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徽省省委有哪些人
書記:張寶順(十八屆中央委員、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副書記:王學軍(十八屆中央委員、提名省長候選人)李錦斌( )常委:徐立全(政法委書記、省公安廳廳長 )詹夏來(常務副省長)王賓宜(省紀委書記 )王炯(省委組織部部長)唐承沛(省委秘書長)沈素琍(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省委統戰部部長 )宋海航(省軍區政委 )陳樹隆(副省長 )吳存榮(合肥市委書記)曹征海(省委宣傳部部長)
B. 訾金雷的任免信息
2014年12月31日,安徽省民委(宗教局)黨組召開2014年度民主生活會。省委常委、統戰部長沈素琍代表省委親臨會議指導並作重要講話,省委第九督導組組長劉戰平、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正廳級組織員訾金雷及省委第九督導組成員參加會議。訾金雷此前擔任中共馬鞍山市委副書記。
C. 非公有制經濟 "三門"問題是什麼
2月10日,省影響非公經濟發展「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問題調研工作會議在肥召開。省委常委、統戰部長沈素琍,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李衛華出席會議並講話。
沈素琍指出,開展「三門」問題調研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精神,進一步推動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各級統戰部、工商聯要當好宣傳員,宣傳好十八屆三中全會、全國及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當好觀察員,善於從問題中捕捉有價值的線索;當好統計員,調研報告力求完整、數據翔實、內容真實、對策具體;當好聯絡員,掌握真實情況,及時上報信息;當好監督員,了解相關政策落實情況,反映企業的呼聲和合理要求。
李衛華指出,推動我省民營經濟更大發展,需要打破「三門」障礙,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深入調研,找准問題,分析症結,切實為推動我省民間投資的改革發展建諍言、獻良策,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D. 沈素琍的人物履歷
1976.01——1979.10 ,霍邱縣柳樹公社知青;
1979.10——1981.08 ,在六安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中文專業學習;
1981.08——1983.10 ,在六安行署教育局人事科工作;
1983.10——1985.09 ,共青團六安地委副書記;
1985.09——1991.12,共青團六安地委書記(其間:1985.12—1986.07,掛職任安徽省委政研室政調處副處長);
1991.12——1994.11 ,六安地區行署外貿局局長、黨組書記,外貿公司經理;
1994.11——1996.11, 舒城縣委副書記、縣長(1993.08—1995.12,參加中央黨校領導幹部函授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6.11——1997.06, 舒城縣委副書記;
1997.06——2000.03 ,安徽省物價局副局長、黨組成員(1996.09—1997.07,參加中央黨校培訓部一年制中青班學習;1996.09—1999.07,在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00.03——2000.04,安徽省物價局局長、分黨組書記;
2000.04——2001.12,安徽省物價局局長、分黨組書記,省發展計劃委員會黨組成員;
2001.12——2004.06,銅陵市委副書記、市委黨校校長;
2004.06——2004.08,銅陵市委書記;
2004.08——2008.01,銅陵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8.01——2008.02,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銅陵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8.02——2011.10,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安徽省委統戰部部長,安徽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2010.04——2010.07,參加中組部舉辦的省部級幹部第五期英語強化班培訓);
2011.10——2012.02,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安徽省委統戰部部長,安徽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2012.02——2015.12,安徽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安徽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2015.12——,安徽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E. 候補委員的第十八屆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名單
(原168名,現159 名)
(按得票多少為序排列,得票相等的,按姓氏筆畫為序排列)
趙憲庚咸輝(女,回族)莫建成崔波舒曉琴(女)馬順清(回族)王建軍朱明國 (黎族)王敏 劉學普(土家族)李強楊崇勇(滿族)余遠輝(瑤族)陳武(壯族)陳鳴明(布依族)竺延風鄭群良趙金(彝族)趙立雄(白族)趙樹叢段春華洛桑江村(藏族)錢智民高津高廣濱梁國揚諶貽琴(女,白族)韓勇藍天立(壯族)詹文龍潘良時艾虎生旦科(藏族)任學鋒劉勝劉慧(女,回族)李士祥李寶善李家洋楊岳楊學軍張傑張岱梨(女)張建平陳川平郝鵬柯尊平婁勤儉姚引良夏傑(女,回族)徐松南蔣偉烈萬立駿王輝忠牛志忠鄧凱葉紅專(土家族)爾肯江·吐拉洪(維吾爾族)劉玉亭劉石泉李康(女,壯族)李昌平(藏族)楊衛澤陳左寧(女)努爾蘭·阿不都滿金(哈薩克族)林鐸金壯龍趙愛明(女)秦宜智秦銀河高建國郭劍波黃坤明黃新初曹淑敏(女)葛慧君(女)曾維於偉國王寧王軍王健呂錫文(女)阮成發李希李群李雲峰李國英吳曼青沈素琍(女)范長秘歐陽堅(白族)趙玉沛黃莉新(女)龔克梁黎明(女)刀林蔭(女,傣族)馬偉明王文濤牛紅光毛超峰公保扎西(藏族)朱善璐任洪斌湯濤李金城李憲生李培林吳政隆張曉明張喜武張瑞敏張瑞清尚勇胡和平倪岳峰殷方龍曹廣晶雷春美(女,畲族)王永春許林平孫金龍金東寒賀福初夏德仁鄂竟平蔣超良馬正其石泰峰李玉妹(女)楊暉吳長海宋麗萍(女)張業遂陳潤兒姜建清梅克保潘逸陽丁薛祥烏蘭(女,蒙古族)孫守剛李佳趙勇徐樂江曹清蔡振華萬慶良尹力杜家毫何立峰陳剛王榮吉林劉劍李冰張軒(女)胡曉煉(女)郭明義王曉初江小涓(女)王洪章胡懷邦乙曉光仇和李小鵬
