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建文

建文

發布時間: 2021-07-29 06:35:32

❶ 建文是什麼意思

你的問題模稜兩可
一個是皇帝的年號
一個可以是只寫小說,因為現在人都喜歡把話簡略的說

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❷ 建文帝結局如何

文/小冷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就開始著重培養朱標,希望朱標可以把明朝治理的更加強盛,可惜,朱標早逝,朱元璋悲痛不已。接著,就立了朱標的長子---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

朱棣劇照

這一段在《明末記事本末》中,被描繪的有聲有色,其實,這一段是假的,是經不起推敲的。

明朝時期的臣子以及農民,都覺得朱棣是篡位,建文帝才是正統,都希望建文帝沒死,並且希望建文帝重新做皇帝。

如果建文帝真的沒死,並回到皇宮,朱棣會依然讓建文帝這樣一個禍害留在宮中嗎?想必朱棣只會以一句此人是冒充的,就把建文帝給殺掉了,更不會把他迎入皇宮。

❸ 建文二年是公元那一年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
建文帝一般指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漢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為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繼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朱允炆於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謚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謚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廟號惠宗,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

❹ 建文什麼意思

建文為明朝第二個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年號,相對於公元1399年至1402年,前後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成功後不承認建文年號,改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明神宗在萬曆二十三年(1595)下詔恢復建文年號。
廟號:原無廟號。南明弘光元年(1645)七月上廟號惠宗
謚號: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上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他是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皇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被冊封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即位,由駙馬梅殷、太常寺卿黃子澄、齊泰等人輔佐。採取削藩政策,先後廢黜周王、湘王、齊王、代王、岷王等數位親王,導致勢力最強大的燕王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七月起兵「靖難」。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朱棣從金川門攻入京師應天府,朱允炆在宮中舉火,皇後及太子文奎自焚,次子文圭遭朱棣軟禁至英宗時期。朱允炆本人則不知去向。有野史記載,建文帝離宮後出家為僧,雲游四方。有詩雲:「閱罷楞言磐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南來嶂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遙。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此日知何處。唯有群鳥早晚朝。」此詩作者言談間似乎就是那建文帝。但最終其下落不明。 另有一說建文帝逃至東南亞附近,野史傳聞鄭和下西洋其中任務之一便是尋找建文帝。

❺ 深圳建文中學怎麼樣

今年1月19日,建文作為唯一入選「深圳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示範校名單」的民辦學校,看這名單感覺好厲害的樣子,就是不知道校園環境跟氛圍咋樣,所以也是一直都很想進入看看,了解了解校園環境跟學校生活氛圍什麼的。剛好上周日的時候有個文化藝術節,預約就可以進學校了。從大門進去就是游園會現場,游園會現場好熱鬧,有各種各樣的特色美食,跟著我家小孩一路答題吃美食老實說味道還不錯。遺憾的是太陽太大了,沒有好好逛完校園,雖然沒有逛完,但總體感覺還不錯。還偷偷問了幾個在校學生對學校老師教學、食堂伙食、宿舍住宿等的看法,聽介紹感覺是不錯的

❻ 為什麼建文學院倒了

盡管企業辦不好要破產早已是天經地義、毫無爭議;盡管朱清時校長再次發出了「大學沒有辦好就得倒閉」的警告,但從昨晚齊魯電視台「每日新聞」中看到煙台建文學院將要倒閉破產,近千名學生面臨除名的消息後,還是讓筆者無比震驚。

筆者從電視畫面中看到,時下煙台建文學院的校園里空盪盪的,偶爾在學校里看到幾個學生,也是滿臉疲倦地收拾著行李,似乎准備回家。原來因經營不善,建文學院現在背負著近7000萬元的外債無力償還,面臨破產。

學院要破產,在校的學生可怎麼辦?學校通知學生可以去附近的另一所學校上學,據說那裡有同樣的專業和更好的教學環境,不過需要學生們從新再讀。也就是說學生們的學籍清零了,這對一部分面臨畢業的學生來說,不僅浪費了青春,而且苦讀了兩年多的事實也被一筆勾銷。

對於無奈的學生們來說,即便這樣,也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只有自認倒霉的份了。可就在學生們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消息又變了。校方口頭承諾可以轉學的學校並沒有要接納這批學生的意思,校方正在聯系其他學校,轉學被無限期推遲了。學校可以等,學生們卻耗不起,學生反映現在大專證要不出來,畢業證也沒有拿到,學費當然更是要不出來。

難怪有學生氣憤地在網上發帖說,同學們,建文快倒了,他們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了。快醒醒吧,我們要抓緊時間找學校退學費,不然等老李家收拾好鋪蓋跑了,我們到時只有去喝西北風了,卑鄙的建文,坑了學生、苦了老師!!!我們要上課,我們要上課!!!!

據介紹,在整個山東來說,建文學院倒閉還是第一家,然而貸款建校、籌錢辦學,從而走上資金短缺,面臨破產的民辦院校並不少見。「債務問題如今已成為制約高校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月16日,濟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葛金田說。目前山東省屬高校的貸款已高達160億元。如何處置這所學校的後遺症,成為一個新難題。

事實上,高校舉債,也不是山東獨有,而是在全國遍地開花。「你們學校借錢了嗎?」成為近年來大學領導們間最為流行的「問候語」,其中雖然不乏「戲言」的成分,卻也十有八九地概括了當今大學的財務狀況:舉債「興教」已成為大學的一種「時尚」。

自從1999年年初各高校獲准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後,大學在銀行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座大學城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一邊是大學擴張帶來的大學教育的欣欣向榮,一邊卻是自身的負債累累。

