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塞爾的現象學核心
核心是:在最直接顯現的東西沒有得到澄清之前,不得設定任何間接的東西。
胡塞爾現象學內容
胡塞爾的現象陳述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結合了系統的和編年的視角。這個陳述大概遵循了胡塞爾思想的發展秩序,從早期對邏輯和意向性的分析開始,經過其成熟時期對還原和構成的先驗哲學分析,到晚期對主體間性和生活世界的分析。
第一部分集中關注胡塞爾早期的意向性理論。
第二部分,說明了胡塞爾先驗哲學里的主要元素。
最後也是最長的部分,轉向一些胡塞爾更加具體的現象學分析。
2. 什麼是胡塞爾的現象學 分析哲學對於胡塞爾的懸置有
從分析哲學界的總體情態來說,分析哲學家對胡塞爾現象學(包括其現象學懸置)的最主流的看法恐怕是——不了解、不知道、不關心的「三不」。這個情況既來自於一些歷史因素、流派傳統的積累,也確實有一些學理上的深層理由。
從歷史和傳統的角度來說,分析哲學本身的研究更加註重問題求解和方法論層面的推進,而不太注重對已有哲學名家理論的重構、闡發和評價,或者說後者其實是服從於前者的。這不光是針對現代之前的哲學家以及現象學家如此,對分析哲學內部的哲學家也是如此。
3. 胡塞爾的現象學是什麼,與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有何不同
胡塞爾的現象學(Husserl『S Phenomenology)由德國哲學家E。胡塞爾倡導的一種哲學流派。胡塞爾現象學是在德國心理學家F。布倫塔諾意動心理哲學的影響下創立的。布倫塔諾認為心理行為的意識與該行為對象的意識是同一現象,胡塞爾則認為兩者有區別,意識經驗的內容既不是主體也不是客體,而是與兩者相關的意動結構。
「現象學」一詞可上溯至18世紀法國哲學家蘭伯爾和德國古典學家黑格爾的著作,但其含義均與胡塞爾的用法不同。胡塞爾賦予「現象」的特殊含義,是指意識界種種經驗類的「本質」,這種本質現象是前邏輯的和前因果性的, 它是現象學還原法的結果。現象學不是一套內容固定的學說,而是一種通過直接的認識描述現象的研究方法。
現象學所說的「現象」不是客觀事物的表象,它既非客觀存在的經驗的事實,也非馬赫主義的「感覺材料」,而是一種不同於任何心理經驗的、「純粹意識內的存有」。胡塞爾認為,經驗事實是模糊的靠不住的。當人們從不同角度來看同一立方體時,所獲得的是關於這一立方體的不同外觀。按照「自然觀點」,我們會認為這些知覺都是那個立方體的種種外觀,但他卻說,必須擺脫這種非反省的、常識的看法,因為知覺並不能以其連續的側面圖形告訴人們本然的真實性。所以他認為應當中止對這樣一種客體存在的信念,而通過凝神於具體現象,直觀其本質。這種暫時「中止」對客體存在的信念的態度和方法,就被稱作「現象學還原」,即從感覺經驗返回純粹現象之意。這種做法又可叫作「懸擱」,或把外間世界「加括弧」,使其失去作用。具體來說,就是主體先把立方體看作不存在,以便能專注於自身的經驗和對這些經驗的體驗。
胡塞爾的現象學來自布倫塔諾有關意識行動的意動性問題。他批評現象主義把現象只看作類似於影片上的影像系列。實際上,現象流有一種「意動結構」,有其「深度」,在透明的意識的直接材料背後有其意動性核心。因而,在他看來,意動性也不如布倫塔諾所說的只是「客體指向性」,意動的參照體是一復合結構,意動性客體是全部參照體的軸心,此客體的身份與參照它的種種方式一致,如知覺、思想、懷疑等。此外,意動性具有同一核心。同一客體的每一個方面,都與形成其「邊緣域」的相關方面有參照關系。如一正面頭像總會關涉到側面像,而且也模糊地涉及背面像,就是說正面像會引起我們對進一步經驗的合法的預期。
胡塞爾運用還原法向始源深掘,他沒有在意動性意識的現象本質處止住,而是進一步向「主觀深處」走去。這樣,現象學就達到了遭致廣泛非議的「先驗性還原」階段。在這一階段,胡塞爾用加括弧的方式把一切經驗性因素排除在考慮之外,最後留下的部分叫做「現象學剩餘」。它包括:自我、我思和我思對象。這三部分組成了胡塞爾稱作絕對的,必然的或純粹的意識領域。他說過,「我」也正如立方體的外觀一樣,可以被體驗或被看作是現象學還原的結果。這個「我」是心理自我本位,仍然屬於經驗范圍。此外,還有一個隱蔽的我(我自己),它是先驗的自我本位,這才是全部還原過程的最終產物。頭兩步還原是使人們從事實的經驗普遍性向本質普遍性的推移,「先驗性還原」則是從現象中根本排除事實性。
在胡塞爾看來,唯有還原作為一切意義的基礎和意識構成基礎的先驗自我,才能領悟意義的產生以及「意義如何以意義為基礎」。構成作用是胡塞爾現象學一個中心概念,構成不只是一個客體的靜態結構,而且是一個客體被構成的動態過程。當他追溯構成作用時,最後進入了關於時間意識的研究領域。他認為,時間意識的構成就是通過先驗自我在「時間作用」的過程中積極而又隱蔽的時間流的原始構成。經過這么一番解釋,一切意識中的其他構成就都被說成是從作為「最終生產性根源」的先驗自我中導引出來的。
