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康熙傳位給誰
康熙把皇位傳位給了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雍正帝一方面遵循順治、康熙二帝「崇儒重道」的傳統國策,重視正統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在政治統治中的作用。同時,也主張「三教並重」;以「誠」代「理」,對程朱理學進行改造。
世宗尊孔、開日講、舉經筵,表明其在施政理念上一遵其父祖「崇儒重道」國策之舊,重視傳統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在政治統治中的作用。表現在:第一,重視傳統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的教化作用。第二,以傳統儒家「天人感應」思想為指導,利用「神道設教」進行政治統治。
(1)康熙傳位遺詔擴展閱讀:
1、雍正實行的攤丁入糧、耗羨歸公與養廉銀,奏摺制度與軍機處,秘密立儲,改土歸流,除豁賤民,設立駐藏大臣制度,都成為清朝一代不可移易之法。
2、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瀉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雍正十年(1732年),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
軍機處的大臣由皇帝挑選,由內閣大臣兼任,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跪受筆錄,他們的活動都是在皇帝的監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話記錄的。
② 康熙皇帝的真正遺詔是什麼
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康熙遺詔里寫著:「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僅從它的寫法來看,改成「傳位於四皇子」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69歲的康熙皇帝玄燁,做了六十一年大清皇帝之後,在京西的暢春園去世。
七天後,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雍正。
不久,有關雍正篡位的傳說就悄悄開始流傳。隨著時間的流逝,雍正篡位的故事在民間演繹得越來越生動。野史中關於雍正篡位的傳說,歸納起來竟有五種之多。
一是「雍正改詔說」。康熙皇帝本來是把皇位傳給十四子允禵的,可是雍正卻暗地裡把詔書中的「十」字改成「於」字,這樣詔書就成了「傳位於四子」。
二是「隆科多改詔說」。隆科多是當時的步軍統領。在康熙病重時,本來發了一道諭旨,叫遠在西寧的十四子允禵緊急回京,要傳位給他,可是隆科多把遺詔捏在手裡,沒有發出去。等到康熙皇帝駕崩,隆科多假傳聖旨立了四子胤禛。
三是「隆科多改詔說」的另一版本。認為康熙剛咽氣,隆科多趕緊從「正大光明」匾的後面,取出康熙密藏在那裡的詔書,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
四是「雍正投毒說」。康熙在暢春園病重時,皇四子胤禛進了一碗人參湯,康熙喝了就歸天了。
五是「年羹堯改詔說」。年羹堯是當年的川陝總督,傳說雍正的母親曾與他私通,入宮八個月就生下了雍正。所以雍正是年羹堯的私生子,改詔的事是年羹堯乾的。
史學家和檔案學者首先否定了民間那幾種雍正篡位傳說的真實性。
滿語是清朝的國語,康熙的詔書不可能只改漢文,不改滿文。滿文是豎寫的,把「十」改成「於」是不好改的。
清代的用語規范,檔案中凡寫到皇子時,都要寫成「皇某子」、」而不能寫成「某皇子」。僅將「十」字改成「於」字,豈不是將「傳位皇十四子」改成「傳位皇於四子」。
再說清代人寫「於」字是用繁體「於」,而不是現在簡體字「於」字,所以將「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完全是憑主觀的想法編造出來的。
③ 康熙傳位給誰 康熙遺詔揭露傳位之謎
康熙之後繼位的是雍正胤縝。多年來人們一直對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爭論不休,尤其是野史尤甚。說雍正改了遺詔,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而登上帝位雲雲。但其實滿清的聖旨詔書都是滿文漢文各寫一遍的,就算漢字的十可以改成於,但是滿文這兩個字就差太多了,根本改不了。眾說紛紜的說法,其實和漢人當時被滿人奪了政權心中的不滿,明朝遺老遺老對滿清統治者的抵毀有一定的關系。野史的記載更是沒有史料根據,多為當時一些文人道聽途說的戲作。
④ 康熙的遺詔到底傳位給誰
肯定是皇四子胤禛。
胤禛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後。康熙親征葛爾丹時,胤禛奉命掌管正紅旗大營。20歲,被封為貝勒,31歲,晉雍親王。康熙駕崩,胤禛即位,為雍正帝。
關於民間雍正可能篡改遺詔的可能並不現實,解釋如下:
第一,清朝對皇子的稱呼,一般不會直呼四子、十四子等,而是在這些稱呼之前冠於「皇」字,稱他們為皇四子、皇十四子。按照這一習慣,遺詔應寫成「傳位皇十四子」。那麼如果將其中的「十」字改成「於」,就念不通了。第二,清代「於」、「於」二字是不通用的,傳位給誰,應該用「於」字,用「於」字也是說不通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從當時文書制度來看,也不能令人信服。清代的文書,特別是清代前期的文書,都是滿、漢文合璧的。康熙帝的遺詔,不用滿文,只用漢文書寫是不可能的。而用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寫成的遺詔,漢文可以篡改,那麼滿文是不容易改的。所以說第二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滿語是清朝的國語,康熙的詔書不可能只改漢文,不改滿文。滿文是豎寫的,把「十」改成「於」是不好改的。在沒有其他證據的情況下,現存的《康熙皇帝遺詔》是惟一的物證。
希望能夠幫到您!
