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副作用與毒性反應的區別
副作用指正常用葯劑量內出現的與用葯目的無關的表現.「葯品的副作用」也叫葯物的副反應,是指葯品按正常劑量服用時所出現的與用葯目的無關的其他作用。這些作用本來也是其葯理作用的一部分,例如阿托品具有解除胃腸道肌肉組織痙攣作用,同時也具有擴大撞孔的作用;當患者服用阿托品治療胃腸道疼痛時,容易產生視物不清的副作用。葯品不良反應包括葯品的副作用幅u
反應),還包括葯品的毒性作用(毒性反應)等;副反應只是葯品不良反應中的一部分。
毒性反應也叫毒性作用,是指由葯物引起的身體較重的功能紊亂戴組織病理變化。一般是由於患者的個體差異、病理狀態戴合用其他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而引起的。那些葯理作用較強、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較為接近的葯物,容易引起毒性反應。此外,肝、腎功能不全者,老人及兒童易發生毒性反應。少數人對葯物的作用過於敏感,載者自身的肝、腎功能等不正常,在常規治療劑量范圍就能出現別人過量用葯時才出現的症狀。毒性則往往指超量使用葯物所引起的比較嚴重的不良反應.當然由於葯物大多通過肝臟代謝,腎臟排泄,所以正常劑量也可出現肝腎功能異常,成為肝毒性,腎毒性,這個應認為是不良反應,也就是副作用.
2. 化學試劑毒性等級有哪些,比如常見的有毒
化學試劑毒性等級,可分為劇毒,高毒,中毒,低毒,分級的標准為急性毒性。
3. 化學中,毒性是什麼概念
毒物的定義是這樣的,任何能以較小劑量作用於機體,通過化學作用造成機體損害乃致死亡者,稱毒物。
毒物,根據鑒定目的不同,分類方法也不盡一致,如在分析中毒症狀及病理變化時,常採用按毒理作用分類;在進行毒物分析時,常採用按毒物的化學性質分類;為追溯毒物來源、用途及其對機體的作用時,則多採用混合分類。對於偵探來講,主要採用的可能就是最後一種分類――混合分類法。
1)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類:(1)腐蝕毒。指對機體局部有強烈腐蝕作用的毒物。如強酸、強鹼及酚類等;(2)實質毒。吸收後引進臟器組織病理損害的毒物。如砷、汞重金屬毒。(3)酶系毒。抑制特異性酶的毒物。如有機磷農葯、氰化物等。(4)血液毒。引起血液變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亞硝酸鹽及某些蛇毒等。(5)神經毒。引起中樞神經障礙的毒物。如醇類、麻醉葯、安定催眠葯以及士的寧、煙酸、古柯鹼、苯丙胺等。
2)按毒物的化學性質分類:(1)揮發性毒物。可能採用蒸餾法或微量擴散法分離的毒物。如氰化物、醇、酚類等。(2)非揮發性毒物。採用有機溶劑提取法分離的毒物。如巴比妥催眠葯、生物鹼、嗎啡等。(3)金屬毒。採用破壞有機物的方法分離的毒物。如砷、汞、鋇、鉻、鋅等。(4)陰離子毒物。採用透析法或離子交換法分離的毒物。如強酸、強鹼、亞硝酸鹽等。(5)其他毒物。其他須根據其化學性質採用特殊方法分離的毒物。如箭毒鹼、一氧化碳、硫化氫等。
3)混合分類法。即按毒物的來源、用途和毒性作用綜合分類。
(1)腐蝕性毒物。包括有腐蝕作用的酸類、鹼類,如硫酸、鹽酸、硝酸、苯酚、氫氧化鈉、氨及氫氧化氨等。
(2)毀壞性毒物。能引起生物體組織損害的毒物。如砷、汞、鋇、鉛、鉻、鎂、鉈及其他重金屬鹽類。
(3)障礙功能的毒物。如障礙腦脊髓功能的毒物,如酒精、甲醇、催眠鎮靜安定葯、番木鱉鹼、阿托品、異煙肼、阿片、可卡因、苯丙胺、致幻劑等;障礙呼吸功能的毒物,如氰化物、亞硝酸鹽和一氧化碳等。
(4)農葯。如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似除蟲菊酯類、有機汞、有機氯、有機氟、無機氟、矮壯素、滅幼脲、百菌清、百草枯、薯瘟錫、溴甲烷、化森鋅等。
(5)殺鼠劑。磷化鋅、敵鼠強、安妥、敵鼠鈉、殺鼠靈等。
