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行政區劃調整

行政區劃調整

發布時間: 2021-07-29 03:16:40

㈠ 新中國的行政區域的調整

1950年
5大行政區
1個事務部 29個省、1個自治區、13個直轄市、8個行署區、1個地方、1個地區
華北事務部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平原省(新鄉市) 察哈爾省(張家口市) 綏遠省(歸綏市)
內蒙古自治區(張家口市)
東北區
(沈陽市) 沈陽市 旅大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遼東省(安東市) 遼西省(錦州市) 吉林省(吉林市) 松江省(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熱河省(承德市)
西北區
(西安市) 西安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省(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省(迪化市)
華東區
(上海市) 上海市 南京市
山東省(濟南市) 蘇北行署區(揚州市) 蘇南行署區(無錫市) 皖北行署區(合肥市)
皖南行署區(蕪湖市) 浙江省(杭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中南區
(武漢市) 武漢市 廣州市
河南省(開封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西南區
(重慶市) 重慶市
川東行署區(重慶市) 川西行署區(成都市) 川南行署區(瀘州市) 川北行署區(南充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康省(康定縣) 西藏地方(拉薩) 昌都地區(昌都宗)

1.1950年11月12日設立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0年9月5日第九次會議決定)
2.撤銷旅大行署區,設立旅大市。(東北人民政府1950年10月5日命令)
3.撤銷四川省,設立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個行署區。
1951年
5大行政區
1事務部 29個省、1個自治區、13個直轄市、8個行署區、1個地方、1個地區
華北事務部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平原省(新鄉市) 察哈爾省(張家口市) 綏遠省(歸綏市)
內蒙古自治區(張家口市)
東北區
(沈陽市) 沈陽市 旅大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遼東省(安東市) 遼西省(錦州市) 吉林省(吉林市) 松江省(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熱河省(承德市)
西北區
(西安市) 西安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省(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省(迪化市)
華東區
(上海市) 上海市 南京市
山東省(濟南市) 蘇北行署區(揚州市) 蘇南行署區(無錫市) 皖北行署區(合肥市)
皖南行署區(合肥市) 浙江省(杭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中南區
(武漢市) 武漢市 廣州市
河南省(開封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西南區
(重慶市) 重慶市
川東行署區(重慶市) 川西行署區(成都市) 川南行署區(瀘州市) 川北行署區(南充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康省(雅安市) 西藏地方(拉薩) 昌都地區(昌都宗)

1.皖南行署區由蕪湖市遷駐合肥市,與皖北行署區合署辦公。(華東軍政委員會1951年12月19日報告備案)
2.西康省由康定縣遷駐新設的雅安市。
1952年
6 大 區 30個省、1個自治區、12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
華北區
(北京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綏遠省(歸綏市) 內蒙古自治區(歸綏市)
東北區
(沈陽市) 沈陽市 旅大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遼東省(安東市) 遼西省(錦州市) 吉林省(吉林市) 松江省(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熱河省(承德市)
西北區
(西安市) 西安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省(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省(迪化市)
華東區
(上海市) 上海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安徽省(合肥市) 浙江省(杭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中南區
(武漢市) 武漢市 廣州市
河南省(開封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西南區
(重慶市) 重慶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康省(雅安市) 西藏地方(拉薩)
昌都地區(昌都宗)

