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趙無恤

趙無恤

發布時間: 2021-07-29 00:33:37

1. 歷史上有晉國趙無恤這個人嗎

有,我記得一本不錯的穿越小說,這個人是主角。

開頭的時候,就寫這個人,一生似乎有遺憾,而主角穿越過去後,讓趙國更加強大,也沒有那些遺憾了。
有這個人:
趙襄子,嬴姓,趙氏,名【無恤】。
他是春秋末葉的晉國大夫,趙氏家族首領,戰國時期的趙國的創始人。
謚號是「襄子」,故史稱「趙襄子」。
趙襄子中的「子」與其父趙簡子以及當時其他韓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樣,不是名字而是對大夫的敬稱。

小說中,好像最後主角實現了大一統,但似乎結局不太好,好像一個女主死了,大概是這樣吧,挺好看的小說。

2. 春秋戰國之列國趙無恤的演員是誰

春秋戰國之列國趙無恤的演員的名字好像是叫做,趙偉濤

3. 春秋戰國時趙無恤的妻子

根據 《史記·趙世家》的記載,趙無恤(趙襄子)娶的是 崆峒氏 ,是西戎女 。
趙無恤本人的老媽也是 戎翟女子

4. 趙簡子之子 翻譯

一、譯文:趙簡子的兒子,年長的叫伯魯,年幼的叫無恤。將要選出繼承人,不知道該立誰好。於是寫了訓誡在兩片竹簡上,來給兩個兒子,說「要慎重地記住。」三年後問他們,伯魯已經不能說出上面的話了,問他的竹簡哪裡去了,已經丟失了。

問無恤,他背誦訓誡已經很熟練了,問他的竹簡在哪裡,從袖子中把竹簡上呈給趙簡子。因此趙簡子認為無恤是賢能的,立他為繼承人,這就是趙襄子,他果然使趙國昌盛起來。

二、原文:漢 司馬遷《趙簡子立儲》

趙簡子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將置後,不知所立。乃書訓誡之詞於二簡,以授二子,曰:「謹識之。」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詞。問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詞甚習固。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於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後,是為趙襄子,而果昌趙。

(4)趙無恤擴展閱讀

歷史記載

趙簡子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戰國時代趙國基業的開創者,郡縣制社會改革的積極推動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實踐者,對春秋戰國的歷史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與其子趙無恤(即趙襄子)並稱「簡襄之烈」。

公元前476年,趙簡子有疾,昏迷了五天,醫師替他把過脈。晉定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76年)卒。他舍棄嫡長子趙伯魯而傳位才能出眾的庶子趙毋恤,臨終前告訴趙毋恤,他日趙氏有難,晉陽足以依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簡子立儲

5. 趙鞅的兒子趙無恤的恤怎麼讀

恤xù
對別人表同情,憐憫:恤刑(施刑慎重,不嚴刑以逼供)。體恤。
救濟:恤金。撫恤。
憂慮:恤恤(憂慮的樣子)。

筆畫數:9;
部首:忄;
筆順編號:442325221

6. 趙無恤選擇家族繼承人時,為何選擇了哥哥的孫子

不能否認趙襄子在繼承老父的遺產上,體現出來的雄才大略,包括後來他不立自己五個兒子,而是立趙伯魯的孫子為繼承人的做法都得到了世人的贊同,他的確是個人才,很有才幹。但是就竹簡事件和寶符事件來講,他卻是很狡詐。竹簡可不是絲帛,是很重的東西,要說一時半會,三天兩天放在身上也不是不可以,但那麼重,放在袖子里三年,而且一說到就馬上可以拿得出,這就怪了。當然這也就允許我們合理想像,如果他在老父身邊安排人手,那麼知道老父下一步做什麼行動也就不奇怪了。於是,所謂的寶符,有內幕,一切都可以解釋得通了。

7. 趙無恤哪年出生

趙襄子(?―公元前444年),嬴姓,趙氏,名無恤(亦作「毋恤」),春秋末葉晉國大夫,趙氏家族首領,戰國時期的趙國的實際創始人。謚號為「襄子」,故史稱「趙襄子」。
趙襄子中的「子」與其父趙簡子以及當時其他韓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樣,不是名字而是對大夫的敬稱。
本 名
趙毋恤
別 稱
趙無恤、趙襄子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出生時間
約公元前505年
去世時間
公元前425年
主要成就
聯合魏、韓攻滅智伯

8. 豫讓為什麼要刺殺趙無恤

豫讓最初是給范氏,然後又給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無聞。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後,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間關系很密切,智伯對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轉的時候,智伯向趙襄子進攻時,趙襄子和韓、魏合謀將智伯滅掉了,消滅智伯以後,三家分割了他的國土(就是智伯在晉國里的領地)。趙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頭蓋骨漆成飲具。趙襄子就是趙無恤,公元前475年,執晉國國政二十年的趙簡子按照自然規律死掉了,其子趙無恤嗣立。
豫讓逃到山裡,思念智伯的好處,怨恨趙襄子把智伯的頭顱做成漆器,盛了酒漿,發誓要為智伯報仇,行刺趙襄子。
於是,他更名改姓,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他懷揣匕首,伺機行刺趙襄子。趙襄子到廁所去,心一悸動,拘問修整廁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讓,衣服裡面還藏著利刀,被趙襄子逮捕。被審問時,他直言不諱地說:「欲為智伯報仇!」侍衛要殺掉他。襄子說:「他是義士,我謹慎小心地迴避就是了。況且智伯死後沒有繼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士啊。」最後還是把他放走了。
過了不久,豫讓為便於行事,順利實現報仇的意圖,不惜把漆塗在身上,使皮膚爛得像癩瘡,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變成嘶啞,他喬裝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認,沿街討飯。就連他的妻子也不認識他了。路上遇見他的朋友,辨認出來,說:「你不是豫讓嗎?」回答說:「是我。」朋友流著眼淚說:「憑著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趙襄子,襄子一定會親近寵愛您。親近寵愛您,您再干您所想乾的事,難道不是很容易嗎!」豫讓說:「託身侍奉人家以後,又要殺掉他,這是懷著異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選擇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困難的,可是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後世的那些懷著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他認為那樣做有悖君臣大義。
豫讓摸准了趙襄子要出來的時間和路線。在趙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於一座橋(即豫讓橋,在晉祠北一里處.因鄰赤橋村,村以橋得名,豫讓橋又被稱為赤橋)下。趙襄子過橋的時候,馬突然受驚,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讓。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趙襄子責問豫讓:「您不是曾經侍奉過范氏、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都消滅了,而您不替他們報仇,反而託身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經死了,您為什麼單單如此急切地為他報仇呢?」豫讓說:「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們都把我當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至於智伯,他把我當作國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國士那樣報答他。)」趙襄子很受感動,但又覺得不能再把豫讓放掉,就下令讓兵士把他圍住。豫讓知道生還無望,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願了,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徵性地刺殺。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
豫讓的事跡傳開,趙國的志士仁人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為他而悲泣。

9. 主角是趙無恤的小說

《竹書謠》作者文簡子 單說作者歷史知識的功底 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