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知道關於死亡之谷的故事
在漫長的征服外部世界與自身、創造文明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人類遭遇到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神秘現象:行蹤詭秘的幽靈島、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女屍、神秘莫測的百慕大三角區、神出鬼沒的尼斯湖水怪、真真假假的UFO影像……華夏經緯網5月26日訊:據中新網報道,八達嶺高速公路是北京至張家口110國道主幹線的一部分,全長82公里,而奇怪的是只在進京方向55到50這一短短的五公里路段,從1998年11月開通到2003年9月,共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32起,導致了62人受傷,49人死亡。平均每公里就死亡10人。難道這真是司機們所說的北京「死亡之谷」嗎?調查首先從常跑這條路的司機開始……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迷住男人的數碼武器
命運我把握 好運不錯過 注冊財富會員人人得獎
是不是車速過快?
就在調查的第一天晚上,一起事故突然發生了。在「死亡之谷」一輛吉普車,撞到道路護欄以後發生側翻。在現場,我們看到高速路上用於分流貨車的隔離設施被嚴重撞壞。發生事故的三菱越野車被撞翻了個個兒。初步判斷司機駕駛肯定是超速了。
那麼發生在「死亡之谷」的這些重特大交通事故是不是都是由於車速過快引起的呢?在「死亡之谷」,電子監控系統、電子顯示屏和路面限速帶這些在市內道路上才會出現的設施時刻在提醒司機:在「死亡之谷」超速行駛將十分危險。
然而記者發現,採取這一系列措施後,在「死亡之谷」上發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並沒有像我們預期的那樣大幅度減少,難道除了駕駛員的原因之外,還有別的因素導致事故頻頻發生嗎?
是不是設計存在缺陷?
專家們則認為事故的發生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首先是道路方面,進京55公里至53公里路段是事故的生成段,53公里至50公里路段是事故的發生段,雖然這5公里路段整體上基本�懍松杓埔�螅��謔鹿噬�啥危�創嬖諮現氐納杓迫畢蕁0湊丈杓埔�螅���縷碌鈉露紋露瘸�?%時,坡長不得超過1500米,而實際坡長為1600米,超過設計規范要求。這意味著這段路長距離連續下坡,汽車制動承受不了,最後失靈發生事故。另外,來自外地的超載車輛日益增多也是事故生成的隱形原因。目前許多生產載重汽車應客戶的需求紛紛私下裡改裝車輛,普遍加高車廂槽幫,增加車輛超出標注噸位的承重,因而為車輛超載導致的制動失靈埋下隱患。但是如果沒有辦法能使失控的貨車盡快停下來的話,事故還會不可避免地發生。車輛在陡坡上失去控制後,有什麼辦法能夠使它迅速停下來呢?
制動裝置失效是直接原因?
如果找不到這里事故頻發的根源,悲劇還會上演。新的調查圍繞事故車輛展開了。工作人員把事故車輛前輪卸下來以後發現剎車布上布滿了油,這么看來這輛車是因為剎車的油封損壞後發生漏油,油噴濺到剎車轂上以後起到一個潤滑的作用,所以剎車轂起不到剎車的作用。調查人員告訴我們,車輛質量問題和司機維修保養不夠都有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這種車行駛在路上了,出現緊急情況制動失效的,這樣就會出現車控制人的可怕情況。
那麼發生事故的貨車都是由於這個原因在「死亡之谷」神秘失去控制的嗎?隨著調查的深入,我們在這些事故車輛里找到了更主要的原因。事故調查人員告訴我們,大貨車一旦進入「死亡之谷」,剎車常常會突然失去作用,這使得大貨車根本無法控制,在連續下坡的高速路上越沖越快。而貨車制動裝置失效正是這個路段事故頻發的直接原因。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許多貨車司機一到「死亡之谷」就無法控制車速,在這個路段被奪去性命呢?
黑色粉末、死亡黑點誰更可怕?
答案只能對事故車輛的剎車裝置進行解體之後才可能找到。這些在輪轂和剎車片上留下的黑色粉末是引起了調查人員的注意。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昌平交通支隊事故科趙勇告訴我們,這些細細的粉末是在剎車制動的過程中,剎車片與輪轂的高速摩擦後掉下來的。隨著粉末的增多,它會在剎車片與剎車轂之間形成一種潤滑的作用,這樣就會造成剎車失效。
原來司機在連續下坡過程中為了控制車速,長時間踩剎車使得制動裝置發熱炭化,剎車失靈後導致了事故的發生。然而記者在調查中,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在「死亡之谷」路段中存在著一個更為可怕的死亡黑點。
那麼為什麼貨車在「死亡之谷」中的53公里這一點最容易發生事故呢?經過調查,我們發現車輛在進入潭峪溝隧道後就一直是下坡,特別是隨後的幾公里路段坡度更大,貨車輪轂與剎車片始終處於高速摩擦狀態,到了53公里時剎車片的溫度已經達到了極限值,所以到這里很容易出現剎車失靈的情況。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昌平交通支隊高速路隊副隊長張之來告訴我們,這一點事故頻發原因不是出在這兒,而是由它上面的兩三公里道路原因造成的。所以在預防工作中,應該在「死亡黑點」前邊兩到三公里採取一些措施。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夠預防剎車片的溫度快速升高,不會剎車失靈引發事故呢?