⑤ 康熙傳位詔書原文
實際沒有標點應是:雍正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並且是豎寫.
⑥ 康熙遺詔到底要傳位給誰
按現在留存的清宮檔案,康熙傳位肯定是傳給雍親王胤禛。野史里的隆科多將康熙遺詔里的「傳位十四」改成「傳位於四」,在清朝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清代旨意都是滿漢蒙三種文字一起寫,光改漢字卻沒法改滿文和蒙文,所以野史是不可信的。
⑦ 如今康熙傳位詔書出現,歷史上他究竟傳位給了哪位皇子
康熙傳位給了四阿哥胤禛。在康熙遺詔用漢、滿二種文字書寫同一內容中,其中寫有「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
康熙遺詔亦稱《康熙皇帝遺詔》,《康熙遺詔》一式四份,分別藏於台灣故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遼寧省檔案館。康熙皇帝逝世後,遺詔頒布天下,告示全國。
(7)康熙傳位遺詔擴展閱讀
遼寧省檔案館收藏的「康熙遺詔」用漢、滿二種文字書寫同一內容。因為傳位詔書中的滿文中,「於」和「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沒有矯飾的可能,但海峽兩岸的康熙遺詔的滿文部分的繼位人部分缺失。可是,十改於只是小說里的說法,真正讓史學家懷疑雍正繼位過程的,是其他歷史記載。
參考資料:網路-康熙遺詔
⑧ 康熙遺詔,到底是「傳位十四子」,還是「傳位於四子」
如果就康熙遺詔來說,傳位十四子被改成傳位於四子這種說法是不可能存在的,理由有三。
第一,當時並不使用簡體字,而是使用繁體字,於的繁體字是於,這個沒辦法由十加一筆。
第二,十四子與四子都會加個皇字,也就是皇十四子,皇四子,傳位皇十四子,加一筆,就成了傳位皇於四子,這個也顯然不可能。
第四,雍正新政著有成效,前承康熙,後啟乾隆,才有康乾盛世,說明雍正確實有能力,也可以看出康熙的眼光。
隆科多在雍正繼位上面,出力甚大,這個也可以說是隆科多保雍正正常順利繼位,不能硬理解成篡位。
而雍正生母德妃的反應,只能說明的是德妃希望是十四子繼位,也不能說明什麼,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完成是另外一回事。
⑨ 康熙的傳位詔書如何寫的
作為清代的遺詔來說,肯定是滿漢合璧的,這是祖宗的規矩(而且遺詔上除了皇子的排序之外還會有他的名字)。雍正把十四篡改成四那是小說戲文里杜撰的,不可信。是皇四子、皇十四子這么寫的,所以十改成於是不可能的,改了漢文還得改滿文呢。。。。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至今為止,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康熙根本沒有留下真正實打實的遺詔(別跟我說展出的那一版),雍正不是篡改而是臆造了遺詔。
雍正臆造旨意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康熙屬意於他,但沒來得及下詔,為了讓自己的登基更加合法,所以就假造了這么個詔書;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康熙根本不打算讓他繼位,所以他偽造了聖旨。
不管是哪一種吧,總之由於康熙沒有留下白紙黑字的詔書,所以他究竟希望哪個兒子繼位終究只能是個謎,雍正即便是臆造了聖旨也算不得完全的得位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