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佛誕日是哪天

佛誕日是哪天

發布時間: 2021-07-26 03:57:41

A. 在中國,佛誕日是在哪一天

漢傳佛教的佛誕日為農歷四月初八。

1、簡介

農歷四月八,又名浴佛節、佛誕節、龍華會,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起的宗教節日,但是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其中的浴佛、齋會、結緣、放生和求子在過去廣為流行。

2、浴佛

相傳農歷四月八日為釋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燈燭,置銅佛於水中,進行浴佛,一般民眾則爭舍財錢、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出現各種廟會。在農歷四月八日,各地佛寺舉行佛誕進香。

在北方地區則傳說農歷四月十八日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即舉行妙峰山廟會,南方地區龍華、九華、姑蘇等地也均有盛大廟會。廟會期間還有堆佛塔活動。可見中國的廟會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廟會,也有道教廟會,還有佛、道、儒結合的廟會,北京的妙峰山廟會既有道教內容,也有不少佛教成分,但它的花會卻是各種廟會都有的。

3、齋會

齋會,又名吃齋會、善會,由僧家召集,請善男信女在農歷四月八日赴會,念佛經、吃齋,由於與會者要吃飯,必須交「會印錢」。飯菜有面條、蔬菜和酒等。在浴佛節期間,人們要討浴佛水。

節日飲食有吃「不落夾」,「不落夾」為蒙古語,是對粽子的稱呼。還有一種烏飯,方法是以烏菜水泡米,蒸出後為烏米飯。這種食品本為敬佛供品,後來演變為浴佛節的飲食。當時還有放船施粥的風俗。

B. 中國的佛誕節是哪一天

中國的佛誕節是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

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節日之一,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日,又稱佛誕節,是從求福滅罪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中國東漢時僅限於寺院舉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浴佛時間在史籍中有不同記載。

蒙古族、藏族地區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即佛成道日、佛涅槃日,故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漢族地區佛教在北朝時多在農歷四月初八舉行,後不斷變更、發展,北方改在農歷十二月初八(臘八節)舉行 ,南方則仍為農歷四月初八舉行 ,相沿至今。傣族的潑水節在傣歷六月(夏歷四月)舉行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門寺院禮佛,就帶有浴佛的性質。

C. 佛誕節是哪一天

相傳二千多年前,在喜瑪拉雅山腳下,今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毗鄰的提羅拉科特附近,有一個名叫拘薩羅屬國的迦毗羅衛國。這個國家是釋迦族居住的地方,他們是古印度時期著名王族懿師摩王(漢語「甘蔗王」)的後裔。當時的國王名首圖馱那(漢譯「凈飯王」),妻子摩訶摩耶是與迦毗羅衛城隔河相對的天臂城善覺王的長女。按當時風俗,婦女懷孕後必須回娘家生育,摩耶夫人臨產前回娘家,途中在藍毗尼園無憂樹下生下了太子悉達多(漢譯「成就者」)。因為釋迦族姓喬答摩,所以太子全稱為喬答摩·悉達多。傳說,太子誕生下地,就不須別人扶接向東西南北各行七步,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位太子就是佛教始祖釋迦牟尼佛。佛教將佛祖在無憂樹下降生之日稱為佛誕日。

關於佛誕日的具體日期,雖然在印度南、北傳的《佛傳》里都有明確記載,但說法不一。《大唐西域記》卷六、卷八曾述上座部和諸部所傳的不同。另外,在諸多佛教經典中,關於佛誕日的說法亦多有出入。《長阿含經》卷四、《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佛本行集經》卷七、《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定佛誕日為二月八日;《修行本起經》卷上,記載佛誕日為四月七日或四月八日;《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異出菩薩本起經》、《佛所行贊》卷一、《十二游經》、《灌洗佛形像經》,定佛誕日為四月八日。縱觀我國歷史記載,北朝多以四月八日為佛誕日;自南朝梁經唐至於遼初,大抵定為二月八日;宋代南方用四月八日,北方卻改為十二月八日(臘八);元代以來,南北趨於統一,均以四月八日為佛誕日。而南傳、藏傳佛教則歷來以公歷五月的月圓日(相當於我國農歷即月之十五日)為佛誕日,並且於1954年在緬甸仰光召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三次大會上,定此日為「世界佛陀日」。因此為了既尊重我國的歷史傳統,又體現佛法的庄嚴性和一致性,我國各大寺院除了仍以農歷四月八日為佛誕日外,自1990年起,增加每年公歷五月月圓日為佛陀吉祥日。

