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創新方法

創新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8-02 04:30:11

『壹』 創新的方法有哪些

創新的形式

關於創新的形式,學術界沒有公認的說法,筆者認為,創新包含三種形式:發現、發明和革新。

(1)發現。發現與「科學」相關聯,指觀察事物而發現其原理或法則,即發現已經存在但不為人知的規律、法則或結構和功能。發現主要是尋找或認識兩個方面的東西,一是對自然界各種原理、規律的尋找或認識;另一種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的尋找或認識。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的都有一定的規律、法則或結構和功能,需要人們通過觀察、研究去尋找或認識。也就是說,發現是使那些已經存在、但過去不為人所了解的事物變得為人所知,給人類增添新的科學知識。例如,再如原始時代的人們以石投水則沉,投以木則浮,因而發現水有浮力。牛頓從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的事實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而且從數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他發現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朔望月有關,而且與太陽的引力也有關系。

(2)發明。發明與「技術」和「工藝」相關聯。發明與發現密切相關。發現是通過觀察事物而發現其原理;發明是根據發現的原理而進行製造或運用,產生出一種新的物質或行動。例如,古人發現水有浮力,於是根據這一原理「刳木為舟」(《易·系辭下》),把大木頭挖空,造成獨木舟,這叫發明。古人發現魚尾劃水而游,於是「剡木為楫」(《易·系辭下》),製作劃船的木楫。英國人詹姆斯

『貳』 常見的創新方法有哪些

我們今天改革開放每取得的一步成就,你看都與創新思維的實踐都有關系。那接下來,第四,創新思維的主要方法。創新思維這么重要,它又是前提,又是法寶,又是重要作用。它有這么多好的,那我們怎樣具備創新思維呢?我們的方法呢?

破除障礙,創新思維有三大障礙。

第一,思維定勢。你的思維定在那兒了,你的思維進了牛角尖了,出不來了,那你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展現出來,那一個人的思維為什麼會定在那兒,動不得了。

為什麼進了牛角尖,進了死胡同,就出不來了,這個思維定勢是怎麼產生的呢,一個權威,一個是從眾,權威說過了,我們就沒法說了,我就定在哪兒了。

還有什麼從眾,從眾心理,就是個體他順應了群體,盲目地有理無理地順應了群體,順應了先驗,我過去是這樣的,我的思維也定在那兒。先驗,還有情感。這四大因素使我們的思維定在哪兒了。

她說磨針,我們的思維都是把這個大的物件把它加工成拆分成小的。費曼這個物理學家就提出,把很小的東西加工成大件,完全思維倒過來了。

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納米技術,就是根據費曼設想來得,逆向思維。除了逆向思維以外,還有轉向思維。我轉一下,轉向思維包括前向思維,後向思維,由上而下的思維,由下而上的思維,還有要借腦思維,借人家的大腦來思維,都是創新思維。

『叄』 創新方法有哪些

戰略創新思路

所有企業都必須思考以下三個基本戰略問題:(1)誰是我們的顧客?(2)我們應為這些顧客提供什麼產品或服務?(3)我們應如何有效地提供這些產品和服務?要確定企業戰略,管理人員必須對這三個問題作出正確回答。

隨著時間的推移,某個行業的戰略定位空間會逐漸被不同的企業填滿,即這些企業利用大部分可能採用的技術與分銷方法,為大多數細分市場提供各種形式的產品或服務。戰略創新指企業發現行業戰略定位空間中的空缺,填補這一空缺,並使之發展成為一個大眾市場。戰略定位空間中的空缺可以是:(1)新出現的顧客細分市場或競爭對手忽視的現有顧客細分市場;(2)顧客的新需要或競爭對手未能充分滿足的顧客目前的需要;(3)為目前或新出現的顧客細分市場生產、傳遞或分銷現有的或創新的產品或服務的新方法。顧客愛好、技術、政府政策等外部環境變化都會引起這些空缺,企業也可主動創造空缺。

