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巫山雲雨飛

巫山雲雨飛

發布時間: 2021-07-31 11:57:54

Ⅰ 巫山雲雨飛出自唐代詩人誰的詩

此詩乃李太白初游湖北漢水流域寄給蜀地老朋友的作品,表達了李白對友人的思念。其中巴東是當時的郡名,今湖北秭歸、巴東一帶。

Ⅱ 漢水波浪遠巫山雲雨飛的作者是

出自《江上寄巴東故人》,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此詩首聯場景恢弘,以「漢水波浪」和「巫山雲雨」暗喻詩人自己與巴東故人各自所在地域;頷聯詩人言說自己作客江夏,夜夢欲醒時分,已是東風勁吹,殘月西落;

頸聯接頷聯續寫一覺醒來,即思念起在夔州白帝城與老朋友相處的那些美好的日子;尾聯諄諄囑咐遠在夔州的老朋友,一定要隨時通音信。此詩雖對仗不甚工穩,仍不失為佳篇。

(2)巫山雲雨飛擴展閱讀:

這首詩首聯二句,場景恢弘,以「漢水波浪」和「巫山雲雨」暗喻詩人自己與巴東故人各自所在地域。時詩人已到江夏,江夏所在地,正對漢水人江口岸,而巴東故人卻在為巫山雲雨所阻隔之夔州城。

一「遠」一「飛」,描畫出二人分手之後,各自身處異地,為峽江大山阻隔的情形。頷聯二句,詩人言說自己作客江夏,夜夢欲醒時分,已是東風勁吹,殘月西落。

頸聯二句,接頷聯二句,續寫一覺醒來,即思念起在夔州白帝城與老朋友相處的那些美好的日子,但如今卻與老朋友離別,天各一方。尾聯二句,諄諄囑咐遠在夔州的老朋友,一定要隨時通音信。

Ⅲ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我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一座大壩,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攔腰截住,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神女應該沒什麼,但她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出自:毛澤東詩詞《水調歌頭·游泳》,全詞如下: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翻譯:

剛喝了長沙的水,又吃著武昌的魚。我在萬里長江上橫渡,舉目眺望舒展的長空。哪管得風吹浪涌,這一切猶如信步閑庭,今天我終於可以盡情流連。江面風帆飄盪,龜蛇二山靜靜佇立,胸中宏圖升起。

大橋飛跨溝通南北,長江天塹將會暢行無阻。我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大壩,把巫山的洪水攔腰截住,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神女應該沒什麼,但她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3)巫山雲雨飛擴展閱讀: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突飛猛進的新局面。1956年毛澤東巡視南方,又視察了武漢長江大橋的施工。6月毛澤東在武漢三次暢游長江,寫下了此詞。

詞的上闕描繪了祖國江山雄偉瑰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暢游長江的豪情逸興。詞的下闋展描寫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長江的偉大變革。表達了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來毛澤東對未來景象的展望,也表達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Ⅳ 巫山雲雨的典故

巫山確有其山,著名的長江三峽即從巫山穿過,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巫峽(三峽之一),至今是旅遊覽勝的好去處。「巫山雲雨」本是上好的自然景觀,在挺拔青翠的巫山十二峰層巒疊嶂之中,雲騰雨落十分美麗壯觀。

但是,語言常有神奇變化,中文的「巫山雲雨」或拆開「巫山」和「雲雨」單用時,生出了男女纏綿情愛的另外含意了。

報紙娛樂版常有某男攜同某美女到灑店「共赴巫山」的報道,當然這不是去三峽旅遊了,酒店裡哪有巫山?酒店開房做什麼事不講也明,只是用了個隱晦又文雅的說法而已。《紅樓夢》中亦有我處「雲雨」用語,以幽雅的修辭手段,談男女間的性愛。後來的小說、故事也常如此效法使用。

以「巫山雲雨」形容男女之間的事,據《高唐賦》、《神女賦》等古文記載,有段很有趣的故事呢。

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覽雲夢之台的時候,宋玉說:「以前先王(指楚懷王)曾經游覽此地,玩累了便睡著了。先王夢見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她說是巫山之女,願意獻出自己的枕頭席子給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興,立即龐幸那位巫山美女兩相歡好。巫山女告訴懷王,再想找自己的話,記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雲』,晚上是『行雨』。」

