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魯滌平

魯滌平

發布時間: 2021-07-30 00:15:23

㈠ 民國期間擔任湖南省主席的有哪些人

1、周斕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抗日名將,愛國民主人士,歷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教導師師長、第三十六軍副軍長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第十七軍軍長、第十二軍軍長、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司令部參謀長、湖南省政府總參議、湖南省行署主任等。1952年因病逝世。

2、張治中

民國27年(1938年)張治中作為湖南省軍事最高指揮者發動「焦土政策」,將距離長沙三百里以外的「新牆河」被誤傳為五公里近的「新河」,因此釀成了一場千古奇聞的「11·13長沙大火」。

3、陳明仁

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洪源村(今南橋鎮洪源村)陳家嶺[1]人。1924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國民革命軍少將旅長、中將師長、軍長、兵團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職。

4、吳奇偉

民國湖南省主席吳奇偉故居——棣萼樓,位於廣東省大埔縣湖寮鎮密坑村。坐東北向西南,長13.8米,寬11.5米,高二層6.8米,建築面積135.7米。土木結構,十間二廳,建於1943年。

5、魯滌平

湖南寧鄉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曾任湖南省主席,因桂系軍閥逼迫退出湖南,任江西省主席,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副院長。

㈡ 中華民國浙江省最後一個省長,國民黨中將湯敏中

浙江省歷任政府主席:
張靜江(1927年7月27日推舉為省主席)
何應欽(1927年10月5日任命,1928年11月7日免除),1928年5月14日後省主席之職由蔣伯成代理。
張靜江(1928年11月7日任命,1930年12月4日免除),二度就任。
張難先(1930年12月4日任命,1931年12月15日免除)
魯滌平(1931年12月15日任命,1934年12月12日免除)
黃紹竑(1934年12月12日任命,1936年7月25日免除)
白崇禧(1936年7月25日任命,1936年9月6日免除),實際為其本人拒絕,由徐青甫代白崇禧省主席職。
黃紹竑(1936年9月6日任命,1936年12月2日免除),二度就任。
朱家驊(1936年12月2日任命,1937年11月26日免除)
黃紹竑(1937年11月26日任命,1946年3月26日免除),三度就任。
沈鴻烈(1946年3月26日任命,1948年6月22日免除)
陳儀 (1948年6月22日任命,1949年2月21日免除)
周岩 (1949年2月21日任命,1949年12月6日免除)
石覺 (1949年12月7日任命,1950年5月13日辭職)
胡宗南(1952年10月19日任命,1953年7月23日撤往台灣)

㈢ 魯滌平的大事年表

湖南省寧鄉縣人,字泳庵,生於1887年。 1903.考入湖南將弁學堂學習。
1906.在湖南新軍49標中任哨長。
1911.10.「武昌起義」爆發後,在長沙參加「湖南起義」。1912.1.任湘軍第4師16團團長。
1912.9.改任北京政府陸軍部候差員。
1916.7.復任湘軍第2師第6團團長。1917.9.升任湘軍獨立第3旅旅長。
1921.1.被趙恆惕升任湘軍第2師師長。1921.7.兼任湘軍援鄂軍第2軍司令,率部攻入湖北。後被吳佩孚率部擊敗,退回湖南。
1923.8.被譚延闓任命為湘軍援粵軍第2軍軍長,隨譚延闓赴廣東。
1924.9.改任湘軍副監。1925.7.又改任國民革命軍譚延闓第2軍副軍長。
1926.7.任國民革命軍第2軍代軍長,率部參加北伐。
1927.4.任國軍第2軍軍長。1928.6.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和湖南清鄉督辦。1929.1.第2軍縮編為18師,兼任師長和湘贛兩省「剿匪」總指揮,率部圍剿井岡山紅軍根據地,被擊敗。
1929.2.被桂系把持的武漢政治分會免職,被迫離湘。
1929.3.在國民黨「三大」上被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兼任中央討逆軍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蔣桂戰爭」。
1929.5.攻佔武漢後,改任武漢警備司令。
1929.9.調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和國軍第9路軍總指揮。
1930.11.率部進攻江西紅軍,在「龍岡戰役」中損兵折將,引咎辭職。
1931.1.又被蔣介石委任為浙江省政府主席。
1931.12.在國民黨「四大」上被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兼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1934.調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副院長。
1935.1.31.因患腦溢血在南京病逝,終年48歲。

㈣ 民國的那些什麼軍閥的什麼什麼奉系,皖系是怎麼回事

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服從「中-央-政-府」的統治,但他們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勢力並為擴大自己的勢力採用各種手段,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一般用他們所盤據的的地方來稱呼他們,稱之為某系。