1.撤銷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設立政務院華北行政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4月18日第14次會議決定)
2.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由察哈爾省張家口市遷駐綏遠省歸綏市。(政務院1952年6月28日批准)
3.撤銷皖北、皖南二行署區,恢復安徽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8月7日第17次會議決定)
4.撤銷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四行署區,恢復四川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8月7日第17次會議決定)
5.撤銷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人民政府(或軍政委員會),設立政務院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政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會議決定)
6.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山東、河北二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會議決定)
7.撤銷察哈爾省,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河北、山西二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會議決定)
8.撤銷蘇北、蘇南二行署區,恢復江蘇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會議決定)
9.直轄南京市改為江蘇省轄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會議決定)
1953年
6 大 區 30個省、1個自治區、14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
華北區
(北京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綏遠省(歸綏市) 內蒙古自治區(歸綏市)
東北區
(沈陽市) 沈陽市 旅大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長春市 哈爾濱市
遼東省(安東市) 遼西省(錦州市) 吉林省(吉林市) 松江省(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熱河省(承德市)
西北區
(西安市) 西安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省(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省(烏魯木齊市)
華東區
(上海市) 上海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安徽省(合肥市) 浙江省(杭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中南區
(武漢市) 武漢市 廣州市
河南省(開封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西南區
(重慶市) 重慶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康省(雅安市) 西藏地方(拉薩)
昌都地區(昌都宗)
1.吉林省長春市和松江省哈爾濱市升為直轄市。(政務院1953年7月8日批准)
2.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綏遠省人民政府合署辦公。(政務院1953年10月2日批准)
3.迪化市更名為烏魯木齊市。(政務院1953年11月20日批准)
1954年
(26個省、1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沈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熱河省(承德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省(烏魯木齊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康省(雅安市) 西藏地方(拉薩)
昌都地區(昌都宗)

1.撤銷6大行政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2.沈陽市、旅大市、鞍山市、撫順市、本溪市、長春市、哈爾濱市、西安市、武漢市、廣州市、重慶市11個直轄市分別改為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陝西省、湖北省、廣東省、四川省7個省的省轄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3.撤銷遼東、遼西二省,恢復遼寧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4.撤銷松江省,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黑龍江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5.撤銷寧夏省,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甘肅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6.撤銷綏遠省,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內蒙古自治區。
7.歸綏市更名為呼和浩特市。
8.吉林省由吉林市遷駐長春市。
9.黑龍江省由齊齊哈爾市遷駐哈爾濱市。
10.河南省由開封市遷駐鄭州市。
1955年
(23個省、2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個籌備委員會)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沈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拉薩)

1.撤銷熱河省,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河北省、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1955年7月30日第二次會議決定)
2.撤銷西康省,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四川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1955年7月30日第二次會議決定)
3.撤消新疆省,設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55年9月13日決定,10月1日正式成立)
4.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昌都地區劃其管轄。(國務院1955年3月9日批准,1956年4月正式成立) 1956年
(23個省、2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個籌備委員會)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沈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拉薩)
1957年
(22個省、4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個籌備委員會)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沈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僮族自治區(南寧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拉薩)

1.設立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6月19日成立籌備委員會,10月25日正式成立),以甘肅省部分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1957年7月15日第四次會議決定)
2.撤銷廣西省,設立廣西僮族自治區(1957年9月4日成立籌備委員會,1958年3月5日正式成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1957年7月15日第四次會議決定)
1958年
(22個省、4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1個籌備委員會)

北京市 上海市
河北省(天津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沈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僮族自治區(南寧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拉薩)

1.直轄天津市改為河北省轄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1958年2月11日第五次會議決定)
2.河北省人民委員會駐地由保定市遷至天津市。(國務院1958年4月28日批准)
http://bbs.dili360.com/viewthread.php?tid=61302

㈡ 全國行政區劃調整58省分別是哪些

一、華北地區(8個):

北京市(原北京市、天津市、廊坊市組成)

河北省(原石家莊市、邢台市、邯鄲市、保定市、滄州市、衡水市組成)

燕山省(原承德市、張家口市組成)

大同省(原大同市、朔州市、太原市、陽泉市、忻州市組成)

山西省(原長治市、運城市、晉城市、臨汾市、晉中市、呂梁地區組成)

錫林郭勒蒙古族自治省(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巴彥淖爾市組成)

膠東省(原威海市、煙台市、青島市、日照市、濰坊市、東營市組成)

山東省(原德州市、聊城市、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萊蕪市、淄博市、濱州市組成)

二、東北地區(9個):

大連市(原大連市、丹東市、營口市組成)

渤海省(原唐山市、秦皇島市、葫蘆島市、錦州市、盤錦市組成)

遼西省(原朝陽市、阜新市、赤峰市、通遼市、鐵嶺市組成)

遼東省(原沈陽市、撫順市、本溪市、遼陽市、鞍山市組成)

吉林省(原吉林市、長春市、松原市、遼源市、四平市、通化市組成)