佛誕日是佛教的一個重大節日,與七月十五日自恣日一起歷來被稱為「佛歡喜日」。歷史上,寺院內外於此日往往舉辦大型的慶祝儀式,比如浴佛、行像、放生等(詳見浴佛、行像、放生諸條)。明清以來,寺院於佛誕日舉行佛誕儀。晚近通行的佛誕儀則如下:

眾集大殿,唱「寶鼎爇名香」香贊,主法拈香禮拜畢,大眾合掌唱、誦《聖無量壽光明王咒》三遍。主法居中跪下,監院(或齋主)居後跪下,押磬,悅眾白:金鍾才叩,繞龍象一班齊;梵音演處,祝如來之聖壽。維那跪呼:哇地一聲,塵剎國中現妙相,周行七步,(眾接)人間天上獨稱尊。(維那呼)偏設六度慈航,(眾接)拔濟眾生苦惱。(維那呼)仰叩洪慈俯垂明證某寺,(白)當代住持宏法沙門,(眾接)監院比丘等(引磬二下,維那呼)於今某年四月初八日恭逢世尊降誕良辰,雲集僧眾,登臨寶殿,諷演秘章,(眾接)稱揚嘉號。(維那呼)所集功勛,端為慶祝南無娑婆教主,(眾接)釋迦如來,(維那呼)釋迦如來,(眾接)釋迦如來,(維那呼)本師釋迦如來,(眾接)金蓮座下,(維那呼)伏願扇慈風於末世,揭慧日於中天,百億山河,(眾接)全彰法王妙相,(維那呼)大千剎海,灌沐我佛金身,指出本有菩提,(眾接)圓成眾生種智,(維那呼)仰勞大眾,稱念金剛無量壽。(主法等皆起,悅眾押磬舉)護國仁王菩薩摩訶薩,接《楞嚴咒》從「薩怛他」起,念畢接《心經》,接「摩訶般若波羅密多」三稱,唱《佛寶贊》,接《贊佛偈》,眾齊稱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號繞行歸位,拜願,宣疏,三皈依畢。

明清以來,除在寺院舉行佛誕儀另外還形成了一些與佛誕日有關的民風民俗。

食結緣豆是明朝開始的一種風俗。明朝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雲:「四月八日舍豆兒,曰『結緣』。……先是,拈豆念佛,一豆號佛一聲,有念豆至石者,至日(四月八日)熟豆,人編舍之,其人亦一念佛啖一豆也。凡婦不見容於夫姑婉若者,婉妾擯於主及姥者,則自咎曰:『身前世不舍豆兒,不結得人緣也。』」可見明代民間已有食結緣豆之風俗。此俗至清代而大為流行,據《餘墨偶談》稱:「京都浴佛日,內城廟宇及滿洲宅第,多煮雜色豆,微漉鹽豉,以豆蘿列於戶外,往來人撮食之,名『結緣豆』。」另據查嗣琛《查浦輯聞》記載:「四月八日,都人煮豆,任人掬取之,謂之『結緣』。」可見清代食結緣豆之俗在民間流行之盛,甚至發展到了「任人掬取」的程度。食結緣豆之俗主要流行於都城北京。

