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沈陽經濟區一體化

沈陽經濟區一體化

發布時間: 2021-07-23 03:38:45

A. 最有望與沈陽同城化發展的城市是哪個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發展非常迅速,在不到五十年的時間內取得了國外發達城市需要上百年才達成的成就,我國不少著名城市位列世界一線城市的榜單之中,城市發達程度足以與發達國家的城市相媲美,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在一些城市現代化建設上超越了世界著名城市,而在今年新一線城市榜單中,又有一些城市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城市的佼佼者。

沈陽作為新一線城市,自身的經濟發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產業結構上積極轉型升級,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撫順也不容小覷,撫順是一座以資源豐富出名的城市,煤炭資源非常豐富,曾一度被稱之為“煤都”,再加上近年來撫順市的迅速發展,這座城市還擁有了非常便利的交通環境,擁有兩條鐵路,兩條高速公路,這無疑給沈陽與撫順同城化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未來撫順市與沈陽區域一體化的發展,一旦合並,兩座城市之間的優劣勢互補,產業結構發展上可以得到更科學的優化,就會給兩座城市的發展帶來巨大好處,同時按照目前兩座城市的GDP總量相加,兩座城市合並之後,也將會瞬間成為我國東北地區首個突破萬億級的經濟大都市。


在小編看來同城化發展在城市發展瓶頸期不失為一個好的破局之法,在我國也不是沒有合並發展、強強聯合的先例,就算是不走完全同城化路線,也可以學習廣佛同城化發展中的做法,參考廣州和佛山這兩座一線城市的具體做法,完善自身的發展,廣佛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同城化發展還是有一定作用的,沈陽爭取在未來城市發展格局中佔到一席之地,成為東北老工業區崛起的新興力量。

B. 沈陽這個城市的未來發展空間有多大

沈陽經濟區望眼東北亞

強音: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與以大連為中心的遼寧南部沿海城市群集聚構成全國大城市最為密集的遼中南大都市帶,有望成為21世紀乃至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之一。

兩大概念解讀

經濟區:即由多種生產要素組成的「地域經濟共同體」,其實際意義在於其各部分空間上的接近和性質上的統一。

沈陽經濟區:是以沈陽為中心,通過中心城市沈陽的經濟輻射和吸引,與周圍經濟社會活動聯系緊密的地區形成的「區域經濟共同體」。其地域范圍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的改變,以及中心城市沈陽的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的增強有所變化,因此沈陽經濟區的發展將分階段進行。

沈陽經濟區的組成

依據目前省內經濟情況,沈陽經濟區將由遼寧中部城市群中部分城市的主要區域組成,即沈陽市、撫順市(不含清原、新賓)、本溪市(不含桓仁)、鞍山市(不含岫岩)、遼陽、鐵嶺市(不含西豐、昌圖)。

沈陽經濟區的規劃思路

以老工業基地調整與改造、實現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為目標,以提高城市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為中心,以城市間經濟、社會聯系為基礎,以行政協調領導為保證,實施區域一體化、城鎮協調發展、生態經濟戰略、真正將沈陽經濟區建設成為開放型、一體化和現代化開放型城市組合,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地區之後的第四個增長極或核心區。

沈陽經濟區近中遠三大建設目標

近期目標:加快結構調整與區域整合步伐,拓展沈陽中心城市功能,充分發揮沈陽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將沈陽經濟區建成更加一體化的網路組合型城市群,成為一個高效的有機整體和真正一體化的經濟區。

中期目標:加強沈陽經濟區與「京津」、「山東半島」的經濟合作與聯系,使其成為環渤海經濟圈的又一重要增長極。

遠期目標:使沈陽經濟區成為東北亞經濟圈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大都市圈。

沈陽經濟區六大戰略構想

強音:沈陽經濟區是開放式的「城市集合」,因此,經濟區的構建與發展,必須從促進發展與健全制度兩方面著手,加快對經濟區城鎮體系及交通、信息、能源、環境等基礎設施進行整合。

構想一:產業互補,避免浪費

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沈陽經濟區將重點發展裝備製造和原材料工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各城市要從整個經濟區考慮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的發展,形成合理分工、合作競爭的發展格局,堅決杜絕產業同構化現象,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構想二:陸路交通一體化