戰略創新方法

1.重新確定企業的商業定義

企業很久以前確定的商業定義會影響企業對其所從事的業務活動的看法,進而影響企業的戰略決策。因此,企業重新思考目前的商業定義,可能是最有效的戰略創新方法。

企業確定的商業定義會決定企業如何確定自己的顧客、競爭對手、競爭實力,也會決定企業對關鍵性成功因素的看法,並最終決定企業的競爭策略。成功的戰略創新者會採用與所有競爭對手完全不同的競爭策略,而戰略創新思路的來源是管理人員對企業以前確定的商業定義提出質疑。

戰略創新的核心問題是重新確定企業的商業定義。企業有以下三類方法確定商業定義:(1)根據傳統的思想方法,企業根據自己銷售的產品,確定商業定義。(2)美國著名營銷學家萊維特指出:根據產品類別確定企業商業定義,會把企業引入歧途。他認為企業應採用顧客導向思維方法,根據自己能滿足的顧客需要,來確定商業定義,分析本企業的產品能為顧客提供哪些利益。(3)企業根據自己的核心能力,思考商業定義。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管理人員可根據各種定義是否有助於本企業充分利用其獨特的能力,增強競爭優勢,判斷本企業應採用哪一種定義。重大的戰略創新往往是企業改變商業定義的結果。

具體可採用以下步驟:

(1)列出所有可能的定義。例如,寶馬(BMW)公司是轎車公司、名牌轎車生產公司、交通運輸公司、滿足顧客自尊心的公司、汽車駕駛公司等。企業應盡可能多列出幾種定義。

(2)根據一系列標准,評估每一個定義。對每一個可能的定義,管理人員都應分析:誰是本企業的顧客?他們需要什麼?誰是本企業的競爭對手?本企業是否能以獨特的方法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本企業的市場是否有吸引力?本行業有哪些關鍵性成功因素?本企業能否履行諾言?競爭對手會作出什麼反應,確定哪種商業定義?這一分析的目的是識別本企業最有利的商業定義。

(3)選定商業定義。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這一決策會影響企業的一系列後續性決策。

(4)分析競爭對手的反應。如果競爭對手重新確定他們的商業定義,他們會採用什麼戰略?本企業應如何應對?

管理人員每隔一兩年應重復一次上述的程序。競爭對手都根據行業公認的商業定義進行競爭,企業通過不斷地探索、「發現」新的商業定義,就可採用新的競爭措施,使競爭對手措手不及。

2.重新確定企業的顧客

戰略創新思路的第二個來源是重新思考「誰是我們的顧客」。管理人員不僅應根據顧客的特點(是否願意按期付款、具有支付能力、可使企業盈利),而且應根據企業是否具有各種獨特的資產和能力,比競爭對手更有效地為顧客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或服務,明確企業應為哪些顧客服務,不應為哪些顧客服務。

管理人員從戰略的角度考慮「誰是我們的顧客」的目的是發現新的細分市場,或創造性地重新劃分現有的市場,組合新的細分市場。許多管理人員認為:顧客產生新的需要之後,新的細分市場才會出現。但這並非惟一原因。有時,顧客的需要並未發生變化,而顧客重視的產品屬性已發生變化。管理人員深入了解顧客重視的屬性,就可能會發現一個新的細分市場。

管理人員也可能會發現競爭對手忽視或放棄的某個小型細分市場,如果某個新企業能高效地滿足這個小型細分市場的需求,就可佔領這個細分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並沒有發現顧客新的需要,而是發現了更有效地滿足顧客目前需要的方法。企業也可創造性地重新劃分現有市場,按照新思維方法,將幾個不同的細分市場合並為一新細分市場。重新組合細分市場之後,企業也可創造某種新需要,逐漸擴大這個新細分市場規模。總之,企業不僅可根據顧客的新需要,而且可採取許多其他方法,發現新的細分市場。然而,要識別新的細分市場,企業就必須積極主動地思考「誰是我們的顧客」。

許多戰略創新者首先找出目前的競爭對手忽視的一個細分市場(通常為低檔市場)或小型細分市場,然後再根據這個市場顧客的需要,設計產品及其傳遞體系。由於戰略創新者聚焦於一個小型、適當的細分市場,幾乎不會與競爭對手爭奪顧客,因此競爭對手仍能控制大眾市場,他們往往不會重視戰略創新者。然而,隨著這個小型細分市場逐漸發展成為大眾市場,戰略創新者變成了新的市場領先者,所有競爭對手才會緊張地尋找對策。沃爾瑪、佳能、蘋果、戴爾、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等企業都經歷過這個發展過程。

