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風物長宜放眼望

風物長宜放眼望

發布時間: 2021-07-23 04:09:06

『壹』 「風物長宜放眼量」全詩

《贈柳亞子先生》

毛澤東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毛澤東同志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貳』 "風物長宜放眼量"啥意思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出自(毛澤東的《贈柳亞子先生》)

原句的意思是:人生往往會遭到很多困擾與煩惱,主要是來自於自己。說明一個人要淡泊名利。

我們雖有有限的失望,但是還有無線的希望。生活依舊簡單、平靜、恬淡。要以寬闊的胸襟,長遠的眼光,去辨證的分析問題,排解心中的「牢騷」,社會上的「濁事」。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對挫折、苦難,是否能保持一份豁達的情懷,是否能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氣度。如果你感到痛苦,證明你的心還不曾麻木。在逆境中磨煉出你的意志,不必計較一時的成敗得。"風物長宜放眼量",去追尋長久的精神底蘊。

『叄』 「風物長宜放眼量」啥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開眼界去看待。

長:通「常」。放眼:放寬眼界。

這句詩出自於毛澤東的詩作《七律·和柳亞子先生》,詩的全文如下: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白話譯文】

我們初次相識,在廣州品茗暢談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懷,在重慶再次會晤,您向我索詩,那時正是秋天草木枯黃的時節。

我從第一次來北平,歷經三十一年的風雨戰斗,又回到這舊都,在這落花繽紛的暮春時節有幸讀到了您華美的詩篇。

牢騷太多有礙身心健康,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開眼界去衡量。

不要說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水太淺,在這里觀賞游魚要遠勝於富春江。

(3)風物長宜放眼望擴展閱讀:

這首詩寫於1949年4月19日。詩的前四句追敘詩人與柳亞子的三次交往,後四句對柳亞子的牢騷提出開導規勸,並表示殷切的期望。此詩清純和雅,語言溫婉秀潤,情意綿長,看似清淡,味之彌甘,很有啟悟和感化力量。

這首詩是老朋友之間的私人唱和之作。毛澤東的和詩針對原詩作者劉亞子牢騷愈盛而身體愈下的狀況,借唱和的方式敘舊談心,進行坦誠懇切的開導規勸,表達了對摯友的一片愛護之情。

全詩有意淡化了二人間三次交往的政治內容,而強調友人間的文化層面,從而使這首詩帶有較濃的人情味,深深體現了詩人的寬廣胸懷。

『肆』 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寬眼界去衡量。

原文: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毛澤東〔近現代〕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譯文:

我們在廣州品茗暢談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懷,在重慶您向我索詩時正是秋天草木枯黃的時節。

歷經三十一年的風雨戰斗,又回到這舊都,在這落花繽紛的暮春時節有幸讀到了您華美的詩篇。

你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牢騷太多了,要提防有礙身心健康,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寬眼界去衡量。

不要說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水太淺,在這里觀賞游魚要遠勝於富春江邊釣魚。

注釋:

飲茶粵海:指柳亞子和毛澤東於1925年至1926年間在廣州的交往。粵海:廣州。

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慶柳亞子索討詩作,毛澤東書《沁園春·雪》以贈。

渝州:重慶。

葉正黃:秋天。

牢騷:1949年3月28日夜柳亞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詩中的「華章」,稱要回家鄉分湖隱居。見附詩。

長:通「常」。

放眼:放寬眼界。

昆明池:指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昆明湖取名於漢武帝在長安鑿的昆明池。

富春江:東漢初年,嚴光不願出來做官,隱居在浙江富春江邊釣魚。

(4)風物長宜放眼望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49年3月28日夜晚,國民黨左派人士柳亞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稱感於國民黨的混亂現狀,要回家鄉分湖隱居。同年4月,毛澤東同志寫《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一詞回贈。

『伍』 風物長宜放眼量什麼意思

釋義: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開眼界去衡量。

出處: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毛澤東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詞句注釋:

①飲茶粵海:指柳亞子和毛澤東於1925年至1926年間在廣州的交往。粵海:廣州。

②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慶柳亞子索討詩作,毛澤東書《沁園春·雪》以贈。渝州:重慶。

③葉正黃:秋天。

④牢騷:1949年3月28日夜柳亞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詩中的「華章」,稱要回家鄉分湖隱居。見附詩。

⑤長:通「常」。

⑥放眼:放寬眼界。

⑦昆明池:指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昆明湖取名於漢武帝在長安鑿的昆明池。

⑧富春江:東漢初年,嚴光不願出來做官,隱居在浙江富春江邊釣魚。[2]

白話譯文:

我們初次相識,在廣州品茗暢談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懷,在重慶再次會晤,您向我索詩,那時正是秋天草木枯黃的時節。