降溫水槽可以遏制死亡嗎?
交管部門想出了一個看起來簡單卻十分有效的辦法。所有大貨車在駛出潭峪溝隧道後,就會在交警的引導下進入高速路邊的剎車轂冷卻平台,已經發熱的剎車片經過冷卻後迅速降溫,這樣在繼續下山的過程中溫度就不會升得太高。
降溫水槽可以防止剎車片炭化而引起剎車失靈,這種方法能夠完全遏制「死亡之谷」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嗎?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發現,這種方法對於正常裝載的貨車是有效的,但對於大量的超載貨車來說,超載貨物使車輛難以控制的危險性更大。盡管貨車超載後剎車性能很不穩定,但我們卻發現絕大多數的貨車都存在超載現象。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些貨車拉著相當於核定噸位好幾倍的貨物從身邊呼嘯而過,誰也不知道其中的哪輛車就可能因為嚴重超載成為「死亡之谷」黑名單上的一員。
強制性卸載解決了大問題
但令我們高興的是,從2003年12月1日零時開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等華北五省市區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治理超載超限運輸聯合行動,而八達嶺高速路就屬於北京重點檢測的路段。對於這些超載車輛,執法人員都按照規定進行強制性卸載。
經過連續幾個月的整治,我們發現,原先穿行在「死亡之谷」的超載貨車徹底消失了蹤跡,這也讓昌平交通支隊的交警們稍稍鬆了口氣,因為在這段時間里,八達嶺高速公路進京方向55到50公里沒有發生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高速路旁的古老城樓在見證了太多的生死故事後也許也在默默地祈願這一方安寧。
-新聞背景
八達嶺高速公路進京方向55到50公里路段,從1998年11月開通到2003年9月,共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32起,導致了62人受傷,49人死亡。短短5公里,平均每公里就死亡10人,所以這一路段被人們稱做北京的「死亡之谷」。(來源:華夏經緯網)
在漫長的征服外部世界與自身、創造文明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人類遭遇到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神秘現象:行蹤詭秘的幽靈島、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女屍、神秘莫測的百慕大三角區、神出鬼沒的尼斯湖水怪、真真假假的UFO影像……每一個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的神秘現象背後都蘊含著人類發展的種種契機。而人類天生具有探索征服新奇、不可知事物的強烈慾望,在這種慾望的驅使下,通過對神秘現象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人類一步步從未知到已知,從混沌走向文明;人類智慧因此得到提升,人類潛能亦由此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與開發。
《人類神秘現象》一書正是為滿足廣大讀者的求知慾和探索欲而誕生的。它是一本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的科普讀物,編者認真擇取各個領域中最有研究價值、最富探索意義和最被廣泛關注的神秘現象,分別從自然、建築、生命、科學、星外、文化、藝術、宗教等八個方面予以重點介紹,多角度、全方位地詮釋迷離奇妙的神秘事件,客觀、科學地分析其成因、特點,力爭給讀者提供最權威、最豐富、最全面的信息。
為了滿足讀者更高層次的閱讀需要,編者精心挑選了近500幅彌足珍貴的彩色圖片,其中包括實物圖片、自然風光、建築景觀、出土文物、攝影照片等。或刻畫環境,或模擬經過,或揭示內涵,或提供佐證,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獲得最直觀、最具震撼力的視覺沖擊。這種圖片、文字互濟互補、相輔相成的解讀方式,彌補了單純文字說明過於抽象的缺憾,使知識的傳輸更加直接、快捷,也更符合現代讀者的審美觀點。
我們希望通過准確生動的文字、簡明的體例、新穎的版式和精美的圖片的有機結合,為讀者營造一個輕松的閱讀氛圍,展示更為廣闊的認知視野,帶您進入一個精彩、神秘的世界,成為您探索未知世界的階梯。
神秘莫測的間歇泉
在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上游的搭各加地有一種神奇的泉水—間歇泉。間歇泉的泉水涓涓流淌,在一系列短促的停歇和噴發之後,隨著一陣震人心魄的巨大響聲,高溫水汽突然沖出泉口,即刻擴展成直徑2米以上、高達20米左右的水柱,柱頂的蒸汽團繼續翻滾騰躍,直沖藍天。它的噴發周期是噴了幾分鍾、幾十分鍾之後就自動停止,隔一段時間才再次噴發。間歇泉即是因它噴噴停停、停停噴噴而得名。
除了中國的間歇泉外,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還有一眼舉世聞名的間歇泉—「蓋策」泉。這個泉在間歇時是一個直徑20米、被熱水灌得滿滿的圓池,熱水緩緩流出。不久,池口清水翻滾暴怒,池下傳出類似開鍋時的呼嚕聲,隨之有一條水柱沖天而起,在蔚藍色的天幕上飄灑著滾熱的細雨,這條水柱最高竟可達70米!