現常用「巫山雲雨」形容男歡女愛,是自此留下來的。

Ⅳ 巫山雲雨枉斷腸什麼意思

「巫山雲雨枉斷腸」意思是: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

這一句源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調·其二》。

原文是: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譯文是:貴妃真是一枝帶露牡丹,艷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請問漢宮得寵妃嬪,誰能和她相像?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

(5)巫山雲雨飛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准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

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詩詞賞析

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

「雲雨巫山枉斷腸」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裡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

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

後有人據此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

但這種說法遭到很多學者反對。這些學者認為: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的人。據原詩來看,有明顯的抑古尊今之意。

Ⅵ 巫山雲雨是什麼意思

巫山雲雨 (漢語成語)

原指楚國神話傳說中巫山神女興雲降雨的事。後人誤解其義,因而用以稱男女歡合。
巫山雲雨語出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巫山雲雨是由神女幻化而成的自然現象,根據原始宗教觀念,神女與國王交合是天地交會,能夠產生降雨,進而使穀物豐收、人民富足、國家強盛。[1]
國王與神女交媾致雨並促進豐收、富足和強盛的觀念是特定民俗背景下的產物,後來由於文化背景的改變,後人大多對這一古老觀念並不了解,加上男歡女愛又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最易被人聯想起來,才將原本神聖庄嚴的國家大事誤解為纏綿的兒女情長,乃至其成為男歡女愛的代名詞。
巫山雲雨神話本意指的是國王與神的交合能使人口繁衍、民族興旺,而後世引申出來的意思則側重男女歡愛。
成語典故
【出處】:
宋玉《高唐賦》雲楚襄王游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漢書·文苑列傳》:「楚靈王既游雲夢之澤,息於荊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顧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廣望,騁觀終日。」其中的「巫山」均指「湖北雲夢的巫山」,又稱陽台山!並非長江三峽地區「巫山縣的山」。
《方輿勝覽》:「陽台山,在漢川縣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賦》處,有裴敬碑載其事。」《太平寰宇記·淮南道》:「陽台廟在縣南二十五里,有陽台山。山在漢水之陽,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賦》雲楚襄王游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遂有廟焉。今誤傳在巫峽中縣。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當代學者趙逵夫也認為楚人所說的「巫山」在今漢水以南的雲夢澤一帶,故登雲夢之台可以望見「巫山」的高唐觀。
巫山由來:
「巫山」之名源出中國宗教民俗「巫文化」中的「巫咸」。楊慎《藝林伐山》卷四引郭璞《巫咸山賦》:「巫咸以鴻術為帝堯醫師,生為上公,死為貴神,封於是山,因以為名」。「巫山文化」作為一種民俗文化概念,其「巫山」的定義是指「巫咸山」,而非「巫山縣的山」!實際上,上古傳說「巫(咸)山」神話時,根本都還沒有三峽地區的巫山縣。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漢書·地理志》「河東郡安邑」條:「巫咸山在南。」《水經注·涑水》:「涑水西南逕監鹽縣故城,城南有鹽池,上承鹽水。水出東南薄山,西北流逕巫咸山北。《地理志》曰:山在安邑縣南。」經北魏酈道元考證,「靈山」、「巫咸國」、「巫咸山」等均在今山西夏縣境內。
《太平寰宇記》「陝州夏縣」:「巫咸山又名覆奧山……巫咸山祠在縣東五里巫咸山下。」乾隆二十八年立《白沙河南北岸改建石堰記》:「解州夏縣白沙河,一名巫咸河,發源中條山,出巫咸谷。」正因諸多早期地理權威文獻的確鑿記載,近代研究中國上古神話的徐旭生、以及歷史地理大師譚其驤等,也都確認《山海經》所載巫咸國、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縣境內,山西省的「晉巫文化」由此被公認為是中國「巫文化」的源流。
歷史上的巫山
「巫山」作為地理名,並非三峽地區獨有!中國至少八個地方都有過「巫山」的記載,見於晉南、濟北、蘇南、浙東、淮北、三峽、湖北、湖南等地。一般認為這是早期部落遷徙地名搬家,隨山西「巫文化」在南方各地傳播而來。
1)晉南的巫山
山西夏縣的巫山,被公認為中國「巫文化」的源流。近代徐旭生、譚其驤等均確認神話故事《山海經》中所載巫咸國、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縣境內。
2)濟北的巫山