(6)有毒物植物。如烏頭鹼植物、鉤吻、曼陀羅、夾竹桃、毒蕈、莽草、紅茴香、雷公藤等。
(7)有毒動物。如蛇毒、河豚、斑蝥、蟾蜍、魚膽、蜂毒等。
(8)細菌及黴菌性毒素。如沙門菌、肉毒、葡萄球菌等細菌,以及黃麴黴素、霉變甘蔗、黑斑病甘薯等真菌。
4. 什麼是毒性標准
毒性 是指毒物引起機體損傷的能力,它總是同進入體內的量相聯系的,當評價毒性時,應將危害性和危險度兩者區別。 毒性標準是以半數致死量LD50來確定的。 毒性計算所用的單位一般以化學物質引起實驗動物某種毒性反應所需的劑量表示:如為吸入中毒,則用空氣中該物質的濃度表示,所需劑量(濃度)愈小,表示毒性愈大,最通用的毒性反應是動物的死亡數。常用的指標有以下幾種: ①絕對致死量或濃度(LD 100 或LC 100 ) 即全組染毒動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劑量或濃度。 ②半數致死量或濃度(LD 50 或LC 50 ) 即染毒動物半數死亡的劑量或濃度,此值是將動物實驗所得的數據經統計處理而得。 ③最小致死量或濃度(MLD或MLC) 即全組染毒動物中個別動物死亡的劑量或濃度。 ④最大耐受量或濃度(LD0或LC 0) 即全組染毒動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劑量或濃度。
5. 毒性大不大
中醫以礦物入葯的歷史悠久,重鎮安神的硃砂即為一種常見的礦物類中葯,
約10%的中成葯品種中含有硃砂,其中不乏安宮牛黃丸等名葯。近年來,隨著中
葯毒副作用日益引起重視,硃砂的毒性問題也浮出水面。目前,雖然我國有關機
構和醫葯從業人員已對硃砂的毒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仍須再提高。作為汞劑的
硃砂應受到嚴密監控:經常對其進行再評價,根據效益/風險比,限制其臨床應
用,尤其應修訂我國《葯典》中與硃砂安全性有關的質量標准,避免含硃砂制劑
引起的汞中毒。
對硃砂毒性的認識逐漸深入
中醫主要將硃砂用於安神、鎮驚和抗微生物。《神農本草經》曰:「硃砂主
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鬼魅邪惡鬼,久服通神明不老。」
可見,中醫最早認為硃砂是可以久服的。隨著臨床實踐的深入,《本草備要》、
《本草從新》等古籍中出現了硃砂致人痴呆、致人呆悶等中毒的記載。現代研究
認為,硃砂為汞劑,可致慢性中毒,久服可造成機體蓄積,對兒童危害尤大。
我國1985年以前的各版《葯典》對硃砂的毒性認識不夠或描述其毒性的語義
比較含混。隨著長期服用硃砂制劑造成慢性汞蓄積中毒的報道不斷增多,1985年
版《葯典》確認了硃砂有毒,但認識較為模糊;1995年版《葯典》在這方面的認
識有所提高,將硃砂的日用量由0.3~1.5克降至0.1~0.5克,並去掉了含毒性成
分水可溶性汞鹽較高的干研成細粉的硃砂炮製品,只保留了水飛法炮製的硃砂粉;
2000年版《葯典》對硃砂的毒性有了進一步認識,規定炮製時乾燥過程中溫度必
須在40℃以下,葯用硃砂不得檢出水可溶性汞鹽;2005年版《葯典》對2000年版
《葯典》相關內容未作修改。
硃砂的有效成分眾說紛紜
硫化汞是硃砂的主要成分,可它是不是硃砂的有效成分,至今仍無定論。中
葯復方新葯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葉祖光等在實驗中,對服用了安宮牛黃
丸(含有硃砂)的實驗動物的糞便進行檢測,並將檢測到的總汞摺合成硫化汞,
發現這些硫化汞占給葯量的98.5%,說明硫化汞未經腸道吸收,而是全部排出體
外,因而認為硫化汞實際上是不被機體所吸收的無效、無毒成分,而硃砂中所含
的1.5%的酸可溶性汞才是其有毒、有效成分。
對此,一些學者有不同看法。因為,《葯典》規定葯用硃砂粉(即水飛炮製
品)不含水溶性汞鹽,但可以含游離汞。有文獻報道稱,水飛硃砂中的游離汞含
量均低於1微克/克(0.0001%)。即使按照2000年版《葯典》前規定的水飛硃砂
游離汞含量為18~35微克/克來計算,游離汞也僅佔0.0018~0.0035%,遠低於1.