科學家經過考察指出,適宜的地質構造和充足的地下水源是形成間歇泉最根本的因素,此外,還要有一些特殊的條件:首先,間歇泉必須具有能源,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地區的熾熱的岩漿活動是間歇泉的能源,因而它只能位於地表稍淺的地區。其次,要形成間歇性的噴發,它還要有一套復雜的供水系統來連接一條深泉水通道。在通道最下部,地下水被熾熱的岩漿烤熱,但在通道上部,泉水在高壓水柱的壓力下又不能自由翻滾沸騰。同時,由於通道狹窄,泉水也不能進行隨意的上下對流。這樣,通道下面的水在不斷地加熱中積蓄能量,當水道上部水壓的壓力小於水柱底部的蒸汽壓力時,通道中的水被地下高壓、高溫的熱氣和熱水頂出地表,造成強大的噴發。噴發後,壓力減低,水溫下降,噴發因而暫停,為下一次新的噴發積蓄能量。
科學家雖已揭開了間歇泉的神秘面紗,但人們仍為它雄偉而瑰麗的噴發景觀所傾倒。
神奇的尼亞加拉瀑布
您看過雜技表演藝術家布朗亭在尼亞加拉瀑布的奔騰激流上方160英尺高處架起長達1000英尺的鋼索,成功地空著雙手走了過去嗎?您看過他蒙上雙眼、頭套口袋,也同樣成功地走過這1000英尺的鋼索嗎?您看過同樣的一個人踩著獨輪小車過去,踩著高蹺過去,背上背著人過去,坐在鋼索上烹調了一個煎蛋餅還將它吃了嗎?是什麼使勇敢而偉大的布朗亭有如此的力量呢?那就是尼亞加拉瀑布,是它給予了布朗亭偉大而神奇的力量。
尼亞加拉瀑布可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為神奇的地方之一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視尼亞加拉瀑布的傳說之謎吧。
構成了部分加拿大與美國的邊境線,將紐約州與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分開的尼亞加拉河從伊利湖向北流向安大略湖,全長將近30英里。它位於北面,面積為25萬平方英里,並成為這些湖的通暢出口。它的最大水流量達到每秒25萬立方英尺,十分令人敬畏。這條河被草莓島和格蘭德島劈開分成3段,頭5英里只有一條河道。向東的美國河道有15英里~16英里長;向西的加拿大河道則較短,只有2英里~3英里長。在格蘭德島後兩個河道又合並到一起,再流過3英里就到了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
這條大河最終可到達安大略湖,先後途經7英里的峽谷、一片開闊的湖區平原和7英里~8英里的陸地。尼亞加拉瀑布本身也被哥特島分成兩個部分。馬蹄形瀑布高度接近160英尺,頂部寬度將近3300英尺。比加拿大部分的還要高上大約10英尺,但是寬度只有990英尺的瀑布則位於美國一側。
它的形成在於不尋常的地質構造。在尼亞加拉峽谷中岩石層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僅下降19英尺~22英尺。岩石的頂層由堅硬的大理石構成,下面則是易被水力侵蝕的松軟的地質層。激流能夠從瀑布頂部的懸崖邊緣筆直地飛瀉而下,正是由松軟地層上的那層堅硬的大理石地質層所起的作用。更新世時期,巨大的大陸冰川後撤,大理石層暴露出來,被從伊里湖流來的洪流淹沒,形成了如今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通過推算冰川後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則有可能是在2.5萬年前形成的。
令人望而卻步的昆侖山「地獄之門」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們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侖山生活的牧羊人卻寧願因沒有肥草吃使牛羊餓死在戈壁灘上,也不敢進入昆侖山那個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
這個谷地即是死亡谷,號稱昆侖山的「地獄之門」。谷里四處布滿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獵人的鋼槍及荒丘孤墳,向世人渲染著一種陰森嚇人的死亡氣息。下面是一個真實的、由新疆地礦局某地質隊親眼所見的故事:
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爾牧場的馬因貪吃谷中的肥草而誤入死亡谷。一位牧民冒險進入谷地尋馬。幾天過去後,人沒有出現,而馬群卻出現了。後來他的屍體在一座小山上被發現。衣服破碎,光著雙腳,怒目圓睜,嘴巴張大,獵槍還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樣子。讓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沒有發現任何的傷痕或被襲擊的痕跡。
這起慘禍發生不久後,在附近工作的地質隊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襲擊。那是1983年7月,外面正是酷熱難當的時候,死亡谷附近卻突然下起了暴風雪。一聲雷吼伴隨著暴風雪突如其來,炊事員當場暈倒過去。根據炊事員回憶,他當時一聽到雷響,頓時感到全身麻木,兩眼發黑,接著就喪失了意識。第二天隊員們出外工作時,驚詫地發現原來的黃土已變成黑土,如同灰燼,動植物已全部被「擊斃」。
