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十勝十敗論

十勝十敗論

發布時間: 2021-07-22 16:19:16

Ⅰ 《三國演義》「十勝十敗」論是什麼

這段「十勝十敗」論是《三國演義》里的經典之一。字里行間把曹操和袁紹的形象做了全面、深刻的對比。在「官渡之戰」激烈的斗爭及矛盾沖突中,曹操和袁紹的形象又得至進一步的對比。

曹操面對實力強於自己的袁紹,先是採用劉曄設計的「霹靂車」來對付袁紹的「掘子軍」;又跣足迎接許攸,依靠許攸之計火燒烏巢;隨後又用程昱「十面埋伏」之計在倉亭大敗袁本初。充分表現了曹操的深謀遠慮、禮賢下士及雄才大略。

而袁紹在戰役之初,斷然拒絕沮授提出「宜且緩守」的主張;許攸建議奔襲許都,又被他輕率否定;之後又聽信逢紀、郭圖讒言,致使許攸、張郃等人投奔曹操;官渡戰敗,袁紹後悔未聽田豐之言,卻又羞於面子,竟將田豐殺死於獄中。

通過對比,袁紹優柔寡斷、胸無點策、不辨忠奸、心胸狹隘的性格弱點也暴露無遺。同一畫面的對照,褒貶色彩溢於言表。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關羽水淹七軍後的畫面:關公說:「汝怎敢抗吾?」於禁說:「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憐憫,誓以死報。」公綽髯笑曰:「吾殺汝,猶殺狗彘耳,空污刀斧!」令人縛送荊州大牢內監候:「待吾回,別作區處。」發落去訖。關公又令押過龐德。龐德睜眉怒目,立而不跪。關公說:「汝兄現在漢中;汝故主馬超,亦在蜀中為大將。汝如何不早降?」龐德大怒說:「吾寧死於刀下,豈降汝耶!」罵不絕口。如此一段受降的畫面,便將膽小怕事、苟且偷生的於禁和威武英勇、大義凜然的龐德形象躍然於紙上。對比可謂是《三國演義》的一經典布置,運用這種手段把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本身褒貶傾向都滲透出來,起至畫龍點睛的功效。

Ⅱ 十勝十敗論是郭嘉提出的,在新三國中怎麼成荀彧提出的了荀彧在說十勝十敗論的時候郭嘉在哪

荀彧提出四勝四敗論,而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但是兩者雖然中心思想相同,但推論不太相同。

郭嘉的「十勝十敗」之說出自傅玄的《傅子》,傅玄出生於公元217年,卒於公元279(一說278年),故此雖然不能考證《傅子》的具體成書時間,卻可以肯定這一日期是在公元279年之前。

荀彧的「四勝四敗論」出自陳壽三國志《荀彧傳》,是陳壽在公元280年晉統三分之後才開始編纂,由此可知《三國志》的成書時間要晚於《傅子》。

因而也就可以排除傅玄簡選《三國志》中「四勝四敗」的內容加以補充並將之安置在郭嘉頭上的可能性。反過來說,《三國志》中的「四勝四敗」有沒有可能是陳壽將《傅子》原文刪減後張冠李戴給了荀彧?答案同樣是不可能。一是未有陳壽作《三國志》時曾參照《傅子》或以《傅子》為基礎素材的紀錄;二則對照《三國志》與裴松之所注引《傅子》的內容多相抵觸;三者以陳壽修史的嚴謹態度斷不至於疏忽到誤將郭嘉抄作荀彧的地步。

Ⅲ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是在三國演義中那一回提出的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撥矢啖睛

"今袁紹有十敗,主公有十勝,袁紹兵雖盛,不足懼也:袁紹繁禮多儀,主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袁紹以逆動,主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袁紹以寬濟,主公以猛糾,此治勝也;袁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主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袁紹多謀少決,主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袁紹專收名譽,主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袁紹恤近忽遠,主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袁紹聽讒惑亂,主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袁紹是非混淆,主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主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主公有此十勝,於以敗袁紹無難矣。"

