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做書讀可當戲看什麼意思
可當書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可當戲看:人生如戲,看淡世間,以旁觀者的姿態看世界,旁觀者才能看清。正所謂,旁觀者清,做一個清醒之人。
這是楊絳的散文集《將飲茶》中一篇名為《隱身衣》的文章中的一句話。
完整段落內容如下:
而且在隱身衣的掩蓋下,還會別有所得,不怕旁人爭奪。蘇東坡說:「山間之明月,水上之清風」是「造物者之無盡藏」,可以隨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還有世人所創的東西呢。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
書上的描摹,戲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藝作品;人情世態,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駭怪,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娛樂。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
楊絳(1911—2016),原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清華大學研究生院肄業。1935年赴英法留學,1938年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外語系任教。
1952年調入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洗澡》《幹校六記》《我們仨》《將飲茶》《稱心如意》等。譯作:《唐·吉訶德》《小癩子》等。
(1)楊絳隱身衣擴展閱讀:
楊降《隱身衣》賞析
隱身衣是楊絳散文集《將飲茶》中的最後一篇,也稱《廢話》或《代後記》。
隱身衣是古代傳奇或西方科幻小說中的一種大膽想像,以使人能擺脫現實的束縛,為所欲為。現實中是不可能有這樣的「仙家法寶」的,在此文中楊絳用「隱身衣」來比喻表達自己所推崇、所選擇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態度,甘願居於卑微,同時不自暴自棄。
這篇文章的獨特之處在於,寫作風格溫婉而簡約,語氣恬淡平和,在冷靜的敘述中給讀者以思考的餘地,她喜歡用短句子,像講故事似的又穿插一些輕松的評論和獨白。
這其中充分表達了一個家庭的和樂風范,而對生活中存在的悲劇,卻只是用淡淡的語調平實的敘來,絲毫看不到抱怨,楊絳不希望讀者承受她的痛苦,而讀者卻恰恰能從他的作品中讀到無須言喻的生活體驗。
B. 錢鍾書夫人是叫楊繹還是叫楊絳,讀音是
錢鍾書夫人是叫楊絳, 讀音:jiàng。
楊絳,本名楊季康, 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她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楊絳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楊絳回答。世紀佳緣由此展開,成就一段佳話。
(2)楊絳隱身衣擴展閱讀:
錢鍾書,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錢先生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別是在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和有選擇地借鑒外來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C. 楊絳寫隱身衣時多大年齡
《隱身衣》楊絳我們夫婦有時候說廢話玩兒。「給你一件仙家法寶,你要什麼?」我們都要隱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邀游。我們只求擺脫羈束,到處閱歷,並不想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興,不免放肆淘氣,於是驚動了人,隱身不住,得趕緊逃跑。「啊呀!還得有縮地法!」「還要護身法!」想得越周到,要求也越多,乾脆連隱身衣也不要了。其實,如果不想幹人世間所不容許的事,無需仙家法寶,凡間也有隱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為寶,還惟恐穿在身上,像濕布衫一樣脫不下。因為這種隱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處卑微,人家就視而不見,見而無睹。我記得我國筆記小說里講一人夢魂回家,見到了思念的家人,家裡人卻看不見他。他開口說話,也沒人聽見。