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一以貫之意思

一以貫之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7-25 15:40:34

『壹』 一以貫之的意思是什麼

【解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自】:劉征泰《蘇步青》:「據谷超豪等人回憶,凡遇應當參加的討論會,蘇先生向來是風雨無阻,幾十年間一以貫之。」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萬法歸宗、始終如一、善始善終、有始有終

(1)一以貫之意思擴展閱讀

【反義詞】:虎頭蛇尾

【解釋】:頭大如虎,尾細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出自】:冰心《陶奇的星期日記》:「小奇也許會寫得好,就是她有一個毛病,「虎頭蛇尾」。」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補語;比喻做事有始無終

【近義詞】為德不卒、有頭無尾、頭重腳輕、半塗而廢、有始無終、龍頭蛇尾、一曝十寒、半途而廢

【反義詞】水滴石穿、至死不渝、有始有終、自始至終、全始全終、繩鋸木斷、愚公移山、始終如一、善始善終、持之以恆、一以貫之、有頭有尾、首尾一貫、精衛填海、細水長流

『貳』 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 是什麼意思

【原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譯文】 孔子說:「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孔子出去之後,同學便問曾子:「這是什麼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 【評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內容,待人忠恕,這是仁的基本要求,貫穿於孔子思想的各個方面。在這章中,孔子只說他的道是有一個基本思想一以貫之的,沒有具體解釋什麼是忠恕的問題,在後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對此,我們將再作剖析。 參,從古從眾讀森。孔子呼曾子之名曰:參,吾之道,汝可一以貫之。曾子應之曰唯。孔子出。門人不解,乃問曾子,何謂也?曾子答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貫者貫穿,以一理貫穿萬事,則萬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分為萬事,萬事歸於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貫之。然出世之道非常人所能了解,故曾子以忠恕答之。何謂忠恕,漢注盡己之謂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謂恕。忠恕之道仍在世間,但與出世之道相近。中庸引孔子曰:「忠恕違道不遠。」既曰不遠,即是近之。近則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貫矣。 其實就是一貫的意思 ,一向如此,從未改變,謂用一種道理貫穿於萬事萬物。

『叄』 一以貫之指的是什麼意思

一以貫之
【拼音】: yī yǐ guàn zhī
【解釋】: 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處】: 《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近義詞】: 始終如一、有始有終、善始善終
【反義詞】: 虎頭蛇尾、有始無終

『肆』 一以貫之什麼意思

【解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處】:《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示例】:據谷超豪等人回憶,凡遇應當參加的討論會,蘇先生向來是風雨無阻,幾十年間~。 ◎劉征泰《蘇步青》

【近義詞】:始終如一、有始有終、善始善終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始無終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賓語;含褒義

『伍』 四字詞語:"一以貫之"是什麼意思

門人問曰,蘇先生向來是風雨無阻。
〖出處〗《論語·里仁》:「子曰,幾十年間~:『夫子之道:『參乎一以貫之


guàn
zhī
〖解釋〗貫。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何謂也!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曾子曰:『唯。』子出,忠恕而已矣。』」
〖示例〗據谷超豪等人回憶,凡遇應當參加的討論會:貫穿

『陸』 「吾道一以貫之」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我講的道,拿一個道理把它貫穿起來。

原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譯文:

孔子說:「曾參啊!我講的道,拿一個道理把它貫穿起來。」曾子說:「我明白了。」孔子就出了。曾子的師兄弟來問:「這是什意思呢?」曾子就告訴他們:「我們的老師所講的道,講忠恕之道而已。從這里開始學,學到圓滿的境界,就是道。」

出處:《論語·里仁篇》——春秋戰國·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6)一以貫之意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

事實上並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這一章值得研究者們仔細推敲。

儒學乃大眾哲學,積極行世之顯學。若朝聞道,夕即死,則為個體修道,反類道家精神矣。朝聞道,吸收容納於心,至夕則另變其人也。

聞道之後,精神振奮,概嘆過往皆虛度,過去之我可亡矣。隋唐之後,佛家教義中國化,多受儒家影響。若從佛家最高教義反推此章,則聞乃使之聞。若朝即令大眾群體聞道,則夕死亦無憾矣。

『柒』 「吾道一以貫之」什麼意思

吾道一以貫之

【原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譯文】 孔子說:「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孔子出去之後,同學便問曾子:「這是什麼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
【評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內容,待人忠恕,這是仁的基本要求,貫穿於孔子思想的各個方面。在這章中,孔子只說他的道是有一個基本思想一以貫之的,沒有具體解釋什麼是忠恕的問題,在後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對此,我們將再作剖析。
參,從古從眾讀森。孔子呼曾子之名曰:參,吾之道,汝可一以貫之。曾子應之曰唯。孔子出。門人不解,乃問曾子,何謂也?曾子答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貫者貫穿,以一理貫穿萬事,則萬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分為萬事,萬事歸於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貫之。然出世之道非常人所能了解,故曾子以忠恕答之。何謂忠恕,漢注盡己之謂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謂恕。忠恕之道仍在世間,但與出世之道相近。中庸引孔子曰:「忠恕違道不遠。」既曰不遠,即是近之。近則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貫矣。

其實就是一貫的意思 ,一向如此,從未改變,謂用一種道理貫穿於萬事萬物。

『捌』 「一以貫之」指的是什麼意思

  • 一以貫之[ yī yǐ guàn zhī ]

  • 【釋義】 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 【出 處】《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近義詞:萬法歸宗、始終如一、善始善終、有始有終

  • 反義詞:一反常態、虎頭蛇尾、雜亂無章、有始無終、一反既往

  • 【造句】

  1. 政策一旦實施,就要一以貫之。

  2. 中華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一以貫之的根本精神。

  3. 「熱誠守信,美化大眾」是公司一以貫之的服務宗旨。

  4. 「要想晚上能睡得踏實,精緻的外觀與高品質必須一以貫之。」他將用戶需求置於工程便利之上,為此他曾堅持第一代蘋果機不裝排風扇,這樣機器就是無噪音的了。

  5. 不管你利用哪段時間做禱告,但必須一以貫之。把這段時間在你的日歷本標出了;就像跟任何人約會一樣在約定的時間里向聖父傾訴。同樣也與主耶穌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