地質隊迅速組織起來考察谷地。考察後發現該地區的磁異常極為明顯,而且分布范圍很廣,越深入谷地,磁異常值越高。在電磁效應作用下,雲層中的電荷和谷地的磁場作用,導致電荷放電,使這里成為多雷區,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動物作為襲擊的對象。這種推測是對連續發生的幾個事件的最好解釋。
有行星軌道數據的美洲「黃泉大道」
在美洲的著名古城特奧蒂瓦坎,有一條被稱為「黃泉大道」的縱貫南北的寬闊大道。在公元10世紀時,最早來到這里的阿茲台克人,沿著這條大道來到這座古城時,發現全城沒有一個人,他們認為大道兩旁的建築都是眾神的墳墓,所以就給它起了這個奇怪的名字。
1974年,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頓的人在墨西哥召開的國際美洲人大會上聲稱,他在特奧蒂瓦坎找到一個適合它所有街道和建築的測量單位。通過運用電子計算機計算,這個單位長度為1.059米。例如特奧蒂瓦坎的羽蛇廟、月亮金字塔和太陽金字塔的高度分別是21、42、63個「單位」,其比例為1∶2∶3。
哈列斯頓測量「黃泉大道」兩邊的神廟和金字塔遺址時,發現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情況:「黃泉大道」上那些遺址的距離,恰好表示著太陽系行星的軌道數據。在「城堡」周圍的神廟廢墟里,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為96個「單位」,金星為72,水星為36,火星為144。「城堡」後面有一條運河,它離「城堡」的中軸線為288個「單位」,剛好是木星和火星之間小行星帶的距離。離中軸線520個「單位」處是一座無名神廟的廢墟,這相當於從木星到太陽的距離。再過945個「單位」,又是一座神廟遺址,這是太陽到土星的距離。再走1845個「單位」,就到了月亮金字塔的中心,這剛好是天王星的軌道數據。假如再把「黃泉大道」的直線延長,就到了塞羅戈多山上的兩處遺址。其距離分別為2880個和3780個「單位」,剛好是冥王星和海王星軌道的距離。
「黃泉大道」很明顯是根據太陽系模型建造的,特奧蒂瓦坎的設計者們肯定早已了解整個太陽系的行星運行的情況,並了解了太陽和各個行星之間的軌道數據。但是,人類在1781年才發現天王星,1845年才發現海王星,1930年才發現冥王星。那麼在混沌初開的史前時代,又是哪一隻看不見的手,給建築特奧蒂瓦坎的人們指點出了這一切呢?
能「報時」的澳大利亞怪石
岩石能報時?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但在澳大利亞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確實有一塊能「報時」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這塊怪石高達348米,周長約8000米,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幾億噸重。
這塊怪石通過每天很有規律地改變顏色來告訴人們時間的流逝:早晨,旭日東升,陽光普照的時候,它為棕色;中午,烈日當空的時候,它為灰藍色;傍晚,夕陽西沉的時候,它為紅色。它是當地居民的「標准時鍾」,當地居民根據它一日三次的顏色變化來安排農事以及日常生活。
怪石除了隨太陽光強度不同而改變顏色外,還會隨著太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而變幻形象:時而像一條巨大的、悠然漫遊於大海之中的鯊魚的背鰭;時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面上烏黑發亮的潛艇;時而像一位穿著青衣、斜卧在潔白軟床上的巨人……
怪石為何具有「報時」的功能?
為了解釋怪石「報時」的現象,許多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對怪石所處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進行了詳細考察,並對怪石的結構成分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科學家試圖這樣解釋怪石產生的「怪現象」:怪石之所以會變色是由於怪石處在平坦的沙漠,天空終日無雲,空氣稀薄,而怪石的表面比較光滑,在這種情況下,怪石表面有鏡子的作用,能較強反射太陽光,因而從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顏色的變化能相應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現。
怪石變幻其形象則是由於太陽光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活動而產生反射、折射的數量及角度的不同,這種變化反映到人眼,即成為怪石幻形。
科學家對怪石「報時」的說法雖不能完全解釋怪石現象產生的原因,但也為世人稍微解開了一絲謎團。
蒙著神秘面紗的中國神農架
神農架位於中國長江與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有「華中屋脊」之稱,面積3250平方公里,林地佔85%以上。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處達3105米,有多種氣候類型。