延邊朝鮮族自治省(原白山市、延邊州組成)

興安省(原黑河市、白城市、興安盟、呼倫貝爾、齊齊哈爾市、大興安嶺地區組成)

龍江省(原佳木斯市、雙鴨山市、雞西市、鶴崗市、七台河組成)

松江省(原大慶市、哈爾濱市、牡丹江市、綏化市、伊春市組成)

三、華東地區:(12個)

上海市(原上海市、蘇州市、嘉興市組成)

台灣省(原台灣地區以及南海、東海兩大海域的島嶼,設西太平洋軍區)

淮海省(原徐州市、連雲港市、宿遷市、淮北市、宿州市、臨沂市、棗庄市、商丘市組成)

金陵省(原南京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滁州市組成)

淮揚省(原鹽城市、淮安市、泰州市、南通、揚州市組成)

四明省(原寧波市、舟山市、溫州市、台州市組成)

浙江省(原金華市、麗水市、衢州市、湖州市、杭州市、紹興市組成)

蕪湖省(原宣城市、馬鞍山市、蕪湖市、銅陵市、黃山市、池州市組成)

安徽省(原巢湖市、合肥市、六安市、安慶市、蚌埠市、淮南市組成)

福建省(保持不變)

九江省(原景德鎮市、上饒市、鷹潭市、南昌市、九江市組成)

江西省(原新余市、吉安市、宜春市、撫州市、贛州市、萍鄉市組成)

四、中南地區:(16個)

海南省(保持不變)

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不變)

澳門特別行政區(保持不變)

平原省(原安陽市、濮陽市、鶴壁市、焦作市、新鄉市、開封市、荷澤市組成)

洛陽省(原商洛市、三門峽市、洛陽市、鄭州市、許昌市、南陽市、平頂山市組成)

河南省(原亳州市、阜陽市、周口市、漯河市、信陽市、駐馬店組成)

安康省(原安康市、十堰市、襄樊市、隨州市、荊門市、宜昌市、荊州市組成)

湖北省(原武漢市、孝感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咸寧市組成)

三州省(原株洲市、郴州市、永州市、湘潭市、長沙市組成)

四陽省(原岳陽市、益陽市、邵陽市、衡陽市、婁底市組成)

湘西省(原湘西州、懷化市、常德市、張家界市組成)

珠江市(原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佛山市、惠州市、江門市、東莞市組成)

廣東省(原汕頭市、汕尾市、韶關市、河源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陽市組成)

雷州省(原湛江市、茂名市、肇慶市、陽江市、雲浮市、廣州市、清遠市組成)

桂林省(原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賀州市、貴港市、來賓市、北海市、玉林市組成)

廣西壯族自治省(原文山州、防城港市、欽州市、崇左市、南寧市、河池市、百色市組成)

五、西南地區:(7個)

重慶市(原重慶市、廣安市、達州市、宜賓市、瀘州市、恩施州組成)

西康省(原甘孜州、涼山州、阿壩州、雅安市、攀枝花市、甘南州、迪慶州組成)

四川省(原成都市、自貢市、內江市、樂山市、眉山市、資陽市、廣元市、巴中市、遂寧市、德陽市、綿陽市、南充市組成)

貴州省(保持不變)

大理省(原麗江市、大理州、怒江州、德宏州、保山市、臨滄地區、楚雄州組成)

雲南省(原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玉溪市、紅河州、思茅市、西雙版納州組成)

西藏自治省(保持不變)

六、西北地區:(6個)

蘭州省(原白銀市、蘭州市、臨夏州、隴南市、天水市、定西市、寶雞市、漢中市組成)

西安市(原渭南市、咸陽市、西安市、銅川市組成)

寧夏回族自治省(原寧夏區、慶陽市、平涼市、榆林市、延安市組成)

甘肅省(原阿拉善盟、嘉峪關市、酒泉市、張掖市、金昌市、武威市組成)

青海省(保持不變)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省(保持不變)

㈢ 中國行政區劃的變更主要遵循哪些原則

我個人總結了幾點,僅供參考:

1.法制化原則。行政區劃調整變更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省級行政區劃變更審批權屬於全國人大,地級、縣級行政區劃變更審批權屬國務院,鄉鎮級行政區劃變更審批權屬於省級人民政府。

2.相對穩定性原則。

3.靈活性原則。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根據經濟、社會、科技、人口等因素變化,可以對行政區劃進行調整。

4.機構設置遵循精簡、統一、效能原則。

㈣ 行政區劃調整會有哪些好處

有助於形成新型城鎮化體系格局

縣規劃局局長邵永軍認為,我縣“三街三大三特”的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有助於形成一個“分工明確、功能互補、梯次明顯、特色鮮明”的新型城鎮體系格局,可以達到“三個有利於”。一是有利於做強縣城。高良澗鎮、朱壩鎮、黃集鎮變街道後,從城市規劃的角度講,將納入縣城統一規劃,在城市化建設方面,將把我縣的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從47.52%提高到56%。二是有利於做大中心鎮。目前,我縣只有原岔河鎮是全國重點中心鎮,但其各項指標在全市9個重點中心鎮中排名靠後,新的岔河鎮將仁和鎮的各項指標合並統計後,其位次將大幅提升,有利於提高其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新成立的東雙溝鎮、三河鎮各項指標也接近全國重點中心鎮的標准,為我縣下一步申報國家級重點中心鎮提供後備資源。三是有利於打造特色城鎮。老子山鎮、蔣壩鎮、西順河鎮均是特色鮮明的特色鎮,這次區劃調整均予以保留,有利於提升各鎮打造特色城鎮的信心,有利於在特色化方面進一步挖掘、發展、壯大,形成城鎮建設中的“單項冠軍”。原萬集鎮徐庄居委會黨總支書記庄學經在接受采訪時說,原萬集鎮、原東雙溝鎮兩地民間往來融洽,風俗習慣相似,產業結構相近,本次區劃調整設立新的東雙溝鎮,使全鎮的區域面積、人口總量、集鎮規模、經濟實力都變的更大更強了。原來萬集既不緊鄰縣城,又沒有一級公路穿過,在地理位置上比較偏。現在行政區劃調整後,區位發生了變化,新的東雙溝鎮變成了與縣城接壤,縣城的教育文化、商貿市場、交通運輸等等將逐步地向周邊鎮輻射,將發展成為縣城的配套服務鎮。這樣的話,很多企業將會在新東雙溝鎮落戶,有利於我們當地群眾的就業上班。同時,徐庄居委會也可以利用靠近縣城的優勢,建設一些農家樂、漁家樂、採摘園等等,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做大做強村級的經濟。
三河鎮八里居委會黨總支書記李巾年告訴記者,藉助本次行政區劃調整,依託食品科技產業園,八里居委會將得到全面發展。首先可以有效地推動土地流轉工作,緩解了秸稈禁燒的壓力;其次,可以將農民從土地束縛中解放出來,從事二產或者三產,增加收入;第三,食品科技產業園內很多項目落戶後,將使用很多農民工,這樣我們在家門口就能進廠掙錢,實現就地就業目標;第四,居委會可以通過用工組織、三產服務等措施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第五,根據產業園發展規劃,將建設新的農民安置小區,小區內配套非常完善的基礎設施,將極大地提高農民居住環境。

有利於提升為農服務水平

原仁和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常洪說,農技中心是鄉鎮“七所八站”當中和群眾接觸最多、聯系最密切的部門,本次行政區劃調整後,我們將做到工作不脫節,運轉不梗阻,服務不中斷,繼續在原仁和片區為廣大人民群眾搞好農業技術各項服務工作,並不斷加強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讓群眾享受更加優質的服務。同時,我們將加強原仁和鎮和岔河鎮兩地的農技交流,相互學習對方先進的工作經驗,互補不足,共同提高,不斷提升農技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原三河鎮建設站站長馬成俊說,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實施後,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鎮容鎮貌管理。首先,迅速做好集鎮規劃修編工作,將新三河鎮的集鎮總體規劃與江蘇食品科技產業園規劃融合銜接。藉助食品科技產業園的平台,進一步發展壯大集鎮,全面打造洪澤南大門。其次,繼續抓好在建的農民小區的建設,特別是抓好長河、八里兩個安置小區的附屬設施建設進度,確保年前道路、電力、供排水全部到位。第三,認真鞏固村莊環境整治成果,結合正在實施的污水管網建設,將橋南、長堤、八里、四壩四個村居20公里污水管網全部接入鎮污水處理廠,並確保垃圾收集設施實現全部覆蓋,使農村衛生環境再上一個新台階。

