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阪神大地震會引發什麼
1995年1月17日晨5時46分,日本神戶市發生7.2級地震,震中距離神戶市西南方23千米的淡路島,屬日本關西地區的兵庫縣。由於神戶是日本屈指的大城市,人口密集,地震時間又在清晨,因此造成相當多傷亡(官方統計約有6 500人死亡,房屋受創而必須住到組合屋的有32萬人)。大阪市也受到嚴重影響。這次地震造成大阪市5 400多人喪生,3.4萬多人受傷,19萬多幢房屋倒塌和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達1 000億美元。神戶市兩座人工島沙土液化嚴重,幾乎所有岸壁崩塌,滑向大海,連接神戶市和人工島的跨海大橋也損壞嚴重,使日本第二大港神戶港頓失生機。由於電線短路和煤氣泄漏,災區震後發生500多處火災,在火災最嚴重的地方,烈火蔓延了1 000多米。這次地震死傷人員多、建築物破壞多和經濟損失大,是日本關東大地震之後72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戰後50年來所遭遇的最大一場災難。
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直接引起了日本對於地震科學、都市建築、交通防範的重視。當時一般日本學者認為關西一帶不可能有大地震發生,導致該地區缺乏足夠的防範措施和救災系統,特別是神戶周圍有相當多交通要道都通過隧道或高架橋,在地震時隧道受損嚴重,影響了搜救速度。神戶市中更因瓦斯外泄、木造房屋密集而引起快速的連鎖性大火,如神戶長田區,全部的木造房屋都付之一炬。
從生命安全的觀點來看,影響最大的是因震災引起的住房破壞,90%的死亡者都是被不抗震的住房奪去了生命。同時,使災害擴大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城市總體框架問題,而是市民完全忘記了對於日常隨身用品的抗震貯備。此外,日本在地震中還總結出重要一點,那就是不能單純依靠中央政府的行政力量和自衛隊救援的「公救」,受災者自身要超越受災意識,主動團結起來,互助「共救」。正是依靠這種共救意識,日本才克服了救災和重建等難關。
知識點阪神地震後遺症
阪神地震後,因為瞬間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很多倖存者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甚至最終走向自殺。據防災未來館的一名解說員稱,盡管地震後日本相關機構對災民實施了較大力度的心理救助,但即使到了現在,每年仍有數十人因為地震帶來的後遺症而死去。
Ⅱ 一九三一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
請核實,NHK : 野史...當然不可以盡信...因為1931年...就是昭和6年...阪神地區根本沒有發生過任何大地震...按日本地震學會的記錄...1931年發生在本州島內...比較大型的地震...只有西埼玉6.9級地震(= 發生於1931年9月21日11時19分59秒)...和宮崎県日向灘7.1級大地震(= 發生於1931年11月2日)...兵庫県或阪神一帶...在2戰期間...甚至於2戰前後...都沒有發生過任何有感地震............
Ⅲ 淡路島的阪神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5時46分,位於日本國關西兵庫縣南部的淡路島(在從神戶到淡路島的六甲斷層帶上),發生了里氏7.2級的地震。其震源深度約10-20公里,系直下型地震。
這次強震對日本阪神經濟區主要城市的神戶市,造成了極為嚴重的震害。據資料反映,全震災區共死亡5400餘人(其中4000餘人系被砸死和窒息致死,占死亡人數的90%以上),受傷約2.7萬人,無家可歸的災民近30萬人,毀壞建築物約10.8萬幢,水電煤氣、公路、鐵路和港灣都遭到嚴重破壞。據日本官方公布,這次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000億美元。總損失達國民生產總值的1~1.5%。這次地震死傷人員多、建築物破壞多和經濟損失大,是日本關東大地震之後72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戰後50年來所遭遇的最大一場災難。