專家認為,沈陽經濟區應以交通一體化為基礎。沈陽經濟區內,各城市之間應該在城市間長100公里的距離內,有方便的交通方式讓人們工作通勤、日常公務、購物、旅遊、休閑。在高速公路建設上,今後將形成以沈陽為中心的「一網、七射、兩環」的公路格局。一網即經濟區內公路網;七射為沈陽—康平、沈陽—新民高速公路與現有的五條高速公路;兩環即經濟區內鐵嶺—撫順—本溪—遼陽—遼中—新民—法庫—鐵法—鐵嶺的環形快速通道與沈陽三環繞城高速公路。

構想三:擴建桃仙新建空港

今後,沈陽經濟區將強化機場服務功能,擴建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將其建設成為設施一流的東北地區空運中心,並爭取成為國家級樞紐機場;在此基礎上規劃建設沈陽經濟區的第二空港,與桃仙國際機場共同構築經濟區空中對外聯系通道。

構想四:沈陽經濟區人口總規模2400萬

沈陽經濟區將本著一個核心、多個副中心的都市圈戰略建設,即「釜底加薪」做強中心城市沈陽,「錦上添花」激勵副中心城市鞍山、撫順、本溪、遼陽、鐵嶺發展,「雪中送炭」扶持海城、開原、新民等縣級市。整個經濟區將形成「一核、6副、10星」的網路化組合城市群,力爭盡快實現經濟區人口規模2400萬人的目標。一核是中心城市沈陽,人口規模可以發展到1000萬人;6副是鞍山、本溪、撫順、遼陽、鐵嶺、營口六大城市,人口總規模可以發展為500-1000萬人;10星是海城、開原、鐵法、新民等10個中小型城市,人口總規模可以發展到300-600萬人。

構想五:「024」打遍沈陽經濟區

信息化提升城市化的水平和等級,沈陽經濟區建設,要求區域范圍內大力發展電話網、數據通信網、移動通信網、智能網等網路建設,使經濟區通信網的規模容量和技術水平達到全國先進水平,以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多層次需要。力爭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建設沈陽通信地球站,使之成為又一個國際通信網的對外介面,力爭實現沈陽經濟區統一的024長話網。

構想六:山、城、田、海統籌建生態

沈陽經濟區生態系統將建設以山(東部山林地區)、城(區域內城市化地區)、田(中部農田林網地區)、海(渤海)為基礎,利用山脈、水體、森林、田園建設城市間的綠化與生態隔離帶,利用自然水系和交通走廊建設城市生態走廊。

沈陽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過招

強音:廣州市規劃局局長潘安和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諸大建教授分別對「珠三角」和「長三角」區域發展戰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並就二者與沈陽經濟區的優勢進行了一番對比。盡管目前沈陽經濟區無論是城市規模等級還是區域綜合經濟實力均無法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提並論,但專家們一致認為,沈陽經濟區未來所具有的巨大發展潛力不容小視。

第一回合:城市規模等級對比

「長三角」面積10萬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7600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53人,城市數69個(含縣級市);「珠三角」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全部人口2306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53人,城市數28個(含縣級市);沈陽經濟區面積5.9萬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1900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15人,城市數11個(含縣級市)。專家認為,以上三大城市群的共同特點是,都形成了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縣城、中心鎮與集鎮組成的七個層次等級,各類城市呈現出寶塔型特點。但沈陽經濟區在第一、第二層次上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規模和數量上都存在差距。區內城鎮體系不盡合理,特大城市、大城市多,中小城市少且不發達,城市群結構呈現嚴重的「頭重腳輕」狀態。小城市和小城鎮無論數量和實力都不及「長三角」和「珠三角」。

第二回合:區域綜合經濟實力對比

改革開放以來,長、珠三角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使社會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的地區。相對而言,沈陽經濟區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在轉軌過程中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矛盾還較為突出。

第三回合:區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對比

除了建成區綠地覆蓋率占優,沈陽在人均城市建設資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擁有道路面積、萬人擁有公交車輛幾項主要指標方面,與廣州、上海的基礎設施建設相比仍處明顯劣勢。

三大優勢決定沈陽穩坐經濟區頭把交椅

強音:沈陽所具備的三大優勢,必將使其穩坐沈陽經濟區中心城市這一「頭把交椅」,並帶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實現多贏。

優勢一:區位居中四通八達

沈陽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溝通關內外聯系的咽喉,聯系東北經濟腹地與沿海經濟帶的黃金通道。獨特的地理、區位和交通優勢是沈陽成為中心城市的基礎性前提條件。