5%。這說明被吸收的1.5%的汞絕大部分來源於硫化汞。
也有人認為硫化汞不應該是無效、無毒成分,而是有效、有毒成分的前體葯
物。理由如下:我國學者曾以小鼠灌胃給葯的方法研究硃砂的體內吸收、分布,
發現小鼠吸收進入體內的汞量遠遠高於服用的硃砂中所含的可溶性汞和游離汞的
最高量,說明部分硫化汞在胃腸道的某些環境下被轉化為可吸收的汞化合物。有
報道稱硃砂在厭氧有硫條件下,在pH為7、溫度為37℃的暗環境中與帶甲基的物
質相遇能產生甲基汞,而甲基汞的吸收率可達100%。人體腸道正具備上述條件,
而且,胃腸道中的消化酶和腸道細菌中可能具有氧化還原酶、甲基轉移酶等酶類,
更有助於硫化汞在消化道被轉化成甲基汞或半胱氨酸汞、谷胱甘肽汞等小分子絡合物而被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葯用硃砂粉除含有98%以上的硫化汞外,還含有許多金屬元
素,如鎂、鉍、鐵、硅、鋇、鈣、銅、錳、銻、砷、鋅、硒、碲、鉛等,其中有些是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是否應對這些成分在炮製方法、限量標准方面進
行規定也應引起重視。
中成葯中硃砂用量值得商榷
如果以1995年版以後的我國《葯典》規定的硃砂葯材日用量——0.1~0.5克
為標准來衡量中成葯中的硃砂量,除避瘟散外(由於《葯典》沒有規定該葯的日
服次數,因而無法明確其日用量),對成人用葯來說,沒有一個品種中的硃砂用
量超標,遠好於雄黃復方制劑中一半左右雄黃日用量超標的情況。
但應該看到,硃砂是毒性葯材,日用量規定范圍相差5倍,顯然不合理。因為
即使是無毒的中葯材,日用量范圍大多也只是2~3倍,超過3倍的不多。大多數毒
性葯材的日用量范圍為2倍,如雄黃為0.05~0.1克。如果硃砂日用量范圍也規定
為2倍,即0.1~0.2克,那麼中成葯中硃砂日用量超標的品種數會多於雄黃量超標
的品種數。即使在5倍范圍之內,如果從採用最小劑量為兒童用葯量的角度來考察,
不少中成葯中的硃砂量也超標,如我國《葯典》中的小兒驚風散,硃砂超常規用
量2.5倍;小兒清熱片,硃砂超常規用量0.4倍;小兒金丹片,硃砂超常規用量2.5
倍等等。
而且,在2005年版《葯典》中收載的46個含硃砂的中成葯中,只有7個品種
要求測定硫化汞含量。如果承認硫化汞是產生葯效和毒性的前體葯物,就應該要
求所有生產企業必須測定中成葯中硫化汞的含量,以控制含硃砂中成葯的用葯風
險。
含硃砂中成葯應再評價
我國對中成葯的再評價工作遠遠落後於化學葯品。嚴格的、科學的再評價可
以確定葯物療效、毒副作用、效益/風險比、性/價比及其在同類葯物中的位置。
可是我國《葯典》中的中成葯,絕大多數沒有經過再評價,同類產品之間的比較
性再評價更少。為了促進中葯現代化、國際化,首先對《葯典》中收載的含有有
毒葯材(如硃砂、雄黃)的中成葯進行全方位的再評價很有必要。
在我國《葯典》中收載的含硃砂的中成葯中,有相當一部分方子按中醫葯理
論分析,配伍硃砂是沒有必要的,或是不合理的,或可以用其他葯材替代。如已
有一些動物實驗證明,硃砂在安宮牛黃丸中並不是必需的,甚至是不起作用的。
行政管理部門應通過政策引導,組織基礎、臨床研究機構和生產企業的科研人員,
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去考察和再評價含硃砂的復方制劑,以便在修訂葯品標准時刪
去無用而有毒的硃砂組分,對在制劑中必要的、起有效作用的硃砂作出含量范圍
要求,以及制定一系列安全標准和安全用葯規定,為保障用葯安全,促進中成葯
進入國際市場提供更加科學的支持數據。
6. 中等毒性毒性有多大
由於苯的揮發性大,暴露於空氣中很容易擴散。人和動物吸入或皮膚接觸大量苯進入體內,會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有研究報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在體內苯生成了苯酚。 特別注意: (1)長期吸入會侵害人的神經系統,急性中毒會產生神經痙攣甚至昏迷、死亡。 (2)在白血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有苯及其有機製品接觸歷史。 中毒症狀 短期接觸 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重者會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神志模糊、知覺喪失、昏迷、抽搐等,嚴重者會因為中樞系統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產生睡意、頭昏、心率加快、頭痛、顫抖、意識混亂、神志不清等現象。