舉辦善會,這是清代時興的一種佛誕日新風俗。善會亦稱齋會,即由僧家作主人,邀請善男信女在佛誕日這天到寺內來吃齋。這個風俗本與佛誕日無必然聯系,實際上是寺院舉辦的一種旨在集資募捐的活動,不過是以四月八日佛誕日為借口罷了,但此俗風行甚盛。北京俗曲《闊大奶奶出善會》生動地反映了這一風俗,曲中說:「這一天正是四月初八日,庵觀寺院都辦佛事,尼姑廟里擺席筵,請的是些大門子,指佛吃飯,賴佛穿衣,叫下了學號徽班兒一台戲,善會辦的出奇。」這種善會有三個特點:其一,客人要在寺院里吃兩頓飯,早飯與中飯,「早飯吃些,不過是點景而已,嗽口喝茶」,到了中午,再「重新入座,擺酒安席」。其二,要請客人看神戲,先「參拜佛像,瞻仰神只」,然後,「歸座安席」聽「三出神戲」。戲是由戲子「呈上戲單」,由客人自點。其三,請吃飯,看戲的目的是要客人捐款出份子,稱作「布施」。善食既以集資募捐為目的,寺院請客自然注重大戶,不過一般群眾亦在參加善會之列,一般群眾「施財」往往稱為「湊份子」,錢叫「會印錢」,這些湊份子的人被稱作「善台」或「猴頭」。在佛誕日舉辦善會,已難以體現紀念佛祖之初衷,而且因為它以集資募捐為目的,亦誘發出許多弊端。這一問題,清代已為人們注意,《風俗門》引《京都竹枝詞》雲:「堪笑時逢芍葯開,上方善會請將來。禪堂酒肉公然吃,二百猴頭是善台。」注雲:「名曰齋,其實則葷菜、燒酒、切面。赴會者名為善台,不過制錢二百,攜去便吃面矣,名曰『會印錢』,近日皆呼之為猴頭,不知何解,可笑。」

D. 佛旦是哪一天

漢歷四月初八,是漢傳佛教釋迦牟尼誕生紀念日。

佛誕節會舉行浴佛儀式。在台灣,經佛教人士和民眾發起,台灣「內政部」於1999年將佛誕日納入法定紀念日。在香港,覺光長老於1998年成功爭取佛誕日為香港法定假日。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4)佛誕日是哪天擴展閱讀:

歷史源起:

佛誕即釋迦牟尼佛祖誕生之日。

如來生期,多有異說。雖則皆有理致,據考證佛祖誕生於公元前五世紀。即公元前565年農歷四月初八,佛祖誕生在北印度,有天上九龍吐出香水為太子洗浴。因此典故,便有了慶祝的重要內容之一:以香水沐浴佛身。所以,浴佛節又名佛誕節。

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節日之一,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日,又稱佛誕節,是從求福滅罪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中國東漢時僅限於寺院舉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浴佛時間在史籍中有不同記載。

蒙古族、藏族地區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即佛成道日、佛涅槃日,故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漢族地區佛教在北朝時多在農歷四月初八舉行,後不斷變更、發展,北方改在農歷十二月初八(臘八節)舉行 ,南方則仍為農歷四月初八舉行 ,相沿至今(俗稱「四月八」)。

傣族的潑水節在傣歷六月(夏歷四月)舉行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門寺院禮佛,就帶有浴佛的性質。

E. 佛誕日在香港成為假期日是哪一年開始的

從1999年開始,佛誕日被正式確定為地區法定公眾節假日。

佛誕日是每個佛教徒都重視的節日,在香港,佛誕日是一個與聖誕節具有平等地位的公眾性法定節假日。

爭取佛誕日為法定公眾節日,不僅僅是為了香港佛教徒能夠在這一天得暇參加慶祝佛誕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借機了解佛教的平等慈悲等文化。

在《為重申將佛誕列為公眾假期事致新華社香港分社》申請函中,有五個理由:

一、佛教為世界叄大宗教之一,廣泛流傳世界各國,對全港數百萬華人尤為重要,佛教遠自中國漢唐二千多年以來,佛誕均為朝野所定之重大節日,因此港人受其深遠影響下,至為重視。

二、目前東南亞國家如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斯里蘭卡,均將佛誕(衛塞節)定為公眾假日。