優勢二:經濟增長速度「如飛」

沈陽 G DP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九五」期間年均增長12.8%,2002年增速居全省之首。沈陽對周邊城市已經形成了產業、人才、技術、資金、信息集聚的綜合效應。從開放度看,沈陽有駐沈領事館5個,成為東北地區的對外窗口,並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關系。

優勢三:資產存量適合孕育重大項目

沈陽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其資產存量大,固定資產達1000多億元,十分適合發展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容易創造出先導性的產業優勢,國家扶持老工業基地改造和振興的優惠政策,必將為沈陽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建設部副部長談沈陽經濟區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應邀參加了研討會,他對沈陽經濟區的提出和建設規劃給予充分肯定。他認為,遼寧省省委、省政府及時提出沈陽經濟區的發展,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甚至用沈陽經濟區是現階段生產力發展與城市化發展程度的必然產物和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大幸事來高度概括沈陽經濟區的重要意義。他同時也對沈陽經濟帶的發展提出兩點中肯的建議,即,要考慮全國三大都市帶的均衡發展,還要考慮全球化產業轉移的時機。

參考資料:沈陽經濟區建設將牽動中國經濟發展神經

C. 沈陽經濟區能同大連抗衡嗎

我認為完全能,深圳和廣州就是最好的例子。沈陽是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有絕對的區位優勢,但他終究是內陸城市,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缺乏國際化應具備的沿海優勢。大連雖然沒有沈陽的區位優勢,但大連有東北地區最好的出海口,大連的日益國際化對東北及蒙東地區有很強的吸引力,大連還是日本、韓國、俄羅斯人最喜歡的城市,隨著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逐步確立,正在加快東北亞期貨交易中心建設。大連的發展也絕不會削弱沈陽的地位,現在大連的GDP、用電量等重要經濟指標都已經超過沈陽,但沈陽同大連的差距並不大,大連的發展同樣也會促進沈陽的發展,就像深圳和廣州一樣,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D. 沈陽的經濟未來會有那些發展前景怎麼樣

沈陽經濟區望眼東北亞

強音: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與以大連為中心的遼寧南部沿海城市群集聚構成全國大城市最為密集的遼中南大都市帶,有望成為21世紀乃至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之一。

兩大概念解讀

經濟區:即由多種生產要素組成的「地域經濟共同體」,其實際意義在於其各部分空間上的接近和性質上的統一。

沈陽經濟區:是以沈陽為中心,通過中心城市沈陽的經濟輻射和吸引,與周圍經濟社會活動聯系緊密的地區形成的「區域經濟共同體」。其地域范圍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的改變,以及中心城市沈陽的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的增強有所變化,因此沈陽經濟區的發展將分階段進行。

沈陽經濟區的組成

依據目前省內經濟情況,沈陽經濟區將由遼寧中部城市群中部分城市的主要區域組成,即沈陽市、撫順市(不含清原、新賓)、本溪市(不含桓仁)、鞍山市(不含岫岩)、遼陽、鐵嶺市(不含西豐、昌圖)。

沈陽經濟區的規劃思路

以老工業基地調整與改造、實現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為目標,以提高城市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為中心,以城市間經濟、社會聯系為基礎,以行政協調領導為保證,實施區域一體化、城鎮協調發展、生態經濟戰略、真正將沈陽經濟區建設成為開放型、一體化和現代化開放型城市組合,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地區之後的第四個增長極或核心區。

沈陽經濟區近中遠三大建設目標

近期目標:加快結構調整與區域整合步伐,拓展沈陽中心城市功能,充分發揮沈陽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將沈陽經濟區建成更加一體化的網路組合型城市群,成為一個高效的有機整體和真正一體化的經濟區。

中期目標:加強沈陽經濟區與「京津」、「山東半島」的經濟合作與聯系,使其成為環渤海經濟圈的又一重要增長極。

遠期目標:使沈陽經濟區成為東北亞經濟圈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大都市圈。

沈陽經濟區六大戰略構想

強音:沈陽經濟區是開放式的「城市集合」,因此,經濟區的構建與發展,必須從促進發展與健全制度兩方面著手,加快對經濟區城鎮體系及交通、信息、能源、環境等基礎設施進行整合。

構想一:產業互補,避免浪費

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沈陽經濟區將重點發展裝備製造和原材料工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各城市要從整個經濟區考慮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的發展,形成合理分工、合作競爭的發展格局,堅決杜絕產業同構化現象,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構想二:陸路交通一體化