F. 漣水縣有哪些名人拜託各位了 3Q
古代名人 大文學家鮑照、廣陵太守陳登、王義方、徐有功等,近現代政要 國民黨一級上將,陸軍總司令顧祝同、 原國民黨中央秘書長馬樹禮、 原台灣出入境管理局局長、汪元仁中將、 台灣第六屆、第七屆民意代表(立法委員) 吳育升 原上海市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李干成、 原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劉淇生、 原中國對外聯絡部副部長 [1] 石林、 原中國紡織工業部副部長李竹平、 原中國紡織工業部副部長王雨洛、 原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羅運來、 原江蘇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陳書同、 原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穆常生、 原安徽省副省長黃馭、 原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 中央電台台長李連慶、 原上海市委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芮杏文、 原安徽省委書記、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黃璜、 原中宣部新聞局局長徐心華、 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黨委書記馬紹孟、 原中國進出口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行長羊子林、 原文化部部長助理、中國駐義大利特命全權大使丁偉、 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耿立志少將 公安部邊防管理局副局長 張崇德少將 總參管理保障部副部長 薛光朝少將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羅一民、 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農科院院長翟虎渠、 中國氣象局局長兼黨組書記鄭國光、 新疆自治區黨委常委,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朱海侖、 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部長沈素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 全國政協常委委員、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孫懷山 美國CIENA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周建會、 美國西北理工大學校長 謝佐齊、 國際光學理事會副理事長 王伶俐、 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 張東柯、 原安徽省文聯副主席,全國第三、五、六、七屆人大代表陳登科、 原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部長、湖南大學校長朱凡、 原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吳強、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遼寧師范大學校長朱誠如 新華日報副總編輯、揚子晚報總編輯朱銘佐、 北大青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 徐祗祥 愛鄉愛國旅台人士蔣志平、 愛鄉愛國旅港企業家鄭兆財等
G. 銅陵有哪些民生工程
6月5日,一條激動人心的消息從銅陵市民生工程實施大會上傳出:在省政府統一確定的十二項民生工程的基礎上,銅陵市增加了「控制血吸蟲病傳染源」等八項民生工程,民生工程達二十項,涉及資金超過2.7億元。
近年來,銅陵市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如何使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市民?「每年必有一項民生問題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每年新增財力的60%-80%用於解決民生問題。民生工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好事要辦好,要一屆政府接著一屆辦。」銅陵市領導的決心擲地有聲。
構築一張網: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2005年6月,市領導在開門接訪時,遇到一個棘手問題。一位正在讀高三的女孩患尿毒症,要求政府給予救助。因其既不是低保對象,又不能參加醫療保險,不屬於政策救助范圍。市領導只好責成相關部門從其他渠道給予一定救濟。
像患病女孩一樣既不屬於低保對象又不能參加醫療保險的人到底有多少?這牽動著銅陵市所有領導的心。去年底,該市開展深入調研,發現全市這樣的城鎮非職工居民多達12萬人。很快,《銅陵市城鎮非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浮出水面。歡呼聲,從全市12萬多名城鎮非職工居民的心裡發出,因為從今年1月1日起他們開始享受大病醫療保險。
事實上,近年來銅陵市積極探索並著力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努力改善市民生活狀況,多項工作刷新全省乃至全國紀錄。2005年,該市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全市,並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大病醫療統籌覆蓋,城鄉困難群眾中患癌症、危重精神病等13類疾病的人員,人均每年可獲得4000—12000元的資助。2005年底前,全市農村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市所有城鄉低保全覆蓋,城市低保月人均補助106元,農村月人均補差40元,補差金額全省最高。同時,在全省率先對失地農民和農村低保戶實行「農轉非」,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范疇;率先對各種靈活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養老保險實施補貼。