提起神農架,人們不能不想到「野人」。從古至今,大量的關於野人的記載和野人的傳說讓人難辨真偽。1977~1980年,有關部門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野考,搜集到大量關於野人存在的證據,如野人毛發、腳印、糞便等,還發現野人住過的竹窩。考察結果似乎向人們昭示:神農架的確存在一種不為人們所知的奇異動物。
其實,神農架不僅僅是野人令人稱奇,還有更多的神秘現象。
在一個叫陰峪河的地方,棲息著大量的白色動物。這里終年少有陽光透射,適宜白金絲猴、白熊、白麂、白蛇等動物棲息,此外還有白烏鴉、白貓頭鷹、白龜等等。據說,那裡的白蛇通體潔白無瑕,盤踞時猶如一尊玉雕,挺立時就像一根銀棍,貼地而行,速度奇快。世界原來只在北極地區才發現有白色動物,這么多動物在神農架變白,成了科學上的待解之謎,因為這絕不僅僅是氣候因素能決定的。
1986年,當地農民在深水潭中發現了3隻巨型水怪,它們全身呈灰白色,頭部與大蟾蜍相似,兩只圓眼比飯碗還大,嘴巴張開時有1米多長,兩前肢生有五趾。浮出水面時嘴裡噴出的水柱高達數丈。
不僅如此,與水怪傳聞相呼應的還有關於棺材獸、獨角獸、驢頭狼的傳聞。據說,最早發現棺材獸的地點是神農架東南坡,這是一種長方形怪獸,長著很大的頭、脖子短粗,全身為麻灰色毛,跑起來的慣力可以撞斷樹枝。獨角獸體態像大型蘇門羚羊,後腿略長,頭像馬,前額正中生著一隻牛角一樣的黑色彎角,約40厘米長,從前額彎處呈半圓弧彎向後腦。驢頭狼好像是一頭大灰狼被截去狼頭換上了驢頭,是個體型遠大於狼的灰毛傢伙。
除了奇怪的動物耐人尋味外,神農架還有許多地質奇觀更是蔚為壯觀。在紅花鄉境內有一條潮水河,讓人迷惑不解的是河水一日早、中、晚各漲潮一次,更神奇的是潮水的顏色會因季節而有所不同,梅雨之季水色碧清,乾旱之季水色混濁。
宋洛鄉有一處冰洞,洞內溫度與洞外氣候大相徑庭。當洞外自然溫度高於28℃時,洞內就開始結冰,山縫里的水沿洞壁滲出,形成十餘米長的冰簾,晶瑩剔透,美不勝收,滴在洞底的水則結成頂端如蘑茹狀的冰柱,而且為空心。洞外天氣轉冷時,洞內的冰就開始融化,到了冬季,洞內溫度反而高於洞外。
與宋洛冰洞相應成為另一奇洞的是木魚鎮的冷熱洞,洞中時而冷風習習,時而熱浪滾滾,目前還沒有一個最合理的說法來解釋這一冷熱忽變的現象。還有官封鄉的魚洞,洞里水色伴著春雷產生變化,春雷過後,水色由清變濁,等水色完全渾濁後,成群的魚在洞里游來游去,這些魚如筷子般長短,無鱗無甲、潔白如銀,場面蔚為壯觀。
神農架這塊神奇之地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好奇的人,不知道誰何時才能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每當數九寒冬和酷熱的盛夏來臨之際,愛幻想的人們總渴望能有一個冬暖夏涼的地方。雖然春夏秋冬的變換是一種規律,但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地球上竟有一部分幸運的人居住在冬暖夏涼的「地方」,這就是遼寧省東部山區桓仁縣境內被人們稱為「地溫異常帶」的地方。這條「地溫異常帶」一頭開始於渾江左岸滿族鎮政府駐地南1.5千米處的船營溝里,另一端結束於渾江右岸寬甸縣境內的牛蹄山麓。整個「地溫異常帶」長約15千米,面積約10.6萬平方米。
夏天到來時,「地溫異常帶」的地下溫度開始逐漸下降。在氣溫高達30℃的盛夏,這里地下一米深處,溫度竟為零下12℃,達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
入秋後,這里的氣溫開始逐漸上升。在隆冬降臨、朔風凜冽的時候,「地溫異常帶」卻是熱氣騰騰。人們在任家山後的山岡可以看到,雖然大地已經封凍,但是種在這里的角瓜卻依然是蔓葉壯肥,周圍的小草也還是綠色的。任家在這個地方平整了一塊地,在上面蓋上塑料棚,在棚里種上大蔥、大蒜,蒜苗已割了兩茬,大蔥長得翠綠。經過測定,發現在這個棚里的氣溫可保持17℃,地溫保持15℃。在這小岡上整個冬春始終存不住雪。
還有一個具有這種特性的地方,是在河南林縣石板岩鄉西北部的太行山半腰一個海拔1500米叫「冰冰背」的地方。在這里,陽春三月開始結冰,冰期長達5個月;寒冬臘月,卻又熱浪滾滾,從亂石下溢出的泉水溫暖宜人,小溪兩岸奇花異草,鮮艷嫩綠。
人們知道,自然界的氣溫變化取決於太陽的光熱,隨著地球的公轉,當它和太陽距離縮短時,太陽輻射給地球的熱能就會增加,使地球變熱、變暖。反過來,地球就變涼、變冷。這樣就形成了春夏秋冬。而這些奇異的土地卻打破了這一自然規律,出現了神奇的現象,這引起了很多科研人員的注意。他們中有些人認為,這里的地下有寒熱兩條儲氣帶同時釋放氣流,遇寒則出熱氣,遇熱則出冷氣。他們還認為,在這種冷熱異常的地帶,它的地下可能有龐大的儲氣結構和特殊的保溫層,在這特殊的地質構造之中產生的大氣對流導致了這奇異的現象。還有人認為,這個地下龐大的儲氣帶的上面帶有一特殊的閥門,冬春自動開閉,從而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但這些分析只是推論而已,這地溫異常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這里的地質結構有什麼與眾不同?還需要科學工作者經過進一步考證。
詭秘幽靈島
西方人酷愛航海,而歷來航海史上怪事多多。在斯匹次培根群島以北的地平線上,1707年英國船長朱利葉斯發現了陸地,但這塊陸地始終無法接近,然而值得肯定的是,這塊陸地不是光學錯覺,於是他便將「陸地」標在海圖上。200年後,乘「葉爾瑪克」號破冰船到北極考察的海軍上將瑪卡洛夫與他的考察隊員們再次發現了一片陸地,而且正是朱利葉斯當年所見到的那塊陸地。航海家沃爾斯列依在1925年經過該地區時,也發現過這個島嶼的輪廓。但科學家們在1928年前去考察時,在此地區卻沒有發現任何島嶼。