三、香港佛教徒逾六、七十萬眾,連同其家屬人士,均對其教教主誕辰隆重慶祝,而在六百多萬人口中,華人佔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多數均亦尊敬佛陀,皆於此日禮佛求福。

四、每年佛誕日,全港各大寺院道場,舉行浴佛典禮,含義除慶祝偉大佛陀之誕生外,並含有浴潔身心、自我虔誠懺悔、革改心陋、對人生趨善去惡、自潔共行,深具教育意義。

五、雖然香港由英國管制多年,一向側重於西方宗教,公眾假期也以西方宗教節日為多,反而大多數華人所信奉之宗教節日則付闕如,令人有受歧視之感。為平等起見,故應將佛誕日列為假期之一。

F. 佛誕日是哪天

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

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四月初八日,這一天在日本,稱為「華節」,也很隆重,要以各種鮮花供佛。而在中國,就稱為「浴佛節」,這一天所有的佛教徒在寺廟里都舉行浴佛儀式。

這只不過是一番象徵。我們回溯佛陀出生時,這一天是四月初八,聖人出生,覺者降臨世間,人出生總是要沐浴,何況九龍吐水,這就是在紀念那一天,釋迦牟尼出生時,要沐浴身體,所以叫慶生,紀念聖賢的出世。

G. 佛祖的生日是哪天

釋迦牟尼佛的誕生日是中國農歷的四月初八,這天也叫浴佛節。
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周書異記》記載釋迦牟尼佛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西元前1027年),是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傳說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四月佛誕
按理來說,如來佛祖生日應該就是以他成佛的那天算起,但因為釋迦摩尼是古印度人,因此,所謂的農歷紀年的方式對他意義確實是不大,也就無法搞清楚如來佛祖生日到底是哪一天,但是有這兩種說法,那就肯定有一定的原因,畢竟存在即是有理的。
灌佛經曰:「十方的諸位佛都是四月八日半夜生的」,而長阿含經四曰:「佛是二月八日出生的」,因此,對於如來佛祖生日到底是哪一天的說法至今還不能確定,但絕大多數時候,那些信徒都以四月八日為如來佛祖生日,在這一天里前去廟里拜佛求得保佑或還願等等。而中國佛教中的閩南和泉州是眾多信徒前往的地方,每年如來佛祖生日,都會選擇唱戲,而且會連唱三天,形成了當地村民供奉如來佛祖的惹惱景象,「吃佛生日」不用吃什麼太好的酒菜,但就是圖兩個字:熱鬧。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聖誕節,是佛教東傳以後的全民宗
教節日。這個節日大約在唐時才出現。這一天,大小禪院都有浴佛
齋會,和尚以香葯糖水贈送香客,民間則煮酒,吃春季瓜果紀念。

現在,慶祝洋節日聖誕節的絕大多數國內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國還紀念一個西方神的生日。

每年的四月八都要去廟里為自己和朋友去祈福。

H. 2010年佛誕日哪天

不知道你說的那個佛 給你諸佛菩薩的聖誕日期表希望對你有幫助

正月初一:彌勒菩薩聖誕
正月初六:定光古佛聖誕
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二月十五:釋迦牟尼佛涅磐日
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
二月二十一:普賢菩薩聖誕
三月十六:准提菩薩聖誕
四月初四:文殊菩薩聖誕
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
四月二十八:葯王菩薩聖誕
五月十三:伽藍菩薩聖誕
六月初三:護法韋馱菩薩聖誕
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聖誕
七月二十四:龍樹菩薩聖誕
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聖誕
八月二十二:燃燈古佛聖誕
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九月三十:葯師佛聖誕
十月初五:達摩祖師聖誕
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聖誕
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十二月二十九:華嚴菩薩聖誕<b>答案補充</b>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

I. 一年之中所有佛菩薩聖誕節日是哪些日子

1、正月初一日:彌勒佛聖誕

彌勒佛聖誕在農歷正月初一。

彌勒,梵名Maitreya,巴利名Metteyya,意譯作慈氏。

在印度,早就開始以彌勒菩薩為信奉對象。如《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賢劫經》卷七,皆以彌勒為未來出現之第一佛;