Ⅳ 阪神大地震的原因剖析
造成這場災害的主要因素;
一是該地震的性質所致。城市直下型地震能量積累慢、周期長,就現代的條件基本無法預測。其震動方式特殊,垂直、水平均有震幅,烈度強,對城市的破壞性極大,而且神戶市與震中距離近。
二是地理環境因素和基礎設施較脆弱。城市大都建設在山坡、斜坡和人工填海造地上,經過強震,地基發生形變。城市抗震設防較差,使房屋(大都是80年代以前的建築)、交通設施及生命線工程大量被毀壞,並引起火災等次生災害。
三是震後救災工作十分困難。震後,神戶市通訊不暢,道路組塞,一個驚恐,客觀上給救災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使救災無法按預定設想組織展開。同時,也反映出日本政府對關西震災准備不到位,估計不足,行動遲緩。在實際救援中,出現了救災指揮體系不協調、救貧物資供應混亂和火災無法及時撲救等情況。
阪神·淡路大震災已經過去17年了。在前5年裡,日本各地又發生了暴雨、台風和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早在阪神·淡路大震災發生的同時就開始修改防災計劃並研究防災對策。震災教訓在應付後來的災害時應被有效利用,每個人都必須從那次震災中學到最寶貴的東西。
兵庫縣把阪神·淡路大震災復興工作作為奮斗目標,以建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協調共存的社會為基本理念,制訂了兵庫鳳凰計劃。該計劃的完成期限恰逢大震災後的第10個年頭,即2005年。將震災後的10年作為一個階段,實施重建家園、創建嶄新市民生活的對策。要從直接襲擊現代都市的巨大災害中得以恢復,不僅在日本,就是在全世界,這也是史無前例的較量。 阪神·淡路大震災造成的損失
被形容成前所未有的大災難的阪神·淡路大震災,究竟是什麼樣的災難呢?
阪神·淡路大震災使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約2%的資產瞬間消失,對日本來講,這是一場1923年的關東大震災所不能比擬的遭受了巨大損失的災難。
從傷亡人數來看,關東大震災約是阪神大震災的20倍,不過其中95%的人死於地震後的市區火災。在受災最重的東京府,被壓死的人就達3000人,可見,與阪神·淡路大震災的死亡人數在量級上所差無幾。
阪神·淡路大震災對受災地區的經濟影響是巨大的。1995年2月,神戶各大型零售店的銷售額跌落至上一年同月的18.6%,震災兩年後的1997年3月,隨著主要百貨店的全面恢復,賣項才逐漸回升,但與全國的百貨店相比,1998年3月仍虧損14%。
盡管在很多方面震災都給災區經濟帶來了負面影響,但用銀行存款余額、地方稅收等表示個人經濟實力的指標,將災區與其他城市加以比較,卻未發現震災所造成的明顯的負面影響。
從生命安全的觀點來看,影響最大的是因震災引起的住房破壞,死亡者的90%都是被不抗震的住房奪去了生命。盡管市民對高速公路、地下街區和高層建築物等感到不安,但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住宅,尤其是木結構住宅的抗震性能卻很不關心。
一直以來,日本在建立防災城市的工作中,始終把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鐵路、生命線設施以及公園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總體框架的抗震性與安全性上。可是,阪神·淡路大震災卻暴露了住宅抗震性能差、道路狹窄、房屋排列擁擠無空曠場地等問題。使災害擴大的主要原因不是城市總體框架問題,而是市民完全忘記了對於日常隨身用品的抗震貯備。
倒塌的木結構房屋堵塞了狹窄不足4m寬的公路,不要說消防車了,就連人都過不去。當抗震性能差的木結構住宅密集的街區遭受嚴重的地震破壞時,受損失的不僅僅是房主,阻礙了緊急車輛和救援人員前進的步伐,進而妨礙了消防活動和救援活動的開展,最終造成整個地區蒙受更大的損失。關於這一點,再一次得到證實。
住房這一人類生活的基本場所,一旦大量遭到破壞,就會使受災者和受災地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蒙受極大的苦難。因為從避難場所、臨時住宅、街區恢復到生活重建,需要幾年乃至10年的震後重建過程。