㈤ 中國行政區劃最新調整方案出台是真的嗎

最近網路上流傳這一篇文章,傳言《國務院出台全國新的行政區域劃分方案》已經確定。
文章稱:中國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戴均良日前在香港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中國的行政區劃改革將在今年年內正式啟動,改革方案將於今後兩年內完成。改革後,中國設大約50個省級政區,為此至少有4個城市將升格為直轄市。
按照中國「財經網」透露的消息,新增直轄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必須是大的區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同現有直轄市保持一定距離。第二,人口不能少於200萬。第三,經濟總量應高於全國大城市平均值,財政至少能夠自給自足。
1、北京都:現轄區域不變。
2、渤海省:由現天津市、現河北省秦皇島市、唐山市、承德市、廊坊市組成,省會天津。
3、遼東省:由現遼寧省大連市、丹東市、營口市、寬甸、桓仁、岫岩組成,省會大連。
4、遼寧省:由現遼寧除上述餘下地區,合現內蒙赤峰市、哲里木盟組成,省會沈陽。
5、吉林省:由現吉林合現內蒙興安盟組成,省會長春。
6、黑龍江省:由現黑龍江合現內蒙呼倫貝爾盟組成,省會哈爾濱。
7、雁雲省:由現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現河北省張家口市、淶源組成,省會大同。
8、平原省:由現河北省邯鄲市、刑台市、現河南省安陽市、鶴壁市、濮陽市、新鄉市、焦作市、濟源市、現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組成,省會安陽。
9、內蒙古自治區:由現內蒙古自治區除上述地區以外的地區組成,首府呼和浩特。
10、山西省:由現山西除上述地區外的地區組成,省會太原。
11、河北省:由現河北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石家莊。
12、膠東省:由現山東省青島市、濰坊市、煙台市、威海市組成,省會青島。
13、淮海省:由現江蘇省徐州市、連雲港市、濱海、響水、灌南、宿遷市、現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河南省商丘市、現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濟寧市、荷澤市組成,省會徐州。
14、山東省:由現山東除上述地區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濟南。
15、上海都:包括現上海、現江蘇崑山、太倉,現浙江嘉興、寧波、舟山等地。
16、浙江省:由杭州市、桐廬、建德、淳安、湖州市、紹興市、現安徽黃山市、宣城市、現江西婺源組成,省會杭州。
17、浙南省(東甌省或雁盪省)——由現浙江溫州市、台州市、麗水市、金華市、衢州市組成,省會溫州。
18、江蘇省:由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淮安市、鹽城市組成。省會江陰(靖江)。
19、揚子江省:由現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揚州市、現安徽省馬鞍山市、滁州市、蕪湖市、巢湖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組成,省會南京。
20、淮河省:由現安徽省六安市、阜陽市、現河南省周口市、駐馬店市、信陽地區組成,省會潢川。
21、河南省:由現河南省除上述地區外餘下地區組成,省會鄭州。
22、漢江省:由現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荊門市、荊州市、枝城組成,省會荊門。
23、三峽省:由現重慶市、現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組成,省會重慶。
24、湖北省:由現湖北省除上述地區外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武漢。
25、黔中省:由現湖南湘西州、懷化市、現貴州省銅仁市、黔東南州組成,省會懷化。
26、嶺南省:由現湖南省衡陽市、郴州市、現廣東省韶關市、連縣、連山、陽山、現江西省贛州市、吉安市組成,省會井岡山。
27、嶺西省:由現廣西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地區、現湖南省永州市組成,省會桂林。
28、湖南省:由現湖南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長沙。
29、江西省:由現江西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南昌。
30、廈汕省:由現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龍岩市、現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梅州市組成,省會廈門。
31、福建省:由現福建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福州。
32、香港都:由香港、澳門、現廣東省珠海市組成。
33、廣南省:由現廣東省茂名市、湛江市、現廣西防城市、欽州市、北海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組成,省會玉林。
34、廣東省:由現廣東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廣州。
35、廣西自治區:由現廣西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現貴州興義州、雲南文山州組成,首府南寧。
36、海南省:現海南省不變,省會海口。
37、秦巴省:由現四川省南充市、巴中市、達州市、廣安市、廣元市、現陝西省漢中市、安康市組成,省會巴中。
38、金沙江省:由現四川省攀枝花市、涼山州、九龍縣、稻城縣、鄉城縣、現雲南省東川區、昭通地區、麗江地區、迪慶州、永仁、元謀、組成,省會攀枝花。
39、南詔省(大理省):由現雲南省大理州、保山市、臨滄地區、德宏州、怒江州組成,省會保山。
40、貴州省:由現貴州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貴陽。
41、四川省:由現四川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成都。
42、雲南省:由現雲南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昆明。
43、陝西省:由現陝西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現甘肅省慶陽市、平涼市組成,省會西安。
44、甘肅省:由現甘肅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內蒙額濟納旗組成,省會蘭州。
45、青海省:不變。
46、寧夏自治區:不變。
47、西藏自治區:不變。
48、北疆自治區:由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哈密地區、吐魯番市、昌吉州、伊犁州、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組成,首府烏魯木齊。
49、南疆自治區:由現新疆巴音州、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州組成,首府喀什。
50、台灣省:不變。