4. 胡塞爾的影響
胡塞爾的哲學經歷了幾個階段的演變。他最初的興趣是邏輯學和數學,後來發展了早期的現象學,這種現象學主要關注的是知識論,再後來深入到為哲學和科學奠定普遍基礎的現象學觀念,最後他進入這樣一個階段,這時生活世界(Levenswelt)成了他的現象學的更突出的主題。因此,胡塞爾的哲學會在不同時期對不同學者產生不同的影響。
例如,馬丁·海德格爾在1920年成了胡塞爾的助手,師從胡塞爾期間他熟悉了胡塞爾的邏輯學著作和早期的現象學著作。從1920年到1923年,海德格爾作為助手與胡塞爾共同為《不列顛網路全書》撰寫了現象學的條目,海德格爾還整理了一些胡塞爾早期的講演稿准備發表,甚至海德格爾在1923年離開弗賴堡,成了馬堡大學的教授後,仍繼續通胡塞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德格爾發現很難同意胡塞爾思想的新發展,尤其是在先驗現象學方面的發展。在海德格爾的主要著作《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中,海德格爾批判了胡塞爾的方法和他獨樹一幟的自我觀,到1928年秋天,海德格爾接替了胡塞爾在弗賴堡大學的教席時,他們的關系開始冷淡,最後走向終結。
與之類似,雖然薩特在弗賴堡大學研究現象學時,胡塞爾的著作對他很有影響,但薩特最終還是逐漸相信海德格爾對胡塞爾觀點的改造在哲學上的更有意義。然而,1934年,薩特從德國一回到巴黎,便要梅洛·龐蒂注意胡塞爾的著作《現象學的觀念》(The Idea of Phenomenology,1906-1907),並敦促他仔細研究。梅洛·龐蒂對胡塞爾現象學中的幾個頗具特色的因素有著深刻的印象,這激發了他進一步研究胡塞爾的著作,他特別受到胡塞爾的《歐洲科學的危機》(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1936)一書的影響。
胡塞爾對海德格爾、梅洛·龐蒂和薩特這些現象學和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巨大影響,即使他們否定胡塞爾許多關鍵性的思想,但他們所完成的著作仍然打上了現象學的印記。
5. 什麼是現象學描述一下胡塞爾的現象學的主要觀點和研
現象學(phenomenology),20世紀在西方流行的一種哲學思潮。狹義的現象學指20世紀西方哲學中德國猶太人哲學家E.胡塞爾(E. Edmund Husserl,1859~1938)創立的哲學流派或重要學派。其學說主要由胡塞爾本人及其早期追隨者的哲學理論所構成。廣義的現象學首先指這種哲學思潮,其內容除胡塞爾哲學外,還包括直接和間接受其影響而產生的種種哲學理論以及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中所運用的現象學原則和方法的體系。
代表人物
胡塞爾(E. Edmund Husserl,1859~1938) 德國哲學家、20世紀現象學學派創始人。生於現屬捷克斯洛伐克的普羅斯涅茲城,系猶太族後裔。他早先攻讀數學、物理,1881年獲博士學位,1883年起在維也納追隨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F.布倫塔諾(1838~1917) 鑽研哲學,先後在德國哈雷、哥丁根和弗賴堡大學任教,1938年病逝於弗賴堡。
胡塞爾哲學思想的發展可分為 3個時期:前現象學時期(1900年以前)、現象學前期(1901~1913)和現象學後期(1913年以後)。前兩個時期主要是批評19世紀各種經驗論的心理主義,發展布倫塔諾的意識意向性學說,建立了從個人特殊經驗向經驗的本質結構還原的 「描述現象學」。他提出了一套描述現象學方法,即通過直接、細微的內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經驗,從而獲得各種不同的具體經驗間的不變部分,即「現象」或「現象本質」。這一方法又被稱作本質還原法。
6. 如何理解胡塞爾的現象學
對於胡塞爾的現象學。
張祥龍先生說胡塞爾的現象學關注在直觀中原初地給予我們的東西。
網路對直觀的解釋(perceptual intuition),通過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接觸而獲得的感性認識。
而胡塞爾就已經明確指出,「我們認為被給予性就是:對象在認識中構造自身」。
本質直觀不是對感性對象,而是通過對意向對象進行反思(reflexion)的體驗活動.