抗震能力差的市街區日本各地都有。以阪神·淡路大震災中發生火災蔓延的兩個地區為例,對市街區構造作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兩個地區的建築佔地面積系數為百分之四十幾,木結構率與耐火構造率之和約70%左右,具有火災蔓延危險性極高的構造。東京也有與之類似的街區。
人在災害過程中的反應
過去曾就災害的發展過程,主要從災害對策研究人員的觀點出發提出過一些方案。作為有代表性的事例,應急、恢復和重建這三個階段的存在是很清楚的。
所謂應急階段,是以保護生命安全的活動為中心,救援活動的時間限定在災害發生後最初的72小時。恢復階段以恢復社會運作系統機能的活動為中心,直到完成生命線的應急恢復。重建階段指的是社會資產的恢復,即生命線等徹底恢復完畢,住房與生活環境得以重建,一切均恢復正常。對於實施災害對策的行政部門和人來說,將上述3個階段作為標志抗災救災轉折點的大致目標,是很有效的信息。
從接受救助的災民的角度來看,對於那些自家房屋破壞較輕且震後仍可繼續居住的災民來講,他們很想回家去恢復正常生活,對他們而言,生命線的恢復是很重要的信息。而對於自家房屋損失慘重,外出避難的災民來講,最重要的是有關重建房屋的信息,生命線的恢復,則是排在第二位了。可見,准確掌握每個災民的需求,並按其輕重緩急實施救助,也是提高災害救助效率和質量的必不可少的信息。
研究人員明確提出受災者的對應行動從時間上來看分為3個時段,即震災發生後的10小時、100小時和1000小時。該結果已從以兵庫縣西宮市32戶為對象所實施的受災家庭訪問調查中得到證實。這次調查的內容包括震災發生的家庭成員情況和生活環境、受災狀況、是否曾在避難所和臨時住宅中生活過,以及住宅的重建狀況等。
為了解這32戶家庭所經歷的整個災害過程,對他們作了共計60小時的訪問調查,獲取了他們在災害發生後約1年裡的反應行動情況,並將所得信息數字化,然後再將行動的時空分布過程反映在GIS(地理信息系統)上。
利用GIS分析受災者住地變遷,得知他們在受災後的1年中居住形式分為3種:① 返回原宅(自宅型);② 市內搬遷(市內轉居型);③ 市外搬遷(市外轉居型)。無論哪一種形式,其遷移的時間均在震災後的10小時、100小時和1000小時這3個時段。
第1時段的10小時之內,很難把握情況,對眼前發生的種種事態,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在震後100小時內,已能大致了解受災的情況,隨著避難場所的開辟、救援部隊和救援物資的到位,已構築了受災地區的社會框架,是受災地社會的形成期。在這一時期,受災者的活動特點是從被破壞的住宅中取出家庭財產,通過各種關系落實住處,想方設法重新生活。
災後1000小時內,由於生命線等的應急恢復工作的開展,以及志願者的增援,形成了所謂的災害烏托邦,可稱之為受災地社會穩定期。在這一時段,逃離災區的人也很多,因此,也是明顯存在受災程度判別的時期。
1000小時以後,由於生命線的恢復,多數沒有離開災區的人們也恢復了日常生活,正常上班,這一時期可稱之為恢復正常的過渡期。
Ⅳ 日本人不怕地震阪神大地震是假的嗎
阪神大地震(Hanshin-Awaji-daishinsai)是1995年日本時間1月17日清晨5:45分發生在日本神戶的一場災難,地震規模為里氏7.3級。震央在距離神戶市西南方23公里的淡路島,屬日本 關西地區的兵庫縣。該地震由神戶到淡路島的六甲斷層地區的活動引起,屬於上下震動型的強烈地震。由於神戶是日本屈指的大城市,人口密集(105萬人),地震時間又在清晨,因此造成相當多傷亡(官方統計約有6500人死亡,房屋受創而必須住到組合 地震屋的有32萬人)
日本人不是不害怕地震 而是他們經常會遭遇地震 在地震預警 還有應付地震這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
Ⅵ 誰能介紹一下1937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的概況
阪神大地震(Hanshin-Awaji-daishinsai)是1995年日本時間1月17日清晨5:45分發生在日本神戶的一場災難,地震規模為芮氏7.3級。震央在距離神戶市西南方23公里的淡路島,屬日本關西地區的兵庫縣。該地震由神戶到淡路島的六甲斷層地區的活動引起,屬於上下震動型的強烈地震。由於神戶是日本屈指的大城市,人口密集(105萬人),地震時間又在清晨,因此造成相當多傷亡(官方統計約有6500人死亡,房屋受創而必須住到組合屋的有32萬人)。