家人團坐吃飯,他欣然也想入座,卻沒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彷彿這個未具人身的幽靈,會有同樣的感受。人家眼裡沒有你,當然視而不見;心上不理會你,就會瞠目無睹。你的「自我」覺得受了輕視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卻未知有你;你雖然生存在人世間,卻好像還未具人形,還未曾出生。這樣活一輩子,不是雖生猶如未生嗎?假如說,披了這種隱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遙自在,聽的人只會覺得這是發揚阿Q精神,或闡述「酸葡萄論」吧?且看咱們的常言俗語,要做個「人上人」呀,「出類拔萃」呀,「出人頭地」呀,「脫穎而出」呀,「出風頭」或「拔尖」、「冒尖」呀等等,可以想見一般人都不甘心受輕忽。他們或悒悒而怨,或憤憤而怒,只求有朝一日掙脫身上這件隱身衣,顯身而露面。英美人把社會比作蛇阱(snakepit)。阱里壓壓擠擠的蛇,一條條都拚命鑽出腦袋,探出身子,把別的蛇排擠開,壓下去;一個個冒出又沒入的蛇頭,一條條拱起又壓下的蛇身,扭結成團、難分難解的蛇尾,你上我下,你死我活,不斷地掙扎斗爭。鑽不出頭,一輩子埋沒在下;鑽出頭,就好比大海里坐在浪尖兒上的跳珠飛沫,迎日月之光而生輝,可說是大丈夫得志了。人生短促,浪尖兒上的一剎那,也可作一生成就的標志,足以自豪。你是「窩囊廢」嗎?你就甘心鬱郁久居人下?但天生萬物,有美有不美,有才有不才。萬具枯骨,才造得一員名將;小兵小卒,豈能都成為有名的英雄。世上有坐轎的,有抬轎的;有坐席的主人和賓客,有端茶上菜的侍僕。席面上,有人坐首位,有人陪末座。廚房裡,有掌勺的上灶,有燒火的灶下婢。天之生材也不齊,怎能一律均等。人的志趣也各不相同。《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樂道她在孫鄉紳家「吃一、看二、眼觀三」的席上,坐在首位,一邊一個丫頭為她掠開滿臉黃豆大的珍珠拖掛,讓她露出嘴來吃蜜餞茶。而《堂吉訶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卻不愛坐酒席,寧願在自己的角落裡,不裝斯文,不講禮數,吃些麵包蔥頭。有人企求飛上高枝,有人寧願「曳尾塗中」。人各有志,不能相強。有人是別有懷抱,旁人強不過他。譬如他寧願「曳尾塗中」,也只好由他。有人是有志不伸,自己強不過命運。譬如庸庸碌碌之輩,偏要做「人上人」,這可怎麼呢?常言道:「煩惱皆因強出頭。」猴子爬得愈高,尾部又禿又紅的丑相就愈加顯露;自己不知道身上只穿著「皇帝的新衣」,卻忙不迭地掙脫「隱身衣」,出乖露醜。好些略具才能的人,一輩子掙扎著求在人上,虛耗了畢生精力,一事無成,真是何苦來呢。我國古人說:「彼人也,予亦人也。」西方人也有類似的話,這不過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棄。西班牙諺雲:「干什麼事,成什麼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們不妨再加上一句:「是什麼料,充什麼用」。假如是一個蘿卜,就力求做個水多肉脆的好蘿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實實的包心好白菜。蘿卜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菜蔬,不求做廟堂上供設的珍果。我鄉童謠有「三月三,薺菜開花賽牡丹」的話,薺菜花怎賽得牡丹花呢!我曾見草叢里一種細小的青花,常猜測那是否西方稱為「勿忘我」的草花,因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見。不過我想,野草野菜開一朵小花報答陽光雨露之恩,並不求人「勿忘我」,所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愛讀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莊子所謂「陸沉」。社會可以比作「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還有飛鳥;「蛇阱」之旁,池沼里也有游魚。古往今來,自有人避開「蛇阱」而「藏身」或「陸沉」。消失於眾人之中,如水珠包孕於海水之內,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賽牡丹」,安閑舒適,得其所哉。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而且在隱身衣的掩蓋下,還會別有所得,不怕旁人爭奪。蘇東坡說:「山間之明月,水上之清風」是「造物者之無盡藏」,可以隨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還有世人所創的東西呢。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書上的描摹,戲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藝作品;人情世態,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駭怪,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娛樂。