讓全體市民享有基本的社會保障,既是政府應該提供的一種社會公共產品,更是構築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銅陵市根據不同群體、不同情況,從解決群眾最迫切的困難問題著手,真正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成功構築了一張社會「安全網」。
拓寬一條路:努力開辟就業綠色通道
銅陵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隨著部分礦山資源日趨枯竭和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推進,一批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失業,就業再就業矛盾十分突出。
「就業是民生之本。」市委書記沈素琍在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大會上說:「黨委和政府不抓就業,就是不務正業!」按照「讓有就業能力的人都能就業」的目標,該市提出「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堅持多管齊下,積極開辟就業綠色通道,多渠道拓寬民生之路。
根據產業結構特點,銅陵市把發展紡織服裝、電子元器件、銅工藝品加工這三個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增加就業崗位的突破口。從2001年開始,每年由市財政安排200萬元引導資金,用於扶持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全市該類企業現已發展到92家,新增就業崗位10000個,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近4000人。該市還充分發揮組織起來就業的作用,共建立再就業園區(街)9個,組建各類就業組織119家,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038人。
另一方面,銅陵市積極完善勞動保障服務體系。全市建立12個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56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建成新的市勞動力市場,累計免費職業介紹下崗失業人員21400人次;全方位提供就業免費培訓,累計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5000餘人次;連續三年在全市開展「就業幫扶百日攻堅」專項活動,目前已有1410人通過就業幫扶落實了崗位。
經過不懈努力,銅陵市就業再就業之路越走越寬:三年來累計新增就業再就業3608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862人,新增農村勞務輸出131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安裝一道閘:積極構建社會救助體系
讓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得到幫助,讓需要關愛的人都能得到關愛。這是關注民生、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追求。幾年來銅陵市積極探索建立城鄉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為緩解困難群眾的生活壓力安裝了一道減壓的閘閥。
「使全市所有城鄉低保家庭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子女只需帶只空書包,就可以進校門上學。」這一夢想已在銅陵市變成現實。為切實解決群眾上學難、上學貴的難題,該市先後制定出台多項規定,實施農村教育救助,此舉比國家政策要求提前了半年。
困難群眾無錢蓋房、買不起房的現象,在各個城市都比較普遍。「安居才能樂業。」2004年銅陵市出台《城鎮廉租住房管理試行辦法》,對城市低保戶採取實物配租、租金補貼、租金核減等方式,緩解其住房困難。同時,加大經濟適用房和拆遷安置房的建設力度,新建經濟適用房96萬平方米,使一萬多戶城市中低收入群眾住上新房。
與此同時,該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開通「148」24小時法律服務熱線,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城鄉貧困家庭無償提供法律服務;堅決清理和取消各種針對農民工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尊重和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十五」期間,累計清償拖欠農民工工資1800萬元,清償率100%。他們還全面落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實施「危房改造」和「扶殘助居」工程,解決了194戶殘疾人的住房難問題。
H. 銅陵市教育民生工程
6月5日,一條激動人心的消息從銅陵市民生工程實施大會上傳出:在省政府統一確定的十二項民生工程的基礎上,銅陵市增加了「控制血吸蟲病傳染源」等八項民生工程,民生工程達二十項,涉及資金超過2.7億元。
近年來,銅陵市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如何使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市民?「每年必有一項民生問題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每年新增財力的60%-80%用於解決民生問題。民生工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好事要辦好,要一屆政府接著一屆辦。」銅陵市領導的決心擲地有聲。
構築一張網: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2005年6月,市領導在開門接訪時,遇到一個棘手問題。一位正在讀高三的女孩患尿毒症,要求政府給予救助。因其既不是低保對象,又不能參加醫療保險,不屬於政策救助范圍。市領導只好責成相關部門從其他渠道給予一定救濟。