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直接引起了日本對於地震科學,都市建築,交通防範的重視。當時一般日本學者認為關西一帶不可能有大地震發生,導致該地區缺乏足夠的防範措施和救災系統,特別是神戶周圍有相當多交通要道都通過隧道或高架橋,在地震時隧道受損嚴重,影響了搜救速度。神戶市中更因瓦斯外泄、木造房屋密集、引起快速的連鎖性大火,如神戶長田區,全部的木造房屋都付之一炬。主要經過1995年1月17日5時46分,位於日本國關西兵庫縣南部的淡路島(在從神戶到淡路島的六甲斷層帶上),發生了里氏7.2級的地震。其震源深度約10-20公里,系直下型地震。
這次強震對日本版神經濟區主要城市的神戶市,造成了極為嚴重的震害。據資料反映,全震災區共死亡5400餘人(其中4000餘人系被砸死和窒息致死,占死亡人數的90%以上),受傷約2.7萬人,無家可歸的災民近30萬人,毀壞建築物約10.8萬幢;水電煤氣、公路、鐵路和港灣都遭到嚴重破壞。據日本官方公布,這次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000億美元。總損失達國民生產總值的1~1.5%。這次地震死傷人員多、建築物破壞多和經濟損失大,是日本關東大地震之後72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戰後50年來所遭遇的最大一場災難。
Ⅶ 年日本兵庫南部(阪神)地震和城區活斷層
Takao Miyata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Faculty of Science,Kobe University,Nada-ku.Kobe 657,Japan.)
Jingpeng Hong
(Graate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obe University,Nada-ku,Kobe 657,Japan)
Yasuhide Nigauri Yasuo Maeda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Mathematics,Ecation Development,University of Philippines,Diliman,Quezon1101,Philippines)
摘要我們據電線桿傾斜和房屋入水口滑動求解了1995年兵庫南部地震期間神戶城區的地面同震位移。大的位移呈線性分布於神戶活斷層隱伏帶。同時,破碎帶亦集中分布於活斷層隱伏帶。由這些特徵和對地震時強震運動特徵分析,我們認為,具線性分布的明顯的地面位移是隱伏活斷層的斷裂活動造成的。
關鍵詞神戶地震城區活斷層同震地面位移
1引言
1995年1月17日,一個震級為7.2(JMA)的災難性地震襲擊了日本西南部神戶-大阪地區的大城市。神戶地震斷層運動的結果是,地震奪去6400餘人的生命、摧毀許多房屋、鋼筋混凝土(RC)結構建築物以及生命線工程。
地震以後,兵庫縣[5]、日本地質調查局[2]以及關西地區地震觀測委員會(CEORKA)[10]對該地震進行的地震反射測量,弄清了神戶-大阪地區淡路島和大阪灣地區的隱伏斷層的輪廓。
本文旨在根據由電線桿斜度、房屋入水口變形及同震地表破裂求得的同震位移,討論神戶下隱伏活斷層的運動。
2地震學和地質背景
1995年兵庫南部(神戶)地震(MJMA=7.2)發生在六甲山脈—淡路斷層帶。主震位於神戶與淡路島之間的赤石海峽(圖1)。主震的震源機制為太平洋板塊俯沖引起的東西向的擠壓。主震後10h內發生的餘震[13]分布在由震中向東北長達25km、向西南長達20km的帶狀地區。Kikuchi[7]和Irikura[6]分別根據遠震體波和強震地面運動特徵指出,本次地震可分為三個亞震事件,並與三條斷層相對應,第三個亞震事件位於神戶地區。
圖1a—索引圖;b—六甲山脈至大阪灣剖面(據文獻[5]修正)實線:1995年兵庫南部地震期間活動斷層,虛線:不活動斷層
一些北東走向的活斷層分布於六甲山脈至淡路島[4]。盡管稱為野島的地震斷層出現於該島[11],而神戶城區地表上未能看出。但是,地震時城區地面運動強烈且城區地表形成許多裂隙。