當然,除了銀行貸款,學費是大學增加收入的一大「法寶」。近幾年來,中國高校學費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學費占教育成本的比例也越來越高。除了各種名目繁多的正式收費之外,亂收費也是大學收入的一個重要財源。如今,大學的收費已經實現了「創造性」突破,各類費用可謂五花八門:有未經批準的進修費、MBA學費,有輔修費、旁聽費,超標准、超范圍收取的學費、住宿費;有強制收取服務性、代辦性收費;還有重修費、專升本學費……

大學不是錢財大進大出的公司、工廠,怎麼就欠下巨額債務呢?這絕對是中國特色!主因顯然是大興土木,擴大校區,奢侈攀比,求大求洋。而另一原因是它不需要廣大教授點頭,更與為其還債的學生們「無關」。且工程後面總是有無數人頭,無窮的動力推動此舉,有著沒了制衡的大訂單、大利益、大勾當在做祟。何況還有當地政府作為榜樣。有如此的政府,有如此不透明的財政,有如此中國各部門的通病,生存在如此大環境下的大學豈能獨免?

只是,無論新校區的開辟、配套設施的完善、大學的基建支出,還是大學員工不斷增長的收入要求,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旦陷進去,就難以爬出來。且大學支出的剛性增長還會長時間持續。而大學的收入似乎已接近天花板,很難再有突破。如此一來二往,直至如建文學院這樣走到盡頭也就勢在必然了!同時,教育產業化所激起的天怒人怨,讓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成為中國最惡名昭著的行業之一。其監管的日益收緊,收費的規范化也是勢在必然。

❼ 建文帝有後代嗎

有後代。

稱建文帝當時並沒有死於火場,而是逃出南京之後,假扮僧侶,改姓名為讓鑾。

並且世代繁衍,而讓慶光自己就是建文帝的十五代孫。

讓鑾在游歷大川山水之時,題詞作畫,意圖向世人證明自己是建文帝,死後便葬於武昌洪山。而這些事跡在《讓氏家譜》中有所記載。

❽ 建文帝是誰

朱元璋的孫子,太子朱標之子朱允文,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文,史稱建文帝,後被叔叔明成祖朱棣武力奪取了帝位。

❾ 建文帝的下落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早年立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禮法傳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死時,他已21歲了。繼位後改「洪武」為「建文」,史稱「建文帝」。但在位僅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而下台後的建文帝下落,卻又成了千古疑案,眾說紛壇。主要有:

自焚說。據永樂年間《實錄》和《明史稿》的記載,建文帝繼位後,即用兵部尚書齊泰和大常卿黃子澄謀,定策削藩。領兵在外、身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南下,發起「靖難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揮師渡過長江,兵臨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帥李景隆卻打開金川門迎燕王大軍入城,滿朝文武紛紛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勢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宮,頓時火光熊熊,建文帝攜皇後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嬪侍從等,大都亦隨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宮後,清宮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宮內侍人都說建文帝已自焚,並從火堆里扒出一具燒焦的屍體證明之。燕王見到屍體,分不清男女,慘不忍睹。其繼位稱帝後,只得以天子「禮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紀》及《明史·方孝儒傳》均持此說。

削發為僧說。清代名人呂安世和近人蔡東藩等則認為燕軍破城後,建文帝無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時少監王鉞告訴他:你祖父臨死時,給你留下一個鐵箱子,讓我在你大難臨頭時交給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內。群臣急忙把箱子抬來,打開一看,里邊有三張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證,上面寫好了建文帝等三個人的名字。還放著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書中寫明:「建文帝從鬼門出,其它人從水關御溝走,傍晚在神樂觀西房會集。」據此,建文帝三人剃了頭,換上了憎衣,只帶了九個人來到鬼門。鬼門在太平門內,是內城一扇小矮門。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彎著身子出了鬼門,其他八人隨之出了鬼門後,就看見水道上停放著一隻小船,船上站著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們上船,並向建文帝叩首稱萬歲,建文帝問他怎麼知道我有難,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樂觀住持,昨夜夢見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觀為僧。」至此,建文帝似削發為僧,繼承了祖業。

此外,在《明史·姚廣孝傳》和《胡濙傳》里記載:明成祖朱棣當了皇帝後,對建文帝自焚而死,也產生過懷疑,也有人告訴他那具燒焦的屍體是馬皇後的,建文帝削發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錄僧溥洽抓了起來關進監獄長達十餘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並派鄭和下西洋「欲尋蹤跡」,派戶科都給事中胡濙遍行郡、鄉、邑長達16年,搜尋建文帝下落,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個晚上,他已睡下了,但聽說胡濙回來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單獨召見。胡濙訪得建文帝離開紫禁宮後,削發為僧,既沒有去神樂觀,也沒有去西南、東南周遊避難,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蘇吳縣普洛寺內,此後一心為僧,無復國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和實地考察後,指出:永樂二十一年(1423),建文帝死於江蘇吳縣穹窿山,終年46歲,葬於皇駕庵後的小山坡上。

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焚身亡是歷史真實,因為當時燕軍兵臨城下,把紫禁宮團團圍住,建文帝想逃也來不及了,更何況經考查也無鬼門、御溝逃路。建文帝也深知他的四叔是個貪權無厭、殘暴無情的武夫,落在他手裡決無好下場,不如以死了之為上策。燕王朱棣也絕不會讓建文帝活下去,否則,他就不能當皇帝。朱棣為了不留下「殺侄奪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尋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歷史疑案,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機。

綜上,朱棣在即位後,下令搜尋建文帝,這是歷史事實。但他的真實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個未揭開的歷史之謎。各類詞書字典,也只好註明;「建文帝不知所終」。

❿ 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去哪了

建文帝一般指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漢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為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繼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朱允炆於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謚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謚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廟號惠宗,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