企業選定某個小型細分市場,並不等於說企業已創新戰略。企業選擇適當的、最終會發展為大眾市場的小型細分市場,才可稱作戰略創新者。

3.重新確定本企業的產品或服務

戰略創新思路的第三個來源是重新思考:「我們應向顧客銷售什麼產品或服務?」許多管理人員認為在選定企業的顧客之後,就可確定本企業應為顧客提供哪些產品和服務。然而,從戰略的角度來看,管理人員也可先確定本企業應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然後再確定目標市場。

要創新戰略,企業必須首先發現顧客新的或正在變化的需要、愛好、重視的屬性,首先開發新產品、新服務或採用更好的方法,滿足顧客的這些需要。然而大多數情況下,企業只了解顧客的需要。監控顧客需要的變化,並不見得能引起戰略創新,必須通過創造性思考,才能真正理解顧客的需要,形成新產品、新服務開發的具體構思。

管理人員應深入了解客戶的業務活動以及客戶如何滿足其顧客的需要,以便在客戶意識到自己的需要之前就明確本企業應為他們提供哪些新服務。企業可向客戶的顧客、競爭對手、供應商、員工了解情況,了解客戶的價值鏈,與客戶建立合作夥伴關系,監控客戶的競爭對手的經營活動,以便加深對客戶業務活動的了解,盡早發現客戶的新需要。

此外,企業也可通過外部基準比較,發現市場新動向,還可通過不斷地測試新產品,探測顧客潛在的、不易覺察的需要。

4.重新確定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方法

企業也可利用自己的核心能力,開發新產品,或採用與競爭對手完全不同的經營方法。

(1)分享核心能力。企業可利用某個小型業務部門在戰略資產積累過程中形成的核心能力,提高另一個小型業務部門戰略資產的質量。例如,佳能公司照相機業務部和復印機業務部可採用相似的程序,提高經銷商銷售工作效率,加快產品開發速度,提高裝配線生產率。如果企業的兩個業務部門可採用相似的程序,提高不同的戰略資產的使用效率,企業就可利用資產增值優勢,在不同的市場採用不同的競爭策略。

(2)多次利用核心能力。企業可利用目前業務部門在戰略資產積累過程中形成的核心能力,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為新業務部門創造新戰略資產。例如,佳能公司打入激光列印機市場之後,激光列印機業務部可利用照相機和復印機業務部的能力,創造激光列印機市場需要的新戰略資產。這樣企業就可利用資產創建優勢,打破新業務部門的行規。

(3)擴大核心能力。企業在新業務活動中積累戰略資產,會逐漸掌握新技能,擴大核心能力。例如,佳能公司在創造激光列印機設計、生產、維修服務必需的戰略資產時,可能會掌握改進復印機業務工作的新技能。此外,佳能公司還可利用自己在復印機和激光列印機業務活動中逐漸掌握的技能,創造圖文傳真機市場必需的戰略資產。

戰略創新者利用自己的核心能力創造新戰略資產,或用特殊的方法組合現有的戰略資產,以目前的競爭對手不熟悉的戰略資產滿足顧客的需要,使目前市場領先者的戰略資產逐漸貶值。因此,成功的戰略創新者會盡力識別、利用本企業的核心