《阿毗曇八犍度論》卷二十七亦載當來彌勒成佛之事;

又據《名僧傳抄·法盛傳》載,佛滅度後480年,阿利難陀羅漢上升兜率天繪彌勒之像,至尤長國東北,造牛頭栴檀彌勒大像。

2、二月廿一日:普賢菩薩聖誕

普賢菩薩 (梵文Samantabhadra),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曾譯為遍吉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

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

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願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

《普賢延命經記》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

3、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薩聖誕

准提菩薩漢譯有準胝觀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薩為顯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薩,在禪宗,則稱之為天人丈夫觀音。

在中國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薩是一位感應甚強、對崇敬者至為關懷的大菩薩,更是三世諸佛之母,他的福德智慧無量,功德廣大、感應至深,滿足眾生世間、出世間的願望,無微不至的守護眾生。

修學准提咒並沒有任何限制,不分任何身份者,都可以修學誦持的,依此也可看出准提菩薩的慈悲。

4、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薩聖誕

文殊菩薩,梵名Mañjuś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與般若經典關系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

文殊菩薩是佛陀怙恃之一。

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示智能之利),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能威猛)。

一般稱文殊師利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佛之脅侍,分別表示佛智、佛慧之別德。所乘之獅子,象徵其威猛。

5、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聖誕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

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

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

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

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6、八月廿二日:燃燈古佛聖誕

農歷每年8月22日供奉燃燈佛聖誕。根據「劫世」理論,燃燈生在過去世庄嚴劫。

他預言九十一劫後,釋迦牟尼接班成佛。釋迦牟尼「成佛」的時間是公元前五世紀,距今兩千多年。

燃燈是九十一劫前作的授記(預言),按照佛經上最保守的推算方法(一劫為四十三億二千萬年),師生倆的那次談話,至少是在三千九百億年以前。

J. 全年佛誕日是哪幾天

佛誕日為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

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

佛誕日又名浴佛節、佛誕節、龍華會,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起的宗教節日,但是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其中的浴佛、齋會、結緣、放生和求子在過去廣為流行。

例如2019年1月13日,農歷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日,又稱成道會、成道節,民間又叫作臘八節。

(10)佛誕日是哪天擴展閱讀:

關於釋迦牟尼之成道日,各部經論說法不同。《長阿含經》《因果經》作二月八日,《佛說灌佛經》《方等般泥洹經》作四月八日,《大唐西域記》作三月八日或三月十五日,《俱舍論疏》《佛祖統紀》皆取二月八日之說。

宋代高僧贊寧撰《大宋僧史略》,亦主二月八日,謂臘月乃周之二月,因周歷以建子立正,其二月即夏歷十二月。

佛誕日要做的事情:

1、浴佛:在農歷四月八日,各地佛寺舉行佛誕進香。在北方地區則傳說農歷四月十八日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即舉行妙峰山廟會,南方地區龍華、九華、姑蘇等地也均有盛大廟會。

廟會期間還有堆佛塔活動。可見中國的廟會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廟會,也有道教廟會,還有佛、道、儒結合的廟會,北京的妙峰山廟會既有道教內容,也有不少佛教成分,但它的花會卻是各種廟會都有的。

2、齋會:又名吃齋會、善會,由僧家召集,請善男信女在農歷四月八日赴會,念佛經、吃齋,由於與會者要吃飯,必須交「會印錢」。飯菜有面條、蔬菜和酒等。在浴佛節期間,人們要討浴佛水。

節日飲食有吃「不落夾」,「不落夾」為蒙古語,是對粽子的稱呼。還有一種烏飯,方法是以烏菜水泡米,蒸出後為烏米飯。這種食品本為敬佛供品,後來演變為浴佛節的飲食。當時還有放船施粥的風俗。

3、結緣:在浴佛節中還有一種結緣活動。它是以施捨的形式,祈求結來世之緣。民間舍豆結緣,寺院、宮廷也不例外。宮中要煮青豆,分賜宮女內監及內廷大臣,稱作「吃緣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