專家認為,沈陽經濟區應以交通一體化為基礎。沈陽經濟區內,各城市之間應該在城市間長100公里的距離內,有方便的交通方式讓人們工作通勤、日常公務、購物、旅遊、休閑。在高速公路建設上,今後將形成以沈陽為中心的「一網、七射、兩環」的公路格局。一網即經濟區內公路網;七射為沈陽—康平、沈陽—新民高速公路與現有的五條高速公路;兩環即經濟區內鐵嶺—撫順—本溪—遼陽—遼中—新民—法庫—鐵法—鐵嶺的環形快速通道與沈陽三環繞城高速公路。

構想三:擴建桃仙新建空港

今後,沈陽經濟區將強化機場服務功能,擴建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將其建設成為設施一流的東北地區空運中心,並爭取成為國家級樞紐機場;在此基礎上規劃建設沈陽經濟區的第二空港,與桃仙國際機場共同構築經濟區空中對外聯系通道。

構想四:沈陽經濟區人口總規模2400萬

沈陽經濟區將本著一個核心、多個副中心的都市圈戰略建設,即「釜底加薪」做強中心城市沈陽,「錦上添花」激勵副中心城市鞍山、撫順、本溪、遼陽、鐵嶺發展,「雪中送炭」扶持海城、開原、新民等縣級市。整個經濟區將形成「一核、6副、10星」的網路化組合城市群,力爭盡快實現經濟區人口規模2400萬人的目標。一核是中心城市沈陽,人口規模可以發展到1000萬人;6副是鞍山、本溪、撫順、遼陽、鐵嶺、營口六大城市,人口總規模可以發展為500-1000萬人;10星是海城、開原、鐵法、新民等10個中小型城市,人口總規模可以發展到300-600萬人。

構想五:「024」打遍沈陽經濟區

信息化提升城市化的水平和等級,沈陽經濟區建設,要求區域范圍內大力發展電話網、數據通信網、移動通信網、智能網等網路建設,使經濟區通信網的規模容量和技術水平達到全國先進水平,以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多層次需要。力爭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建設沈陽通信地球站,使之成為又一個國際通信網的對外介面,力爭實現沈陽經濟區統一的024長話網。

構想六:山、城、田、海統籌建生態

沈陽經濟區生態系統將建設以山(東部山林地區)、城(區域內城市化地區)、田(中部農田林網地區)、海(渤海)為基礎,利用山脈、水體、森林、田園建設城市間的綠化與生態隔離帶,利用自然水系和交通走廊建設城市生態走廊。

沈陽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過招

強音:廣州市規劃局局長潘安和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諸大建教授分別對「珠三角」和「長三角」區域發展戰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並就二者與沈陽經濟區的優勢進行了一番對比。盡管目前沈陽經濟區無論是城市規模等級還是區域綜合經濟實力均無法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提並論,但專家們一致認為,沈陽經濟區未來所具有的巨大發展潛力不容小視。

第一回合:城市規模等級對比

「長三角」面積10萬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7600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53人,城市數69個(含縣級市);「珠三角」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全部人口2306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53人,城市數28個(含縣級市);沈陽經濟區面積5.9萬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1900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15人,城市數11個(含縣級市)。專家認為,以上三大城市群的共同特點是,都形成了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縣城、中心鎮與集鎮組成的七個層次等級,各類城市呈現出寶塔型特點。但沈陽經濟區在第一、第二層次上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規模和數量上都存在差距。區內城鎮體系不盡合理,特大城市、大城市多,中小城市少且不發達,城市群結構呈現嚴重的「頭重腳輕」狀態。小城市和小城鎮無論數量和實力都不及「長三角」和「珠三角」。

第二回合:區域綜合經濟實力對比

改革開放以來,長、珠三角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使社會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的地區。相對而言,沈陽經濟區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在轉軌過程中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矛盾還較為突出。

第三回合:區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對比

除了建成區綠地覆蓋率占優,沈陽在人均城市建設資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擁有道路面積、萬人擁有公交車輛幾項主要指標方面,與廣州、上海的基礎設施建設相比仍處明顯劣勢。

三大優勢決定沈陽穩坐經濟區頭把交椅

強音:沈陽所具備的三大優勢,必將使其穩坐沈陽經濟區中心城市這一「頭把交椅」,並帶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實現多贏。

