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華池在什麼地方
清華池浴池位於珠市口西大街29號。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6),原名小倉廊澡塘。20年代由回族人於子旺投資改建,更名為清真清華池浴池。30年代,又被寧夏軍閥馬福樣收買,擴建為樓房,營業面積二千二百平方米,專門設置了清真浴室及理發部,成為北京當時服務項目全設備條件先進的大型浴池。更因地勢沖要、交通方便,浴客多為當時的達官顯宦、巨商富賈。
1956年公私合營後,1956年和1986年又兩次進行翻擴建、裝修,營業面積擴大到二千七百米。內部設施先進,華麗典雅,樓上樓下設大浴池六個,散席七十二張.男女雅座盆塘二十四間。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了適應防病健身的需要,又增添了——系列經營新措施,在滿足大眾池塘、淋浴洗澡的同時,又增添了一些中高檔項目。有康樂健身浴、礦泉浴、沖浪浴、遠紅外線健身倉、芳香浴、蒸氣桑那浴。並一改過去傳統的清水洗浴,無論是大池還是盆塘,水中均加入純天然礦泉粉浴劑,其水呈淡綠色,且有芳香氣味,並有祛污止癢、殺菌消炎、消除疲勞、促進血液循環、強身保健之作用,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疼痛等疾病也有一定療效。另外,清華池在保持搓澡、按摩、修腳等傳統服務項目的同時,還增添了代客洗衣項目,不出兩個小時即可洗凈烘乾、熨平,讓顧客及時換上整潔的衣服,從而增添經營的吸引力。營業時間還延長至午夜。這種多項目的優質服務,吸引了更多的顧客光臨。
B. 清華池的介紹
清華池創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歷經百年風雨,也曾興衰起伏。
C. 西安華清池簡介
華清池亦名華清宮,以3000年的皇家園林史和6000年的溫泉利用史而享譽海內外。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是以溫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離宮,周、秦、漢、隋、唐歷代統治者,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游宴享樂的行官別苑,更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而馳名中外。
歷史文獻及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華清池具有6000年溫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園林建築史。1982年,華清池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5月8日,華清池景區被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5年1月,與「驪山」兩大景區合並升級為「華清宮」。
2018年4月13日,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排名第二。
(3)清華池擴展閱讀
華清池,位於西安市區以東約30公里處,自古就是溫泉沐浴勝地,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里建離宮,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唐玄宗時改稱華清池,是唐代皇家和王公大臣的洗浴地。其中「溫泉水滑洗凝脂」就是當年楊貴妃在這里沐浴的寫照(進入大門就能看到貴妃沐浴的雕像)。
今天的華清池,是在清代建築的基礎之上擴建而成。如今遊客只能在景區內參觀景點,如想在這里溫泉洗浴,則必需入住景區內的溫泉酒店。
華清池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此,華清池景區內完整地保留著當年蔣介石行轅舊址五間廳(位於景區南部),至今牆壁上還保留兵諫發生激戰時的彈痕。後面驪山的半山腰虎斑石處,便是「兵諫亭」(原名:捉蔣亭,在驪山景區內,需要另外購買驪山門票才能進入)。
