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陳詩一

陳詩一

發布時間: 2021-07-25 18:59:28

⑴ 述國王詩(花蕊夫人)的賞析

述國亡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 此詩破題就直述國亡之事:「君王城上豎降旗」。史載後蜀君臣極為奢侈,荒淫誤國,宋軍壓境時,孟昶一籌莫展,屈辱投降。詩句只說「豎降旗」,遣詞含蓄。下語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宮那得知」,純用口語,而意蘊微妙。大致有兩重含義:首先,歷代追咎國亡的詩文多持「女禍亡國」論,如把商亡歸咎於妲己,把吳亡歸咎於西施等等。而這句詩則象是針對「女禍亡國」而作的自我申辯。語似輕聲嘆息,然措詞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說,「妾」及時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樣於事無補,一個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過,「那得知」雲雲畢竟還表示了一種廉恥之心,比起甘心作階下囚的「男兒」們終究不可同日而語。這就為下面的怒斥預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應首句「豎降旗」,描繪出蜀軍「十四萬人齊解甲」的投降場面。史載當時破蜀宋軍僅數萬人,而後蜀則有「十四萬人」之眾。以數倍於敵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臨強敵,當無亡國之理。可是一向耽於享樂的孟蜀君臣毫無鬥志,聞風喪膽,終於演出眾降於寡的丑劇。「十四萬人」沒有一個死國的志士,沒有一星半點丈夫氣概,當然是語帶誇張,卻有力寫出了一個女子的羞憤:可恥在於不戰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憤痛切之情已醞釀充分,於是爆發出一句熱罵:「更無一個是男兒!」「更無一個」與「十四萬人」對比,「男兒」與前面「妾」對照,可謂痛快淋漓。「詩可以怨」,其實豈但可怨而已,這里已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了。 此詩寫得很有激情,表現出亡國的沉痛和對誤國者的痛切之情;更寫得有個性,活現出一個活潑潑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詩人以女子身份罵人枉為男兒,就比一般有力,個性色彩鮮明。就全詩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鋪墊,雖潑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發露、缺乏情韻之作可比。 據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花蕊夫人作此詩則有所本。「前蜀王衍降後唐,王承旨作詩雲:『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二十萬人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對照二詩,徐氏對王詩幾處改動都很好。原詩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別是改用第一人稱「妾」的口氣來寫,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頓添神采。這樣的改作實有再造之功。就詩人陳詩一事而論,不但表現了廉恥之心,而且有幾分膽氣。這行為本身就足為孟蜀「男兒」羞。所以,此詩得到一代雄主趙匡胤的賞識,不是偶然的。 [1]

麻煩採納,謝謝!

⑵ 帶述的古詩

述國亡詩
朝代:五代 | 作者:花蕊夫人
原文: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譯文

作者:禤翾
皇帝在城樓上豎起了投降的軍旗,臣妾(我)在深宮之中怎麼能知道?
(我國的將士)十四萬人都一齊解了鎧甲,(他們)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大丈夫!
本頁內容由禤翾上傳,版權歸原作者禤翾所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後蜀國的君王城樓上竟然豎起了白旗,你們哪知道我被封鎖在了這冷清清的行宮里?
守衛君王的十四萬人一起脫下了金閃閃的鎧甲,其實這些人中沒有一個是守衛國家的男子!
注釋
⑴妾:花蕊夫人自稱。
⑵解甲:解除武裝,指投降。
⑶更無:一作「寧無」。
參考資料:
1、尚作恩 等 .晚唐詩譯釋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7 :310-311 . 2、吉林大學中文系 .唐詩鑒賞大典(十二) :吉林大學中文系 ,2009 :248-249 .