優勢一:區位居中四通八達

沈陽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溝通關內外聯系的咽喉,聯系東北經濟腹地與沿海經濟帶的黃金通道。獨特的地理、區位和交通優勢是沈陽成為中心城市的基礎性前提條件。

優勢二:經濟增長速度「如飛」

沈陽 G DP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九五」期間年均增長12.8%,2002年增速居全省之首。沈陽對周邊城市已經形成了產業、人才、技術、資金、信息集聚的綜合效應。從開放度看,沈陽有駐沈領事館5個,成為東北地區的對外窗口,並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關系。

優勢三:資產存量適合孕育重大項目

沈陽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其資產存量大,固定資產達1000多億元,十分適合發展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容易創造出先導性的產業優勢,國家扶持老工業基地改造和振興的優惠政策,必將為沈陽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建設部副部長談沈陽經濟區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應邀參加了研討會,他對沈陽經濟區的提出和建設規劃給予充分肯定。他認為,遼寧省省委、省政府及時提出沈陽經濟區的發展,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甚至用沈陽經濟區是現階段生產力發展與城市化發展程度的必然產物和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大幸事來高度概括沈陽經濟區的重要意義。他同時也對沈陽經濟帶的發展提出兩點中肯的建議,即,要考慮全國三大都市帶的均衡發展,還要考慮全球化產業轉移的時機。

E. 沈陽經濟區的綜合概括

沈陽經濟區以沈陽為中心、半徑100公里范圍內涵蓋了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8個省轄市,是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59萬人。 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84.7億元,占東北三省32.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11億元,占東北三省33.9%。城市化率達到65%,是我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
10年後建成東北亞重要經濟中心
到2020年,沈陽經濟區基本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綜合實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按照新型工業化「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要求,沈陽經濟區力爭經過5-10年的努力實現5大目標:
■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重要增長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技術研發、轉化、創新基地,東北地區現代商貿、物流、金融中心。
■建設老工業基地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針對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區域創新體系,形成較為完善的綜合配套改革政策體系。
■建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示範區。以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為重點,大力扶持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培植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
■建設以新型工業化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區。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壯大縣域經濟,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格局。
■建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區。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節約利用資源,建設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新型工業體系、可持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和諧宜居的生態環境體系。
著力構建「一核、五帶、十群」
「一核」即建設沈陽經濟核心區。充分發揮沈陽的核心帶動和輻射作用,整合發展空間,拓展城市功能,打造世界級先進裝備製造業研發基地,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科教文服務中心,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做大做強經濟總量,提升沈陽區域中心城市地位,逐步發展成為東北亞國際性中心城市。
「五帶」即開發建設5條城際連接帶。在連接帶上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布局產業發展新空間。形成若干經濟新區、新城鎮,以點連線,以線帶面,推進一體化建設。
一是沈陽——撫順城際連接帶。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推進沈陽與撫順同城化發展。二是沈陽——本溪城際連接帶。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航空製造和生物醫葯產業,大力發展新型旅遊休閑服務業,開發建設本溪生態新城。三是沈陽——阜新城際連接帶。大力發展林產品加工、新型能源、農產品深加工和裝備製造配套產業,規劃建設沈彰新城,形成沈陽、阜新、吉林三角區域的重要交通物流節點。四是沈陽——遼陽——鞍山——營口城際連接帶。發揮已有產業基地和營口港的雙重優勢,重點發展裝備製造、鋼鐵深加工、石化產業、開發建設鞍海經濟帶,遼陽河東新城。五是沈陽——鐵嶺城際連接帶。加快城市功能延伸,重點建設專用車改裝產業,發展光電信息、農產品深加工和現代物流服務業。
「十群」即以五條城際連接帶為載體,打造十個主業突出、優勢明顯的重點產業集群。
建設一批新城新市鎮
沈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就是要把沈陽和其他7城市之間連接上,開發和建設一批中小城市,實現零距離的緊密型城市群,構建產業依託和城鄉資源雙向流動的重要支撐。
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在沈陽經濟區城際連接帶規劃建設新城新市鎮的通知》,規劃建設25座規模在10萬人口以上的新城、規劃建設8座規模在5萬人口以上的新市鎮。
■重要節點新城包括:鐵嶺新城、沈撫新城、沈溪新城、燈塔新城、蒲河新城、永安新城、鐵西產業新城、渾河新城、近海新城、河東新城、首山新城、達道灣新城、海西新城、新民新城、沈彰新城、航空新城
■連接帶新城包括:新檯子新城、腰堡新城、新城子新城、佟溝新城、沙河新城、細河新城、湯崗新城、騰鰲新城、胡台新城
■連接帶新市鎮包括:清水台新市鎮、姚千戶新市鎮、古城新市鎮、望水新市鎮、劉二堡新市鎮、牛庄新市鎮、大民屯新市鎮、興隆堡新市鎮
以沈陽為中心的沈陽經濟區的基礎設施、市場要素一體化業已取得新進展。在編制完成沈陽經濟區八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綱要、重點產業帶規劃的基礎上,圍繞構建「一核、五帶、十群」產業發展新格局,我省啟動建設了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城際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項目,積極打造主業突出的重點產業集群。2007年以來,沈陽經濟區內的八城市把面向國內外招商引資,加快發展產業集群,作為推進一體化發展的重中之重,先後有組織地赴香港和長三角、珠三角及福建等地區開展聯合招商活動。通過招商引資,沈撫、沈本、沈鐵、沈阜、沈遼鞍營5條重點產業帶和10大產業集群建設不斷加快,涌現出本溪葯園、鐵嶺專用車產業園、沈陽鐵西裝備製造產業集群、鞍山達道灣鋼鐵產業集群、撫順新材料產業集群、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彰武林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遼陽芳烴及化纖原料產業集群千帆競發、齊頭並進的喜人局面。在沈陽經濟區各城市之間,我省利用城市中間地帶、利用節點發展經濟,加快城市的連接,加快同城化和一體化。在沈陽和撫順之間,我省正在加快建設沈撫連接帶,將這個連接帶作為「焊點」,把沈撫兩市連為一體、融為一體,促進沈撫兩市經濟社會的融合,實現兩市同城化。在沈陽和本溪之間,我省正在沈本大道上建設一座60平方公里的新城區,依託產業的壯大,促進人口集聚和功能提升,這既是本溪未來發展和騰飛的新希望,也是沈本兩市實現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沈陽和阜新之間,我省將在阜新的彰武建設沈彰新城,形成沈陽、阜新、吉林三角區域的重要交通物流節點。
2010年4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沈陽經濟區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標志著沈陽經濟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成都、重慶、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和深圳等七個地區後,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在遼寧省政府6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長陳政高表示,國務院批准沈陽經濟區進行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旨在使沈陽經濟區在重點領域和環節的改革上,大膽探索,率先突破,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帶動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為全國范圍內建立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