Ⅳ 三國演義中的「十勝十敗說」在那一回,這個說法有什麼意義

在《三國演義》第十八回,十勝十敗論,即為曹操的謀士郭嘉為鼓勵曹操的一篇激勵文。在官渡之戰前,曹操對戰勝袁紹信心不足,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分析曹袁之間的優劣,振奮了士氣。

意義:十勝論為曹操戰勝袁紹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礎。曹操曾說,「使我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視郭嘉為股肱,出則同車、入則同帳。曹操評價郭嘉忠誠善良,智慧淵深,品性美好,通達事理,過絕於人。有人曾非議郭嘉「不治行檢」,郭嘉泰然自若,曹操見其有大丈夫意氣,愈發敬重他了。

(4)十勝十敗論擴展閱讀

郭嘉最聰明的地方在於他及時背袁而投曹,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主公。當初他北見袁紹,不得重用,於是他對謀臣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於良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接著投奔了曹操,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轉折。

第一次他預料到了孫策的功敗身死。孫策借兵出走,轉斗千里,聽說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准備渡江北襲許都。大家都比較害怕,惟獨郭嘉看出了破綻:「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果然,孫策臨江未濟,為許貢門客所殺。

第二次戰略決策是他對袁紹集團和曹操集團的深入細致的分析。這次分析導致了袁紹集團的覆滅。官渡大戰,歷史上寫的很多,這里不詳細說明了。

第三次決策平定了袁紹集團的餘孽。郭嘉對曹操說:「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於是一舉打敗袁潭。

曹操准備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都,郭嘉又說:「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懼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於是又一舉打敗袁尚。

那些有遠見卓識、真才實學的人都願意為公所用,作為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郭嘉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與孫子兵法一比的。

中國兵法認為,國無智謀之士不強,君無智謀之士不立,事無智謀之士不成,兵無智謀之士不勝,孫子兵法就是著名的兵法經典。孫子兵法的宏觀戰略思維優異,但是具體到實踐中,卻對敵我雙方統帥的人性欠缺了研究和謀劃。如果僅僅從人性的把握上,十勝論是比孫子兵法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從結果上看,郭嘉十勝論為曹操戰勝袁紹平定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說郭嘉胸懷遠量,郭嘉死後曹操表版本一評價他說: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為曹操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奠定了基礎,其驚人的識人的洞察力在當時是傑出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勝十敗

Ⅳ 官渡之戰曹操勝利的秘訣,能從十勝十敗論中看出嗎

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三大戰役有很多相似性,比如誰發動誰失敗,都是以弱勝強,都改變了當時的局勢。官渡之戰袁紹發動,結果袁紹失敗,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赤壁之戰曹操發動,曹操失敗,形成三家鼎立的局面;夷陵之戰劉備發動,劉備失敗,劉備失去荊州,只能蜷居益州一地。事後看來,三大戰役的成功與失敗都有其必然性,但有人在戰爭還未開始時就已經知道結果,他是怎麼看出來的,這得從赤壁之戰前夕郭嘉“十勝十敗”論說起。

這才是牛人啊。赤壁之戰,周瑜也提出了類似的論調,知道自己和敵人的長短,戰前就看透了戰局,取得大勝。夷陵之戰,陸遜也看透了,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以空間換時間,取得勝利。具體過程,以後機會再聊。戰爭存在以少勝多,但不存在以弱勝強。

Ⅵ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是不是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更厲害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比起來,要更厲害一些。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是為了鼓勵曹操與將士,所寫出的一篇激勵文,其中他分析了曹操和袁紹之間優勢和劣勢,從而振奮了將軍和戰士的士氣。但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就不一樣,他更多的是規劃以後的局勢,從大方面來講,並沒有以小見大,用小事情反應不同的局勢。

十勝十敗論講究的更加細致,他仔細的從各個角度分析現在的局勢,讓曹操重拾信心,而隆中對則更加註重於全局,告訴劉備怎麼做才能將自己的江山保住,雖然兩篇文章講述的內容不同,但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深深的影響了後人。