攝入含苯過多的食物會導致嘔吐、胃痛、頭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等症狀,甚至死亡。吸入20000ppm的苯蒸氣5-10分鍾會有致命危險。 長期接觸 長期接觸苯會對血液造成極大傷害,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症。苯可以損害骨髓,使紅血球、白細胞、血小板數量減少,並使染色體畸變,從而導致白血病,甚至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苯可以導致大量出血,從而抑制免疫系統的功用,使疾病有機可乘。有研究報告指出,苯在體內的潛伏期可長達12-15年。 婦女吸入過量苯後,會導致月經不調達數月,卵巢會縮小。對胎兒發育和對男性生殖力的影響尚未明了。孕期動物吸入苯後,會導致幼體的重量不足、骨骼延遲發育、骨髓損害。 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經確認為致癌物。 苯是一種無色、有芳香味的碳氫化合物,透明、易揮發、易燃、易爆。苯的中毒原理為由呼吸道侵入人體。吸入高濃度的苯蒸氣以及大量苯液污染皮膚或誤服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致死量約為10毫升。其毒性作用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另外對造血、呼吸系統也有損害。 急性苯中毒臨床表現 1.輕度中毒者可有頭痛、頭暈、流淚、咽干、咳嗽、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步態不穩;皮膚、指甲及粘膜紫組、急性結膜炎、耳鳴、畏光、心悸以及面色蒼白等症狀。 2.中度和重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狀加重、嗜睡、反應遲鈍、神志恍惚等外,還可能迅速昏迷、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全身皮膚、粘膜紫紺、呼吸增快、抽搐、肌肉震顫,有的患者還可出現躁動、欣快、譫妄及周圍神經損害,甚至呼吸困難、休克。 急救處理 1.吸入中毒者,應迅速將患者移至空氣新鮮處,脫去被污染衣服,松開所有的衣服及頸、胸部紐扣。腰帶,使其靜卧,口鼻如有污垢物,要立即清除,以保證肺通氣正常,呼吸通暢。並且要注意身體的保暖。 2.口服中毒者應用0.005的活性炭懸液或0.02碳酸氫鈉溶液洗胃催吐,然後服導瀉和利尿葯物,以加快體內毒物的排泄,減少毒物吸收。 3.皮膚中毒者,應換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襪,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復清洗皮膚和頭發。 4.有昏迷、抽搐患者,應及早清除口腔異物,保持呼吸道的通暢,由專人護送醫院救治。
7. 中國哪些蛇毒性最大
白唇竹葉青
別名:青竹蛇、竹葉青。
白唇竹葉青頭部呈三角形,頸細,形似烙鐵。頭頂具細鱗,吻側有「頰窩」。上頜僅具管牙,有劇毒。體背鮮綠色,有不明顯的黑橫帶;腹部黃白色。體最外側自頸達尾部有一條白紋;上唇黃白色。鼻間鱗大;鼻鱗與頰窩間一般無鱗片。背鱗起棱,21-21-15行;腹鱗147-167;尾下鱗雄55-73,雌41-66。體全長雄性可達541-673毫米,雌性可達745-872毫米。
白唇竹葉青主要棲息於山地林區,日夜均有活動。捕食蜥蜴、蛙和鼠類。卵胎生,每產6-14條。
本種主要分布於雲南、貴州以及華南地區。
灰藍扁尾海蛇
白眉蝮
毒性毒性很強可以使血液凝固
尖吻蝮
也叫:五步蛇
它為脊椎動物門眼鏡蛇科。蛇體細小,盤成圓形,頭在中央,尾含口內,狀如古代銅錢大小,故又名「金錢白花蛇」。蛇頭略粗於體,長方圓形,黑褐色。背部有一條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細密片組成的橫環紋帶,黑褐色的節帶較寬,節帶四十五至六十節,腹部灰白色或黃白色,黑褐色的節帶,顏色淺淡,氣微腥。主要產地在湖北浠水縣蔡河、關口、望城等區。
葯用幼蛇乾燥軀體,性味甘溫,入肺經。功能祛風濕,鎮驚、攻毒。主治風濕關節酸痛、四肢還遂、口眼鼻斜、疥瘡、梅毒、惡瘤、破傷風等症。
它以身長五市寸以內的為一等口,頭部有毒腺,含有強烈的神經性毒,並含有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但不含出血性毒。被它咬傷後,如不積極治療,在一、二天內,常麻痹死亡。因葯用部分是幼蛇,不能大量自然繁殖,需要很好保護成蛇資源。
金環蛇
分布於廣東、廣西、江西、雲南、福建、海南等省(區)。