目前華清池景區內主要景點有: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以及飛霜殿、昭陽殿、長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標志性建築群。
其中的「御湯遺址博物館」內有內有「蓮花湯」和「海棠湯」遺址,是當年唐明皇和楊貴妃的御用湯池。「蓮花湯」池形如石蓮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湯」池形如海棠,供貴妃享用,目前只能看到兩個石頭砌成的大坑。
華清池景區在2007年推出的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全場約90分鍾。 2012年又推出的多媒體影像劇《玄境長生殿》,成為傳統博物館數字化改造的新模式。
其中《長恨歌》的演出,只在4月1日-10月31日期間有,分為單場及雙場演出。只有周五、周六及法定節假日為雙場演出,其他時間為單場演出。演出無統一票價,按位置區域分價位售票。東西區票價258元,中區平日票價288元(節假日298元)。
景區大門處設有導游服務點和景區指示牌。景區內有溫泉酒店,提供溫泉洗浴和住宿服務。入住酒店後,憑酒店房卡,可免費游覽景區。
華清池景區比鄰驪山森林公園。在景區門口乘坐游5專線(306)公交車向東,一小時左右可以到達秦兵馬俑。
D. 北京清華池修腳共需多少錢
1:普通修腳98元
2:精品修腳128元
3:備註:不定期活動各大團購網站有團購價:77元
E. 清華池的簡介
「腳病治療」是清華池最大的特色,專業治療腳臭、腳癬、香港腳等腳病,對於腳氣腳臭較重的,可以配合穿著納米銀襪子如2xu或AUN抗菌防臭襪達到避免臭腳的尷尬,在北京市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
F. 清華池的興盛原因
不過,清華池的修腳生意能自成一家,多少佔了地利的原因。清代修腳業比較興盛,南城尤其發達,原因是這里多是達官貴人的休閑娛樂場所,穿官靴的多,得腳病的也就比較多,當時修腳主要是為貴族服務,後來流傳民間,慢慢地也就興盛了起來。1957年至1966年,京城修腳業也曾有短暫發展,清華池由此成立了京城乃至全國第一家腳病治療室,並積極與中西醫醫療技術相結合,由單純的修腳逐漸變為腳病治療。這期間,全北京有200多人靠修腳為業,而宣武一個區就集中了70多名修腳師傅。老修腳師傅們還聚在一塊堆兒出了一本《修腳術》。等到了「文革」,一紙文件取消浴池裡的搓澡工、修腳工。幸虧清華池有個修治腳病治療室才得以保留了下來。
G. 清華池的特色服務
「腳病治療」是清華池最大的特色,在北京市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黃帝內經》中說:「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因而,腳中常常潛伏著人體健康乃至生命的全部信息。但是,由於所處的位置「最低」,人們往往不關心它的疾苦,甚至忽視它的存在。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以及人們對穿鞋知識和質量認識的不夠,患有腳病的人越來越多,據統計,京城1300萬人口中有30%的人患不同程度的腳病。但與之相對應的,腳病治療場所和專業修腳人員卻相對匱乏。清華池在50年代末期成立了本市乃至全國第一家腳病治療室,由單純的修腳轉變為腳病治療,能為患有腳墊、灰指甲、雞眼、瘊子、腳膽等各種腳病的患者解除病痛,把西醫清毒、注射、切除、止血、包紮、針灸等現代醫療技術與傳統的修治手法相結合,取得了修治腳病的顯著效果。這不但解決了京城修腳、治腳病的難題,而且使修腳這個結合祖國傳統醫術和刀術,治療各種腳病與中醫的針灸、推拿、拔罐一起被稱為「國術」的獨特傳統行業,再次煥發生機與活力。這里匯集者腳病治療的精英,整個北京城經過嚴格、正規培訓的修腳師不足50人,而清華池就匯集了20多位,他們一度享有「修到病除」「妙手回春」的美譽。這里有專門的手術室、無菌室、貴賓室,按嚴格的衛生消毒標准,對患者泡腳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實行一客一換,修治刀具實行一客一消毒,讓患者用著放心,治著安心。
