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月二「龍抬頭」說法的來歷。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2. 龍抬頭是什麼意思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相傳武則天奪唐室江山以後, 改國號為周,自稱周武皇帝。天上玉帝知道後大發雷霆,命太白金星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這一下可苦了天下百姓,人們怨聲載道,不禁失聲痛哭。司管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遭難,喝足天河水,噴灑人間,拯救萬民。玉帝得知此事,將玉龍打下了凡界,壓在山下,並立石碑一通,上寫:"玉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百姓為救玉龍,想盡了辦法。這年的農歷二月二,人們發現玉米和黃豆都是金黃閃亮,很像金豆。如將豆一炒,不就是金豆開花了嗎?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各家各戶都炒了許多玉米和黃豆,有的供到院里,有的端到玉龍身邊。鎮壓玉龍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塵,這天,太白金星發現天下金黃一片,以為金豆開花了,便收了拂塵。玉龍這才騰空而起,回到了天上。此時,正是春雨貴似油的季節,玉龍不顧玉帝禁令,又"嘩嘩"下起雨來。
3. 龍抬頭的由來是什麼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 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歷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農民告別農閑,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春龍節、農頭節。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依據氣候規律,農歷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的蟲子,目的在於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的蟲子,目的在於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
【春龍節的傳說】 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見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見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次年農歷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4. 龍抬頭的由來
農歷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歷「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5.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是什麼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比如元宵節,春節,端午節,這些節日都有一些美好的典故,其實就是說明中國人在遠古時候奮斗的一些事情,只是流傳到現在被大家逐漸的記憶成為一種神話,但是裡面依舊有著濃厚的中國文化傳承,所以這些節日值得我們紀念,對於傳統節日的保護,每一個中國人應該承擔一份責任。
二月二龍抬頭的典故,估計很多人已經忘記了,今天我就把這個典故和大家說一下,希望大家記住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我是山西人,我們這里有一句話【二月二龍抬頭,下春雨,大豐收!】這個故事要從唐朝開始說起,那時候武則天成為皇帝,這一下子玉皇大帝生氣了,因為這是違反天道的事情。
人間的大眾看到龍王受罪,大家團結一致想辦法,終於想出那玉米炒開花的辦法,為了拯救龍王,大家到處傳這個辦法,一時間人間處處是玉米炒開花。玉皇大帝看到人們的摯誠,終於決定將天河龍王釋放。因為是在二月二,所以大家開始這一天紀念龍王,這也是二月二龍抬頭的典故。
6. 龍抬頭來歷
何謂「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恐怕是關於「二月二」的流行最廣泛的一句俗語了。「龍抬頭」是什麼意思?若要追溯這句話最早的來歷,應該與古人對星辰運行的認識有關。
在古代,人們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以此判斷季節,提醒農時,這在《禮記·月令》中有大量記載。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之雙角。農歷二月二這天夜晚,「龍」的兩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慢慢升起,這時整個「天龍」的身子尚隱沒在地平線以下,故稱「龍抬頭」。
「龍抬頭」的說法還跟節氣有關。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曹保明介紹,「二月二」一般出現在「雨水」、「驚蟄」、「春分」三個節氣之間,正是萬物復甦的時節。「驚蟄地氣通」,隨著天氣回暖、土地解凍,冬眠的昆蟲、動物日漸活躍,開始出來活動。傳說中的龍本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想像出來的,所以「龍抬頭」就成為一種象徵。再加上民間認為龍王是風雨的主宰,龍王一抬頭,雨水增多,因此龍在二月二中的地位就更加特殊,也更穩固了。
據考證,以「龍抬頭」為節俗的「二月二」,大概始於唐宋年間,最終在元代得以定型並傳承至今。記載最早的是元代熊夢祥《析津志》:「二月二,謂之龍抬頭。五更時,各家以石灰於井畔周遭糝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內,男子、婦人不用掃地,恐驚了龍眼睛。」既然是「龍抬頭」的日子,這一天有很多活動和禁忌。比如吃「龍食」、剃龍頭、引錢龍、避龍忌等,都與敬龍崇龍有關。所以,「二月二」也叫「春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