喜歡活動濕熱地帶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邊,溪流邊或山坡岩洞內和住宅附近,為夜行性蛇類,黃昏後出洞捕食其他蛇類,偶爾也吃蛇卵、魚、蛙、鼠類等。白天多不活動,常盤蜷著身體把頭藏在身下。它怕見光線,不主動攻擊人畜,性情亦溫馴,故少見有此種蛇傷病例。但幼蛇較兇猛、活躍。卵生,每次產8~12枚,多產於落葉堆或洞穴內,雌蛇有護卵的習性。
身體較粗大,一般長1~1.6公尺。頭橢圓形,略大於頭部,頭背黑色,有八字形紋斜過頭側。頭尾部有黑黃相間的寬環紋纏繞周身,黑環與黃環幾乎等寬。背脊有頭著隆起,背正中一行鱗片擴大呈六角形。尾較短,末端鈍圓。
它具有神經毒bungarotoxin及心臟毒,所以毒性強。
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多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晝行夜伏,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和西南地區。它的主要食物就是與之相近的同類——其他蛇類,所以在眼鏡王蛇的領地,很難見到其他種類的蛇,它們要麼逃之夭夭,要麼成為眼鏡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這種在蛇的王國中所向無敵的、世界最大的前溝牙類毒蛇,一直被人類視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蛇,卻難敵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貪婪的敵人——人類。長期以來眼鏡王蛇被人類捕捉殺戮,被人類作為餐桌上的美味、工藝品(蛇皮)以及葯物(蛇膽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類發現者,均遭捕殺,鮮有倖免。據統計1991和1992年僅廣西邊境,眼鏡王蛇的流通量分別達到36和18噸。目前,其種群數量已急劇下降,野外猶難得一見,處於瀕危狀況。 現在國內的部分動物園及養蛇場雖有飼養,但其飼養的眼鏡王蛇皆為野外捕捉;且由於多種原因,至今尚沒有在飼養下正常產卵孵化的報道;所飼養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內死去,因此,通過繁殖以增加種群數量的目的一時尚難以達到。在這種情況下,保護眼鏡王蛇的自然生態環境,遏止或杜絕對野生眼鏡王蛇的捕殺,是眼鏡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鏡王蛇卻仍未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即不受國家法律的保護,長此以往,眼鏡王蛇在我國將有絕滅之虞。
銀環蛇
身體背面為黑白兩色相間的斑紋,黑色斑紋較白色紋寬。頭部為橢圓形,與一般毒蛇三角形的頭部大不相同。重要特徵之一是其背上最中央一列鱗片較附近的鱗片為大,且呈六角形。
分布於低海拔的山區和平地,常在矮樹林、竹林、草原、農田、菜園、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環環境活動,尤其喜好靠近水邊的環境。大都在地面活動,不太會爬樹。
怕見光線,白天往往盤著身體不動,把頭藏於腹下,到晚上較為活躍。
行動緩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溫和,遇到攻擊時常縮作一圈。除非受傷或遭到極為嚴重的威脅與干擾,否則很少主動攻擊人。
毒性劇烈; 屬於神經毒,致死率甚高,被咬後中毒者臉唇及舌頭出現嚴重水腫,嚴重時造成呼吸衰竭。雄蛇頭比雌蛇大,尾比雌蛇長。用手指從雄蛇泄殖孔稍後處向前擠壓會出現一對交接器,雌蛇則無。
原矛頭蝮
原矛頭蝮是蝮蛇的一種,絕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體型
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圓斑蝰
也叫:百步蛇
頭部成三角形,嘴間向上翹,頭頂成暗綠色,頭側黃色,背部由頭部至尾有黃褐色黑邊之菱形斑,黑邊在體兩側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對稱而成沙漏狀,是台灣體型最大毒蛇。台灣最危險的蛇類,致死率占第一位。
其毒液屬於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時內死亡。
中毒症狀:
臨床上可見明顯血小板減少,患出極為疼痛,局部迅速瘀血、腫脹、起水泡與血泡,對循環系統有嚴重影響。
舟山眼鏡蛇