理解:本質抽象可以通過歸納,演繹獲得.筆記本是黑的,台燈是黑的,筆是黑的,則黑作為顏色是三者的"共相".然而此三個判斷命題"筆記本是黑的","台燈是黑的","筆是黑的"之所以可能,一種關於顏色的意向體驗必須發生,但黑本身不可能作為實項(如筆記本,台燈等感性體驗到的對象)存在,因為所有顏色都要附於"物體"上,所以只能意項性的被體驗到.這一過程已經是在對意向體驗到的對象進行反思了,顏色作為從意向對象中析出的"本質"被體驗到.只有這一過程發生,命題才能成立.本質直觀在此先於本質抽象而發生.
此例只是本質直觀在<<邏輯研究>>中的最初含義,以後在胡塞爾的著作中還有其他含義出現.
理解現象學,必須以邏輯作為出發點來認識,"現象"二字不能作為其區分於其他科學的唯一重要標志.
7. 胡塞爾的年表
1859年4月8日:埃德蒙德·胡塞爾出生在麥倫地區的普羅斯尼茨,是家中四個孩子中的第二個。
1876-1878年:大學生涯。萊比錫大學,學習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和哲學。
1878-1880/81 柏林大學。學習數學(隨L.克羅耐克和C.魏爾斯特拉斯等人學習。1883年夏季學期,胡塞爾成為魏爾斯特拉斯的私人助手並且「從他那裡獲得了科學追求的倫理思想」)以及學習哲學(隨F.保爾森學習)。
1881-1881/82年:維也納大學,學習數學。
1882年10月8日 博士論文《變數計算理論文集》完稿;
1883年1月23日 哲學博士論文答辯。
1884年4月24日 父親去世。
1884/85冬季學期-1886夏季學期 維也納大學。聽弗蘭茨·布倫塔諾的哲學講座。
1886/87冬季學期-1887夏季學期 薩爾河畔的哈勒大學。聽施頓普夫講座。布倫塔諾推薦胡塞爾到施頓普夫處做教授資格論文。
1886-1895 主要在形式數學和形式邏輯領域學習。
1887年8月6日 與馬爾文娜(婚前名施泰因施奈德)結婚。
1887年秋季 教授資格論文《論數字概念。心理分析》付印。在大學學習期間購買哲學書籍(選取其中幾部列出):1880:叔本華,斯賓諾莎;1884:黑格爾,《精神現象學》,H.斯賓塞,《哲學基礎》;1986:E.馬赫,《感覺分析》;1887:G.弗雷格,《算術基礎》。
1887-1901年在哈勒任私人講師期間。
1887年10月26日:就職講座「形而上學的目的與任務」。
1891年:《算術哲學。心理學和邏輯學研究》;為施羅德的《邏輯代數》寫書評。
1900年:《邏輯研究》第一部分,《純粹邏輯學導引》。
1901年:《邏輯研究》第二部分,《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
1901年:舍勒第一次與胡塞爾接觸。
1901年9月初:懸而不決達一年之久的聘書下達,胡塞爾應聘去哥廷根大學任教。
在哈勒大學的教學活動中,胡塞爾對以下幾個領域的問題做了探討:
-認識論與形而上學引論(講座,冬季學期1887/88)
-心理學基本問題(講座,夏季學期1888)
-哲學大網路(講座,冬季學期1888/89)
-邏輯學(講座,夏季學期1889,夏季學期1890,夏季學期1890,夏季學期1896)
-倫理學(講座,夏季學期1890)
-數學哲學問題選(講座,冬季學期1889/90,冬季學期1890/91)
-近代哲學史(講座,冬季學期1890/91)
-倫理學基本問題(講座,夏季學期1891,夏季學期1893)
-心理學(講座,冬季學期1891/92,冬季學期1894/95)
-與洛克的《人類理解研究》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891/92,冬季學期1898/99)
-哲學引論(講座,夏季學期1892,夏季學期1893,夏季學期1894,夏季學期1896,冬季學期1897/98,冬季學期1898/99)
-與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892,冬季學期1896/97)
-論意志自由(講座,冬季學期1892/93,冬季學期1893/94,冬季學期1894/94,夏季學期1896,夏季學期1897,夏季學期1899,夏季學期1900,夏 季學期1901)
-上帝此在的證明(講座,冬季學期1892/93)
-與叔本華《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1892/93)
-有神論與現代科學(講座,冬季學期1893/94)
-倫理學與法哲學(講座,夏季學期1894,夏季學期1897)
-對歸納邏輯的最新研究(講座,夏季學期1895)
-與穆勒的邏輯學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895)