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不過這一派胡言純是廢話罷了。急要掙脫隱身衣的人,聽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間也有隱身衣的人,知道了也還是不會開眼的。平心而論,隱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間的,穿上都有不便——還不止小小的不便。英國威爾斯(H.G.Wells)的科學幻想小說《隱形人》(InvisibleMan)里,寫一個人使用科學方法,得以隱形。可是隱形之後,大吃苦頭,例如天冷了不能穿衣服,穿了衣服只好躲在家裡,出門只好光著身子,因為穿戴著衣服鞋帽手套而沒有臉的人,跑上街去,不是興妖作怪嗎?他得把必需外露的面部封閉得嚴嚴密密:上部用帽檐遮蓋,下部用圍巾包裹,中部架上黑眼鏡,鼻子和兩頰包上紗布,貼滿橡皮膏。要掩飾自己的無形,還需這樣煞費苦心!當然,這是死心眼兒的科學製造,比不上仙家的隱身衣。仙家的隱身衣隨時可脫,而且能把凡人的衣服一並隱掉。不過,隱身衣下的血肉之軀,終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嚴寒酷熱,也經不起任何損傷。別說刀槍的襲擊,或水燙火灼,就連磚頭木塊的磕碰,或笨重的踩上一腳,都受不了。如果沒有及時逃避的法術,就需煉成金剛不壞之軀,才保得大事。穿了凡間的隱身衣有同樣不便。肉體包裹的心靈,也是經不起炎涼,受不得磕碰的。要煉成刀槍不入、水火不傷的功夫,談何容易!如果沒有這份功夫,偏偏有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就難保不氣破了肺,刺傷了心,哪還有閑情逸致把它當好戲看呢,況且,不是演來娛樂觀眾的戲,不看也罷。假如法國小說家勒薩日筆下的瘸腿魔鬼請我夜遊,揭起一個個屋頂讓我觀看屋裡的情景,我一定辭謝不去。獲得人間智慧必須身經目擊嗎?身經目擊必定獲得智慧嗎?人生幾何!憑一己的經歷,沾沾自以為獨具冷眼,閱盡人間,安知不招人暗笑。因為凡間的隱身衣不比仙家法寶,到處都有,披著這種隱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們都是瞎了眼的嗎?但無論如何,隱身衣總比國王的新衣好。
D. 現代文閱讀楊絳的文章《隱身衣》
《隱身衣》
楊絳
我們夫婦有時候說廢話玩兒。
「給你一件仙家法寶,你要什麼?」
我們都要隱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邀游。我們只求擺脫羈束,到處閱歷,並不想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興,不免放肆淘氣,於是驚動了人,隱身不住,得趕緊逃跑。
「啊呀!還得有縮地法!」
「還要護身法!」
想得越周到,要求也越多,乾脆連隱身衣也不要了。
其實,如果不想幹人世間所不容許的事,無需仙家法寶,凡間也有隱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為寶,還惟恐穿在身上,像濕布衫一樣脫不下。因為這種隱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處卑微,人家就視而不見,見而無睹。我記得我國筆記小說里講一人夢魂回家,見到了思念的家人,家裡人卻看不見他。他開口說話,也沒人聽見。家人團坐吃飯,他欣然也想入座,卻沒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彷彿這個未具人身的幽靈,會有同樣的感受。人家眼裡沒有你,當然視而不見;心上不理會你,就會瞠目無睹。你的「自我」覺得受了輕視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卻未知有你;你雖然生存在人世間,卻好像還未具人形,還未曾出生。這樣活一輩子,不是雖生猶如未生嗎?假如說,披了這種隱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遙自在,聽的人只會覺得這是發揚阿Q精神,或闡述「酸葡萄論」吧?
且看咱們的常言俗語,要做個「人上人」呀,「出類拔萃」呀,「出人頭地」呀,「脫穎而出」呀,「出風頭」或「拔尖」、「冒尖」呀等等,可以想見一般人都不甘心受輕忽。他們或悒悒而怨,或憤憤而怒,只求有朝一日掙脫身上這件隱身衣,顯身而露面。英美人把社會比作蛇阱(snakepit)。阱里壓壓擠擠的蛇,一條條都拚命鑽出腦袋,探出身子,把別的蛇排擠開,壓下去;一個個冒出又沒入的蛇頭,一條條拱起又壓下的蛇身,扭結成團、難分難解的蛇尾,你上我下,你死我活,不斷地掙扎斗爭。鑽不出頭,一輩子埋沒在下;鑽出頭,就好比大海里坐在浪尖兒上的跳珠飛沫,迎日月之光而生輝,可說是大丈夫得志了。人生短促,浪尖兒上的一剎那,也可作一生成就的標志,足以自豪。你是「窩囊廢」嗎?你就甘心鬱郁久居人下?