『肆』 創新的方法

1.好奇
1.好奇——創新意識的萌芽
黑格爾說過:「要是沒有熱情,世界上任何偉大事業都不會成功。」所有個人行為的動力,都要通過他的頭腦,轉變為他的願望,才能使之付諸行動。如果一個學生僅僅記住了數學的各種定理與公式,而不能把學到的知識用於發現新問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學習老師講的知識,只記憶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應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的基礎上,勇於探索,善於創新。那就是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理,這是喚起創新意識的起點和基礎。
在英語教學中,我常常創設活躍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熱烈討論,各抒己見,常用簡筆畫,體態語言,故事小片段,或與其它學科聯系起來講解英語知識點,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例如:在教lie in, lie on, lie to (位於)的區別時,我在黑板上分別畫了幾個表示內含、相切、相離的幾何圖形,清楚地表達了這三個片語的不同意思。然後再畫一幅中國地圖、一幅日本地圖及一幅俄羅斯地圖,以它們在世界地圖上的確切位置更加明確地顯示了這三個片語的不同含義。學生們從好奇中掌握了知識,並逐步產生了創新的意識。
2.興趣
2.興趣——創新思維的營養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他特別強調興趣的重要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感情的體現,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因素,事實上,只有感興趣才能自覺地、主動地、竭盡全力去觀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容易在學習中產生新的聯想,或進行知識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較,綜合出新的成果。也就是說強烈的興趣是「敢於冒險、敢於闖天下、敢於參與競爭的支撐,是創新思維的營養。
每天,我讓值勤班長在黑板右邊一小欄里寫上「座右銘」(名人名言),讓其在英語課開始時用英語說出這個「座右銘」。為了能在課上出色的表現,更加流利地用英語表達名人名言,每個學生在輪到自己當值勤班長的前幾天就積極作好准備。每當值勤班長一說完,我總是用激勵的話語:「Well done!」(真棒)。久而久之,大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每逢重大節日,我總是讓學生自製英語賀卡,送給老師和親朋好友。去年聖誕節,有一個英語成績很差的學生送給我一棵自己用小樹枝拼制出來的聖誕樹,上面還掛滿了「彩燈」、「紅星」,還有一張賀卡,上面用並不漂亮的英文字母寫著:「Merry Christmas」(聖誕快樂),我感動不已,在班上高度贊揚了他的這種創新精神。這一學生從此喜歡上了英語,到畢業時已成為班上英語成績的佼佼者。
3.質疑
3.質疑——創新行為的舉措
質疑——發現教學,是以智力多邊互動為主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教學活動。質疑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學習的過程,做學習的主人,開啟他們的創新思維的閘門。
我國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輩謂學貴為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從疑生,疑解則學成」。20世紀中期布魯納認為發現教學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智慧潛能,有利於培養他們學習的內在動機和知識興趣。
有一位物理老師做了一個實驗,他用一小支蠟燭,並在蠟燭的底部粘上一個硬幣,放在半碗水裡,蠟燭剛好露出水面一小段,然後點燃蠟燭,蠟燭燃燒了一會兒,逐漸接近水面。當蠟燭燒到水裡時便「熄滅」了,過了一會又突然燃起來了;一會兒又「熄滅」了,再過一會兒又燃起來了,這樣連續了三次,他就問同學為什麼?最終蠟燭真的熄滅了,他又問學生為什麼?他讓學生們相互質疑、相互討論,最後得出結論是與氧氣有關。這一實驗讓學生從懸念中獲得了知識,使其深深地記在腦海里。
4.探索
4.探索——創新學習的方法