-自斯賓諾莎以來的宗教哲學史(講座,冬季學期1895/96)
-與休謨關於自然宗教的對話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895/96)
-認識論引論(講座,冬季學期1896/97)
-與叔本華文選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897)
-關於康德《導引》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897/98)
-康德與後康德哲學(講座,夏季學期1898)
-與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898,冬季學期1900/91)
-認識論與形而上學主要問題(講座,冬季學期1898/99)
-哲學史(講座,夏季學期1899,夏季學期1900,夏季學期1901)
-與大衛·休謨《人性論》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899)
-與斯賓諾莎的《倫理學》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0)
-康德哲學(冬季學期,1900/01)
1901-1916哥廷根時期。
1901年秋季被任命為編外教授。
1902年:J.道伯特第一次在哥庭根訪問胡塞爾討論「邏輯研究」。在這次會見的基礎上,慕尼黑Th.利普斯的學生開始與胡塞爾聯系。
1904年5月:訪問慕尼黑:會見Th.利普斯和他的學生(J.道伯特,A.普凡 德爾,等等)
1905年3月:柏林旅行,訪問W.狄爾泰。
1906年被任命為編內教授。
1906年12月:詩人雨果·封·霍夫曼斯塔訪問胡塞爾。
1907年:在弗洛倫薩訪問F.布倫塔諾。
1907年:夏季學期)通過Th.康拉德組建「哥廷根哲學學會」。
1909年10月:P.納托爾普訪問胡塞爾。
1910年1月:胡塞爾答應李凱爾特一同合作出版新雜志《邏各斯》。
1911年:「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在《邏各斯》第一卷,1910/11期上發表。
1911年:狄爾泰-胡塞爾通信,與「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一文相銜接。
1913年:《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第一卷:《純粹現象學概論》。此書發表於《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鑒》第一期,該《年鑒》由胡塞爾任責任主編,與M.蓋格,A.普凡德爾,A.萊納赫,M.舍勒合作創立。
1913年:K.雅斯貝爾斯訪問胡塞爾。
1914年4月15至18日:參加在哥廷根召開的第六屆實驗心理學大會。
1916年1月5日:經李凱爾特推薦,應聘到弗萊堡接替李凱爾特的教椅,自4月1日起生效。
1916年3月8日:長子沃爾夫岡戰死在法國凡爾杜。
在哥廷根的教學活動中,胡塞爾對於以下領域的問題做了探討:
-論意志自由(講座,冬季學期1901/02,夏季學期1903,冬季學期1904/05)
-邏輯學與認識論(講座,冬季學期1901/02)
-與貝克萊《人類認識原理論》相銜接的認識論練習。從最古時代到十九世紀的哲學通史(講座,1902年至1915年期間的每個夏季學期)
-倫理學基本問題(講座,夏季學期1902,冬季學期1908/09)
-關於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2,冬季學期1909/10,冬季學期1911/12)
-邏輯學(講座,冬季學期1902/03)
-一般認識論(講座,冬季學期1902/03)
-與大衛·休謨《人性論》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02/03,冬季學期1904/05,冬季學期1907/08,冬季學期1910/11)
-文藝復興哲學(講座,夏季學期1903)
-關於費希特《人的使命》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3)
-從康德到當代的新哲學史(講座,冬季學期1903/04)
-教育學史(講座,冬季學期1903/04,冬季學期1909/10,冬季學期1913/14,冬季學期1915/16)
-關於康德《實踐理性批判》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03/04)