《左傳》襄公十八年:「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水經注·濟水》:「巫山在平陰東北,昔齊侯登望晉軍,畏眾而歸。師曠、邢伯聞烏鳥之聲,知齊師潛遁。人物咸淪,地理昭著,賢於杜氏東北之證矣。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謂之孝子堂。」
3)蘇南的巫山
《越絕書》:「虞山者,巫咸所居。」《宋元方誌叢刊·郡志》卷9:「虞山,今為海巫山,山即巫咸山所出。」虞山又名海隅山,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
4)浙東的巫山
《會稽志》:「巫山在縣北一十八里,舊經巫山,一名梅山。」《三國志》卷8裴注引《會稽典錄》曰:「昔越王蘙讓位,逃於巫山之穴,越人熏而出之,斯非太伯之壽邪?」
5)淮北的巫山
漢代樂府曲名《巫山高》:「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梁。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原本是描寫江淮水深,無橋可渡,遊子思鄉,臨水遠望,不得東歸。其中的「巫山」是指江淮一帶的「巫山」,並不是三峽地區「巫山縣的山」。
6)三峽的巫山
《後漢書·公孫述傳》:「臣之愚計,以為宜及天下之望未絕,豪傑尚可招誘,急以此時發國內精兵,令田戎據江陵,臨江南之會,倚巫山之固,築壘堅守,傳檄吳、楚,長沙以南必隨風而靡。」這時的「巫山」還只是方位地理,泛指整個長江三峽地區。實際上,漢代長江三峽統一都叫「巫山」,魏晉南北朝才開始出現「分段」命名,但名稱叫法各異,並不固定。如:《水經》稱「廣溪峽(今瞿塘峽)、巫峽(今巫峽)、西陵峽(今西陵峽)」;《荊州記》稱「巫峽(今瞿塘峽)、秭歸峽(今巫峽)、歸鄉峽(今西陵峽)」;兩宋時期叫「西峽(今瞿塘峽)、巫峽(今巫峽)、歸峽(今西陵峽)」;直到明清時期,才固定為今天三峽通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至於三峽地區的「巫山縣」名,隋朝之後才有,沿革至今。
7.湖北的巫山
宋玉《高唐賦》:昔楚襄王游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漢書·文苑列傳》:「楚靈王既游雲夢之澤,息於荊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顧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廣望,騁觀終日。顧謂左倚相曰:『盛哉斯樂,可以遺老而忘死也!』」典故所指「巫山」原本是今湖北雲夢的巫山,又稱陽台山。魏晉南北朝之後,才開始被人挪到三峽地區。
8.湘西的巫山
《通典·州郡》「巫州」條:「在巫水之陽,隋屬沅陵郡,大唐為巫州。天授中,以巫山不在州界,遂改為沅州。開元十二年,復為巫州。」《清史稿·地理志》「湖南寶慶府」條:「又有巫水,源出東北巫山,南屈而西為漁渡江,縣東南諸水皆入焉。
詞義引申:
但是,語言常有神奇變化,中文的「巫山雲雨」或拆開「巫山」和「雲雨」單用時,生出了男女纏綿情愛的另外含意了。
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覽雲夢之台的時候,宋玉說:「以前先王(指楚懷王)曾經游覽此地,玩累了便睡著了。先王夢見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她說是巫山之女,願意獻出自己的枕頭席子給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興,立即寵幸那位巫山美女兩相歡好。巫山女告訴懷王,再想找自己的話,就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雲』,晚上是『行雨』。」
現常用「巫山雲雨」形容男歡女愛,是自此留下來的。
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全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李商隱《有感》: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
梁武帝蕭衍的一首《朝雲曲》有句「復還沒,望不來,巫山高,心徘徊」。其《行雨》詩為:「本自巫山來,無人睹容色。惟有楚王臣,曾言夢相識。」
南朝·陳·江淹《休上人怨別》有「相思巫山渚,悵望雲陽台」
唐·王勃的《江南弄》:
江南弄,巫山連楚夢,行雨行雲幾相送。瑤軒金谷上春時,玉童仙女無見期。
紫霧香煙渺難托,清風明月遙相思。遙相思,草徒綠,為聽雙飛鳳凰曲。
唐·岑參《醉戲竇子美人》雲:
朱唇一點桃花殷,宿妝嬌羞偏髻鬟。細看只似陽台女,醉著莫許歸巫山。
唐代才色雙全的名妓薛濤有一首《謁巫山廟》,其中「朝朝夜夜陽台下,為雨為雲楚國亡」一句。
毛文錫《巫山一段雲》:「朝朝暮暮楚江邊,幾度降神仙」。
蘇軾《江城子》:「今夜巫山真個好,花未落,酒新篘」。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唐·李白《清平調》�
【拼音代碼】: yyws
【近義詞】:巫山雲雨、雲雨高唐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男女之間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楚之先王游覽高唐地區,十分疲倦就在白天小睡了一會,在夢中看見一個仙女說:「我是天帝的小女兒,聽說你來游覽此地,願意給你當枕席。」先王臨幸了她。臨別她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先王一般指楚懷王,而楚襄王只是這個故事的聽者。認為楚襄王與神女有過關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錯誤。由於《高唐賦》和《神女賦》是先秦古賦,年代久遠,其中的故事比賦文本身流傳更廣,所以很多談論者其實並未讀過《高唐賦》和《神女賦》,以致訛傳出襄王神女有關系的謬誤來。