一、【北洋軍閥】:
(1)、直系軍閥:領袖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馮玉祥(先期)、孫傳芳。主要將領有:王占元、陸建章、孟恩遠、李純、陳光遠、齊燮元、王承斌、蕭耀南、方本仁、周蔭人、孟昭月、陳調元;

(2)、皖系軍閥:領袖段祺瑞。主要將領有:徐樹錚、張懷芝、倪嗣沖、段芝貴、吳光新、曲同豐、陳樹藩、張廣建、陸洪濤、楊善德、盧永祥、何豐林、李厚基(先皖後直);

(3)、奉系軍閥:領袖張作霖。元老:張景惠、張作相、湯玉麟、孫烈臣、吳俊升;新派:楊宇霆、五虎將(即姜登選、郭松齡、韓麟春、張宗昌、李景林)、褚玉璞、邢士廉、畢庶澄;

二、【西南軍閥】:
(1)、滇系軍閥:蔡鍔、唐繼堯(聯帥)、顧品珍、劉顯世(附滇);

(2)、桂系軍閥(舊桂系):領袖陸榮廷。主要將領有:陳炳焜、譚浩明、莫榮新、沈鴻英;

三、【張勛】(定武軍),以徐州為中心,勢力遍及蘇、皖北部;

四、【閻錫山】(晉系),1916年袁世凱死後投靠段祺瑞門下,遂開始掌握實權(最初僅有山西一地,1928年「二次北伐」後,勢力遍及華北);

五、【楊增新】(新疆),(1928年後,金樹仁、盛世才相繼其業);

六、【湘系】主要有:譚延闓、湯薌銘、程潛、趙恆惕、唐生智(1928年後,魯滌平、何鍵相繼主政);

七、【川軍】主要有:胡景伊、周駿、劉存厚、劉湘、王陵基、鄧錫侯、劉文輝;

註:西北馬家在1928年之前,羽翼尚未豐滿,故未列入;

參考資料:《民國軍閥派系.》

㈤ 魯滌平的介紹

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曾任湖南省主席,因桂系軍閥逼迫退出湖南,任江西省主席,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副院長。1934年11月13日,《申報》總經理史量才在滬杭道上遇刺身亡,魯滌平負責調查此案,就在此案初露端倪時,魯滌平卻於1935年1月31日突然病故,其妾室沙夫人也墜樓身亡。有人認為,史量才遇刺案系國民政府高層策劃,而魯滌平為偵破此案不遺餘力,國民政府內部恐其查出案件真相,因而將其滅口,其妾室沙夫人發現丈夫魯滌平死因有異,也被人推下樓身亡。

㈥ 槍殺楊開慧的劊子手下場

何健的命令,他逃往台灣後病死。

㈦ 魯盪平的介紹

魯盪平(1895-1975),字若衡(魯滌平之弟)。教育家,湖南寧鄉道林人。曾就讀於湖南鐵路學堂,北京法政大學。早年加入同盟會,後又加入革命中華黨,曾任湖南益陽、湘鄉等縣縣長,大革命後從事教育,在寧鄉與周震鱗創辦靳江中學,在北平創辦民國大學,歷任長沙民國日報社長、北平北辰報社長、湘軍總部顧問兼軍法官,駐粵湘軍第三路司令,天津社會局局長兼市黨部常委,天津《民國日報》社社長,中央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北平民國大學校長、河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任內設立戰區聯中五校,解決淪陷區數萬青年的就學問題,獲二等景星勛章),國民黨五大中央監委常委,湖北省黨部特派員,武漢行轅秘書長。

㈧ 陸軍上將魯滌平墓

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曾任湖南省主席,因桂系軍閥逼迫退出湖南,任江西省主席,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副院長。