六甲山脈主要由白堊紀花崗岩組成,而神戶城區則主要由上新統—更新統沉積層組成,厚約1500m[5]。六甲山脈和大阪盆地間活斷層發育,其中有些埋藏於沉積層之下(圖1)。神戶城區地形主要分為扇形沉積、古河谷底、天然沖積堤、抬升河床、煤渣層、三角洲、沙壩、沖積低地以及淤積地[15]。
3地面位移
3.1電線桿的同震傾斜
神戶城區有大量電線桿在地震時傾斜和被破壞。電線桿因地震力而移動(圖2),傾斜電線桿與公路柏油麵之間形成一個開口(在圖上用S表示)。震後三個月內我們在城區量度了1307條長達15m和16m的電線桿(細型)的開口。S的最大值是8cm長。
圖2細型電線桿因地震地面移動而傾斜L—桿長;d—桿頂直徑;F—地震力;S—桿與公路柏油層之間的開口量
圖3表示電線桿與公路柏油麵之間的開口量S的分布。神戶東面的S值大於西面的。大於2cm的S值呈斑點或和線性分布。線性分布位於六甲山脈原有活斷層(五助橋、蘆屋和高陽斷層等)的西南延伸帶(隱伏斷層),而斑點分布則位於如舊池塘、占河床、谷底、煤渣層及沖積扇邊緣等柔軟的地面。
圖3電線桿的位移分布大於2cm或更大的S值呈斑點分布和線性分布;斷層線是Huzita和Sano所作[5]
3.2房屋入水口的同震滑動
房屋入水口內徑為35cm,地震時入口的水平滑動常發生於深達40~70cm的接頭部位。為確定地層位移的方向和沖擊力的量級,調查了神戶城區1277所房屋入水口的同震位移。圖4為地震時沖擊力造成的房屋入水口位移的模型[14]。按照模型,沖擊力與深度d和位移量s有關。我們可用
圖4房屋入水口水平剪切模型
△p—沖擊力;A—面積;ρ—填土密度;d—地面與剪切面之間的深度;s—房屋入水口的位移。上半部因受力△p在深處d發生位移s
圖5是由位移的房屋入水口求得的沖擊力分布。神戶東部沖擊力的量要比西部的大,其較大的量由斑點、線性分布得到說明。斑點位於舊池塘柔軟沉積層、舊河道、谷底、煤渣層以及沖積扇邊緣。一些線性分布位於原有活斷層(五助橋、蘆屋、高陽斷層等)的西南延伸帶上(隱伏斷層)。
圖5沖擊力圖
圖例中數字為
4神戶隱伏活斷層的地震位移
Aki[1]討論了鄰近一條斷層的地震位移。合成的理論地震圖顯示垂直於斷層的分量,它表示位移脈沖。這是走滑斷層運動造成的特徵性位移之一。1995年在兵庫南部地震時也記錄到這種位移。按照Kikuchi[7]的觀點,走滑斷裂運動在其接近和到達地表時分別產生垂直、平行於走向滑動斷層的強地面運動。320。方向的分量呈脈沖狀。理論上,發震斷層的走向是NE50°,其性質是右旋走向滑動。
玫瑰花圖(圖6)顯示了房屋入水口的運動方向。地面運動的最優勢方向應是北西向,其次則是南東向、北東向和南西向。圖上前兩個方向垂直於北東走向的斷層,而後兩個的方向幾乎與斷層平行。這4個大的位移方向可用Kikuchi的理論予以解釋[7]。
圖6房屋入水口的位移方向圖中房屋入水口的沖擊力大於100[cm3/2]
5破裂帶
地表破裂正好出現於城區隱伏斷層上。例如,一條破裂帶位於神戶大學東南[8],而另一條位於神戶中部五助橋斷層的南西向延伸帶上(隱伏斷層)。破裂的特徵是:①由於有堅硬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物和建築物存在,分布樣式很復雜,②延伸短,約100~200m,③寬度大,達200~300m寬,④總體上右旋位移,約幾十厘米至幾厘米。
六甲山脈原有的五助橋斷層(活斷層)上也辨認出了相同的破裂帶[3,11]。
6結論
(1)由電線桿和房屋入水口觀測到的大位移的線性分布出現於原有活斷層的南西向延伸帶(隱伏段)上。
(2)由電線桿求得的4個大的地震位移垂直或平行於北東走向的斷層。這可認為是神戶地區深部的右旋走滑斷層運動的結果。
(3)破裂帶也出現於原有活斷層的南西向延伸帶(隱伏段)上。
由這些特徵判斷,我們認為地表破裂的線性分布是由神戶城區深部活斷層的右旋運動造成的。許多鋼筋混凝土結構物(如建築物、高架高速公路和鐵路)明顯的被破壞,認為多發生於神戶城區沿隱伏斷層一帶。這些地表破裂在了解地下斷層運動方面是很重要的。
致謝我們感謝大阪市大學Emeritus Kazuo Huzita教授給予贊助與鼓勵。感謝神戶大學基金對本項研究工作的部分資助。
(張鳴岡譯,郝重濤校)
參考文獻
[1]K.Aki.Seismic Displacement near a Fault.Jour.Geophys.Res.,1968,73:5359~5376.
