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發布時間: 2021-08-01 12:51:45

『壹』 每年的幾月幾號入伏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入伏,是指進入三伏天的意思。民諺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歷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在公歷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公歷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三庚

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並記載時間。天乾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3個庚日為初伏。

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貳』 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2020年入伏的日期:2020年07月16日 星期四(庚子年(鼠年)五月廿六

入伏意思是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歷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2)今年什麼時候入伏擴展閱讀:

通過對1900~2050年入伏和中伏天數的統計,由此看出:

1、入伏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

2、中伏20天的可能性較大,會出現連續幾年都是中伏20天的情況;

3、 中伏10天的可能性較小,中伏10天的情況至少過2年出現一次,不會連續幾年出現;

4、入伏在7月16日之前的,中伏都是20天;

5、入伏在7月20日之後的,中伏都是10天;

6、入伏在7月17日的,中伏多數是20天,極少數是10天;

7、入伏為7月18日的,中伏半數是20天,半數是10天;

8、入伏在7月19日的,中伏多數是10天,極少數是20天。

9、1997年的出伏日應該在8月26日而不是8月16日,最晚出現在8月28日(1911年)。

『叄』 每年入伏是什麼時候

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肆』 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2020年具體時間表如下:

2020年初伏:7月16日(鼠年五月廿六)-7月25日(鼠年六月初五)

2020年中伏:7月26日(鼠年六月初六)-8月14日(鼠年六月廿五)

2020年末伏:8月15日(鼠年六月廿六)-8月24日(鼠年七月初六)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伍』 什麼時候入伏今年幾伏

夏至三庚數頭伏,秋後有一伏,每年三伏

『陸』 2019什麼時候入伏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歷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2019年夏至時間:2019年6月21日
2019年夏至後第一個庚日時間:2019年6月22日(庚寅日)
2019年夏至後第二個庚日時間:2019年7月2日(庚子日)
2019年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時間:2019年7月12日(庚戌日)
所以,2019年「入伏」第一天就是2019年7月12日(庚戌日)。因為初伏是10天,所以2019年的初伏就是7月12日-7月21日

『柒』 今年幾點幾分入伏

2021年入伏的時間,一個是2021年7月21日8:00入伏,一個是2021年7月11日10:00入伏。

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並記載時間,天乾的數字有10個,地支的數字是12個,「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3個庚日為初伏。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通過對1900~2050年入伏和中伏天數的統計,由此看出:

1、入伏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

2、中伏20天的可能性較大,會出現連續幾年都是中伏20天的情況;

3、中伏10天的可能性較小,中伏10天的情況至少過2年出現一次,不會連續幾年出現;

4、入伏在7月16日之前的,中伏都是20天;

5、入伏在7月20日之後的,中伏都是10天;

6、入伏在7月17日的,中伏多數是20天,極少數是10天;

7、入伏為7月18日的,中伏半數是20天,半數是10天。

『捌』 今年入伏時間是哪天每年入伏時間是否相同

2017年入伏時間:2017年7月12日,每年入伏時間不相同
2017年三伏時間表
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
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
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
入伏時間怎麼算
如何計算入伏的時間?有一句口訣「夏至三庚數頭伏」,意思是說從夏至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為進入頭伏的時間,也就是入伏的時間。整個的三伏天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結束,歷時三十到四十天。
按我國陰歷(農歷)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所謂庚日,是指農歷天干為庚的日子,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六種,依次每十天輪流一下(即六十甲子中的六庚日)。
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於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