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祖道一的人物生平
劍南時期(709~733)為道一早年經歷時期,這一時期包含道一出家、受具足戒以及思想啟蒙等。
道一幼年在本邑羅漢寺依處寂(665~736)出家。
二十歲前後在渝州(今重慶)依圓和尚受具足戒。曾師從著名僧人、新羅國王子無相禪師(683~762)。這一時期的游學,主要接受了五祖弘忍一系的影響,奠定了禪學思想的基礎。 衡岳時期(733~742)馬祖道一跟隨南嶽懷讓禪師參學有十年之處,後來去江西做方丈。懷讓禪師去世後,馬祖道一繼承了他的衣缽。在懷讓的六位入室弟子當中,只有他得到了心傳。
開元年間至衡岳,師從於懷讓禪師,度過了青年時代,接受了六祖惠能衡岳一系的教育。
天寶元年(742年)道一住建陽(今福建建陽)佛跡嶺,開始聚徒教化,自創法堂,開堂說法。 江西時期(742~788)離開福建建陽後先在臨川(今江西臨川縣)的西里山,又至虔州(今江西贛縣)的龔公山(今名寶華山)寶華寺弘法28年。前後三十餘年間,廣聚徒眾,隨所化攝,漸成氣候。
唐大歷(768—779)年間,道一應邀來到洪州(今江西南昌)開元寺(今佑民寺)說法,四方信徒雲集洪州,入室弟子139人,使開元寺成為江南佛學中心,此後便以洪州為中心開創立派活動,創立了「洪州禪」。
唐貞元四年(788年)二月初一,馬祖圓寂,世壽八十,弟子奉靈骨歸寺於建昌石門山泐潭等。
唐憲宗元和年間賜馬祖謚號「大寂禪師」。
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加封馬祖為「普照大寂禪師」。
Ⅱ 出家人都改姓釋,為什麼馬祖道一保持原姓氏
只要上邊有大的菩薩,大的佛陀之類的,基本上就不用改,然後那些外線的總覺得換一個比較高高等級的姓氏會更好一些
Ⅲ 馬祖道一有什麼著作嗎
記述馬祖道一禪法的資料主要有《景德傳燈錄》、《祖堂集》、《古尊宿語錄》、《四家語錄》等。在《四家語錄》卷一里收有《江西馬祖道一禪師語錄》(簡稱《語錄》)一卷,是本文研究的主要依據【《?續藏》第119冊,810~816頁。】。馬祖道一的禪法,從引導修行者達到最好修行境界的角度看,分為三個階段,即他用了「三段論」,從「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到最後的「平常心是道」。
他本身沒有著作吧!
Ⅳ 馬祖道一是如何接引學人的
馬祖道一接引學人的方法以機鋒峻峭、變化無方、卷舒擒縱、殺活自如著稱,常以打、喝、蹋、豎拂和畫地等手段截斷學人思路,使其頓悟。由於道一在江西洪州弘法,世人稱他的禪法為洪州禪。
Ⅳ 馬祖道一為什麼在禪宗史上影響巨大
馬祖道一不僅為弘揚佛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成道後,化身為海神娘娘,救護一方百姓。就是人們所說的媽祖。
Ⅵ 馬祖道一和石頭和尚在佛教誰的地位高
佛教沒有地位高低,只分境界不同。凡夫只見身份、地位,禪者見空與不空。
馬祖道一是禪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師。俗姓馬,又稱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漢州什方縣(今四川什邡馬祖鎮)人,謚號大寂禪師。馬祖主張道不用修,或者說任心為修。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是他的佛性思想與實踐的總綱領。他讓「頓悟」說付諸實行,取代了看經坐禪的傳統,促使禪僧普遍革新禪的觀念。
石頭希遷禪師(700~790),唐代禪僧。俗姓陳,端州高要(今廣東省高要縣)人。希遷年輕時即沉毅果斷,自信力強。他反對鄉邑迷信神祠、定期殺牛灑酒的祭祀,每逢祀期,就前往毀祠奪牛,態度堅決。希遷的禪法總結於他所撰的《參同契》。
Ⅶ 馬祖道一是哪個朝代的禪師
唐代。馬祖道一是唐代六祖惠能祖師的第二代弟子。
馬祖道一(709-788,或688年—763年),俗姓馬,又稱馬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唐代著名禪師。他的師父是懷讓禪師,懷讓禪師是六祖的得法弟子,《六祖壇經》上有記載,唐代六祖大師曾經預言他去世後馬祖道一會出世。
Ⅷ 馬祖道一的師傅是誰
衡岳時期
衡岳時期(733~742)馬祖道一跟隨南嶽懷讓禪師參學有十年之處,後來去江西做方丈。懷讓禪師去世後,馬祖道一繼承了他的衣缽。在懷讓的六位入室弟子當中,只有他得到了心傳。
Ⅸ 馬祖道一的衣缽傳給了誰
馬祖道一(709-788,或688年—763年),俗姓馬,又稱馬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唐代著名禪師,開創南嶽懷讓洪州宗。漢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市馬祖鎮)人。史書說他容貌奇異,牛行虎視,舌頭長得可以觸到鼻,腳下有二輪文。謚號大寂禪師。 馬祖道一禪師門下極盛,號稱「八十八位善知識」,法嗣有139人,以西堂智藏、百丈懷海、南泉普願最為聞名,號稱洪州門下三大士。百丈懷海下開衍出臨濟宗、溈仰宗二宗。