像患病女孩一樣既不屬於低保對象又不能參加醫療保險的人到底有多少?這牽動著銅陵市所有領導的心。去年底,該市開展深入調研,發現全市這樣的城鎮非職工居民多達12萬人。很快,《銅陵市城鎮非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浮出水面。歡呼聲,從全市12萬多名城鎮非職工居民的心裡發出,因為從今年1月1日起他們開始享受大病醫療保險。
事實上,近年來銅陵市積極探索並著力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努力改善市民生活狀況,多項工作刷新全省乃至全國紀錄。2005年,該市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全市,並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大病醫療統籌覆蓋,城鄉困難群眾中患癌症、危重精神病等13類疾病的人員,人均每年可獲得4000—12000元的資助。2005年底前,全市農村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市所有城鄉低保全覆蓋,城市低保月人均補助106元,農村月人均補差40元,補差金額全省最高。同時,在全省率先對失地農民和農村低保戶實行「農轉非」,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范疇;率先對各種靈活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養老保險實施補貼。
讓全體市民享有基本的社會保障,既是政府應該提供的一種社會公共產品,更是構築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銅陵市根據不同群體、不同情況,從解決群眾最迫切的困難問題著手,真正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成功構築了一張社會「安全網」。
拓寬一條路:努力開辟就業綠色通道
銅陵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隨著部分礦山資源日趨枯竭和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推進,一批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失業,就業再就業矛盾十分突出。
「就業是民生之本。」市委書記沈素琍在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大會上說:「黨委和政府不抓就業,就是不務正業!」按照「讓有就業能力的人都能就業」的目標,該市提出「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堅持多管齊下,積極開辟就業綠色通道,多渠道拓寬民生之路。
根據產業結構特點,銅陵市把發展紡織服裝、電子元器件、銅工藝品加工這三個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增加就業崗位的突破口。從2001年開始,每年由市財政安排200萬元引導資金,用於扶持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全市該類企業現已發展到92家,新增就業崗位10000個,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近4000人。該市還充分發揮組織起來就業的作用,共建立再就業園區(街)9個,組建各類就業組織119家,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038人。
另一方面,銅陵市積極完善勞動保障服務體系。全市建立12個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56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建成新的市勞動力市場,累計免費職業介紹下崗失業人員21400人次;全方位提供就業免費培訓,累計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5000餘人次;連續三年在全市開展「就業幫扶百日攻堅」專項活動,目前已有1410人通過就業幫扶落實了崗位。
經過不懈努力,銅陵市就業再就業之路越走越寬:三年來累計新增就業再就業3608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862人,新增農村勞務輸出131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安裝一道閘:積極構建社會救助體系
讓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得到幫助,讓需要關愛的人都能得到關愛。這是關注民生、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追求。幾年來銅陵市積極探索建立城鄉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為緩解困難群眾的生活壓力安裝了一道減壓的閘閥。
「使全市所有城鄉低保家庭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子女只需帶只空書包,就可以進校門上學。」這一夢想已在銅陵市變成現實。為切實解決群眾上學難、上學貴的難題,該市先後制定出台多項規定,實施農村教育救助,此舉比國家政策要求提前了半年。
困難群眾無錢蓋房、買不起房的現象,在各個城市都比較普遍。「安居才能樂業。」2004年銅陵市出台《城鎮廉租住房管理試行辦法》,對城市低保戶採取實物配租、租金補貼、租金核減等方式,緩解其住房困難。同時,加大經濟適用房和拆遷安置房的建設力度,新建經濟適用房96萬平方米,使一萬多戶城市中低收入群眾住上新房。
與此同時,該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開通「148」24小時法律服務熱線,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城鄉貧困家庭無償提供法律服務;堅決清理和取消各種針對農民工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尊重和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十五」期間,累計清償拖欠農民工工資1800萬元,清償率100%。他們還全面落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實施「危房改造」和「扶殘助居」工程,解決了194戶殘疾人的住房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