B. 中原一詞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是指一個特定的地方還是地區 大概有多大的面積呢 求高手解答下 謝謝!
在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中」和「原」都是作為單音節詞出現的。「中原」作為一個雙音節詞出現,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和《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之句中的「中原」,意為原野之中。後來,「中原」逐漸演變為一個固定的名詞,成為一個區域地理概念和歷史文化概念,其內在意義也因此而更為豐富。
作為一個區域地理概念,「中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位居天下之中,素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的說法。西周時期,周公輔成王,以洛邑居天下之中,營建東都洛邑,進一步強化了河洛地區乃天下之中的地位。同時由於中華文明起源於中原,最早的國家出現於中原,所以有時「中原」的意義約略與古代的「中國」、「中華」相近。但在通常意義上,廣義的「中原」主要指以古豫州為主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尚書•禹貢》分中國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豫州因居於九州之中而稱「中州」。其境東接兗、徐、揚,西以荊山與雍、梁接界,南以荊山和荊州分界,北至黃河與冀、兗分界,今河南全境、山東西部、湖北北部,皆古豫州之地,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
C. 千年之疑,香菜到底是不是五辛
以下資料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的是佛經中對五辛的界定。佛經中關於五辛具體的記載,見於《梵網經》,經中說:「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蕖,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那這五種植物具體指的是什麼呢?據《三藏法數》中記載:
一、大蒜,大蒜者,至葷至辛之物也。即大蒜。
二、茖蔥,茖蔥者,薤也。其形似韭類,山蔥也。即藠頭。
三、慈蔥,慈蔥者,乃蔥之正名也。即蔥。
四、蘭蔥,蘭蔥者,即小蒜也。雜阿含經雲:非小蒜,木蔥。是也。木蔥即韭也。即韭菜。
五、興蕖,興蕖者,葉如蔓菁,根如蘿卜,生熟皆臭如蒜。出於闐國,華夏不產,故不翻。
前面四樣植物,大家都比較常見,所以也沒有太多的異議。而讓大家糾結之處,就在於古代有人一口咬定興蕖指的是香菜,甚至還有人說興蕖就是芸苔,也就是油菜。
那這種說法是如何產生的呢?
先來看看為何古人認為興蕖是指香菜呢?
據《凈土資糧全集》中考證五辛條目中說:「大蒜是胡蔥。茖蔥是韭。慈蔥是家蔥。蘭蔥是小蒜。興渠是蒠蒺。生熟皆臭。梵網經注雲。興渠此地無。氣如阿魏。楞嚴會解雲。興渠形如蘿卜。出地臭穢。此土無。發隱曰。蒠是蕪菁。至法數。以胡荽注興渠之下。且雲梵網。今觀梵網注。並無胡荽之語。乃知其謬也。今人以胡荽為不當食。蓋本於此。」這是說,因為曾有古人在註解的時候,將胡荽註解在興蕖一詞的下方,而且註明出處是來自《梵網經》,而遍觀梵網經註解,其中並沒有見到說興蕖就是胡荽的記載,於是可以知道,這是註解的錯繆之處。現在的人都認為胡荽不應該吃,大概就是源於此吧。
再來看看興蕖是不是芸苔,也就是油菜呢?
據《梵網經菩薩戒本疏》中說:「有人說:慈蔥是胡蔥,蘭蔥是家蔥,上三是人間常食。革蔥是山蔥,北地有江南無。其興渠,有說芸台是也,然未見誠文。」這就是說在《戒本疏》撰寫的年代就有人說興蕖是芸苔了,但是卻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也就是說,古人說興蕖就是芸苔並無實證。
那興蕖到底是什麼呢?根據葯典記載:興蕖,產於新疆和闐、西藏、印度、伊朗、阿富汗等地,為高達二公尺之草本植物。根粗如細蔓菁之根,色白,其臭如蒜,可供食用。若切斷莖枝,在斷口處會滲出液體,凝固後供作葯用,稱為阿魏葯,可驅除小蟲或除臭。
據唐代的慈愍三藏慧日大師所述:「五辛此土唯有四:一蒜二韭三蔥四薤,闕於興渠。梵語稍訛,正雲形具,余國不見,回至於闐方得見也。根粗如細蔓菁根而白,其臭如蒜。彼國人種取根食也。於時冬天到彼不見枝葉。薹荽非五辛,所食無罪。日親見為驗歟。」(《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慧日大師本人曾於唐睿宗嗣聖十九年出發經西域到印度參學,到開元七年(719)歸返長安。在他的記述中是曾親見興蕖的。
據他在著作中所說:興蕖,名字叫做形具,其他的地方都沒有見到,回到於闐國才見其真面目。這個植物的根像細蔓青一樣,根部是白色的,氣味就像大蒜一樣,當地的人都是取它的根莖食用的。這與葯典中對興蕖的描述是一致的。
由於親見興蕖的樣子,澄清了自漢以來對興蕖的誤解,所以慧日大師還特地補充說,舊時把芸苔(油菜)和芫荽(香菜)當作是興蕖的說法是有誤的,芸苔和芫荽都不是興蕖,自然不是五辛之一,食之無罪。
至此,我們可以明白:興蕖是古代時中土所沒有的植物,而且莖株高達兩米多,和香菜的樣子相去甚遠,更不要說像油菜了。所以自然不可能是香菜或者是油菜了,所以香菜和油菜,還真不是五辛之一。所以大家也不必為香菜是不是五辛而糾結了。
D. QQ華夏商人
我加你qq教你、如果滿意 記得採納
E. 關於楊桐的作文