-關於自然科學研究家的最新自然哲學著述(首先是關於E.馬赫的《感覺分析》哲學練習) (討論課,冬季學期1903/04,夏季學期1911)
-描述的認識心理學的主要部分(講座,夏季學期1904)
-與洛克和萊布尼茨的《人類理智論》相銜接的公開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4)
-現象學和認識論的主要部分(講座和練習,冬季學期1904/05)
-判斷學說(講座,夏季學期1905,夏季學期1912)
-與新文獻相關的哲學史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5)
-數學哲學主要問題引論方面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5)
-康德與後康德哲學(講座,冬季學期1905/06,冬季學期1907/08,冬季 學期1909/10,冬季學期1911/12)
-關於康德經驗理論的哲學練習,根據《純粹理性批判》和《導引》(討論課,冬季學期1905/06)
-關於康德原則學說的哲學討論,根據《道德形而上學基礎》和《實踐理性批判》(討論課,夏季學期1906,夏季學期1909,夏季學期1914)
-邏輯學和認識論引論(講座,冬季學期1906/07)
-關於現象學和認識論問題選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06/07)
-現象學和理性批判的主要部分(講座,夏季學期1907)
-關於邏輯學基本問題和理性批判的哲學練習(講座,冬季學期1907/08)
-知識學導論(講座,夏季學期1908)
-關於含義學說和判斷學說基本問題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8)
-新老邏輯學(講座,冬季學期1908/09)
-與休謨《道德原則論》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08/09)
-認識現象學引論(講座,夏季學期1909)
-作為認識論的邏輯學(講座,冬季學期1910/11)
-現象學基本問題(講座,冬季學期1910/11)
-倫理學和價值論的基本問題(講座,夏季學期1911)
-一般意識論的基本綱要(講座和練習,冬季學期1911/12)
-關於洛採的認識論的哲學練習(與洛采《邏輯學》的第三卷相銜接)(討論課,夏季學期1912)
-邏輯學和知識論導論(講座,冬季學期1912/13,冬季學期1914/15)
-關於自然與精神的形而上學練習和科學理論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2/13)
-自然與精神(講座,夏季學期1913)
-關於自然科學和精神科學的觀念的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3)
-康德與近代哲學(講座,冬季學期1913/14)
-哲學練習,一部分與笛卡爾的《沉思》相銜接,一部分與洛克的《人類理智論》相銜接(討論課,冬季學期1912/14)
-現象學練習(討論課, 冬季學期1913/14)
-倫理學與價值論的基本問題(講座,夏季學期1914)
-現象學問題選(討論課,夏季學期1914)
-與休謨《人性論》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4/15)
-現象學問題選(現象學導論)(講座,夏季學期1915)
-關於費希特的《人的使命》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5)
-關於自然與精神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5/16)
1916-1928年在弗萊堡任正教授期間。
1917年4月:次子格爾哈特戰傷住在施拜耶的戰地醫院里。
1917年5月3日:就職講座:「純粹現象學及其研究領域和方法」。
1917年7月:母親去世。
1917年11月8日至17日:在高校培訓班上為參戰者作三次關於費希特人類理想的講 演(1918年1月14-16日重復;1918年11月6日、7日和9日為哲學系教師重復)。
1918/19年:「弗萊堡現象學協會」成立。
1919年:胡塞爾發表「回憶布倫塔諾」。
1919年10月:胡塞爾在由「人道促進會」散發、由羅曼·羅蘭撰寫的呼籲書「為了精神的自由」上簽名。
1922年6月:在倫敦大學作講座:「現象學方法與現象學哲學」;在劍橋逗留,住 在G.戴維斯·希克斯家中;會見J.瓦德、G.F.斯多特、G.E.摩爾。
1922年12月:被選為亞里士多德科學院「通信院士」。