但天生萬物,有美有不美,有才有不才。萬具枯骨,才造得一員名將;小兵小卒,豈能都成為有名的英雄。世上有坐轎的,有抬轎的;有坐席的主人和賓客,有端茶上菜的侍僕。席面上,有人坐首位,有人陪末座。廚房裡,有掌勺的上灶,有燒火的灶下婢。天之生材也不齊,怎能一律均等。
人的志趣也各不相同。《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樂道她在孫鄉紳家「吃一、看二、眼觀三」的席上,坐在首位,一邊一個丫頭為她掠開滿臉黃豆大的珍珠拖掛,讓她露出嘴來吃蜜餞茶。而《堂吉訶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卻不愛坐酒席,寧願在自己的角落裡,不裝斯文,不講禮數,吃些麵包蔥頭。有人企求飛上高枝,有人寧願「曳尾塗中」。人各有志,不能相強。
有人是別有懷抱,旁人強不過他。譬如他寧願「曳尾塗中」,也只好由他。有人是有志不伸,自己強不過命運。譬如庸庸碌碌之輩,偏要做「人上人」,這可怎麼辦呢?常言道:「煩惱皆因強出頭。」猴子爬得愈高,尾部又禿又紅的丑相就愈加顯露;自己不知道身上只穿著「皇帝的新衣」,卻忙不迭地掙脫「隱身衣」,出乖露醜。好些略具才能的人,一輩子掙扎著求在人上,虛耗了畢生精力,一事無成,真是何苦來呢。
我國古人說:「彼人也,予亦人也。」西方人也有類似的話,這不過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棄。西班牙諺雲:「干什麼事,成什麼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們不妨再加上一句:「是什麼料,充什麼用」。假如是一個蘿卜,就力求做個水多肉脆的好蘿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實實的包心好白菜。蘿卜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菜蔬,不求做廟堂上供設的珍果。我鄉童謠有「三月三,薺菜開花賽牡丹」的話,薺菜花怎賽得牡丹花呢!我曾見草叢里一種細小的青花,常猜測那是否西方稱為「勿忘我」的草花,因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見。不過我想,野草野菜開一朵小花報答陽光雨露之恩,並不求人「勿忘我」,所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愛讀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莊子所謂「陸沉」。社會可以比作「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還有飛鳥;「蛇阱」之旁,池沼里也有游魚。古往今來,自有人避開「蛇阱」而「藏身」或「陸沉」。消失於眾人之中,如水珠包孕於海水之內,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賽牡丹」,安閑舒適,得其所哉。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而且在隱身衣的掩蓋下,還會別有所得,不怕旁人爭奪。蘇東坡說:「山間之明月,水上之清風」是「造物者之無盡藏」,可以隨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還有世人所創的東西呢。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書上的描摹,戲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藝作品;人情世態,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駭怪,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娛樂。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
不過這一派胡言純是廢話罷了。急要掙脫隱身衣的人,聽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間也有隱身衣的人,知道了也還是不會開眼的。平心而論,隱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間的,穿上都有不便——還不止小小的不便。
英國威爾斯(H.G.Wells)的科學幻想小說《隱形人》(Invisible Man)里,寫一個人使用科學方法,得以隱形。可是隱形之後,大吃苦頭,例如天冷了不能穿衣服,穿了衣服只好躲在家裡,出門只好光著身子,因為穿戴著衣服鞋帽手套而沒有臉的人,跑上街去,不是興妖作怪嗎?他得把必需外露的面部封閉得嚴嚴密密:上部用帽檐遮蓋,下部用圍巾包裹,中部架上黑眼鏡,鼻子和兩頰包上紗布,貼滿橡皮膏。要掩飾自己的無形,還需這樣煞費苦心!
當然,這是死心眼兒的科學製造,比不上仙家的隱身衣。仙家的隱身衣隨時可脫,而且能把凡人的衣服一並隱掉。不過,隱身衣下的血肉之軀,終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嚴寒酷熱,也經不起任何損傷。別說刀槍的襲擊,或水燙火灼,就連磚頭木塊的磕碰,或笨重的踩上一腳,都受不了。如果沒有及時逃避的法術,就需煉成金剛不壞之軀,才保得大事。
穿了凡間的隱身衣有同樣不便。肉體包裹的心靈,也是經不起炎涼,受不得磕碰的。要煉成刀槍不入、水火不傷的功夫,談何容易!如果沒有這份功夫,偏偏有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就難保不氣破了肺,刺傷了心,哪還有閑情逸致把它當好戲看呢,況且,不是演來娛樂觀眾的戲,不看也罷。假如法國小說家勒薩日筆下的瘸腿魔鬼請我夜遊,揭起一個個屋頂讓我觀看屋裡的情景,我一定辭謝不去。獲得人間智慧必須身經目擊嗎?身經目擊必定獲得智慧嗎?人生幾何!憑一己的經歷,沾沾自以為獨具冷眼,閱盡人間,安知不招人暗笑。因為凡間的隱身衣不比仙家法寶,到處都有,披著這種隱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們都是瞎了眼的嗎?