Ⅶ 巫山雲雨的成語典故

【出處】:
宋玉《高唐賦》雲楚襄王游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漢書·文苑列傳》:「楚靈王既游雲夢之澤,息於荊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顧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廣望,騁觀終日。」其中的「巫山」均指「湖北雲夢的巫山」,又稱陽台山!並非長江三峽地區「巫山縣的山」。
《方輿勝覽》:「陽台山,在漢川縣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賦》處,有裴敬碑載其事。」《太平寰宇記·淮南道》:「陽台廟在縣南二十五里,有陽台山。山在漢水之陽,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賦》雲楚襄王游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遂有廟焉。今誤傳在巫峽中縣。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當代學者趙逵夫也認為楚人所說的「巫山」在今漢水以南的雲夢澤一帶,故登雲夢之台可以望見「巫山」的高唐觀。 「巫山」之名源出中國宗教民俗「巫文化」中的「巫咸」。楊慎《藝林伐山》卷四引郭璞《巫咸山賦》:「巫咸以鴻術為帝堯醫師,生為上公,死為貴神,封於是山,因以為名」。「巫山文化」作為一種民俗文化概念,其「巫山」的定義是指「巫咸山」,而非「巫山縣的山」!實際上,上古傳說「巫(咸)山」神話時,根本都還沒有三峽地區的巫山縣。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漢書·地理志》「河東郡安邑」條:「巫咸山在南。」《水經注·涑水》:「涑水西南逕監鹽縣故城,城南有鹽池,上承鹽水。水出東南薄山,西北流逕巫咸山北。《地理志》曰:山在安邑縣南。」經北魏酈道元考證,「靈山」、「巫咸國」、「巫咸山」等均在今山西夏縣境內。
《太平寰宇記》「陝州夏縣」:「巫咸山又名覆奧山……巫咸山祠在縣東五里巫咸山下。」乾隆二十八年立《白沙河南北岸改建石堰記》:「解州夏縣白沙河,一名巫咸河,發源中條山,出巫咸谷。」正因諸多早期地理權威文獻的確鑿記載,近代研究中國上古神話的徐旭生、以及歷史地理大師譚其驤等,也都確認《山海經》所載巫咸國、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縣境內,山西省的「晉巫文化」由此被公認為是中國「巫文化」的源流。 「巫山」作為地理名,並非三峽地區獨有!中國至少八個地方都有過「巫山」的記載,見於晉南、濟北、蘇南、浙東、淮北、三峽、湖北、湖南等地。一般認為這是早期部落遷徙地名搬家,隨山西「巫文化」在南方各地傳播而來。
1)晉南的巫山
山西夏縣的巫山,被公認為中國「巫文化」的源流。近代徐旭生、譚其驤等均確認神話故事《山海經》中所載巫咸國、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縣境內。
2)濟北的巫山
《左傳》襄公十八年:「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水經注·濟水》:「巫山在平陰東北,昔齊侯登望晉軍,畏眾而歸。師曠、邢伯聞烏鳥之聲,知齊師潛遁。人物咸淪,地理昭著,賢於杜氏東北之證矣。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謂之孝子堂。」
3)蘇南的巫山
《越絕書》:「虞山者,巫咸所居。」《宋元方誌叢刊·郡志》卷9:「虞山,今為海巫山,山即巫咸山所出。」虞山又名海隅山,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
4)浙東的巫山
《會稽志》:「巫山在縣北一十八里,舊經巫山,一名梅山。」《三國志》卷8裴注引《會稽典錄》曰:「昔越王蘙讓位,逃於巫山之穴,越人熏而出之,斯非太伯之壽邪?」
5)淮北的巫山