創新性學習方法——探索學習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直接式學習法。就是根據創新的需要而選修知識,不搞煩瑣的知識准備,與創新有用的就學,沒有用的不學,直接進入創新之門。
2.模仿學習法。就是指學生按照別人提供的模式樣板進行模仿性學習,從而形成一定的品質、技能和行為習慣的學習方法。換句話說就是從「學會」到「會學」。
3.探源索隱學習法。學生為了積極地掌握知識採用創新性的思維方式,對所接受的某項知識出處或源泉進行認真的探索和追溯,並經過分析、比較和求證,從而掌握知識的整個體系,探源索隱學習法對於激發自己提出問題大有益處。
4.創新性閱讀法。以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從而能超越作者和讀物,產生出創新思考獲取新答案的閱讀方法。
5.創新性課堂學習法。通過老師的傳授和指導,讓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形成一定的能力。同時,學習也可以通過預習中對新知的自學和探求,以便上課時進入一種全新的精神狀態,利用一切機會大膽發言,大膽「插嘴」,從而獲得課堂學習高效率
為了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求知識的能力,發揮學習中的創新精神,我常讓學生講解英語課文中的某一段或整篇閱讀材料。實踐證明,學生在准備時會很認真地閱讀材料和分析課文,把其中的重點找出來,然後一一理解後再給同學們講解。講解時他(她)會取老師之精華,方法往往很新穎獨創、風趣幽默,常常收到出乎尋常、令人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
關於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或未來的教育不論作何種解釋、何種作法,如果不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不通過創新性的教學,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就不可能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也就不可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管理創新水平
《自主創新與管理創新》講課大綱
精細管理工程創始人劉先明
一、創新、自主創新與管理創新的概念:
1.創新的基本概念
2.自主創新的基本概念
3.管理創新的基本概念。
二、自主創新的三大意義:
1.對國家的意義
2.對企業的意義
3.對個人的意義。
三、自主創新的三大種類:
1.原始創新
2.集成創新
3.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四、自主創新與管理創新的關系:
1.自主創新強調的是創新的主體、形式和效果的三統一。
2.自主創新側重的是技術、產品、品牌方面的創新。
3.可以把管理創新視作自主創新的一種。
4.管理創新側重的是管理方面的創新。
5、管理創新影響自主創新。
五、自主創新,需要「六用好」:
1.用好政策
2.用好機制
3.用好人才
4.用好方法
5.用好成果
6.用好資金。
六、創新思維的方法和原則:
1.創新的常用五種方法
2.有效創新的五大原則。
七、管理要創新,規范是基礎:
1.規范的概念
2.規范化管理的特性
3.體現規范化管理的兩大指標:制度的有效性和實施率。
八、管理要創新,觀念須先行:
1.管理=管人理事+管事理人
2.崗位主人翁
3.企業不可能是職工的家,但職工愛企業,要勝過愛自己的家
4.發現不了問題,並非是企業中最大的問題
......
九、管理創新的內容:
1.管理創新的內容
2.文化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創新、技術創新等之間的關系。
十、管理創新實例——精細管理工程:
1.六精
2.五細
3.40多家單位借鑒精細管理工程。
十一、建好企業文化,促進自主創新和管理創新:
1.企業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建設特色型企業文化的技巧。
劉先明簡介:
精細管理工程創始人,「崗位主人翁」、「捆綁式下井」、「讓成批的人富起來」等新觀念的首創人,40多家單位借鑒了其研創的精細管理工程。武漢工程大學客座教授。專長於為企業提供精細管理工程、企業文化、管理創新等咨詢、培訓服務。曾被評為中國十大企業管理咨詢師、中國十大培訓師。2008年入選「中國改革開放30年行業百名功勛人物」;2009年被推薦為「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或建國60周年創新人物」;入圍2010「創業中國年度十大創新人物」。