F. 沈陽近海經濟區的一流規劃

戰略背景:遼寧省委提出「五點一線」沿海開放和遼寧中部城市群率先崛起兩大振興戰略,目的就是通過沿海與腹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打造「海上遼寧」,進而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隨著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七城市經濟一體化的逐步形成,為加速沈陽發展,充分發揮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的輻射帶動作用,沈陽市委審時度勢,做出了建設沈西工業走廊,打通聯結沈陽老工業基地與營口港黃金財富大道的戰略舉措。
沈西工業走廊,被遼寧省「十一五」規劃確定為全省的重點發展區域,是遼寧省腹地經濟與沿海經濟互動的重要樞紐,是遼寧省及沈陽市未來30—50年發展的主要空間。由此,處於沈西工業走廊最前端、臨近營口港、規劃面積668平方公里的沈陽近海經濟區應運而生,成為溝通沿海與腹地經濟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鑽石節點。尤其是在今年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陳政高同志建議,要把沈西工業走廊的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沈陽近海經濟區將成為繼上海浦東、廣州南沙、天津濱海之後中國新的臨海工業經濟增長極。
戰略思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發揮優勢,堅持未來的眼光、世界的高度,突出發展特色、科技創新、優化環境,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推進經濟區不斷提高綜合實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競爭能力,在促進沿海與腹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推進沈陽近海戰略發展,支撐老工業基地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發展目標:沈陽近海經濟區秉承工業立區、物流興區、商貿活區、生態建區的發展戰略,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規模以上企業800家,實現產值1000億元,人口規模發展到50萬,建設成中國裝備製造及配套產業聚集區、中國有色金屬加工之城、中國機泵發展布局:「一廊」、「三城」、「五區」。「一廊」,即沈西工業走廊;「三城」,即近海工業新城、物流商貿新城、濱水文化新城;「五區」,即臨港先進裝備製造及配套產業區、臨港出口加工及物流產業區、臨港新型材料產業區、臨港國際石化產業區、臨港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區。
產業定位:立足臨港先進裝備製造及配套產業區,重點發展專用設備製造及鑄鍛造、機加、泵閥等配套產業集群;立足臨港出口加工及物流產業區,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國際貿易、現代物流、保稅倉儲、分撥配送、市場交易及與之配套的中介服務產業集群;立足臨港新型材料產業區,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加工以及新型建材、環保節能材料等產業集群;立足臨港國際石化產業區,重點發展石油、天然氣、煤等精細化工、專用化工產業集群;立足臨港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區,重點發展重型汽車製造及發動機、關鍵零部件、電子裝置等產業集群。