㈥ 影響中國行政區劃調整的因素是什麼

1、最主要的是地理因素。比如西藏、新疆。
2、宗教因素。比如寧夏
3、政治因素。比如北京
4、經濟因素。比如上海
5、人口因素。比如重慶
因為社會在不斷發展,我國人口、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斷發生變化,所以,及時對行政區劃進行劃分十分有必要。重慶直轄市的成立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四川人口過億,一個省政府管理這樣一個龐大的「家」確實太困難。而且,重慶毗鄰長江,交通便利,經濟基礎比較雄厚,作為國民政府時候的陪都,又有很好的政治、文化因素在裡面。所以,成立直轄市勢在必行!
又比如,剛見國的時候,大連市(當時為旅大市)是中央政府的直轄市,因為它剛從蘇聯手中要回來,具有很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國防(和山東半島成為京津門戶)地位。但是,後來,隨著國家的穩定,也就沒有必要再設直轄市了,就劃給遼寧省管轄了。但是,它目前還是屬於國家的計劃單列市。

㈦ 中國最新行政區劃調整是真的嗎什麼時候調整

早在六年前就已經傳出了這種消息,當時就已經辟謠了。 大規模區劃調整的成本很高,現在這種時候不會做這種事情的。

㈧ 行政區劃調整會帶來哪些影響

會讓資源分配更優化,產業布局更密集。

輻射是城市的重要載體,是交通運輸和產業升級的樞紐。綜合實力,主要經濟指標在廣西排名第一。羅馬和琉森兩個城鎮被包括在里南區,自治區級的河西工業園區可以更好地輻射這兩個城鎮的經濟和產業發展。新津的城市具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廣闊的開發空間和巨大的開發潛力,但也面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的問題。將這四個鎮區劃分為柳江區後,柳江區可以輕松前進,將資源分配給主要片區,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更好更快的開發。目前,柳江區行政區域面積是柳州其他4個城區總面積的2.5倍。

㈨ 行政區劃體制的行政區劃調整變更審批許可權

根據《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應由全國人大、國務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審批的行政區劃調整事項分別如下:
(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設立、撤銷、更名,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決定。
(二)國務院審批的行政區劃變更事項: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省、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設立、撤銷、更名和隸屬關系的變更以及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自治州、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縣、市的行政區域界線的重大變更;凡涉及海岸線、海島、邊疆要地、重要資源地區及特殊情況地區的隸屬關系或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
(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的行政區劃變更事項:
縣、市、市轄區的部分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國務院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批准變更時,同時報送民政部備案。鄉、民族鄉、鎮的設立、撤銷、更名和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
(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