鑒賞

此詩破題就直述國亡之事:「君王城上豎降旗」。史載後蜀君臣極為奢侈,荒淫誤國,宋軍壓境時,孟昶一籌莫展,屈辱投降。詩句只說「豎降旗」,遣詞含蓄。下語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宮那得知」,純用口語,而意蘊微妙。大致有兩重含義:首先,歷代追咎國亡的詩文多持「女禍亡國」論,如把商亡歸咎於妲己,把吳亡歸咎於西施等等。而這句詩則象是針對「女禍亡國」而作的自我申辯。語似輕聲嘆息,然措詞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說,「妾」及時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樣於事無補,一個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過,「那得知」雲雲畢竟還表示了一種廉恥之心,比起甘心作階下囚的「男兒」們終究不可同日而語。這就為下面的怒斥預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應首句「豎降旗」,描繪出蜀軍「十四萬人齊解甲」的投降場面。史載當時破蜀宋軍僅數萬人,而後蜀則有「十四萬人」之眾。以數倍於敵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臨強敵,當無亡國之理。可是一向耽於享樂的孟蜀君臣毫無鬥志,聞風喪膽,終於演出眾降於寡的丑劇。「十四萬人」沒有一個死國的志士,沒有一星半點丈夫氣概,當然是語帶誇張,卻有力寫出了一個女子的羞憤:可恥在於不戰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憤痛切之情已醞釀充分,於是爆發出一句熱罵:「更無一個是男兒!」「更無一個」與「十四萬人」對比,「男兒」與前面「妾」對照,可謂痛快淋漓。「詩可以怨」,其實豈但可怨而已,這里已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了。
此詩寫得很有激情,表現出亡國的沉痛和對誤國者的痛切之情;更寫得有個性,活現出一個活潑潑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詩人以女子身份罵人枉為男兒,就比一般有力,個性色彩鮮明。就全詩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鋪墊,雖潑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發露、缺乏情韻之作可比。
據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花蕊夫人作此詩則有所本。「前蜀王衍降後唐,王承旨作詩雲:『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二十萬人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對照二詩,徐氏對王詩幾處改動都很好。原詩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別是改用第一人稱「妾」的口氣來寫,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頓添神采。這樣的改作實有再造之功。就詩人陳詩一事而論,不但表現了廉恥之心,而且有幾分膽氣。這行為本身就足為孟蜀「男兒」羞。所以,此詩得到一代雄主趙匡胤的賞識,不是偶然的。
參考資料:
1、《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78-1379頁

創作背景

費氏(一說姓徐),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人,因才貌雙全,得幸於後蜀主孟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宮詞百首,為時人稱許。孟蜀亡國後,被擄入宋。宋太祖久聞其詩名,召她陳詩。徐氏就誦了這首「述亡國之由」的詩。詩潑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從題材到風格,都與作者所擅長的「宮詞」大不相同,當時就獲得宋太祖的贊賞(事據《十六國春秋·蜀志》)。後世詩評家也每每樂道。
參考資料:
1、《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78-1379頁

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43379.com/view-20018.html

⑶ 十萬男兒齊卸甲 更無一人是男兒 什麼意思

  1. 正確的是詩句是「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出自五代時期花蕊夫人的《述國亡詩》。這句詩描繪出蜀軍「十四萬人齊解甲」的投降場面。史載當時破蜀宋軍僅數萬人,而後蜀則有「十四萬人」之眾。以數倍於敵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臨強敵,當無亡國之理。可是一向耽於享樂的孟蜀君臣毫無鬥志,聞風喪膽,終於演出眾降於寡的丑劇。「十四萬人」沒有一個死國的志士,沒有一星半點丈夫氣概,當然是語帶誇張,卻有力寫出了一個女子的羞憤:可恥在於不戰而亡。