漢代樂府曲名《巫山高》:「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梁。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原本是描寫江淮水深,無橋可渡,遊子思鄉,臨水遠望,不得東歸。其中的「巫山」是指江淮一帶的「巫山」,並不是三峽地區「巫山縣的山」。
6)三峽的巫山
《後漢書·公孫述傳》:「臣之愚計,以為宜及天下之望未絕,豪傑尚可招誘,急以此時發國內精兵,令田戎據江陵,臨江南之會,倚巫山之固,築壘堅守,傳檄吳、楚,長沙以南必隨風而靡。」這時的「巫山」還只是方位地理,泛指整個長江三峽地區。實際上,漢代長江三峽統一都叫「巫山」,魏晉南北朝才開始出現「分段」命名,但名稱叫法各異,並不固定。如:《水經》稱「廣溪峽(今瞿塘峽)、巫峽(今巫峽)、西陵峽(今西陵峽)」;《荊州記》稱「巫峽(今瞿塘峽)、秭歸峽(今巫峽)、歸鄉峽(今西陵峽)」;兩宋時期叫「西峽(今瞿塘峽)、巫峽(今巫峽)、歸峽(今西陵峽)」;直到明清時期,才固定為今天三峽通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至於三峽地區的「巫山縣」名,隋朝之後才有,沿革至今。
7.湖北的巫山
宋玉《高唐賦》:昔楚襄王游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漢書·文苑列傳》:「楚靈王既游雲夢之澤,息於荊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顧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廣望,騁觀終日。顧謂左倚相曰:『盛哉斯樂,可以遺老而忘死也!』」典故所指「巫山」原本是今湖北雲夢的巫山,又稱陽台山。魏晉南北朝之後,才開始被人挪到三峽地區。
8.湘西的巫山
《通典·州郡》「巫州」條:「在巫水之陽,隋屬沅陵郡,大唐為巫州。天授中,以巫山不在州界,遂改為沅州。開元十二年,復為巫州。」《清史稿·地理志》「湖南寶慶府」條:「又有巫水,源出東北巫山,南屈而西為漁渡江,縣東南諸水皆入焉。 但是,語言常有神奇變化,中文的「巫山雲雨」或拆開「巫山」和「雲雨」單用時,生出了男女纏綿情愛的另外含意了。
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覽雲夢之台的時候,宋玉說:「以前先王(指楚懷王)曾經游覽此地,玩累了便睡著了。先王夢見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她說是巫山之女,願意獻出自己的枕頭席子給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興,立即寵幸那位巫山美女兩相歡好。巫山女告訴懷王,再想找自己的話,就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雲』,晚上是『行雨』。」
現常用「巫山雲雨」形容男歡女愛,是自此留下來的。
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全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李商隱《有感》: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
梁武帝蕭衍的一首《朝雲曲》有句「復還沒,望不來,巫山高,心徘徊」。其《行雨》詩為:「本自巫山來,無人睹容色。惟有楚王臣,曾言夢相識。」
南朝·陳·江淹《休上人怨別》有「相思巫山渚,悵望雲陽台」
唐·王勃的《江南弄》:
江南弄,巫山連楚夢,行雨行雲幾相送。瑤軒金谷上春時,玉童仙女無見期。
紫霧香煙渺難托,清風明月遙相思。遙相思,草徒綠,為聽雙飛鳳凰曲。
唐·岑參《醉戲竇子美人》雲:
朱唇一點桃花殷,宿妝嬌羞偏髻鬟。細看只似陽台女,醉著莫許歸巫山。
唐代才色雙全的名妓薛濤有一首《謁巫山廟》,其中「朝朝夜夜陽台下,為雨為雲楚國亡」一句。
毛文錫《巫山一段雲》:「朝朝暮暮楚江邊,幾度降神仙」。
蘇軾《江城子》:「今夜巫山真個好,花未落,酒新篘」。