宇宙是一個無限的空間,是智慧生物探索和神往的目標,其復雜而又系統化的運作規律是近代文明誕生後的結晶。它神秘而又庄嚴的面紗等待著人們揭開,它是一個怎樣的東西,是誕生文明天體之母,還是與之共存空間。其神秘的內涵及現象是現代文化所不了解的,而目前文明只能證明規定用現代邏輯思維發展提煉本質含義,以適應新時期文化發展的趨向,簡言之就順其自然,供其所需,而又不與常理違背。現階段我們探究到的只是低一級的系統天體,對其出現形成原因,運作規定,演化方式、體態結構等一些列范疇做了全面而又詳細的分析,研究,廣義概括其基本內容,是近代文化的重大跨越,為現代文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們把上面的內容做了調查,並在今後這一塊做了深入研究,且初步建立了研究方案,可將其分為地質時期的變化,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和過度農業的演變,及近代氣候變化於農業發展。對這三個階段我們只對前兩個做了簡要分析,而第三個則作了重要研究,並查閱了相關資料,訪問了一些具有權威性和知名度的有關機構,進行了集體研討,並採納其中大眾性的理論認識且又將其分為三個小節,來解釋說明中心主體。
遠古篇
據有關資料記載,宇宙起源於15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後初期宇宙的溫度極高,只存在一些高溫光子,沒有任何大塊的物質,隨著溫度的下降,宇宙中逐漸有小到誇克形成了基本粒子,之後慢慢形成凝聚成星際雲,這一過程大約經歷了三十萬年之久,在此過程中銀河系緩慢形成,太陽大約形成在五十億年前,其周圍的宇宙物質又凝聚成九大行星,及小行星帶。地球大約形成於四十五億年前,上述是一個及其漫長而復雜的形成過程。此過程的形成方式在現代文明史上是一個空白的記載,目前我們只有試驗證明其存在,還不能完全肯定它所形成了具有生命存在的自然條件和地理條件,其具有地利因素導致了原始生命的出現,且向高級生命進化的動力,適中的日地距離使地球具有了適宜的溫度,適中的質量和體積有了大氣層的形成。其地核內的原始海水,有益於液態水的形成。地球和其它行星一樣,形成了繞太陽運動及自身運動的方式,且個體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形成了一個整體。
地球形成後,起初陸地上沒有空氣,生命成活及演化非常困難,最初的生命僅出現在海洋中,它是一種結構非常簡單的低級微生物,並隨著地球本身的環境變化,形成了生物由簡單向復雜、由低級向高級過度的進化歷程。而地球地理環境的變化也引起了部分生物覆滅的必然性,如恐龍的滅絕,有人認為是小行星創地球所導致的,有人認為是起初地球經常發生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時而狂風暴雨,時而雷雨交加,時而雨過天晴,炙熱難耐,谷底坍塌,山嶺決裂,岩漿溢出,導致植物滅絕,而給生命莫大威脅,而引發生物鏈的破壞,致使恐龍滅絕。其看法不一,各有爭論。之後倖存下來的生物則發生了進化,經過一系列的地理運動後,地球地貌特徵基本形成,並且做有規律運動,而地球也安分下來,撣雞側課乇酒岔旬唱莫不再發生大規模運動及形態變化,且能維持地表生物運動和生態平衡。正在此時我們華夏族的大河流域萌芽正在誕生。且經過多次的海水沖刷淤積,滄海桑田形成了肥沃的土地,。豐富的水源及優越的地勢地貌和氣候,華夏大地的農畜業也由此充實、發展形成了一個遠古的農業生產基地。
歷史篇
淮潁流域有著廣闊的平原和悠久的歷史,在震旦紀以前的漫長時間里,以呂梁造山運動做了總結,安徽境內則出現了面個遠古陸地,一是江南的原始江南古陸地,二是江北的淮陽古陸地。淮陽古陸的東北就是今天的皖北平原誕生地,此後古陸幾經海水沖擊末而復出。直到第四紀淮北流域出現了古生物,至1956年治淮時,挖掘的鴕鳥蛋化石,則說明淮潁氣候在更新世晚期比現在要溫暖乾燥。這個范圍內的土壤性質可分為四大類七個亞類,二十二個土壤區,五十五個土種構成以砂漿黑土為主的土壤結構,砂漿黑土由河湖淤積經過風化、侵蝕和搬運過程,形成腐泥狀黑土層和砂漿層、約佔全部耕地的70%左右。多分布於河徑地帶,地下水位高,易澇易澤。潮土類主要部分在沿淮崗坡地區,由古河湖沉積發育形成,土層粘重結實,透水性差,利於水稻種植。灰土類以渦蒙兩懸殘近周圍的山紅土為主,土壤肥力是含鉀豐富,而氮磷缺乏。淮潁地區早期的地質、地貌和土壤組合天然形成,比現在優勢的多。
另外淮潁地區農業開發較早,之所以較早得益於較為有利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淮潁是一片廣闊的河漫灘平原,周圍縱深三四里開外,西有秦嶺山脈,南有大別山山區,東南有密如蛛網的河流湖泊,地下水豐富,天然形成的土壤肥力十分豐富,有利於多種農作物生長。歷史上的淮潁流域,氣候溫和、溫度適中、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4°至15°之間。有嚴寒有酷暑,四季分明;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點。降水量充沛,全年平均降水在800毫米左右;無霜期較長,平均為208天至222天,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極為有利。
近代篇
淮潁地區氣候兼具南北特點,地勢平坦,河流眾多,土質松軟肥沃。光、熱、水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孕育著豐富的農業資源,有著悠久的歷史。
糧食作物以麥、水稻、豆等作物為主。另外貿易產品包括棉花、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煙料、麻類等為主;水果類以蘋果、梨、桃、杏、棗、葡萄、櫻桃、柿子、石榴等。葯類以白芍、生地、板藍根、菊花、紅花、丹皮等為主。蔬菜主要以茄子、西紅柿、等為主。另外有野生薄荷、黃花菜、香菜等,種類繁多。