[2]H.Endo.S.Watanabe,M.Makino,Y.Murata,K.Watanabe and A.Urabe.Subsurface geological structur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oncealed faults and basement structure in Kobe and Ashiya cities,Hyogo Pref.,Japan.Butsuri-Tansa(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48:439~450.
[3]M.Hirano and T.Fujita.Geological Hazards from the「Hyogo-ken Nambu」Earthquake,with reference to the sliplandform along the active faults.Earth Science,(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49:77~84.
[4]K.Huzita and Y.Maeda.Geology of the Suma district.Quadrangle Series,Scale 1:50000.Geol.Surv.Japan(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84.
[5]K.Huzita and M.Sano.The Great Hanshin-Awaji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Rokko Movements:「Earthquake Disaster Belt」associated with Buried Fault Scarps.Kagaku Science(in Japanese),1996,66:793~805.
[6]K.Irikura.Causative Faults,Strong Ground Motions and Damages from the 1995 Hyogo-ken Nanbu Earthquake.Butsuri-Tsnsa(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48:463~489.
[7]M.Kikuchi.A shopping trolley seismograph.Nature,1995,377(19).
[8]T.Miyata and Y.Maeda.Ground displacement in the urban area of Kobe ring the Southern Hyogo Prefecture Earthquake.Mem.Geol.Soc.Japan(submitted)(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
[9]T.Miyata and Y.Maeda.Buried active faults inferred from co-seismic ground displacement in Kobe.In:Nakagawa,K.,Akamatsu,J.and Nirei,H.,eds..The Hansin-Awaji Earthquake Disaster,(in Japanese),1996,135~146.
[10]K.Nakagawa,Basement structures and seismic hazards.In:Nakagawa,K.,Akamatsu,J.and Nirei,H.,eds..TheHansin-Awaji Earthquake Disaster(in Japanese).1996,257~269.
[11]T.Nakai and H.Sunouchi.Damages along Gosukebashi Fault in the Hyogoken-Nanbu Earthquake.The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The Great Hansin-Awaji Earthquake and its Geo-environments(in Japanese withEnglish abstract).1995,69~74.
[12]T.Nakata,K.Yomogida,J.Odaka,T.Sakamoto,K.Asahi and N.Chida.Surface Fault Ruptures Associated withthe 1995 Hyogoken-Nanbu Earthquake.Jour.Geogr.(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104:127~142.
[13]H.Nemoto,H.Kato,E.Suzuki and K.Irikura.The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ring the first 10 hours after the 1995Hyogo-ken Nanbu Earthquake.Programme and Abstracts,Seism.Soc.Japan(in Japanese),1995,(2):A34.
[14]Y.Nigauri and T.Miyata.Subsurface horizontal shear from deformed house inlets in Kobe ring the 1995Southern Hyogo Prefecture Earthquake.Jour.Geol.Soc.Japan(submitted)(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
[15]S.Tanaka and T.Okimura.Distribution of damaged houses and Topography in the eastern Kobe-Hanshin area.The Hyogoken-Nanbu Earthquake and Disaster of Topographical Condition,Kokon-shoin(in Japanese).1996,82~94.