Ⅷ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解釋

此句出自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
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意思是:還要在長江西邊修起三峽攔河大壩,斬斷巫山上面多雨帶來的洪水,提高三峽大壩上段的水位,展現出平坦的水庫。瑤姬當時還健在吧,她眼看這些巨大的變化,一定會感到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神女:巫山神女。據宋玉《高唐賦》所說,赤帝的女兒瑤姬,葬於巫山之陽,故稱「巫山神女」。北宋李等編的《太平廣記》、南宋陸游的《入蜀記》和范成大的《吳船錄》等記載:神女瑤姬,曾在巫山助大禹治水。疏鑿三峽成功後,即化為神女石(即巫山十二峰之一的神女峰),佇立峰頂,守望三峽。應:料想,大概。當:該當,應當。這兩句的大意是:那巫山神女大概還健在吧,她眼看這些巨大的變化一定會感到非常驚訝。

Ⅸ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更有西江邊上的石頭崖壁,它高聳挺立,直插雲霄,好像能將巫山的雲和雨截斷一樣。這句詞極言地勢之高峭。

出自毛澤東的《水調歌頭·游泳》

原文選段: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譯文:

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大壩,斬斷巫山多雨的洪水,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

神女想必很健康,但她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9)巫山雲雨飛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56年,中國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突飛猛進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1955年毛澤東視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澤東巡視南方,又視察了大橋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澤東在武漢三次暢游長江,寫下了此詞。

Ⅹ 「巫山雲雨」這個詞的由來與美男宋玉和楚襄王有什麼關系

「巫山雲雨」之說來自宋玉的《高唐賦》。

宋玉是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按出生年代來說排行老大,「貌似潘安、才比宋玉」這句話也說明了宋玉絕不是小鮮肉一塊,人家可是有真材實料。

楚襄王與宋玉來三峽遊玩,看到了巫山縣的巫峽旁邊的耒鶴峰,那時候還叫高唐觀。

楚襄王看到山上雲霧渺渺,瞬息萬變,當有雲氣,一飛沖天,感慨於這大自然的變幻,問宋玉,這是什麼氣?

宋玉:這是朝雲啊。

楚襄王:朝雲又是個什麼鬼?

宋玉吭吭哧哧,講了個葷段子,說先王來游歷此地時,曾經在這里白日做夢,夢見了一個美女,這美女自稱是巫山女神,答應跟他做個樂子。先王心說,不做白不做,就做了。做完臨走時,神女跟先王說:我「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無論朝朝暮暮,一直待在這里。於是先王在這里立了一座「朝雲廟」。



饒是如此,楚襄王他也沒拿宋玉怎麼著,他來不及收拾宋玉了,因為宋玉寫就《神女賦》後沒幾天,秦國大將白起就攻陷了楚國都城,害的楚襄王遷都至陳。

宋玉的兩片小爆文把「巫山雲雨」賦予了男女交合的新意涵,自此被歷代文人流傳下去,宋代的大學士蘇東坡也把心愛的小妾取名「朝雲」,本心未嘗不是要佔神女的便宜。

中國古代文人習慣於把男女之事寫的隱晦而又富詩意,楚雲湘雨、春風一度、共行雲雨、周公之禮......你瞧瞧,要比英文的妹可辣舞要具浪漫意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