林業資源以桐、椿、楊、柳、桑、櫆、榆等樹木為主。林木貿易產品以香椿、花椒等。稀有樹種則以檜、柏、銀杏、白果、紫薇、紫樹、水杉為主。風景類有雪松、龍柏等。灌木有荊條、紫穗等。
水產業主要有青、草、鰱、鯰、黑等,以及蝦、鱉、蟹、螺等。水植物則以藕、茭白、水花生為主。養殖業中,農家飼養動物為豬、牛、羊、雞、鴨、鵝等最為多。另外還有飼養鴿、蜜蜂、蠶、鵪鶉、蠍子等。
傳統土特產主要有亳州的亳桐、亳芍、紅花、酥梨等;李集的辣椒,觀塘的大蒜,渦陽的苔干、大紅棗;蒙城白菜;界首生地板藍根,太和香椿,櫻桃;阜陽大田戀思蘿卜;店集芹菜,宋灣西瓜、臨泉芝麻,虎頭生薑,黃嶺大蔥,楊橋柿子,潁上紅棗,柳編;阜南生薑。多種農林漁牧業和土產品經過了千年的淘汰而生存下來,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淮潁地區的「活化石」,成為了當地的農副資源的寶庫。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使我們獲得信息,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充實了我們的思想,更多的是豐富了我們的課餘生活。因此本次活動對我們是白益無一害,它是一次絕對的知識學習活動,從中不僅體現了主題的真實性,還表現了我們文化素質的一次革新,這都有益於我們道德修養的培養過程。
本次課題活動,就其內容來看不僅僅讓我們接受到新思想文化的熏陶,更主要的是讓我們了解到歷史內容和科技文化,在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了本地的人文地理及民風習俗,其強有力的表現了本土的歷史淵源和古代的風土人情。歷史背景固然重要,時代進取也不例外,通過歷史的過度,使我們看到了在新時期朝陽下的根據有實力的歷史旗幟,其表現了我們大河流域的精神風貌和神采飛揚的精神,這確實是得益於我們優越的地理環境,醞釀了我們現代文人墨客的思想文化,也提高了我們青年學者的文化程度。這其實使一次鍛煉和培養的機會,有助於加深我們的歷史印象,傳承文化精神。
最大的收獲在於我們的了解和認識之中,如掌握了本地的階段氣候,農業發展歷程,還有農副業的擴展狀況加深了我們地方認識,充實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深刻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必要,在研究中我們獲得了更廣泛的認識,有利於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升華,鞏固我們知識構造,打開了我們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天窗
F. 2,為什麼說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傳承和發展的,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因環境多樣性而呈現豐富多元形態。
秦漢以後,中華大一統的思想逐漸形成,中原地區文化持續與周邊地區文化交流交融,經唐宋元明清歷代發展,各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交相輝映,共同鑄就了中華文化的燦爛輝煌。
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使得中華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彼此借鑒,是中華文化不斷豐富發展的強大動力。
(6)華夏大蒜網擴展閱讀:
《新疆的文化保護與發展》白皮書,集中闡述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新疆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現代文化的發展與繁榮。白皮書強調:「新疆各民族文化紮根中華文明沃土,既推動了各民族文化發展,也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
產生於中華大地上的各民族文化,經過長期的交流交融,其民族性、地域性特點在博大深邃的中華文化中獲得包容和展現,同時也成為中華文化豐富性、多樣性的重要構成。
G. 誰能介紹好玩的大型動作游戲
鬼泣系列 戰神啊 最終幻想系列 刺客信條
望採納
H. 現代社會哪些食物不能吃蔥、蒜、韭、薤、興渠
學佛問答 (第二十七集) 2000/10/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90-27 http://www.amtb.tw/21/21-090-27.xml
五辛是大蒜、小蒜、韭菜、蔥、興渠,「興渠」當時中國沒有,現在我們知道是洋蔥,性質相同的。
這個五辛是對於初學人,佛講這些東西會影響我們生理,離開這五樣東西,幫助我們調心、調身。它刺激我們生理,生吃容易動肝火發脾氣,換言之,容易動瞋恚心,而熟食容易產生淫慾的念頭,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佛禁止我們吃。
諸位同修要知道,如果你們家裡做菜,放一點蔥蒜調味,那個不起作用,吃五辛也要有相當的量,它才會產生作用,用量很小不起作用,所以菜裡面作香料、配料用,這是許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