但無論如何,隱身衣總比國王的新衣好。
E. 楊絳的隱身衣闡述了什麼道理
「隱身衣」是傳說中的一種仙家法寶,據說穿上它,能將自己隱身起來,在別人看不見自己的情況下,任意行事。文章以夫婦之間要尋求隱身衣的對話開頭,說明他們所尋得的隱身衣「只求擺脫羈束,到處閱歷,並不想為非作歹」,進而指出他們的「隱身衣」的料子是卑微,並非等同於神話傳說中的那件法寶。作者也深知這種處世哲學,自然不會被現世的人所接受。比如中國筆記小說中一個人夢魂回家,不被關注,反而在心靈上造成了更大的苦痛的故事;英美人把社會比作蛇阱,相互排擠,相互傾軋,你死我活,只為「鑽出頭,坐在浪尖上,迎日月之光而生輝」的那一刻。作者在此借用了兩個典故來說明現世人的處世哲學。現世人都想做「人上人」,要想方設法做到「出類拔萃,出人頭地,脫穎而出,出鋒頭,拔尖」,這些都說明世人都是不願身處人下,總是在想方設法掙脫卑微的「隱身衣」,尋求那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現世衣」。因為誰也不願做窩囊廢,誰也不「甘心鬱郁久居人下」。但是這種心態往往又直接或間接造成了人們活得不幸福,時時承受著自己、社會等方面對個體心理的巨大壓力。
F. 楊絳散文好句好段賞析
楊絳的語錄精選:
1. 人能夠凝煉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 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楊絳
2.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於是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楊絳 《我們仨》
3.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我們的愛情到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來。—— 楊絳 《洗澡》
4. 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 楊絳 《將飲茶》
5. 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後來就真的堅強了。 —— 楊絳
6. 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楊絳 《我們仨》
7.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 楊絳 《一百歲感言》
8. 所謂窮,無非是指不置辦家產,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沒有保障的,不僅病不得,老不得,也沒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干自己喜歡或專長的事。—— 楊絳 《將飲茶》
9. 消失於眾人之中,如水珠包孕於海水之內,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里,不求 " 勿忘我 ",不求 " 賽牡丹 ",安閑舒適,得其所哉。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 楊絳 《隱身衣》
10. 婚姻,只是 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我是一個老人,盡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 是一個落隊者,我沒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提醒現在的年輕人,男女結合的最最重要的是感情,是雙方互相理解的程 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和吸引,才能互相支持,互 相鼓勵,才能兩情相悅,門當戶對以及其它,並不重要。—— 楊絳
G. 隱身衣表達了怎樣的一種人生態度
楊絳是以「隱身衣」來比喻、表達自己所推崇、所選擇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態度:甘願居於卑微,同時不自暴自棄
*******************************
如果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另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千萬別忘記採納喲!
H. 楊絳《隱身衣》所表達的主要思想內容是什麼
《隱身衣》是楊絳散文集《將飲茶》中的最後一篇,也稱《廢話》或《代後記》。
隱身衣是古代傳奇或西方科幻小說中的一種大膽想像,以使人能擺脫現實的羈束,為所欲為。現實中是不可能有這樣的「仙家法寶」的。在此文里,楊絳是以「隱身衣」來比喻、表達自己所推崇、所選擇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態度:甘願居於卑微,同時不自暴自棄,「是什麼料,充什麼用。」
《隱身衣》中她說到「卑微」是人世間的隱身衣,「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甘願居於卑微,又不自暴自棄,「是什麼料,充什麼用」,這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推崇,所選擇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