  2. 本句詩詞出自五代時期花蕊夫人的《述國亡詩》,詩詞全文為: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詩文賞析:此詩破題就直述國亡之事:「君王城上豎降旗」。史載後蜀君臣極為奢侈,荒淫誤國,宋軍壓境時,孟昶一籌莫展,屈辱投降。詩句只說「豎降旗」,遣詞含蓄。下語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宮那得知」,純用口語,而意蘊微妙。大致有兩重含義:首先,歷代追咎國亡的詩文多持「女禍亡國」論,如把商亡歸咎於妲己,把吳亡歸咎於西施等等。而這句詩則象是針對「女禍亡國」而作的自我申辯。語似輕聲嘆息,然措詞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說,「妾」及時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樣於事無補,一個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過,「那得知」雲雲畢竟還表示了一種廉恥之心,比起甘心作階下囚的「男兒」們終究不可同日而語。這就為下面的怒斥預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應首句「豎降旗」,描繪出蜀軍「十四萬人齊解甲」的投降場面。史載當時破蜀宋軍僅數萬人,而後蜀則有「十四萬人」之眾。以數倍於敵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臨強敵,當無亡國之理。可是一向耽於享樂的孟蜀君臣毫無鬥志,聞風喪膽,終於演出眾降於寡的丑劇。「十四萬人」沒有一個死國的志士,沒有一星半點丈夫氣概,當然是語帶誇張,卻有力寫出了一個女子的羞憤:可恥在於不戰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憤痛切之情已醞釀充分,於是爆發出一句熱罵:「更無一個是男兒!」「更無一個」與「十四萬人」對比,「男兒」與前面「妾」對照,可謂痛快淋漓。「詩可以怨」,其實豈但可怨而已,這里已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了。

    此詩寫得很有激情,表現出亡國的沉痛和對誤國者的痛切之情;更寫得有個性,活現出一個活潑潑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詩人以女子身份罵人枉為男兒,就比一般有力,個性色彩鮮明。就全詩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鋪墊,雖潑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發露、缺乏情韻之作可比。

⑷ 復旦大學和濟寧大學的黨委書記,職務一般高嗎

職務姓名院長張軍黨委書記石磊副院長張金清副院長陳詩一副院長田素華副院長劉軍梅黨委副書記尹晨黨委副書記蔡曉月

⑸ 十四萬人齊解甲,竟無一個是男兒是那首詩裡面的

這兩句出自《述國亡詩》。是五代時期女詩人花蕊夫人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1、原詩內容為: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2、這首詩的白話譯文為:

後蜀國的君王城樓上竟然豎起了白旗,我被封鎖在了這冷清清的行宮里哪裡知道這件事?

守衛君王的十四萬人一起脫下了金閃閃的鎧甲,其實這些人中沒有一個是守衛國家的男子!

(5)陳詩一擴展閱讀

1、此詩破題就直述國亡之事:「君王城上豎降旗」。史載後蜀君臣極為奢侈,荒淫誤國,宋軍壓境時,孟昶一籌莫展,屈辱投降。詩句只說「豎降旗」,遣詞含蓄。下語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2、王士禛《五代詩話》引《稗史匯編》:「蜀既破,其亡國詩雲:『君王城上豎降旗······』亦憤而悲矣。」薛雪《一瓢詩話》:「落句雲:『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何等氣魄?何等忠憤?當令普天下須眉一時俯首。」

參考資料

述國亡詩--網路

⑹ 求古代諷刺詩

1、五代花蕊夫人《述國亡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譯文:後蜀國的君王城樓上竟然豎起了白旗,我被封鎖在了這冷清清的行宮里哪裡知道這件事?守衛君王的十四萬人一起脫下了金閃閃的鎧甲,其實這些人中沒有一個是守衛國家的男子!

2、春秋佚名《國風·鄘風·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譯文:老鼠還有皮,做人怎能沒有威儀。做人如果沒威儀,不如早早就死去。老鼠還有齒,做人行為沒有節制。做人如果沒節制,怎麼還不去死?老鼠還有體,做人卻不守禮。做人如果不守禮,怎不快點去死?

3、唐代來鵠的《蠶婦》

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閑身。

若教解愛繁華事,凍殺黃金屋裡人。

譯文:從早到晚整天採桑多苦辛,百花盛開季節養蠶忙煞人。若教村姑了解賞花之類事,便會凍死富家太太小妞們。

4、三國曹植《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豆桿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豆桿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麼狠呢?

5、唐代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⑺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的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張軍 黨委書記 石磊 副院長 張金清 副院長 陳詩一 副院長 田素華 副院長 劉軍梅 黨委副書記 尹晨 黨委副書記 蔡曉月

⑻ 藏頭詩要求有意境,高額懸賞 「陳桂花對不起」7言絕句 或者五言律詩 各位才子達人幫下

六個字,六句詩,怎麼對呢

⑼ 古詩「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守衛君王的十四萬人一起脫下了金閃閃的鎧甲,其實這些人中沒有一個是守衛國家的男子!