全長1000~20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沒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黃白色窄橫紋,在幼體較為明顯。受驚擾時,前半身豎起,頸部扁平擴展,顯露出項背特有的白色眼鏡狀斑紋或此斑紋的各種飾變。腹面污白色,頸腹具灰黑色寬橫斑及其前方的兩個黑點。頭呈橢圓形,與頸區分不十分明顯,頭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沒有頰鱗;上唇鱗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鱗後入眶。第四、五兩枚下唇鱗之間嵌有一枚小鱗。背鱗平滑,中段21(19)行;腹鱗162~182,肛鱗完整或二分,尾下鱗38~53對。
8. 水銀的毒性有多大
清華大學化學系丁明玉老師為廣大市民介紹了一些簡單又實用的收集水銀辦法。
據丁老師介紹,水銀又稱汞,為液態銀白色金屬,常溫下即能蒸發。體溫計破碎後,水銀掉在地上會形成許多水珠,如果不及時收集,就會很快揮發到空氣中,水銀蒸氣有很大的毒性,通過人的呼吸道可進入神經系統,使人中毒。如果不小心碰到皮膚上也能進入人體,危害人體的健康。
水銀中毒的臨床表現有,全身症狀為頭痛、頭昏、乏力、發熱。口腔及消化道症狀表現為齒齦紅腫酸痛、糜爛出血、牙齒松動、齦槽溢膿,口腔有臭味,並有惡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痛、腹瀉。皮膚接觸可出現紅色斑丘疹,以四肢及頭面部分布較多。少數患者可有腎損害,個別嚴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難、紺紫等急性間質性肺炎的表現。
丁老師介紹的灑落水銀收集處理方法是,用濕潤的小棉棒或膠帶紙將灑落在地面上的水銀粘集起來,放進可以封口的小瓶中,如飲料瓶等塑料瓶,並在瓶中加入少量水,瓶上寫明「廢棄水銀」等標識性文字,交給本單位或社區居委會廢液管理人員處理或送到環保部門專門處理。丁老師特別提醒廣大市民注意,千萬不要把收集起來的水銀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地下水源。如果水銀滲入地下水,人們飲用了含有重金屬的水,就會危害人體健康。
對掉在地上不能完全收集起來的水銀,可撒些硫磺粉,以降低水銀毒性。因為硫磺粉與水銀結合可形成難以揮發的硫化汞化合物,防止水銀揮發到空氣中危害人體健康。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209310.html
9. 什麼蛇的毒性最大
從毒液毒性來說,世界上最毒的蛇是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的裂頰海蛇,它的毒性比任何陸地蛇大許多倍。
陸地上最毒的蛇是澳大利亞西部的最毒的陸生蛇就是內陸太攀蛇(以前叫內陸盾尖吻蛇)
,一條蛇的毒液能毒死25萬只老鼠。
從排毒量來說,最危險的蛇是眼鏡王蛇(好像俗名是過山風),排毒量大,而且基本無血清可以救治,被咬三分鍾之內就可以見到佛祖(或者耶穌),在中英文的文籍裡面都有記載。
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傳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懼的蛇類,不僅有著龐大有力的軀體,
致命的毒液,
更可怕的是它的攻擊性及驚人的速度.
民間有傳說它在短距離內跑得比馬還快,
更有傳說一條遭圍捕的黑曼巴,
幾分鍾內竟殺死了13個圍捕它的人!(呵呵,我之前在它的圖片旁弄錯了)雖然這只是傳說,
且先不論屬實與否,
但黑曼巴的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擊性最強的蛇類.
國內傷人率較高的有尖吻蝮(五步蛇),舟山眼鏡蛇,東南亞傷人率最高的是圓斑蝰
這三種在上面的圖片里都有,大家可以自己找找
另外,毒蛇咬傷的症狀可以是(神經毒):局部疼痛、腫脹、麻木,齒痕無滲液。出現四肢無力、流涎、惡心、吞咽困難、頭昏眼花、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復視、語言障礙、四肢癱瘓、呼吸淺慢,或有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昏迷、抽搐。嚴重者可發生呼吸、心跳驟停
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傳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懼的蛇類,不僅?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