㈨ 國民黨的第一次圍剿紅軍(我記得是勝利的了)請盡量詳細點。。。謝謝

從一九三零年十月起,蔣介石先後調集十一個師另三個旅,即張輝瓚第18師、路孝忱新編第13師、羅霖第77師、公秉藩新編第5師(後改第28師)、譚道源第50師、許克祥第24師、毛炳文第9師、蔡廷鍇第60師、戴戟第61師、劉和鼎第56師、張貞第49師、第12師之馬昆第34旅、劉夷獨立第32旅、周志群新編第14旅,及三個航空隊,共十萬人的兵力,分布於樟樹、撫州、南昌、靖安、高安、上高及閩贛邊地區,由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主任,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採取分進合擊的作戰方針,准備向中央根據地的紅1方面軍發動第一次「圍剿」。這時,紅1方面軍有第1、第3兩個軍團,共約四萬人,部署於靖江至分宜的袁水兩岸地區,以戰備姿態進行群眾工作和籌款。在面臨敵人大規模「圍剿」的情況下,方面軍總前委和江西省行委,於十月十旬在新喻縣羅坊舉行聯席會議,確定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紅1方面軍總部於十一月一日下達了「誘敵深入赤色區域待其疲憊而殲滅之」的命令,隨即領導根據地軍民進行反「圍剿」的准備。根據方面軍總部的決定,十一月上旬,紅軍主力從袁水兩岸地區轉移到贛江以東的新淦、吉水、永豐、安樂、宜黃、崇仁等地,以戰備姿態開展工作。與此同時,向部隊、地方幹部和人民群眾進行深入的政治動員,講清敵人進攻的必然性、嚴重性和紅軍實行戰略退卻、誘敵深入的必要性,說明我們一定能取得勝利的道理以及對付敵人「圍剿」的方法,統一思想,消除顧慮,增強勝利信心。另外,還在根據地內進一步發動、組織和武裝群眾,按照「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方針,分配調整土地,加強赤衛隊、少先隊等群眾武裝的訓練,實行堅壁清野,肅清反革命分子,籌措給養物資,充分發揮根據地黨政軍民的整體力量,造成取得反「圍剿」勝利的良好條件。
十一月五日,敵人首先向袁水流域推進,撲了個空,又繼續向贛江東岸逼進。紅1方面軍除以少數兵力配合地方武裝,遲滯、迷惑敵人,誘敵就我范圍外,主力實行「求心退卻」,於十一月二十六日全部退到東固、南壟、龍岡地區。十二月一日,又秘密轉移到黃陂、小布、安福圩地區,蔭蔽待機,進行作戰准備。
十二月十六日,各路敵軍開始向我根據地中心區進攻,至二十八日,先後進占萬安、泰和、東固、源頭、廣昌、建寧一線,東西相距八百里。在我集結地域周圍的敵軍有五個師:左路第18、第28師進至富田、東固、南壟;中路第50師進至源頭;右路第24師進至洛口,第8師先頭進至頭坡。由於敵軍深入我根據地,戰線拉長,兵力分散,又不斷遭到紅軍和赤衛軍、少先隊的襲擾,士氣沮喪,飢餓疲憊等許多弱點都暴露出來,造成了紅軍反攻的必要條件和有利態勢。
十二月二十五日,紅1方面軍總部在小布召開了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毛澤東主持大會,並親自撰寫了一副對聯掛在主席台兩邊台柱上,右邊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左邊是:「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他在反「圍剿」的動員報告中,還指出了殲敵致勝的六個條件:(1)軍民一致,人民積極援助紅軍;(2)可以主動選擇有利的作戰陣地;(3)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殲敵一部,一
口一口地把敵人吃掉;(4)可以發現敵人的薄弱部分,揀弱的打;(5)可以把敵人拖得精疲力盡,然後再打;(6)可以造成敵人的過失,乘敵之隙,加以打擊。
紅1方面軍總部,根據當面敵情,決定實行中間突破,先打第50師或第18師,打開敵人陣線的一個缺口,以便各個擊破,粉碎敵人「圍剿」。由於第50師不脫離居高臨下的陣地,我軍兩度由小布向北開進,又兩度忍耐撤回。十二月二十九日,敵第18師主力向龍岡推進,急於尋我主力決戰。該地區人民條件和地形條件均對我有利,敵人又是孤軍冒進,於是紅軍主力秘密西進,埋伏在龍岡附近山中。十二月三十日,當敵張輝瓚率其師部及兩個旅,由龍岡進至小別附近時,即遭我猛烈攻擊,邊張輝瓚在內的九千餘人全被殲滅。
張輝瓚師被殲後,在源頭的譚源師倉惶東撤。紅軍乘敵陣勢混亂,揮戈東向,星夜向東韶急進。一九三一年一月三日,譚師退到東韶,立足未穩就遭我突襲,被殲半數,俘敵官兵三千餘人,殘敵向南豐方向潰逃,其他敵軍慌忙撤退,敵人的第一次「圍剿」遂被粉碎。
「圍剿」的敵人撤退以後,紅1 方面軍乘勝轉入進攻,至三月中旬,在永豐、樂安、南豐、廣昌、寧都等縣境內,消滅了一些地主武裝,恢復和加強地方武裝,發動和爭取了幾十萬群眾,鞏固和擴大了中央根據地,為粉碎敵人第二次「圍剿」造志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