從這個共同點上去看,當以第一種說法為是,這從後來清朝統治者始終諱言「女真」和「大金」名稱一事上可得到佐證。

E. 關於李朝

李氏朝鮮,又稱「朝鮮王朝」(조선왕조, 1392年—1910年),朝鮮半島歷史上的一個王朝,君主的本貫是全州李氏,建都於漢陽(即今日首爾漢江以北地區)。因君主姓李,所以在中國和日本等地被稱為李氏朝鮮,簡稱李朝。正式國號朝鮮國。李朝歷經27代君主共五百餘年,其絕大部分時間內先後作為中國明清兩朝的重要的朝貢國。1896年,甲午戰爭後,朝鮮脫離與清帝國的冊封關系,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李氏朝鮮滅亡。目前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一些學者認為「李氏朝鮮」是日本殖民時創造出來羞辱朝鮮王朝的用語,應該使用朝鮮王朝的名稱,但此名稱易被混淆,少被接受。
李氏朝鮮的國土大體上相當於今天朝鮮和韓國的總和,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今開城;又稱松都),1395年定都於漢陽。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陽(今首爾),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並

F. 李朝的歷史

李賁於541年十二月集合交州數州人士起兵。交州刺史蕭咨逃亡廣州。皇帝蕭衍下令新州刺史盧子雄、高州刺史孫冏出兵。542年春季,李賁勢力佔領交州州政府所在地龍編,並以其為根據地。李賁勢力控制當時位於越南北部,梁朝管轄下的交州和德州地區。
542年間,盧、孫認為南方正是瘴疫肆虐的季節,向團駐於廣州的廣州刺史蕭暎和蕭咨請求秋涼後才出兵。二蕭不允,催促出征。盧、孫二人和軍隊到合浦,因瘴熱發作而死者達六七成。蕭衍收到蕭咨報告,以為盧、孫二人串通李賁,敕令在廣州賜死。事件激起了盧子雄舊部下周文育、杜僧明等人的不平,導致梁軍反過來進攻廣州。蕭暎的部下陳霸先率領三千精銳裝甲士兵平定。周文育和杜僧明成為陳霸先的部下。543年四月,當時位於越南南部的占城國進攻李賁的地盤,被李賁部下將領范修在德州率兵擊敗。544年正月,李賁自稱「南越帝」,改元天德,建立國號為「萬春」。李南帝的名稱因此而起。冬,蕭暎在廣州病亡。陳霸先被任命為交州軍政官(司馬),領武平太守。
545年五月,以新任交州刺史楊瞟、陳霸先、定州刺史蕭勃為首的梁朝部隊先後在朱鳶縣和蘇歷河口擊敗李賁。梁軍包圍李賁退守的嘉寧城。546年正月,梁軍攻陷嘉寧城,李賁逃奔屈獠洞蠻族。546年九月,李賁率領二萬人屯駐典澈湖一帶製造船艦,陳霸先指揮軍隊在一個夜晚趁江水漲而注入湖中之時進攻;李賁部眾潰敗,李賁本人又逃奔屈獠洞蠻族。
548年李賁逝世後,李賁的兄長李天寶逃到九真郡地區繼續領導抗梁,集結殘部二萬人進攻德州,隨後又北上包圍愛州;但都被陳霸先率軍擊敗。李賁部下將領趙光復則屯駐偏僻的沼澤地區,而李天寶撤退到愛州的上游地區,自稱「桃郎王」,又改國號為「野能」。而趙光復則自稱「趙越王」(或稱「夜澤王」)。550年起梁朝政局混亂,陳霸先率軍北上,後來開創陳朝;交州及鄰近地區空虛,龍編於是又被前李朝控制。李天寶於555年病死,由趙光復和李賁部下同姓將領李佛子分別領導。趙光復和李佛子兩勢力互相爭持,557年李佛子攻打趙光復。最後,雙方以君臣洲為界,將地盤一分為二:以北屬李佛子、以南屬趙光復。571年,趙光復逝世;李佛子勢力兼並了趙光復勢力,佔領了全部地盤,根據地在峰州
601年,隋文帝詔令境內建造佛塔及安奉舍利,交州地區亦有執行。據出土銘文《舍利塔銘》記載:「維大隋仁壽元年歲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乙丑,皇帝普為一切法界幽顯生靈,謹於交州龍編縣禪眾寺奉安舍利,敬造佛塔。」根據這條材料,後世學者認為李佛子應與隋室處於隸屬關系。
602年,隋朝要求李佛子進長安朝拜皇帝。李佛子違抗隋朝的旨令,派內甥李大權率軍守龍編城,將領李普鼎率軍守烏延城,李佛子自己率軍守「越王古城」。603年年初,在楊素推舉下,隋朝派長安人劉方(卒於605年)為交州道行軍總管領軍進攻,在都隆嶺擊敗前來迎敵的李佛子2千人軍隊。隋軍圍困古螺城,將被迫投降的李佛子押回隋朝京都長安,前李朝滅亡。

G. 李朝後面什麼字的名字好呀

H. 李世民當皇帝為什麼不是李朝而是唐朝

李世民他爹李淵的封號是唐國公,所以國號叫唐

I. 歷史上有沒有過李代或李朝這個時代

嚴格上講也算中國歷史,處於元明交替時期,朝鮮(高麗更名朝鮮初期),屬於附庸國。
朝鮮王朝(朝鮮語:조선왕조,1392—1910年),是以朝鮮族為主體,統一朝鮮半島的封建社會君主制國家。國君姓李,也稱李朝。1896年,時任朝鮮國王李熙稱帝,宣布獨立。翌年,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侵吞韓國,李氏朝鮮滅亡。朝鮮歷經27代,共519年。

詳細點就是:
1388年5月年王氏高麗將領李成桂發動兵變,背元投明,經幾度廢立,自掌大權,改國號朝鮮。
最初,定都於高麗故都開京(今開城「개성」)。1395年,遷都於漢陽。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陽(後改稱漢城,今稱首爾。)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在黃海海戰和平壤戰場等一系列關鍵戰役中,大清帝國慘敗於日本國。最終大清帝國在《馬關條約》中。承認朝鮮王國獨立。1896年,時任朝鮮國王李熙稱帝,宣布獨立。翌年,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侵吞韓國,李氏朝鮮滅亡。李氏朝鮮歷經27代,共519年。

J. 誰有朝鮮李朝的世系表

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太宗 李芳遠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世宗 李 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文宗 李 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長子
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世祖 李 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間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睿宗 李 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成宗 李 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燕山君 李 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 成宗長子
中宗 李 懌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間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仁宗 李 岹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長子
明宗 李 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宣祖 李 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 琿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仁祖 李 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侄
孝宗 李 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顯宗 李 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肅宗 李 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 顯宗嫡子
景宗 李 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 肅宗庶長子
英祖(英宗) 李 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 肅宗庶四子
正祖(正宗) 李 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純祖(純宗) 李 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長子
憲宗 李 奐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 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哲宗 李 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 庄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為恩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高宗 李 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 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父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後被日本人毒死

純宗孝皇帝 李坧 1907-1910(隆煕元—隆煕四)

裕陵
朝鮮國除後封昌德宮李王,為日本皇族。王號傳弟李垠(李王垠)
純明皇後(驪興閔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