1923年:在日本《改造》雜志上發表文章:「改造。它的問題和它的方法」。
1924年:在日本《改造》雜志上發表兩篇文章:「本質研究的方法」和「作為個體倫理的問題的改造」。
1924-1925年:R.卡爾納普參加胡塞爾的高級討論課。
1924年9月:多林·肯恩斯第一次訪問胡塞爾。
1925年:根據卡爾·歐根·瑙伊曼的翻譯發表「論Gotamo Buddhos講演錄」的沉思 。
1926年4月8日:海德格爾將《存在與時間》題贈給胡塞爾。
1927-1928年:與海德格爾合作撰寫「不列顛大網路全書-現象學條目」。
1928年:海德格爾在《年鑒》第九期上出版胡塞爾的《內時間意識的現象學講座》。
1928年3月31日:退休。
在弗萊堡的教學活動中,胡塞爾對於以下領域的問題做了探討:
-哲學引論(講座,夏季學期1916,夏季學期1918,冬季學期1919/20,冬季學期1922/23)
-與笛卡爾的《沉思》相銜接的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6)
-現象學問題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6)
-哲學通史(講座,冬季學期1916/17,冬季學期1918/19)
-與貝克萊《人類認識原理論》相銜接的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6/17)
-判斷理論問題(討論課,冬季學期1916/17)
-現象學導論(講座,夏季學期1917,冬季學期1926/27)
-康德的先驗哲學(講座,夏季學期1917)
-現象學練習(與康德的先驗感性論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7)
-邏輯學與一般知識論(講座,冬季學期1917/18)
-判斷理論的基本問題(討論課,冬季學期1917/18)
-關於費希特《人的使命》的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8)
-關於康德先驗哲學的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8/19)
-自然與精神(講座,夏季學期1919,冬季學期1921/22,夏季學期1927)
-倫理學基本問題的哲學練習(討論課, 夏季學期1919)
-關於先驗感性論和先驗唯心主義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9/20)
-倫理學導論(講座,夏季學期1920,夏季學期1924)
-論現象與意義(討論課,夏季學期1920)
-邏輯學(講座,冬季學期1920/21,冬季學期1925/26)
-抽象現象學(討論課,冬季學期1920/21)
-時間意識現象學(討論課,冬季學期1920/21)
-新哲學史(講座,夏季學期1921,夏季學期1922,冬季學期1924/25,夏季學期1926,冬季學期1927/28)
-與D.休謨《人性論》相銜接的現象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21,冬季學期1926/27)
-現象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21/22,夏季學期1922,冬季學期1922/23,夏季學期1923,冬季學期1923/24,夏季學期1924,冬季學期1927/28 )
-現象學問題選(講座,夏季學期1923)
-第一哲學(講座,冬季學期1923/24)
-關於貝克萊《人類認識原理論》的現象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24/25)
-現象學的心理學導論(講座,夏季學期1925)
-對純粹意識行為和純粹意識構成物的分析與描述(與現象學的心理學講座相銜接)(討論課,夏季學期1925)
-邏輯學問題選(討論課,冬季學期1925/26)
-現象學練習(關於康德)(討論課,夏季學期1927)
1928-1938年退休之後。
1928年4月:為紀念C.施頓普夫八十壽辰旅行至柏林。
1928年4月:阿姆斯特丹講演:「現象學與心理學。先驗現象學」;結識數學家L .E.布洛威爾以及結識列奧·舍斯托夫。
1928年4月:由於要到10月1日才有可能聘請海德格爾作為胡塞爾的教席繼續人,因此文化部請胡塞爾在此期間繼續管理哲學教席。
1928年8月:路德維希·蘭德格雷貝獲得另一份獎學金,為胡塞爾繼續工作;歐根 ·芬克接替蘭德格雷貝原來的位置,開始了他與胡塞爾的合作。
1928/29年:在幾個月內寫下《形式的與先驗的邏輯》。