出處:五代·花蕊夫人《述國亡詩》

原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譯文:

後蜀國的君王城樓上竟然豎起了白旗,你們哪知道我被封鎖在了這冷清清的行宮里?守衛君王的十四萬人一起脫下了金閃閃的鎧甲,其實這些人中沒有一個是守衛國家的男子!

詩歌賞析

孟蜀亡國後,花蕊夫人被擄入宋,宋太祖久聞其詩名,召她陳詩,她當即誦出此詩。首句破題直述國亡之事。「豎降旗」直截了當地指出蜀亡是由君王造成的。「妾在深宮那得知」純用口語,寫出了女詩人對國事的無可奈何。

第三句承首句而來,描繪出蜀軍繳械投降的場面。一個「齊」字透露出女詩人的羞憤之情,從而爆發出「更無一個是男兒」的怒罵。這首詩筆力勁健,感情激越,表現了女詩人的亡國之痛和對誤國者的切齒之恨,深得後世稱贊。

⑽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求它的解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十四萬士兵(沒有與敵人對抗就)全都卸下了盔甲(投降),沒有一個人像真男兒一樣(為國家的興衰榮辱而捍衛到最後),視死如歸般活著!

其中,解甲:解除武裝,指投降。

這一句出自五代時期女詩人花蕊夫人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述國亡詩》。

完整原文內容如下: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其中:「妾」是花蕊夫人自稱。

此詩破題就直述國亡之事:「君王城上豎降旗」。史載後蜀君臣極為奢侈,荒淫誤國,宋軍壓境時,孟昶一籌莫展,屈辱投降。詩句只說「豎降旗」,遣詞含蓄。下語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宮那得知」,純用口語,而意蘊微妙。大致有兩重含義。

首先,歷代追咎國亡的詩文多持「女禍亡國」論,如把商亡歸咎於妲己,把吳亡歸咎於西施等等。而這句詩則象是針對「女禍亡國」而作的自我申辯。語似輕聲嘆息,然措詞微婉,而大有深意。

其次,即使退一步說,「妾」及時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樣於事無補,一個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過,「那得知」雲雲畢竟還表示了一種廉恥之心,比起甘心作階下囚的「男兒」們終究不可同日而語。這就為下面的怒斥預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應首句「豎降旗」,描繪出蜀軍「十四萬人齊解甲」的投降場面。

史載當時破蜀宋軍僅數萬人,而後蜀則有「十四萬人」之眾。以數倍於敵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臨強敵,當無亡國之理。

可是一向耽於享樂的孟蜀君臣毫無鬥志,聞風喪膽,終於演出眾降於寡的丑劇。「十四萬人」沒有一個死國的志士,沒有一星半點丈夫氣概,當然是語帶誇張,卻有力寫出了一個女子的羞憤:可恥在於不戰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憤痛切之情已醞釀充分,於是爆發出一句熱罵:「更無一個是男兒!」「更無一個」與「十四萬人」對比,「男兒」與前面「妾」對照,可謂痛快淋漓。「詩可以怨」,其實豈但可怨而已,這里已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了。

(10)陳詩一擴展閱讀:

費氏(一說姓徐),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人,因才貌雙全,得幸於後蜀主孟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宮詞百首,為時人稱許。孟蜀亡國後,被擄入宋。

宋太祖久聞其詩名,召她陳詩。徐氏就誦了這首「述亡國之由」的詩。

這首詩暗喻了作者雖為女兒身,但愛國的心自比真男兒,與國家命運同生的氣節,反面諷刺了當權者的懦弱和無能,為國家的遭遇而憤恨。詩潑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從題材到風格,都與作者所擅長的「宮詞」大不相同,當時就獲得宋太祖的贊賞(事據《十六國春秋·蜀志》)。

她艷驚兩朝,同時有了亡國之君和開國之君的兩君專寵的榮華,而榮華背後是無盡的辛酸和不幸。她被俘後的身世是一團迷霧。《全唐詩》收錄作品一卷,一百多首統一名為《宮詞》(一說《宮詞》為前蜀王建淑妃徐氏(亦稱「花蕊夫人」)所作),一首另名《述國亡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