G. 沈撫新城歸屬撫順市還是沈陽市

沈撫新城分兩部分,在撫順這邊的是撫順沈撫新城 ,在沈陽這邊的是沈陽沈撫新城 各自有管委會。

H. 為啥鐵嶺區號變成024了,還說變成大沈陽

鐵嶺,撫順都變為024了沈、撫、鐵共用「024」正式開通儀式寓意深刻:推倒「多米諾骨牌」。

如果把通訊一體化看作是推倒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我們將看到的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一張張倒下的骨牌,就是架通沈陽經濟區彼此之間的橋梁。

通訊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資源市場一體化……

一個看似不大的力量引發漸變,最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是「多米諾效應」。

沈陽經濟區「群城環繞」,透過三個城市的通訊一體化,我們看到了一個「大沈陽」雛形。

這無疑是沈陽經濟區發展的一個新起點。

對於區域融合來說,通訊融合是行政融合的重要一步。

沈陽市委黨校教授劉工力說,國家批復沈陽經濟區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同時給了巨大的改革空間,主要目的是政府優化配置資源,使沈陽經濟區形成統一配置資源的行政中心。

「024」共享作為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它意味著沈陽經濟區一體化的進程開始更加深入,進入了全面發力的時期。

沈陽經濟區將把區域內交通、能源、信息、生產要素、市場體系等資源進行全面深入整合,加快同城化、一體化進程。

此後的必然,是沈陽經濟區城市一體化進程的提速,更是「東北第一城市群」夢想的放飛。

I. 沈撫新城的規劃定位

1、城市定位

城市總體定位為:建成一個功能完備,宜居、宜商、宜業的生態新城,成為生態文明都市走廊。按照省政府編制的沈撫連接帶總體規劃要求,形成「一帶三區」的城市空間布局,「一帶」即沿渾河兩岸構建生態景觀帶;「三區」為渾河以北的生態區,渾河以南的核心區和產業區。

2、產業定位

沈撫新城按照城市空間布局定位產業發展方向,核心區重點發展以金融、商住、辦公、會展、研發等為主體的現代綜合服務業;產業區依託遼寧(撫順)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形成重型裝備及配件產業、石化電力裝備產業、煤礦安全裝備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四大產業集群。

生態區重點打造以自然生態、歷史文化、休閑娛樂為主題的現代旅遊業。

沈撫新城要經過3-5年時間,逐漸建設成為國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先行突破區、城市發展模式的示範引領區、沈撫同城體結構調整與功能提升的核心承載區。

(9)沈陽經濟區一體化擴展閱讀:

發展背景:

黨的十六大做出了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重大戰略決策,給遼寧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為了加快遼寧全面振興,遼寧省委、省政府在發展全局上,確立了三大發展戰略:一是實施「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戰略;二是實施沈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戰略;三是實施突破遼西北戰略,促進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

2007年7月23日,在中共遼寧省委十屆四次全會上,時任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同志明確提出:「推進沈陽與撫順的同城化發展,壯大遼寧中部城市群,打造東北亞最大的區域中心城市,讓沈撫連接帶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2009年2月28日,遼寧省省長陳政高視察撫順經濟開發區時,對在開發區建設沈撫新城給予了充分肯定,提出要加快沈撫新城建設,全力推進「遼寧(撫順)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

2009年11月12日,撫順市委、市政府以撫委發〔2009〕21號文件正式明確要舉全市之力推進沈撫新城建設,將撫順一側258.8平方公里地域范圍對外統稱為沈撫新城。其中撫順經濟開發區118.6平方公里,為沈撫新城起步區。

2018年9月13日,國務院原則同意《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請認真組織實施。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改革創新為引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建設東北地區改革開放的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