一個世紀以來,清華池這個京城獨特的風景,早已根植於人們心中,每天光顧這里的顧客絡繹不絕。弘揚「國術」的宗旨,清華池正向著更深更廣的領域拓展。
H. 郭德綱的相聲,清華池,後邊是什麼,好像是古方古啥意思
清華池,郭德綱說:你說那是虎坊橋的,我們在湖廣會館對過。其實這兩個地是一個地方 就在北京兩廣大街上 清華池就在虎坊橋的 湖廣會館對過。
I. 王興治 清華池裡「拔」神奇
2009年初,經區政府搭橋,北京清華池的曹總認識了清宮御醫的第十三代傳人王興治。王氏家傳的彈針、中葯包和竹罐,以人體陽經為主,陰經為輔的經絡療法傳承有序,到了王興治這一代,主要用於脊椎特色保健,對頸椎腰腿病的治療保健有極好效果。許多面臨開刀手術的患者,經一個階段的拔罐之後,竟然免除了疾病困擾。身為高級工程師的王興治為人辦事講究科學和嚴謹;曹東彬總經理也一貫在調查研究之後再做決斷,兩個人很容易溝通。曹東彬先查閱王氏的有關文獻,王氏祖上王汝清在順治年間入宮為御醫,主治脊椎、腦血栓等疾病。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皇宮御醫學史專家屈春海先生也出具了證明材料,認定清宮太醫院檔案中確有御醫王召恩在乾隆五十三年為十一福晉治療發熱和骨科之症全過程的記載。曹東彬又以自己的親屬做「試驗品」,找了幾位腰頸椎不適的親人,試試王興治的小竹罐,結果令人滿意。王興治帶著他的徒弟進入清華池二樓。清華池則在前台為王興治打出「清宮脊椎特色保健」的宣傳板。曹東彬說:「腳病治療和清宮脊椎特色保健都是在我們宣武區保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清華池讓兩個民間流傳的特殊技藝得到發展,是我們應當做的事情。我們這兩項『非物遺』,不是保存和展覽,而是貨真價實地用來為老百姓服務,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中國民間醫療保健的神奇之處。來清華池治腳病的顧客,有腰腿頸椎疾患的人,我們的修腳技師介紹到王興治那裡去,眼見著很快就取得很好的效果,就是為群眾造福。」
王興治和他的三位女徒弟進到清華池不久,「神奇的小竹罐」就有了很好的口碑。看到了實際效果,曹東彬對這種保健治療也大力支持。王興治進清華池不久,就給他調配了治療室,還從清華池員工中,抽調一些系統地學過保健按摩的年輕姑娘來協助。使得王興治和他的徒弟們每天能為更多的患者服務。
經過多半年的磨合,王興治也說:「我們來清華池是找對了門了。曹總不但重視傳統醫療保健,他自己也是有高級修腳技師資格證書的專家。我們對弘揚民族文化遺產有共同的理解。」在曹東彬的支持下,初來時怕接收腦病患者麻煩多,只肯接腰頸椎和腿關節疾患患者的王興治,打消了顧慮,用家傳的保健方法,開始接待腦血栓後遺症的患者,立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位五十來歲的先生,三年前中風,經過治療,能行動了,但是後遺症沒去根兒。說話舌頭不利落,自我感覺半邊身子冰涼:「無論天氣冷熱,我都覺得自己只穿了半邊衣服,有病的半邊跟沒穿一樣。」兩個療程下來,他逢人就說:「我是穿了整身衣服出家門兒的。」一位五十多歲的國家公務員有血栓家族史,查血指標也很不正常。每天脖梗子發硬,頭昏腦脹。聽人介紹過來拔竹罐,看到拔出那奇妙的「痰」,再檢驗,血栓指標下降到正常值以下,各種症狀基本消失,逢人便說:「找到這么好的辦法,我太幸運了。」看到許多這樣的實例,曹東彬說:「『清宮脊椎特色保健』為清華池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添了濃墨重彩,這將為清華池的持續發展創下了一條好路。」
清華池往後怎麼走?從最近在宣武區和集團公司支持下搞的第二屆足文化節可以看出,他們不是走過去「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老路,而是在活動中提出「治足、養足、美足」的「三足鼎立」。曹東彬已經把國際上時尚的「美足」理念提到清華池發展的議事日程上來了。讓傳統的「非物遺」和國際「接軌」。清華池又佔了再上新台階的先機了。 新浪大文化使者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