Ⅷ 大地震給阪神帶來了哪些損失呢
時間:1995年1月17日
地點:日本大阪、神戶
難情:5400多人死亡,約2.7萬人受傷,近30萬人災民無家可歸,大約有10.8萬幢建築物被嚴重毀壞,經濟損失約1000億美元。日本是著名的「火山之國」和「地震之國」。
雖然日本的總面積只有37.7萬平方公里,但是全世界大約1/4的地震會發生在這里,平均每年出現地震600餘次。日本還有168座活火山,不定期地爆發。雖然日本在與地震長期抗爭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是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的力量還是有限的。
1995年,日本關西地區發生了7.3級的阪神大地震,地震震源位於瀨戶內海的淡路島北部。這次地震死傷人員之多、建築物破壞之多和經濟損失之大,是日本關東大地震之後72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戰後50年來所遭遇的最大一場災難。1995年1月17日凌晨5時46分,人們正在酣睡時,大地忽然顫抖起來。一瞬間,天塌地陷,房屋倒塌,地面道路斷裂;煤氣罐炸裂,煤氣泄漏。這很快又引起了大火。熊熊的大火不斷蔓延。神戶這座美麗的城市剎那間變成一片廢墟,由於地震發生在夜間,人們都在睡覺,大部分人都還未反應過來就已經被壓在倒塌的房屋下。有4000餘人被砸死和窒息致死,占死亡人數的90%以上。這次強震對日本阪神經濟區主要城市神戶市造成了極為慘重的損失。據日本官方公布,全震災區共有5400多人死亡,約2.7萬人受傷,近30萬人災民無家可歸,大約有10.8萬幢建築物被嚴重毀壞。水電煤氣、公路、鐵路和港灣等公共設施都遭到嚴重破壞,不能正常使用運營。這次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000億美元,總損失達國民生產總值的1%~1.5%。
據日本政府文化廳調查,地震中關西地區及其附近有40多處文化遺產名勝古跡遭到毀壞。僅京都府就有16座古寺被震壞。京都市右京區的廣隆寺中,安放在靈寶殿內的聖觀音像從1米高的陳列座上滾落,右臂折斷;右京區的清涼寺中,日本國寶如來佛像的背部被震掉一部分;京都市東山區的「三十三間堂」中,安放著1001尊木製千手觀音立像,其中6尊觀音像被震倒。
經過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日本工程師和建築師們認識到需要設計抗震的建築物,在建築設計上面對防震做了很大的努力,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麼阪神大地震為何會造成如此慘重的損失呢?
震後的神戶
Ⅸ 阪神大地震民間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自然是因為地震強度太大所致。阪神地震級數達到7.2級,這足以使得一個地方的建築等遭到嚴重破壞,甚至毀滅,地震發生後,又連環發生了火災和流感。震後普降大雨,氣溫驟然下降,致使流行感冒在30萬避難災民中蔓延。
在地震中有的煤氣泄漏引發火災,有的是因為正值冬季,人們都使用電爐等取暖,在還未切斷電源時地震就發生了,導致大面積火災的發生,僅17~19日,神戶市就發生了130多處火災。地震加流感和火災,使得災情擴大,人們的生活生存遇到新的苦難。
第二種說法是地理環境因素和基礎設施較脆弱所致。大阪、神戶的許多城市大都建設在山坡、斜坡和人工填海造地上,經過強震,地基非常容易發生形變。而且這些城市抗震設防方面並不是很好,房屋大都是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建築,這使得房屋建築、交通設施及生命線工程大量被毀壞,並引起火災等次生災害。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救援物資沒有及時到位。
我們都知道,災難發生,如果及時救援,可以減輕災害的損失,否則,就會加重災難。而坂神大地震,由於災民量大,食品飲水一時間難以供應。而地震割斷了日本關西地區的高速公路和鐵路運輸大動脈以及神戶港,使得救災物資很難及時送到災區。導致一周後災民出現營養不良、體質下降。飢餓、寒冷、缺水、疾病威脅著成千上萬個生命。這些都是造成阪神大地震損失嚴重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震後的神戶
Ⅹ 日本阪神大地震26周年,追悼有什麼意義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非常的可怕,又稱地動,地震開始的地方叫做震源,正上方叫做震中,地震一般會造成人員的傷亡,房屋建築的倒塌,還會引起火災和水災,甚至還能造成海嘯和地裂等災害,日本這個國家本來就是處於地震帶的,他們國家的地址比較頻繁,而且震級也比較大,追悼其實就是為了讓在地震中遇難的人民安息,讓生者更堅強的活著。
大部分人也都理解政府這樣做的目的,相信他們一定要認清,吸取災難給他們帶來的教訓,積極配合國家的政策,減少人員的傷亡,無論是地震還是疫情都要勇敢的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