Ⅶ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真得很好地預測了官渡之戰的結局了嗎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確實很好地預測了官渡之戰的結局,預測袁紹失敗的原因也相差無多。

袁紹逼降韓馥,擊敗公孫瓚,統一北方占據富饒之地虎視中原。

曹操迎獻帝,痛擊徐州,屯田備糧草,占據中原徐圖天下。

兩人雖然是年少的好友,但是兩人也同時明白,如果想要奪得天下,對方必是自己的心腹大患,於是袁紹趁著曹操立足未穩,還沒有超過自己的時候,悍然發動進攻,曹操雖然兵少將寡,但是毅然不懼,率眾與袁紹對峙。

郭嘉雖死,但是他的策略,他的言論,幾乎在後來都得到了印證,曹操一舉擊敗了袁紹,可以說正是郭嘉給了他力量,郭嘉確實用自己令人驚嘆的謀事能力預測了官渡之戰的結局,但是曹操的成功,袁紹的失敗,並不是只因為郭嘉的預測,袁紹的失敗,因為自大,因為用人不明,郭嘉也預測到了一部分。

Ⅷ 「十勝十敗論 」的原文和翻譯是什麼

【原文】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譯文】

劉邦,項羽不是他的對手,這是您知道的。漢高祖只有智力勝過項羽,但是項羽雖然武力強大,最終還是被劉邦逼的在烏江自刎。現在袁紹有十敗於您,您比他有十勝,袁紹雖然強,卻不能把您怎麼樣。袁紹禮儀太多,您自然得體,這是道勝於他;袁紹以反叛力量統天下,而您則復興漢室用來統帥天下,這是義勝於他;東漢滅亡在於對待豪強過於寬縱,袁紹以寬濟寬,不能整飭危局,而您撥亂反正,以嚴治政,全軍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治勝於他;袁紹表面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疑,用人卻懷疑他,所任用的只有親戚朋友,而您用人時表面上簡單容易卻內心明白清楚,用人從不懷疑,只要有才就勝於他,不在乎離您遠或近,這是度量上勝過他;(別人提意見時)袁紹有很多謀略,卻很少下決定,失敗在下事很慢,而您有計謀就實行,應變能力無限,這是謀略勝過他;袁紹談論、讓物用來提高名譽,會吹捧裝裱自己的人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誠心對待別人,不為虛榮,忠誠、正直、有遠見的人都願意為您所用,這是道德上勝過他;袁紹見到人飢餓寒冷,憂慮地講著他們,在臉上就可以看的出來,他所看不到的,卻憂慮不到,目前的小事對您來講,有時會有疏忽,到了大事時,與四海的情況相連接,給他們恩賜,都超過袁紹的聲望,即使看不到,但憂慮都是完整的,這是仁勝於他;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迷惑造亂,而您用道德統治下士,邪惡的事不能行使,這是您明智勝過他;袁紹無法分辨正確和錯誤,而您認為正確就用「禮」來推行它,錯誤就用法律來糾正它,這是文勝於他;袁紹善於虛張聲勢,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處,而您用少克制多,用兵像神一樣,士兵都依靠您,敵人害怕您,這是武勝於他,曹公有了這十勝,所以擊敗袁紹沒有什麼可難的。

Ⅸ 郭嘉的十勝十敗倫內容

全部內容如下:

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

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

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

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

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郭嘉出生於潁川,少年時有遠見。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四方征戰出謀獻策。郭嘉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38歲。郭嘉一生在讓曹操從沒有打過失敗的仗。但在郭嘉死後,曹操從來沒有再取得過重大勝利。他的計謀以出其不意和大膽著稱,有歷史學家將其稱為三國時期第一謀士。

208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大嘆:「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陳壽曾說:「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Ⅹ 十勝十敗到底是誰提出的

你說的沒錯,是郭嘉提出:)

郭嘉十勝十敗論,即為曹操的謀士郭嘉為鼓勵曹操的一篇激勵文。

詳細見資料:)
http://ke..com/view/2443067.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