我從第一次來北平,歷經三十一年的風雨戰斗,又回到這舊都,在這落花繽紛的暮春時節有幸讀到了您華美的詩篇。

你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牢騷太多了,要提防有礙身心健康,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開眼界去衡量。

不要說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水太淺,在這里觀賞游魚要遠勝於富春江。

(5)風物長宜放眼望擴展閱讀:

賞析:

詩的前四句追敘詩人與柳亞子的三次交往。表達了對柳亞子等傾向革命的愛國知識分子的深切關懷。後四句對柳亞子的牢騷提出開導規勸,並表示殷切的期望。

首聯兩句回憶同柳亞子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相見,表明彼此並非初交。

頷聯點到正題,對柳亞子說明讀到他的詩了,也仍然是憶舊。只是首聯是回憶兩人的交往,頷聯是回憶自己的行蹤。聯系起來看說明在革命戰火斗爭的烽火中,朋友聚散之不定,相逢之不易。但在31後重到北京的時候,朋友又相見了,而且得到了對方的詩篇。

柳亞子原詩里「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是對他早年參加革命活動的回憶,寫這些表明他對革命有功,而認為黨和國家遺忘了他的貢獻。毛澤東在詩中同他做一番敘舊,就暗示黨和國家並沒有忘記他過去同情革命、贊助革命的經歷。

頸聯是全詩的主旨,是針對柳亞子來詩所表現的思想情緒進行正面的批評和規勸。詩人說,應該放開眼界,從遠處,大處著眼,也就是從未來從全局著眼,胸襟開闊,保持健康的心態。

尾聯勸柳亞子留在北京,不要回家,實際上是勸他不要消極隱居遁世,並且安排柳亞子居住到頤和園,就在昆明湖邊,使他認識到黨對他是照顧周到,優待有加的。

這首詩是老朋友之間的私人唱和之作。毛澤東的和詩針對原詩作者劉亞子牢騷愈盛而身體愈下的狀況,借唱和的方式敘舊談心,進行坦誠懇切的開導規勸,表達了對摯友的一片愛護之情。此詩清純和雅,語言溫婉秀潤,情意綿長,看似清淡,味之彌甘,很有啟悟和感化力量。

全詩有意淡化了二人間三次交往的政治內容,而強調友人間的文化層面,從而使這首詩帶有較濃的人情味,深深體現了詩人的寬廣胸懷。

參考資料:網路--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陸』 「莫望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要提防有礙身心健康,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開眼界去衡量。

前半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飛來峰》,後半句出自毛澤東的《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登飛來峰》原文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翻譯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原文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翻譯

我們初次相識,在廣州品茗暢談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懷,在重慶再次會晤,您向我索詩,那時正是秋天草木枯黃的時節。

我從第一次來北平,歷經三十一年的風雨戰斗,又回到這舊都,在這落花繽紛的暮春時節有幸讀到了您華美的詩篇。

你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牢騷太多了,要提防有礙身心健康,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開眼界去衡量。

不要說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水太淺,在這里觀賞游魚要遠勝於富春江。

(6)風物長宜放眼望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登飛來峰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2、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1949年3月28日夜晚,國民黨左派人士柳亞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稱感於國民黨的混亂現狀,要回家鄉分湖隱居。同年4月,毛澤東同志寫《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一詞回贈,用嚴子陵隱居垂釣富春江畔這件事,勸柳亞子先生留在北京繼續參加建國工作。

『柒』 「風物長宜放眼量」怎麼讀

風物長宜放眼量

【注音】fēngwùchángyí fàngyǎnliàng

【解釋】人生往往會遭到很多困擾與煩惱,主要是來自於自己。說明一個人要淡泊名利。

『捌』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出自何處

這並不是一句詩,而是兩句拼湊在一起的,分別有不同的出處。

「莫為浮雲遮望眼」化用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中「不畏浮雲遮望眼」一句;

「風物長宜放眼量」引用自近代詩人、思想家 、政治家毛澤東的《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中一句。

兩首詩的原文如下:

《登飛來峰》(北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毛澤東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8)風物長宜放眼望擴展閱讀:

「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意思是: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遠眺的視野。

「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意思是: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開眼界去衡量。

浮雲:在山間浮動的雲霧。望眼:視線。

長:通「常」。放眼:放寬眼界。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登飛來峰》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1949年3月28日夜晚,國民黨左派人士柳亞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稱感於國民黨的混亂現狀,要回家鄉分湖隱居。同年4月,毛澤東同志寫《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一詞回贈,用嚴子陵隱居垂釣富春江畔這件事,勸柳亞子先生留在北京繼續參加建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