『伍』 創新方法主要有哪些

創新的方法很多,大致有:
對原有產品進行再創造使之更為完美(延伸法)
對原有產品進行改造使之適用其它用途(移植法)
利用現有的技術,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擴展法)
模擬生物的動作、能力解決問題(仿生法)
對現有技術通過結合變化構思出新的機構類型(變異法)

『陸』 什麼是創新方法

創新與發現、發明方法論區別
首先,要把創新方法論與科學研究方法論和科學發現方法論加以區別。 按照「創新」的定義,「創新不是科學或技術,而 創新方法論
是價值……。創新不只是發生於組織之間的某種事,而是組織以外的一種變革。創新應以它對環境的影響來衡量。因此,一個工商企業中的創新始終必須以市場為中心,如果創新以產品為中心,很可能產生一些『技術上的奇跡』,而報酬卻另人失望。」(這相當於將技術發明專利束之高閣,實現不了市場價值,這也就說不上是創新。所以,創新不是以科學中的發現或技術上的發明作為其標准,而是以實現市場價值為其判別標准。 這中間特別要注意的是在發現或發明的成果與這些成果轉化為新產品、新服務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差別,而恰恰是後者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它要求付出的勞動以及所花的代價比前者(即發現、發明)要大得多,困難得多。《科學時報》2002年8月14日有一篇題為《從企業為主體促進專利技術產業化》文章中說:「據統計預測,浙江省專利技術和產品的實效率以40%,其中寧波、溫州、台州、紹興等市高達50%以上這是該省把專利工作作為事關全省發展全局特別是技術創新大局的基礎性、綜合性工作來抓的結果。」(如果把專利的發明與使專利技術產業化的創新兩者混淆起來,在實踐中就有很大的危害性,人們誤以外有了發明就有了創新,其實相比之下後者要難得多。如果認識不到在一點,那麼技術發明的轉化率低下是必然的。 矽谷之所以是創新的搖籃,是創新和創業精神的棲息地,就是因為它「不僅僅局限在取得的科學進步或技術的突破上。」「矽谷與眾不同的不是這里發明的技術,而是把這些技術進行開發、利用並將其推向市場的在當地創建的企業。換句話說,矽谷的故事是企業尤其是創新企業(Start-Ups)進行技術開發與市場應用的歷史。」 由上可見,創新與發現、發明並不是一回事,它們的成本和代價也都是不同的。正如德魯克所指出的:「作為一種經驗規律,如果把產生一種新思想上花費一美元。則在對之進行研究以便把它轉化為一種新發現或新發明,就必須花費十美元。在『研究』上每用十美元,在『發展』(『開發』)上至少要花費一百美元。在『發展』(『開發』)上花費一百美元,則在市場上引進和建立一種新產品或一個新企業就需要花費一千或一萬美元。而只有在市場上建立了一種新產品或一種新企業之後,才能說已有了一種『創新』。」 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著名創新研究專家肯特(Rosabeth Moss Kanter)指出,「創新首先是人們能夠迅速地了解一種市場需求。」「幾十年的產品研究表明,使用者是刺激創新的第一要素……領導技術發展的公司現在意識到,他們必需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概念而不簡單的只是優秀的技術。」《第五項修煉》一書的作者彼得·聖吉說:「當一個新的構想在實驗室被證實可行的時候,工程師稱之為『發明』(lnvention),而只有當它能夠以適當的規模和切合實際的成本,穩定地加以重復生產的時候,這個構想才成為一項『創新 』(innovation)」 所以,創新與發現、發明不是一回事,因此,它們的方法論自然也是不同的。
創新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與風險

『柒』 創新的方法又哪些

主創新,方法先行 創新方法的突破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和保證,這已為世界科技史所證明。據統計,從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大約有60%~70%的獎項是因科學觀念和思路、方法與手段的創新而取得的。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對創新方法的研究和掌握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科學性和先導性的意義。

前蘇聯發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通過長期研究分析全球范圍內的大量發明專利,發現了人類發明創新的原理和其所遵循的客觀規律,提出了解決發明創新問題的基本方法學——萃智(TRIZ)理論,這是全人類科學與智慧的結晶。在實踐創新方法上,中國人是領先的有充分證據表明,數千年前萃智的萌芽已經產生,我們的祖先早已在生產和生活中大量應用創新思維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做出了無數在世界領先的發明創造,「無意中」實踐了阿奇舒勒在數千年後才提出的創新原理和法則。在總結創新方法上,中國人是落後的盡管我們的祖先無數次地實踐了創新的方法,但遺憾的是,一直沒有中國人把創新的方法明確而系統地總結出來。直到20世紀40年代,這個任務歷史性地落到了前蘇聯發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的肩上。在推廣創新方法上,中國人是有優勢的萃智源於前蘇聯,興於美歐。但是考察萃智的傳播與發展,無論在美歐還是前蘇聯,都缺乏政府力量的介入,只限於部分領先企業和高校的自發應用。目前中國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已開始聯手進行創新方法的研究與推廣工作。政府的重視有助於我們把握歷史機遇,讓中國人再次引領世界創新的潮流。

『捌』 什麼是創新方法triz

TRIZ意譯為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TRIZ理論成功地揭示了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和原理,著力於澄清和強調系統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標是完全解決矛盾,獲得最終的理想解。

它不是採取折中或者妥協的做法,而且它是基於技術的發展演化規律研究整個設計與開發過程, 而不再是隨機的行為。實踐證明,運用TRIZ理論,可大大加快人們創造發明的進程而且能得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



(8)創新方法擴展閱讀

現代TRIZ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對於復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3、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4、創新問題標准解法

針對具體問題的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添加等等。

5、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復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6、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領域的數百萬項發明專利的分析結果而構建的知識庫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豐富的方案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