1929年2月:巴黎講演;結識L.列維-布魯爾,E.邁耶,A.克洛爾,L.列 維納斯,J.海林等等。
1929年4月8日:海德格爾呈交《胡塞爾七十壽辰紀念文集》
1929年7月:在《年鑒》第十期上並且同時作為單行本發表《形式的與先驗的邏輯 》。
1929年夏季學期:H.馬爾庫塞與妻子一同隨胡塞爾學習。
1929/30:胡塞爾收回講座預告。
1930年:在《年鑒》第十期上發表「我的《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的後記」。
1931年6月:在德國做講演旅行:胡塞爾在法蘭克福、柏林(聽眾約有1600人)和 哈勒為康德協會講演:「現象學與人類學」。
1933年4月6日:A 7642通令胡塞爾休假;7月20日解除休假令。
1933年11月:洛杉磯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邀請胡塞爾,胡塞爾做慎重考慮。
1934年8月1日前後,胡塞爾接到布拉格會議邀請,以信的形式論述當代哲學的任務;8月30日胡塞爾給布拉格會議寫信。
1934年10月:計劃在布拉格為胡塞爾手稿建立文庫。
1935年3月:為胡塞爾手稿轉移事項與布拉格商談
1935年5月7日:為「維也納文化聯盟」作講演:「歐洲人的危機中的哲學」(5月10日重 復)
1936年11月:巴黎講演:「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心理學」。
1936 (1月15日)胡塞爾教學許可被取消(自1935年底起生效)
1936年1月24日:《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先驗現象學》第一部分寄往布拉格,交由A .利伯特主編的貝爾格萊德《哲學》雜志發表。
1936年1月25日:帝國科學,教育和國民教育部強迫胡塞爾退出由利伯特在貝爾格 萊德組建的哲學組織。
1937年6月8日:胡塞爾申請參加在巴黎舉行的第九屆國際哲學大會,未得到帝國總理府的允許。
1938年4月27日:胡塞爾逝世,享年79歲。
8. 誰能幫我說說胡塞爾的「意向性」
所謂的意向性結構,即意識活動和意識活動對象相關聯的特徵。意識總是對某物的意識,而物質卻沒有這種性質。這是他從布倫塔諾那裡獲得的啟示。在這里,意識活動是由作為單子的純粹自我執行的,而意識活動對象是由意識活動構成的。
胡塞爾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肯定意識活動、意向性結構、作為意識活動執行者的自我的自明性,然後說明意識活動是如何構成意識活動的對象的。舉例來說,如果我看到遠處有一棵樹,在所有的環節中,可疑的方麵包括:究竟遠處被我看到的是不是一棵樹,因為我可能看錯;作為意識之外的、獨立於意識的物質對象之樹是存在的還是不存在的,因為我看到的只是樹而不是樹的存在;等等。不可疑的一麵包括:我的看的行為,我以為我看到了一棵樹,我的看的行為針對著我以為看見的樹,還有我是看的執行者。
胡塞爾把純粹意識領域內的問題稱為內性的問題,把認識的對象是否存在的問題稱為超越的問題。現象學研究是在純粹意識的領域之內進行的。他把超越的問題懸擱起來以後才著手研究認識活動如何構成認識對象。
9. 胡塞爾txt全集下載
胡塞爾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著名的胡塞爾研究專家泰奧多·德布爾認為胡塞爾
是20 世紀一位最偉大的哲學家,並說他就其對現代思想
史的影響而言堪稱是一個「世界歷史個人」,他的學說在
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個世界的思想史地圖。目前,「現象
學」這個詞總是首先與胡塞爾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盡
管他不是第一個在世界哲學史上使用這個術語的人。正
是他使「現象學」具有了世界的意義,使它成為一個「嚴
肅哲學」學術研究的代名詞。從《邏輯研究》的出版到
今天,現象學已經走過了整整 100 年的歷程。100 年以
來,堪與現象學媲美的恐怕只有同樣也是源於歐洲的「分
析哲學」了。今天,現象學已經成了一門「顯學」,作為
一種「運動」,它不僅在世界各國的哲學界找到了知音,
而且它的觸角延伸到了不同的學術研究領域,我們在諸
如文藝批評、美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學、經濟學等
領域都會發現所謂的現象學方法的運用。而這場百年運
動的始作俑者正是一個叫愛德蒙·胡塞爾的具有猶太血
統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